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心得体会>移动通信原理心得

移动通信原理心得

2023-08-17 09:05:45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与琉”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移动通信原理心得,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移动通信原理心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移动通信原理心得

篇1:移动通信原理心得

经过这一个学期的学习,让我对此学科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而且是我对此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信原理课程是通信、电子、信息领域中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是电子信息系各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信系统作为一个实际系统,是为了满足社会与个人的需求而产生的,目的就是传送消息(数据、语音和图像等)。通信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近30年来形成了通信原理的主要理论体系,即信息论基础、编码理论、调制与解调理论、同步和信道复用等。本课程教学的重点是介绍数字通信系统中各种通信信号的产生、传输和解调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使学生掌握和熟悉通信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为后续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通信随着科技的发展,通信将被广泛运用到学习与生活中,我们应该重视此学科。

在这两周通信原理课程设计的学习中,让我受益颇多。

一、让我养成了课前预习的好习惯。一直以来就没能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虽然一直认为课前预习是很重要的),但经过这一周,让我深深的懂得课前预习的重要。只有在课前进行了认真的预习,才能在课上更好的学习,收获的更多、掌握的更多。

二、培养了我的动手能力。“实验就是为了让你动手做,去探索一些你未知的或是你尚不是深刻理解的东西。”每个步骤我都亲自去做,不放弃每次锻炼的机会。经过这两周,让我的动手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三、让我在探索中求得真知。那些伟大的科学家之所以伟大就是他们利用实验证明了他们的伟大。实验是检验理论正确与否的试金石。为了要使你的理论被人接受,你必须用事实(实验)来证明,让那些怀疑的人哑口无言。虽说我们的通信原理实验只是对前人的经典实验的重复,但是对于一个知识尚浅、探索能力还不够的人来说,这些探索也非一件易事。通信原理实验都是一些经典的给人类带来了难以想象的便利与财富。对于这些实验,我在探索中学习、在模仿中理解、在实践中掌握。通信原理实验让我慢慢开始“摸着石头过河”。学习就是为了能自我学习,这正是实验课的核心,它让我在探索、自我学习中获得知识。

四、教会了我处理数据的能力。实验就有数据,有数据就得处理,这些数据处理的是否得当将直接影响你的实验成功与否。经过这一周,我学会了图像法等处理数据的方法,让我对其它课程的.学习也是得心应手。 经过这一周的通信原理实验课的学习,让我收获多多。但在这中间,我也发现了我存在的很多不足。我的动手能力还不够强,当有些实验需要很强的动手能力时我还不能从容应对;我的探索方式还有待改善,当面对一些复杂的实验时我还不能很快很好的完成;我的数据处理能力还得提高,当眼前摆着一大堆复杂数据时我处理的方式及能力还不足,不能用最佳的处理手段使实验误差减小到最小程度

总之,通信原理课程设计让我收获颇丰,同时也让我发现了自身的不足。在实验课上学得的,我将发挥到其它中去,也将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不断提高、完善;在此间发现的不足,我将努力改善,通过学习、实践等方式不断提高,克服那些不应成为学习、获得知识的障碍。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有更大的收获,在不断地探索中、在无私的学习、奉献中实现自己的人身价值!

学了通信原理这门课,一开始觉得很难,而且听学长们也总是告诫我们,通信原理是很难的课程,平时一定要好好学,不然自己复习的日子根本就抓不到要点了。事实上好像也是如此,在周围,这门主课的挂课率总是算前排的。当然对

于我这样的人,总是上课时算是比较认真的,但是半期的时候还是没有搞懂它是干什么的,甚至到期末了,也只有零星的一点编码呀,带宽呀,调制啦,这样一些概念,但这些技术在一个通信系统中又是出于什么样的位置,该怎样应用这些技术组成一个通信系统,对此我还是一概不知。然而经过期末前的复习,我感觉自己对通信系统总算有个印象了,所以想把那些零碎的名词做一些解释,并且用我自己的学习过程以及对通信系统的了解来说明这些技术的应用。

篇2:移动通信原理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用数字环提取位同步信号的原理及对信息代码的要求。

2、掌握位同步器的同步建立时间、同步保持时间、位同步信号同步抖动等概念。

二、实验内容

1、观察数字环的失锁状态和锁定状态。

2、观察数字环锁定状态下位同步信号的相位抖动现象及相位抖动大小与固有频差的关系。

3、观察数字环位同步器的同步保持时间与固有频差之间的关系。

三、实验器材

1、移动通信原理实验箱 2、20M双踪示波器

一台 一台

四、实验步骤

1、安装好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

2、插上电源线,打开主机箱右侧的交流开关,再按下开关POWER301、POWER302、POWER401和POWER402,对应的发光二极管LED301、LED302、LED401和LED402发光,CDMA系统的发射机和接收机均开始工作。

3、发射机拨位开关“信码速率”、“扩频码速率”、“扩频”均拨下,“编码”拨上,接收机拨位开关“信码速率”、“扩频码速率”、“跟踪”均拨下,“调制信号输入”和“解码”拨上。此时系统的信码速率为1Kbit/s,扩频码速率为100Kbit/s。将“第一路”连接,“第二路”断开,这时发射机发射的是第一路信号。将拨码开关“GOLD3置位”拨为与“GOLD1置位”一致。

4、根据实验四中步骤8~11的方法,调节“捕获”和“跟踪”旋钮,使接收机与发送机GOLD码完全一致。

5、根据实验五中步骤6~7的方法,调节“频率调节”旋钮,恢复出相干载波。

6、用示波器双踪同时观察“整形前”和“整形电平”,并将双通道置于直流耦合,零电平、电压设为一致。调节“整形”旋钮,使整形电平置于“整形前”波形上部凸出部分。用示波器观察“整形后”的波形,并与“整形前”比较,如完全相同,则整形电平调节正确。

7、用示波器观察接收机“BS”信号,该点即为接收机恢复出的位同步信号,将其与发射机的“S1-BS”进行比较。

8、改变系统的信码速率,按“发射机复位”和“接收机复位”键,通过与发射机的“S1-BS”对比观察“BS”信号的.变化。

9、将“第一路”断开,再连接,通过与发射机的“S1-BS”对比观察接收机“BS”信号的变化。

五、实验思考题

1、设数字环固有频差为△f,允许同步信号相位抖动范围为码元宽度Ts的η倍,求同步保持时间tc及允许输入的NRZ码的连“1”或“0”个数最大值。

答:同步保持时间t c =1/△f K,允许输入的NRZ 码的连“1”或连“0”个数的最大值为η 。

2、数字环同步器的同步抖动范围随固有频差增大而增大,试解释此现象。

答:由公式t c =1/△f K,当固有频差增大时,同步保持时间减小,那么抖动范围就增大。

3、若将AMI码或HDB3码整流后作为数字环位同步器的输入信号,能否提取出位同步信号?为什么?对这两种码的连“1”个数有无限制?对AMI码的信息代码中连“0”个数有无限制?对HDB3码的信息代码中连“0”个数有无限制?为什么?

答:可以提取位同步信号,因为整流后的AMI 码或HDB 3 码为NRZ 码,自然可以

提取。对这两种码连 “1”个数有限制,对 AMI 码的信息代码中连“0”个数有限制,对HDB 3码的信息代码中连“”个 数无限制,因为其连零个数不超过4 个。

六、实验图片

篇3:移动通信终端电源管理设计原理

锂离子电源管理的设计主要是针对锂离子电池的特性来进行的。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能及供电性能主要体现在其充放电参数的控制上。图1为锂电池电源管理原理图。该图由控制芯片和外围电路组成。接下来,我们就图1从锂电池放电、充电两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实现锂电池的管理。

1.1 放电工作原理

电池过放可能会给电池带来灾难性的后果,特别是大电流过放或反复过放,对电池的影响更大。一般而言,过放电会使电池内压升高,正负极活性物质的可逆性受到破坏,即使充电也只能部分恢复,容量会有明显衰减。锂离子电源管理电路的功能之一就是为了保护锂电池不至于过放。

图1

锂电池的正常工作电压为2.575~4.2V。当电池电压在此范围内,管理电路将MOSFET管S4打开,在电池(CELL)电压与BATT+之间建立低阻通道,有利于电流从电池流向手机负载。在此情况下,过放就体现为输出电流过大。在整个输出过程中,电源管理电路不断地检测从电池输出到负载的电流。当电池输出电流超过通常的保护值3.5A的时候,手机短路保护电路开始工作,关闭S4,切断电池与BATT+的连接。

当电池持续放电到电池电压低于文献[1]规定的放电终止电压2.375V以下时,则属于电压过放。此时,图1中的手机低电压及短路保护电路开始工作,同电流过放一样,关闭S4,切断电池与BATT+的连接达到保护锂电池的目的。

1.2 充电工作原理

充电管理电路在对锂电池进行充电时,更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既要保证锂电池能够充满,又要保证锂电池的性能,最重要的是要保证锂电池不能过充。如果锂电池在充电过程中充电电流过大,或充电时间过长,产生的氧气来不及被消耗,就可能造成内压升高,电池变形,漏液等不良现象。同时,其电性能也会显著降低。

整个充电电路应该具有以下几种充电模式:

――低电压预充电模式;

――全速充电模式;

――涓流充电模式;

――顶端截止、脉冲充电模式;

――充电截止模式。

1.2.1 低电压预充电模式

当电池电压低于3.0V时,电源管理电路进入低电压预充电模式。当电池极度过放时,为了防止过量的充电电流对电池性能造成损伤,充电电路应该采取渐进的充电方式。

对于一块极度过放的,电压已低于0.7V的锂电池,电源管理电路将提供预充电涓流给电池。此时S1关闭,充电器通过R1提供电流给管脚Vdect,充电器提供电流的大小完全由R1决定,整个充电器几乎工作在无负载情况下。这种充电模式甚至可以对电压已经为0V的电池进行充电;当电池电压高于0.7V低于1.98V时,外部S1及S2工作,电源管理电路可以以更高的.电流对电池进行充电。但是,此时三极管S1的功耗检测电路还没有工作,必须限制其功耗低于800mW,以免烧毁S1;当电池电压高于1.98V低于3.0V时,整个电源管理电路都正常工作,此时S1的控制电路使S1以较高的电流,但远低于全速充电电流对电池进行充电,该电流一般超过100mA。

1.2.2 全速充电模式

当电池电压高于3.0V时,预充电模式结束,进入全速充电模

式。此时,电源管理电路将S1及S2打开,并使S1工作在饱和模式,充电器提供全速充电电流给电池充电。但是,电源管理电路将限制最大充电电流小于1.5A。

这种充电模式对充电器也有一定的要求,要求其实现限流输出。这样做的目的是便于移动通信终端厂商,在产品设计时可以根据产品的定义,选择不同的充电电流,实现对具体锂电池快速有效的充电。在典型应用中,一般要求充电器提供的输出电流限制在1A以内,具体的电流可以根据所用锂电池厂商推荐使用的充电电流,以便电池能够具有一个较高的循环寿命。

1.2.3 涓流充电模式

该充电模式其实也是一种恒压充电模式,当电池表面达到控制电路设定的终止充电电压Vterm时,即进入该种充电模式。由于在全速充电模式下,电流比较大,电池表面电压与实际电池芯的电压有比较大的落差,涓流充电模式就是用来减小甚至消除该落差。此时,电源管理电路通过控制S1的开闭情况,将提供给电池的最大电流限制在100多mA。由于电池被充得越来越足,因此,涓流就越来越小,直到截止。

1.2.4 顶端截止脉冲充电模式

当电源管理电路处于涓流充电模式时,它会周期性地跳转到全速充电模式,形成脉冲电流对电池进行充电。大电流脉冲宽度一般<100μs,这样有利于电池更快被充满。

1.2.5 充电截止模式

电源管理电路会有一个控制引脚,由手机的CPU决定什么时候停止充电。进入这种模式,一般会有这样几种情况:手机检测到充电电路包括锂电池温度过高;不是原装的锂电池;已经进入涓流充电,不需要充电时间过长;充电器设计不合理等等。

2 结语

由于电源管理电路在移动通信终端产品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它不仅涉及到手机的安全性能而且关系到使用者的人身安全。本文提出的解决方案可以通过专用芯片加匹配的外围电路就能实现,而这种专用芯片很多厂商如NationalSemiconductor,Motorola等都有很成熟的产品。

篇4:移动通信终端电源管理设计原理

摘要:移动通信终端产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已经非常普及,因此,其设计的安全性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就移动终端产品安全隐患最大的地方――电源管理设计,提出了一些设计理念以提高产品的安全性。

关键词:移动通信终端;电源管理;可充电锂离子电池

引言

移动通信终端产品如GSM手机、CDMA手机及PHS小灵通电话已经深入普及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促进了中国电信事业的发展,也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与快捷。但同时,由于一些移动终端厂商的'设计缺陷,多次出现了手机爆炸伤人事件,而造成爆炸的主要原因在于电源管理部分设计有缺陷或设计存在不完善的地方。

与其他现有电池相比,可充电锂离子电池具有多项优势,这使它们成为更适合于便携式应用的电源。它们可以提供更高的能量密度(最高达200W・h/kg或300~400W・h/L,分别是Ni/Cd或者Ni/MeH电池的2.5倍和1.5倍)和更高的电池电压(碳阳极电池为4.1V,石墨阳极电池为4.2V)。它们具有无记忆效应,自放电率小,可快速充放电及更高的充放电次数等优点。

锂离子电池的更高化学能量密度和更高电池电压使得我们可以为移动终端产品应用制造出更小和更轻的电池,而更轻和更小的电源对目前中国移动通信终端产品追求最小尺寸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要想充分利用电池容量或延长电池寿命,必须极其严格地控制充电参数。

鉴于锂离子可充电电池的上述优点,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设计高效、安全的锂离子可充电电池管理电路。

篇5:移动通信终端电源管理设计原理

锂离子电源管理的设计主要是针对锂离子电池的特性来进行的。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能及供电性能主要体现在其充放电参数的控制上。图1为锂电池电源管理原理图。该图由控制芯片和外围电路组成。接下来,我们就图1从锂电池放电、充电两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实现锂电池的管理。

&n

[1] [2] [3] [4]

篇6:移动通信电磁辐射

电磁辐射是指能量以电磁波形式由源发射到空间的现象,电磁环境是存在于给定场所的所有电磁现象的总和。由于人类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中电磁辐射环境日益恶化。

造成电磁污染的原因有很多方面:市区扩大,使得原处郊区的大功率电磁发射台逐渐被新建居民区所包围;卫星通信约发展使得城市近郊区出观众多卫星地面站,开的地区发射天线已超过20个;移动通信技术发展迅速,市区高层建筑上移动通信基站天线林立,部分架设不合理的天线造成高层居民接电磁环境污染;城市交通运输系统形成的电磁噪声增加,

移动通信是近年来城市迅速发展的无线电通信手段,电磁波信号采用直线传播方式,需要在市区高层建筑上建设许多起联络作用的基地台站。据调查统计,北京市区内寻呼台、"大哥大”台及专用集群网墓地发射站有3000多个,建成区内(以488平方公里计)每平方公里约有6个基站。这些基站大多位于居民稠密区内。其实基站对周围环境的辐射是由方位、方向、高差等多种条件决定的,如果布局合理,对周围环境使不会有影响。如果基站周围均为高度较低的建筑物,则辐射在空中已衰减。如果基站周围都是高层建筑,但由于楼房都不在天线主射方向,电磁辐射对环境基本也不会造成影响。

篇7:移动通信“新经济”

移动通信“新经济”

移动通信行业正在逐渐论文联盟成为一个新兴的“经济圈”。由a.t. kearney、gsm协会wireless intelligence和machina research共同进行的调查表明,到2015年,全球移动行业收入将从2011年的1.5万亿美元增长至1.9万亿美元。这一调查同时预测,移动行业的就业人数将出现显著增长。目前,全世界约有800万人工作在这一领域,而至2015年底,移动行业将提供约1000万个就业岗位。

如同以上数据显示,很明显,移动行业是一片朝阳产业。移动行业强而有力的实力,表现在促成了诸如教育、医疗、支付和交易、运输和公共事业等行业应用的转变。从未有任何技术能像移动技术这样把世界如此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移动nfc

创新“无止境”

近场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nfc)正在令整个移动行业兴奋不已,我们可以很明显地感受到,推出新服务、支持nfc设备的发布和新联盟成立等新闻层出不穷。nfc也许是与移动支付关联最紧密的行业,因此它的发展尤为迅猛。nfc将为消费者提供广泛的新应用,例如在搭乘公共交通工具时进行移动售票,同他人交换信息和内容,或者控制汽车、住宅、酒店、办公室和停车场的出入权限等。这些也还仅仅是冰山一角,nfc创新的可能性是无穷无尽的。wWw.11665.Com

nfc的市场潜力非常巨大,根据strategy analytics的预测,2010至2016年,全世界将销售约15亿部基于sim卡的手机,达成超过500亿美元的交易,且增长势头还将不断增强。同时,全世界有超过45%的.移动运营商都致力于支持并实施基于sim卡的nfc解决方案和服务。

目前,商用nfc部署已经在法国、日本、韩国、土耳其和英国开始实施,其他国家也已经开始了试用,在未来将出现更多的商业部署。

频谱:

移动行业的生命线

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影响下,越来越多人开始利用移动设备连接网络,相应的,移动数据流量开始成倍增长。下一代移动宽带网络会提供更高传输速度及更少延迟,由此产生的数据流量需求将还会有所增长。

运营商不断投资以升级网络,来提高网络容量。很显然,这需要增加更多频谱来支持爆炸性的流量增长,并全面实现“互联生活”和“互联经济”的愿景。移动行业的未来取决于运营商是否能够及时、合理地获得所需的频谱资源。

频谱是移动行业的生命线,只有现在就采取措施确保额外频谱,移动运营商才能做好更充分的准备,以便满足未来数十亿消费者对移动数据的需求。

成就“互联生活”

转贴于论文联盟 如今,移动技术已成为全球最大规模、最重要的技术之一。目前,全球已有超过60亿个移动设备连接。移动技术正在改变我们沟通、获取信息,以及休闲娱乐和上网的方式,并为多个行业应用带来革新,例如医疗行业中的远程患者监护,运论文联盟输行业中的智能目的地管理,公共事业领域的智能电表和智能电网等。

来自gsm协会和machina research的预测显示,到2020年,互联设备的总量将从目前的约90亿个增加至240亿个,其中移动互联设备将成倍增长,从目前的60亿个增长到2020年的120亿个。

通过与消费电子、汽车、公共事业和医疗等行业合作,到2020年,这种爆炸性增长将使全球移动运营商的业务机遇达到近1.2万亿美元,为整个生态系统提供显著的增长动力。随着互联设备种类的不断增加,新的业务机会正在涌现,“互联生活”的到来正在开始重新塑造电信等行业应用。转

【移动通信原理心得】相关文章:

1.移动通信专业自我鉴定

2.什么是移动统一通信?

3.移动通信工程师应聘简历

4.移动通信工程师专业简历

5.移动通信技术发展初探论文

6.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论文

7.4G移动通信关键技术探析论文

8.移动通信公司行风评议自查报告

9.移动通信ip节点技术论文

10.移动通信技术就业前景怎么样

下载word文档
《移动通信原理心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