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人生 > 诗句大全>刘禹锡政治讽刺诗

刘禹锡政治讽刺诗

2023-05-15 08:46:2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雪泥”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刘禹锡政治讽刺诗,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刘禹锡政治讽刺诗,希望大家喜欢,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刘禹锡政治讽刺诗

篇1:刘禹锡政治讽刺诗

刘禹锡是唐代一个比较有特色的诗人,在中唐诗坛上,他的诗既不像韩愈的奇崛,也不像白居易的平易,而能独树一帜,自成风格.刘刘禹锡的诗歌,成就最高的主要有三类:政治讽刺诗,寓意深刻,辛辣犀利.怀古诗,均用律绝形式,吊古伤今,沉郁苍凉,感慨无限.至于他学习民歌所作的《竹枝词》、《杨柳枝词》、《浪淘沙词》等,则活波清新,自然流转,尽洗文人习气.

从他各类诗歌创作的总体上看,刘禹锡具有进步的政治主张和卓越见识,对于社会政治观察敏锐.他写诗注重立意、选材构思,以及塑造形象,多从表达丰富深刻的思想出发;所以世人评“刘禹锡诗以意为主”.

他的很多诗或针砭时弊、讽刺权贵,或讴歌平藩战争,表达统一的愿望;或者描述自己的政治生涯,表现刚直不阿的精神面貌;立意深刻.加之由于较多采用怀古、咏物等形式,运用比兴、象征、讽喻等手段,借此言彼,寓实于虚,融情于景,故又显得精炼含蓄.如名篇《乌衣巷》.像刘禹锡的这类怀古诗,选取的往往只是一角一隅的景物和细节,但却小中见大,含意丰富,具有一种蕴藉之美.

刘禹锡的政治讽刺诗,除了辛辣犀利外,也上述兼有这些特点,如脍炙人口的《戏赠看花诸君子》和《再游玄都观》.象这类讽刺诗,往往用意双关,语带讽刺,曲折写来,更觉诗意隽永.宋代苏辙曾说刘禹锡的诗“用意深远,有曲折处”,明末清初的王夫之也说刘诗“深于影刺”,都是指的这些特点.而刘禹锡的“深于影刺”,也体现在他的咏物诗上:如《白鹰》、《聚蚊谣》、《百舌吟》等诗,锋芒锐利,有着很强的斗争性,不过由于采用寓托的手法,又显得含意深远.

刘禹锡还是唐代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因此他的诗常融形象与哲理于一炉;在许多生动的诗歌形象中,经常能反映出诗人对社会人生的观察和思考,闪烁着哲学家的思想火花.刘诗中多见饱含哲理的诗句,虽非有意的论述哲学思想,但见解精辟,给人以启迪.例《金陵怀古》、《浪淘沙词九首》中的第九首等作品中的诗句,借助优美的语言和生动的.形象,把深微的哲理以诗化;这些名言佳句,点缀在诗中,使他的诗既有审美价值,又富有哲学思想.

明朝人胡震亨在《唐音癸签》中说刘诗“开朗流畅,含思宛转”,又说:“运用似无过人之处,却都惬人意,语语可歌.”这些个特点,在刘禹锡的民歌体诗中表现的尤为突出.他这些诗保存了清新开朗的民间情调,采撷朴素生动的民间口语,运用俚歌俗调的形式,绘真景、抒真情,具有浓厚的天然风韵——“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竹枝词》之二)

篇2:刘禹锡政治讽刺诗

再游玄都观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译文

玄都观偌大庭院中有一半长满了青苔,原盛开的桃花已经荡然无存,只有菜花在开放。

先前那些辛勤种桃的道士如今那里去了呢?前次因看题诗而被贬出长安的我——刘禹锡又回来了啊!

注释

⑴公元8(元和十年)玄都观赏花诗写后,刘禹锡又被贬出京,十四年后重被召回,写下此篇。

⑵百亩庭中:指玄都观百亩大的观园。苔:青苔。

⑶净尽:净,空无所有。 尽:完。

⑷种桃道士:暗指当初打击王叔文、贬斥刘禹锡的权贵们。

赏析

该诗是《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的续篇。诗前有作者一篇小序。其文云:“余贞元二十一年为屯田员外郎时,此观未有花。是岁出牧连州(今广东省连县),寻贬朗州司马。居十年,召至京师。人人皆言,有道士手植仙桃满观,如红霞,遂有前篇,以志一时之事。旋又出牧。今十有四年,复为主客郎中,重游玄都观,荡然无复一树,惟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耳。因再题二十八字,以俟后游。时大和二年三月。”

序文说得很清楚,诗人因写了看花诗讽刺权贵,再度被贬,一直过了十四年,才又被召回长安任职。在这十四年中,皇帝由宪宗、穆宗、敬宗而文宗,换了四个,人事变迁很大,但政治斗争仍在继续。作者写这首诗,是有意重提旧事,向打击他的权贵挑战,表示决不因为屡遭报复就屈服妥协。

和《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一样,此诗仍用比体。从表面上看,它只是写玄都观中桃花之盛衰存亡。道观中非常宽阔的广场已经一半长满了青苔。经常有人迹的地方,青苔是长不起来的。百亩广场,半是青苔,说明其地已无人来游赏了。“如红霞”的满观桃花,“荡然无复一树”,而代替了它的,乃是不足以供观览的菜花。这两句写出一片荒凉的景色,并且是经过繁盛以后的荒凉。

与《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之“玄都观里桃千树”,“无人不道看花回”,形成强烈的对照。下两句由花事之变迁,关合到自己之升进退,因此连着想到:不仅桃花无存,游人绝迹,就是那一位辛勤种桃的道士也不知所终,可是,上次看花题诗,因而被贬的刘禹锡现在倒又回到长安,并且重游旧地了。这一切,是不能预料的。言下有无穷的感慨。

再就其所寄托的意思看,则以桃花比新贵,与《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相同。种桃道士则指打击当时革新运动的当权者。这些人,经过二十多年,有的死了,有的失势了,因而被他们提拔起来的新贵也就跟着改变了他们原有的煊赫声势,而让位于另外一些人,正如“桃花净尽菜花开”一样。而桃花之所以净尽,则正是“种桃道士归何处”的结果。

诗人想的是:这,也就是俗话说的“树倒猢狲散”。而这时,我这个被排挤的人,却又回来了,难道是那些人所能预料到的吗?对于扼杀那次政治革新的政敌,诗人在这里投以轻蔑的嘲笑,从而显示了自己的不屈和乐观,显示了他将继续战斗下去。

刘禹锡玄都观两诗,都是以比拟的方法,对当时的人物和事件加以讽刺,除了寄托的意思之外,仍然体现了一个独立而完整的意象。这种艺术手法是高妙的。

篇3:讽刺诗

一、咏 针

清末名士文映江〔1874-1950〕曾作谐趣诗一首,名曰《咏针》,全诗名为咏针,实为讽刺,但诗中只字不提讽刺的那类人,即使如此,就算你是一个大字不识几个的大老粗,也能一眼看明白这首诗讽刺的是哪类人,这就是这首诗的绝妙之处!

咏 针

〔清〕文映江

百炼千锤一根针,

一颠一倒布上行,

眼晴长在屁股上,

只认衣冠不认人。

作此诗的文映江先生,字岷山,同治十三年(1874年)生,清末拔贡。

少时家贫,发愤读书,父母在蟠龙寺下劳苦耕作供其费用,诗文优秀而书法怪异,到潼川府考名列第一,知府批其卷曰“文盖通场,字丑八县”。

光绪二十八年,由省试拔贡,宣统元年赴京朝考,授官吏部录事,辛亥后回乡隐居,以教书卖文种田为生,曾有驻军司令于某多次造访,慷慨谈及刘先主三顾茅庐事,欲邀入幕,文以“亡国遗臣,不愿改节事他人”谢绝,1950年以七十六高龄辞世。

平生生活清苦,秉性孤傲,幽默诙谐玩世不恭,自撰墓志铭称“不染浇风,不悖名教,不喜事功。”

二、明朝翰林学士解缙搜写的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中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三、《泊秦淮》唐朝中书舍人杜牧

烟笼寒江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四、《悯农二首》唐朝宰相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乐府民歌 举秀才,不知书。

察孝廉,父别居。

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五、《杂作》明朝工部侍郎董应举

小官事大官,曲意逢其喜。

事亲能若此,岂不成孝子。

六、《白鹭》北宋诗人唐庚

说与门前白鹭群,也须从此断知闻。

诸公有意除钩党,甲乙推求恐到君。

七、《聊斋》新唱

你也反贪腐,他也反贪腐,

喜怒哀乐--一起都到心头来。

奇也不必奇,怪也不必怪,

五子登科--总比两袖清风更可爱。

台前发宏论,幕后发邪财,

几分庄严、几分虚伪、几分坚定、几分徘徊、

此中奥妙,谁能解得开。

八、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是一首以古喻今的讽刺诗。

唐朝建国初期,外族屡次和唐军在边境上交战。

为了巩固边防,朝廷不断从内地征调士兵,赶赴边境作战。

但是,战争旷日持久,唐军屡战不利。

诗人认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主将无能,朝廷用人不当。

于是他便写了这首诗对此作出委婉的'讽刺。

九、《诗经》中的部分篇章,《相鼠》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

人而无仪,不死何为?相鼠有皮有齿,人而无止。

人而无止,不死何俟?相鼠有皮有体,人而无礼。

人而无礼,胡不遄死?”无名氏:“吴王好剑客,百姓多疮瘢。

楚王号好细腰,宫中多饿死。

”成为成语俗话,流传至今,可见其生命之强,流传之广。

十、魏曹植魏《七步诗》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巧用豆和萁作比,把皇帝兄长的“亲情”描绘得淋漓尽致。

小常识:以上是七步诗的原版,后面的改版(精华版)是:“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改版更为人所知。

十一、左思《咏史》

“郁郁涧底松,离离原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居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士族官僚世家子弟,各据要津。

出身寒微,有才之士,屈居下僚升官无望,颇含深意。

十二、李白《嘲鲁儒》

“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

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

足道上远游履,首戴方山巾。

缓步从直道,未行先起尘。

秦家丞相府,不重褒衣人。

君非叔孙通,与我本殊伦,时事且未达,归耕汶水滨。”

死读书,读书死,活灵活现,跃然纸上。

篇4:讽刺诗

1、《田家》 聂夷中·唐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2、《题临安邸》 林升·宋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

3、《咏史》 高适·唐尚有绨袍赠,应怜范叔寒。

不知天下士,犹作布衣看。...

4、《马嵬》 李商隐·唐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

5、《赠花卿》 杜甫·唐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

6、《官仓鼠》 曹邺·唐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

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

7、《农家》 颜仁郁·唐半夜呼儿趁晓耕,羸牛无力渐艰行。

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谷自...

8、《富贵曲》 杜光庭·唐美人梳洗时,满头间珠翠。

岂知两片云,戴却几乡税。...

9、《板》 诗经·先秦上帝板板,下民卒瘅。

出话不然,为犹不远。

靡圣管管。

不实于亶。...

10、《鹑之奔奔》 诗经·先秦鹑之奔奔,鹊之畺畺[1]。

人之无良,我以为兄?鹊之畺畺,鹑之...

11、《荡》 诗经·先秦荡荡上帝,下民之辟。

疾威上帝,其命多辟。

天生烝民,其命匪谌。...

12、《蝃蝀》 诗经·先秦蝃蝀[1]在东,莫之敢指。

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

朝隮[2]于...

13、《羔裘》 诗经·先秦羔裘豹袪[1],自我人居居!岂无他人?维子之故。

羔裘豹袖,自...

14、《羔裘》 诗经·先秦羔裘如濡,洵直且侯。

彼其之子,舍命不渝。

羔裘豹饰,孔武有力。...

15、《考盘》 诗经·先秦考盘[1]在涧,硕人之宽。

独寤寐言,永矢弗谖。

考盘在阿,硕人...

16、《青蝇》 诗经·先秦营营青蝇,止于樊,岂弟君子,无信谗言。

营营青蝇,止于棘,谗人...

17、《芄兰》 诗经·先秦芄兰之支,童子佩□[1]。

虽则佩□[1],能不我知?容兮遂兮...

18、《菀柳》 诗经·先秦有菀者柳,不尚息焉。

上帝甚蹈,无自昵焉。

俾予靖之,后予极焉。...

19、《相鼠》 诗经·先秦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相鼠有齿,人而无止!...

20、《瞻卬》 诗经·先秦瞻卬昊天,则不我惠,孔填不宁,降此大厉。

邦靡有定,士民其瘵,...

21、《召旻》 诗经·先秦旻天疾威,天笃降丧,瘨我饥馑,民卒流亡。

我居圉卒荒。

天降罪罟...

22、《名都篇》 曹植·魏晋名都多妖女,京洛出少年。

宝剑值千金,被服丽且鲜。

斗鸡东郊道,...

23、《塞上曲》 戴叔伦·唐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

24、《前出塞九首》 杜甫·唐戚戚去故里,悠悠赴交河。

公家有程期,亡命婴祸罗。

君已富土境,...

25、《戏为六绝句》 杜甫·唐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

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

26、《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杜牧·唐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

27、《过勤政楼》 杜牧·唐千秋佳节名空在,承露丝囊世已无。

唯有紫苔偏称意,年年因雨上金...

28、《再经胡城县》 杜荀鹤·唐去岁曾经此县城,县民无口不冤声。

新来县宰加朱绂,便是生灵血染...

29、《乌栖曲》 李白·唐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

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

30、《战城南》 李白·唐去年战,桑乾源。

今年战,葱河道。

洗兵条支海上波,放马天山雪中...

篇5:刘禹锡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洛阳(今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今河北定州),其先中山靖王刘胜,晚年自号庐山人。刘禹锡为贞元九年(793)进士。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后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刘禹锡的最后一任是太子宾客,故后世题他的诗文集为《刘宾客集》。白居易赞其“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故刘禹锡又誉为中唐“诗豪”之称,是中唐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哲学家、诗人和散文家。刘禹锡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与柳宗元并称“刘柳”。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又言其诗在处应有神物护持,其为名流推重如此。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七十,赠户部尚书。诗集十八卷,...

目录人物生平刘禹锡诗集著作山水诗收缩展开人物生平

刘禹锡是中山靖王后裔。父刘绪因避安史之乱,举族东迁,寓居嘉兴(今属浙江)。刘禹锡出生在洛阳,19岁左右游学长安。贞元九年与柳宗元同榜登进士第,接着又登宏词科。贞元十一年登吏部取士科,授太子校书,开始踏上仕途。贞元十六年入杜佑幕掌书记,参与讨伐徐州乱军。十八年调任渭南县主簿。次年任监察御史。贞元二十一年(八月改元永贞)一月,德宗死,顺宗即位,任用王叔文等人推行一系列改革弊政的措施。刘禹锡当时任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与王叔文、王侄、柳宗元同为政治革新的核心人物,称为“二王刘柳”。革新只进行了半年,就遭到宦官、藩镇的强烈反对。顺宗被迫退位,宪宗即位。九月,革新失败,王叔文被赐死。刘禹锡初贬为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行至江陵,再贬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同时贬为远州司马的共八人,史称“八司马”。元和九年十二月,刘禹锡与柳宗元等人一起奉召回京。次年三月,刘禹锡写了《元和十一(一字衍)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诗,得罪执政,被外放为连州刺史。后来又担任过夔州刺史、和州刺史。宝历二年冬,从和州奉召回洛阳。二十三年的贬谪生涯至此结束。大和元年,刘禹锡任东都尚书省主客郎中。次年回朝任主客郎中。他一到 长安,就写了《再游玄都观绝句》,表现了屡遭打击而始终不屈的意志。以后历官苏州、汝州、同州刺史。从开成元年 (836)开始,改任太子宾客、秘书监分司东都的闲职。会昌元年(841),加检校礼部尚书衔。世称刘宾客、刘尚书。诗歌创作 刘禹锡生前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刘白”。白居易则称他为“诗豪”,推崇备至。他的'诗歌,传诵之作极多。刘禹锡在元和十三年曾自编其著述为“四十通”,又删取四分之一为“集略”。这是最早的刘禹锡集和选本,今都不传。《新唐书・艺文志》载《刘禹锡集》40卷。宋初亡佚10卷。宋敏求搜集遗佚,辑为《外集》10卷,但仍有遗漏。 《吴中先贤谱》 苏 文 编绘

刘禹锡诗集

陋室铭 秋风引 堤上行 秋词 秋词二 登长安 望洞庭 步虚词一 抛球乐一 抛球乐二 踏歌词一 踏歌词二 踏歌词三 踏歌词四 忆江南一 步虚词二 忆江南二 潇湘神一 潇湘神二 蜀先主庙 西塞山怀古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浪淘沙九首 竹枝词九首 杨柳枝词九首 越中蔼蔼繁华地,秦皇峰前禹穴西。湖草初生边鹰去,山花半谢杜鹃啼。(《酬浙东李侍郎越州春晚即事长句》) 朝服归来昼锦荣,登科记上更无兄。凌寒却向山阴去,衣绣郎君雪里行。(《赠致仕滕庶子先辈》)

著作

现存刘禹锡集古本主要有三种:①清代避暑山庄旧藏宋绍兴八年(1138)董刻本,题为《刘宾客文集》,属小字本,今有徐鸿宝影印本。又淳熙十三年(1186)陆游据董本重刻,称“浙本”。明清以来通行的刻本,基本上属于这个系统。②日本平安福井氏崇兰馆所藏宋刻本,题为《刘梦得文集》,属蜀大字本,今有董康影印本、商务印书馆缩印本。③北京图书馆所藏宋刻残本《刘梦得文集》一至四卷,建安坊刻本。明、清两代的毛晋、惠栋、何焯、冯浩、黄丕烈等人曾对刘禹锡集作过初步的校勘工作,但多数是抄本,流传不广。现通行刘禹锡集版本:《四部丛刊》本《刘梦得文集》,《四部备要》本《刘宾客文集》,《丛书集成》本《刘宾客文集》。此外,尚有校点本《刘禹锡集》。 刘禹锡的生平事迹,见于新、旧《唐书》本传,唐韦绚编《刘宾客嘉话录》(一称《刘公嘉话录》),记录了刘禹锡晚年有关创作、学问等方面的谈话,颇具资料价值。今人卞孝萱著有《刘禹锡年谱》,对刘禹锡的生平和各种史料多有考订。《陋室铭》被选中人教版8年级上册26课《陋室铭》,上海九年教育课本七年级第二学期12课。 刘禹锡被贬后没有自甘沉沦,而是以积极乐观的精神进行创作,积极向民歌学习,创作了《秋词》、《汉寿城春望》等仿民歌体诗歌。 名句很多,广为传诵。 824年夏,他写了著名的《西塞山怀古》;这首诗为后世的文学评论家所激赏,认为是含蕴无穷的唐诗杰作。 唐文宗也对他的政绩予以褒奖,十分赞赏,并赐给他紫金鱼袋。 刘禹锡晚年回到洛阳,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与朋友交游赋诗,生活闲适。死后被追赠为户部尚书,被葬在了河南荥阳(今郑州荥阳)。 此外,刘禹锡还写了一本医书,名叫《传信方》。

山水诗

刘禹锡的山水诗,也改变了大历、贞元诗人襟幅狭小、气象萧瑟的风格,而常常是写一种超出空间实距的、半虚半实的开阔景象,如“水底远山云似雪,桥边平岸草如烟”(《和牛相公游南庄醉后寓言戏赠乐天兼见示》),“野草芳菲红锦地,游丝缭乱碧罗天”(《春日书怀寄东洛白二十二杨八二庶子》)。再如《望洞庭》;在这静谧空灵的山光水色中融入了诗人的主观情感,构成了一种恬静平和的氛围。不过,虽然刘禹锡说过“能离欲则方寸地虚”,但是他积极参与永贞革新,其实还是要在社会中实现人生理想;他的性格也比较倔强,所以尽管受佛教徒影响,他却不像后期的白居易那样,时而满足,时而颓废,诗中倒是常常表现出高扬开朗的精神。如《秋词》二首之一、《同乐天登栖灵寺塔》,都有一种高扬的力量。由于有了含蓄深沉的内涵、开阔疏朗的境界和高扬向上的情感,刘禹锡的诗歌便显得既清峻又明朗。 刘禹锡又多次贬官南方,这也是民歌盛行的地方,所以刘禹锡常常收集民间歌谣,学习它的格调进行诗歌创作,如《白鹭儿》诗以隐喻方式写自己孤高的情怀,但用的是轻快的民歌体。还有一些完全仿照民歌的作品,如《竹枝词》、《杨柳枝词》、《堤上行》、《蹋歌词》等,都很朴素自然、清新可爱,散发着民歌那样浓郁的生活气息,以下两首尤为传神:《堤上行》三首之二、《竹枝词》二首之一。

篇6:刘禹锡《乌衣巷》

刘禹锡《乌衣巷》

刘禹锡《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翻译

朱雀桥边一些野草开花,乌衣巷口唯有夕阳斜挂。当年王导、谢安檐下的燕子,如今已飞进寻常百姓家中。

注释

【朱雀桥】在金陵城外,乌衣巷在桥边。 在今南京市东南,在文德桥南岸,是三国东吴时的禁军驻地。由于当时禁军身着黑色军服,所以此地俗语称乌衣巷。在东晋时以王导、谢安两大家族,都居住在乌衣巷,人称其子弟为“乌衣郎”。入唐后,乌衣巷沦为废墟。现为民间工艺品的汇集之地。

【乌衣】燕子,旧时王谢之家庭多燕子。今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横跨秦淮河。

【寻常】平常。

【王谢】王导、谢安,晋相,世家大族,贤才众多,皆居巷中,冠盖簪缨,为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先后建都于建康即今之南京)巨室。至唐时,则皆衰落不知其处。

【旧时】晋代。

创作背景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刘禹锡由和州(今安徽省和县)刺史任上返回洛阳,途径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写了这一组咏怀古迹的诗篇,总名《金陵五题》,其中第二首即《乌衣巷》。

篇7:刘禹锡诗集

刘禹锡诗集20首

1、《纥那曲》

踏曲兴无穷,调同辞不同,

愿郎千万寿,长作主人翁。

2、《蜀先主庙》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

凄凉蜀故伎,来舞魏宫前。

3、《视刀环歌》

常恨言语浅,不如人意深。

今朝两相视,脉脉万重心。

4、《咏史》

骠骑非无势,少卿终不去。

世道剧颓波,我心如砥柱。

5、《秋风引》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6、《春词》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7、《西塞山怀古》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8、《始闻秋风》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溜枕前觉,一夜颜妆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开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9、《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10、《秋词二首》(其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11、《秋词二首》(其二)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12、《竹枝(竹枝词)》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13、《浪淘沙》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道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14、《浪淘沙》

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

令人忽忆潇湘渚,回暗迎神三两声。

15、《浪淘沙》

日照澄州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16、《竹枝词》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17、《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18、《步虚词》

阿母种桃云海际,花落子城二千岁。

海风吹折最繁枝,跪捧琼□献天帝。

19、《步虚词》

华表千年一鹤归,凝丹为顶雪为衣。

星星仙语人听尽,却向五云翻翅飞。

20、《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篇8:刘禹锡故事

【诗人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 ,汉族,唐朝彭城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刘禹锡唐诗】

《西塞山怀古》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 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 夜深还过女墙来。

【诗风】

刘禹锡及其诗风颇具独特性。他性格刚毅,饶有豪猛之气,在忧患相仍的谪居年月里,确实感到了沉重的心理苦闷,吟出了一曲曲孤臣的哀唱。但他始终不曾绝望,有着一个斗士的灵魂;写下《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重游玄都观绝句》以及《百舌吟》、《聚蚊谣》、《飞鸢操》、《华佗论》等诗文,屡屡讽刺、抨击政敌,由此导致一次次的政治压抑和打击,但这压抑打击却激起他更为强烈的愤懑和反抗,并从不同方面强化着他的诗人气质。他说:“我本山东人,平生多感慨”(《谒柱山会禅师》)。这种“感慨”不仅增加了其诗耐人涵咏的'韵味,而且极大地丰富了其诗的深度和力度。

【人物评价】

《岁寒堂诗话》:李义山、刘梦得、杜牧之三人,笔力不能相上下,大抵工律诗而不工古诗,七言尤工,五言微弱,虽有佳句,然不能如韦、柳、王、孟之高致也,义山多奇趣,梦得有高韵,牧之专事华藻,此其优劣耳。

《沧浪诗话》:大历后,刘梦得之绝句,张籍、王建之乐府,我所深取耳。

篇9:刘禹锡名句

诗人简介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 ,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后历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七十,赠户部尚书。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有《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宾客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 ,汉族,唐朝彭城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作品风格

刘禹锡及其诗风颇具独特性。他性格刚毅,饶有豪猛之气,在忧患相仍的.谪居年月里,感到了沉重的心理苦闷,吟出了一曲曲孤臣的哀唱。但他始终不曾绝望,有着一个斗士的灵魂;写下《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重游玄都观绝句》以及《百舌吟》、《聚蚊谣》、《飞鸢操》、《华佗论》等诗文,屡屡讽刺、抨击政敌,由此导致一次次的政治压抑和打击,但这压抑打击却激起他更为强烈的愤懑和反抗,并从不同方面强化着他的诗人气质。他说:“我本山东人,平生多感慨”(《谒柱山会禅师》)。

刘禹锡的诗大多自然流畅、简练爽利,同时具有一种空旷开阔的时间感和空间感。像他的名句如“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乐天见示伤微之敦诗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诗以寄》),越中蔼蔼繁华地,秦望峰前禹穴西。《酬浙东李侍郎越州春晚即事长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都是他对历史、人生进行沉思之后的一种感悟。这种感悟以形象出现在诗里,不仅有开阔的视界,而且有一种超时距的跨度,显示出历史、现实、未来在这里的交融。

篇10:刘禹锡景物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 洛阳 ,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 春望 ”。

【主要作品】

刘禹锡在元和十三年(818年)曾自编其著述为“四十通”,又删取四分之一为“集略”。这是最早的刘禹锡集和选本,今都不传。载《刘禹锡集》40卷。宋初亡佚10卷,仅剩余30卷。而后宋敏求搜集遗佚,辑为《外集》100卷,但仍有遗漏。《刘禹锡集》三十卷,《外集》十卷,集中卷二十六,二十七收乐府两卷。

现存刘禹锡集古本主要有三种:

①清代避暑山庄旧藏宋绍兴八年(1138年)董刻本,题为《刘宾客文集》,属小字本,今有徐鸿宝影印本。又于淳熙十三年(1186年)陆游据董本重刻,称“浙本”。明清以来通行的'刻本,基本上属于这个系统。

②日本平安福井氏崇兰馆所藏宋刻本,题为《刘梦得文集》,属蜀大字本,今有董康影印本、商务印书馆缩印本。

③北京图书馆所藏宋刻残本《刘梦得文集》一至四卷,建安坊刻本。明、清两代的毛晋、惠栋、何焯、冯浩、黄丕烈等人曾对刘禹锡集作过初步的校勘工作,但多数是抄本,流传不广。现通行刘禹锡集版本:《四部丛刊》本《刘梦得文集》,《四部备要》本《刘宾客文集》,《丛书集成》本《刘宾客文集》。此外,尚有校点本《刘禹锡集》。 今人卞孝萱著有《刘禹锡年谱》,对刘禹锡的生平和各种史料多有考订。

此外,刘禹锡还写了一本医书,名叫《传信方》。

【刘禹锡政治讽刺诗】相关文章:

1.刘禹锡简介

2.刘禹锡——《乌衣巷》

3.竹枝词刘禹锡

4.刘禹锡作文600字

5.《陋室铭》表达方式 刘禹锡

6.浪淘沙刘禹锡词

7.刘禹锡 春词

8.浪淘沙刘禹锡读音

9.秋词 刘禹锡

10.文言文刘禹锡《陋室铭》

下载word文档
《刘禹锡政治讽刺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