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检测方案

检测方案

2025-02-13 07:46:15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娟子820323”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检测方案,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检测方案,希望大家喜欢!

检测方案

篇1:检测方案

检测目的:

为了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发现和发展音乐的潜能,为了教师总结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也为了促进学校教育工作的发展。

检测形式:

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平日和期末相结合为基本原则,重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

检测内容

兴趣与态度:根据平日音乐课堂纪律、音乐课参与集体舞、音乐游戏等活动的具体情况打分。

演唱与演奏:从学期音乐教材中自选一首歌(乐)曲,进行演唱(奏)考查学生的唱、奏、表演等能力。

检测标准

1、优秀:(85-100分)

音乐兴趣浓厚,自觉遵守音乐课堂纪律,乐于参与演唱、演奏、集体舞等音乐活动,平时能根据不同情绪的音乐,自然流露出相应表情或作出体态反应。演唱姿势优美,能够自信地、有表情地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独立演唱歌曲,能采用合适的力度、速度表现歌曲的情绪。

2、良好:(75-85分)

音乐兴趣一般,遵守音乐课堂纪律,能自觉参加演唱、演奏、集体舞等音乐活动。演唱姿势比较正确,能够用自然的声音、比较准确的节奏和音调进行独唱。

3、合格:(60-75分)

自觉遵守音乐课堂纪律,音乐兴趣浓厚,乐于参与演唱、演奏、集体舞等音乐活动。演唱姿势基本正确,能够独立演唱歌曲。

说明

1、评价分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

2、项目中第一、二栏为平日成绩,第三栏为期末成绩,总平分根据平日成绩、期末成绩作综合评定。

篇2:检测方案

一、检测目的:

汉语拼音是小学语文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生识字、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是低幼认知衔接的桥梁和纽带。为了解一年级学生掌握汉语拼音的基本情况,促进教师更有针对性地改进下一阶段课堂教学;促使学生牢固掌握汉语拼音知识,熟练拼读音节,为今后识字、阅读打下扎实的基础。学校决定对一年级学生进行汉语拼音验收。

二、检测时间:20xx年12月24日(周三)

1.口试:中午12:10――12:40

2.笔试:下午第三节课

三、检测地点:

各班教室

四、检测人员:

1.口试检测人员:

2.笔试监考人员:一(1)班周丹一(2)班林建晓一(3)班陈爱珍

3.请检测人员和监考人员于星期二(12月23日)中午12:10到教师会议室进行检测前的培训。

五、检测操作程序:

(一)口试要求:

检测前准备:

1.一年级语文老师提前将口试检测方法告知学生;

2.检测当天,一年级语文老师在12:10前让全班学生集中教室等候,等监考员进入教室后,离开教室;

3.监考员佩戴监考员证进入教室,监考员分检测员和管理员。每班学生检测员7个,加1个老师,共8个检测员,全班分8小组检测。每一小组配一个管理人员;

4.每个学生一张检测卷,各小组一张公共卷;

5.周丹老师把一年级三个班的学生名册发给金春心老师。

(二)笔试

笔试时,监考人员分发试卷后要耐心指导学生填写好校名、班级、姓名,然后读题目要求,待大部分学生答好后,再读下一题的要求。学生答完所有题后要教育学生认真检查考卷,遵守考场纪律。考完后周丹老师将试卷交给四年级语文老师阅卷。

六、评价反馈:

1.一年级教师要对拼音教学的情况进行研讨、反思。总结成功的经验,发现存在的问题,探讨改进的策略。

2.没有过关的学生再准备,一个星期后再进行过关。

篇3:检测方案

一、检测目的:

通过考查学生的歌曲演唱能力,考查学生对音乐基础知识的简单认识的能力,从中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爱国主义情感和良好的品德意志,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情感表达能力和歌曲演唱能力。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同时也为了能更好地发挥期末教学评价的导向作用,引导教师认真贯彻落实课标要求,规范音乐教学行为。

二、指导思想:

为了搞好学校音乐教学管理工作,提高音乐教育教学水平,以教育部制定的《小学音乐课程建设》指导纲要为指导,根据《小学音乐知识要点》开展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活动,规范小学音乐课,加强对学生的考核和评价,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考查内容:

根据以上课程任务以及学科的教学目标和本学期教学内容所涉及的范围,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考核,本次考察主要以歌曲演唱能力检测为主。

四、考核标准:

1、平时成绩(占60分):以学生带书情况,上课的积极性,纪律约束,每节课的完成情况为主,希望每个学生都能有不同程度地提高。

2、期末检测(占40分):采用独唱的方式。

(1)、能够用自然地声音,按节奏曲调有表情的演唱。

(2)、准确的表达歌曲中的情感。

(3)、背唱歌曲的歌词准确,节奏,音准正确。

3、分数等级:

优秀:88分―100分

良好:78分―88分

合格:60分―78分

篇4:检测方案

1.项目背景:

2.水质监测方案的目标:

检测点:选取江西景德镇乐平市乐安河作为水质监测设计点,

监测类型:属于污染源下游的环境水体地表水监测,主要考虑污染源对下游水体环境状况的影响。

检测目的:通过设计监测行动科学掌握江西戴村上游乐安河环境水体水质状况及为未来水质发展趋势提供可靠依据。

重点:河流监测断面的'设置和确定。

3.监测断面布置原则

4.监测断面布置考虑因素:

乐安河主要污染源为上游德兴铜矿采矿活动,下游断面测量表明铜、锰、镉等均超过国家地面水二级标准,铜、锌元素含量还超过渔业水标准,铜作为乐安江水质的主要污染元素,在沽口至中洲河段,大部分超过地面水标准,高达1.9mg/L,渔业水质标准为0.01mg/L,铜对水生物来说是毒性很高的元素。对于锌、铅而言,在枯水期的监测数据表明,大部分断面超过渔业水质标准锌和铅的浓度0.1mg/L。河中鱼虾基本绝迹,重金属污染严重。

乐安江还受上游造纸厂、硫化铜矿、铅锌矿以及铅冶炼厂等的生产活动,江水中的水生生物和沿岸的农作物产量下降,一部分河段已鱼虾绝迹。

5.监测断面的设置

1.水质监测方案符合对该河段的监测需求。

通过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削减断面的水质数据比较:

1.1可以得知德兴铜矿排污以及各条支流对乐安河的哪些水质指标有影响

1.2可以知道河流主要污染物是源自铜矿还是上游其他工业。

根据各断面主要污染物浓度的对比,

1.3可以了解铜、铅、锌、以及COD的迁移、消解、与沉积情况;

1.4有助于了解水体的自净和容纳能力。

2.2.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设监测断面。

2.1戴村是人口聚居处,应进一步调查了解村庄的生活用水取水口和排水口,在取水口前和排水口后适当距离增设控制断面,以监控用水安全和生活用水排污对乐安河的影响。

2.2在凤凰岭水库的上下游可分别增设控制断面。

2.3另需调查了解河段的详细水文资料(河宽、水深等),以确定在每个监测断面上取样点的数量和位置。

3.3.得出水质监测数据后下一步工作

3.1控制断面监测所得的水质数据,与GB383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三类水标准)对比首先可以了解该河段的污染物是否超标,是否适合作为生活饮用水水源。

3.2按照历史监测结果,应对超的水质指标进行分析后确定污染物的来源,按照《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十条”)实行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生态修复制度。

4.4.科学合理地设置监测断面和监测点,为明确污染责任和控制污染物排放都有帮助。

总结:

民间环保机构参与水质监测工作可以保障地区性水质数据的真实准确性,能帮助发现一些污染问题。

篇5:检测鉴定方案

一、工程概况:

辛集市书香园小区4#楼位于辛集市教育大道东侧,辛集市一中北邻。该楼为六层砖混结构,一层为储藏间,二至六层为住宅。工程于4月份开工建设,11月份竣工验收,建筑面积4077.8平方米。

该工程由辛集市博远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河北天艺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设计,石家庄中天监理公司监理,辛集市天久住宅建设有限责任公司第七施工处施工。

现该4#楼已入住后多户住宅发现墙体裂缝,为了解该楼建筑工程质量状况,辛集市博远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委托河北省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对该楼工程质量现状进行检测鉴定。

二、依据标准

1、委托书

2、《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

3、《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50344-)

4、《砌体工程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50315-)

5、《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

6、《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7、《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8、相关技术资料

三、检测内容

1、基础检测

对该建筑物基础各项工程做法进行检测,纵墙(○17~○18×○A轴处)与横量墙(○A~○B×①轴处)分别开挖一处基础测坑。为便于检测,测坑上部开挖尺寸宜控制在1000mm×1000mm左右,经放坡后测坑底部尺寸应控制在600mm×600mm左右,测坑开挖深度为基础灰土层下皮100mm,测坑内部需将余土清理干净,使基础垫层及大放脚轮廓鲜明,表面无积土。测坑开挖需避开雨水管附近,如测坑周围有堆积物不便开挖,经现场检测人员同意可调换适当位置进行,并做好记录。

检测基础工程实际做法,对其标高、尺寸、材料、损伤等逐一进行检测,检查结果绘制成图并详细记录。

检测工具:洋镐、大锤、铁锹、盒尺、钢尺、水平尺、数字测距仪、数码相机、记录簿等。

检测完毕后及时将测坑进行回填,回填时应分层逐一夯实,恢复表面散水及地面。

2、砌体砂浆强度检测

2.1砂浆强度检测

对该建筑物砌体用砂浆强度进行实地检测,每层随机抽取六个测区(6片墙体)进行砌体用砂浆强度检测,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拟将测区位置选择在一层储藏室的○A~○B×②、○A~○B×⑥、○A~○B×⑨、○A~○B×○13、○A~○B×○18、○A~○B×○22等墙体及二至六层的○C~○E×③、○C~○E×⑤、○C~○E×⑩、○C~○E×○12、○C~○E×○19、○C~○E×○21等墙体,每个测区大小为400mm×400mm,将墙体表面装修层剔除,并将测区内砌筑墙体灰缝处砂浆用砂轮打磨平整,清理干净。检测测区位置应根据现场住户时间安排及实际情况确定,如因客观条件需进行位置调整时,经现场检测人员同意可适当进行调整,并做好记录。

采用砂浆贯入仪测试该楼同等批次砌体用砂浆强度,并检查砌体结构的组砌方式、灰缝饱满度,检测结果做详细记录。

检测工具:手锤、钢攒、盒尺、砂轮、HR-20型砂浆回弹议、记录簿等。

2.2砼多孔砖和KP1烧结粘土多空强度检查

对该建筑物砌体用砼多孔砖和KP1烧结粘土多孔砖强度进行抽样检查,抽测转应为同批同条件建筑用砖,当砌体用砖无剩余时,经与业主商业可拆除非承重墙体中用砖。

粘土多孔砖及混凝土砌块砖强度检查做抗压、剪试验,并得出各项强度值。检测结果做详细记录。

3、房屋损伤状况与检测:对房屋现有墙体裂缝状况进行损伤普查及检测。

调查检测各户出现裂缝的墙体,详细记录裂缝位置、长度、宽度等,绘制户型及墙体裂缝平、立体面。另调查检测6片具有代表性的墙体裂缝,剔凿裂缝周围装修层至砌体表面,清理干净观察检测裂缝开展情况及裂缝有无对砌体造成影响,并详细记录裂缝开裂位置、长度、宽度等,分析裂缝成因。检测结果做详细记录。

调查检测各楼层圈梁、外围结构及顶部女儿墙等构件有无裂缝及损伤状况,对发现裂缝的构件详细记录裂缝的.位置、长度、宽度等,绘制户型及裂缝平面图。另对裂缝部位表层抹灰进行剔凿,清除至构件表面,观察检测构件损伤程度、影响等,分析裂缝成因。检测结果做详细记录。

检测工具:手锤、钢攒、盒尺、砂轮、裂缝卡、裂缝宽度测试仪、数码相机、数字测距仪、记录簿等。

检测完毕后及时将剔凿处恢复,恢复做法同原工程做法。

4、室内及墙体内部温度检测

调查检测6户室内及墙体内部温度,墙体裂缝处采取打眼放置温度计的方法检测其内部温度。

测试工具:电锤、数字式嵌入温度计。

检测完毕后及时恢复测孔,恢复至原装修层。

5、建筑物抗震验算

根据工程检测数据及损伤状况进行该楼抗震安全验算,此项工作为检测后期业内处理。

四、委托方配合事宜

1、协调住户配合本次工程检测。

2、提供工程相关技术资料。

3、安排人员进行基础测坑及砌体测区的开挖。剔凿及恢复等工作。

4、提供现场检测人员的食宿安排。

五、检测时间与费用

合同鉴定后,预付款3-5日内进行检测,现场检测时间预估5天,检测完毕后,日历日15天内出具检测报告。

本工程检测鉴定费用见预算表附件,首付70%。

篇6:土壤检测方案

用作苗圃的土地,在进行土壤检测时,最好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块,进行分块进行选取,以便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一、土壤检测前的准备 1、检测仪器的准备

(1)土壤取样器

(2)土壤筛 二、土壤检测基本方法及样本制备

1、土壤布点方法

(1)简单随机

将监测单元分成网格,每个网格编上号码,决定采样点样品数后,随机抽取规定的样品数的样品,其样本号码对应的网格号。随后利用不同的方法随机获取。

(2)分块随机

根据收集的资料,如果监测区域内的土壤有明显的几种类型,则可将区域分成几块,每块内污染物较均匀,块间的差异较明显。将每块作为一个监测单元,在每个监测单元内再随机布点。

(3)系统随机

将监测区域分成面积相等的几部分(网格划分),每网格内布设一采样点。如果区域内土壤污染物含量变化较大,系统随机布点比简单随机布点所采样品的.代表性要好。

2、布点数量

土壤监测的布点数量要满足样本容量的基本要求,在实际工作中土壤布点数量还要根据调查目的、调查精度和调查区域环境状况等因素确定。(一般要求每个监测单元最少设 3 个点。)

区域土壤环境调查按调查的精度不同可从2.5km、5km、10km、20km、40km 中选择网距网格布点,区域内的网格结点数即为土壤采样点数量。

3、样品采集

样品采集一般按三个阶段进行:

(1)前期采样:根据背景资料与现场考察结果,采集一定数量的样品分析测定,

(2)正式采样:按照监测方案,实施现场采样。

(3)补充采样:正式采样测试后,发现布设的样点没有满足总体设计需要,则要进行增设采样点补充采样。

面积较小的土壤污染调查和突发性土壤污染事故调查可直接采样。

4、样品流转

由专人将土壤样品送到实验室,送样者和接样者双方同时清点核实样品,并在样品交接单上签字确认,样品交接单由双方各存一份备查。

5、样品保存

按样品名称、编号和粒径分类保存。在转交给专业检测中心进行检测。

6、预留样品 分析取用后的剩余样品一般保留半年,有利于苗圃同类状况可进行有效分析。特殊、珍稀、仲裁、有争议样品一般要永久保存。

三、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报告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涉及评价因子、评价标准和评价模式。且根据检测中心反馈的数据报告进行有效分析土壤的含水量,酸碱度及有机质等存在状况,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以保证苗木正常生长。

篇7:试验检测方案

目 录

一、编制依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适用范围 ..................................................... 1

三、工程简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工程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施工场地部署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混凝土搅拌站简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散装水泥塔验算及基础设计方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 水泥罐容量选择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 散装水泥塔组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1 承载力计算:(如图所示)........................................................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2 施工要求及工艺选择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篇8:试验检测方案

一、编制依据

为保证隧道试验检测工作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同时为确保工程安全质量及满足施工生产试验检测的需要,特编制本方案;《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设计文件,国家及行业相关标准、规范,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二、工程概况

甘坑~凉帽山区间隧道穿越凉帽山,单线长度为1.18Km;隧道下穿凉帽山山体,属本标段控制工期的重难点工程;本区间设计起点里程DK21+731.000,终点里程DK22+910.800,右线全长1179.808m(长链0.008m),左线全长1125.753m(短链54.047m);其中矿山法暗挖区间左线1062.616m,右线1116.671m,明挖估63.137m;设计包括深(浅)埋暗挖法隧道主体、区间明挖隧道主体。1#联络通道设计里程为右DK22+310.000(左DK22+266.000)。

三、隧道工程试验检测方案

3.1 、公路隧道的常见质量问题

公路隧道在施工期间和建成受地下水的影响,防水工程质量欠佳时,地下水便会通过一定的通道渗人或流入隧道内部,对行车安全以至衬砌结构的稳定构成威胁。

3.1.1 衬砌开裂

作用在隧道衬砌结构上的压力,与隧道围岩的性质、地应力的大小以及施工方法等因素有关,由于受技术和资金条件的限制,一些因素在设计前是难以准确确定的,所以在隧道衬砌结构设计中常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导致结构强度不够或与围岩压力不协调,造成衬砌结构开裂、破坏。然而,工程上出现的衬砌开裂更多的则是由于施工管理不当造成的,或是因为衬砌厚度不足,或是因为混凝上强度不够。

3.1.2 界限受侵

试验检测专项方案 施工方法不当或支护形式欠妥、支护不及时,则容易导致塌方。为了保证施工安全和避免塌方,容易形成仓促衬砌,忽视断面界限,使建筑限界受侵。另一种施工中的常见现象是衬砌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模板强度、刚度不足,出现走模,也会导致限界受侵。

3.1.3 通风、照明不良

造成隧道通风与照明不良的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设计欠妥、器材质量存在问题和运营管理不当。

3.2 公路隧道检测技术的分类

1、材料检测:防排水材料检测、支护材料检测和衬砌材料检测。

2、施工检测:施工质量检测和施工监控质量。

3、环境检测:施工环境检测和运营环境检测。

3.2.1 试验检测项目、取样方法及频率规定

2.2.1-1 试验检测项目、取样方法及频率规定表

篇9:试验检测方案

6.2 抓好施工过程试验检测工作。

⑴、施工前确定钢筋焊接、环境水、防水板密封性能等是否试验,如未取样试验,必须按频次规定要求及时取样送中心试验室检验(试验检测项目和频次规定见附表),合格放可继续混凝土施工。

⑵、混凝土生产质量,首先确定原材料已经通过检测合格可用,准确测定砂石含水率,检测混凝土拌合物性能等指标,合格才能送往工地。

⑶、工地现场需再次复查混凝土拌合物性能,确定符合设计要求后,才能进行下一步施工。

⑷、施工过程中试验人员必须时刻注意混凝土质量,如发现异常现场务必及时解决,如解决不了,及时通知相关领导,直到恢复正常方可继续施工。

⑸、对喷射混凝土1天强度及28天强度、衬砌混凝土拆模强度,标准养护试件强度,注浆试件强度,混凝土电通量、抗渗性等指标按标准规定频率要求进行检测。并按规定要求对喷射混凝土质量进行钻芯检查,发现问题的,及时整改处理。

6.3 抓好隧道实体质量检测。

⑴、实体成型后还必须对钢筋保护层厚度、钢筋间距、衬砌厚度、混凝土密实度等进行无损检测,必要时进行钻芯确认。

⑵、检测过程中如发现指标不合格,必须立即上报有关部门,对有质量问题的及时进行处理。

6.4 不合格品的控制

严格执行中心试验室“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当原材料、混凝土、砂浆质量不合格时,应及时报告上级试验室主任、架子队长、技术主管。建立不合格品台帐,保存不合格品的处理与整改证明材料(包括文字与影像资料)。

七、原材料进场检验程序

严格执行原材料进场检测程序,确保原材料质量合格。

7.1 粗骨料进场检测程序

⑴、碎石进场时,应先由有经验的现场试验人员目测,目测合格的碎石方

试验检测专项方案 可进入待检仓,按同产地、同规格品种、同类用途的碎石组批验收,以不大于400m3或600t为一验收批。零星进料的也必须作为一验收批。

⑵、取样方法:粗骨料由现场试验人员取样;并按20%的频率请现场监理进行取样见证。在料堆上取样时,取样部位均匀分布。取样前先将取样部位表层铲除,然后从不同部位抽取大致等量的石子15份(在料堆的顶部、中部和底部均匀分布的15个不同部位取得)组成一组样品。取样完毕后,样品应妥善包装,以避免细集料散失及遭受污染。并应附有卡片标明样品名称、标号、取样时间、产地、规格、样品说明、代表验收批的重量、需要检验的项目等。同时填写“试验委托单”。并在取样当天或第二天,送相关试验室进行检测。

⑶、每组样品的取样数量:具体见表1的要求,正常情况下常规试验最大粒径为5~40mm或5~31.5mm的碎石取样120~160 Kg;全指标的最大粒径为5~40mm或5~31.5mm的碎石取样220~260 Kg。要求按粒级取样,比例按相关配合比要求。

⑷、试验室检测人员应在收到样品后,4~5天内完成所有需检测项目;并出具相关报告。

⑸、若检验不合格时,应重新取样。对不合格项,进行加倍复检,若仍有一个试样不能满足标准要求,应按不合格品处理。

⑹、不合格处理:对不合格的碎石按“不合格材料管理程序”进行处理。

7.2 粉煤灰进场检测程序

⑴、粉煤灰进场时,物资和试验人员要仔细核对进货计划,质量证明文件与实物是否相符,不相符的不得进场,无质量证明文件的严禁进场。

⑵、待检和已检合格的粉煤灰要分开装,并应标识清楚,避免粉煤灰未检先用。

⑶、同厂家、同批号、同品种、同出厂日期的粉煤灰每第一文库网200t为一检验批,不足200t时也按一批计。

⑷、粉煤灰进场后,试验人员必须及时取样,取样应随机取样,要有代表性,可连续取样,也可从10个以上不同部位取等量样品,散装应从罐车的不同部位取样(即上、中、下、前、后方位),混合均匀后作为一个样品,样品数量至少

篇10:试验检测方案

3.2.4 粗细骨料有关标准和试验方法

2.2.4-1 粗细骨料有关标准及试验方法表

3.2.5 混凝土有关标准和试验方法

2.2.5-1 混凝土有关标准及试验方法

四、试验检测工作中的重点、难点:

检测重点就是原材料以及混凝土的检测及质量的控制,实体结构物的无损检测及质量评定;检测难点如下:

⑴、所用原材料种类规格繁多,检测量大面广,试验检测工作量大,任务比较重。

⑵、隧道跨度长,实体结构混凝土质量无损检测量杂多且方法多变,试验人

试验检测专项方案 员除要做到细心、努力外,还必须时刻学习规范和新标准。

⑶、工期比较紧,施工过程中工序很紧凑,大多检测任务需现场施工、物资、技术人员相互配合才能完成。

五、保证试验检测工作正常开展的措施:

⑴、首先从试验人员配置上保证:隧道配置2名专职试验人员,其中工程师1名。试验人员均经过客专铁路专业培训上岗。

⑵、再而从试验检测仪器设备配置及检测环境条件上保证:隧道设置了试验操作室和试验办公室,配置了混凝土贯入法强度检测仪、防水板焊缝密封性检测仪、锚杆拉拔试验仪、含气量测定仪等试验仪器设备。试验检测仪器设备、人员、环境条件及试验检测能力满足标准要求。

⑶、其次,还要求试验人员要及时与工地现场物资、施工、技术人员的相互沟通、协作,了解材料进场情况及施工进度,以便更好安排试验检测任务。

六、试验检测工作要点

工程开工、试验先行,在隧道开工前必须做好各项试验检测工作,包括原材料进场检验、混凝土配合比标准试验、过程控制试验等。

6.1 抓好原材料质量检验及质量控制

⑴、首先要加强原材料自控,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严格控制原材料产品进场检验,每批材料进场后,务必按频次规定要求及时进行检验(试验检测项目和频次规定见附表),杜绝未经检验和检验不合格的原材料用于工程中,对不合格材料必须清理出场。

⑵、然后要强化原材料的现场管理,对进场原材料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存放,及时更新原材料的标识标牌,要规范进场原材料的使用控制,做到材料从进场、材料部门初验、试验人员取样、中心试验室检验、施工人员使用等各环节有效监控,责任到人,确保工程使用所有原材料质量合格。

⑶、其次,试验室要不定期对工地施工中使用的原材料进行抽样检查,如发现有不合格材料使用情况,必须及时上报相关领导,同时积极配合相关部门调查原因,按要求整改。

【检测方案】相关文章:

1.土壤检测方案

2.核酸检测

3.检测实验室

4.消防检测

5.检测员

6.自我检测

7.检测英语

8.检测检验

9.检测工作总结

10.入侵检测

下载word文档
《检测方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