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论文
“vegasboy”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1篇土木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论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土木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论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篇1:土木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论文
土木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论文
土木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论文【1】
【摘要】在土木工程中,影响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因素较多,且对于目前混凝土的施工情况而言,不仅需解决对混凝土施工技术所产生的影响因素,而且还应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予以有力控制,不断提高与改进混凝土施工技术,从而更好的适应现代工程建设以及时代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混凝土;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建设
1、土木工程混凝土概述
混凝土是指由水资源与水泥、砂子、石头根据固定比例而研究调制,其主要用于建筑与土木工程的施工过程大面积采用的材料。
分析混凝土特点,商品混凝土具备可持续作业、运输能力大,且易于成型的特点,比其他建筑材料更具优势。
混凝土运输的速度较快,其能够使现代的混凝土在施工作业时较传统土木工程的建设节省更多的时间,从而加快工程的竣工。
2、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
2.1 混凝土的配制
在配制混凝土的过程中,通常会因混凝土的生产方责任意识较弱,或者其技术的局限性等因素,导致其生产的混凝土将存在一定的质量问题,致使不能够更好的满足于土木工程项目建设的施工要求。
因此,在混凝土的配制比例方面应根据国家规定的安全范围予以严格要求。
一般情况下混凝土的强度可对土木工程竣工后的建筑质量产生重要影响,但混凝土的强度大小取决于生产者对混凝土的配制比例,因此,对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配置的比例应按照标准范围合理设计,尽可能的保证其合理性、准确性及科学性。
除此之外,在调配混凝土比例的实验过程中,应以经济的最大化为前提,追求合理性及科学性,从而更好的满足于土木工程建筑的需求和竣工之后的工程耐久性,因此,工程施工方对提交的实际材料,应予以严格抽检与对比程序,以确保土木工程工作的有效性及合理性。
2.2 混凝土的拌制
混凝土的拌制对土木工程项目的建设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混凝土的施工者需对搅拌混凝土的相关材料予以反复核算并严格控制。
在每一项土木建设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都需对混凝土的
质量进行严格把关。
然而,对于混凝土的拌制这项操作,少数搅拌混凝土的相关工作人员由于缺乏一定的知识技术及相关经验,其无法正确的理解关于拌制混凝土的合理性、科学性,其中加水过多是最为常见的问题。
若在搅拌混凝土时加入的水量过多,则会出现多余水分,当混凝土变硬后,剩余水分将极易变成水泡,而当水泡被蒸发后,混凝土将会形成大量的水封,从而严重影响混凝土的强度。
因此,拌制工作人员在进行混凝土的拌制操作时,需全面掌握关于如何控制水量等基本技能,并准确掌握搅拌的时间,从而提升混凝土的性能,并在土工工程施工中发挥出其最大的作用。
2.3 混凝土的运输
混凝土的运输也是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在运输过程中耗费太多的时间,则很容易出现离析或初凝现象,因此,若想要缩短混凝土的运输时间,运输司机可尽可能的将路程缩短。
一般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施工方可以在浇筑混凝土的附近找一个适合于混凝土的拌制地点,从而有利于混凝土的快速运输,特别是对于以滑模施工的无缝浇筑而言,比运输混凝土的要求上更高,其中包括浇筑混凝土期间绝不可中断对混凝土的供应,且在运输的方法上,也具有一定的要求。
通常把混凝土的运输种类分为三类,垂直运输、楼面运输、平面运输。
楼面运输的主要方式为双轮手推车;垂直运输则具有更多的方法,如混凝土泵的运输、井架的运输、快速提升架的运输等;而平面运输则主要采用自卸汽车和混凝土运输车。
2.4 混凝土的浇筑
在浇筑混凝土工作前,应对模板的位置、尺寸及标高等各方面予以仔细检查和确认,同时也需做好相关的记录工作,尤其是在雨雪较大的天气时,应该避免在露天的恶劣环境中进行浇筑。
在开展竖向混凝土浇筑工作前,需要首先在其基部垫筑一定的水泥砂浆,且在浇筑的过程中保证混凝土振捣匀速且不间断,以防止离析现象的发生。
如果浇筑的混凝土超过3 m 的高度,此时需采用溜管,且在实施混凝土的浇筑工作时,应认真检查各结构部件,以避免移动变形,从而更好的保障浇筑质量。
为确保浇筑的混凝土保持完整性,应尽可能的把停歇的间隙缩短,而且在混凝土的浇筑标准中,停歇的间隙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通常会因相关施工人员技术的欠缺及设备原因等因素的影响,造成中间的停歇时间超时,从而导致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此时则需留设一定的施工缝,且对施工缝留设的位置则应以设计的要求及相关技术为依据。
此外,新旧混凝土的有效结合同样是浇筑施工缝时需注意的方面,由于新旧混凝土结合型较为薄弱,致使其承受的剪力相对较小,因此需合理控制施工缝的留设位置,其不仅需满足于施工的便捷,而且应降低其所能承受的剪力。
浇筑工作完成后,振捣同样不可缺少,这可使整块模板均被混凝土填充满,且还应严格保障其质量,以便排除混凝土中存在的多余气泡,进而使混凝土更加密实、均匀。
2.5 混凝土的养护
在混凝土浇筑工作中,养护是其结束后不可缺少的一道工序。
由于水泥和水发生水化反应,致使混凝土凝结并硬化,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为了使混凝土更快更好的发生反应,首先应选择科学、合理有效的手段,创造适合于发生水化反应的良好环境。
若要使水化反应快速、充分的完成,并使凝结、硬化的速度加快,则有必要对过度吹风、干燥、暴晒等环境做好一定的防护措施,从而有效防止混凝土发生异常或裂缝遭受破坏,因此,当混凝土的浇筑工作完成时,为使其表面保持湿润,相关工作人员应及时做好洒水等工作,这样可防止因表面太过干燥而生成裂缝。
混凝土的养护工作主要有以下几点要求:不可间断混凝土的养护时间,而且养护期间养护的建筑表面需处于湿润状态;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不应短于4 周;洒水操作需于混凝土浇筑结束后8h~16h内进行;对于低塑性混凝土而言,在浇筑工作完成后应立即进行喷雾等一系列养护工作,然后再进行洒水等养护工作。
3、结语
随着社会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在土木工程施工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
各建筑施工单位应保证施工中每项施工技术严格落到实处,这不仅可从根本上确保施工的质量,而且可使混凝土的施工技术更加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只有不断完善及改进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并将其管理水平提升至更高的平台,施工的每一个相关主体则应共同努力,才能使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变得更科学、更先进。
参考文献:
[1] 吴 云. 工民建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探讨[J]. 科技创新与应用,,13(10):105-106.
[2] 孙立营. 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研究[J]. 科技与企业, ,16(20):512-513.
[3] 周 彦. 土木工程混凝土工程技术应用分析[J]. 科技致富向导,2014,12(13):105-106.
[4] 孙悦成. 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探析[J]. 科技创新与应用,,10(13):210-211.
[5] 黄永平. 土木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J]. 科技风, 2014,2(15):612-613.
[6] 王 琼. 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J]. 江西建材,2012,13(15):162-163.
土木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2】
摘要:社会经济发展的加快全球建筑技术的不断进展和增强,可持续发展成为一个提高综合国力竞争力的重要表现。
人民生活与建筑息息相关也离不开与混凝土打交道。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选用的材料是异常严格的。
材料质量好坏往往直接决定了建筑工程的质量。
本文对土木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分析,总结了一些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的有效建议。
关键词: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
1.混凝土的运输
对混凝土拌合物运输的基本要求是:
(1)不产生离析现象,保证浇筑时规定的坍落度和在混凝土初凝之前能有充分时间进行浇筑和捣实。
(2)运输混凝土的工具不要吸水和漏浆,而且在运输的时间上有一定的限制。
(3)当混凝土从运输工具中自由倾倒时,由于骨料的重力克服了物料间的粘聚力,大颗粒骨料明显集中于一侧或底部四周,从而与砂浆分离即出现离析,当自由倾倒高度超过2m时,这种现象尤其明显,混凝土将严重离析。
为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应根据施工实际情况,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4)道路尽可能平坦且运距尽可能短。
尽量减少混凝土转运次数,或不转运。
2.混凝土的比例配制
在混凝土的配制过程当中,常常会因为混凝土生产者的生产技术存在局限性、或者混凝土生产者责任意识的不完善,而使生产出来的混凝土存在着质量上的问题,难以满足现代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的需要。
所以,对于生产的混凝土的配制比例,我们要在国家安全规定的范围内进行严格的要求。
(1)混凝土的强度对于进行土木工程建筑竣工后的质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而混凝土强度的大小取决于混凝土生产者进行混凝土施工过程的配合比,因而对于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配合比应该在国家安全规定的范围内,尽可能地保证其科学性、合理性、以及准确性。
(2)在进行多次混凝土的比例调配实验之中,必须要从经济最大化的前提出发,追求科学性以及合理性,以满足土木工程工作进行的需要以及竣工后工程的耐久性。
所以,施工方对于提交的混凝土实际材料,要进行严格的抽检以及对比程序,保证土木工程工作的合理性。
3.混凝土的浇筑
(1)混凝土自吊斗口下落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得超过2m,浇筑的高度如果超过了3m时就必须要采取一定的措施,用串桶或溜管等。
(2)浇筑混凝土时应该分段分层的连续进行,浇筑层的高度根据结构的特点,钢筋的疏密度来决定,一般为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倍左右,最大不能超过50cm。
篇2:土木工程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浅析论文
当前,国内的建筑行业发展势头迅猛,竞争激烈。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很多土木工程项目都在使用先进的工程建设技术,这也提高了建筑的科技含量,保障了建筑的质量。建筑行业的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在混凝土技术的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诸如胀模,裂缝等情况,这些都影响了建筑的整体质量,因此,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值得建筑行业从业者深入研究。
1土木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
1.1地基的因素
土木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就是裂缝的问题,产生裂缝的原因有很多种,其中地基的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土木工程的施工过程受地基的影响比较大,在混凝土施工结束之后,地基会受到各种不同力学效应的影响,地基的沉降会出现不均匀的情况,也有可能出现不同方向的位移,这些因素会对混凝土结构产生一定的作用力,当作用力的强度超过了混凝土结构的承受范围以后就会使整个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的情况[1]。
1.2温度的因素
土木工程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由于体积庞大,在施工的具体过程之中极容易在混凝土结构的内部出现化学热效应,由于各种原因,这些热量不能及时的传导到表面,散热效果较差,这就会使混凝土结合的局部热量过大,致使混凝土出现变形和裂缝。同时,由于混凝土结构体积庞大,当环境的温度出现变化时,混凝土结构内部和表层的温度很难达到一致,热胀冷缩之后会使混凝土结构受到力的作用,当作用力超过混凝土的承受限度之后,混凝土结构就会出现裂缝。
1.3施工技术的因素
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对于施工的工艺技术有比较高的要求。施工人员的操作水平,施工的工艺是否合理而且足够严谨,这些因素都会直接影响混凝土施工的最终质量。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相关人员的技术水平不过关,施工的工艺设计不合理,操作不按照流程等情况,这些都会对混凝土施工质量产生一定影响。
篇3:土木工程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浅析论文
在土木工程的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一直是整个工程的重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优势比较明显,在大型建筑的施工过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可以为企业节省大量的施工成本,在施工过程中,施工的建筑强度比较高,结构坚实稳固。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相比于传统的混凝土施工难度有所增加,周期也比较长,这就要求相关施工单位严格把控施工的质量,保证建筑工程顺利进行。
3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的技术应用
3.1减少裂缝出现情况的技术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裂缝的有效控制非常关键。在施工过程中,首先需要对于混凝土使用的基础材料进行科学比例的配制,技术人员需要对不同配比的`混凝土材料进行抗裂缝性能的对比实验,根据实验的结果选择一种最适合的混凝土材料在实际施工过程进行使用。另外,相关的施工人员需要根据实验结果严格对混凝土的材料进行配制,操作过程需要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从源头阶段控制好混凝土材料的质量。同时,可以在混凝土材料之中适量的加入配筋和一些添加剂,配筋的使用可以增强混凝土材料的抗裂能力,增强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强度,提升混凝土薄弱部分的抗力性能。添加剂可以把混凝土的热胀冷缩现象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最大限度的减少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可能性[2]。
3.2控制温度的施工技术
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过程中,对于温度的把控非常关键。首先需要调节好浇筑时的温度。外界环境温度的不断变化会影响到混凝土的浇筑温度,在施工过程中应该尽量避免在过于炎热的气温下进行施工,还可以使用一些降温的措施来控制好浇筑的温度。同时要把控好水泥的使用量,水泥使用过程中会释放比较多的热量,这些热量会影响到混凝土施工的最终质量,因此应该控制好水泥的数量,水泥用量过大会影响混凝土的温度,用量过少则会造成混凝土结构的轻度偏弱。在许多土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采用低热水泥,有效的解决了水泥使用的问题。另外,在特殊情况下,为了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需要采取强制降温的措施,可以在混凝土结构中预设冷水管来达到降温效果。
3.3控制混凝土结构的受力情况,适当使用增强材料
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会受到外部和内部的约束力影响。对于外部的约束力,可以预设混凝土滑动层,提高滑动层来减少地基的沉降等情况对混凝土的不良影响,避免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对于内部的约束力,主要应该加强对施工温度的调控,结合实际情况,通过多种方法避免混凝土结构内外的温度差过大,保证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质量。使用增强材料可以增强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力学性能,提升抗拉能力,在施工过程中经常使用无机纤维或者金属纤维等材料来起到混凝土结构的增强作用[3]。
4结束语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直接关系到建筑安全,也关系建筑的质量,建筑企业应该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保质保量的进行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
参考文献
[1]耿连峰.浅析土木工程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J].民营科技,(06):174.
[2]汤斐.浅析土木工程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J].江西建材,(17):101+105.
[3]高琛琛.试论土木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2(05):79~80.
篇4:土木工程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分析论文
土木工程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分析论文
摘 要:1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由于土木工程建筑施工中应用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通常是一个整体的浇筑施工结构,一般会受到外力的约束影响和内部张力的制约,时间一长遇到热胀冷缩就会出现严重的裂缝变形。产生裂缝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在大体积混凝土的
关键词:土木工程论文
1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由于土木工程建筑施工中应用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通常是一个整体的浇筑施工结构,一般会受到外力的约束影响和内部张力的制约,时间一长遇到热胀冷缩就会出现严重的裂缝变形。产生裂缝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在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项目中,建筑物的结构与体积通常都呈现出比较厚与比较重的情况,这种大体积的建筑会使地基的承重加大,对地基造成一定的影响,从而增加了混凝土结构的约束作用。一般外部原因造成混凝土受到约束重力非常大,如来自施工项目外观及框架上的要求等等,再加上由于受到内部自身热胀冷缩的影响,也会增加内部结构的约束作用,这样就会出现严重的裂缝问题。
(2)在混凝土结构水化制作的过程中,有一少部分的热量会通过水泥散发,这是由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结构的横断面比较厚,所以外表的系数就会相应的减少,这样很不利于内部热量的散发,而混凝土大部分的热量都集中到了混凝土施工结构的内部,在施工以后内部混凝土在熟化作用下还会产生一定的热量,致使混凝土内部出现了非常高的温度释放不出去,由此引起了内外温差较大。在混凝土固化的过程中这种温度得不到释放与缓解,从而形成了内部膨胀而外部冷却收缩的现象,最终会导致裂缝的形成。
(3)土木工程施工使用这种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在浇筑施工的时候会受到外界温度差异的影响,一旦外界温度突然降低,就会使得混凝土结构内部和外面的温度差异过大,就会出现比较明显的温差作用力,如果这种作用力比较大,就使得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的几率变大。
(4)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结构在硬化水泥成分的时候,有五分之一的水分是必需的,而剩下的80%的水分需要蒸发干净,如果水分处理控制不好,很容易出现混凝土结构自身收缩的问题,实际上这种混凝土结构的收缩和制作材料联系很密切,如果在制作混凝土的时候应用的是比较细密的材料,出现收缩的可能性和使用比较粗略的矿渣成分制作的混凝土后期出现收缩的可能性会不一样。
2技术对策
2.1控制温差作用影响
在对混凝土施工结构进行现场浇筑施工的时候,由于很容易受到施工现场温度变化情况的.制约,一旦温度过高就会给混凝土结构带来比较大的作用力,所以要注意不在温度特别高的户外施工条件下进行混凝土浇筑,而且要加强施工材料的降温和冷凝,确保混凝土浇筑的温度科学适中,防止混凝土结构后期出现裂缝现象。
2.2控制施工结构材料
应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进行混凝土建筑施工,要严格控制混凝土材料的配比,事先要要求专业人员提前做好现场测试,多次重复试验和分析比对再决定选用合适的配比材料,以确保混凝土结构能够符合土木工程施工的标准,增强混凝土结构的坚固性能,而且搅拌混凝土的时候,也应当遵循规定的施工流程,确保各种材料能够完全融合,避免出现离析造成裂缝情况。
2.3控制外界约束作用
防止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在土木工程施工中出现严重的内部和外部约束作用,最根本的措施就是减少混凝土结构受到温差和地基性能的制约。
2.4控制水泥配比数量
由于水泥自身存在着一定的水热作用,尽量控制在混凝土结构中的应用数量,降低水化作用的几率,同时要注意使用减水剂等各种辅助材料来增强水泥材料的坚固程度,或者运用一定的技术手段,使混凝土内部结构中的热量能够充分释放,确保在搅拌的时候能够比较均匀,防止出现使用中的离析情况,导致裂缝影响工程质量。
2.5控制防御裂缝能力
(1)做好施工材料配比。施工制作混凝土前要事先进行配比试验,优中选优,保证施工坚固程度,满足设计标准和现场施工规范。(2)增加一些辅助材料。应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进行土木工程施工,可以适当添加各种纤维材料来改善混凝土结构的防裂效果,使其能够增加防御外界拉力的影响。(3)注意辅助制剂比例。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防止混凝土结构自身收缩产生裂缝问题。
3结语
运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进行土木建筑工程施工,对施工质量是一个有效保证。
篇5: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的论文
在我国建筑行业不断发展的今天,为了提高土木工程建筑的质量,就必须对土木工程施工提出更严格的要求。实际土木工程中,混凝土结构的实际施工依然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混凝土产生裂缝的问题,所以在对混凝土结构进行施工时,一定要采取合理有效的施工技术,保证土木工程建筑质量达到标准质量要求。
1施工过程中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
混凝土实际上属于一种混合施工材料,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土木工程中所建筑的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混凝土结构裂纹包括:混凝土表面出现裂纹、出现深度的裂纹以及出现贯穿性的裂纹。引起混凝土产生裂纹的原因包括:温度发生改变、水泥产生热化、结构中的钢筋发生锈蚀以及混凝土自缩等。
篇6: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的论文
2.1设计混凝土施工方案时所依据的原理
在对混凝土的施工进行设计的过程中,既要制定一个对施工进行合理组织的具体方案,又要严格控制混凝土所具有的相应温度应力和自缩性,以此来有效减少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几率。在混凝土施工设计阶段,首先应保证所选择的混凝土施工材料质量符合标准,然后把ZY膨胀剂作为一种基础施工材料,可以增加后浇带中的混凝土超长浇筑相应结构所具有的物理性能,从而使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得到保证。
2.2分析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采用的技术
2.2.1对混凝土具有的温度应力进行严格控制
2.2.1.1控制好水泥的用量。水泥水化时,会释放出一定的热量,由于混凝土表面相关参数的影响,不能将这些热量完全释放出来,而是集中于混凝土材料里面,致使混凝土材料出现温度应力。有效减小混凝土所具有的温度应力的方法有:合理减少混凝土中所含的水泥量,降低混凝土内部所含的热量。生产混凝土时,可以采用相应的材料来替代一部分的水泥,在情况允许的条件下,也可以添加适量减水剂。此外,还应该提高搅拌混凝土所采用的技术,保证搅拌效果良好,这样混凝土就能够把混凝土材料里面热量全部释放出来。
2.2.1.2控制混凝土的浇筑温度。由于受到外界环境温度的一定影响,混泥土浇筑温度会发生变化,从而使混凝土具有一定的温度应力。因此,在浇筑混凝土结构的时候,应该尽量避开温度较高的天气,尤其不能对混凝土进行大面积的浇筑。如果一定要在高温天气浇筑混凝土,就需要采用相应的措施来进行降温,在需要进行浇筑的混凝土中应用相应的冷却措施,这样就可以对合理控制混凝土结构的浇筑温度。
2.2.1.3强制性对混凝土进行降温。强制性实施对混凝土进行降温的有效措施来使混凝土温度得到降低,能够确保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减少混凝土产生质量问题。如预先将水管合理设置于混凝土结构的里面,同时把冷水注入水管,由于冷水的作用,可以有效控制混凝土所具有的。
2.2.2减小地基对混凝土的约束
2.2.2.1降低混凝土材料里面的约束力。如果混凝土结构里面的温度应力增大,混凝图内部所具有的约束力也会变大,所以有效减少混凝土内部所具有的温度应力可以对有效控制混凝土材料里面所具有的相应约束力,使混凝土材料内部结构中的相应约束力始终在标准范围之中。在减小混凝土材料内部所具有的温度应力时,可以全面考虑暖棚方法、蓄水方法以及覆盖方法等进行有效保温的相应措施,使混凝土材料外部温度维持不变,有效控制混凝土材料内部与其外部的温度差值,保证混凝土材料内部的相应温度应力时最合理的。
2.2.2.2减小外部地基所具有约束力。浇筑混凝土材料的'过程中,当大面积浇筑混凝材料时,会使得混凝土材料的厚度太厚,就会使地基对混凝土材料产生一定的约束力,因此,为了有效减薄混泥土材料的浇筑厚度小,应该设置相应的滑动层,利用合理有效的滑动层,可以有效减小外部地基所具有的约束力。
2.2.3增加混凝土所具有的抗裂性能
2.2.3.1在混凝土中添加适量的添加剂。通过在混凝土中添加适量的添加剂,可以对混凝土所具有的自缩性进行合理有效地调整,所以,在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时,一定要严格按照混凝土外用添加剂相关技术标准,来有效控制混凝土添加剂的添加量。
2.2.3.2在混凝土中添加适量的具有增加作用的材料配制混凝土材料的时候,应在混凝土材料中合理添加具有较好抗拉性能的有机纤维材料、金属纤维材料以及无机纤维材料等,从本质上来增加混凝土材料所具有的相应抗裂性能。
2.2.3.3对混凝土材料的配比进行合理地设置。对混凝土的配比情况会对混凝土质量以及性能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一定要进行严格的计算与合理技术手段来得出合理的配比,调制混凝土之前,相关技术工作人员一定要对混泥土材料的具体配比进行验证,从中选出可行性作强的一种配比方法,确保混凝土结构足够强。由于在土木工程建筑过程中,对混凝土进行施工占着具有主导作用,因此,只有确保混凝土结构实际施工质量符合标准,才可以确保整个土木工程建筑的施工质量。
3结束语
对土木工程建筑进行施工的过程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想要确保整个土木工程建筑的施工质量,就一定要在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控制好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本文首先分析混凝土施工中引起混凝土产生裂缝问题的原因,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进行有效解决的技术措施,严格控制好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只有全面掌握混凝土相关施工技术,并在实际施工中合理应用,才可以有效减少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问题的出现,进而保证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
篇7: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论文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行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混凝土作为当代建筑最主要的建筑材料,在土木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和应用,混凝土施工指数也得到了飞速发展,推动了建筑行业的进步。本文分析了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
关键词:
篇8: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论文
引言:
在土木工程的建设中,所使用的材料一般都是以混凝土为主,随着时代带动着各行各业的发展,整个社会对于建筑产品质量的要求也愈发严格。这导致了对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有了更严格、更规范的趋势。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混凝土结构还是存在着很多质量问题,影响着施工质量,所以必须解决这些问题,才能进一步的促进土木工程建筑行业的发展。
一、混凝土结构的定义及其特点
(一)、混凝土结构的定义
顾名思义,混凝土结构是一种以混凝土为主要材料,再辅以其他类型的材料而制成的结构。
(二)、混凝土结构的特点
作为一种被大量运用于建筑工程以及土木工程的材料,它具有以下几种特点:
第一,具有良好的可被运输的能力;
第二,良好的耐久性,混凝土结构在一般环境下不易被腐蚀和非人为的破坏;
第三,混凝土结构具有良好的耐火性,因为混凝土是热的不良导体;
第四,可塑性好,尚未凝结的混凝土可以根据设计的要求被模板塑造成各式各样的形状;
第五,混凝土结构可以通过内部钢筋等材料从而拥有良好的整体性,可用于抗震、抗爆等用途。
第六,组成混凝土结构的大部分材料都为砂石,产地广泛,便于制作。
二、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要点
(一)混凝土裂缝的预防和控制
(1)建筑工程项日中的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需要进行细致分析。
温差裂缝
任何物体,都会存在热胀冷缩的物理性质,其自身的线膨胀系数也存在较人的区别。建筑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一直处于温度交替变化的环境下,使得温度对于建筑材料会产生较人的影响。一旦某部位的温度变化应力超出材料的承受范围,就会产生温差裂缝。
地基变形引起的裂缝。
在整体结构施工后,会发生竖向的不均匀沉降或者是横向的位移等,由此在混凝土的内部产生应力,当这种应力超出抗拉强度时就会发生裂缝钢筋锈蚀引起的裂缝。施工时对钢筋所做的保护层不规范,导致后期钢筋发生锈蚀,由此导致附近的混凝土再次涨裂。
④施工工艺的优劣引起的裂缝。混凝土的施工工艺是比较严谨的,如果在施工的过程中,因为施工工艺的不规范会在后期使用中发生裂缝。
(2)对混凝土裂缝的预防措施
使用混凝土作为施工材料产生裂缝是在所难免的,因为有些裂缝是由于混凝土的物理性能决定的,再有就是在施工的过程中,因为温度的变化和混凝土的强度导致的,对于因为这些因素而导致的裂缝都是可以解决的。比如说在混凝土的原材料中填入膨胀剂来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同时还可以弥补混凝土产生的收缩。在温度变化时,会在混凝土的内部产生应力,当这种应力超出了抗拉性能时,就会发生裂缝,针对这力一而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由这些因素导致的裂缝都是可以通过一定的力一法和措施进行控制,尽量的减少由此带来的有害程度。这种力一法因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因此在处理混凝土裂缝中经常使用,在施工时表而处理和填充法也会在不同的情况下被使用,如在细而浅的裂缝中,由于浆材难以灌入,因此可以进行表而涂抹和表而贴补法来进行处理。同时对于较宽的裂缝,可以
选用填充法来进行,这种力一法成木低,施工简单实用。另外,还有控制温度的变应力使用水化热低,凝结时间长的水泥,如选用中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等。在保证混凝土强度的前提下,适当的减少水泥用量,降低当量差和浇注的温度等降低混凝土的绝热升温。同时合理的分块,缩小约束的范围,使收缩自由,以减少内部,进而来减小裂继的有害程度-
(二)浇筑施工的技术要点
混凝土浇筑是建筑施工的重要环节,可以从儿个方而进行预防和管理。
(1)在混凝土浇筑之前,要做好施工准备工作,对水泥、模板、搅拌机等施工器材进行详细地检查,避免设备问题或材料问题造成的施工问题。
(2)要对钢筋的预埋位置、钢筋数量等进行详细记录,做好施工的宏观掌控工作,切实保证混凝土浇筑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要做好模板的清理工作,确保模板再次使用时,不会存在破碎或混凝土残留现象。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相应程核对和检验。
(3)对于施工中出现的特殊情况,要进行详细记录,例如误操作情况,天气的影响等,做好每天的工作日志的记录,从而为解决安全隐患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三、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
由于涉及到的人以及机械庞杂繁多,所以在一个建筑工程项目中往往存在着各式各样的问题。尤其是对混凝上结构来说,由于它直接关系到整个建筑工程的安全和质量,以下就是对混凝土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
(一)混凝土的原材料及配制方法不合格
在材料进场时,常常会因为工程项目和混凝上生产人员的安全质量责任意识不到位以及其本身思想的局限性导致浇筑出来的混凝上结构存在着很大的质量问题,不满足混凝上结构本身的强度要求,难以实现现代社会对于建筑安全质量的需要。
(二)在搭设模板时不按规范,粗心大意
一个建筑物的安全性以及整体造型往往取决于模板的搭设质量。现如今很多的项目管理者与作业人员为了缩短工期而视国家规范及职业操守于不顾,例如不按规范对高模板制定专项支模方案,作业人员作业时马虎大意等等,导致混凝上结构的安全质量出现隐患。这此隐患都容易造成工程的返工乃至事故的发生。
(三)混凝土的浇筑,养护不到位
在进行混凝上结构的现浇时,施工企业的项目管理人员与作业人员常常会因为为了加快施工进度而未对浇筑中的混凝上进行充分有效的振捣。或是在浇筑结束后没有注重对混凝上的养护浇水。而这此施工工序直接控制着混凝上结构在终凝后的强度,其关键性不言而喻。
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对混凝土的原材料进行控制
所有将要进场的建筑材料必须有相应的产品合格证,进场后必须要有专门人士进行检查,必要的化必须送至相关检测部门进行检测;在混凝上的`制作过程前必须严格控制骨料及砂的含泥量,制作时控制好混凝上的水灰比;水泥应按实际进场批次进行复试,对于过期的硅酸盐水泥严禁使用;严格控制钢筋的质量,对经料场加工好的钢筋要进行适当的养护防锈措施。
(二)对钢筋工程的下料进行控制
按图施工,对钢筋的型号规格不得随意变换;对框架梁及框架柱的节点按照图纸上的要求摆放加密箍筋;对于钢筋的焊接搭接必须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柱子钢筋在完成电渣压力焊后需将焊渣从柱子内清除出来;绑扎板筋时需做好上部板筋的固定措施,防止板面产生裂缝。
(三)对模板工程的施工进行控制
对于模板的选择和采购时,要选择表面平整赶紧、拼接起来没有漏缝的模板;按照模板施工的专项施工方案进行施工,不得随意变动;.iu度超过8m,或是跨度大于18m的模板工程要制定专项的支模方案,并在由专家审查通过后才可进行施工;后浇带相关末班应独立支模,拆除时应有相关的施工技术方案。
(四)对混凝土的浇筑及养护过程进行控制
在浇筑前,不同类型的混凝上要制作好试件,待日后送质检站进行监测,方便对混凝上结构的质量进行监测;在进行混凝上浇筑时,应用振捣器进行充分的振捣,振捣器的插点要均匀分布,不允许遗漏;混凝上的浇筑不应间歇,如确实需要间歇,则应在下层混凝上完成初凝之前浇筑完毕;在浇筑结束后,应当对混凝上表面进行两到三次抹压,再及时用塑料薄膜或是保鲜膜进行覆盖、保温养护,待混凝上完成初凝后每天定时进行洒水,普通硅酸盐水泥的混凝上养护期限为7天,如养护不周则易使混凝上表面出现裂缝;未到设计规定期限不允许拆除模板,必须等到混凝上结构达到设计的强度要求后方能进行下一道施工工序。
结束语:
在土木工程建设中,混凝土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保证工程施工质量必须确保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采用有效的施工技术,对相应的工程建设进行有效的分析,能够减少混凝上施工技术问题的产生,并促进上木工程建筑行业的发展。因此,在进行上木工程建筑中混凝上结构的建设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施工技术的使用,相应的采用现代化的技术,进行有效的管理,最终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刚.浅析土木工程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J].科技创新与应用,,07:183.
[2]张金玲.土木工程建筑技术的方法技术探讨[J].科技资讯,2013,34:57.
[3]邹洪彪.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及质量控制[J].江西建材,2013,05:89-90.
[4]许兴林,张媛媛.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探究[J].建材发展导向,2013,22:199.
[5]张胜军.关于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研究[J].神州,2013,27:49.
篇9:土木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论文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建筑行业也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建筑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和质量也都不断地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需求。从目前来看,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在土木工程中广泛应用是必然趋势。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作为一种新的混凝土材料,与传统的混凝土相比,通常其水灰比例较小,并且具有相对较高的强度,持久性也较强,受到人们的青睐,使得其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建设中。虽然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受到外界承载影响较小,但是,其自身的干燥会引起自缩等问题,导致出现裂缝,进而影响整个土木工程的质量。因此,为了保证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在土木工程中应用时施工的质量,我们有必要进一步分析其施工技术。
1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
1.1外界温度变化的影响
温度是造成大体积混凝土裂缝重要原因之一。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浇筑的温度往往随着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发生变化,当温度差异较大时,就会增加混凝土内外温差,从而形成温度应力,温差越大,所造成的温度应力就会越大,这样裂缝产生的几率就会增大,进而增大了整个工程施工质量问题的几率。因此,在施工中应当控制这种温差造成的温度应力,从而尽可能降低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的概率,保证整个工程的安全性。
1.2水泥水热化的影响
这主要是指在水泥水化过程中,会放出一些热量,而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断面相对较厚,具有相对较小的表面系数,这样就会导致水泥水化产生的热量不容易扩散,而是大量聚集在混凝土结构内部,从而导致其内部温度越来越高,与外界形成一定的温差,随着温差的加大,形成温度应力,导致裂缝问题的出现。该影响因素与外界温度变化的影响因素具有一定的共同点,即造成裂缝的原因都是由于温差而引起的。但后者是受自然因素影响,前者是受到物理特定影响,具有本质的区别。
1.3混凝土自缩的影响
自缩是造成裂缝的主要因素。一般来讲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中水泥硬化会需要20%左右的水分,其余都会被蒸发,若蒸发的水分超过应该蒸发的量(即自缩值)时,就会引起混凝土自缩现象。显然,大体积混凝土自缩与自缩值具有必然的联系,一般情况下,所选用的材料对自缩值具有很大的影响因素,自缩值越大,混凝土发生自缩可行就会越大。例如,用矿渣制成的混凝土后期的自缩值较大,而相对细的材料制成的混凝土早期自缩值较大。此外,混凝土中的添加剂和掺和物等也是影响混凝土自缩的重要因素。
1.4约束力较强
大面积混凝土的在土木工程中往往都是对厚重等物体进行整体浇筑的结构,这样会导致地基对其的束缚力,这样也可能会导致混凝土产生严重的裂缝问题,除此之外,混凝土内部也具有很强的约束力,亦即温度应力。在施工时,也应当考虑外力和内力的约束情况,才能充分保证其质量。
篇10:土木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论文
2.1温度应力的'控制
产生温度应力主要有内部和外部的因素。因此我们可以从这两个方面入手。第一,水泥的用量适当减少。由于水泥水化放热现象时造成混凝土内部温度应力的主要原因,因此,可以控制水泥的用量,从而减少水泥水化所产生的热量,从而降低内部温度应力产生的可能性。但在降低水泥用量的同时,为保证混凝土强度符合设计的标准,需要掺入一些如减水剂、混合材料等添加剂,还可采用较为先进的搅拌技术,从而使水化放热充分扩散,从而到达有效控制温度应力的目的。此外,还可积极的选用新的水泥材料,如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等,可有效地降低混凝土内部水化热的温度变化。第二,浇筑温度的控制。由于混凝土浇筑温度随着外部的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过大温差就会造成温度应力的发生,是外部因素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中,需要避免外部环境温差过大的地区施工,避免在炎热夏天进行,若非要在温差较大、炎热夏天施工,则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降低混凝土浇筑的温度,对混凝土进行冷却处理。第三,强制降温。在必要时,就需要对混凝土进行强制降温,例如,可向混凝土内预埋的水管排入冷水来降低混凝土内部的温度。从而减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裂缝现象的发生。
2.2抗裂性能的提高
在施工中除了加强温度应力的控制,还应当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提高大体积混凝土抗裂性能,从而保证整个土木工程建设的质量。通常,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增强其抗裂性能:
2.2.1掺加添加剂
为了有效的控制混凝土的自缩值,在施工时就需要掺入一定量的添加剂来补偿收缩混凝土,从而将自缩值控制在设计的标准范围内。因此,在施工前就需要进行限制膨胀实验,然后得到准确的限制膨胀率,从而按照严格的要求来进行补偿措施,以保证大体积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抗裂性能。
2.2.2添加增强材料
亦即添加增强混凝土抗拉的材料,常用的主要有有机和无机纤维、金属纤等材料,能够有效地提高混凝土的抗拉性和抗裂性。
2.2.3增加配筋
合理添加配筋能够有效地增强混凝土抗裂的性能。一般来讲,直径较小、分部间距较小的配筋使得混凝土抗裂效果更加理想。鉴于土木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中间的配筋相对较少,可在相对薄弱的部位合理的布置配筋,从而有效的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2.3约束力的控制
一方面,要减少内部的约束力。这就需要减少内部的温度应力。除了上述的方法外,还可以使用保温法,采用蓄水或覆盖法等来有效的控制温度,从而减低温度应力发生的概率,在实践中,这些方法都取得了很好地效果。另一方面,要减少外部的约束力。它主要是从地基对混凝土约束力的角度出发,目前常用的施工技术是采用设置滑动分层的方法,在两者之间设置砂垫层或沥青油毡,以减少地基对混凝土结构的约束,从而保证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能够任意变形,降低裂缝发生的几率。
3结语
总之,随着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其裂缝是施工中常见的通病,在实践中,应当充分考虑到温度应力和自缩性两个主要因素,从而采取一定的措施,降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裂缝发生的几率,保证整个土木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柯晶晶.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在某土木工程建筑的应用[J].福建建材,(09).
[2]乔亮.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在土木工程建筑中的应用探析[J].科技风,2014(19).
篇11:土木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探讨论文
土木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探讨论文
摘要:在当前土木工程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越来越普及,其应用价值和便捷性都是极为突出的,也适合于当前发展越来越快的土木工程项目需求,本文就重点围绕着土木工程项目施工建设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环节,及其需要注意的关键问题进行了简要地分析和论述。
关键词: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
众所周知,随着当前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各类工程项目的建设越来越频繁,相应的施工效率要求也越来越高,具体到土木工程项目的施工建设中,混凝土施工技术手段的应用已经成为极为重要的一种方式,其在土木工程施工中的运用也确实表现出了较为理想的作用和价值,但是要想促使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得到较好的控制,必须要基于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把关,确保各个环节执行的规范性和标准化。因此,针对土木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进行研究依然是极为必要的。
1.土木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特点
在土木工程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恰当地运用混凝土施工技术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该技术手段的应用也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土木工程项目的施工水平,其施工应用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施工强度较高。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土木工程项目中的应用能够表现出较为理想的施工强度,这种施工强度在当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随着土木工程项目施工质量要求的提升,土木工程必须要体现出较强的可靠性效果,而混凝土材料的恰当运用就能够表现出这种强度方面的优势,进而也就能够有助于提升土木工程项目的应用效果。(2)操作便捷。从混凝土施工技术手段在土木工程项目施工中的实际操作过程来看,其操作的便捷性是极为突出的,在实施操作中不存在较为复杂的流程,仅仅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行混凝土材料的配置、浇筑以及养护即可,并且混凝土施工技术手段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表现出了较为明显的容易成型特点,如此,其施工时间相对而言也是比较短的,进而也就能够有效提升整个土木工程项目施工的进度,有效提升施工效率。(3)可连续作业。混凝土施工技术手段在土木工程项目中的实际应用还表现出了一定的可连续操作特点,混凝土材料的浇筑完全可以在土木工程项目的施工中根据实际状况进行不间断操作,并且这种不间断同样也是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的一个基本要求。这种可连续作业的特点同样也有利于提升施工效率,缩短施工时间。(4)对材料依赖性较大。混凝土施工技术手段的应用主要就是充分借助于混凝土材料进行配置、浇筑以及养护,混凝土材料的质量效果直接关系到最终的施工水平,该施工对于混凝土材料的依赖性是比较大的,这也就要求在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实际应用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于施工材料的关注,不断提升其应用价值和可靠性。
2.土木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
2.1混凝土原材料的控制
从混凝土施工技术手段在土木工程项目施工中应用的各个流程上来看,施工原材料的控制和把关是最为基本的一个方面,也是首要环节。混凝土原材料的审查和控制应该重点把握好以下几类:(1)水的控制。根据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基本要求来看,为了最大程度上提升混凝土材料的质量效果,必须要首先保障水的pH值应该大于4,避免应用酸性水导致混凝土出现硬化等问题。此外,还需要避免应用工业污水、沼泽水、海水等不利于混凝土配置的水源。(2)水泥的控制。水泥可以说是混凝土配置中最为核心的一类原材料,这种水泥材料的控制主要就是关注水泥材料的强度等级,保障所选择的水泥材料能够满足于混凝土配置后的基本要求。此外,对于水泥材料自身质量的试验检测同样是必不可少的。(3)骨料的控制。骨料同样关系到最终混凝土材料的应用质量,对于骨料的控制除了要重点针对骨料的大小进行恰当地挑选,促使其能够较好的满足于混凝土材料的需求之外,还需要重点从骨料的力学特性以及取材方面进行有效地分析,确保骨料在满足于混凝土配置强度需求的基础上,具备较为理想的经济性效果。
2.2混凝土的配置
混凝土材料的强度以及其他性能指标都和配置环节存在着较为密切的联系,这种配置主要就是对相关比例进行严格限定,促使其满足科学性和规范性。在配置过程中,不仅仅要考虑混凝土施工的具体要求,还需要从相关规定入手进行分析,根据相关规范和标准的要求来确定各个原材料之间的配置比例,并且要在具体的配置比例确定后反推相应的性能状况,根据性能状况不良的一些配置结果进行改善,直到最终确定最佳的.混凝土材料为止。在混凝土材料的配置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提升其应用效果和价值,还应该针对拌制操作进行规范化控制,这也是确保混凝土配置效果的一个重要条件,这种拌制操作除了要重点针对混凝土原材料的重量进行严格控制外,还需要从搅拌入手进行管理,尤其是对于一些搅拌机的应用控制,更是需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和搅拌强度进行控制,确保其搅拌的均匀性和充分性,尤其是要加强对于混凝土材料搅拌均匀性的分析,促使其能够具备理想的和易性特点,针对混凝土混合料的外部表现同样需要进行高度关注。
2.3混凝土的浇筑
针对配置好的混凝土材料进行恰当的浇筑是混凝土施工技术操作中的一个核心环节所在,在浇筑操作过程中,需要切实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点内容:(1)做好施工现场的清理工作。混凝土施工材料的浇筑之前,需要针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有效地清除处理,尤其是对于施工现场中可能存在的一些杂物或者是给水等问题,更是需要进行清除,避免其影响到混凝土材料的应用效果。(2)了解模板的相关参数指标。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模板的应用是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模板的尺寸、强度、标高以及位置等参数都会影响到混凝土浇筑的准确性,进而也就需要在浇筑前进行全面地分析和掌握,为后续浇筑操作打好基础。此外,相应的预埋件或者是钢筋等材料同样需要得到较好的关注,保障混凝土浇筑的高效执行。(3)结合不同的浇筑部位采取不同的浇筑方式。在土木工程项目的施工建设过程中,不同的施工部位应该采用不同的施工方式进行优化,比如对于地基施工中混凝土材料的浇筑以及主体结构混凝土材料的浇筑就需要进行差异性对待,并且还需要重点针对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和异常现象进行及时有效处理。(4)保障浇筑的均匀密实。基于土木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材料的浇筑来看,还需要确保其具备着理想的均匀性和密实性,这也就需要保障混凝土材料的浇筑应该一次成型,避免产生浇筑的间隔,连续地混凝土浇筑才能够保障整体性效果。此外,为了更好地提升其浇筑效果,还需要从捣实方面进行严格地控制,确保混凝土成型的密实性效果。
2.4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材料的凝固成型是混凝土材料的最终目的,基于这种混凝土材料的成型过程来看,必须要切实做好养护处理,这种养护操作主要就是为了避免出现裂缝等影响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的问题。具体到混凝土养护操作中,首先应该保障其养护的充分性,一般需要连续养护超过28天才能够确保混凝土的凝结硬化效果;其次,还需要重点从混凝土养护中的洒水保湿处理中进行严格的控制,采用喷雾养护的方式进行处理,确保混凝土材料能够始终处于湿润状态;最后,对于混凝土结构的养护还需要密切关注温度变化状况,避免出现内外温差过大的问题,及时做好保温或者是降温处理。
3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土木工程项目施工建设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而言,其应用价值的体现也就需要从整个的施工环节入手进行全面地分析和控制,把握好各个方面的施工要点,不断提升施工的水平和施工质量,确保土木工程项目的施工高效性。
作者:刘向阳 单位:国网西藏电力建设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张伟.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13(2):87-89.
[2]杨志荟.探讨土木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J].科技创新导报,2015(13):78.
[3]李尚华.土木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素分析[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5(11):58-59.
[4]张培浪.试论土木工程施工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J].住宅与房地产,2015(25):103.
[5]王广林.土木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5):81-82.
[6]张茜.土木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7):221.
【土木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论文】相关文章: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