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三立的对联
“少独行”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4篇陈三立的对联,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陈三立的对联,欢迎阅读与收藏。
篇1:陈三立的对联
关于陈三立的对联集锦
陈三立(1853-1937),中国近代诗人。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其父陈宝箴为湖南巡抚,创办新政,提倡新学,支持变法。陈三立佐其父,多所筹划,当时与谭嗣同齐名,有两公子之称。其子陈师曾为画家,陈寅恪为史学家。陈三立为同光体诗人的首领。陈衍区分近代诗艺术风格为两派,列三立于“生涩奥衍”一派之内。他的一些作品表现了从新潮流退出以后,仍然压抑不下的风云之气,愤激郁勃之情。至于涉及怀人悼友、旅途游览等题材的.作品,反映了旧时知识分子的坎坷不幸遭遇和作者沉郁苍凉的情怀。陈诗的艺术风格,表现在取境奇奥,造句瘦硬,炼字精妙。清亡以后以遗老自居。所作思想上留恋清王朝,艺术上无长进。陈诗不仅为同光体一派所推崇,领导诗界革命的梁启超在《饮冰室诗话》中,也表示推许。陈三立擅长古文,能继承桐城派传统。著有《散原精舍诗集》上下卷,《续集》上中下3卷,《别集》1卷,《散原精舍文集》17卷。其联语以哀挽之作居多。
十九年归公老矣;
三千界怀佛何如。
——贺康有为六十寿
广逍遥游,身行六十万里;
证菩提果,手援四百兆人。
——贺康有为六十寿
分庙堂忧,待息卮言窥相业;
联文字饮,重寻海屋失人豪。
——挽陆润庠
隔岁闲游过饭家,风留断语;
老谋坐废如山世,难照孱魂。
——挽高子益
弦野遗规,声闻赫赫人间世;
负舟大方,神理绵绵墨者儒。
——挽张謇
家训守黄门,莫问大名垂宇宙;
天才追玉局,尚留遗咏挂匡庐。
——挽谭延闿
哀窈窕,思贤才,放逐余生成负国;
息邪说,拒诐行,低徊薄海更何人。
——挽朱一新(蓉生)
孟献子用古礼居丧,蔑也加人一等;
夏少康自外家成立,念之动我百忧。
——挽胡林翼之母
沆瀣之契,依慕之私,幸及残年赏小聚;
运会所遭,辅导所系,务摅素抱见孤忠。
——挽陈宝琛
改进掷勋名,揽胜飞吟,淡泊襟期完独行;
余生接师友,佐谈联酌,绸缪歌哭恋同居。
——挽林开謩
孤愤塞五洲之间,众醉独醒,终古行吟依屈子;
抗心在三代以上,高文醇意,一时绝学并船山。
——挽郭嵩涛
盐豉药羹苦忆君,花时邀扫蕉岩,未共高僧抱琴至;
文采风流长照世,庐记乞摹晋帖,已成孤本付人看。
——挽费念慈(西蠡)
岁月滔滔如流,忆弱冠偕文郎讲艺相资,弹指已成散云局;
海疆扰扰多故,正秀才先天下而忧之日,推心不见倚闾人。
——挽某同乡之母
附
是为吾辈所宗,斯世斯人,合以寒泉荐秋菊;
报道先生巳去,今年今日,不留冷眼看残棋。
——杨圻挽陈三立
为大臣嗣、画家爷,一辈作诗人,消受清闲原有命;
由南浦来、西山去,九天入仙境,乍经离乱岂无愁。
——齐白石挽陈三立
篇2:论陈三立的儒学史观
论陈三立的儒学史观
陈三立(1853―1937),字伯严,号散原,咸丰三年出生于义宁竹F故里,光绪十二年成进士,曾协助乃父陈宝箴在湖南推行机关新政,变法图强,名垂青史。变法失败后,陈三立“壹意肆力诗、古文辞,遂为世所宗仰”。学术界多谈论他在戊戌变法和诗歌史上的地位,而极少关注他的'学术思想。...
作 者:闵定庆 邓耀东 作者单位:闵定庆(华南师大中文系,广东广州,510631)邓耀东(九江农校语文科,江西九江,332100)
刊 名:九江师专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JIUJIANG TEACHER'S COLLEGE 年,卷(期): 22(1) 分类号:B0 关键词:篇3:陈三立《吴昌硕墓志铭》原文阅读及译文
陈三立《吴昌硕墓志铭》原文阅读及译文
原文:
丁卯岁之十一月六日,安吉吴先生卒于沪上。居沪士大夫与其游旧诸门弟子,及海东邻国游客侨贾慕向先生者,类相率奔走吊哭。
盖先生以诗书画篆刻负重名数十年。其篆刻本秦汉印玺,敛纵尽其变,机趣洋溢;书摹猎碣,运以铁钩锁法;为诗至老弥勤苦,抒摅胸臆,出入唐宋间健者;画则宗青藤、白阳,参之石田、大涤、雪箇。迹其所就,无不控括众妙,与古冥会,划落臼窠,归于孤赏。其奇崛之气,疏朴之态,天然之趣,毕肖其形貌,节概情性以出。故世之重先生艺术者,亦愈重先生之为人。
先生讳俊卿,字昌硕,后以字行,缶庐、苦铁咸所自号,浙江安吉人也。少遭寇乱,所居村屠杀,编户几尽。祖母氏严、母氏万并弟妹及聘妻章氏皆殉之。先生持父转徙,亦屡脱于濒死。由是茹痛习苦终其身。既补诸生,贫困甚,乃出为小吏江苏,寻晋直隶州知州,摄安东令,一月即谢去。久留吴会,尽交当世通雅方闻擅艺能之彦,于杨叟岘,任叟颐磋磨尤笃。晚岁转客沪上,艺益进,名益高。日本人士争宝其所制,挹其风操,至范金铸像,投置孤山石窟,为游观胜处。前此遇中国名辈所未有也。先生内峻洁而外和易,洒然物象之表,别蕴神理。老病聋,然接对宾友,恣谈不倦。复数结侣入歌场,危坐端视,默揣节奏低昂,曲终而后去。既鬻艺,播闻海内外,求索者相属弗绝。先生不忧贫,遂时推所获恤交游戚党。客有过,述市人鉴赏择取,类以耳为目,颇怪之。先生笑曰:“使彼果皆用目者,吾曹不几饿死耶?”虽戏语,亦可窥见先生不自护其能而矜所长也。先生卒年八十有四。岁壬申某月日,归葬杭州塘栖之超山。
曾祖讳芳南,国子监生;祖讳渊,举人,官海盐教谕;考讳辛甲,举人,截取知县。所聘章恭人已死寇难,乃娶施恭人,精勤慈俭,能佐先生成其志,前先生十年卒。子育、涵、迈。女一,育殇。涵出为从父后,能刻印与绘事。迈及妇、女并工篆隶,互传先生一艺以自名。著《缶庐诗》若干卷,《别集》若干卷,《缶庐印存》若干卷。
先生卒之岁逢重九,尚集群流为登高之会。酒罢,揖别先生层楼上,对之竦然,若古木,若瘦藤寒石,缥渺出霄光霞气中也。未几而先生死矣。
(节选自《散原精舍文集》)
译文:
丁卯年的十一月六日,安吉吴先生在上海去世。在沪士大夫和他的旧交、诸弟子及海邻国游客、爱慕崇敬先生的海外商人,都相继赶来吊唁哭泣。
先生因为诗书画篆刻记得负盛名几十年。他的篆刻以秦汉印玺为基础,收敛放纵竭尽它的变化,充满趣味。书法摹仿猎碣,运用铁钩子锁法。写诗到老更加勤奋刻苦,抒发胸臆,融会贯通唐宋名家的技艺。画作学习青藤,白阳,参考石田,大涤、雪箇。考察他的成就,没有不驾驭包容各家妙处,与古代大家之法暗合,不落窠臼,最终能体现自我独特个性。他奇崛的气韵,疏放朴实的态度,天然的乐趣,完全像他的形貌,节操性情也由此表达了出来。所以世上的重先生艺术的'人,也越来越重视先生的为人。
先生名俊卿,字昌硕,后来用字流传于世,缶庐、苦铁都是自己所起之号,浙江安吉人。年轻时遭遇战乱,所住的村落遭屠杀,所住人家几乎全部被杀光。祖母严氏、母亲万氏和弟弟妹妹及妻子章氏都惨遭杀戮,先生带着父亲辗转迁徙,也多次从濒临死亡的困境中脱离出来。因此终其一身都饱含痛苦。考上诸生之后,贫困严重,于是离家到江苏出任小吏,不久晋升直隶州知州,代理安东令,一个月就辞去了。长期留在吴会,全部结交当时通达高雅博闻擅长技艺的才俊,和杨岘老人,任颐老人切磋最深。晚年辗转客居沪上,技艺更精,名声更高。日本人争着把他的作品当作珍宝,仰慕他的风采和操守,甚至作模筑像,放在孤山石窟,成为游览胜地。之前这种待遇是中国名人所没有能得到的。先生内心高洁而外表随和平易,对于外物之表象非常洒脱,而内里则蕴含着别样的神奇和理趣。先生老年多病且耳聋,然而接待宾客,纵谈不厌倦。又多次结伴进入歌场,正襟危坐,安静地默默地揣摩节奏高低,曲终,然后离开。出售作品后,名声传扬海内外,寻求他作品的连接不断。先生不担心贫穷,不时把所得救济抚恤让给朋友亲戚。有客人拜访他,叙述商人鉴赏选择他的作品时,大都用耳中所听到的传闻来代替眼睛的选择,感到很奇怪。先生笑着说:“假使他们果真都用眼睛选择,我们不几乎要饿死吗?”虽然开玩笑,也可以看到先生不夸耀自己的才能及所长。先生去世时八十四岁。壬申年某月某日送回乡安葬于杭州塘栖的超山。
曾祖父名芳南,国子监生;祖父名渊,举人,官至海盐教谕;父亲名辛甲,举人,官至知县。妻子章氏已死于战乱,就娶了施氏,施氏勤奋慈悲节俭,能协助先生成全他的志向,先于先生十年去世。子吴育、吴涵、吴迈、一女,已亡。吴涵出来成为堂叔伯后代,能刻印和绘画。吴迈和妻子、女儿都精于篆书隶书,传承先生一种技能来称名于世。著有《缶庐诗》若干卷,《别集》若干卷,《缶庐印存》若干卷。
先生去世的那一年,逢重阳节,还聚集名流登高宴会。酒罢,我和先生在高楼上作揖告别,面对先生,感到震惊,觉得他像瘦藤和冷石,仙风道骨,在天光霞气中隐隐约约,似有似无的。不久,先生死了。
篇4:陈三立《夜舟泊吴城》阅读及答案
陈三立《夜舟泊吴城》阅读及答案
夜舟泊吴城①
【清末民初】陈三立
夜气冥冥白 ,烟丝窈窈青 。
孤蓬寒上月 ,微浪稳移星 。
灯火喧渔港 ,沧桑换独醒 。
犹怀中兴略②,听角望湖亭③。
陈三立:清末著名维新派骨干陈宝箴之子。此诗作于光绪二十七年二月, 诗人回南昌西山祭扫父墓,舟行夜泊于鄱阳湖畔的吴城。
注释
①吴城:镇名,在江西鄱阳湖西岸。②中兴略:指重振清王朝国运的方略。
③望湖亭:在吴城镇,清朝时有把总驻防。
试题
(1)试从景与情的角度简要分析全诗。
(2)“孤篷寒上月”一句句式上有什么特点?这样的句式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阅读答案
(1)全篇写湖上清寒的夜景——孤舟夜泊.夜雾迷茫.冷月细浪.吴城灯火繁密,抒发忧国之思.失意之慨。
(2)倒装句式。 本应是“寒月上孤篷”。把“孤篷寒”突出在前,强调自己内心孤单.凄寒的感受;形容词“寒”化作动词,竟是说孤篷把冷意带给挂在其上的'月,也就是诗人将自己的寒意移情于月亮。
作者简介
陈三立。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人。湖南巡抚陈宝葴之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之父。1886年进士,散馆编修、吏部主事。同光体诗派代表人物,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
陈三立(1852—1937),江西义宁(今修水)人。曾随侍其父湖南巡抚陈宝箴力行新政。戊戌变法失败,父子同被革职。晚年隐居南京、杭州、庐山等地。他的诗最初学韩愈,后来学黄山谷,代表所谓“生涩奥衍”一派。他的晚年诗作却以清新见长,如这首《夜舟泊吴城》。
吴城,在江西永修县东北。此诗作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二月,是时诗人回南昌西山祭扫父墓,舟行夜泊于鄱阳湖畔的吴城。在此前一年,京师发生义和团起义及八国联军入侵事件。作者夜泊吴城镇边,眺望江上水气升腾、雾霭弥漫、渔火闪亮、流星缓行的夜景,不禁联想到人生世态,顿感世事犹如沧海桑田般变化无常。国运衰微,个人仕途受挫,愈添孤寂之感,油然而生忧国之思、失意之慨,但一听到湖亭上阵阵号角声,又振奋起复兴中华之壮志。
诗中最妙的是“孤蓬寒上月”一句。这是一个倒装句,本应为“寒月上孤篷”。诗人把“孤篷”突出在前,强调自己内心孤单、凄凉的感受。“寒”字本为形容词,此处活用为动词,是说孤篷使挂在其上的月亮也有了寒意,也就是说,诗人已将自己内心的寒意移情于月亮之上。
【陈三立的对联】相关文章:
1.农村立大门对联
2.马三立自我介绍
3.马三立相声台词
5.眉山三苏祠对联
8.晚望信道立竹林边,晚望信道立竹林边陈与义,晚望信道立竹林边的意思,晚望信
9.诗歌:立冬日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