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细菌与安全的阅读答案

细菌与安全的阅读答案

2025-01-05 08:40:18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akdeng”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细菌与安全的阅读答案,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细菌与安全的阅读答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细菌与安全的阅读答案

篇1:《细菌与安全》阅读答案

①我们都知道细菌无处不在,即使是我们认为洗得很“干净”的手上也充满了细菌。虽然多数细菌是无害的,但再多无害甚至有益的细菌,也改变不了有害细菌让我们寝食难安的事实。人们吃出问题的例子,只有一小部分跟细菌无关——比如河豚中毒或者对各种食物过敏,其他绝大多数都是细菌惹的祸。

②到目前 为止.加热仍然是杀死细菌的最有效手段。一般来说,在121摄氏度下加热15分钟以上。即使没有把细菌全部杀死,剩下的也成不了气候。但是许多食物要是加热到这种程度,就没法吃了。通常的食品加工,只是把细菌的量减少到一定浓度,不会对人产生危害就行了。

③比如说牛奶,所谓巴氏灭菌的“鲜奶”是把牛奶加热到72度左右15秒。经过这样处理,细菌量会减少到初始量的十万分之一,虽然还有不少,但是在冰箱里放两三周,细菌量也不会长到对人有害的地步。如果是超高温灭菌,则把牛奶加热到135度以上,1秒钟就可以杀死几乎所有的细菌,即使是放在常温下也能保证几个月没有问题。当然,这都是指密封保存的情况。如果对着瓶嘴喝一口,这些处理几乎就算白做了,其中的细菌生长速度会大大增加。其他食物也是如此。

④无数食品科学家和工程师花了不计其数的工夫,想要找到比加热更好的杀死细菌的方式。然而到目前为止,最经济实惠、广泛使用的还是加热。中餐原料有很多不注意卫生的地方,但是中餐的安全问题却不严重,关键就在于中餐一般都是经过高温烹饪、现做现吃。西方的蔬菜多数是生吃的,所以从种植、运输、保存到分销的各个环节,都要进行严格监控。否则,沙拉吃下去,就开始拉肚子了。

⑤对于个人来说,注意食品安全,良好的卫生习惯非常重要。厨房、冰箱都是藏污纳垢的地方,经常清洁(比如用酒精、醋等都有不错的效果),并且保持厨房通风干燥,有助于减少细菌。家里的食物,尽量减少存货,做饭做菜,尽量吃多少做多少。因为减价而囤积大量原料,或者做一次饭吃上一两周,都会为细菌繁殖提供广阔的天空。尤其是很多特价的蔬菜、肉、蛋、奶、水果,特价的原因就是积压了很长时间,再买回家保存,简直就是考验自己对细菌的抵抗力。

11.细菌与安全有什么关系?(2分)

答案:吃的有害细菌越少,身体越安全

12.第②段中“到目前为止”的作用如何?(2分)

答案:不排除将来会有更有效的杀死细菌手段的可能性,使语言表达更加严密、准确

13.第③段运用列 数字的说明 方法,作用如何?(3分)

答案:能更加准确、清楚地说明加热在牛奶加工中的杀菌作用

14.第④段将中餐和西餐的做法进行比较,目的是什么?(3分)

答案:说明加热是杀死细菌、保证食品安全的经济实惠、广泛使用的方式

15.本文认为应该保持怎样的良好卫生习惯?(4分)

答案:经常清洁厨房、冰箱;保持厨房通风干燥;减少食物的存放量,吃多少做多少;对食物一般要高温烹调。

篇2:《细菌与安全》阅读答案

①我们都知道细菌无处不在,即使是我们认为洗得很“干净”的手上也充满了细菌。虽然多数细菌是无害的,但再多无害甚至有益的细菌,也改变不了有害细菌让我们寝食难安的事实。人们吃出问题的例子,只有一小部分跟细菌无关——比如河豚中毒或者对各种食物过敏,其他绝大多数都是细菌惹的祸。

②到目前为止.加热仍然是杀死细菌的最有效手段。一般来说,在121摄氏度下加热15分钟以上。即使没有把细菌全部杀死,剩下的也成不了气候。但是许多食物要是加热到这种程度,就没法吃了。通常的食品加工,只是把细菌的量减少到一定浓度,不会对人产生危害就行了。

③比如说牛奶,所谓巴氏灭菌的“鲜奶”是把牛奶加热到72度左右15秒。经过这样处理,细菌量会减少到初始量的十万分之一,虽然还有不少,但是在冰箱里放两三周,细菌量也不会长到对人有害的地步。如果是超高温灭菌,则把牛奶加热到135度以上,1秒钟就可以杀死几乎所有的细菌,即使是放在常温下也能保证几个月没有问题。当然,这都是指密封保存的情况。如果对着瓶嘴喝一口,这些处理几乎就算白做了,其中的细菌生长速度会大大增加。其他食物也是如此。

④无数食品科学家和工程师花了不计其数的工夫,想要找到比加热更好的杀死细菌的方式。然而到目前为止,最经济实惠、广泛使用的还是加热。中餐原料有很多不注意卫生的地方,但是中餐的安全问题却不严重,关键就在于中餐一般都是经过高温烹饪、现做现吃。西方的蔬菜多数是生吃的,所以从种植、运输、保存到分销的各个环节,都要进行严格监控。否则,沙拉吃下去,就开始拉肚子了。

⑤对于个人来说,注意食品安全,良好的卫生习惯非常重要。厨房、冰箱都是藏污纳垢的地方,经常清洁(比如用酒精、醋等都有不错的效果),并且保持厨房通风干燥,有助于减少细菌。家里的食物,尽量减少存货,做饭做菜,尽量吃多少做多少。因为减价而囤积大量原料,或者做一次饭吃上一两周,都会为细菌繁殖提供广阔的天空。尤其是很多特价的蔬菜、肉、蛋、奶、水果,特价的'原因就是积压了很长时间,再买回家保存,简直就是考验自己对细菌的抵抗力。

篇3:《细菌与安全》阅读答案

1.细菌与安全有什么关系?(2分)

2.第②段中“到目前为止”的作用如何?(2分)

3.第③段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作用如何?(3分)

4.第④段将中餐和西餐的做法进行比较,目的是什么?(3分)

5.本文认为应该保持怎样的良好卫生习惯?(4分)

篇4:《细菌与安全》阅读答案

1.吃的有害细菌越少,身体越安全。说明:本题2分。

2.不排除将来会有更有效的杀死细菌手段的可能性,使语言表达更加严密、准确。说明:本题2分。

3.能更加准确、清楚地说明加热在牛奶加工中的杀菌作用。说明:本题3分。

4.说明加热是杀死细菌、保证食品安全的经济实惠、广泛使用的方式。说明:本题3分。

5.经常清洁厨房、冰箱;保持厨房通风干燥;减少食物的存放量,吃多少做多少;对食物一般要高温烹调。说明:本题4分。

篇5:细菌与安全的阅读答案

1.吃的有害细菌越少,身体越安全。说明:本题2分。

2.不排除将来会有更有效的杀死细菌手段的可能性,使语言表达更加严密、准确。说明:本题2分。

3.能更加准确、清楚地说明加热在牛奶加工中的杀菌作用。说明:本题3分。

4.说明加热是杀死细菌、保证食品安全的经济实惠、广泛使用的方式。说明:本题3分。

5.经常清洁厨房、冰箱;保持厨房通风干燥;减少食物的存放量,吃多少做多少;对食物一般要高温烹调。说明:本题4分。查字典返回查字典首页>>

篇6:《细菌与安全》的阅读答案

《细菌与安全》的阅读答案

①我们都知道细菌无处不在,即使是我们认为洗得很“干净”的手上也充满了细菌。虽然多数细菌是无害的,但再多无害甚至有益的细菌,也改变不了有害细菌让我们寝食难安的事实。人们吃出问题的例子,只有一小部分跟细菌无关——比如河豚中毒或者对各种食物过敏,其他绝大多数都是细菌惹的祸。

②.加热仍然是杀死细菌的最有效手段。一般来说,在121摄氏度下加热15分钟以上。即使没有把细菌全部杀死,剩下的也成不了气候。但是许多食物要是加热到这种程度,就没法吃了。通常的食品加工,只是把细菌的量减少到一定浓度,不会对人产生危害就行了。

③比如说牛奶,所谓巴氏灭菌的“鲜奶”是把牛奶加热到72度左右15秒。经过这样处理,细菌量会减少到初始量的十万分之一,虽然还有不少,但是在冰箱里放两三周,细菌量也不会长到对人有害的地步。如果是超高温灭菌,则把牛奶加热到135度以上,1秒钟就可以杀死几乎所有的细菌,即使是放在常温下也能保证几个月没有问题。当然,这都是指密封保存的情况。如果对着瓶嘴喝一口,这些处理几乎就算白做了,其中的细菌生长速度会大大增加。其他食物也是如此。

④无数食品科学家和工程师花了不计其数的工夫,想要找到比加热更好的杀死细菌的方式。然而,最经济实惠、广泛使用的还是加热。中餐原料有很多不注意卫生的地方,但是中餐的安全问题却不严重,关键就在于中餐一般都是经过高温烹饪、现做现吃。西方的蔬菜多数是生吃的,所以从种植、运输、保存到分销的各个环节,都要进行严格监控。否则,沙拉吃下去,就开始拉肚子了。

⑤对于个人来说,注意食品安全,良好的卫生习惯非常重要。厨房、冰箱都是藏污纳垢的地方,经常清洁(比如用酒精、醋等都有不错的效果),并且保持厨房通风干燥,有助于减少细菌。家里的食物,尽量减少存货,做饭做菜,尽量吃多少做多少。因为减价而囤积大量原料,或者做一次饭吃上一两周,都会为细菌繁殖提供广阔的'天空。尤其是很多特价的蔬菜、肉、蛋、奶、水果,特价的原因就是积压了很长时间,再买回家保存,简直就是考验自己对细菌的抵抗力。

1.细菌与安全有什么关系?(2分)

2.第②段中“”的作用如何?(2分)

3.第③段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作用如何?(3分)

4.第④段将中餐和西餐的做法进行比较,目的是什么?(3分)

5.本文认为应该保持怎样的良好卫生习惯?(4分)

参考答案:

1.吃的有害细菌越少,身体越安全。说明:本题2分。

2.不排除将来会有更有效的杀死细菌手段的可能性,使语言表达更加严密、准确。说明:本题2分。

3.能更加准确、清楚地说明加热在牛奶加工中的杀菌作用。说明:本题3分。

4.说明加热是杀死细菌、保证食品安全的经济实惠、广泛使用的方式。说明:本题3分。

5.经常清洁厨房、冰箱;保持厨房通风干燥;减少食物的存放量,吃多少做多少;对食物一般要高温烹调。说明:本题4分。

篇7:细菌与安全阅读理解题目附答案

《细菌与安全》阅读材料

细菌与安全

①我们都知道细菌无处不在,即使是我们认为洗得很“干净”的手上也充满了细菌。虽然多数细菌是无害的,但再多无害甚至有益的细菌,也改变不了有害细菌让我们寝食难安的事实。人们吃出问题的例子,只有一小部分跟细菌无关--比如河豚中毒或者对各种食物过敏,其他绝大多数都是细菌惹的祸。

②到目前为止.加热仍然是杀死细菌的最有效手段。一般来说,在121摄氏度下加热15分钟以上。即使没有把细菌全部杀死,剩下的也成不了气候。但是许多食物要是加热到这种程度,就没法吃了。通常的食品加工,只是把细菌的量减少到一定浓度,不会对人产生危害就行了。

③比如说牛奶,所谓巴氏灭菌的“鲜奶”是把牛奶加热到72度左右15秒。经过这样处理,细菌量会减少到初始量的十万分之一,虽然还有不少,但是在冰箱里放两三周,细菌量也不会长到对人有害的地步。如果是超高温灭菌,则把牛奶加热到135度以上,1秒钟就可以杀死几乎所有的细菌,即使是放在常温下也能保证几个月没有问题。当然,这都是指密封保存的情况。如果对着瓶嘴喝一口,这些处理几乎就算白做了,其中的细菌生长速度会大大增加。其他食物也是如此。

④无数食品科学家和工程师花了不计其数的工夫,想要找到比加热更好的杀死细菌的方式。然而到目前为止,最经济实惠、广泛使用的还是加热。中餐原料有很多不注意卫生的地方,但是中餐的安全问题却不严重,关键就在于中餐一般都是经过高温烹饪、现做现吃。西方的蔬菜多数是生吃的,所以从种植、运输、保存到分销的各个环节,都要进行严格监控。否则,沙拉吃下去,就开始拉肚子了。

⑤对于个人来说,注意食品安全,良好的卫生习惯非常重要。厨房、冰箱都是藏污纳垢的地方,经常清洁(比如用酒精、醋等都有不错的效果),并且保持厨房通风干燥,有助于减少细菌。家里的食物,尽量减少存货,做饭做菜,尽量吃多少做多少。因为减价而囤积大量原料,或者做一次饭吃上一两周,都会为细菌繁殖提供广阔的天空。尤其是很多特价的蔬菜、肉、蛋、奶、水果,特价的原因就是积压了很长时间,再买回家保存,简直就是考验自己对细菌的抵抗力。

《细菌与安全》阅读习题

1.细菌与安全有什么关系?

2.第②段中“到目前为止”的作用如何?

3.第③段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作用如何?

4.第④段将中餐和西餐的做法进行比较,目的是什么?

5.本文认为应该保持怎样的良好卫生习惯?

《细菌与安全》阅读答案

1.吃的有害细菌越少,身体越安全。

2.不排除将来会有更有效的杀死细菌手段的可能性,使语言表达更加严密、准确。

3.能更加准确、清楚地说明加热在牛奶加工中的杀菌作用。

4.说明加热是杀死细菌、保证食品安全的经济实惠、广泛使用的方式。

5.经常清洁厨房、冰箱;保持厨房通风干燥;减少食物的存放量,吃多少做多少;对食物一般要高温烹调。

篇8:细菌阅读理解答案

细菌阅读理解答案

细 菌

[美]刘易斯·托马斯

我们认为,人类疾病的肇事者,是一群有组织的、现代化的魔鬼。而在这敌阵中,最显眼的、坐中军大帐的便是细菌。我们断定,它们干起坏事来该是饶有兴致的。它们到我们身上逐利,它们数量太多,疾病看来是不可避免的,假如我们成功地剿灭了一种疾病,总会有一种新的疾病伺伏在一旁,等着取代它的位置。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即使在最坏的情况下,我们也从来都只是那个庞大的细菌王国相对漠不关心的对象。细菌致病并非常规,疾病通常是由为共生而进行的谈判无结果造成的,是因为共生双方中的一方越过了边界线。

有些细菌只是在产生外毒素时才对人类有害,而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们只是在自身生病时才产生外毒素。白喉杆菌和白喉链球菌只有在受到噬菌体[注]侵袭时才产生毒素。为毒素的产生提供密码的是病毒,未受感染的细菌是没有获得密码通知的。我们染上了白喉,那是一种病毒感染,但病毒感染的`不是我们。我们卷入的不是一场跟毒素的直接对抗赛,而好像是无意中撞入了他人的麻烦。

有些微生物具有侵害人体的特殊能力,如结核杆菌、梅毒螺旋体、疟原虫等。但从进化论的意义上讲,它们能引起疾病或死亡,这对它们自己也没有什么好处。对大多数细菌来说,引起疾病也许是它们的祸事,它们要冒的生命危险比我们的危险更大。一个人带上了脑膜炎病原菌,即使不用化学疗法,致命的危险也不大。相比之下,脑膜炎病原菌运气不好碰到人身上,它们致命的危险可就太大了。大多数脑膜炎病原菌很精明,只停留在人体的表面,在鼻咽部呆着。脑炎流行时,大多数带茵者身上、鼻咽部就是病原菌呆的地方。一般说来,它们在那儿对人是无害的。只有在原因不明的少数人身上,它们才越过了界线。这时人菌两方就一块儿遭殃了,而大多数时候,更遭殃的是脑膜炎病原菌。

大多数细菌一门心思在吃喝,它们不断改变着有机分子的结构,这样,这些分子便可被用来满足其他生命形式的能源需要。总的说来,这些细菌相互之间不可分离,以相互依赖的群落的形式生活在土壤或海洋中。有一些细菌在更专门、更局部的关系中成了更高级生物的共生者,作为工作零件活在其组织中。如果没有根瘤菌,豆科植物的根瘤就不会形成。动物肠道内的微生物群落成了动物营养系统的一部分。当然还有线粒体和叶绿体,它们在一切生物里都是正式居民。

细察之下,最居心叵测的微生物——那些似乎真的希望我们得病的细菌,倒更像旁观者、流浪汉和偶来避寒的陌生客。它们一有机会就侵入人体,进行繁衍,有一些会到达我们肌体最深处的组织,闯入血流,但还是我们对它们的存在作出的反应使我们得病。我们身体中用以迎战细菌的火药这样猛烈,又牵涉这样多的防御机制,它们对我们的危险性比入侵者还要大。我们周身都是爆炸装置,我们全身布满了地雷。

是细菌带来的信息让我们受不了。我觉得,我们的大多数病很可能都是这样得的。有些时候,滥杀的机制是有免疫作用的,但我们因一些信号就把自己撕毁成碎片,我们在这些信号面前非常脆弱,比在任何食肉兽群面前还脆弱。实际上,我们在受着自身的五角大楼的摆布。大多数时候是这样的。

(选自《细胞生命的礼赞》,有删改)

《细胞生命的礼赞》一书曾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至今畅销不衰。请根据本文内容,探究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探究能力。这本书能够畅销不衰,很显然是因为它具有两个方面的魅力:一是内容上的实用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二是语言的生动形象。抓住这些,即可归纳出答案。

答案:(示例) ①文章内容与人类自身的生命、生活密切相关,易于引起普遍关注。②知识性强,利于读者开阔眼界,激发思维。③趣味性强,能够吸引读者。④语言通俗,生动形象,深入浅出,易于读者理解。⑤观点新颖独到,科学性强,有助于读者消除头脑中固有的错误认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篇9:细菌刘易斯阅读答案

细菌阅读材料

我们认为,人类疾病的肇事者,是一群有组织的、现代化的魔鬼。而在这敌阵中,最显眼的、坐中军大帐的便是细菌。我们断定,它们干起坏事来该是饶有兴致的。它们到我们身上逐利,它们数量太多,疾病看来是不可避免的,假如我们成功地剿灭了一种疾病,总会有一种新的疾病伺伏在一旁,等着取代它的位置。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即使在最坏的情况下,我们也从来都只是那个庞大的细菌王国相对漠不关心的对象。细菌致病并非常规,疾病通常是由为共生而进行的谈判无结果造成的,是因为共生双方中的一方越过了边界线。

有些细菌只是在产生外毒素时才对人类有害,而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们只是在自身生病时才产生外毒素。白喉杆菌和白喉链球菌只有在受到噬菌体[注]侵袭时才产生毒素。为毒素的产生提供密码的是病毒,未受感染的细菌是没有获得密码通知的。我们染上了白喉,那是一种病毒感染,但病毒感染的不是我们。我们卷入的不是一场跟毒素的直接对抗赛,而好像是无意中撞入了他人的麻烦。

有些微生物具有侵害人体的特殊能力,如结核杆菌、梅毒螺旋体、疟原虫等。但从进化论的意义上讲,它们能引起疾病或死亡,这对它们自己也没有什么好处。对大多数细菌来说,引起疾病也许是它们的祸事,它们要冒的生命危险比我们的危险更大。一个人带上了脑膜炎病原菌,即使不用化学疗法,致命的危险也不大。相比之下,脑膜炎病原菌运气不好碰到人身上,它们致命的危险可就太大了。大多数脑膜炎病原菌很精明,只停留在人体的表面,在鼻咽部呆着。脑炎流行时,大多数带茵者身上、鼻咽部就是病原菌呆的地方。一般说来,它们在那儿对人是无害的。只有在原因不明的少数人身上,它们才越过了界线。这时人菌两方就一块儿遭殃了,而大多数时候,更遭殃的是脑膜炎病原菌。

大多数细菌一门心思在吃喝,它们不断改变着有机分子的结构,这样,这些分子便可被用来满足其他生命形式的能源需要。总的说来,这些细菌相互之间不可分离,以相互依赖的群落的形式生活在土壤或海洋中。有一些细菌在更专门、更局部的关系中成了更高级生物的共生者,作为工作零件活在其组织中。如果没有根瘤菌,豆科植物的根瘤就不会形成。动物肠道内的微生物群落成了动物营养系统的一部分。当然还有线粒体和叶绿体,它们在一切生物里都是正式居民。

细察之下,最居心叵测的微生物——那些似乎真的希望我们得病的细菌,倒更像旁观者、流浪汉和偶来避寒的陌生客。它们一有机会就侵入人体,进行繁衍,有一些会到达我们肌体最深处的组织,闯入血流,但还是我们对它们的存在作出的反应使我们得病。我们身体中用以迎战细菌的火药这样猛烈,又牵涉这样多的防御机制,它们对我们的危险性比入侵者还要大。我们周身都是爆炸装置,我们全身布满了地雷。

是细菌带来的信息让我们受不了。我觉得,我们的大多数病很可能都是这样得的。有些时候,滥杀的机制是有免疫作用的,但我们因一些信号就把自己撕毁成碎片,我们在这些信号面前非常脆弱,比在任何食肉兽群面前还脆弱。实际上,我们在受着自身的五角大楼的摆布。大多数时候是这样的。

(选自《细胞生命的礼赞》,有删改)

[注]①噬菌体:感染细菌的病毒总称。

细菌阅读题目

1.结合全文,简要说明首段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阐释文章第③段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科普文具有不同于一般说明文的语言特色。请简要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特色。

(1)大多数脑膜炎病原菌很精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些似乎真的希望我们得病的细菌,倒更像旁观者、流浪汉和偶来避寒的陌生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细胞生命的礼赞》一书获得当年美国国家图书奖,至今畅销不衰。请根据本文,探究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细菌阅读答案

1.①内容上,说明了人们对细菌的错误认识和态度;

②结构上,引出下文对细菌和人类疾病二者关系的说明与分析。(意对即可)

2.细菌的毒素并不是为了危害人体而产生的,人类得病是细菌遭到噬菌体侵袭产生毒素所致。(意对即可)

3.(1)精明:运用拟人手法,把脑膜炎病原菌作为头脑灵活的人来写,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它们选择安全部位来生存的能力。

(2)运用比喻手法,将细菌比喻为旁观者、流浪汉和陌生客,形象地说明了细菌与人类的关系,澄清了人们对细菌的错误认识。(意对即可)

4.①内容与人们自身的生命、生活密切相关,易于引起普遍关注。

②知识性强,利于读者开阔眼界,激发思维。

③趣味性强,能够吸引读者。

④语言通俗,生动形象,深入浅出,易于读者理解。

⑤观点新颖独到,科学性强,有助于读者消除头脑中固有的错误认识。(意对即可)

篇10:细菌造福人类阅读答案

①在古代,人们就懂得利用细菌帮助制造各种食品。由于细菌会产生酶,而酶有发酵作用,古代就利用细菌来发酵,酿出各种葡萄酒,发酵各种面点。近年来,科学家惊奇地发现,利用细菌除了可用来帮助制造生物药品、生物塑料外,还可以多方面为人类造福。

②在工业社会,泄漏的汽油渗透到泥土里、进入地下水中,已经非常多见。它们分解成包括能致癌的苯在内的几种合成物,苯又溶解于水中,从而造成了严重的污染。由于泥土本来就含有数千种细菌,其中5%到10%的种类能吞噬污染物,于是科学家们就用氮、磷、氧的化合物来培养这类细菌,使它们成倍增加,从而起到治理污染土地及地下水源的作用。

③科学家培育出一种会发光的转基因细菌,它可用作生物警报器,检测土壤和水的污染。这种细菌接触土壤或水的样本时,如果样本无毒,它们就会发光;如果样本中含有毒素,光芒就会变暗,毒素含量越高,光芒越暗淡。用这种简单经济的污染测试手段,可以迅速获知有关区域的详细污染情况。此外这种细菌还能用于检测食品和药物中的'毒素,也可制成便携式试剂,帮助在野外作业的人检测水源是否可以饮用。

④隧道里一旦出现堵车,无数机动车排气管排放出大量刺鼻的废气,有害的汽车尾气常使人离开隧道后仍感到晕眩。近年来,科学家们正在实验一种新的生物净化方案,这种方案能够净化受到轻微污染的空气。将一台实验装置——生物膜反应堆被安置在隧道的出口,一个巨大的通风筒将被净化的空气吸入生物膜反应堆。反应堆由一系列缸体组成,这些缸体中放置着6万个看起来像汽水吸管一样的空心细管,废气就从这些细管中流过。细管外面的培养基上驻扎着大量的嗜氮菌,尽管管中的空气以每秒20米的速度流动,气体中一氧化氮还是能够透过管壁被嗜氮菌吞噬。隧道的装置每小时能净化3000立方米的空气。这种生物净化方案还可用于隧道以外的许多其他场所。【例如,在地下停车场、室内停车场以及某些车间都可以建设配套的净化设施。】

⑤科学家采用非遗传工程手段,培育出一种能净化原油的细菌。这对石油开采具有广泛用途。一些原油因杂质过多而使开采难度增大,相当一部分被遗留在地层中无法利用。如果将这种人工培育的细菌直接注入油井,原油中50%的硫和氮等杂质就能够被这种细菌吞噬,降低原油的黏稠性,从而便于原油开采。这种细菌可以降低多杂质原油的开采成本。世界上已探明的原油中60%都属于这种原油,用传统的方法开采很困难。这项技术投入使用将提高石油开采率。

⑥【细菌,作为人类的敌人,曾经“罪恶滔天”】;然而,一旦为人类正确利用,其无尽的威力必将创造出新的奇迹。(本文有改动)

【问题】

18.文章围绕“细菌造福人类”主要说明了哪些内容,请分别用4字短语概括(4分)

□□□□ □□□□ □□□□ □□□□

19.第③段与第⑤段能否对调,为什么?(3分)

20.下面选项中,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文章采用总分式结构和逻辑顺序,重点说明近年来利用细菌造福人类的探索和实践。

B.开头从古代说起,既说明利用细菌造福人类由来已久,又吸引读者,增加阅读兴趣。C.文中介绍的为人类造福的细菌,都是采用非遗传工程手段的细菌,即非转基因细菌。

D.文末加横线的句子,十分形象地说明历史上细菌曾经给人类带来极大的灾难。

21.有同学说第④段中加波浪线的数量词后面应加上“左右”。你同意吗?为什么?(2分)

22.第④段中加横线的句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3分)

【参考答案】

18.(4分)治理污染 测试污染 净化空气 净化原油(每小点1分,意思对即可)

19.(3分)答可以或不可以均可,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示例:不能对调,因为第②至④段是写利用细菌治理污染,第⑤段则是写利用细菌开采石油。可以对调,对调后的第②—④段的共同特点,是写利用细菌能吞噬污染物、一氧化氮和原油中硫和氮等杂质的特点来造福人类;第⑤段则是写利用细菌会发光的特点,来测试污染。

20.(2分)C

21.(2分)赞同。因为“左右”一词表约数,说“隧道的装置每小时能净化3000立方米左右的空气”更为准确。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意对即可)

22.(3分)具体说明了这种生物净化方案还可用于许多其他场所(2分),从而说明其用途较为广泛(1分)。

【细菌与安全的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1.《细菌发电前景广阔》阅读答案

2.安全生产试题与答案

3.《纳米管捕捉‘汉堡细菌’》初中说明文阅读题和答案

4.《细菌》说课稿

5.隔与不隔阅读答案

6.与天鹅同桌阅读答案

7.《人脑与电脑》阅读答案

8.《信任》阅读习题与答案

9.《稻草人与翠鸟》阅读答案

10.《树枝与名片》阅读答案

下载word文档
《细菌与安全的阅读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