秦州杂诗唐诗原文
“一只眠羊”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秦州杂诗唐诗原文,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秦州杂诗唐诗原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秦州杂诗唐诗原文
其五
西使宜天马,
由来万匹强。
浮云连阵没,
秋草遍山长。
闻说真龙种,
仍残老驌驦。
哀鸣思战斗,
迥立向苍苍。
这首诗借咏马以抒怀。诗中前四句写自从汉朝使节张骞从西域引入“天马”以来,就不断有良马被带到中原,至今已是数以万计了。但这些神马并没有发挥它们的作用。宜:得到。浮云:良马名,这里代指一切良马。据史书记载,公元759年3月,九节度使惨败邺城,战马万匹,仅剩三千。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很可能就是为此而发的。“浮云连阵没”,用正面描写法,“秋草遍山长”,用侧面烘托法,前句是因,后句是果。
后四句单写驌驦。驌驦传说中的神马。驌驦之为真龙种,只是一种传闻,因此诗句以“闻说”起头。
“龙种”将绝,惟一留下来的也已老,这是诗人的.感慨所在。但是,驌驦虽老,仍不愧龙种之后,它迥立荒野,向苍天而哀鸣,意在期待和盼望驰骋沙场为国立功的机会。杜甫笔下的老驌驦却是独立于广漠之上,昂首向天,萧萧长鸣,它不仅具备千里之志,就是立即让它参加战斗,也能够建立功业。
杜甫绝不是为写马而写马的。诗人虽然穷愁潦倒,在战乱之中流离飘泊,却从来不忘国事。诗人从良马引起感兴,以驌驦自喻,抒发自己在处境十分艰难的时候,仍然渴望为国立功的心情。同时也有“怀才不遇”,才不得施展感慨于其中。
篇2:秦州杂诗原文
秦州杂诗二十首原文
秦州杂诗二十首原文
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迟回度陇怯,浩荡及关愁。
水落鱼龙夜,山空鸟鼠秋。西征问烽火,心折此淹留。
秦州山北寺,胜迹隗嚣宫。苔藓山门古,丹青野殿空。
月明垂叶露,云逐渡溪风。清渭无情极,愁时独向东。
州图领同谷,驿道出流沙。降虏兼千帐,居人有万家。
马骄珠汗落,胡舞白蹄斜。年少临洮子,西来亦自夸。
鼓角缘边郡,川原欲夜时。秋听殷地发,风散入云悲。
抱叶寒蝉静,归来独鸟迟。万方声一概,吾道竟何之。
南使宜天马,由来万匹强。浮云连阵没,秋草遍山长。
闻说真龙种,仍残老骕骦。哀鸣思战斗,迥立向苍苍。
城上胡笳奏,山边汉节归。防河赴沧海,奉诏发金微。
士苦形骸黑,旌疏鸟兽稀。那闻往来戍,恨解邺城围。
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
属国归何晚,楼兰斩未还。烟尘独长望,衰飒正摧颜。
闻道寻源使,从天此路回。牵牛去几许,宛马至今来。
一望幽燕隔,何时郡国开。东征健儿尽,羌笛暮吹哀。
今日明人眼,临池好驿亭。丛篁低地碧,高柳半天青。
稠叠多幽事,喧呼阅使星。老夫如有此,不异在郊坰。
云气接昆仑,涔涔塞雨繁。羌童看渭水,使客向河源。
烟火军中幕,牛羊岭上村。所居秋草净,正闭小蓬门。
萧萧古塞冷,漠漠秋云低。黄鹄翅垂雨,苍鹰饥啄泥。
蓟门谁自北,汉将独征西。不意书生耳,临衰厌鼓鼙。
山头南郭寺,水号北流泉。老树空庭得,清渠一邑传。
秋花危石底,晚景卧钟边。俯仰悲身世,溪风为飒然。
传道东柯谷,深藏数十家。对门藤盖瓦,映竹水穿沙。
瘦地翻宜粟,阳坡可种瓜。船人近相报,但恐失桃花。
万古仇池穴,潜通小有天。神鱼人不见,福地语真传。
近接西南境,长怀十九泉。何时一茅屋,送老白云边。
未暇泛沧海,悠悠兵马间。塞门风落木,客舍雨连山。
阮籍行多兴,庞公隐不还。东柯遂疏懒,休镊鬓毛斑。
东柯好崖谷,不与众峰群。落日邀双鸟,晴天养片云。
野人矜险绝,水竹会平分。采药吾将老,儿童未遣闻。
边秋阴易久,不复辨晨光。檐雨乱淋幔,山云低度墙。
鸬鹚窥浅井,蚯蚓上深堂。车马何萧索,门前百草长。
地僻秋将尽,山高客未归。塞云多断续,边日少光辉。
警急烽常报,传闻檄屡飞。西戎外甥国,何得迕天威。
凤林戈未息,鱼海路常难。候火云烽峻,悬军幕井干。
风连西极动,月过北庭寒。故老思飞将,何时议筑坛。
唐尧真自圣,野老复何知。晒药能无妇,应门幸有儿。
藏书闻禹穴,读记忆仇池。为报鸳行旧,鹪鹩在一枝。
篇3:秦州杂诗原文鉴赏
秦州杂诗二十首原文鉴赏
“月明垂叶露,云逐渡溪风。”这两句是说,夜已深沉,叶上垂露,在月光照耀之下,闪闪发亮;溪上烟云,随风而逐,渡溪而去。步月看云,显出诗人羁旅异地的孤寂,寓情于景,蕴含深沉。
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
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
迟回度陇怯,浩荡及关愁。
水落鱼龙夜,山空鸟鼠秋。
西征问烽火,心折此淹留。
秦州城北寺,胜迹隗嚣宫。
苔藓山门古,丹青野殿空。
月明垂叶露,云逐渡溪风。
清渭无情极,愁时独向东。
州图领同谷,驿道出流沙。
降虏兼千帐,居人有万家。
马骄珠汗落,胡舞白蹄斜。
年少临洮子,西来亦自夸。
鼓角缘边郡,川原欲夜时。
秋听殷地发,风散入云悲。
抱叶寒蝉静,归来独鸟迟。
万方声一概,吾道竟何之。
南使宜天马,由来万匹强。
浮云连阵没,秋草遍山长。
闻说真龙种,仍残老骕骦。
哀鸣思战斗,迥立向苍苍。
城上胡笳奏,山边汉节归。
防河赴沧海,奉诏发金微。
士苦形骸黑,旌疏鸟兽稀。
那闻往来戍,恨解邺城围。
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
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
属国归何晚,楼兰斩未还。
烟尘一怅望,衰飒正摧颜。
闻道寻源使,从天此路回。
牵牛去几许,宛马至今来。
一望幽燕隔,何时郡国开。
东征健儿尽,羌笛暮吹哀。
今日明人眼,临池好驿亭。
丛篁低地碧,高柳半天青。
稠叠多幽事,喧呼阅使星。
老夫如有此,不异在郊坰。
云气接昆仑,涔涔塞雨繁。
羌童看渭水,使客向河源。
烟火军中幕,牛羊岭上村。
所居秋草净,正闭小蓬门。
萧萧古塞冷,漠漠秋云低。
黄鹄翅垂雨,苍鹰饥啄泥。
蓟门谁自北,汉将独征西。
不意书生耳,临衰厌鼓鼙。
山头南郭寺,水号北流泉。
老树空庭得,清渠一邑传。
秋花危石底,晚景卧钟边。
俯仰悲身世,溪风为飒然。
传道东柯谷,深藏数十家。
对门藤盖瓦,映竹水穿沙。
瘦地翻宜粟,阳坡可种瓜。
船人相近报,但恐失桃花。
万古仇池穴,潜通小有天。
神鱼人不见,福地语真传。
近接西南境,长怀十九泉。
何时一茅屋,送老白云边。
未暇泛沧海,悠悠兵马间。
塞门风落木,客舍雨连山。
阮籍行多兴,庞公隐不还。
东柯遂疏懒,休镊鬓毛斑。
东柯好崖谷,不与众峰群。
落日邀双鸟,晴天揽白云。
野人矜险绝,水竹会平分。
采药吾将老,儿童未遣闻。
边秋阴易久,不复辨晨光。
檐雨乱淋幔,山云低度墙。
鸬鹚窥浅井,蚯蚓上深堂。
车马何萧索,门前百草长。
地僻秋将尽,山高客未归。
塞云多断续,边日少光辉。
警急烽常报,传闻檄屡飞。
西戎外甥国,何得迕天威。
凤林戈未息,鱼海路常难。
候火云烽峻,悬军幕井干。
风连西极动,月过北庭寒。
故老思飞将,何时议筑坛。
唐尧真自圣,野老复何知。
晒药能无妇,应门幸有儿。
藏书闻禹穴,读记忆仇池。
为报鸳行旧,鹪鹩在一枝。
篇4:《秦州杂诗》杜甫唐诗鉴赏
秦州杂诗
杜甫
其一
满目悲生事,
因人作远游。
迟回度陇怯,
浩荡及关愁。
水落鱼龙夜,
由空鸟鼠秋。
西征问烽火,
心折此淹留。
篇5:《秦州杂诗》杜甫唐诗鉴赏
杂诗,古代诗人常用的题目,内容多半是随感而作。杜甫在秦州的诗很多,但独独把这二十首编在一起,称为《秦州杂诗》,这组诗大约是为了回答关内同僚们的询问,用以代替书信。这组诗从西入秦州开始,到打算离开秦州结束。宋朝林亦之说:“杜陵诗卷是图经”。南宋刘克庄则称这二十首诗记秦州“山川城郭之异,土地风气所宜,开卷一览,尽在是矣。”
首联大致介绍到秦州的原因:公元755年开始的安史之乱,严重地破坏了李唐王朝的.国势,因为战乱,诗人离开华州到秦州,路上看到满目疮痍,所谓“满目悲生事”,到秦州则是为了投奔在秦州的从侄杜佐和旧友赞公。此即“因人作远游”。次联以下叙述进入秦州后所见。
“迟回度陇怯”一联表现诗人在接近秦州时犹豫不决不敢进入的心情,“水落”一联描写展现在诗人眼前的秦州的景象:落水的河道,空旷的山谷都笼罩在萧瑟,凋蔽的气氛中,龙即鱼龙河,发源于陇县西北,鸟鼠即鸟鼠山,在渭源县西,诗人在此以鱼龙河鸟鼠山代指秦州的山水。尾联是写诗人一边向西跋涉,一边不断打听前方有无战事,最后以“此地亦不可久留”的心情结束全诗。心折指心惊,淹留指停留。
篇6:《秦州杂诗》杜甫唐诗鉴赏
秦州杂诗
杜甫
其一
满目悲生事,
因人作远游。
迟回度陇怯,
浩荡及关愁。
水落鱼龙夜,
由空鸟鼠秋。
西征问烽火,
心折此淹留。
译文
关中大旱,满眼饥荒令人悲伤,为了投奔他人我才远游异乡。
怀着畏惧的心情翻越盘屈的陇坂,携着浩荡的愁思抵达陇关。
夜晚的鱼龙川河水浅落,秋天的鸟鼠山一片空荡冷寂。
西行途中不断询问秦州有无战事,留居此处内心伤痛已极。
注释
秦州:今甘肃省天水市。
“满目”句:史载关中大旱,斗米七千钱,人相食。
陇:陇山,又名陇坂陇坂九回,不知者七日乃得越。”
关:陇关,又名大震关,形势险峻。
鱼龙:川名,在秦州附近。
鸟鼠:山名,在秦州附近。
“西征”句:时秦州一带受吐蕃威胁。
篇7:《秦州杂诗》杜甫唐诗鉴赏
杂诗,古代诗人常用的题目,内容多半是随感而作。杜甫在秦州的诗很多,但独独把这二十首编在一起,称为《秦州杂诗》,这组诗大约是为了回答关内同僚们的询问,用以代替书信。这组诗从西入秦州开始,到打算离开秦州结束。宋朝林亦之说:“杜陵诗卷是图经”。南宋刘克庄则称这二十首诗记秦州“山川城郭之异,土地风气所宜,开卷一览,尽在是矣。”
首联大致介绍到秦州的原因:公元755年开始的安史之乱,严重地破坏了李唐王朝的国势,因为战乱,诗人离开华州到秦州,路上看到满目疮痍,所谓“满目悲生事”,到秦州则是为了投奔在秦州的从侄杜佐和旧友赞公。此即“因人作远游”。次联以下叙述进入秦州后所见。
“迟回度陇怯”一联表现诗人在接近秦州时犹豫不决不敢进入的心情,“水落”一联描写展现在诗人眼前的秦州的景象:落水的河道,空旷的山谷都笼罩在萧瑟,凋蔽的气氛中,龙即鱼龙河,发源于陇县西北,鸟鼠即鸟鼠山,在渭源县西,诗人在此以鱼龙河鸟鼠山代指秦州的山水。尾联是写诗人一边向西跋涉,一边不断打听前方有无战事,最后以“此地亦不可久留”的心情结束全诗。心折指心惊,淹留指停留。
赏析:
本首诗是组诗中的第一首。《秦州杂诗二十首》是杜甫到秦州(今甘肃天水)后所作的大型组诗。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天,杜甫抛弃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开始了“因人作远游”的艰苦历程。他从长安出发,首先到了秦州。在秦州期间,他先后用五律形式写了二十首歌咏当地山川风物,抒写伤时感乱之情和个人身世遭遇之悲的诗篇,统题为“秦州杂诗”。据末首末二语,可知这组诗是以诗歌来代替书札的,大概是寄给朝廷旧日同僚。
此时是“安史之乱”的第五年,李唐王朝虽已收复,但河之南北仍在安史叛军的铁蹄下呻吟,中原战火正炽,西北边境烽烟迭起,关辅又饥,确实是国不堪国民不聊生。在此时,仅以左拾遗身份任过京官的杜甫,离职携眷西行,流寓秦州,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秦州杂诗二十首》就是其中的优秀 篇章。
篇8:《秦州杂诗》其一杜甫
杜甫
其一
满目悲生事,
因人作远游。
迟回度陇怯,
浩荡及关愁。
水落鱼龙夜,
由空鸟鼠秋。
西征问烽火,
心折此淹留。
杜甫诗鉴赏:
杂诗,古代诗人常用的题目,内容多半是随感而作。杜甫在秦州的诗很多,但独独把这二十首编在一起,称为《秦州杂诗》,这组诗大约是为了回答关内同僚们的询问,用以代替书信。这组诗从西入秦州开始,到打算离开秦州结束。宋朝林亦之说:“杜陵诗卷是图经”。南宋刘克庄则称这二十首诗记秦州“山川城郭之异,土地风气所宜,开卷一览,尽在是矣。”
首联大致介绍到秦州的原因:公元755年开始的安史之乱,严重地破坏了李唐王朝的`国势,因为战乱,诗人离开华州到秦州,路上看到满目疮痍,所谓“满目悲生事”,到秦州则是为了投奔在秦州的从侄杜佐和旧友赞公。此即“因人作远游”。次联以下叙述进入秦州后所见。
“迟回度陇怯”一联表现诗人在接近秦州时犹豫不决不敢进入的心情,“水落”一联描写展现在诗人眼前的秦州的景象:落水的河道,空旷的山谷都笼罩在萧瑟,凋蔽的气氛中,龙即鱼龙河,发源于陇县西北,鸟鼠即鸟鼠山,在渭源县西,诗人在此以鱼龙河鸟鼠山代指秦州的山水。尾联是写诗人一边向西跋涉,一边不断打听前方有无战事,最后以“此地亦不可久留”的心情结束全诗。心折指心惊,淹留指停留。
【秦州杂诗唐诗原文】相关文章:
1.秦州杂诗原文
2.秦州杂诗杜甫诗词
4.唐诗之《杂诗》
8.杂诗王维
9.无名氏:杂诗
10.杂诗陶渊明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