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美文欣赏
“峰震妤”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我的家乡美文欣赏,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我的家乡美文欣赏,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 我的家乡美文欣赏
我的家乡美文欣赏
美丽的乡村,我家就住在这么一个地方,那里处于清镇是的一个偏远山村,那里的地形是一个倾斜的盆地,我家对面有一处大悬崖,悬崖上面有一个马蹄印,很高,笔直的,山下看着很雄伟,但是我家那里看起来却又是那样婉约,柔美。
山下有一个湖泊,湖水很清澈,缓缓而淌,慢慢汇入下游,下游有一堵大坝,听说大坝有三百六十多米高,从上面看向下面,如果有面包车出入就真的像面包一样小,每当开闸放水的时候,总有那么几条倒霉的鱼被倾斜而下的水砸死。放完水之后如果阳光正好的话,有绝大可能看见彩虹的。
小时候,因为家里有一头大黄牛,所以每个星期的`周末都会约上几个小伙伴去放牛,在我家左边有个悬崖,很高,只有一条马路可以上去,但是上面草长得很好,非常茂盛,我通常上去就是一天,早上出去晚上回家。
其实那时候我最喜欢的蒙蒙细雨的雨天,坐在教室里,看着铺满雾水的窗,雨有点大的话还能听见雨声,很是享受。那时候我对我们班的一个女生很有好感,感觉很想和她亲近,总是在下雨的时候看着她的背影,有时候就算下雨我也会跟着她的身后淋着小雨,披着晨雾,沐浴着晚霞。直到现在我还是喜欢着雨,可已经物是人非,山长水阔。
现在家乡还是那么美丽,可许多的老熟人我已经不知道去了何方,有点甚至已经从我的脑海里消失,但是相比于,有的人又深深的刻在我的脑海,挥之不去,就像我的家乡,有时候会感到陌生,有时候有事那样熟悉,她的一晨一雾,一愁一笑,都深深刻在我的脑海。
多年后,我或许还和以前一样,但是过去的真的难追寻了吗?
篇2:关于家乡的美文欣赏
“啊,终于到啦!”下了车,我伸伸了懒腰,贪婪地呼吸着在城市里不可能有的甜甜空气。我又一次从陕西宝鸡回到了故乡——重庆綦江的一个小山村。
这熟悉的小小山村使我眼前一亮。它远离都市的喧嚣和纷扰,是那样的宁静,那样的鲜亮。这里的山虽没有宝鸡的山雄伟,却比宝鸡的山俊俏;这里的树虽没有宝鸡的树高大,却比宝鸡的树翠绿;这里的水虽没有宝鸡的水湍急,却比宝鸡的水清澈。这里的风也很温情,招招手好像在说 “回来了,丫头!”对!我回来了,又是一年。
门口是前来迎接我的亲人。慈祥的爷爷摸着我的头说:“丫头长高了!”急性子的姑姑拉着我说:“走,旅途劳累了,快进屋里坐!”可爱的弟弟给我一个熊抱,“姐姐,我想死你了。”我感觉我的我的眼眶热热的,眼睛有些湿润。我呆呆地看着大家,似乎被这突如其来的热情吓到。多亲切的家人啊!
傍晚,我和发小婷婷赤着脚丫一起坐在铺面阳光的河边,欣赏着日落。那金碧辉煌的河面上,一个大火球正在洗澡,洗着洗着就钻到河里去了,只剩下天边的一片红霞扭着身姿在照镜子。
“嘿,我带你去个地方。”婷婷边说边拉着我跑。“哇,好美!”我情不自禁地喊道,“那一闪一闪的是什么?咦,是萤火虫耶!”在城里可是很难见到这些小精灵的踪迹。我欢喜地把手伸出去,有一只落到了我的手上。哈哈!它的光那么亮却并不烫手,我用另一只手轻轻地拿起它,准备捉回去放到瓶子里,发小却阻止了我:“别抓它,萤火虫的生命很短暂,让它在最后的时间里,绽放最美的光芒。”我突然感到我是那么的自私,便急忙把它给放了。它绕着我飞了几圈,好像在说:“谢谢你!”我终于明白了,这里为什么有萤火虫,是因为这里的人和大自然和谐相处,把大自然当成好朋友。多美的人啊!心灵美如莲花,热情火如骄阳!
亲爱的故乡、美丽的故乡、还有热情善良的故乡人,你们让我魂牵梦萦,是你们教会了我做人要心地善良,做事要脚踏实地。亲爱的故乡,我是风筝,你是手拽风筝的人,我无论身在何处,你都是我的根儿,我永远爱你!
作者:帅玮
公众号:雏鹰展翅高飞翔
篇3:美文欣赏:回家乡
美文欣赏:回家乡
好久没有回家乡了,带着对家乡的无限深情,在新年的第一天,我便踏上了回家的路。同去的还有我的一位朋友,她也想去看看我的家乡。
同无数次回家乡一样,一晚上的兴奋,第二天很早就醒来了,总感觉时间过得太慢,只望着黑夜里还看不清家乡方向发呆。可我又不能早早动身,按这位朋友的话说就是要把觉睡足了才有精神,让我九点来钟过去接她,同去的还有她十岁的儿子和一个不足八岁的其本家的弟弟。
好不容易等到她一起出发,一天的艰难行程便开始了。同许多乡村有些格格格不入的是要走二十多公里凹凸不平的路,加之她稍微坐车远一点就要晕车,所走的每一步路都让我提心吊胆。这路除因正在修建一条高铁路导致这段路破烂不堪,一直未修建外,还有另一段泥土路要走,因我家乡盛产建筑用的石材,也造成这路至今未改造。
我的老家除了二家堂哥住在那儿外,再也没有其他的亲人。母亲因十多年前一次意外车祸长眠于此,留下健在父亲的一亩多责任地也在七八年前种上了树,破败的老屋在二年前进行了重建,这是父亲的.愿望,叶落归根嘛,一切都能理解。
车子在高低不平的公路上颠簸,为不让朋友晕车,我一路上给她摆我家乡的故事,摆我小时候的故事,两个孩子也很高兴,一路上嘻嘻闹闹,我像一个勇武的骑士,车子好象也不是在烂路上行驶,仿佛是在宽广无边的草原上驰骋,只是在高低不平的公路处慢慢爬行。好不容易接近我的家乡了,家乡的路已在开始修建,泥土路通过压路机一压,显得很平整,就像在地毯上轻快地漫步,也让我看到了一线希望,给了我一些安慰。再过几个月,我再回家乡,就不用走这样让人伤心的路了。
到了家乡,那熟悉的山水、房屋、树木、庄稼,那一张张熟悉的面孔映入我的眼帘,清新、热情、大方、纯朴、厚重的家乡人是我久违了的亲情,在我心里交织、翻腾,是因我离开家乡太久了,许多时候都让我在梦里触摸家乡,现在他们就在我的眼前,我的家乡就在我的眼前。
去拜访了我本家两位堂哥后,碰到相识的邻里打打招呼,问问好,叙叙旧后,便迫不及待领着朋友二个孩子来到了已修建一新的老屋。两个孩子都很新奇,缠着我们问这问那,玩棍耍棒,到果树上捣果子,同我们争锄头、刀具,还学着我们的样子挖土、除草,好不开心!
因回老家时候太少,在房前屋后的树下长满了茂密的杂树杂草,有些藤萝植物伸上了树干,把树子缠得结结实实,伸展的树干也被压得弯腰驼驼背,我们必须将它清除,并将清除的杂草堆放在一块空地里用火烧掉。
朋友说她很想吃烧红薯,孩子们也欢呼雀跃,嚷着要吃烧红薯,这还不简单吗?去堂哥家拿了几根大红薯,丢进了火里,用烧过了的柴火灰将红薯埋上,我们边除屋前屋后的草,边烧红薯,待一大堆杂草被烧尽后,红薯也烤好了。
一张张花里复稀的脸,一双双被烟子熏得有些腊肉香的手,还有被烟子熏得发红的双眼,眼泪夹杂着汗水,再拍打着烤熟了的红薯,急急放进嘴里,烫得团团打转,烤红薯的香甜便扑鼻而来,别提有多惬意。草除过了,红薯也品尝过了,果树上天然的环保的果子也品尝过了 ,并摘了一大兜水果,挖了些地里的野菜带回城里享用。
中午是在堂哥家吃的红薯干饭,堂哥为我们准备了蒜苗回锅肉、烟熏香肠、腊肉、咸蛋外加青菜滑肉汤,还有我最喜爱吃的花生,都是带着浓浓香味的家乡土特产,再喝上一小杯家乡的老白干,酐畅淋漓,口胃大开。孩子们吃饱了就在院坝里上串下跳,追逐嘻戏,同堂哥家的狗猫鸡混在了一起,仿佛让我看到了自己的童年,我们都在一边看着孩子们天真快乐而幸福满满。
孩子们永远也疯不够,玩不够,我们经过一天的劳作,杂草还未锄完,却深感身心疲惫,手足无力。加之天色已晚,为在天黑前赶回城里,我们不得不起身出发,依依不舍地与老屋道别,与亲人道别,与家乡道别。
生我养我的家乡哦,我的魂牵梦萦的家乡哦,寄予了我万千情思,珍藏着我无限深情与厚爱。
我的家乡哦,我还会回来!
篇4:《家乡的馄饨》美文欣赏
《家乡的馄饨》美文欣赏
从十多岁离家,每年回家的次数都是屈指可数,只为了回家看看年纪一天天见长的父母与爷爷,我不是孝顺的人,但也不是无情无义的人,山一样重的养育之恩,是我这一辈子都无法还报的。只求能报一点是一点,看一眼父母亦少一眼。
每一次回家,都闻镇上三兄妹开的馄饨店生意好的不得了,其实这家馄饨店,离我家只不过几十米之遥,我从末有过冲动,想一品此味道,只到儿子,看到门前停满了远道来的小车,问我:“妈妈,怎么这么多的车停在这呢?”我才意识到,这家馄饨店的生意不是一般的好,我兴致所起拉上儿子的小手直奔那家小店而去、
其实这家小店,就与我家成一直角而已,走过拐角,即能看到袅袅炊烟,长长的队伍已排出几十米开外,老板一个劲在叫,别排了,后面的别排了,今天没有馄饨了。我与儿子只能看看的份了,让儿子见识一下,最原始的火炉,用小木棒烧起来的水,儿子看着锅里漂着的馄饨、
妈妈,这个看着象花一样好看,我笑笑。真的,象花,象朵朵淡黄的花儿在水面上翻腾。这就是家乡闻名已久的清朝馄饨。源于他最质朴的做工,一传十,十传百,现如今每天三百碗,铁打不动,就这样做着他们的'小生意。
馄饨店掌勺的是二哥,喜欢戴着西部牛仔一样的帽子,不知道为什么,似乎这样的形象,曾在我儿时就有。二哥对这种帽子的偏爱,我们不知其因。大哥打下手,劈柴、烧水、搞搞卫生,一日里无几句话。小妹包馄饨,长的也不错,尽管年纪大了,但也挡不住曾经的美。
三兄妹,男大的年逾六十,小妹小的也亦奔五十,兄妹三人男的一生未娶,女的一生未嫁,也成了,我们镇上的传奇。馄饨店,在我们镇上有许多家,可象这家生意到此火热的,绝无第二家。每天三百碗,做完了这三百碗,多一碗,三兄妹就不再动手,哪怕再远而来的客人,也只能看看、想想的份。咽咽口水,第二天再来。
馄饨有三大特点,馄饨皮自制,据说由掌勺的二哥打制,薄而晶莹剔透,馄饨的肉馅选的是上好的精肉,经过二哥的切,剁,拍等几道工序,客人末能吃上馄饨,看到这肉馅就能咽上好几口口水,色泽鲜亮,红的让人心动。
一个字,鲜。三是火喉,馄饨在锅里什么时候起锅,都有个准点,掌勺的二哥每一碗都恰到好处,时间长了,就糊了,时间短了就没有熟透。掌勺师傅对每一碗的馄饨用心,当你身临其境时就能感受的到,在馄饨起锅前,他放调料的认真,能让你想想,这馄饨就是那样的美了。
曾经舌间上的中国,想拍一下三兄妹的馄饨店,被掌勺的二哥拒之门外,事后有人好事,问他为什么不上电视啊,他说,人这一辈子,就这样足了,弄那些虚的名啊什么的何用?外人无法理解的超然,或许三兄妹早已淡然,当年末娶末嫁或有百般因由,如今,他们就经营着自家的三百碗馄饨店,过着自己的日子,坦荡生活。
呵呵,到此也写不出想要表达的,怪自己墨水太少,好的语句无法用上,只能祝三兄妹的馄饨店生意长久不衰,各位如有幸来我的老家,来到浙西小镇—龙游湖镇上,我一定请各位一品这独特的馄饨……
篇5:关于家乡河流的美文欣赏
小浪底村三面环山,一面临河,村子里高高低低的山沟很多,或许是毗邻大河的缘故,水位较低,山沟里洼地中,泉眼比比皆是。走进每一条不论大小的山沟,总会发现一条涓涓细流在无声无息的流淌,而源头多是一个或多个不停涌出甘霖的泉眼。
当年村民出门或种田或放牛或采药很少有带水壶的,山上自有清泉流出,清洁甘甜。对我而言,记忆最深的要数前水泉、后水泉和南石崖这三处代表性的泉流。
前水泉位于上坡自然村西北的一个山坳里,早先住着一户人家,后来不知道何故搬到外地去了,无人居住的院子很快就倒塌了,房屋也随即荒废,但房前屋后的果树杨树却依然郁郁葱葱,枝繁叶茂,这都得益于那眼常年流淌的清泉。
泉水咕咚咕咚冒出后先是流进一个石砌方池里,随后慢慢溢出,顺山沟向下缓缓流去。一泓清水养育了山坳里的树木青草、花鸟鱼虫,飞禽走兽。小时候常和小朋友结伴前往,先是在麦收时节到前水泉吃桑葚,那沟沟坎坎上的桑树,一棵比一棵茂盛,嫩绿的枝叶间生长着或绿或红或紫的桑果,眼馋得孩子们迅速脱掉鞋子,三下两下就窜上树,迫不及待地抓桑果填进嘴巴,全然不顾满脸满身的花红柳绿。再后来就是桃杏葡萄石榴梨苹果等,从夏到秋,好像总也摘不完似地。每次去都不忘在泉水里洗手洗脸,洗果子,看池子里一群小鱼游来游去,在水沟里摸螃蟹,运气好的话还能看到小野兔小松鼠来探头探脑,前水泉吸引孩子们的事物太多,每去一次都让人兴奋好几天。但每次去一定要成群结伴,因为前水泉位置偏僻,无人居住,加之大人们对狼、野猪等野兽出没绘声绘色的讲述,让人平添几分恐惧,人少了还真不敢去。
有一次我和芹和葡萄去前水泉旁边的坡上一棵桑树上摘桑葚,正坐在树枝上吃得起劲儿的时候,我突然看到对面山坡上有一条狼样的黄色动物,吓得我心里一哆嗦,差点掉下树来。定下神来想了想,便哧溜一下跳下树来,大声嚷嚷对面有狼,等我们仨狂奔到对面山坡上割麦子的大人们中间,喘息未定,才知道那是三奶奶家的大黄狗,虚惊一场。
后水泉比前水泉靠南,距离小浪底村更远一些,故被称作后水泉。后水泉就在村民上乡里县里必经的小路旁,泉眼不大,源头仅有一个稍微凹陷的土坑,泉水满了就向下游流去。泉水清澈甘冽,行人走到此处,总要蹲下身去,洗净双手,然后掬一捧泉水来喝。孩子们会摘下碧绿的柿树叶,洗净了卷成漏斗状,瓢一般的舀水喝。泉水四周树木茂盛,就连旁边的野草也碧绿得超乎别处。后水泉旁边的一条沟里也有不少的果树,听说这里面原先也是有人居住的,只是后来年景不好,逃荒到陕西去了。我似乎进去过一次,还是跟着大人一起去的,看到的只是残垣断壁,果树杨树柳树榆树很多,枝繁叶茂。想必是路途遥远,人迹罕至,小孩子害怕的缘故,即使有美味果实诱人但也不敢贸然闯入。于是,尽管风景无限,却只落得孤芳自赏自生自灭。
在小浪底村,最神奇的地方应该是南石崖。南石崖位于小浪底村正中间,是南山一处山峰脚下的一片悬崖,陡峭而有层次,靠近下街村的部分几乎直上直下,只有崖缝里生长着粗粗细细的树木杂草。仰头望去,可以看到不知名的大鸟鸣叫着飞进飞出;靠近天窑与之相对的那部分坡度稍缓,依稀有小路七拐八扭的可上到峰顶,中间还有两层,树木荆棘丛生,上山下山还有个抓挠,应该是可以上去的,但我没有上过,尽管心里一直渴望上到二层找个山洞啥的,幻想万一还有战争年代遗留下来的枪支弹药,或者将解放前惨遭迫害避居山洞的白毛女解救出来,岂不是一件立功受奖的好事!可惜,一直是空想而已。
但南石崖神奇的不是它的地形地貌,而是它一年四季流淌不息的清泉。就在南石崖最陡峭的地方,常年水流不断,有的地方是水滴滴答,有的地方是小股水流奔涌而下,长达数十米的崖壁上,形成一片美不胜收的白色水帘,淅淅沥沥,哗啦哗啦落入脚下的小清河,在河边岩脚下滴出一泓深潭来,其情其景令人叹为观止,遗憾的是崖壁上没有山洞,否则花果山水帘洞与之相比就逊色太多了。
春天来了,南石崖上的树木花草渐次翠绿鲜艳起来,崖脚下是积聚起来的潭水,长年累月的冲刷,形成的深坑越来越深,潭水碧绿,清可见底,各色鹅卵石静静盘卧其中,一副温顺恬静的模样。潭边外沿是潺潺流过的小清河,潭边河边水草鹅黄嫩绿,各色野花争奇斗艳,蝴蝶蜻蜓翩翩飞翔,置身其中,心儿也变得轻快明亮起来。由于潭水太过冰凉,到潭边来的孩子大人,多驻足观看,或在潭边摸摸螃蟹捉捉小鱼,都不敢轻易下水。
到了夏天,潭边就热闹起来了。崖上的水流明显大了,潭水深绿如翡翠。大人小孩也愿意到潭边来了,摸鱼捞虾捉螃蟹洗衣服,凉凉快快地就把活儿干了。由于潭水太深,害怕有蛇精蛟龙,我从未下去过。有一次几位成年人将上游的溪水引开,欲把潭水流干后抓鱼,但他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有把水引干,最后不了了之。这一切使我更加坚信老人们关于此处有蛟龙的说法,从来不敢进潭,只在外围踅摸,乘凉而已。后来,开始有人在潭里钓鱼,收获颇丰。我在夏天的时候,经常会坐在潭边,一边享受潭水的清凉,一边望着远处那条上山的小路在山坡上时隐时现,心里不时幻想着有朝一日上能上去看看。
秋天到了,南石崖崖壁上的野酸枣都成熟了,红彤彤的煞是好看,可惜太高了够不到,只有让它们自生自落了;而地势稍缓的那片的二层山坡,远远望去多姿多彩,想必成熟的野果也不会少,但谁也不敢上去,唯有望果兴叹。
有一天,我和班主任武老师还有几个同学在南石崖下的小河里洗衣服,我蹲在河边的一块石头上,一边洗衣服,一边歪着头向南石崖的方向望去,突然看到一只大大的野兔从草丛里奔出,不由得大喊一声“快看”,可怜我的“看”字还未出口,身子一歪就掉进了河里,这里的河水挺深,几欲没顶。我咕咚咚喝了好几口水,心里还想着我就这样被淹死啦?不能够啊。于是我就在水里拼命地乱蹦乱跳,那一刻算是明白啥叫垂死挣扎了。最后终于踩到了坚实的土地,我一边拨拉着垂到额前的头发,一边向外吐着水,稍微缓过点儿神儿,便无限惋惜地说:好大一只兔子,跑了!
寒冷的冬季来了,南石崖最美的季节也到了。
几场雪飘过,大清早出门,就那么漫不经心的一望,南石崖上白茫茫一片,用疑似银河落九天来形容一点儿也不为过,只是银河宽了点儿,九天低了点儿而已。走近了观看,只见高数十米宽数十米的冰瀑高挂在悬崖上,上面是滑溜溜的白色冰面,最下方是参差不齐粗细不一的冰柱,冰柱尖在太阳高照时,淅淅沥沥地滴水,那水滴落入结了厚厚一层冰的水潭,啪啪作响,水珠四散开去,仿佛大珠小珠落玉盘一般好看。
这里是儿童们冬日的最好去处。三五成群的在冰柱下穿行奔走,时不时掰一块冰柱下来,噙进嘴巴里,快速的倒腾着,直到冻得受不了才用手拿出来,吧嗒几下嘴,再次将冰柱送进嘴里。还有儿童蹲在冰面上,手里拿两根小棍,笨拙地滑冰,不时可以听到噗通声和惊呼声,那是有小孩跌倒了,于是笑声哭声喊声响成一片。到不得不离去的时候,孩子们的棉鞋棉裤几乎全都湿了,临走还不忘拿石头敲下一根大大的冰柱,几个孩子抬着往家的方向走,一路上个个兴高采烈过年一般的开心,但在走进家门前,无一例外地扔掉冰柱,将衣服整理干净,这才敢进家门,否则被大人看到,不说暴揍但一顿臭骂是免不了的。
后来,小浪底黄河枢纽前期工程开工,原来的山路不能满足工程建设需要,于是便开山劈石修公路,隆隆的炮声不绝于耳,不知是堵塞了水脉,还是吓到了水龙王,一夜之间南石崖泉眼全部干枯,一滴水也不见了。崖缝里的花草树木渐渐失去了翠绿的颜色,崖下的潭水也越来越少,千年未干的深潭最后终于干涸了。
小浪底人每每谈及此事,都会唏嘘感慨不已!而这神奇的自然现象也让见识过南石崖原貌的人讶异嗟叹良久!
美丽的青山秀水,神奇的自然现象,需要人类悉心保护才能保存下去,任何的有心、无心之过,都会使神奇美妙的大自然得到不可逆转的破坏,令人痛心!
干涸后的南石崖和没有断流的清泉,一起沉没在了小浪底水库的浩淼水域之中,踪迹难觅。但是,曾经的绝妙自然景观、清泉碧水,依然会鲜活在小浪底人的记忆中,不会走远……
公众号:涛声里的梦
篇6:关于端午节的美文欣赏:家乡端午节
而今,我虽然过上了小时候向往的城市生活,也看遍了城市里的节日盛宴。但对家乡的端午节,我情有独钟。家乡的端午节,没有粽子、也没有赛龙舟,更没有现代人的漂洋过海和万水千山。但我们可以垒高高山、挂荷包、栓花花绳、吃花馍馍等,那种最原始的味道和最淳朴的欢笑里隐藏了中国最传统的节日气息。就像北方的大山一样,沟壑纵横却最具有生活原始的风貌。端午节在家乡又叫五月五,五在农村是一个吉祥的数字,代表着五福临门,也预示着有个好收成。所以家乡的端午,写满了故事,印满了记忆。
家乡端午节的第一项活动就是点高高山。点高高山也叫垒高高山,全村人在端午节前夕会贡献出一些枝条、树杆、麦秆等,在山顶堆成一个小山丘,哪个村里的高高山垒的高,就说明哪个村的收成好。
相传,这项活动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晋国忠臣介子推。春秋战国时期,晋国公子重耳因朝廷内斗流亡在外十九年。后来,在介子推和一些忠臣良将的保护下,他东山再起,统一了国家。但在归途中,介子推被敌方偷袭而死。重耳为了厚葬介子推,当时就焚烧了一片森林作为陪葬。后来就被人们流传下来,成了当今的高高山。
点高高山的时辰也很有讲究,听村里老人讲,在五月五凌晨12点整点燃最好,凌晨12点是阴气高涨的时间,所以在这一刻点燃火焰,可以辟邪,也会保佑村里人全年平安,也预示着全村人的生活红红火火。当火焰燃烧着木柴噼里啪啦的响时,大人们和孩子们会围着火堆跳舞祈福。
看完高高山后,兴奋了一天的孩子们回家倒头就睡。在孩子未睡醒前,父母偷偷地 把荷包挂在孩子脖子上,花花绳拴在手腕上和脚腕上。荷包,又名香包,里面放有薄荷、香草等,既驱邪又祈福。花花绳,又叫五彩绳,防五毒。
端午节前后,天气渐暖,杂草丛生,这个季节也是蛇出洞的季节,听老人说,拴上花花绳,蛇会绕道而行。等到第一场大雨时,解开荷包和花花绳,扔到水渠里,让水冲走,连同一年的晦气冲走。我想这也是父母为孩子祈的福,希望孩子能平平安安。
烙花馍摸,又叫存干粮,更是家乡端午的一大特色,端午节前几天,村里的媳妇们就开始烙花馍馍了。发面、揉面、捏花型等。为什么对烙花馍馍特别讲究呢?
相传伏羲年代,有一次伏羲重病,为了治好她的病,走访百家名医。也未见好转。一天夜里,经过一个村庄,伏羲因重病再加上路途劳累晕厥了。女娲的哥哥以为饿晕了,就把家里的干粮喂给伏羲。后来伏羲醒了,病也好了。伏羲就和女娲哥哥结婚生子,制造了人类。
人们为了纪念人类的神祖,每年端午节,都会去伏羲庙祭拜伏羲,村里的媳妇也会将自己做的花馍馍作为贡品献上。谁做的花馍馍很好看,就说明谁家媳妇心灵手巧。所以烙花馍摸成了当地端午的特色项目。
又因为端午节前后,离收麦还有一段时间,播种的早已完成,所以农民比较清闲。多烙点花馍馍,存点干粮,大家既可以敬神,又可以看戏带着吃。在家乡端午节一定要唱戏(又叫耍社火)敬神的,各个村里的人都会集中到一个地方去看戏,有时候懒得回家吃饭,就会在戏场吃点花馍馍接着看二台戏。
从家乡的端午节里,能嗅到浓浓的迷信气息。而我却不认为是一种迷信,而是一种浓浓的地方特色,尤其是在这个同质化的高速社会里,眼花缭乱的事物着实让人着迷,但这几千年的历史,能存活下来,必然有它的道理可在。这样的节日气息是凝聚着一个地方的人文习惯和文化特色,也是当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精神寄托。而这样的一种过节方式,却是我整个童年最美好的记忆。无论我在哪里,每当端午节,家乡的节日气息充斥着我的整个脑海。
公众号:江淮文艺
【我的家乡美文欣赏】相关文章:
2.美文欣赏:我可以
3.我的舞台美文欣赏
6.从此以后美文欣赏
7.优秀美文欣赏
8.春雷美文欣赏
9.《阅读》美文欣赏
10.告别美文欣赏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