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桑辑要松杉、柏、桧附·原文及翻译参考
“figo3721”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3篇农桑辑要松杉、柏、桧附·原文及翻译参考,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农桑辑要松杉、柏、桧附·原文及翻译参考,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农桑辑要松杉、柏、桧附·原文及翻译参考
农桑辑要松杉、柏、桧附·原文及翻译参考
【原文】
《齐民要术》①:崔寔曰:正月自朔暨晦,可移松、柏、桐、梓、竹、漆诸树②。
《博闻录》:栽松,春社③前带土栽培,百株百活,舍此时,决无生理也。
斫松木,须五更初;便削去皮,则无白蚁。“血忌日”尤好。插杉:用惊蛰前后五日,斩新枝,剧坑、入枝、下泥、杵紧。相视天阴即插;遇雨十分生。无雨,即有分数。
[新添]种松、柏:八九月中,择成熟松子子④,柏子同去台⑤收顿。至来春春分时,甜水⑥浸子十日。治畦、下水、上粪,漫散子于畦内,如种菜法,或单排点种。上覆土厚二指许。畦上搭矮棚蔽日。旱则频浇,常须湿润。至秋后去棚,长高四、五寸。
十月中,夹萄秸⑦篱,以御北风。畦内乱撒麦糠覆树,令梢上厚二三寸止。南方宜微⑧盖。至谷雨前后,手爬去麦糠,浇之。次冬,封盖亦如此。
二年之后,三月中,带土移栽。先撅⑨区,用粪土相合内区中,水调成稀泥,植栽于内。拥土令区满,下水,塌实。无用杵筑脚踏。次日,有裂缝处,以脚蹑合。常浇令湿。至十月,祛倒⑩,以土覆藏,毋使露树。至春,去土。次年不须覆。
栽大树者,于三月中移;广留根土,谓如一丈树,留土方二三尺;地远移者二尺五寸。一丈五尺树,留土三尺或三尺五寸。用草绳缠束根土。树大者,从下剸去枝三二层。树记南北。运至区所,栽如前法。
桧引:种如松法。插枝者,二三月桧芽孽动时,先熟劚黄土地成畦,下水饮畦一遍,渗定,再下水。候成泥,将斫下细如小指桧枝,长一尺五寸许,下削成马耳状,先以杖刺泥成孔,插桧枝于孔中,深五七寸以上。栽宜稠密,常浇令润泽。上搭短棚蔽日,至冬换作暖荫,次年二三月去之。候树高移栽,如松柏法。
【注释】
①见《齐民要术·栽树第三十二》。
②桐:有大戟科的油桐树,和玄参科作庭园树种用的桐树。梓:落叶乔木,紫葳科,作行道树或庭园树。漆:即漆树,又叫山漆,落叶乔木、漆树科。八年后,每年每株可采漆5~50公斤,四十年后逐渐衰退。
③春社:祭祀土地的日子,时在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春社日前,即夏历二月中旬前后。
④择成熟松子子:第二个“子”字当系衍文,应删。殿本仅有一个“子”字。
⑤台:松塔,指松类的球果。松的球果系由许多木质种鳞排列而成,种子则生在种鳞基部。种鳞层层如台,故有台名。
⑥甜水:北方称含盐分少的井水为“甜水”,含盐分多的为“苦水”。
⑦萄秸:山东称高粱秆为“萄秸”。用高粱秆做成的围篱,称“篱笆墙”。
⑧微:原作“彻”。殿本作“撒”。石校依刘氏校元本和《格致丛书》本,作“微”。据改。
⑨撅:同掘,穿也。
⑩祛倒:石注将“祛倒”引申作“弯曲”。缪注引申作“弯倒”。按:以为“祛”与“屈”音同,可假借作“屈倒”。即将树苗压弯向下。又山东方言,用脚将地上之物轻轻地踢倒,也称“趋倒”。趋、祛音同。
剸:音“团”,又音“专”。按:“剸”似应读作“川”。“剸树”与《要术》中的.“剶树”,皆为北方方言,即修剪去枝条。
桧:松柏科、桧属,又名园柏。李时珍指出其征为“柏叶松身者桧也”。又有松桧相半者称为桧柏。
暖荫:“荫”,庇护。即前文所说的抵御北风,用高粱秆夹成的同篱,因其有保暖的作用,故称“暖荫”。
【译文】
《齐民要术》:崔寔说:从正月初一到月底,可以移栽松树、柏树、桐树、梓树、竹子和漆树等各种树木。
《博闻录》:移栽松树,应在春社日前带土栽植,栽一百棵成活一百棵,不在这一时期移栽,绝难成活。
采伐松木,应在夜间五更开始时,便将树皮削掉,这样做可以不生白蚁。在血忌日采伐更好。扦插杉木:选取惊蛰前后五日内,斩取新的枝条,掘好坑,将枝条放入坑中,用泥土壅培,用杵捣实。应在天阴时赶快扦插。若遇上天雨,可以全部成活;天不下雨,便要打折扣。
[新添]:种松、柏法:八九月间挑选成熟好的松子,柏子相同。将松塔剥掉,收藏起。到来年春天,春分时节用甜水浸种十天,整治好畦子,灌水,上粪,将种子漫撒在畦中,和种菜的方法一样;或者采用单行点种的方法,然后覆盖上大约二指厚的土。畦子上要搭架矮棚遮蔽日晒。遇到天旱要多多浇水,土壤要经常保持湿润。入秋以后,即可将矮棚拆去,此时松苗约可长到四五寸高。
十月中旬,用高粱秆夹上围篱,以抵御北风。畦中随便撒上些麦糠,将树苗覆盖起,使苗的上方的厚度至二三寸为止。南方地区可以稍微盖些便可。到(第二年)谷雨节前后,用手将麦糠扒去,灌水。下一年冬季,亦依照此法将树苗覆盖。
两年过后,在三月中旬,即可带着土移栽。先掘好坑,用粪同土拌匀壅入坑中,下水搅拌成稀泥,把小苗栽植进去,用土将坑填满,灌水使虚土塌下变实。不要用杵捣和脚踏。第二天发现有裂缝的地方,用脚蹑过使弥合严实。常浇水使保持湿润。入十月,将树苗弯倒,用土覆盖,不要让树苗露出土外。到春天,再将土去掉。第二年便不用再覆盖。
移栽大树时,在三月中旬移。应当多带根周围的陈土,例如树高一丈,便应带二三方尺土,移往远处的带土二尺五寸。一丈五尺高的树,带土三尺或者三尺五寸。用草绳将根土缠捆结实。假如树很大,可将下面的两三层树枝剸去。要记住树原来的南北方向。运到掘好坑的地方,依照前法栽植。
桧:种植桧的方法,和种松法相同。采用扦插法繁殖的,二三月间桧树的芽孽萌动时,先将黄土地深剧熟柔,调治成畦;浇水透灌一遍,水渗下后,再灌一次水。等畦子变成泥,把砍下的如同小指粗细的桧树枝条,截成约一尺五寸长,下端斜削成马耳形;先用木棒在泥上刺成小孔,然后将桧枝插入孔内,孔深约在五或七寸以上。扦插应稠密些。常浇水,保持畦中湿润。畦上架搭矮棚,遮蔽阳光。冬天,将矮棚撤去,另作暖荫,来年二三月去掉。等到树长高后再行移栽,如同移植松柏树法。
篇2:农桑辑要下蚁·原文附翻译
农桑辑要下蚁·原文附翻译
【原文】
《齐民要术》:蚕初生,用荻扫则伤蚕①。
《博闻录》:用地桑叶细切如丝发,掺净纸上②,却以蚕种覆于上,其子闻香自下③。切不可以鹅翎扫拨。
《务本新书》:农家下蚁,多用桃杖翻连敲打,蚁下之后,却扫聚以纸包裹,秤见分两。布在箔上已后,节节病生,多因此弊。今后,比及蚁生,当匀铺蓐草④。蓐宜捣软。煻火内烧枣一二枚⑤。先将蚕连秤见分两,次将细叶掺在蓐上,续将蚕连翻搭叶上。蚁要匀稀,连必频移。生尽之后,再称空连,便知蚕蚁分两。依此生蚕,百无一损。今时谓如下蚁三两,往往止布一席;重叠密压,不无损伤。今后,下蚁三两,决合匀布一箔⑥。若分两多少,验此差分。又慎莫贪多,谓如己力止合放蚁三两,因为贪多便放四两,以致桑叶、房屋、椽箔、人力、柴薪,俱各不给,因而两失⑦。
《士农必用》:下蚁惟在详款稀匀,使不致惊伤而稠叠。是时蚕母沐浴净衣入蚕屋。蚕屋内焚香,又将院内鸡犬孳畜,逐向远处,恐惊新蚁也⑧。蚁生既齐,取新叶用快利刀切极细,须下蚁时旋切,则叶查⑨上有津;若钝刀预切下,则查干无津。用筛子筛于中箔蓐纸上,务要匀薄。须用筛子能匀⑩,不匀则食偏。筛用竹编、苇子亦可,秫黍秸亦可。如小碗大,筛底方眼,可穿过一小指也。将连合于叶上,蚁自缘叶上。或多时不下连,及缘上连背,翻过又不下者,并连弃了;此残病蚁也。一箔蓐上,下蚁三两,蚕至老,可分三十箔。每蚁一钱,可老蚕一箔也。系长一丈阔七尺之箔,如箔小,可减蚁;下蚁多,则蚕稠为后患也。养蚕过三十箔者,可更加下蚁箔。养蚕少者,用筐可也,蓐如前法。
【注释】
①《齐民要术》的本文是“初生以毛扫”,旁注是“用荻扫则伤蚕”,这里是引用的注文。荻:禾本科,似苇而小,茎中实,叶似苇。
②掺净纸上:掺:原意是掺拌、掺和。参考后文文义,“掺”字在这里作“撒布均匀”,或“均匀地撒布”讲。
③这是用桑叶收蚁法的最早记载,现在改进为“网收法”。即将红色的细网,覆盖在生蚁的蚕卵上,网上匀撒细切的桑叶,待蚁上来食叶时,将网抬至蚕座上。
④从后文看,蓐草上面还应铺上蓐纸,以免蚁蚕落入蓐草中。
⑤煻:音唐,《集韵》作“煻煨,热灰火也”。故知“煻”即盛放熟火的火仓。枣:红枣。
⑥箔:箔的长度为一丈,宽七尺,面积是七十方尺。大概要比“席”大得多。
⑦两失:原文并没有指出是哪两种损失。译文“蚕财”二字是译者所加。叶少蚕多,故“蚕失”;花费了许多钱买叶,增加设备,但蚕茧却不得相应的增加,故“财失”。
⑧注文虽然带有不少迷信色彩,但同时却可以看出当时养蚕人家是如何地敬重蚕事。
⑨叶查:“查”同“楂”。叶查:指刀的切口。
⑩须用筛子能匀:殿本在“能匀”前有“乃”字,作“乃能匀”。
秫黍秸:“秸”与“秸”同。指高粱秆,北方称“秫秸”。
缘:循也,言蚁循着桑叶,从蚕连下到蚁蓐上。按:山东习俗,言“蚕行”忌用“爬”字,多用“缘”代“爬”。此处连用“缘叶上”、“缘上连背”两“缘”字,或亦即此一习俗。
【译文】
《齐民要术》:刚生下来的蚕蚁,用荻叶收扫便会使蚕受伤。
《博闻录》:把地桑叶切成像头发丝一般粗细,在净纸上掺散均匀,然后将蚕种纸覆盖在上面,蚕蚁闻到桑的`香味,会自动地下到桑叶上。务必不可以用鹅毛翎去扫动。
《务本新书》:农民家中蚕下蚁的方法,大多是用桃木棒,将正在下蚁的蚕连翻转过来敲打,然后将打下来的蚕蚁,扫成堆用纸包好,称分量。蚕蚁散布到箔上以后,连连生病,大都是因为经不起这些折腾。从今以后,到蚕蚁快要生的时候,应当在箔上均匀地铺上蓐草,蓐草上面还应铺上蓐纸,以免蚁蚕落入蓐草中,蓐草要舂捣柔软。在盛放熟火的炝中放上红枣一二颗,预先将蚕连称过分量,然后将切细的桑叶匀撒在蓐纸上,接着把蚕连翻过来搭盖在细叶上面。若想使蚕蚁稀稠均匀,应当频频地移动蚕连。等到蚕蚁全部下毕,再称量下过蚁的空连,便可知晓下蚁的分量。依照这样的办法生接着收蚁,百分之一的损伤也不会有。现在人们常说,下三两蚕蚁,常常差不多布满一席,致失于过密,堆压拥挤,难免会受到损伤。以后,如果有三两蚕蚁,一定可以均匀地布满一席还多的蚕。若下蚁的分量有多有少,皆可依照这个标准增减。还有一点,养蚕切不要贪图多养,假如自己的力量,只应养三两蚕蚁,因为贪图多养,却养蚁四两,其结果便会造成桑叶、蚕室、蚕椽、蚕箔、人力、柴薪等都不够用,从而导致(蚕财)两失。
《士农必用》:收蚁一事,全在人的细心周到、动作轻巧,将蚁蚕安放得稀稠均匀合适;既不要使蚁受到惊吓和损伤,也不要让蚁过于稠密,互相重叠挤压。下蚁时,蚕妇应洗浴净身,更换衣服,才入蚕室。蚕屋内焚香,院中的鸡、狗、母畜,都要被驱赶到远处去,以免惊吓新生的蚕蚁。蚁蚕一经生齐,就要即时取出新桑叶,用锋利的快刀切细,桑叶要等到收蚁时即时切,那么刀的切口上才会有津液;若使用钝刀,预先切好,切口处便会一点津液都没有。用筛子将切过的细叶,筛在蚕槌中箔的蓐纸上,务必要均匀,筛薄。需要用筛子,才能将叶散均匀。如叶子散不均匀,便会使有的蚁吃得多,有的少。筛子用竹子编制,用苇子编制也可以,秫黍秸也可以。筛子像小碗一般大小,筛底的方孔,可以让小指穿得过去。将蚕连覆盖在细叶上,蚕蚁自然会爬到叶上;如果有的蚁过了很长的时间仍然不下连,甚或爬到蚕连的背面上,可以将连翻转过来,如果仍然不下连,便可和连纸一起丢弃不要。这类的蚁不是发育有缺残,便是有病的病蚁。一领箔蓐上面,如果下三两蚁,等到了老蚕期,便可分为三十箔。每一钱重的蚕蚁,到老蚕期便可长成一箔。箔是指一丈长、七尺阔的箔,如果箔比上面说的要小,还可以减少下蚁量;下蚁多了,蚕长大时便会太稠,以后的麻烦会很多。养蚕的数量超过三十箔时,可以另外增加收蚁箔;养蚕少的,便可将蚁下在筐内,铺垫蚕蓐的方法,同前述。
篇3:《农桑辑要,孳畜,牛水牛附》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农桑辑要,孳畜,牛水牛附》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四时类要》:治牛疫方:取人参一两细切,水煮汁五升,灌口中,差。又方:真安息香于牛栏中烧,如烧香法。如初觉有一头至两头是疫,即牵出,以鼻吸之,立愈。
又方:十二月兔头烧作灰,和水五升,灌口中,良。
牛欲死腹胀方:研麻子汁五升,温令热,灌口中,愈。此治食生豆,腹胀垂死者,甚良。
牛鼻胀方:以醋灌耳中,立差。
牛疥方:煮乌豆汁,热洗五度,差。一本作乌头汁。
牛肚胀及嗽方取榆白皮、水煮令熟,甚滑,以三五升灌之,即差。
牛虱方:以胡麻油涂之,即愈。猪脂亦得。六畜虱,涂之亦愈。
《博闻录》:牛瘴疫方:用真茶二两,和水五升灌之。又:治牛猝疫而动头打胁:急用巴豆七个,去壳、细研出油、和灌之,即愈。又:烧苍术,令牛鼻吸其香,止。
牛尿血方:川当归、红花,为细末,以酒二升半,煎取二升,冷灌之。又法:豉汁调食盐灌。
牛患白膜遮眼:用炒盐并竹节烧存性,细研,一钱贴膜,效。
牛气噎方:牛有茅根噎,以皂角末吹鼻中,更以鞋底拍尾停骨下,效。
牛腹胀方:牛吃着杂虫,致腹胀。用燕屎一合,浆水二升,调灌之,效。
牛触人方:牛颠走,逢人即触,是胆大也。黄连、大黄末、鸡子、酒调灌之。
牛尾焦,不食水草:以大黄、黄连、白芷末、鸡子、酒调灌之。
牛气胀方:净水洗汗袜,取汁一升,好醋半升许,灌之,愈。
牛肩烂方:旧绵絮三两,烧存性,麻油调抹。忌水五日,愈。
牛漏蹄方:紫矿为末,猪脂和,纳入蹄中,烧铁篦烙之,愈。
牛沙疥方:荞麦随多寡,烧灰淋汁;入绿礬一合,和涂,愈。
《韩氏直说》:喂养牛法:农隙时,入暖屋,用场上诸糠穰铺牛脚下,谓之“牛铺”,牛粪其上。次日又覆糠穰。每日一覆,十日除一次。牛一具三只,每日前后饷,约饲草三束,豆料八升。或用蚕沙、干桑叶,水三桶浸之。牛下饷,噍透,刷铯、饮毕,辰巳时间上槽。一顿可分三和,皆水拌。第一和,草多料少;第二,比前草减半,少加料;第三,草比第二又减半,所有料全缴拌。食尽即往使耕;噍了,牛无力。夜喂牛,各带一铃,草尽,牛不食,则铃无声,即拌之。饱,使耕。俗谚云:“三和一缴,须管要饱;不要噍了,使去最好。”
水牛:饮饲与黄牛同。夏须得水池,冬须得暖厂、牛衣。
翻译
《四时类要》:治牛疫方:将一两人参切细,用五升水煮汁,灌入口中,即愈。另有一方:像平时烧香那样,在牛栏中烧真安息香。如发觉有一头或两头牛感染上牛疫,随即牵出来,让它用鼻吸入香烟,立刻便愈。
还有一方:用十二月间的兔头烧化成灰,用五升水拌和灌入口中,此法亦好。
治牛欲死腹胀方:研磨麻子汁五升,加温使热,灌入口中,即愈。此法治疗牛吃生豆腹胀垂死,甚好。
治牛鼻胀方:用醋灌入牛耳中,立刻便愈。
治牛疥方:煮乌豆汁,趁热洗过五次,即愈。有一个版本作“乌头汁”。
治牛肚胀及嗽方:将榆树的白韧皮,放在水中煮熟,汁甚滑,用三五升灌入牛腹,即愈。
治牛虱方:用胡麻油涂抹,即愈。用猪脂涂抹也可以。其他各种家xx虱,用此方涂抹皆可治愈。
《博闻录》:治牛瘴疫法:用二两真茶叶,与五升水调和在一起,灌服。又方:治牛猝疫而动头打胁方:赶快用七个巴豆,砸去硬壳,细细地研磨使其出油,调和灌下,立即便愈。又方:烧苍术[生烟],让牛鼻吸进香气,疫病便可止住。
治牛尿血方:将川当归、红花,研成细末,用二升半酒,煎汁二升,候冷,灌下。又法:用豆豉汁,调食盐灌服。
治牛患白膜遮眼方:用炒盐烧竹节存性,合并研成细末,每次用一钱贴在白膜上,甚效。
治牛气噎方:牛患有茅根噎,用皂角末往鼻中吹,另外并用鞋底拍打尾椎骨的下方,甚效。
治牛腹胀方:牛吃了各种杂虫,会导致腹胀。用燕子屎一合,浆水二升,调和灌之,极效。
治牛触人方:牛狂奔,逢人便触,是因为胆子太大。可用黄连、大黄末、鸡蛋,用酒调和灌下。
治牛尾焦、不食不饮方:用大黄、黄连、白芷末、鸡蛋和酒调匀灌下。
治牛气胀方:用清水洗穿过的脏汗袜,取污汁一升,拌和好醋半升左右灌下,马上便好。
治牛肩烂方:旧棉花三两烧存性,用麻油调拌涂抹患处,五天以内不要见水,自愈。
治牛漏蹄方:将紫矿研成细末,用猪油调和,抹进蹄内,用烧红的铁篦子烙烫,便愈。
治牛沙疥法:看皮肤症状来定用多少荞麦,烧灰淋汁,倒入绿礬一合,拌和涂抹,便愈。
《韩氏直说》:喂牛养牛的方法:农闲的时候,应当把牛拴入暖房,用打谷场的`糠皮、穰草铺在牛脚下,叫做“牛铺”,牛的粪尿皆便溺在上面。第二天,再铺盖一层糠穰。每天铺一次,每十天清除一次。牛一具是三头,每日上半天和下半天,大约要用饲草三束,[精饲料]豆子八升。也可以用蚕屎、干桑叶,加水三桶,浸过后喂。[早上]牛下槽,反刍毕,刷梳干净、饮过水,到辰巳时间再上槽。一顿可分作三次添草,皆须用水拌和。第一次,草宜多,料宜少;第二次,草减少一半,少许加些料;第三次,草要比第二次减少一半,剩下的料全部搅拌进去。草料吃完了,便可牵去耕地;不要等反刍后耕,牛会没有力气。夜间喂牛,每头牛都要带上一个响铃,草吃完后,牛停止吃草,便听不见铃的响声,应赶快再拌草。牛吃饱后,便要上套耕田。民间谚语说:“三和草、一加料,须要管它吃得饱;莫等反刍使用最好。”
水牛,饮水饲喂的方法和黄牛相同。夏天要有水池,冬天要有暖房、牛衣。
【农桑辑要松杉、柏、桧附·原文及翻译参考】相关文章:
8.寒食原文及翻译
9.观沧海翻译及原文
10.琵琶行原文及翻译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