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手术泌尿系损伤防治体会论文
“一行云岫”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妇产科手术泌尿系损伤防治体会论文,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妇产科手术泌尿系损伤防治体会论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篇1:妇产科手术泌尿系损伤防治体会论文
妇产科手术泌尿系损伤防治体会论文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1月至1月入我院进行妇科手术治疗患者一起11300例,泌尿系统损伤的患者35例(0.31%),35例患者年龄在32-5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3±3.2)岁。患者的资料均保存完整,并且患者均进行了充分的知情,签署知情同意。其中开腹手术7983例,泌尿系统损伤患者有29例,其中恶性肿瘤患者19例,良性肿瘤10例;腹腔镜手术患者2719例,泌尿系统损伤6例,均为良性疾病。598例阴式手术中均无泌尿系统损伤的生。这45例患者发生泌尿系统损伤的情况分为输尿管损伤以及膀胱损伤,以及尿道损伤。其中21例患者为输尿管损伤,膀胱损伤患者为14例,尿道损伤患者为10例。
1.2方法
[2-4]。所有有输尿管损伤的患者在发生损伤后均进行及时的治疗,并且在手术后的24小时内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B超、输尿管影像检查确诊结果。根据患者损伤情况,采取针对性的修补术。
1.2.1输尿管损伤的治疗:如果在手术中发现患者出现输尿管损伤,可以给予患者进行单纯性的修补术,如果损伤发现早,在3天内发现患者出现输尿管损伤,可以采取输尿管修补吻合术,如果发现比较晚,而且伤口比较小,可以直接对患者伤口进行缝合。如果损伤很大,应该考虑到患者伤口大小进行不同的修补手术,腰肌悬吊术、输尿管造瘘术等。
1.2.2膀胱损伤的治疗方法:在患者手术中,如果发现膀胱损伤,可以进行单纯性的修补术,就可以进行修补。如果是在手术后发现损伤,那么如果稍微不注意就会造成膀胱阴道瘘,这种损伤比较复杂,而且在进行处理的时候,比较考虑病瘘的大小,如果比较小可以直接通过阴道修补,如果瘘和输尿管比较近,在手术过程中,应该要避免第二次损伤,所以需要把瘘附件的组织进行游离,采取分层缝合术进行缝合。
2结果
15例泌尿系统损伤患者中,分析其原因,主要包括10例患者盆腔粘连,2例为术中操作不当,3例为大出血误扎。在进行了针对性的治疗后,泌尿系统损伤患者均得到了有效的治疗,最后痊愈,而且没有出现肾脏的损伤,而且没有形成输尿管狭窄。
3讨论
从生理学上看,女性生理构造比男性的远要复杂,因为女性的生殖系统和泌尿系统是不开分开的,关系密切互相影响。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在妇产科手术中,女性的泌尿系统受损的现象是不经常发生的,但是在手术中发生泌尿系统损伤对患者会产生严重的身体伤害同时带来的心理阴影也非常严重,而且这给患者与医生的关系带来很大的影响,如今医患关系越加严峻,所以临床上对于妇产科手术中对泌尿系统的损伤减少以及预防否非常重要。分析泌尿系统损原因以及防治情况如下:
3.1输尿管损伤。输尿管损伤经常发生于骨盆、后腹膜广泛解剖的手术如结肠、直肠、子宫切除术以及子宫肌瘤或者子宫内膜异位、大血管手术的时候,发生输尿管损伤的患者大多数为输尿管下端损伤,因为患者输尿管受到肿瘤的挤压,使其位置发生了变化,引起在手术的时候,混淆了医生的解剖关系,非常容易造成输尿管直接性的损坏,如果患者之前有过开腹手术史,容易造成盆腔内组织粘连,混淆解剖关系,导致医生对输尿管的走向错误判断,造成损伤[5]。许多患者在手术中会有大出血的危险,在手术中情况比较紧急,手术视野由于大出血不清晰,很容易在手术的过程中导致输尿管的损伤。
3.2膀胱损伤。妇产科手术中造成的膀胱损伤比较常见,多发生于切开腹壁及分离盆腔脏器的时候,术中误将膀胱切开或撕破,一般膀胱损伤发现于术中。但也有术中误缝扎,术后膀胱壁坏死但穿孔较小,在术后有漏尿的现象才发现,这类手术误伤多见于阴道手术。如果在术中发现腹腔、盆腔内有尿液就可以确定膀胱损伤,应该立即寻找膀胱破裂处,并鉴别是否有输尿管损伤,及时给予患者处理[6]。
3.3尿道损伤。主要发生在产妇患者,由于阴道前壁和阴道后壁相近,所有在操作的时候范围为阴道前壁,容易引起损伤,位于阴道与尿道之间的尿道憩道容易被误认为阴道前壁囊肿,切除的时候会伤到尿道。在进行子宫切除的时候,需要掌握手术的速度以及时间,不要过度的追求手术速度,要注意手术的质量,掌握手术中的'有关事项,应该给予高度重视,尽可能的降低妇科手术中的泌尿系统损伤。手术医院需要非常了解生殖系统与泌尿系统中的关系,了解解剖变异的存在与可能发生的情况,而且在手术进行前有必要对患者进行一个全面的检查,先对手术难度进行一个预估。
在实施粘连性手术的过程中,必要进行有序的手术操作,先要分离粘连,分离后进行先中间后两边,由浅入深,在操作过程中,医生动作要比较轻柔,防止动作幅度太大,造成脏器的损害,手术的过程中医生也需要保持镇静,并如果发现患者大出血哟及时进行止血。综上所述,妇科手术泌尿系统损伤是不开避免的,但是需要尽量减少损伤的发生,医生在进行手术前,做好准备,手术中需要保持高度警惕,对于容易发生损伤的位置需要小心的进行处理,在最大程度上减少泌尿系统损伤的情况发生。
参考文献
[1]侯玉琼.妇产科手术泌尿系统损伤防治方法的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8(20):77-78.
[2]邹黎,吴竞,牟庆花.浅谈妇产科手术泌尿系损伤防治方法[J].今日健康,(6):45-45.
[3]李竹青,吴晓丽,韩宁.妇科手术泌尿系损伤15例的治疗及其防治探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1(13):2397-2397.
[4]陈林芳.妇产科手术导致泌尿系损伤的防治方法(附45例报告)[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2013.27(6):501-502.
[5]安蜀昆,赵云霞,金松.妇科手术致泌尿系损伤11例诊治体会[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4,24(33):110-112.
[6]韩天民,赵菊芬,霍竹惠,等.妇科经阴道手术泌尿系统损伤的防治[J].西南国防医药,,25(5):536-537.
篇2:妇产科手术论文
【摘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宫腔镜在妇产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3月~9月来我院进行妇产科手术治疗的患者44例,并按照随机平均的原则,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单独应用宫腔镜,实验组患者运用腹腔镜联合宫腔镜,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实验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治疗可对手术成功率有效提高,且减少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可能性。
【关键词】
腹腔镜。
宫腔镜。
篇3:妇产科手术论文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女性患有妇科疾病的概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女性健康。
在实施妇产科手术的时候,药物治疗的效果不够显著,对于患者的各项症状很难进行有效消除。
而腹腔镜联合宫腔镜可使得盆腔内的疾病情况被明确,进而使得治疗效果显著。
本文选取来我院进行妇产科手术治疗的患者44例,并对其中的22例患者采用腹腔镜联合宫腔镜,发现治疗效果显著。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3月~209月来我院进行妇产科手术治疗的患者44例,并按照随机平均的原则,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
对照组年龄22~49岁,平均年龄(28.6±1.2)岁。
实验组年龄23~48岁,平均年龄(27.5±1.4)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手术前,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检查,如尿检、肝脏功能检查、白带常规检查等。
对照组患者采用宫腔镜,实验组患者应用宫腔镜联合腹腔镜,具体如下。
(1)手术正式开始前,需要对所有患者进行必要的健康宣教活动。
(2)手术开始后,对患者手术部位进行充分消毒,并保证患者的腹部在手术中充分暴露[1]。
在患者的脐部进行切口,并将气腹针置入患者的腹部,进而使得手术过程中的二氧化碳供给充足。
对腹腔内患者的盆腔情况进行及时观察,从而对盆腔内的疾病进行掌握,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对症治疗。
医生可在腹腔镜的帮助下进行宫腔镜手术,在手术过程中,还需要对患者阴道进行消毒,对其宫颈进行扩张后,适时放入宫腔电切镜。
(3)在对宫腔进行清洗时,一般选用的是电子膨宫泵,对患者子宫内的额情况进行动态监测,防止其发生病变[2]。
当宫腔镜镜体到达宫颈底部时,需要对腹腔镜的亮度进行适时调低,将其调节到可对宫腔底部的透射光线看清的时候为止,进而使得宫腔镜电切可有效开展。
(4)在对患者的子宫内膜进行切割的时候,需要注意的是,切割的厚度约为3mm。
在进行手术的时候,需要对子宫浆膜层出现的颜色变化进行监测,使得子宫与肠管之间的距离得到保证。
(5)手术结束后,相关的护理人员需要进行药物指导,指导患者服用相关的抗生素药物,起到抗感染的作用。
1.3观察指标
根据患者的治疗情况,将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
显效:经过手术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消失,且未出现并发症。
有效:经治疗,患者临床症状消失,但术后出现一定的并发症。
无效: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临床症状没有得到改善,且患者的并发症情况较为严重。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进行文本数据分析与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显效12例(54.55%),有效5例(22.72%),无效5例(22.72%),有效率为77.27%。
实验组显效14例(63.64%),有效6例(27.27%),无效2例(9.09%),有效率为90.91%。
实验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在进行妇产科手术时,可采用腹腔镜联合宫腔镜,有效掌握患者盆腔内的情况[3-5],及时发现病变程度,并采用相应的措施对症治疗。
腹腔镜可使宫腔镜手术更好的开展,提高手术成功率,具有创口小、手术时间短等特点,降低了手术风险,有效缓解患者术后子宫不适的情况。
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治疗应用广泛,实现了同时观察外侧生殖器官与内侧生殖器官,使得手术时观察的视野范围变大,提高了手术的精确率和成功率[6-8]。
作者:李哲田 单位: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妇产科
参考文献
[1]孟繁龙,吕杰强.宫腹腔镜联合应用在治疗输卵管性不孕中的临床效果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30(2):317-319.
[2]李戈辉,李元涛,黄晓雷,等.腰-硬联合麻醉复合静脉全身麻醉在妇产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J].临床医学工程,2015,22(8):1010-1011.
[3]管建华,苏翼.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的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22):51-53.
[4]修丽杰.宫腔镜与腹腔镜联合治疗在妇产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2015,17(24):174-175.
[5]陈巧菊.宫腔镜联合腹腔镜在妇产科临床中的应用探讨[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3(3):64,124.
[6]章静.护理干预在妇科宫腔镜与腹腔镜联合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5(13):3103-3104.
[7]谢红莉.应用宫腔镜手术联合腹腔镜手术诊治不孕症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17):240-241.
[8]李景轩,童英,陈冰,等.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的临床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6,16(12):2316-2319.
篇4:妇产科手术论文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在妇产科急腹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5月至205月安岳县中医医院妇产科收治的126例急腹症患者,在手术前对所有患者进行超声诊断检查,观察超声诊断的诊断效果。
结果:126例患者经超声诊断后,有120例患者的诊断与手术病理符合,总体诊断准确率95.2%。
超声对黄体破裂、急性盆腔炎的诊断准确率为100.0%。
超声诊断对异位妊娠的诊断准确率为97.8%。
超声诊断对流产的诊断准确率为92.0%。
超声诊断对卵巢肿瘤蒂扭转的诊断准确率为89.5%。
超声诊断对胎盘早剥的诊断准确率88.9%。
结论:超声对妇产科急腹症具有良好诊断效果。
〔关键词〕
妇产科疾病。
急腹症。
超声诊断
妇产科急腹症是一类临床常见的临床疾病。
近年来,妇科急腹症患者的发病人数不断增加,且发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
妇科急腹症常起病较急、病因较为复杂、病情进展迅速,临床诊断难度相对较大,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1,2]。
在患者发病早期,及早准确诊断,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则患者常有较好预后。
所以,对妇产科急腹症的诊断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本研究选取本院收治的126例急腹症患者,在手术前对所有患者进行超声诊断检查,观察超声诊断的诊断效果,现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5月至2014年5月本院收治的126例急腹症患者,年龄22~56岁,平均年龄(29.6±6.4)岁。
病程30min~22h,平均病程(6.9±3.5)h。
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腹部疼痛,部分患者伴有发热、阴道出血、白带增多、脓性白带、心悸、胎动异常等临床症状。
1.2方法
采用飞利浦公司M2540型超声诊断仪,设置腹部探头频率为3.5~5.0MHz,阴道探头频率5MHz。
在检查前嘱咐患者的膀胱保持适度充盈,先对患者进行常规经腹部超声检查,自耻骨联合上至脐下做上下横向扫查,对其下腹部做横切、纵切、多角度、多切面扫描。
对腹部超声检查效果不佳者,嘱咐患者排净尿液,取膀胱截石位行经阴道超声检查。
对盆腔、子宫及附件进行多切面扫查,观察子宫的形态,测量子宫大小。
仔细观察患者的宫腔情况及双侧附件区有无包块,记录包块的形态、位置、大小及内部回声信息,观察包块与附近脏器的区别,仔细查看患者的盆腔及腹腔内有无游离液体。
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扫查病灶,观察血流特征。
1.3观察指标
观察超声对126例患者的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的诊断结果的符合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x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26例患者经超声诊断后,有120例患者的诊断与手术病理符合,总体诊断准确率为95.2%。
超声诊断对黄体破裂、急性盆腔炎的诊断准确率为100.0%。
超声诊断对异位妊娠的.诊断准确率为97.8%。
超声诊断对流产的诊断准确率为92.0%。
超声诊断对卵巢肿瘤蒂扭转的诊断准确率为89.5%。
超声诊断对胎盘早剥的诊断准确率为88.9%。
3讨论
妇产科急腹症是指由妇科疾病引起的以腹痛为主的急性病症。
在临床上,常见的妇产科急腹症为异位妊娠、前置胎盘、卵巢囊肿蒂扭转、宫外孕、滋养细胞疾病、黄体破裂等。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来自生活及工作的压力不断增多,导致妇产科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中危害最大的即为妇产科急腹症。
妇产科急腹症对患者而言危害极大,突如其来的病情给患者造成巨大痛苦,使患者产生恐惧、焦虑,担心重症
危及生命等不良情绪及心理,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另外,妇产科急腹症病情进展较快,若未对患者做出及时诊断及治疗,则患者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
准确的诊断是妇产科急腹症治疗的前提,也是生命健康的重要保障。
由此可以看出,准确的诊断对于妇产科急腹症患者意义重大[3]。
近年来,随着医疗事业的快速发展,超声技术取得不断突破,超声诊断临床技术经验日渐积累,目前,超声诊断已成为妇科急腹症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超声检查可探知子宫的形态、大小,附件区肿块情况及有无游离区的回声。
超声检查不仅能进行定性诊断还可定量诊断,如异位妊娠的部位及出血量、流产的性质、黄体破裂的出血量,同时还可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诊断资料。
大量临床资料显示超声检查准确率可达90%以上。
超声诊断还具有以下优点为:超声检查属于无创检查,操作简单快速、对患者无辐射,安全性高。
超声检查对于妇科急腹症的敏感性高,能够清晰呈现二维超声结构图像,并能够显示病灶的形态、位置、大小、血
流信息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超声检查诊断的准确率高、误诊及漏诊率相对较低,可快速做出诊断,为患者的治疗争取宝贵时间[4]。
临床上常见的妇产科急腹症为异位妊娠、前置胎盘、卵巢囊肿蒂扭转等,本研究中急腹症情况为:异位妊娠45例,流
产23例,卵巢肿瘤蒂扭转19例,黄体破裂15例,急性盆腔炎12例,胎盘早剥9例。
为探讨超声诊断在妇产科急腹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为妇产科急腹症的临床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选取本院
收治的126例急腹症患者,在手术前对所有患者进行超声诊断检查,将超声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相比较。
结果发现:126例患者中,超声对120例患者的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相一致,总体诊断准确率为95.2%。
篇5:妇产科手术致泌尿系统损伤原因分析论文
摘要:目的:分析妇产科手术致泌尿系统损伤的原因,探讨防范对策。方法:回顾早期在某院妇产科接受手术治疗、术后发生泌尿系统损伤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妇产科手术致泌尿系统损伤的原因,制定防范对策。将2014年5月~2015年4月期间在我院妇产科接受手术治疗的142例患者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仅对试验组患者实施防范对策,比较两组患者的泌尿系统损伤发生率。结果:妇产科手术致泌尿系统损伤与患者手术解剖位置、手术医师操作技能存在密切关系,实施防范对策后,试验组患者的泌尿系统损伤发生率为8.4%,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1.2%(P<0.05)。结论:对妇产科手术致泌尿系统损伤的原因进行分析,制定防范对策,可有效降低妇产科手术患者的泌尿系统损伤发生率。
关键词:妇产科;手术;泌尿系统;损伤;原因;防范对策
女性生殖系统与泌尿系统的解剖位置极其相近,在行妇产科手术时,往往会因某种原因对患者的泌尿系统造成损伤,增加患者机体痛苦,影响患者术后康复[1]。为降低妇产科手术患者术后泌尿系统损伤的发生率,我院本次研究对妇产科手术致泌尿系统损伤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制定了防范对策对妇产科手术患者实施,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随机性抽取2014年5月~2015年4月期间在我院妇产科接受手术治疗的14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142例患者采用摸球法平均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者的年龄在23~5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9±1.3)岁,疾病类型:子宫肌瘤患者19例、卵巢癌患者7例、宫颈癌患者8例、剖宫产37例。对照组患者的年龄在25~5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3±1.2)岁,疾病类型:子宫肌瘤患者20例、卵巢癌患者8例、宫颈癌患者8例、剖宫产35例。两组患者在疾病类型、年龄等一般资料上存在的差异极其微小,可以忽略不计(P>0.05),具有比较意义。两组患者均在参与研究前详细知晓我院本次研究内容,患者家属均同意患者参与研究,且在研究前均签署了我院制定的具有法律效力的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
1.2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回顾早期在我院妇产科接受手术治疗、术后发生泌尿系统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导致妇产科手术患者发生泌尿系统损伤的原因,并根据分析所得原因制定防范对策,对试验组患者实施。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泌尿系统损伤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4.0处理研究过程中所涉及研究数据,年龄等计量型对比指标采用(x±s)表示,泌尿系统损伤发生率等计数型对比指标采用(n,%)表示,分别采用χ2和t检验差异,P<0.05表示两者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篇6:妇产科手术致泌尿系统损伤原因分析论文
女性生殖系统、泌尿系统的解剖位置极其相近,两大系统的这一解剖学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妇产科手术患者术后发生泌尿系统损伤的几率,此外研究还发现导致妇产科手术患者术后发生泌尿系统损伤的原因还包括以下几点:(1)手术医师手术经验不足:手术医师因欠缺手术经验,手术过程中操作失误,直接对患者泌尿系统造成损伤[3];(2)二次手术粘连,手术解剖层次不清:有过盆腔手术史等妇科疾病手术史的患者,二次手术盆腔等部位发生严重粘连,解剖层次复杂,易造成泌尿系统损伤[4];(3)生殖系统手术解剖位置与泌尿系统紧密相连:子宫肌瘤、卵巢癌、宫颈癌等妇科疾病发病后病情会累及输尿管,导致输尿管发生移位,解剖位置发生改变,术中易造成输尿管损伤;(4)原发疾病并发泌尿系统损伤:某些妇科原发疾病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可并发泌尿系统损伤等并发症[5];(5)手术时间:患者手术持续时间过长,输尿管长时间游离在体外,易对输尿管鞘膜造成损伤,导致输尿管供血减少,最终引发输尿管缺血性坏死。
3.2妇产科手术致泌尿系统损伤的防范对策
针对上述导致妇科手术患者发生泌尿系统损伤的原因,我院制定的防范对策包括以下几点:(1)术前详细了解患者的临床资料,除妇产科疾病史外,还需了解患者其他系统疾病史,尤其是泌尿系统疾病史,如患者有泌尿系统疾病史,则应在术前应用影像学技术检查患者泌尿系统情况;(2)试产过程中严密检查产妇机体状况,尽早发现相对性头盆不称,避免膀胱长时间受压从而造成膀胱损伤[6];(3)手术医师加强学习,明确妇产科患者生殖系统和泌尿系统的解剖关系,术中根据两大系统的解剖特点,合理进行手术操作,注意对膀胱和输尿管的保护;(4)术前根据临床检查结果,明确患者是否合并泌尿系统损伤,根据患者合并症情况制定科学性、合理性的手术方案,术中提高警惕,避免广泛粘连、大出血等状况的出现,加重对患者泌尿系统的损伤;(5)手术医师尽量缩短手术时间,避免患者膀胱游离时间过长,长时间暴露在体外,发生缺血性坏死。
3.3结果分析
我院本次研究发现导致妇产科手术患者发生泌尿系统损伤的原因主要与手术解剖位置及医师因素有关,根据分析所得原因制定防范对策对试验组患者实施后,试验组患者的泌尿系统损伤率为8.4%,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1.2%。综上所述,我院本次研究认为对妇产科手术致泌尿系统损伤的原因进行分析,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防范对策,可有效降低妇产科手术患者泌尿系统损伤率,改善患者原发疾病手术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病情早日康复。同时我院本次研究结果也表明我院本次研究制定的妇产科手术致泌尿系统损伤防范对策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中得到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王丽华,易海军.谈妇产科手术泌尿系统损伤的护理.医学信息,2015,28(8):137.
2欧阳焰.妇产科手术致泌尿系统损伤治疗措施探讨.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4,25(1):53~55.
3张雪芹,李美霞.妇产科手术导致泌尿系统损伤33例分析.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20):123~124.
4高素荣.浅谈妇产科手术后泌尿系统损伤的防治方法.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3,23(8):4270.
5黄仰任,李辉华,林亮初等.妇产科手术泌尿系损伤24例临床分析.现代医院,2011,11(5):36~37.
6马玉娇,崔跃荣.妇产科手术后泌尿系统损伤治疗探讨.健康必读(中旬刊),2013,12(11):356.
篇7:妇产科手术致泌尿系统损伤原因分析论文
研究发现妇产科手术患者发生泌尿系统损伤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手术医师手术经验不足;(2)二次手术粘连,手术解剖层次不清;(3)生殖系统手术解剖位置与泌尿系统紧密相连;(4)原发疾病并发泌尿系统损伤;(5)手术时间。
2.2两组患者泌尿系统损伤发生率比较
统计得出试验组患者术后泌尿系统损伤发生率为8.4%,对照组患者术后泌尿系统损伤发生率为21.2%,两组患者的泌尿系统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篇8:妇产科手术治疗方法研究论文
妇产科手术治疗方法研究论文
1治疗方法
对于术中发现输尿管损伤的患者,临床医生立即为其进行输尿管修补术。具体的方法是:如果因手术器械操作不当导致患者的输尿管损伤,应立即为其拆除缝线,并在患者的输尿管内放置支架管,为其引流尿液。如果患者输尿管的血供已经受损,日后此处有狭窄的可能,临床医生应为患者切除出现损伤的部分输尿管,然后,再对其输尿管进行吻合处理。对于不存在进行手术修复指征的患者,临床医生可先为其进行肾造瘘检查,然后再对其进行二期修复。对于术后发现输尿管损伤的患者,临床医生可为其进行输尿管膀胱植入术,进行输尿管膀胱植入术的具体方法是:切开患者的腹腔,在患侧打开患者输尿管表面的盆腹膜,在患者输尿管受损位置的上方将其切断,并对其远端进行结扎,在输尿管的近端插入导尿管。在靠近出现损伤输尿管的一侧切开患者的膀胱,切口的长度应控制在2~3cm之间,对此处的粘膜进行潜行分离,做一长为2~3cm、宽约1cm的隧道,然后,在接近患者原输尿管口的内侧,切开其膀胱粘膜。退出分离粘膜钳,带出导尿管,将其拉出人工隧道,用丝线将此导尿管与输尿管的支架连接起来,并将其拉入患者的膀胱内,将输尿管的末端剪开,用可吸收缝线将其与膀胱粘膜进行缝合,除去导尿管,为患者保留支架。用一长约10cm的丝线在输尿管游离支架的断端缝合患者膀胱的手术切口,将其置于患者的膀胱内,以便日后为患者拔除输尿管支架。分层缝合患者膀胱壁的切口,在其输尿管吻合处放置胶管进行引流,缝合腹壁上的.切口。为患者放置导尿管,导尿管放置的时间应在9~12天之间。在此期间,患者的导尿管一旦发生阻塞或脱落的情况,应立即为其更换或重插导尿管。在术后的第13~第15天,将患者输尿管的支架拔除。
2结果
在这30例患者中,有14例患者在术中被发现输尿管出现损伤,对其进行输尿管损伤修补术。有16例患者在术后被发现输尿管出现损伤,对其进行输尿管膀胱再植术。经对症治疗后,这30例患者的输尿管损伤均治愈。
3讨论
女性的生殖系统与泌尿系统的器官是相邻的,因此,在为患者进行妇产科手术的过程中,很容易对其输尿管造成损伤。在临床上,导致进行妇产科手术的患者输尿管出现损伤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①在进行手术的过程中,临床医生不了解输尿管与子宫动脉的解剖关系,盲目进行操作。②患者手术部位粘连的程度较严重,且出血量较多。这要求施术者应熟练掌握女性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的解剖结构,在进行手术之前,为患者进行静脉肾盂造影检查,以了解其两肾功能和输尿管的形态、位置[2,3],从而减少因不当的手术操作对患者输尿管造成医源性损伤。患者的输尿管一旦出现损伤,其主要表现为:①在手术视野中可见管状物的断端,但没有血液流出。②术中,患者的输尿管出现了明显扩张的情况。③在手术视野中可以观察到积液。在为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如果发现其输尿管出现损伤,由于此时患者的输尿管还没有出现水肿、粘连的情况,对其进行处理的难度较小,因此,术中一旦发现患者的输尿管出现损伤,应立即对其进行修复,此时是对输尿管损伤患者进行修复治疗的最佳时机[4,5]。由于子宫颈与输尿管毗邻,在对患者的子宫颈进行手术操作时,容易误伤其输尿管。针对这一情况,在为患者进行妇科手术时,施术者应先将患者的膀胱推至一旁,使其输尿管外移,然后,再对患者的子宫颈进行手术操作,从而降低患者发生输尿管损伤的几率[6]。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这30例患者中,有14例患者在术中被发现输尿管出现损伤,对其进行输尿管损伤修补术。有16例患者在术后被发现输尿管出现损伤,对其进行输尿管膀胱再植术。经对症治疗后,这30例患者的输尿管损伤均治愈。这说明,在临床上,应根据患者输尿管损伤的具体情况为其进行相应的治疗,以确保患者临床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篇9:浅谈篮球运动中踝关节损伤及防治论文
现代篮球运动逐渐发展为高度与速度齐全,身体与技术相结合,进攻、防守、篮板球三者并重,智力、意志与技术相统一的高强度运动。现代篮球比赛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争夺越来越激烈,这就要求运动员不仅要掌握协调多样的技术动作,而且需要具备随机应变的能力。如突然变向、突然改变速度、急停起跳等动作。在篮球运动中技术复杂,技术转换比较频繁,要求不断改变方向,急停、急起等。例如抢篮板球,学生跳离地面,在腾空阶段,足就处于跖屈内翻位,如果落地时身体重心不稳,向侧方倾斜或踩在他人的足上和球上,或地面不平,而学生缺乏自我保护的应变能力,就会以足的前外侧着地,使足内翻,导致踝关节局部负荷过大而受伤。运动损伤对运动员来讲,不仅直接影响运动水平,而且可限制运动寿命。随着篮球运动对抗性加强,比赛和训练中出现各种操作的程度也在加强,如不预防,会阻碍篮球运动的发展。
一、篮球运动踝关节损伤分析
从资料显示,运动损伤不同程度地影响踝关节损伤,其中外侧副韧带损伤最多,其次是内侧副韧带损伤;踝骨折损伤虽然比例不高,但伤情严重,应成为预防的.重点。这与踝关节特殊结构有关的,由于篮球运动的技术特点是滑步,防守进攻、急停、踏跳和上篮等,要求关节处于半蹲位时微屈伸和扭转运作,其负担量较大;踝关节是人体最远端的大关节,几乎支持着人体全部的重量,其外踝比内踝长,内侧韧带比外侧韧带强,内翻比外翻容易,而且活动幅度大。距骨体前宽而后窄,当足跖屈时,踝关节较不稳定,在场地不平及起跳与落地身体失去平衡时,易使踝关节损伤。
踝关节是人体弹跳启动器,也是落地缓冲装置。踝关节属于滑车关节,由胫骨及腓骨的远端和距骨三节骨构成,胫骨下关节面、内踝关节面和腓骨外踝关节面共同形成叉状关节窝;胫骨下端底部有下关节面,与内踝关节面连成一体,共同与距骨相连,构成距骨滑车关节面;跟骨位于距骨的下方,是最大的一块骨头,跗骨向后突出部分称为跟骨结节。踝关节的运动除肌肉外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组成部分——肌腱和韧带,胫骨和腓骨由一些强有力的韧带连接。小腿由肌腱控制,肌腱的重点是跟腱,它直接和踝关节相连,止于跟骨。踝關节有六条三角韧带,这些韧带依附在踝关节上,起着连接、支持、保护和加固作用;内侧三角韧带自内踝呈扇形向下止于舟骨、距骨和跟骨;外侧三条韧带,前为距腓前韧带,中为跟腓韧带,后为距腓后韧带,均起于外踝,向前、向后分别止于跟骨和距骨。足的运动通常都由距上关节和距下关节协调活动,使足关节共同完成跖屈、背伸展、内收、外展、回旋、环转等多方向运动机能。从踝关节解剖学角度来看,踝关节韧带中胫腓联合韧带纤维细密而又有弹性,不易受伤,故大多数踝关节韧带损伤主要集中外侧副韧带的距腓前、距腓后及跟腓韧带。
当篮球队员在比赛场上不停地上下、左右跨步移动或前后跳起扣篮时,由于脚着地时,身体重心不稳或偏向一侧,常使足的前外侧先着地,所以足在跖屈内翻位扭伤外侧副韧带最为常见。
二、踝关节损伤的原因
1.一般原因。
从收集到的资料显示,运动中造成损伤的主要原因是技术动作错误,造成损伤的比例最大,占36%。在运动中,由于技术动作存在缺点和错误,违反了人体结构特点和各器官系统功能活动规律,以及运动时的力学原理,容易引起结构组织损伤。另外,造成损伤的原因中,准备活动不充分占34%,场地、器材、气候状况不良占33%。
2.潜在原因。
篮球运动基本技术动作的滑步急停、转身变向跑和起跳上篮等,对踝关节要求很高。篮球运动的损伤部位中,占首位的是膝部、踝部和腰部,踝关节的距骨上关节面前大后小,外侧韧带弱于内侧韧带,因此踝关节在跖屈时容易引起足内翻,造成胫腓前韧带拉伤。
三、损伤性质及损伤症状
从收集到的资料来看,损伤性质以急性损伤为主,如不及时处理,易转变为慢性损伤。预防急性损伤尤为重要。伤后踝关节内侧或外侧有明显的压痛,内踝和外踝有明显肿胀,局部有皮下瘀斑,踝关节活动受限,行走困难。
四、篮球运动中踝关节损伤的预防
1.训练或运动时,采用支持带保护或特制皮护具保护。
2.加强踝周围肌肉力量的训练,例如负重提踵、足尖走、跳等,至一定时间,肌肉力量非常有力时,支持带即可免用。
3.强化自我保护意识,运动中要集中注意力。
4.加强踝关节韧性的训练,加强技术练习,正确掌握和运用运动技术。
5.运动时注意场地的情况,尽量选择平坦的场地运动。
6.身体疲劳时,尽可能停止或减少运动。另外,在运动中特别是对抗性较强的运动中注重规范动作以免受伤,做好自我保护。
7.在运动前要做好准备活动,运动后注意放松,对于有陈旧性踝关节损伤的运动员,在比赛和训练结束后必须进行20分钟冰敷。
五、踝关节损伤治疗
在篮球运动中,由于准备不充分和训练姿势不正确,常常会发生急性关节损伤,特别是在损伤的早期,如果处理不当,往往会使伤势持续加重。进行以下科学治疗能阻止损伤加重并缩短病期。
1.现场急救处理。
(1)立即用拇指压迫痛点止血,冷敷,加压包扎并抬高伤肢,24小时以后根据伤情可用药物外敷、理疗、针灸、按摩等,注射及支持带固定,同时练习踝关节功能。
(2)采用手法整复关节错缝。具体手法是:患者仰卧,助手牵拉上肢向上,术者一手握足跟,另一手握住足的远端,将足内翻和内旋进行拔伸牵拉。充分牵拉后,握足跟部的拇指顶于外踝窝部,以拇指指腹按压外踝窝,同时另一手推送远端,做足的外翻背伸运动,加以整复。必要时可重复手法三次,务求整复错缝之踝关节。
(3)外敷神农霜,并取一大块纱布和压迫弹力绷带,加压外翻位包扎,同时口服云南白药中的止血丹。
2.按摩治疗。
1~2天后,可进行轻手法按摩:(1)按摩解溪穴(足背踝关节横纹的中央,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1分钟;(2)按摩昆仑穴(外踝与跟腱连线的中点)1分钟;(3)按摩悬钟穴(外踝尖上行下3寸,肘骨后缘)1分钟;(4)按摩阳陵泉穴(腓骨头下方凹陷中)1分钟。以上穴位按摩均以患者有酸胀感为度。
3.伤后练习。
(1)处理与伤后恢复练习:伤后立即进行冷敷,然后外敷新伤药,用绷带包扎固定。包扎时注意绷带行走方向,使受伤韧带处于相对松弛状态。受伤24小时后,可采用物理疗法,同时加以针灸、按摩,但肿胀较大者,切忌重手法刺激。如果只是单纯的踝关节扭伤,一旦急性症状减退,应在保护带(弹力绷带、护踝等)固定下进行着地行走活动。约两周后,可进行增加肌肉力量和协调性练习,如踝关节抗阻力活动,也可在松软的地上進行一些较慢动作的练习(跑、跳等);而对踝关节有松动不稳的伤者,要特别加强踝和足部的肌肉力量练习,并控制踝部的训练量。
(2)疼痛减轻后,即应用粘膏支持带固定,着地行走或扶拐行走,1~2周后可进行肌肉力量练习和协调性练习,在沙地上慢跑,或者在凹凸斜面上行走或跳跃,并逐步进入正规练习。
4.早期及中晚期治疗。
(1)在篮球运动训练比赛中,如有突发性踝关节损伤,早期应采取急救措施;而在24~48小时以内,由于软组织断裂和撕裂,出现水肿、血肿,发生反应性炎症,临床上表现为损伤局部肿痛和功能障碍。因此该期处理原则是制动、止血、防肿胀、镇痛及减轻炎症,处理方法有冷敷、加压包扎并抬高伤肢。
(2)中晚期治疗即在踝关节伤24-48小时以后,急性炎症已逐渐消退,但仍有瘀血和肿胀,治疗方法有理疗、按摩、针灸、外贴活血膏,或外敷活血、化瘀、生新的中草药等。其中按摩在此间极为重要,按摩手法应由轻到重、由远及近,从损伤的周围到局部。损伤部前几次按摩必须较轻,到晚期,损伤组织基本恢复,但功能尚未修复,该期的处理原则是恢复和增强肌肉关节的功能,治疗方法以按摩理疗法和功能锻炼为主,配合支持带的固定及中草药的熏洗等。
篮球运动中,踝关节损伤为最常见的多发性运动损伤,它直接影响技术教学和训练效果,也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故一定要高度重视踝关节损伤,加强预防工作,尽可能避免或减少其发生率。
篇10:射箭运动的运动损伤防治的论文
射箭运动的运动损伤防治的论文
射箭运动是我国重点竞技项目之一,射箭运动员运动损伤多为慢性损伤,与运动年限与级别有关,通常级别越高损伤发生率越高。为了减少射箭损伤的发生,及早的预防和有针对性的训练就必不可少,本文从射箭技术动作的角度简要探讨训练损伤的原因,并对此做出建议。
一、射箭运动的技术动作分析
射箭运动的主要技术动作按运动学可分为四个环节:举弓、开弓、固势、撒放。举弓时持弓臂外展以三角肌发力为主,由于射箭时的身体占位为侧对箭靶,因此举弓阶段运动员为了保持身体在站立姿势下的平衡状态,肩胛骨会轻微的内收,两手臂后伸,造成后背肌群发力,并且头转向标靶直到撒放结束,肩颈部肌肉持续收缩。开弓时持弓臂向前支撑,拉弓臂向后牵拉,主要以腰背部肌群的收縮发力为主,拉弓臂屈肘水平外展三角肌发力,并伴有肱二头肌与肱三头肌发力,为了保证躯干的稳定,腰部肌群持续用力。固势主要保持持弓臂前撑力与拉弓臂后拉力的动态平衡,此时颈背部肌群,如斜方肌,背阔肌等,腰部肌群,持弓臂三角肌,拉弓臂三角肌,肱三头肌等肌肉持续性收缩。撒放主要由拉弓臂的钩弦手完成,为了提高射箭时的准确性必须保持钩弦手放松,在静态平衡状态下快速放弦,放弦不是取决于伸指肌群的收缩而是主要由手指的屈指肌群做退让性工作造成的。
二、射箭运动的训练损伤原因
(一)局部负荷过大
射箭是一项个人肌肉耐力性项目,要求运动员保持一定的射击姿势,尽可能的维持肩颈部肌肉处于静态稳定,在反复的动作练习下,决定了射箭运动员的颈肩腰易发生运动性疲劳损伤。射箭运动员多发生慢性损伤,致伤原因主要为局部负荷过大、体能训练不足造成的。
我国射箭运动员的.肩部损伤主要有肌肉拉伤,肌腱炎,三角肌损伤等。造成其损伤的两个原因,一是多次使用大磅的弓加强拉弓力量造成三角肌前束损伤,二是由于持续性收缩用力造成三角肌中后束损伤。颈背部损伤主要有颈部软组织损伤、颈椎病等。原因是长期旋转颈部使颈部肌肉长期收缩,舒张不及时,造成左右两侧力量不均衡,肌肉僵硬而发生疲劳性慢性损伤。腰部损伤有腰部后关节紊乱、腰肌劳损、腰间盘突出等,射箭运动员需要长时间固定身体重心,腰部肌肉持续收缩,加之身体核心力量不足造成了腰部慢性损伤形成。
(二)运动技术错误
射箭要提高准确性必须要求每一次射箭都要严格按照技术要求进行,为了提高比赛成绩,在训练中会进行多次射箭练习,充沛的体能是完成射箭的必要条件,并且开工,固势等基本技术动作要求身体处于紧张状态,错误的技术动作会造成肌肉负荷加重。
(三)准备与整理活动不足
射箭对叫小肌肉群用力收缩要求较高,射箭运动员通常不注重小肌肉群的热身,放松时也忽视了肩颈部肌肉,长期以往会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形成。专项准备活动不充分也是造成损伤的原因之一。
(四)心理因素
射箭运动要求运动员射箭时心态要稳,射箭时的心理波动会造成技术动作变形,肢体发力不合理,从而造成损伤。在长期单调的射箭训练中会造成运动员心理疲劳,不愿训练,训练积极性下降,保护意识差造成运动损伤。
三、射箭运动训练损伤的防治措施
(一)进行科学的体能训练
体能训练是预防运动损伤的关键,也是实现理想运动成绩的基础。在射箭运动中应重视躯干核心稳定性训练,上肢肩胛背小肌肉群的力量训练,多进行身体功能训练。一些全身性力量练习虽然可以显著提高身体力量,但鉴于射箭的专向性运动,建议做有针对性的力量训练。同时要加强力量耐力的训练,要保证射箭时的稳定性。
(二)加强技术训练
射箭运动对技术要求较高,我国射箭运动员技术较好,但技术与体能,心理结合还有待进一步提升,这需要运动员多进行实战训练,同时要求教练员寻求技术与体能心理相结合的高效的训练模式,从不同个体出发有针对性的训练。
(三)进行充分的准备与整理活动
准备活动能够克服机体生理惰性,提高体温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促使运动者更快进入运动状态,充分调动身体各肌肉群。准备活动的进行分为两个阶段,一是进行一般性准备活动,就是对身体进行激活,拉伸;二是专门性准备活动,就是根据运动项目本身的特点进行与专项技术相关的活动。射箭运动员应充分认识准备活动的重要性,将一般与专项准备活动结合,除了伸展活动外还需要进行全身肌群的激活。整理活动是结束一项运动必不可少的阶段,整理活动的目的是消除疲劳,使人体机能更快更好的恢复。射箭运动充分动用了人体小肌肉群与核心肌肉群,做整理活动时必须放松肩背的小肌肉群与腰腿核心肌群,预防疲劳损伤的长期积累。
(四)心理训练与教育
射箭对心理素质的要求较高,稳定的心态是优异成绩的保证,经常进行心理训练,通过模拟实战,同伴竞争,多参加比赛进行。射箭运动是个人项目,长期训练会造成训练者心理疲劳,怀疑自己的射箭能力。因此在训练中要经常鼓励射箭运动员,帮助调整心态。
建议:
第一,参加训练与比赛时要进行充分的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
第二,射箭运动训练时体能、技术与心理训练结合进行。
【妇产科手术泌尿系损伤防治体会论文】相关文章:
6.妇产科相关论文
10.辣椒病害防治论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