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人生 > 诗句大全>古代诗词大全

古代诗词大全

2023-02-23 08:29:30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STRIVE”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古代诗词大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古代诗词大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古代诗词大全

篇1:古代诗词

古代诗词大全

抒情诗:

《戏问花门酒家翁》

作者:岑参

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

道傍榆荚仍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

《己亥杂诗·其五》

作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少年游·离多最是》

作者:晏几道

离多最是,东西流水,终解两相逢。

浅情终似,行云无定,犹到梦魂中。

可怜人意,薄于云水,佳会更难重。

细想从来,断肠多处,不与今番同。

爱情诗:

《陇西行四首·其二》

作者: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长相思·其一》

作者:李白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蝶恋花·春暮》

作者:李冠

遥夜亭皋闲信步。

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

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

桃杏依稀香暗渡。

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

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边塞诗:

《关山月》

作者: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古从军行》

作者: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征人怨》

作者: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篇2:古代经典诗词

1、《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2、《游园不值》

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3、《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4、《浪淘沙》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5、《春游湖》

宋・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

6、《墨梅》

元・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7、《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8、《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9、《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0、《一剪梅》

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蕈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1、《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12、《牧童》

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13、《舟过安仁》

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14、《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15、《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篇3:《古代诗词》

《古代诗词三首》

古代诗词三首(苏教版七下)

教学目标

1.理解木兰这一人物形象,学习木兰的精神和品格。

2.学习民歌的语言特色。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木兰这一人物形象,学习木兰的精神和品格。

2.学习民歌的语言特色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小黑板或.课件。设计思路

诗歌的学习一定要多读,本节课引导学生朗读,在读的过程中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民歌的语言特色,了解木兰的形象。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导入。

学生听豫剧《花木兰》选段,让学生自由谈一下对木兰这一人物及其故事的了解。然后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2.文学知识介绍。

(1)让学生进行介绍。

(2)明确:(出示幻灯片1,也可以用小黑板代替。)

本诗是一首北朝民歌,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

二、自主学习

师:这首诗记叙了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花木兰勤劳、智慧、勇敢、坚强和不贪图利禄的高贵品质,以及爱国爱家的崇高精神。

下面自学课文,注意以下问题:(出示幻灯片2。)

1.认真读课文,可以朗读,可以默读,可以同桌轮读,选用你最喜欢的方式阅读这首民歌,注意朗读的节奏和重音。

2.画出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画出你认为好的词、句、段。

3.利用古汉语字典,就文章中一些字词的音义、精彩诗句等内容制作学习卡片,并试着翻译课文。

4.本诗叙述情节详略得当,请作简要分析,并概括这首叙事诗的内容。

5.本诗是一首民歌,分析其语言特色。

6.你觉得木兰是一个怎样的'人?

7.找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三、合作学习    ‘

1.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自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

2.在班上研究讨论小组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四、反馈交流

1.给加点字注音。(出示幻灯片3。)

机杼可汗燕山鞍鞯扑朔迷离金柝

要求:让一名学生起来读,如果有读得不正确的,请其他同学进行纠正。

2.利用古汉语字典,就文章中一些字词的音义、精彩诗句等内容制作学习卡片,并试着翻译课文。    .

明确:(交流制作的学习卡片,教师引导学生翻译课文,根据情况进行讲解。)

3.本诗叙述情节详略得当,请作简要分析,并概括这首叙事诗的内容。

明确:(详写:从军的缘由、离别、辞官和还家。略写:出征前的准备、军旅征战生涯。内容:这首长篇叙事诗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传奇故事。)

4.本诗是一首民歌,分析其语言特色。

明确:(整首诗大量运用了民歌常用的艺术手法,采用了互文、反复、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语言丰富多彩,有口语,有整齐的律句,句型有长有短,读起来节奏明快,声韵铿锵,富有音乐感。教师适时举例说明。)

5.你觉得木兰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结合诗歌内容,分析木兰的形象:勤劳、智慧、勇敢、坚强、不贪图利禄、爱国爱家。)

6.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并把喜欢的原因与同桌进行交流。

(同桌交流后再找部分学生在全班交流。)

7.背诵诗歌。检查背诵。

8.重点研讨课文第4自然段。

(1)学生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列题目:(出示幻灯片4。)

篇4:古代诗词

古代诗词精选

1.《点绛唇 丁未冬过吴松作》

年代: 宋 作者: 姜夔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

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

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

今何许?凭栏怀古,残柳参差舞。

2.《石州慢》

年代: 宋 作者: 贺铸

薄雨初寒,斜照弄晴,春意空阔。长亭柳色缠黄,远客一枝先折。烟横水际,映带几点归鸦,东风销尽龙沙雪。还记初关来,恰而今时节。将发。画楼芳酒,红泪清歌,顿成清别。已是经年,杳杳音尘多绝。欲知方寸,共有几许清愁,芭蕉不展丁香结。枉望断天涯,两厌厌风月。

3.《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

年代: 宋 作者: 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

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

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

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

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4.《月下笛·万里孤云》

年代: 宋 作者: 张炎

万里孤云,清游渐远,故人何处。寒窗梦里,犹记经行旧时路。连昌约略无多柳,第一是、难听夜雨。谩惊回凄悄,相看烛影,拥衾谁语。张绪。归何暮。半零落,依依断桥鸥鹭。天涯倦旅。此时心事良苦。只愁重洒西州泪,问杜曲、人家在否。恐翠袖、正天寒,犹倚梅花那树。

5.《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年代: 宋 作者: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篇5:古代经典诗词

古代经典诗词

1.《三日寻李九庄》

年代: 唐 作者: 常建

雨歇杨林东渡头,永和三日荡轻舟。

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溪水流。

2.《潇湘晚景图》

年代: 清 作者: 谭嗣同

袅袅箫声袅袅风,

潇湘水绿楚天空。

向人指点山深处,

家在兰烟竹雨中。

我所思兮隔野烟,

画中情绪最凄然。

悬知一叶扁舟上,

凉月满湖秋梦圆。

3.《醒世恒言》

年代: 明 作者: 冯梦龙

富贵本无根,

尽从勤里得。

请观懒惰者,

面待饥寒色。

4.《忆游朱坡四韵》

年代: 唐 作者: 杜牧

秋草樊川路,斜阳覆盎门。

猎逢韩嫣骑,树识馆陶园。

带雨经荷沼,盘烟下竹村。

如今归不得,自戴望天盆。

5.《咏白海棠》

年代: 清 作者: 曹雪芹

秋容浅淡映重门,

七节攒成雪满盆。

出浴太真冰作影,

捧心西子玉为魂。

晓风不散愁千点,

宿雨还添泪一痕。

独倚画栏如有意,

清砧怨笛送黄昏。

6.《采桑子·宜春苑外楼堪倚》

年代: 宋 作者: 晏几道

宜春苑外楼堪倚,

雪意方浓。

雁影冥濛,

正共银屏小景同。

可无人解相思处,

昨夜东风。

梅蕊应红,

知在谁家锦字中。

7.《江陵遇元九李六二侍御纪事书情呈十二韵》

年代: 唐 作者: 窦巩

自见人相爱,如君爱我稀。好闲容问道,攻短每言非。

梦想何曾间,追欢未省违。看花怜后到,避酒许先归。

柳寺春堤远,津桥曙月微。渔翁随去处,禅客共因依。

蓬阁初疑义,霜台晚畏威。学深通古字,心直触危机。

肯滞荆州掾,犹香柏署衣。山连巫峡秀,田傍渚宫肥。

美玉方齐价,迁莺尚怯飞。伫看霄汉上,连步侍彤闱。

8.《送太常李主簿归觐省》

年代: 唐 作者: 卢纶

粲粲美仍都,清闲一贵儒。定交分玉剑,发咏写冰壶。

风景随台位,河山入障图。上堂多庆乐,肯念谷中愚。

9.《送客之潞府》

年代: 唐 作者: 韩翃

官柳青青匹马嘶,回风暮雨入铜鞮。

佳期别在春山里,应是人参五叶齐。

10.《思越人·酒醒情怀恶》

年代: 唐 作者: 冯延巳

酒醒情怀恶,

金缕褪,

玉肌如削。

寒食过却,

海棠零落。

乍倚遍阑干,

烟澹薄,

翠幕帘栊笼画阁。

春睡着,

觉来失秋千期约。

篇6:经典古代诗词

经典古代诗词

1.《青玉案》

作者: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如梦令》

作者: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

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3.《四块玉·叹世》

作者:马致远

两鬓皤,中年过,图甚区区苦张罗。

人间宠辱都参破。种春风二顷田,

远红尘千丈波,倒大来闲快活。

带月行,披星走,孤馆寒食故乡秋。

妻儿胖了咱消瘦。

枕上忧,马上愁,死后休。

4.《声声慢》

作者: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著窗儿, 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5.《天净沙·春》

作者:白朴

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

杨柳秋千院中。

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篇7:古代诗词

古代诗词

1.《相思》

作者: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2.《暮江吟》

作者: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3.《游子吟》

作者: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4.《破阵子》

作者: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5.《蝶恋花》

作者: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篇8:古代诗词名句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 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

钱塘苏小小,更值一年秋。 —— 李贺《七夕》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 林杰《乞巧》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 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云破月来花弄影。 —— 张先《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 —— 欧阳修《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 杜耒《寒夜》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 司马光《客中初夏》

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 —— 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 陆游《书愤五首·其一》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 翁卷《乡村四月》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 高骈《对雪》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 李白《山中与幽人对酌》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 杜甫《梦李白二首·其一》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 骆宾王《于易水送人 》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 王安石《登飞来峰》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 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 杜甫《赠卫八处士》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 —— 李延年《北方有佳人 》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 李白《秋浦歌》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 陆游《游山西村》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 李贺《雁门太守行》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 苏轼《定**·三月七日》

篇9:古代战争诗词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雕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篇10:古代人生哲理诗词

古代人生哲理诗词

哲理诗是表现诗人的哲学观点、反映哲学道理的诗,内容深沉浑厚、含蓄、隽永,多将哲学的抽象哲理含蕴于鲜明的艺术形象之中。提供了古代人生哲理的诗词给大家欣赏!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宋】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

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

一山放过一山拦。

【哲理】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一事的成功所陶醉。 把握这首诗的`主题时,首先应将文体定位——哲理诗,然后就能较快地知道,此诗明写登山的感受,实为谈人生哲理:在取得一定成绩时,万万不可自得自满,而应不断进取。

《雪梅》

【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末肯降,

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哲理】这的确是一首绝妙的哲理诗,无论在理致与笔趣上,都超过了前面提到的那首诗,它既有宋诗工巧细密之所长,又兼得唐人诗虚处着墨、意象微茫之特色。“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评价梅雪,恰如其分。此诗好就好在:它能写出别人诗中所有(雪似梅,梅似雪),又能写出他人笔下所无(梅雪争春,各具特长)。这首咏物诗,没有写景,没有抒情,纯属议论,却写得如此生动,另具一格。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哲理】人们观察事物的立场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人们只有摆脱了主客观的局限,置身庐山之外,高瞻远瞩,才能真正看清庐山的真面目。要认清事物的本质,就必须从各个角度去观察,既要客观,又要全面。 同样为此理的还有王安石的《登飞来峰》——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琴诗》

【宋】苏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

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

何不于君指上听?

【哲理】美妙的乐曲是一个有机整体,而整体都是由若干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部分、要素构成的。在乐曲、琴声中指头、琴、演奏者的思想感情、演奏技巧等部分、要素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唯物辩证法认为,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就是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矛盾双方的联系。因此,这首所揭示的,就是琴、指头和琴声三者之间的矛盾关系。如果把演奏者包括在内,那么,演奏者的思想感情和技能与琴、指之间的关系,又可以看作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内因)和事物的外部矛盾(外因)之间的关系。前者是音乐产生的根据,后者则是音乐产生的条件,两者缺一不可。

《观书有感》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哲理】以池塘为喻,说明了为学之道,必须不断积累,不断地吸收新的营养。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万事万物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正是这种不间断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是事物才能在不断自我更新中存在下去。这种运动一旦停止,事物也就不可能存在了。如果没有知识的不断更新,不断积累,一个人的学问也就回变成一潭死水,毫无生气和进展了。治学之道如此,办其他事情也是这样。

【古代诗词大全】相关文章:

1.古代诗词

2.古代诗词鉴赏

3.古代诗词爱情

4.古代边塞诗词

5.古代诗词名句

6.古代诗词六年级

7.励志古代诗词

8.古代爱情诗词

9.古代爱国诗词

10.古代爱国诗词名句

下载word文档
《古代诗词大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