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看待学生)价值观(网友来稿)

(看待学生)价值观(网友来稿)

2024-10-25 07:58:05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幸福小蛋”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看待学生)价值观(网友来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看待学生)价值观(网友来稿),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看待学生)价值观(网友来稿)

篇1:(看待学生)价值观(网友来稿)

关于(看待学生)价值观(网友来稿)

倦鸟

在我校某次教师会议上,校长一针见血指出学校男学生染发,女学生穿吊带,班级说脏话、恋爱,逃课,上课睡觉成风这些贪图享受、厌恶学习的表现源于价值观的扭曲。尤其让校长恼火的是教师对这一切要么视而不见,要么劳而无功。而后她很不客气批评教师管不到点子或不管是无能、失职。

校长的发言让作为教师一员的我如芒刺在背,我为我领的工资惶惶然。

学生的价值观扭曲,而我就有正确的价值观吗?

如果我有纵横驰骋的能耐我已到更广阔的世界去发展了。奈何我没有。所以无能的我是为了生存,才在学校苦苦挣扎。教一些天上地下,过去未来,有用没用的东西。

如果染发能使我更漂亮我会染发,如果我没过穿吊带的年龄我会穿着吊带招摇过市。

打开电视就是看古代人或现代人在死去活来、轰轰烈烈的恋爱,结婚的我甚至蠢蠢欲动幻想一场风花雪月的`浪漫婚外情。

我教书,却最恨是书。“百无一用是书生”,象我,先读书后教书,只落得“迂腐”二字,自己的大脑成了“真、善、美”的跑马场,一味正道直行,就处处碰壁,不合时宜到极点。我就是学校教育的牺牲品,要我再去毒害后辈,我于心何忍。

我有正确的价值观吗?惭愧,我没有。

我就是一糊涂大仙,越活越不明白。我不能“传道授业解惑”,只是勉力“授之书而习其句读”罢了。我实在比我的学生好不到那儿去。如果我的校长洞穿我的内心,要开了我,我无话可说。

而我就以膜拜的心情仰视我可尊敬的校长大人。向她学习,向她致敬。就是这位校长,她制定高考奖励制度又把众多教师摈弃在奖励之外,人的欲望被她激发却又被她浇灭。她宠幸亲近,漠视清高。听说她可以对自己的工资收入不闻不问,知道自己的月津贴是普通教师的四五倍才做讶然状。她在外省买了别墅,把女儿办到国外读书。

我可尊敬的校长大人,她高高在上的指斥学生、教师,她的价值观价值几何?唯我独尊的她怎么会意识自己正表演“九十步,笑百步”的丑剧呢?不,应是“一百步,笑九十”,因为比起我们的校长,我们比她更懂廉耻。 作者邮箱: 731cw@21cn.com

篇2:怎样看待学生

怎样看待学生

祁美芹

怎样看待学生,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个具有根本意为的问题,关系到教师的全部工作。教师的每一项工作能否收到良好效果,都要看他能否正确对待学生。

教师的学生观有几种表现:如总觉得学生调皮捣蛋,不好对付;总认为学生会与教师故意为难,于是有人不愿当教师,有的教师不敢大胆管教学生,有的教师则对学生采取“讨好”政策,或者采取“高压”政策,与学生对立起来。这些教师看不到学生身上存在的一种本质属性――“向师性”,几乎所有学生都有一个共同心理:不论学习哪门课程,都希望有个好教师,不论在哪一班学习,都希望有个好班主任。钦佩、尊重、崇敬教师,所以教师的'教导,可以说是学生的一种自然倾向和基本心理特征。此外,有些教师还有一种错误的学生观,即忽视学生的另一种特性――独立性。他们只是要学生当“听话机”,他们的逻辑是:我是教师,你是学生,我说的话,你就是听,非听不可 ,不听不行。如果学生不愿意听或听不进去,就认为是“听话机”坏了,要“整治”或者“修理”。

我认为蹲下来看待学生,最易与学生沟通,容易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即凡事都不要以大人或教师的身份去与他们交流,把我们的位置放低些,平等的对待他们。

我教的是五年级,该年级班,学生的个性都显得较为突出。在体育课上,几位女同学受到了一些男同学的欺负,跑来向我告状,我脑子一转说:“去与他们拼到底。”于是几乎 全班的女同学团结起来把那几个平时最调皮的男同学治得服服贴贴,再也不敢吱声。假如,我把自己的位置放得高高在上,将那几位男生叫来训斥或指责他闪,我想换回的只是一时的平息,过后男生总会乘教师不在的时候又去欺负女同学了。

因此,降低自己的位置,平视学生,把自己视为学生的同龄人,是一种有效的处理好师生关系的手段。

篇3:如何看待学生“减负措施”?

如何看待学生“减负措施”?

如何看待学生“减负措施”?

黄作财

近日,教育部公布的《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时间就要截止了。近一周时间来,由此引发的全国范围的“学生减负”话题关注度颇高。(8月28日中新网)

笔者认为,小学生减负喊了很多年,收效甚微。相比之下,《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让人有一种兴奋的感觉,尤其是其中“小学不留书面式家庭作业,可布置适合小学生特点的体验式作业”、“一至三年级不举行任何形式的统一考试;从四年级开始,除语文、数学、外语每学期可举行1次全校统一考试外,不得安排其他任何统考”等条款,如果能够严格落实到位,必将产生颠覆性的教育效果。

制定小学生减负措施,关键在于如何使用好“高考指挥棒”。听听家长们的担忧:作业没了,考试少了,升学选拔更扑朔迷离了,名校更遥不可及了。应该说,“减负十条”指向的,都是大家关注已久的.问题。学校之所以屡屡逆势“增负”,甚至连家长们都自愿给孩子加压,还不是因为那根高高举起的高考指挥棒。

要保证《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严格落实,首先需要转变的是我们的传统教育观念。在古代,“唯有读书高”说白了是“唯有做官高”,做官了以后就可以不读书了。同样,我们现在教育孩子们小时候要苦读,也通常是以长大了找到好工作赚大钱作为愿景,言下之意还是有了钱有了地位就不用再那么辛苦读书了。于是,跨过高考这道门槛,很多学生就开始迫不及待地享受“混”的“成功生活”了。

高考指挥棒为何有如此威力?说到底,还是现行的人才观念和用工机制存在问题。评价人才、使用人才应该坚持实用主义,而不是名校准则、文凭主义。只有破除挑学校、看学历的新出身论,才有可能跳出“应试教育”的怪圈,真正从源头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篇4:学生如何看待尊师重教作文

学生如何看待尊师重教作文

我曾在书中看到过这样一个片段:他引以为傲的弟子,当作亲生儿子抚养了十几年的弟子,负了他的恩,亲手结束了一切。当然,那是出现在遥不可及的玄幻小说中,但,我仍不能理解,为什么会这样?“你没有资格再叫他一声老师!忘恩负义的家伙,因为你――不配!”看到这儿,我似乎微微懂得了什么叫作尊师重教,当然,那只是懵懵懂懂的。

“老师,是什么?究竟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之为‘老师’?”曾经的我一直在思考,却始终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是啊,老师?那是什么样的人呢?

一年又一年,我想悄悄地走进老师的世界,悄悄地聆听他们的心声。但,我却从来都不明白,他们在做什么。像医生那样,为人民解除痛苦?不,不是。对于曾经的我来说,老师带来的,无非就是作业的痛苦。那像警察一样,创建好人民之间的关系?我摇了摇头,这个答案,明显被我否定,现在的师生关系,想处理好有多难!不过,老师,究竟是干什么的?大人口中的“尊师重教”又是什么?我曾不止一次在夜晚默默地想,但只有星星对我眨眨眼睛。

我踮起脚尖,向办公室望去,因为当时的身高,只能够着窗棂,如今想来,还有点勉强的感觉。

不料,一直在备课的老师冲我笑笑。可是我一激动,竟不想摔了下去,头好晕,膝盖也磨破了,疼!这时候,隐隐地看见了老师匆匆的身影,与刚才不同的`是,她的脸,变得惨白,就好像,摔倒的那个人,并不是我,而是她。还没有反应过来,老师却早已把我抱进了办公室。帮我在腿上涂好了药。那样关切的眼神,那样认真的态度,好像,我是她的亲生小女儿。擦药的时候,看见了木质的桌上,一支没了墨水的红笔,静静地躺在那儿;一本本摞起来的作业;老花镜随意的放在桌边,好像轻轻一碰,就会掉到地上。显然,这是老师出来前随手放的,甚至可以说是“扔的”。

这还是我在读学前班时发生的。我很后悔,后悔当时羞愧的我不敢和老师说一声谢谢。但我至今仍然记得,见到我时,她嘴角扬起的弧度。

时光悄然流淌,在弹指一瞬间就将我推到了五年级。我仍不懂什么是尊师重教。说实话,在教师节,我几乎没有送过什么礼物,但仍然会从心底里默默地送上一声真诚的祝福,无论是我认识的,或是不认识的。我希望他们永远快乐。每每在离开办公室时,往往会小碎步地退出去,并且微微向前倾斜身子。不止一次有同学问我为什么这样做,我没有回答他。而心中却小声地说:“这是一点礼貌,也是我能做的事了。”那声音小的几乎听不见。没错,我能做的,只有这么多了。

阳光悄悄洒进学校,悄悄洒在熟悉无比的小路上,我和老师伏在桌旁,她认真地讲解着我永远都“不明白”的题目,而我,却一直注视着她的侧脸,阳光再次悄悄地洒进了我的心田。

夜晚,月明星稀,愿时光安好,永远铭记与你度过的每一分、每一秒……

篇5:略论学生价值观教育

略论学生价值观教育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把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为新形势对学校德育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之一。实施学生价值观教育,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一项亟待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一、价值观教育的特殊地位和现实意义

学生的价值观,是他们在学习、成长、发展过程中,对现实生活中各种事物、现象进行评价、决定取舍的基本思想观点。它支配、影响着学生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其作用具体反映在以下三个方面:方向作用。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方向。那些被肯定的有价值事物,会激起学生的热情,促其积极创造与获取,从而影响着实践活动的方向。

动力作用。价值观是构成实践活动自觉性的前提。当价值观初步形成后,学生就会按照自己的生活准则坚定不移地去行动,形成一定的思想动力。

养成作用。价值观对行为的长期支配,会使个体的一定行为既出于内心又带情绪性,经常重复和强化,最终养成习惯。

当前,我国正处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转型的历史时期,社会上多种价值观相互碰撞的现象已反映到学校中来,学生们的价值取向呈现出多样性,但是主流仍是好的。这表现在:绝大多数学生具有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和自尊、自主、自立、自强的精神,竞争观念、风险观念、效益观念、平等观念在学生中认可程度较高,而论资排辈,忽视个人正当权益的陈腐观念遭到普遍抵制与拒绝。

另一方面,值得警惕的是学生中的少数人价值取向已开始显现出物欲化、功利化倾向,他们倾心于对金钱物质的不适当追求,埋头在过度膨胀的自我设计之中。

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价值观念,是我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重点是要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从学校教育来说,价值观是学生的精神支柱,价值观教育是德育的深层次问题。我们的学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与接班人的主阵地,加强青年学生的价值观教育是我们的一项紧迫任务。

二、一元化--价值观教育的正确导向

学校在培养学生价值观方面责任重大,特别是要为他们价值观的形成进行正确导向。青少年学生正处在思考人生价值、社会价值和进行价值选择的关键期,也是接受价值观教育的最佳时期。当前,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封建主义的价值观、资本主义的价值观;东方的价值观,西方的价值观;古代的价值观、现代的价值观都在对国人产生影响。学生面对这一切,由于判别能力较差,容易产生“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的现象。社会主义学校面对这一现实不能任其自然。在社会上价值观会呈现多元状态的情况下,必须坚持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价值观,大胆对社会生活中消极的价值观在学校中的影响加以有效控制和抵制,理直气壮地进行社会主义一元化价值观导向,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价值观念。

根据当前学生价值观的现状,学校在进行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中,应当重点帮助他们正确处理以下三个关系: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的关系。要告诉学生,物质生活是人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但是,物质生活和物质追求并不是人生内容的全部,更不是生命的全部价值所在。人要有高尚的精神追求。如果只满足于物质追求,没有精神追求,沦为经济动物、金钱的奴隶,那将是十分可悲的。正确的观念应是用高尚的精神对待物质生活,创造出具有丰富内涵的人生。

个人与集体、国家利益的关系。要向学生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个人、集体、国家三者利益从根本上说是一致的。一方面,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是满足个人利益的保障和前提,是个人利益的集中表现。另一方面,没有个人利益的实现,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也难以充分发展。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比个人利益是更重要、更根本的存在,每一个人的命运都是与国家的、集体的命运紧密相联的。对个人利益的追求不能损害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应自觉顾全大局。

索取与奉献的关系。要明确告诉学生,社会主义虽然实现了创造与索娶奉献与消费在劳动基础上的统一,但是,还仍然存在消费与积累、提高生活水平与扩大再生产的矛盾。因此,创造与索娶奉献与消费的统一,并不是等价、等值的统一,不能把按劳分配理解为按酬付劳。爱因斯坦说得好:“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了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了什么。”学生应把“人生的价值在于创造和奉献”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发扬为国家和人民奉献的精神。

学校教育一旦在社会主义社会与学生之间起好中间媒介作用,学生就会对社会主义价值观产生良好的“最初印象”,从而打下纯正的“底色”,产生难以磨灭的“社会印刻作用”。

三、形象化--价值观教育的初始方式

价值观体系,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意识,其教育当然需要理性化。但是若在初始阶段就对学生搞倾盆大雨式的理性灌输,搞空洞的说教,学生必会觉得味同嚼蜡。因此,价值观教育初始方式宜虚功实做,即以具体的物化模式--人物形象进行引导,把抽象的价值认识具体化、人格化,用具体的人物形象感染学生。这样做符合他们思维的具体性和好模仿的心理特点,易为他们所接受。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先要形成“价值表象”,随后才能形成较为抽象的“价值观念”,以至形成较为系统的价值观。显然,提供榜样,学生头脑中才易形成相关的表象,这为他们进一步接受价值认识的理性教育架设了桥梁。

价值观教育形象化的关键在于选择好的榜样。一是选择的榜样地位上要接近学生,力求是“低起点”、“高成就”、“平凡而伟大”的榜样。也就是说这些榜样原先出身等均与千万学生一样平凡、一般,但当他们确立了社会主义价值观以后,却做出了一番辉煌的事业。这就能使学生动情、佩服。二是选择的榜样要在时空上接近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当然可以选历史上的、国内知名的英雄、模范、先烈、先进人物做榜样,但决不能一味“舍近求远”。榜样的亲近性,容易被青年学生相信和接受。三是选择的榜样具体言行要适于学生模仿。学生对价值观的认识总是从具体到抽象,从感觉到思维,只有通过模仿榜样的具体言行,才能逐步升华到对价值观的整体把握。所谓“升华”,乃是价值认识的飞跃,而飞跃要靠感性认识的不断强化、积累才有可能。

四、校园文化--价值观教育的环境力量

近几年来学校德育的实践证明,校园文化具有很强的德育功能。进行价值观教育,应当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所谓校园文化,其核心就是师生员工所共同认同的价值观体系、行为准则和思想作风的总和。它作为一种能动的环境力量和隐性课程,对学生价值观导向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校园文化对学生价值观影响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它包括校风、校容、制度、体育、文艺熏陶等。但教师作为学生的一种社会环境因素,他们的价值观将直接影响着教育的效能。学生的“向师性”是尽人皆知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的这一重要规律,在实践中常常表现为:教育者很少去禁止学生做这做那,而是经常地、几乎是始终地用自己的榜样去激励和吸引学生。”学生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必须要由具有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教师来培养。在价值观教育中,教师必须身体力行,以自己的模范行为,成为学生价值观的向导、道德上的楷模。

教育是一种导向,但校园生活本身就是教育,就是导向,正如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生活即教育。在学校过什么样的生活,就受什么样的教育,学校要引导学生过进步、文明、健康的`生活,这样必能对形成社会主义价值观产生积极的影响。

五、内化--价值观教育的最终目标

所谓“内化”,这里是指通过教育将社会主义价值观转化为学生自我要求,并付之于行动。在价值观教育中,学生效仿榜样,是通过比较、内省的形式进行的。在这个过程中,出现敬慕、羞愧等心理,产生目标、情感和行为上的追求,从而引发自我教育。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动于中而形于外”。情感确是价值观教育内化的心理条件之一。分析一下孔繁森、李国安等英雄人物的价值观形成的过程,不难发现,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他们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热爱情感的反复体验和升华,正如列宁所指出的那样,“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学校在价值观教育中,一定要激发学生献身社会主义事业的热情和激情。只有以情动情,以情感人,才能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与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以平等的朋友身份同学生相处,以平易近人的教态、亲切感人的语言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发现学生价值观的闪光点,因势利导,促进其自我教育。

自我教育是人进步的内在动力,是价值观教育内化的体现。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着力促进“两个互动”。

一是促进学生情理互动,形成正确的价值评价。要引导他们把对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以达到情理相通,认识加深。这里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理论的教育,使他们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尝观点和方法去正确认识、分析和解决各种价值观念问题,从本质上而不是从表面上认识、信服、内化社会主义价值观。

二是促进学生知行互动。激励他们把初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落实到日常行为中去。

人的行为是一种有目的的实践活动,是把人的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联系起来的纽带,是价值观教育内化的外在表现。所以培养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一定要注意引导他们身体力行,切实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对于学生在社会主义价值观指导下的正确行为要及时给予肯定、奖赏或表扬,正面强化,使之巩固、保持。

对于学生的错误行为应给予否定、惩罚或批评,使之减弱、消退。这些手段有助于加大价值观教育的力度,对于学生的行为进行定向调控,从而巩固内化成效。

人生价值的目标确有高低层次之分,对已初步形成了一定正确价值观的学生,学校还要重视变换角度,选择不同的载体,不断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让他们明白,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越坚定,爆发出的精神驱动力就越强,表现出的行为约束力就越好,产生出的品质塑造力就越大。反之,人生价值的实现就会缺乏主动性和创造力。

【(看待学生)价值观(网友来稿)】相关文章:

1.略论学生价值观教育

2.我们的价值观演讲稿学生

3.看待谎言作文

4.中国梦学生核心价值观演讲稿

5.价值观论文

6.有关于核心价值观的演讲稿学生

7.资深HR怎么看待自我介绍

8.爱迪生如何看待手机作文

9.如何看待饲养宠物范文

10.如何看待学习态度以及提高学习态度

下载word文档
《(看待学生)价值观(网友来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