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学前教育职业价值观

学前教育职业价值观

2024-05-01 08:10:47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亿兆方科技”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学前教育职业价值观,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学前教育职业价值观,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学前教育职业价值观

篇1:学前教育职业价值观

由于华尔街金融风暴导致金融业、IT业遭受沉重打击,大小企业纷纷倒闭或裁员,就业市场遇寒流。因此大多数企业办的私立幼儿园也遭到了倒闭的危机。不过我认为民办的私立幼儿园还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的,关键在于你如何去经营.现今中国的私立幼儿园在许多家长的眼中有两种看法:1.收费高,华而不实.2小作坊,质量不如公立幼儿园.但我个人认为,私立幼儿园关键要实在,有自己的特色,取得家长的信任。

职业分析小结:通过对以上几方面的分析,我对我的职业有了全面的认识,家庭学校社会三者之间紧密相连。必须处理好它们的关系。

三、职业定位

SWOT分析

Ⅰ、我的优势(Strength)及其使用

1、热情、慷慨,认为对很关心的人和组织,不能做对不起的事情

2、关注重要的细节是你的强项,尤其是与人有关的方面

3、能够想到别人需要什么,现在还欠缺哪些

4、对于组织的目标你会非常地认同,并且用行动去支持这个目标的实现

5、你能够准确地估计目前发展到了什么态势,找到最关键的因素去突破

6、在评估风险和新方法的时候,灵活又不缺乏仔细

7、有稳定平和的心态,淡泊名利

8、敢打敢拼,富有开拓精神,不惧怕风险和挑战

Ⅱ、我的弱势(Weakness)及其弥补

1、全着眼于现在,从不喜欢寻找和发现那些你认为不存在的可能性,这使你无法发现更广阔的前景,也不能为将来做打算

2、倾向于只接受事物的表面现象,忽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条理,难以理解复杂的事情

3、不喜欢过多的规则,不喜欢结构过于复杂的机构

4、在决断上有困难,当与自己的感受相矛盾时,很难做出符合逻辑的决定

5、天生对他人具有高度的敏感,总是难以拒绝别人,有时为了满足他人的需求而拼命地工作,以至于在此过程中忽视了自己,不愿意为坚持自己的想法和立场,而冒风险打破与他人的协调关系

6、对他人的批评会感到生气或气馁,有时容易自责

7、容易相信别人,很少对别人的动机有所怀疑,也不会发现别人行为背后的隐含的意思

Ⅲ、我的机会(Opportunity)及其利用

1、我国已经先后出现了三个生育高峰,对幼儿教师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

2、安徽的经济发展迅速,私立幼儿园较多,幼儿教师需求量大。

3、学校的幼儿教师师资队伍比较强大。

4、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人们观念的革新与教育制度转变

Ⅳ、我面临的威胁(Threat)及其排除

1、幼儿教师人才济济,外来学前教育专业的介入竞争行列。

2、由于金融危机,很多私立幼儿园倒闭。

3、更高学历同时毕业的人很多。结论职业目标将来从事教育行业的教师职业职业发展策略进入公立幼儿园或进入有发展潜力的私立幼儿园。

四 、职业生涯规划设计

首先从基层教师做起,努力开拓自己的发展空间,做一幼儿园的管理者

具体路径

优秀学生――教师――优秀教师――幼儿园的管理者

计划实施

本人就读于大学三年级,学前教育专业。

我的大学接下来的计划如下:

① 短期计划― 学业有成期。学好专业知识,培养学习工作,生活能力,全面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充分利用校园环境及去幼儿园实习的条件优势,适当做一些兼职工作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并为就业做好准备。拿到教师资格证。

② 中期计划 2010― 在幼儿园工作的基础上,利用空余时间,充分接触社会,寻找与专业对口的工作进行兼职,并增加人生阅历,积累工作经验。在幼儿园从底层做起,不能好高骛远,要脚踏实地的工作。同时,扩大自己的社会交际网,增强与人沟通能力。当然,积累资金,改善生活条件,寻求更好的出路。

③ 长期计划 2015―― 总结经验,根据自己的能力与社会环境进行高层次发展。在幼儿教育行业取得成就争取获得优秀教师称号。通过努力,成为幼儿园的管理者之一。

五、评估调整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必须根据实施结果的情况以及因应变化进行及时的评估与修正。

1、评估的内容:

职业目标评估:假如我一直在自己工作的岗位上不顺心或得不到发展,那我可能会换一家幼儿园工作。

职业路径评估:当新的更适合我的工作领域出现时,我也许会调整我的工作岗位。一个新兴的领域更能激发一个人的动力。

实施策略评估:如果有必要改变原有的工作岗位时,我不会马上行动,我会现做好准备,让自己明白到了那个岗位自己需要有怎样的能力。只有在充分了解的情况下,我才会毫不犹豫地让自己去更有发展机会的领域。

家庭居住评估:如果工作地离家很远的话,那会对工作以及家庭都会带来很多的麻烦,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会考虑变换工作地点,选一家离家比较近的园所。

2、评估的时间:

一般情况下,我会在两年或三年之后重新评估规划;

当出现特殊情况时,我会随时评估并进行相应的调整。

3、规划调整的原则:

首先:我不会做大方向的改变,因为对幼教的工作还是蛮感兴趣的。我相信兴趣是工作的原动力。没有特殊的原因也不会改变自己的规划。

其次在一个团队里工作习惯了,突然要离开和一群完全陌生的人工作,肯定需要很长时间的磨合。而且一个长期合作的团队突然缺少了一个成员,也会对团队带来很大损失。我认为我们无论在哪里,无论追求什么都要顾虑别人的感受和利益。而且要懂得团队精神,大家的智慧,才是现代人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

最后:当各种原因不得已要离开时,我也会现做好安排,让幼儿园有时间找到一个能代替我在这个岗位上更好工作的人。这个评估原则可以叫做责任心原则。

4、备选职业规划方案

我的备选职业规划方案:

我会在明年四月份去考小学教师资格证。万一不能当幼师,我可以去当小学老师。此外,我也想过可以开一家书店。

篇2:学前教育职业价值观

学前教育专业专科学生职业价值观调查研究

摘要:调查显示,学前教育专业专科学生职业价值观依重视程度大小依次排序为:贡献、自我发展、人际关系、物质生活、家族、威望;男女生在职业价值观各维度无显著性差异;二年级是职业价值观形成与发展的关键时期,物质生活维度上年级间存在极其显著差异;来源于普通高中和幼儿师范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价值观没有显著性差异。独生子女的学生职业价值观各维度的均值都较非独生子女的学生高,特别在自我发展、威望、物质生活、人际关系维度上差异显著。学前教育专业专科生职业价值观各维度均值都高于普通高师专科生,除威望因素,其余各维度两者都存在显著差异。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 专科生 职业价值观

一、问题的提出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已经被社会普遍认为是幼儿教师的主要来源与重要力量,他们的职业已经基本定向为幼儿教师。而职业选择是人生中的一项重要事件,职业价值观是“人们对某一职业所赋予的看法、意义的总和,体现了人们对待职业的一种信念和态度”[1]。职业价值观在个人的生活和职业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影响着个人的教育和职业选择,以及个人对学习和工作的投入程度。它对人们的职业选择,工作目标、努力程度、自我实现等有着重大影响[2]。幼儿教师这一职业的现状已经开始为社会所关注和重视,而作为幼儿教师职前培养阶段的学前教育专业专科生,在选择职业时会有怎样的价值倾向?本研究通过对学前教育专业专科生进行职业价值观的问卷调查,分析学前教育专业专科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现状与特点。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安徽某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专科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158份,回收146份,问卷回收率92.4%。有效问卷146份,有效率92.4%。

表1 被试构成情况一览表

年级

性别

来源

家庭所在地

总计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普通高中

中等幼儿师范学校

乡村

县城

地级市

人数

60

63

23

12

134

90

56

95

36

15

146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西南师范大学心理系于海波等编制的“高师生职业选择问卷[3]”。问卷通过探索式因素分析,把高师生职业价值观分为人际关系、贡献、自我发展、物质生活、威望和家族六个维度。

(三)数据整理分析。

对有效问卷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得出调查的基本结论。

三、结果与分析

(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总体特征

1、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价值观调查基本特点

表2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价值观调查基本结果

项目维度

均值

标准差

等级

人际关系

4.3402

.44630

3

贡献

4.3870

.50398

1

自我发展

4.3808

.45627

2

物质生活

4.1495

.60829

4

威望

3.8973

.59605

6

家族

3.9452

.59197

5

从总体来看,六个维度的评定均值得分都较高,说明在进行职业选择过程中,这六个因素都是学前专业学生非常重视和关心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各维度的排列顺序从“非常重要”到“非常不重要”依次为:贡献、自我发展、人际关系、物质生活、家族、威望。说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选择教育职业时,最看重的是贡献程度和自我发展的机会,其次是人际关系的和谐,物质生活的满足,而不太重视能为家族带来多少利益和在社会、单位里的的威望如何。

2、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价值观性别差异比较

表3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价值观性别差异比较

项目维度

男生

女生

显著性检验T

均值

标准差

等级

均值

标准差

等级

人际关系

4.2222

.5565

1

4.3507

.4361

3

-.955

贡献

4.1250

.7658

3

4.4104

.4708

1

-1.270

自我发展

4.1833

.6235

2

4.3985

.4370

2

-1.170

物质生活

4.0417

.5556

4

4.1592

.6137

4

-.640

威望

3.8194

.7603

6

3.9042

.5821

6

-.471

家族

3.8333

.5674

5

3.9552

.5951

5

-.682

注:P0.05,P0.01,P0.001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性别上的分布很常见的现象是女生多,男生少。该校被调查男女生比例约为1:10,调查显示,男女生在选择教育职业时的价值观重要性程度排列基本一致,也就是说,女生在择业时看重的因素,男生同样看重。仅有两个因子有排列等级的差异,男生最看重的是人际关系、而女生则是贡献;对各维度的性别差异进行双侧T检验,结果表明,男女生差异均不显著。

3、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价值观年级差异比较

表4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价值观年级差异比较

项目维度

大一

大二

大三

显著性检验F

均值

标准差

等级

均值

标准差

等级

均值

标准差

等级

人际关系

4.3139

.4037

2

4.3810

.4986

3

4.2971

.4081

3

0.471

贡献

4.2611

.4884

4

4.5026

.5342

1

4.3986

.3851

1

3.667*

自我发展

4.3000

.4008

3

4.4730

.4929

2

4.3391

.4609

2

2.367

物质生活

4.3889

.4485

1

3.9947

.6612

5

3.9493

.6325

5

8.784***

威望

3.8361

.4943

6

3.9921

.7010

6

3.7971

.5049

6

1.446

家族

3.8542

.6197

5

4.0238

.5789

4

3.9674

.5451

4

1.286

注:P0.05,P0.01,P0.001

上表比较了各年级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于职业价值观各维度的看法。大一学生在择业时最看重的是物质生活、人际关系、自我发展,而不太注重贡献、家族和威望。大二学生最重视贡献、自我发展和人际关系,不太关注家族、物质生活和威望。大三学生对这六维度的重视程度排序与二年级完全一致。对三个年级进行方差分析,可见,物质生活维度上年级间存在极其显著差异(F=8.784,P0.001)。在贡献这一维度上,不同年级间差异也较为显著(F=3.667, P0.05),其他各维度均不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

4、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价值观生源差异比较

表5 不同生源学生职业价值观差异比较

项目维度

普通高中

中等幼儿师范学校

显著性检验T

均值

标准差

等级

均值

标准差

等级

人际关系

4.3778

.45441

3

4.2798

.43007

3

1.293

贡献

4.4241

.52891

1

4.3274

.45943

2

1.128

自我发展

4.4111

.44908

2

4.3321

.46753

1

1.017

物质生活

4.1574

.59354

4

4.1369

.63652

4

.197

威望

3.9111

.61565

5

3.8750

.56787

6

.355

家族

3.8833

.61375

6

4.0446

.54587

5

-1.610

注:P0.05,P0.01,P0.001

由上表可以看出,来源于普通高中的同学认为职业价值观中贡献是位列第一位,其次是自我发展和人际关系,相对不太看重的是物质生活、威望和家族。来源于中等幼师的同学则最看重自我发展这一因素,其次是贡献和人际关系,同样物质生活、家族和威望是他们相对重视程度较轻的因素。比较不同来源学生对职业价值观六个维度的排列等级,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为R=0.086,统计检验的相伴概率P<0.05,存在较显著相关。说明无论是来源于普通高中还是中等幼师的学生,对这六个维度的重视程度的等级排序相当一致。对各维度的生源差异进行双侧T检验,发现,来源于普通高中和来源于幼儿师范学校的学前专业学生,对于职业价值观的看法没有显著性差异。

5、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是否是独生子女的职业价值观差异比较

表6 独生之女与非独生子女的职业价值观差异比较

项目维度

独生子女

非独生子女

显著性概率

均值

标准差

等级

均值

标准差

等级

人际关系

4.5367

.4885

3

4.3067

.4319

3

0.026*

贡献

4.5714

.5259

2

4.3560

.4956

1

0.070

自我发展

4.6762

.3714

1

4.3312

.4516

2

0.001***

物质生活

4.4603

.4622

4

4.0973

.6157

4

0.011*

威望

4.2063

.5890

5

3.8453

.5836

6

0.010**

家族

4.1429

.5946

6

3.9120

.5874

5

0.098

注:P0.05,P0.01,P0.001

被调查学生在家庭中是否独生子女,影响到其职业价值观的看法,由上表可见,是独生子女的学生对于职业价值观各维度的均值都较非独生子女的学生高,特别在自我发展(P0.001)、威望(P0.01)、物质生活(P0.05)、人际关系(P0.05)这几个维度上表现出显著差异。在调查中也发现,独生子女在择业时对各方面的要求都较高,特别是非常重视追求自我前景发展,较为强调个人的成长与利益的满足,。而非独生子女在选择职业时较为重视职业的社会价值,以及由此所能给家庭和个人带来的利益,包括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

6、与相关研究的比较分析

把本研究对学前教育专业专科学生的调查结果与王立新、廖冰[4]对普通高师专科生的调查结果进行平均数比较,结果显示,学前教育专业专科生各维度均值都高于普通高师专科生,除威望因素,其余各维度两者都存在显著差异。

表7 学前教育与普通高师专科生的职业价值观比较

人际关系

贡献

自我发展

物质生活

威望

家族

普通师专生

平均数

4.1965

3.9932

4.0292

3.6408

3.8429

3.7995

标准差

.5021

.4743

.4735

.6167

.5905

.5514

学前教育专科生

平均数

4.3402

4.3870

4.3808

4.1495

3.8973

3.9452

标准差

.4463

.5039

.4563

.6083

.5961

.5919

平均数比较(T)

3.890**

9.441**

9.312**

10.106**

1.102

2.974**

注:P0.05,P0.01,P0.001

四、讨论

(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总体特征反映出价值取向的多元化社会价值、家庭期望、自我实现并重,重视人际关系,兼顾物质需求,相对忽略职业的威望程度。

(二)性别上,男女生差异不显著,由于学前教育专业的男女生在共同的群体里接受了同质的专业教育与校园文化熏陶,职业定向也异常清晰,加之男生数量比例偏小,在同一群体中可能被庞大的女生群体所同化,因此,在职业价值观上形成了一致的稳定的职业选择倾向。

(三)随着年级的增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职业价值观上越来越重视贡献而相对忽视物质生活。二年级是职业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时期。在历经了大学专业教育后,特别是学生在经过社会实践后,择业的期望变得较现实,职业价值观也更趋于成熟。

(四)中等师范学校的学生在中师毕业时已经有了一次就业或是继续升学的选择,他们通过继续读大学来提高学历,反映出他们非常看重自我发展,这与调查结果一致。另外,也正是因为有过面临就业的经历,他们在目前对职业选择的期望并没有来自普通高中的同学那么高,有一定的现实性。

(五)独生子女在择业时对各维度的期待都较非独生子女要高,特别是非常强调个人的自我发展,自身的成长空间与物质利益的满足。而多来自农村的非独生子女由于受家庭和传统观念的影响较大,在选择职业时较为重视职业的社会价值,以及由此所能给家庭和个人带来的物质和精神利益。

(六)相对来说,学前教育专科学生将来就业范围比普通高师专科生的就业去向要窄,这种将来去幼教机构工作的相对定向的择业观念使得他们对职业价值各因素的要求都较高。特别是物质因素,普通高师专科生将其作为最不看重的因素,而学前专业学生却将其排在第四位,说明相对家族和威望来说,物质生活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比较重视的因素,这反映出当前幼儿教师工资待遇不高且保障不力的现象,已成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期待能得以转变的基本需求。

篇3:职业价值观

摘要:近几年,国内外学者对于职业价值观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多,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也就越来越多。

笔者在文中主要对国外研究综述与国内研究综述进行对比,从而对今后的职业价值观方面提供相关的参考。

关键词:研究;职业价值观;综述

世界观、理想、价值观以及信念等对于职业产生的影响,基本上都体现在职业价值观上面。

而职业价值观属于价值观当中的一种,其对于人们的职业选择有着非常大的支配作用,直接影响着个体的就业态度,乃至于影响到整个社会群体的就业氛围[1]。

一、职业价值观的内涵

价值观是价值观念的一种简称,指的是人们头脑当中关于价值追求方面的观念。

具体点来讲,价值观属于人们对于某项事物本身价值的基本看法以及总的观念,主要表现为人们对于该项事物相对较为稳定的理想、信念以及信仰,是人们对于这类类事物的价值取舍模式和指导主体行为的价值追求方式与价值取舍方式。

比如,社会主义价值观指的是在社会主义国家中生活的人们对于目标与事业的认可程度和对于精神目标的追求程度等一系列的评价与判定标准。

关于价值观的表述非常多,将价值观与职业进行联系,我们可以将其统称为职业价值观。

二、国内研究综述

进入到21世纪以来,国内对于职业价值观方面的文章与课题研究越来越多,然而大部分基本都是将理论描述作为研究方式,而关于职业价值观方面的实证研究相对较少,通常都是学者自身的想法与研究思路来诠释职业价值观。

张志新[2]等曾经提出过,当前的城市青年人群相对重视的是人际关系、生活满意程度、成就高低等,关于工作变动、人事管理以及人身安全方面等方面的重视明显不足;李卫平[3]在《大学生社会适应问题研究综述》当中则认为青年人群的职业价值观决定着一个国家的未来发展,是一种展现个人精神的最佳方式;汪晓莺[4]在《论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及其引导》中则认为对青年人群开展对应的职业价值观方面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相关的教育能够帮助青年人群对于职业前景与职业生涯等问题有一个较为准确的认知与判断,当中应当包含报酬、取向以及原则等各个方面的不同因素;王运来[5]等在《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分析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析》中提出。

当前青年人群的职业价值观属于一个简单的认知,然而这也是一个必须的进程,其属于青年人群对于即将面对的工作的一种期盼,并且可能会产生一些较为浅显的想法;王健[6]在《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变化与教育引导》一文中提出,职业价值观因为针对的人类群体之间的差异性特点,使得当中的每个个体都应当有着自身独特的权衡。

最近几年来,国内学者在研究青年人群的职业价值观的时候,基本都将青年人群的职业价值观与教育措施进行了对应的研究,当中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朱远望、杨超越[7]在《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比较研究——来自杭州下沙大学城的调查》一文中提出,要注重对青年人群开展职业价值观教育,要指导他们正确处理自身利益与集体乃至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从而正确树立自身先进的职业苦乐观、职业待遇观以及客观的职业地位观,并且要采取有效的教育模式,培养青年人群的择业信心。

王苑岭[8]在发表的《我国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措施综述》中提出要教育青年人群及时更新自身的职业价值观念,合理降低自身的就业期望值,从而有效地下移就业的重心,针对青年人群实施职业生涯方面的指导与教育,从而指导他们正确认知与评价自我价值,并且坚持集体职业方面的价值取向。

闫锋,白玲[9]在中发表的《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中认为要教育青年人群树立较为长远的意识,调整自身的价值取向,要重视创业方面的教育,加强青年人群的自主择业意识,从而增加他们对于从业方面的适应性。

三、国外研究综述

而国外在价值观方面的研究则可以用百家争鸣来形容。

当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斯瓦兹(Schwartz)、塞普尔(Super)、罗科奇(Rokeach)与克拉克洪(Kluckhohn)。

斯瓦兹[10](Schwartz,1992)的观点相对来说较为全面,他认为,价值观属于人们所向往的状态,并且价值观能够当作权衡一些事物的标准。

塞普尔[11](Super,1980)则认为价值观属于人们针对某种行动所渴望实现的目标的一种期盼。

罗科奇[12](Rokeach,1973)则认为,价值观属于人们长时间坚持的一种信念。

克拉克洪[13](Kluckhohn,1951)认为价值观是一种外在或者内隐的,用来衡量某项工作是否值得的标准。

国外的环境当中,有相当一部分学者喜欢开展单独的研究,而通常采用集体研究的学者会选择课题的方式来开展长时间的研究。

这当中较为突出的'当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当中的一批知名学者开展的价值观研究,其出版的一部非常重要的书籍《全球化背景下的共同学习和工作之价值观》,而书中对于职业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并没有进行清楚的描述,然而对于这方面的教育还是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知的,其对于如何开展职业价值观教育的步骤与教学模式进行了大量实践方面的介绍,并且当中还依附了大量的实践教学案例[14]。

综上所述,至今为止,国内学者对于职业价值观方面的研究更偏向于理论方面的研究形式,而关于青年人群的职业价值观方面以及深层次教育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针对青年人群开展职业价值观教育应当采用何种方式,采取怎样的模式,以及通过什么样的途径等各个方面的研究相对较为欠缺。

所以,在今后职业价值观方面的研究当中,国内学者可以尽量汲取国内外学者对于职业价值观以及青年人群职业价值观教育等各个方面的研究成果,从而更多地去探寻针对青年人群在职业价值观方面的教育模式、系统的教育内容以及针对性的教育措施等。

参考文献:

[1]贾卫东,郑宏宇.当代大学生择业观研究综述[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04).

[2]张志新,吴红.社会主义荣辱观视阈中的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04).

[3]李卫平.大学生社会适应问题研究综述[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01).

[4]汪晓莺.论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及其引导[J].教育与职业,,(11).

[5]张宏,王运来,王艳春.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分析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09).

[6]王健.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变化与教育引导[J].高教论坛,2008,(02).

[7]朱远望,杨超越.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比较研究——来自杭州下沙大学城的调查[J].现代商业,2009,(03).

[8]王苑岭.我国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措施综述[J].改革与开放,2009,(05).

[9]闫锋,白玲.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J].辽宁教育研究,2007,(11).

[10]黄雪娜.职业价值观研究述评与反思[J].学习与探索,2011,(02).

[11]洪芳,吴谅谅.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比较研究[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07,(06).

[12]李添翼.中职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研究综述[J].职教通讯,2007,(12).

[13]王康.近30年来我国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及教育研究述[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02).

[14]王兆善.从“范跑跑”现象看职业道德建设的迫切性[J].中国职工教育,,(07).

篇4:服装设计职业价值观

随着时代的步伐,以前的人都是用手绘的方式来设计服装,现在不一样了,电脑可以说普及到了每一个家庭,所以说服装设计软件只是代替服装设计的其中一种。

如何成为服装设计师要想成为一名服装设计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仅需要有一定的天赋,而且更需要懂得学习方法并为之付出辛勤的努力,才能学有所成。

服装设计既要有很强的审美观,和价值观,既然设计出来的衣服是要在生活中穿的,既要美观时尚,又要低调优雅,是服装永远不会落后,所以一个设计师再设计服装的过程中要忘掉自己是自己,而是在设计你所想表达的意向。

服装设计-概念定义服装设计设计的原意是指“针对一个特定的目标,在计划的过程中求得一种问题的解决和策略,进而满足人们的某种需求”。设计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包括社会规划、理论模型、产品设计和工程组织方案的制定等等。

当然,设计的目标体现了人类文化演进的机制,是创造审美的重要手段。服装设计顾名思义是设计服装款式的一种行业,服装设计过程“即根据设计对象的要求进行构思,并绘制出效果图、平面图,再根据图纸进行制作,达到完成设计的全过程”。

篇5:服装设计职业价值观

设计是一种源于生活又超越生活的艺术,其不仅是设计师的个人行为,也是一种社会行为。设计师的价值观对服装设计的合理化有着较为直接的影响,设计师只有在坚持自身的设计原则的基础上,注重设计师的社会责任和道德修养,才能有力地推动设计工作的顺利展开,能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研究的重点是设计师的价值观对设计合理化的影响,研究主要从服装设计师的价值观对设计的影响、设计师在设计工作中应有的道德修养等方面展开。主要通过这两个方面的分析来探索出设计师应该具备的价值观。

关键词:设计师;价值观;设计合理化

服装设计最初是为了能够满足人们生活中对服装的需求,但是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逐渐提升,服装设计不再只限于个人使用,而更多是注重审美需求的关注。有人说:“设计不是一种文化形式而是一种经济行为,但设计的价值产生于人们的需求,而不是把设计者的情感在其中表达出来。”虽然这种观点很符合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下服装设计的发展形势,但是服装设计师在设计工作中一定要明确自身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只有做一个价值观正确的设计师,才能有效促进设计的合理化,为人们创造更好的生存条件。

一、服装设计师的价值观对设计的影响

所谓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于周围的客观事物的评价和看法,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表现为价值取向和追求;2.价值尺度,对事物的评价标准。一旦个人的价值观确立,便会具有稳定性。对于服装设计师而言,他们的价值观主要体现在服装的设计工作上,他们的价值观决定了他们的设计作品,对设计合理化有着较为直接的影响。每个人都会有属于自己的价值体系,这种价值体系是由人们对各种事物的看法和评价在心中的主次和轻重排列,价值观和价值体系共同决定了人们的行为和心理。服装色彩、款式、设计对象和服装搭配是服装设计师在进行设计工作的几个重要因素,这些因素和设计师的价值观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

(一)对服装色彩的影响

服装设计师的价值观是他们对于色彩、款式和舒适度等因素的看法和评价标准,直接影响着设计师的设计想法。很多服装设计师在设计服装时都会选择当下流行的颜色,以此来获取追求时尚潮流的消费者的青睐。这是为了能够提高服装销量的有效途径,事实证明这种途径为服装界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由此可见,服装颜色也是服装设计中的关键因素。每个人都有喜欢和适合自己的服装颜色,如果设计师只是一味地跟随潮流来选择色彩,势必会忽视了其他消费者的需求,这也是会成为设计的缺陷。服装设计师在设计时,不应该只是片面地追随潮流,还需要考虑其他消费者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为人类利益设计”。

(二)对设计对象的影响

“服装”与“时尚”是接轨的,两者总是被人们联系在一起。很多服装设计师都偏爱设计时尚感较强的服装,他们的设计对象主要为愿意购买高价时装、身材苗条的女性。通过为她们设计服装,能够获得名利。但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并不是每一位女性都具备购买奢侈时装的能力,也不是所有女性身材都十分高挑。如果服装设计师只为名利来进行设计工作,无疑只是考虑到了少部分人的利益,是设计师价值观出现偏差的现象。

服装设计最初的目标是为消费者设计适合他们且能满足他们对美的追求的服装,很多服装设计师却只是兼顾到了小部分人的需求,对很多人的需求并没有重视,如身材较为肥胖的女性等。每个人都需要服装,更渴望追求美丽和时尚。如果服装设计师不能树立正确地人生观和价值观,势必会忽视大部分人对于服装的需求。服装设计师只有对所有消费者一视同仁才能兼顾大部分人对于服装的需求,这是我国服装设计师需要树立的正确的价值观。

(三)对服装舒适度的影响

一年四季中都需要不同季节的衣服,但是无论是什么季节,穿着打扮都应该以舒适和保障健康为基本前提。很多服装设计师注重设计外表时尚的服装,并没有兼顾到服装的舒适度和合理搭配。

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逐渐提升,对服装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不仅要求美观,更需要舒适。而服装的舒适度是与设计师的价值观紧密相连的,如果设计师注重服装的时尚和装饰效果,则会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对服装舒适度的考虑。例如紧身连衣裙虽然能够体现出女性妙曼的身姿,但是在夏天却不易散汗和人体的血液循环。这一类型的服装虽然十分靓丽,但是在舒适度上却存在一定的欠缺。与此相反,如果服装设计师注重运动,十分休闲,便会设计出简单但易于运动的服装。这种依据服装设计师的个人喜好和价值观来进行设计的现象是服装设计不合理的表现所在,是我国服装设计师需要努力改进和加强的地方。

二、服装设计师的价值观中的不利因素分析

(一)社会责任感较差

很多人最初选择设计师行业是为了能够设计出获得人们欣赏的服装,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引发了人们对经济利益的盲目追求,他们都逐渐忘记了设计的最初理念。当下社会上很多服装设计师都选择走商业化路线,名利成为了设计的最终目的,这是当前设计工作中的不利现状。很多服装设计师的梦想都是能够获取名利,从而能够凭借自身的实力来引领时尚潮流,也希望通过出名来享受自由设计的感觉。但是这种功利性的设计思想严重忽视了大部分消费者的需求,是设计师社会责任感较差的表现之一。

(二)过度设计

所谓“过度设计”是指一种强调繁琐堆砌的设计理念,是对服装的装饰性的一种不正常的推崇心理。过度设计是一个和简约主义相对应的定义,这种理念重视服装的装饰作用,忽视服装的其他功能,如舒适度。现阶段,我国服装设计行业中过度设计成为了一个较为严重和急迫的弊端。因此,过度设计受到了批判的同时也顺应了一部分消费者的需求。这种价值观是以虚荣心为核心因素,并不利于服装设计师的设计工作。美国著名的服装设计师普罗斯说过:“人们总以为设计有三维:美学、技术和经济,然而更重要是第四维:人性。”这句话旨在说明过度设计是人性虚弱的罪魁祸首。现代设计大师蒙荷里・纳基曾说过:“设计并不是对制品表面的装饰,而是以某一目的为基础,将社会的、人类的、经济的、技术的、艺术的、心理的多种因素综合起来,使其能纳入工业生产的轨道,对制品的这种构思和计划技术即设计。”这些因素都会对设计师的工作产生直接的影响。 (三)过度设计对消费者的不利影响

在商业社会中,设计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交易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这一特征决定了设计本身就具有双重使命。一个成功的设计作品不仅要保证服装的耐穿性之外,还需要保证服装能够不断地更新,这样才能够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为了这两点要求,设计师必须要不断推出新的设计作品,但是这并不代表服装需要过度设计。设计师要想自己设计出来的服装能获得消费者喜爱,设计师避免不了违背设计的艺术和生态原则。换而言之,以时尚、流行为服装外在特征的设计满足了消费者的新鲜感之外,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由于较多服装设计师在设计上盲目地追求奢华和铺张,造成了原材料的过度消耗和浪费,不利于当前绿色环保的主题。这种现象使得服装本身的价值和其实际使用价值严重不服,违背了设计经济的原则,体现了现代设计的畸形发展。

三、设计师应有的道德修养

(一)崇高的社会责任感

设计师崇高的社会职责表现为“为公民的利益而设计”,其目的在于满足大多数人对服装的需要,而不仅仅是为了利益去取悦小部分人。很多服装设计师都醉心于为时装设计,以时装设计来获取名利。但是却忽视了很多生活在衣衫褴褛环境下的人们,这是设计师崇高的社会职责较欠缺的一面。虽然设计师并不需要为社会的贫困和落后承担责任,但是这样的现状让我们反思到设计师不应该只是为奢华服务,更应该以崇高的社会责任感来关心社会上的弱势群体,为更多需要服装帮助的人服务。

这种社会责任感出了体现在要兼顾大部分消费者的需求之外,还应该保证资源的合理运用。服装设计师的设计不仅需要引领时尚潮流,还需要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近年来,外国很多商家都利用我国廉价的劳动力和资源来减少服装的制作成本,从而获取更丰厚的经济效益。这种现象使得服装市场出现“快餐式”和“抛弃式”的时尚消费,导致消费者并不珍惜服装。据相关统计数据现实,英国每年都有150万吨旧服装被丢弃在填埋场。这种现象是服装行业的弊端所在,为了能够有效地改进这一现状,必须努力地实现“绿色设计”。 “绿色设计”是服装设计理念中的一个新的概念,其主要是指为了再利用而进行设计,这才是服装设计师的社会责任所在。如果设计师只是具有设计实力却没有真心投入设计中,便不可能为设计出对消费者、社会和环境有价值的服装作品。因此,设计师一定要牢记自身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和道德准则。

(二)实现绿色设计的有效途径

服装设计师在设计服装时,应该将消费者的消费方式、目的和对服装的要求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以便于消费者得到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满足。绿色设计便是在这样的要求下产生的,是设计中的一个重要趋势,也成为了服装设计师的重要责任和使命。

绿色设计将会成为服装界的主流设计,它从根源上减少了服装生产对于社会环境的污染,也在某种程度上延长了服装产品的生命周期,实现了产品增值。服装设计师是整个工作中的重要因素,设计师应该通过设计理念来引导消费者来进行消费行为,为世界环保作出自己的努力。要想实现绿色设计,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努力:①慢设计。过度的包装是造成垃圾急速增长的主要原因,很多商家希望通过精美的包装来使产品价值,但是却严重忽视了过分包装带来的生活污染。日本的无印良品是绿色设计的典型代表,他们对设计、服装原料才和价格上都有着严格的规定,服装类的产品要严格遵守无格纹、条纹和花纹等设计原则,颜色上只采用黑白、褐色和蓝色等。无印良品在自己的设计中推行“slow design(慢设计)”,旨在表达让生活节奏慢下来,推崇简洁、环保的设计。②将废弃物循环利用。很多设计师为了能够取得更好的服装视觉效果,为选用昂贵的材料,这种情况导致出现资源浪费的现象。利用废弃物来进行设计创作,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污染,积极开发和运用环保素材是绿色设计所追求的最终目标,如将旧货市场中的过时的材料,通过设计师的巧妙构思来加以循环利用。③设计时大量使用环保型材料。大量使用环保型材料也是绿色设计的要点之一,三枪生态内衣便是典型的案例。三枪生态内衣不仅采用了著名的莫代尔纤维的材料,还加入了木棉、桑皮等纯天然绿色纤维。这种环保型材料有利于消费者的身心健康,是绿色设计的宗旨所在。

(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对于服装设计师而言,设计出新、特、奇和异的服装作品是梦想,设计师追求个人价值和施展个人才华是设计进行的原动力。虽然在服装款式上、材料上和结构上追求创新是值得鼓励的,但是现阶段我国服装设计行业中很多设计上的过度“创意”和堆砌“处理”却违背了设计上追求简单、舒适的原则。很多设计师利用消费者的购买心理来进行恶意引导的设计,是消费市场因素对设计文化的侵蚀。设计师在展开设计工作时,应该为人类长远和全面的利益考虑。设计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履行社会职责的基础所在,也是促进设计合理性的前提条件。在进行设计之前,应该对其设计的价值进行判断。另外,对于目前“为金钱设计”的不良风气充斥服装设计领域的现象,设计师还应该积极、主动地抵制设计界的不良之风。现代很多设计在让消费者获取物质上的满足的同时,也带来了较大的社会危机。这种危机感的解决需要服装设计师从根本上解除,对此,服装设计师需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四、总结

设计行为不止是服装设计师的个人行为,更是一种社会行为,是为社会服务的行为。所谓服装设计师,需要重视的不仅是设计,还应该关注社会和人类的生存状态,关注消费者的实际需求。“为人类的利益设计”是服装设计行业的工作原则和最终目标,设计师只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才能够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在“为金钱设计”的设计理念充斥在人们的生活中的当下,设计师更需要调整正确的人生观,尽自身全力为广大消费者进行设计,将设计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尽可能地满足各个地区对服装的需求,以此来保证设计的合理性。

【学前教育职业价值观】相关文章:

1.职业价值观范文

2.职业价值观自我介绍

3.个人职业价值观怎么写

4.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分析怎么写

5.价值观论文

6.学前教育心得

7.学前教育心得体会

8.学前教育自我介绍

9.学前教育自我鉴定

10.学前教育论文

下载word文档
《学前教育职业价值观.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