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英美文学考研经验

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英美文学考研经验

2024-09-12 07:44:3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渴了喝血”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英美文学考研经验,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英美文学考研经验,欢迎阅读与收藏。

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英美文学考研经验

篇1: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英美文学考研经验

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英美文学考研经验

录取名单出来了,我有幸是其中一个。没有什么意外的话应该就是录取了吧。从决心要考人大开始,就想要找到更多信息,非常感谢人大考研论坛,我从这里收获了很多,所以想把自己的考试经历写下来,希望能给以后想考人大者一些帮助。

我报考的是人大外院的英美文学。来自一所普通的地方二本院校,没确定前很担心人大会不会歧视出身,后来听一位学长说,没那回事,只要你有实力。所以,想考人大的学弟学妹们不要担心这个问题,放手去拼吧。当初选学校时也很纠结,最终敲定人大,痛苦的是没有参考书,其实现在想想没有也好,要是对着那么多参考书,想着自己还有多少书没看不是更恐惧?

一、关于初试

初试题型已经有热心版友的帖子详细说明了我也不在赘述。只是觉得基英题量大,我是没写完,所以一定要抓紧时间。当时为了应付没有参考书的窘境,有看过张汉熙的《高级英语》现代大学英语,新四等等……觉得还蛮好的,多翻翻字典啊,英文书籍什么,反正就是接触英语。

英美文学用的就是吴伟仁的四本教材,但今年考试的题目也开始超出这个范围了,随意还是尽量多看看吧。我也根据往年的经验看过罗经国,常耀信的.文学史简介等和一些文学书籍。每天的积累和坚持,不要灰心丧气。

政治我就只看了大纲解析(俗称红宝书)是10月份出来后才看的,然后做了真题卷。真题卷多做几遍还是有用的,后期有做过任四,就什么也没有了,市面上各种辅导资料都有看着什么都像,索性什么也没买。

二、关于复试

复试是3月20号上午笔试,下午面试

个人觉得笔试难度相对前几年降低了不少,考察的也的确是我们需要掌握的,尤其是作文,记得之前多自己说考不少有什么,条条大路通罗马,结果笔试就考了这个题目。

下午的面试,我等的很焦急,都进行一半多了才到我,先是二外面试,一进去两位老师,打了招呼后老师让自我介绍,我懵了就准备了3句,说自己叫什么,从哪来后,实在没准备多,老师很和蔼的说别紧张,我其实心里嘀咕不是紧张,是没得说啊,然后就自己随便说了几句,那天早上正好北京下雪,就说想到一首日本歌曲,北国之春,还大胆唱了两句(现在想想真是汗颜)老师都笑了,其实心里捏了一把汗。后来就说是读标日中级第一课,然后回答几个问题,就出来了。所以还是提前准备个好点的自我介绍吧,不至太濉

回来后没4分钟又被综合面试,在外面等待时抽了一篇文章,快速扫了一遍,知道大意。我抽的是现代高科技快速发展,人类快节奏之类。文章一开始就是很多术语,词汇,都傻眼了。只能硬着头皮读。读后老师问问题,先就所读文章问,然后在扩展些。问的前两个都没答出来,有个3D 什么,那个单词忘了,老师问什么意思,我就说不好意思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什么是3D电影,又把这个解释了一通,老师点点头。然后又问文章大意,怎么看待的,随后就顺利一些了。大概问了5个问题左右就出来了。老师都很和蔼,不会的也会慢慢引导,不要自己紧张慌了手脚,对于回答的问题一定要诚实,因为老师什么都了解,你是否了解老师一眼就能看出来。

以上大概就是考试的一些体会了,希望能有一些帮助作用,送上自己喜欢的一句话,Do not ,for one repulse,give up the purpose that you resolved to effect。坚持到最后就是胜利一大半了,祝愿每个人都有好运,实现自己的梦想。

篇2: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英美文学考研复试经验

13年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英美文学考研复试经验

我所报考的是中国人民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英美文学研究生,初试成绩397分,其中专业课127分,基础英语113分,二外法语89分,政治68分。初试题型的回忆版大家可参照论坛里另一个帖子,写得已经非常详细,我这里就不赘述了。

一、复试备考

虽然从分数下来就开始略有准备,但真正接到复试通知到参加复试仅隔了不到两个星期时间,其间无比惶恐,不知从何下手,加之一个寒假都没碰过课本,法语已经忘得七零八落。又听说今年英美文学有一个大神考了430分,不禁压力山大,生怕在复试被淘汰。一直到复试的前一天,都感觉没有完全准备好。人大的复试录取比例为1比2,意味着会有一半的人被淘汰。英美文学复试分为四项:基础英语笔试、二外笔试、专业课面试、二外听力与口语面试。任何一项分数低于60%都直接淘汰,最终成绩=初试成绩*50%+复试成绩*50%。

二、复试进行时

20号上午基础英语和二外笔试,8点半开始,一共三小时,先发基础英语试卷,一共四题,第一题有大概25个小题,每题2分,一句话中挖掉一个单词,给出首字母进行填空,题目很基础,但我仍有不少拿不准,建议大家在复习时多注重积累词汇。

第二题是45分的翻译,共15题,每题3分,题目出得很泛,有很多专业词汇,如“兹证明”;“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保质期”;“驾驶证”……幸亏我本科学的是英语翻译专业,又自考了上海高级口译证书,平时有过一些积累,虽然远达不到“信达雅”,但总算勉强译完。第三题是一个主观完形填空,一共25题,每题一分,说的是美国移民的历史和影响,考文化方向的同学估计比较占便宜。第四项是30分的作文,题目是ALL ROADS LEAD TO ROME。10点半发法语试卷,题目难度和初试差不多,挺基础的,先是30题选择题,然后是10题的语法填空,最后是10题翻译,由于长期没看法语,感觉远没有初试做得自信,建议大家考完初试后不要把二外完全丢掉,免得在二外上翻船。

上午大概12点才出考场,下午1点半就开始面试了。

此间还出了一个小插曲,刚开始时我跑到了小语种的侯考室等了大概半个小时,后来感觉不对劲,多亏旁边德语专业的同学提醒,才及时回到英语言文学的侯考室,这里谢谢那位同学了。当时手机还关机了,如果继续等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大概3点时轮到我专业课面试,先是被叫到门口抽了一篇短文,有大概5分钟准备时间,我手气一向不好,这次果然不例外。我抽到了一个介绍美国税法的文章,平均每两行就有一长串数字,很让人恐慌。进去后有5位面试官1位记录者,刚进去时,最中间的老师(后来上网查才知道是人大外院副院长张勇先教授)问我从哪儿来,我说管仲故里颍上,他笑眯眯的.说呵呵原来你是安徽人啊,这使我紧张感顿减。然后就开始读文章,读完文章后张教授让我用一句话总结文章大意。

接着就开始考察口语,老师会问家庭情况父母工作阅读过的书籍为何选择人大云云。很少涉及到专业课知识。最后有一个老师问我上午笔试考得怎么样,我说以前看网上说人大题型古怪,自己做起来感觉挺正常的,老师还开玩笑说那你回去后一定要在网上发个帖子为人大正名啊。老师们人都很好,遇到发音问题,会很及时善意的纠正,还说此类问题大家会犯,以后多注意就行了。整场面试大概十五分钟左右,让人感觉很放松。

法语面试流程也差不多,但只有1个老师1个记录员,进去之后抽了一篇短文,有一分钟准备时间,读完后老师根据短文提了大概五六个问题,都能在文章中直接找到答案。还问了我是坐火车还是飞机过来的,今天天气怎样之类的问题。

以上就是我的复试经历,可能是经验,也可能是教训,一切都取决于明天的录取名单。之所以专门为复试写下了这样的长篇大论,一方面是完成和老师为人大“正名”的约定,另一方面因为自己在准备复试时在网上几乎找不到复试经验,感觉特别焦头烂额,无从下手。

希望这篇文章会对以后考人大英美文学的同学能有帮助,当然也为自己积攒下人品。我本人来自于一个很名不见经传的二本院校,考研时也曾迷惘过,徘徊过,失落过,不止一次的自我否定过,但我一直相信,也请大家相信,只要坚持就一定会有收获。

最后送上我最喜欢的一句诗,与大家共勉:“Made weak by time and fate/ But strong in will/ To strive,to seek,to find,and not to yield。”

篇3:中国人民大学英美文学方向考研经验

中国人民大学英美文学方向考研经验

一、有关我我就读于西外,英语专业,报考了中国人民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的英美文学方向,初试分不高,跨线而过,复试人品爆发,现已被预录取。大学四年虽不全心致力于学习,但也一直以学习为主业,自认为还算是认真勤勉之人,成绩在班上较前,专四成绩刚达良好。

二、有关选择选择考研很早,刚上大学就有此打算,虽曾受劝阻,并未动摇过,并无什么现实功利原因,只是觉得年纪尚小还想念书。

选择报考院校很纠结,一直推脱到去年9月份开始准备预报名才确定。我建议大家先选择地域,这样可以缩小范畴,研究生与本科不一样,很可能与将来工作落脚点挂钩,所以要认真考虑。我有北京情结,所以选定北京。还想提醒大家,一定要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坚定自己的信念,无论你想报考的学校有多牛,也不要没上阵就退缩,所报专业一定要自己喜欢,不能为了好考而选择,要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坚持自己选择的,在关键时刻内在小宇宙才能爆发,才能有奇迹发生。并且一旦选择,就横下心,完全不退缩。

至于跨专业考研,一定要动手早,跨专业应在1、2年前就开始着手专业课的了解阅读,因为考研考得还是功底,突击性的复习很容易露出马脚。

至于选择学校,确定地域后,可以通过打听或网络,将该地域学校中你所报考院系的综合实力进行排名,然后根据自己现状再做具体选择,要考虑到该学校的`考试题型,侧重点与你的兴趣是否吻合。例如,我当初做选择时,首先排除初试专业课部分方向大综合考查的院校,即无论你选择什么方向,都要考察语言学,文学,文化,翻译。这样可供选择的院校就很少。当初确定院校范围还得要感谢一位不相识老师的博客,偶尔在搜索资料时发现这位老师的博客,她好像是北京某一高校英语专业的老师,提供了很多北京院校考研的资料,当时细细阅读,并留言请教老师问题,老师人很好,受益匪浅。

篇4: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考研经验

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2011考研经验分享

:政治

其实政治复习都大同小异,无外乎先看理论再做题,再不然边看理论边做题,这个理论基础是一定要打好的,不过在时间分配和后期复习上就见仁见智了。我觉得这个还是凭个人对这一科的重视程度以及自身复习方法来定,没有必要完全照搬高分考生的复习模式。如果本身不排斥政治而且愿意花时间去看那么早点开始复习多看几遍书本是很好的。我同宿舍考研的一个女生就很喜欢政治,一次在我看得焦头烂额对着课本都找不到答案在哪儿的时候向她求助,结果她几乎想都没想就直接翻到那一页指出原文出处给我看,在我震惊的时候被告知她已经看了十几遍了……她在政治上下的功夫确实不少,所有的概念理论都背得很熟,自然考试分数也不低。不过我个人不适合那种方法。一方面我作为理科生看到政治就头大不愿多花时间在它上面,另一方面我个人觉得政治还是靠理解,只要考试时能想起来个大概到时候自己绉就好了(我对自己胡编乱绉的能力还是很有信心的,结果最后居然没注意写多了还写到卷子背面了,杯具),再加上我是跨考生,专业课更值得多花时间看,所以相对没有那么重视政治,不过也绝对没有忽略。

参考书我是买的任一,因为相比红宝书我觉得任一看着有趣点而且标注重点,红宝书适合那种学习能力很强而且耐得住单调的同学。后来发现看了两遍书没什么清晰的记忆线条,就又买了一个逻辑图的册子,很长的书卷,用各种大括号把每章内容分条列出来,各部分的内容就被联系起来了,一目了然。我觉得这个对我还是有帮助的。练习题我没有用任二,买的题,主要因为后者讲解比较详细。在最后冲刺阶段我吸取了第一年一个字都没背就上战场结果悲催的经验,背了一些自己很难写全写准确的条条框框,然后完全按照考试模式做了几套预测题,最后小小总结回顾一下就差不多了。

其实我政治分数并不高,不过觉得和付出成正比了。说这么多其实还是想提醒学弟学妹们,对于政治还是要有自己的复习方法,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安排复习时间和方式。(PS:个人觉得可以不用报政治班,上课花费时间过多收效也一般)

二外(日语)

日语是我四门科目里唯一比较自豪的了。因为对日语感兴趣,就报了学校的辅修班学了基础,后来又自学,考过了二级,所以在复习时基本没太花功夫,成绩还不错。中大的日语向来是最简单的(没有之一),因为参考书只要求标日初级上下册,也就是三级水平,而大多数学校都还要求中级上册。

在复习时,只要紧抓课本,多记单词,至少熟读课文和讲解中的例句,再看看课后习题,考高分是很轻松的。另外,中大日语考试有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重复率高。对比以往真题试卷很容易就能发现每年都有大批量重复的题出现,不少甚至原题重现,所以多看看前几年的真题是很重要的。

这个就不多说了,因为真的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在日语上几乎拉不开差距,只要别太差就行了。

语言学

我本科不是英语专业的,所以考研前从来没有接触过语言学。刚开始看的时候心里还真没底,要在短期读懂一门全新的科目,而且听说中大语言学很难,真的是很犯怵。不过幸运的是,我发现我对语言学还是比较感兴趣的,能看进去而且理解也比较快(所以兴趣真的很重要有木有),所以也就渐渐有信心了。

中大语言学是有不小难度,出题比较灵活,有时候背了很多考试的时候也未必用得上,而且考得比较深,需要真正理解才能有的说。不过万幸的是参考书只要求一本,就是胡壮麟的《语言学教程(修订版)》,这个相比不少学校的少则两三本动辄八九本已经是很幸福的事了。对比历年真题可以发现,语言学也是有重复的,尤其是名词解释,不过重复率不是很高。考中大的同学应该都听说过中大是以功能语言学的研究见长的,所以对于最后一章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一定要相当重视,尤其是韩礼德的理论,必须熟记,切记。

在复习的时候,基本没有捷径可走,就是熟读课本,多背多记。听一个学姐说过她把书上所有概念都背下来了,无一遗漏。虽然只有一本书,不过可以背的真的不少,刚开始背确实有点崩溃,尤其是在背到后面前面都忘得差不多的时候。但是这是正常现象,很少有人能过目不忘的,我们都是普通人。多背几次就好了。记得在冲刺阶段开始背书时,给考上中大的一个学长打电话,他听说我没记过笔记而且在还剩一个多月时才背到第二遍,相当惊讶,跟我说那个时候他已经背了N的N次方遍了,笔记也都写了好几个本子了,最后一句是“那就祝你好运吧”……当时真的觉得倍受打击,有点心灰意冷了。不过还好最后没有泄气继续按我的节奏复习,也算是把该记的记了十之八九,成绩出来也还算满意。所以说,要对自己有信心,能背就多背,记不住就多理解。其实老师们还是很乐意看到学生能答出自己的东西,这也就是为什么出题经常都很灵活没有固定答案的原因之一吧。

基础英语

基础英语是我觉得最有难度的'了。首先,还是因为跨专业的原因,本科没有像英语专业同学那样系统学习,基础不是很好,其次,中大的基础英语绝对有够强的杀伤力。连中大老师也说过基础英语是最难攻克的了,稍不留神就以几分之差上不了线了。话说曾几何时就有一个考了400+(可以想象他其他三门是有多强)的男生因为基英89分超级悲催加无奈地被中大残酷地拒之门外……说这个绝对不是危言耸听,只是想告诉学弟学妹们千万要重视基英的复习,用尽各种方法也要过线。

中大基英难度和八级应该差不太多,题型也比较类似,所以复习的时候可以按照备战专八的方法进行。需要强调的是作文。感觉中大还是很重视写作能力的,整张卷子要写不少东西,而400字的作文更是相当重要了。我比较悲剧的是从小写东西就慢,别人三四十分钟就搞定的作文我一定要磨叽一个小时,直接导致时间相当紧张,最后20分的大题就没写几个字(而且还不会)……再说下这个最后的大题。大家看参考书目的时候应该会看到朱永涛老师的《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入门》(上下册)。其实书并不难,语言相对简单易懂,不过问题是两本书信息量太大了,又找不到什么重点,复习起来比较郁闷。我第一年直接放弃了,书都没看完。第二年又纠结了好久,不知道为了这20分看这么多值不值,最后干脆自己猜题了,结果还是证明了投机取巧是行不通的……不过英语专业的童鞋不用太担心吧,本科是学过英美文化概况的应该比较熟悉。

想当时爸爸在电话里告诉我考研成绩时,说了总分、政治、日语、语言学,我都没觉得多踏实,一直在问“基础英语呢?”直到最后听到基英成绩才激动地蹦起来享受这期盼许久的幸福时刻……我大概还是基础不够扎实所以才会如此担心,相信努力复习的本专业童鞋们应该会比我好些,所以不必太过担忧,安心复习就好。

篇5:人民大学新闻学院380分考研经验

人民大学新闻学院380分考研经验

我的第一个教训就是,复习要趁早。我基本是去年十月份才进入了复习状态,开始时老抱着一种还有很长时间的想法,结果拖到10月发现真的没时间了,这也是我英语政治考的都一般的最大原因,就是后期被专业课挤掉了太多复习时间,根本就没时间看,政治我就过了一遍,英语真题都没做完,好在专业课复习的比较踏实,但因为时间紧张,后期压力巨大,所以大家不要学我,这个暑假就应该认认真真把全部教材看一遍,适当做好笔记,后面才不会太紧张。

跟大家分享下专业课的复习。

首先,史论部分包括中国新闻史、外国新闻史,新闻理论,传播学,传媒经济学。

1、中国新闻史。

参考书籍:方汉奇先生的《中国新闻史》。

我感觉史学是一门学科的基础,了解了史学的来龙去脉,你才会对整个学科建构有比较有把握的认识,才知道这个学科到底在研究什么,将来复习新闻理论,传播理论,传媒经济才会更顺畅。

中新史的复习一定要把握宏观的原则,就是一定要形成整体的概念,而不要太纠结于边边角角,细枝末节,很多童鞋包括我都曾经感觉,新闻史这么多东西,怎么才能背完呢?其实考试的话,你会发现除了名词解释,其他很少需要你具体记忆某一个报纸的具体信息,通过对近十年中新史部分的考题梳理会发现,它所考的都是很宏观的东西所以复习过程中一定是按照一个时代的经济、政治、文化,然后结合在此背景下报刊啊新闻等的发展,新闻史放到整个历史中其实是很小的一部分,所以一定要有整体的视角,非常建议结合政治的近代史部分一起看,你会发现对于时代的划分两本书是很一致的,就按照什么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这样去记忆和理解就好。

这部分一定要遍复习,遍用笔记的方式串联出大致的纲目,然后后期复习会方便很多。

2、外国新闻史。

参考:程曼丽《外国新闻史》,陈力丹《世界新闻史》

这两本书是两个思路,程老师的书比较细化,条理非常清晰具体,按地区和国别,陈老师的书比较宏观,从整体上分析世界新闻史,以世界政治、经济为切入点,着重探讨这种新闻史是怎么发生的,建议前期以程老师的书为基础,了解不同地区和国别新闻发展的'情况,后期加上陈老师的书,更加宏观地了解这样的新闻史发生的原因。不过,无论怎样不同,基本上都遵循一个党报到商报的历史。

同中新史一样,也需要边复习边整理笔记,根据纲目继续复习。

3、新闻理论。

参考书目:陈力丹《新闻理论十讲》,陈力丹论文。补充的重要新闻理论

从《新闻理论十讲》出版后,考卷的新闻理论部分就被其拿下了大量的分数,我感觉新闻理论部分看这一本书就够了,书中大概有10个专题,非常地浅显易懂,生动有趣,很不一样的教科书。把十个专题的要点整理出来,基本就够用了。在理解的基础上,把提纲和具体内容牢固记忆,考试的时候根据题目从里面摘取要点作答。辅助参考陈老师近一年论文,论文里他常提的观点名词之类的,也整理出来。我还整理了一些补充的新闻理论的知识点。

4、传播学。

参考书目:郭庆光《传播学教程》,陈力丹《传播学纲要》

感觉看郭老师的书已经完全够用。非常地系统,重点知识也很到位。陈老师的书会有一些新的观点加入,可以后期当做补充。翻看近十年的考题,发现传播学绝对是重中之重。侧重考基本的理论,尤其是大众传播部分,是重中之重。没有更好的办法,就是形成系统的理论,然后加强记忆。

5、传媒经济。

参考书目:喻国明《传媒经济学教程》,喻国明近一年论文

虽然这一科听起来很恐怖,很不明觉厉,但是复习起来我反而感觉它是所有科目中最轻松的。因为要点比较明确,凡是和数学有关的东西统统不用记,所以剥离掉这些,剩下的就是一些需要理解记忆,相对简单的东西。

翻看喻老师的论文很有帮助,论文比较系统,重点可能就那几个,只需多记忆一些相关词汇、语句等,答题的时候就够用,题目不会太难,问的大都比较直接。

篇6:北京外国语大学英美文学专业备考经验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美文学专业备考经验

准备考研的时间不长,只有三个月,总结起来两大经验吧,细节和节奏。细节是说考研要做个有心人,要勤看别人的经验,即使不是一个方向的。因为虽然准备的内容不同,但过程都是一样的(讲到底也只有专二不同)。学习别人的经验自己才能避免走别人的弯路,犯别人犯过的错误。节奏是说时间的充分利用,时间不在长短而在效率的高低,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合适的复习计划。在这里给大家小小的鼓励一下:永远不要觉得时间不够用,也永远不要觉得这是不可能完成的的任务。当然要基于自身实力和现实的考虑,我相信大家都明白我的意思。等到真正做到了,你就是那个“传说”。

政治:六十多分没什么经验。总的感觉是过线不拉分就好因为进入复试政治和二外就不算分了,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不要浪费过多的时间,节省下来精力好好看专业。

法语:学校用的是很老的橘黄色皮的《法语》,先复习一遍,把忘掉的知识捡回来。然后把历年真题研究一遍,考察的知识点就那么多,有的题基本没变隔年又考一次。从图书馆借来新大学法语1-3,从头到尾梳理知识点整理笔记。因为知道考什么,所以看得有重点。借书的好处之一就是“书非借不能读也”,借来的总要还,有压力就看得快了,而且借的书都少都有点笔记,看看也是很好的。

基英:分阅读,翻译和写作三个部分。像名字一样就是考察英语的基础,所以投机取巧是不可取的,要稳扎稳打地不间断复习。阅读——每天精读一篇1500字左右的新闻,有用的词句整理出来,有兴趣的段落翻一翻,阅读是最好的输入方式,扩大阅读量不言而喻,也对写作和翻译大有益处。翻译——练了叶子南里面几个靠谱的文章,订在一起没事看看,每翻译一篇都会看到自己逐步的进步,翻译得逐渐成熟。写作——写作看的是内容、结构和语法。虽然在考场上不可能三方面都完美,但是写的时候有这样的意识在脑子里,偏也偏不到哪里去。基础自认为还是不错的,所以每天的复习就是一个routine,保持对英语的娴熟度,主要的精力都集中在复习专业上了。

专业:文学选段匹配+小说分析,今年取消了逻辑题。虽然文学的复习范围没边没沿,文学著作浩如烟海;但是恶俗的讲一句,只要是考试,它就有它的侧重点和一定的规律。文学选段匹配——本着上一原则,我把历年真题找来统计了一下每年考得上都是谁的作品,集中在哪几部作品上。统计过后发现大概十人左右而且都是大家 Mark Twain, Charles Dickens, Wordsworth,然后就拜读他们的大作就好了。小说的话要先看看写作风格,像总考的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如果没读过现读是来不及的,但只要了解马克吐温的写作风格,就会在看到南方方言的第一时间想到他老人家。诗歌的话,个人觉得比较没有办法,就是看啦,多看而且要多看几遍。文学选段也不是随便抽出一段让你中彩票似的猜,那几行字里面一定是有线索或是蛛丝马迹让你看出是谁的作品,就看你是否发现了线索并摸索着找到答案。

小说分析,就是几个essay questions,一共120分。准备的时候也有点投机,因为发现前三年的小说都是从一本《阅读反应写作(小说卷)》里出的,所以把那本里所有靠谱的都研究了一遍,从网上找资料主题,人物分析,梗概都烂熟于心。怕面太窄又看了《英语短篇小说导读—结构与理解》和张在新《英语短篇小说解读》刚开始的`时候感觉120分的小说分析有点恐怖,后来看多了就会上瘾,不好好分析一下都难受。分析的时候一定要写下来,一篇一篇扎扎实实的写,练习的时候就当是考试,练四五篇就会发现自己巨大的进步,语言不断成熟,思维渐趋缜密,再写就会有信心了。

当你“希望”结果会好的时候往往不会,你“知道”结果会好时才会。文学解读从来就是多维的,没有对与错之分,只有合理和更合理的差别。所以即使没有写到“官方”的答案,也不要灰心,因为采分不仅是what you said 还有how you said it,记得当时的那篇小说我没有看过,作者也不熟。分析是从女性主义角度入手分析婚姻与家庭,回来一查维基的分析以为死定了,但是分数出来还不错,所以什么事都是有可能发生的,什么时候都不要放弃。

再说一下诺顿的问题吧,当时看帖子前辈们都说不要看诺顿,看不完的。但是后来想想考回研连人家的参考书什么样都没见过有点过分,考前三周买下来,重点作家看一看,真的编的很好,作家介绍的语言相当之值得膜拜,只要有输入,总会有输出的。另外看迪金森的诗的时候,好几个文学选读的版本都没有考了几次的success is counted sweetest, 只有诺顿有。虽然狄诗鉴别度比较高,但是如果其他诗人有相同的情况呢,所以当即把诺顿上重点诗人的大作认真拜读。

最后说说面试。面试抽签,上来抽了个2号。面试也没有感觉很正式,三个面试官自己排的桌椅,齐齐一排。侯毅凌老师坐在正对面,目光炯炯,身上差点被烧出俩窟窿。先是马海良老师让做自我介绍,准备过了,对答如流。第二个问题,对文学怎么理解?以前想过说的还成,不小心在结尾处提了哈姆雷特,此举真是自寻死路啊。紧接着就被问像哈这样的经典,为什么穿越了几百年的时光仍然可读性很高呢?给莎翁戴了一下高帽,又说了三个评论的维度。侯老师一直没讲话,终于问了问题,我就倒了。“哈剧里面有一个问题很经典啊,哈姆雷特问什么犹豫呢?”当时的感觉是万里晴空里劈了一道闪,这个问题是经典啊,经典得没有想过为什么。说了一个dilemma的解释(中学生都知道),老师没反应。又拽了个俄狄浦斯情结,想这回该有反应了吧,“这个是经典理解啊,你自己有什么理解?”再度被劈,硬着头皮把前面的说过的拣几句paraphrase了一下,忽然想起来还有那经典的to be or not to be 可以说一说,话说一半当即被打断,“直接回答我的问题”。旁边的女老师很同情的笑了笑。心里那个慌啊,哪还来的新理解,当即摊牌,“现在很紧张没有新的理解,但以后很有兴趣研究一下”。面试就这样很迷离的结束,当时觉得自己死定了,不过也真的向前辈们说的那样,面试很dramatic,不要轻易低估自己。

英美文学:(本人100分,几乎压线)考试时间的分配很重要,我就是吃了这亏,大家不要像我一样把答案在草稿上完整写好再抄上去,否则就和我一样悲剧了(最后两问只剩十五分钟,导致最终只得到100分),不过matching部分我是全部都见过的,有把握错误不超过一个,所以特别推荐以下的matching复习方法。

Matching 诗歌:推荐姜涛主编的《美国诗歌赏析》和苏煜主编的《英国诗歌赏析》,看完后用《英国文学名篇选注》补充最重要的几个诗人的作品。我个人分析了七八种诗集和文学选读,发现这样组合是北外试卷中诗歌命中率最高的。小说、散文:首先是选择那些书重点了解的问题。了解一下这些书籍的开头、结尾段落、重要任务姓名、第几人称写的、典型的地名、其他标志性的特点。不管是小说散文还是诗歌,开头结尾段是经常被提出来考的,大家要特别熟悉一下。

Short story:每两天仔细解决一篇短篇小说,最后一周整理摘录的东西,提炼最有用的,总结出答题框架,最后几天背下提炼的内容,就可以胸有成竹地上场了!

德语:(本人81分)关于教材,本人只把大学德语1、2册学了一遍。之后通过《德语300小时》的语法部分完整学习语法,边看边做笔记。学完语法后重点攻克词汇,用的是《德语常用词汇精解》,四级单词熟悉到看中文想到德语(德译汉需要),六级单词熟悉到看德语知道含义。最后两个星期做了真题,让老师批改,并把整理好的语法再看了一遍。注意:最基础的语法千万不要忽视,比如动词过去式、第三人称单数形式、名词阴阳性、最基本的几种句式和关联词用法,这些基础知识在汉译德部分就显示出重要性。

篇7:北京外国语大学考研之英美文学试题分析

北京外国语大学考研之英美文学试题分析

本文选取北京外国语大学英美文学考研试题分析,涉及了英美文学资料选择、英美文学读本、英美文学答题技巧,正在准备英语语言文学考研的同学可以借鉴一下。

北外的英美文学科目试题总分150分,题型非常简单,但难度不算小,毕竟是北外的试题呀!

第一题match,占30分,此题主要考察同学们对英美文学中名篇名作的熟悉程度,因为北外的指定书目里有norton这样大部头的选读,所以此题比一般学校的同类型题的考察面要更广一些。据07和08两年试题来看,此题考查的作家一般都是英美文学中的名家,没有特别偏怪难的出现,但对于这些名家的作品考察范围则较大,不局限于特别出名的篇目。此题复习策略主要是多阅读英美文学名家作品,出于时间原因很多同学感觉阅读norton效率非常低,的确如此,想要拿到此题的分数不一定非要阅读norton,可以选择阅读如吴伟仁,常耀信等国内名家编著的文学选读书籍,而且在阅读选读书籍的时候,不需要把每篇作品都一个字一个字的扣,这样太浪费时间了,只需要参照注释大致浏览,对作品的特征保留印象,在辨别的时候能够分辩是谁的作品即可。因为此题后面给出了备选项,如果考试的时候实在想不起来是谁的作品,可以根据题目节选的作品风格来猜测,比如有没有古体词,是不是特别口语化,多少还是有据可循的。

第二题shortstory,占100分,也就是说这道题是这份卷子中的重头戏,在复习中一定要特别注意!这道题考查的是大家的文学作品分析能力,近几年考得多是一些英美著名短篇小说家的作品,特别是一些近代的女性短篇小说家的作品,大家可以特别注意以下英美近代女性短篇小说家,对这些作家进行特别的熟悉,因为熟悉一个作家的背景对分析作品是特别有用的。此题考试的题目一般都比较大,比如总结情节啊,分析人物阿,分析主题啊。很多同学经常会觉得小说也看懂了,可答得问题却不得分,原因在于复习时只注重了读作品,而没有注重练习写作。回答这个部分的题目的时候,一定要把它们当作作文来写,先要有个提纲,想好答题的顺序,然后开头要有导入,条理要清晰,回答要深入,最后要有总结,这样才能拿到高分。到底怎么答才能深入呢?这需要一定文学分析的功底,大家平时要注意读一些关于小说分析的书籍,比如北外金莉老师的一些书。举个例子:比如分析某个小说的主题,不要干巴巴的说这个小说关于父子关系,然后没有了,同学们可以想一想一道30分的题你答两句话能行么?!肯定不行啊,要首先想好这个小说有几个方面的主题,因为每一个小说主题都不是单一的,一定要多角度考虑问题,然后在阐述某一主题的'时候要具体解释你是怎么得出这个主题的,也就是说从原小说中找一些例证来证明你得出的主题,然后再分析一下这个主题与小说创作的时代背景有没有关系,又有什么特别意义,这样回答就显得比较深入了,也会得到比较高的分数。因为北外历年来此题都考短篇小说分析,因此同学们在复习时读完一篇短篇小说就自己写一些该小说的主题分析,人物分析等,可以请你的文学老师帮忙看一下,这样对考试答题很有帮助的。去年我的一个学生刚刚以395的高分考入北外文学专业,她考前曾经练习写了一些短篇小说的分析,我都帮她看过,所以我感觉练习是很重要的,光读不练考试时候很难一下子找到答题的思路。

第三题criticalthinking,占20分,考察同学们的逻辑推理能力,这道题看似很怪,其实不难,大家可以到网上搜索一下,有一些很好的参考资料,多了解一下逻辑错误的类型和分析方法,一般来说这题都可以拿到分数的。

以上是我个人对北外英美文学真题的一些看法。

篇8: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日语考研经验

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日语考研经验

本人二战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对于初试和复试可以说是熟门熟路了。特此发一篇203日语的初试及复试经验贴,一方面为大家解除疑惑的同时,另一方面也给自己攒攒人品。卤煮即准备过201英语一,也准备过203日语,所以对两门外语的考试也非常了解。

一战总分378,二战总分400+(具体不说了哈)。203日语分数:,70,20,80.

日语是自学的,所以相对于很多日语专业的人来说只是个半路出家的,虽然英语过了六级,但是看到英语总有种莫名的恐惧和怕怕的感觉。

初试:

接下来我会以ask and answer的形式来进行介绍:

1、相对于201英语一,203日语的对比:

答:题型上,英语一多而杂,完形(10分,20空,填词),篇章阅读(40分,20空),新题型(排序和任务型阅读,10分,5空),翻译(10分,5句),小作文(应用文)、大作文(一般是议论文,160词-200词)

日语少而充实,完形(20分,20空,填词+语法辨析+注假名),篇章阅读(40分,20空),翻译(15分,5句),作文(议论文为主,可以写散文,450-500字)

篇章阅读,得阅读者得天下

文章内容:英语(经济类、社科类、自然科学类都有),日语(最主要是人文科学、日本社会、教育、散文、小说),日语文章相对于英语略难,而且长度很长,特别是散文和小说,一般出现在D篇,基本靠蒙。日语文章追求的是深度理解,结合日本当代社会文化的理解;英语文章追求的也是深度理解,但是停留在文章本身。但是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可能日语的适应性更强。

词汇、翻译、作文,一个都不能少

词汇上:日语要求7000-7500词,英语要求5500词,但是英语的5500明显难于日语,因为要记不同的意思,日语还有一些音读词,就是用中文写的。

翻译:英语:2行左右,非常难;日语,4行左右,不难;英语翻译侧重词汇,日语翻译侧重语法。

作文:英语:有小有大,时间非常紧张,而且大作文是看图,把握不好就gameover了。日语:作文长,但是没小作文,时间上很有把握,是话题作文和命题作文为主,不容易离题,形式也开放,但题目比较怪胎,今年题目是:家家户户都有车了,但你认为这是一种富裕吗?挺无语的。

完形:英语那个基本都放弃的,日语这个谁放弃谁死,题目比较固定,填词部分是格助词+副助词+副词+动词词态+形式名词+外来语+敬语+固定搭配,语法部分:N1+N2语法,蓝宝书都有。注假部分:就两分,考的挺恶心的,看运气。

2、对于201英语一和203日语的比较总结:难度相当,日语适应性强,时间不紧张,单词好背;英语问题纠结少,文章短。但是因为我们是中国人嘛,所以统计数据显示,日语的平均分在55左右,英语好像是45左右吧。

3、日语初试备考

答:先要知道一个现状,毕竟203日语的考生是少数,世面上参考书很少,所以我的建议是:红宝书+蓝宝书,历年真题

首先,词汇和语法:N3,N2,N1红宝书+蓝宝书,背完,反复背。积累一些高级语法和词汇,只能做亮点,日语作文允许单词错误,但是对于语法很严格,繁体字实在写不来写假名也可以。(PS:有些人说用易友人的《指南》,但我不建议,那本书基本是N1真题复制下来的)

6月以后,先做了模拟题,包括作文也写了。

9月份差不多开始练真题了,3个小时满打满算,批分,把试卷全都精准翻译一遍,阅读的题目也要翻译。这样你就知道自己错哪了,这个方法真的很神奇,考研英语的一个老师教的。

差不多11月了,再把赵敬的剩下的题都给做了;12月,背赵敬的作文。差不多上考场了。

4、关于完形的统计规律:5A,5B,5C,5D,阅读一般是4-6规律

5、阅读题型:指示代词的含义、句子的含义、句子的原因、修辞手法、接续词填空、文章主旨、作者最想表达什么(这个最恶心),反正自己把题目都翻了基本就其意自见了。

6、翻译:要答的信达雅,才能拿满分,名词翻错不要紧,动词和接续词一定要翻对,被动态、使役态都可以调整到你熟悉的语序翻译。语法点是最重要的采分点。

7、作文:一名工科跨专业考生,作文本来就不怎么样,靠着赵敬上面的范文。唯一想说的是,实在不会写繁体字,就写假名;答卷的作文部分有两页,一定要写一页多几行才能够字数。

8、对于散文和小说:练日语专业的也未必有把握能答对,建议可以设置一个专题练一个星期,散文相对简单一些,小说要重点关注环境描写和人物心理描写,这两个题的得分率相当低。文学阅读不仅要靠翻译,还要关注一下日本文学概论,因为日本作家的小说对于环境描写和人物心理描写都有一些套路;其次,结合时代气息,一般来说散文和小说的时代背景是明治时代、昭和后期、泡沫经济时代,通常出题会避开战争文学和政治题材那一块,所以还是比较有针对性的。

9、考场上:特有趣,我一战和二战的考场上各种语言都有,201英语一、202英语二、203日语、204俄语,还有二外英语、二外法语、德语,等等等等,把监考老师给忙坏了。语种那一行不要涂错,统考小语种只有203和204,所以别涂错。

10、评分和分数线

跟英语一起划线,当然,日语不过线的考生并不会比英语少,很多人觉得日语相对简单,但来考了之后就呵呵了,所以不能大意,特别是北京这边主观题压分非常严重,今年卤煮前面就错了两个阅读,完形全对,结果只有80分,说明这个作文和翻译真心惨不忍睹,当然,也有人说这是为了和英语一的考生创造更公平的环境,濉

复试

1、经济学院的复试分为笔试和面试两个环节。日语考生的题目全都是一样的,不管你是哪个专业,都是一个老师面试的,老师是国贸和国商的。

笔试部分今年有较大改革,往年是翻译(中-和,和-中),一般准备NHK的经济版和日本经济新闻就差不多了,20考的是养老金问题和安倍经济学,今年是国际贸易方面的简答题,像关税原理啊,汇率对贸易的影响啊,以及二胎政策对中国进口贸易的影响。挺宓模第一次用日语写专业题,不是很适应,但也还答的不错。

面试也有比较大的`变动,年是国际贸易的题,在拉家常,看老师的喜好要不要你做自我介绍,反正准备着。

2、备考:

《日本经济入门》大连理工出版社:必须熟读!每一个专业词汇和日本经济史(战后经济恢复和美军占领时期政策、高度增长期、石油危机后的稳定增长期、泡沫经济的产生与崩溃、泡沫崩溃后期的应对)的事件都要知道,像ドジライン、bI空洞化、小泉内w革新、プラザ合意、アベノミクス等等,2014笔试中出现的汇率影响贸易,它的题目背景是1985年广场协议后日元升值导致错误政策引发的泡沫经济,从而导致产业空洞化的原因,所以,这本书上一模一样都写了!可见其重要性。

《国际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克鲁格曼:必看,老师是国贸的,今年又是这样的题,你说能不看么!自己把整本书的贸易模型、贸易政策、国际金融长期部分翻译成日语。

自己找一些日本的大学里的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PPT或者原版书,积累专业词汇。

去NHK和日本经济新闻web版找一些文章自己练翻译,两手抓两手硬。

关于口语,没啥多说的,因为不是日语专业的,口语也不是很好,每天就是给自己出一些题,自己用日语答。

回答老师的问题,先说:先生のご|を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それでは、この}の解を述べさせてきます。(一定要用敬语开头,答题就礼貌体够了)。整个题答好之后不要忘了自谦,この}にし、自分なりの考えが深いとは言えませんので、是非先生のご指Г颏致します。

篇9:浅谈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国际商务考研经验

浅谈2013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国际商务考研经验

今年录取情况:

经济学院:最终录取41人,15人推免,26人联考,其中36人进复试,最后招了26人。

商学院:最终录取30人,推免5人,联考25人。

【初试】

一、专业课

1.韩玉军的《国际商务》,这本书是最重要的,每个学校的考试侧重点不同,人大国商的考试侧重点就在这本书里,首先把这本书要看熟,然后就是课后题要背熟,但这本书的背诵不用太急,可以放到暑假后或者冲刺阶段。

2.刚开始复习专业课时要可以先看希尔的《国际商务》,这本书可以帮助你理清国际商务的大概脉络,而且读起来也没那么枯燥,韩那本的案例较少,读起来可能会枯燥。

个人觉得以上两本书弄明白,专业课笔试100分应该没问题!

不过人大每年考得内容都很广泛,只看这两本书可能会吃亏,如今年考到了如何进行市场定位,韩那本书上这部分内容讲的较少,而且也没有市场定位的内容,考试的时候我便慌神了,不过该书中有讲到市场细分的内容,所以我写了很多市场细分的内容,从我专业课的成绩来看,老师应该没有扣我很多分。所以韩玉军那本书还是要很熟,这样才能举一反三。

其实说实话,我自己并没有看很多其他的相关书籍,主要还是把这两本书看熟。

3.在复习时自己最好列一个框架帮助自己记忆。把每部分只是放到这个框架中这和在一起,这样不仅可以帮助记忆,还有助于将各部分知识联系在一起。

4.除此之外,我还看过的书有克鲁格曼的《国际经济学》、陈雨露的《国际金融》等,个人感觉这些没用到。。。好像市场营销的内容年年都有考到,所以市场营销的基本知识要懂,如市场细分、市场定位之类的。可以找本市场营销的书来大概看一下里面的主要内容。

5.本人是国际贸易专业,所以国贸的知识没有单独拿出一本书来看,只是认真把韩那本里的相关内容背了背。对于没有国贸基础的人来说还是有必要专门找一本国贸方面的书来看看的,国贸部分每年分值有40-50分,如今年简答8分,计算20分,案例中涉及10分。

6.今年最坑爹的是国际金融部分,之前看了很多帖子说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是重点,所以我花了很多时间去背国际金融的相关内容,但今年考试只考了八分的简答题,考的是套算汇率,内容大概是1美元=xxx欧元,1美元=xxx英镑,求英镑与欧元的套算汇率,然后告诉你市场给出的汇率,问是否存在套汇的可能,这是一道很简单的题,可问题是……我没带计算器,然后就是我把结果所出来(花了大概十几分钟),直接导致后来没答完题,最后一个大题只写了很少几点。不过,国际金融部分还是不能轻视的!

7.理论联系实际!回顾这三年考过的题,每年都考到相关大事件,如之前的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今年则考到光伏反倾销。所以平时可以关注一下投资、贸易、金融领域的`大事件,没准你就可以预测到真题!我在复习的时候就关注了光伏反倾销,结果真的考到了!

二、英语

今年英语我感觉不难……尤其是最后的作文,与大学生现状很接近,所以很好写。

1.单词。重中之重!单词的复习要从始至终,要一直背,直到考研。

2.阅读。阅读我做了很多,一开始是做了一本叫什么专门为考试低于49分学生打造的……名字记不清了。后来就开始做张剑的150篇,只能说张建的这两本阅读真的不错!

3.作文。有人说作文只要考研前一个月背背就可以了,我觉得不然,写作文要培养感觉,而这不是一个月就搞定的,一开始接触作文,根本不知从何下手,要通过不断的练和背的,而不仅仅是背背就行了!作文可以从十月份就开始慢慢看,培养感觉。我用的是张剑的那本,还是不错的。

4.关于完形填空与后面的创新题型,我就看了一下真题,没什么经验可以交流。

5.翻译。在冲刺阶段要多练!最好是用真题练。

6.真题。特别重要!近几年的真题一定要研究一下。如果时间富裕可以考虑去翻译真题,这样可以一边研究真题,一边练翻译,这对英语提高特别显著,不过是一个很摧残人的活!而且也很费时间!我自己试着翻译了两份真题,后来因为时间的原因就放弃了。

三、政治

我是上的考研辅导班,个人觉得其实自己复习也一样,我同学就自己复习的,考得也不比我差。这部分内容我就不多说了,网上很多这样的帖子。最后提醒一点就是,最后那些预测题要看一下,如肖秀荣、任汝芬的,有原题!

四、经济学联考综合

1.数学。我是一边看课本一边看复习全书,只看考纲要求的。今年考得数学比前两年难,而且题量也增加了。不过不至于太难,都能做出来,不过可能要多花点时间。复习全书难度有点大,做起来有点吃力,不过做过难的,做简单的速度才会提上来,而且复习全书考点概括的比较好。此外我还买了赵鑫全的经济学联考数学分册,这本书是按经济学联考的思路来编写的,但里面错误很多!感觉根本没法跟复习全书比!不过里面题的难度跟联考真题挺接近,可以拿来练练手。

2.逻辑。逻辑的复习首先是弄明白考的题型,对逻辑考试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开始可以先看赵鑫全的那本联考逻辑精点,到后面九月份开始就可以疯狂的做题,一天可以做一套,然后分析错的和拿不准的,这个阶段我用的是人大出版的那本,好像叫经济学联考逻辑全真模拟题。逻辑练到最后就可以保证平均一套题错3个左右。考前几天可以拿出自己做的在分析一遍。

3、论说文。经济学联考写作前两年考的东西感觉与管理学联考不太一样,管理学联考考得是一些哲理性的或者管理类的,而经济学联考第一年考的是蚁族,第二年是中国制造的产品在国外很便宜而在国内却很贵,考的是一些社会现象。不过今年则考了哲理。不管怎样,关键还是平时多练练笔,然后积累一些东西。

4.逻辑改错:这部分内容只要多练几篇就会有感觉了,而且有框架,相对来说比较简单。

【复试】

要注意的是,复试的时候,复试内容商学院与经济学院是不一样的。(本人是报考的经济学院)

一、笔试

专业课内容很基本,考了四个题,一题25分。

1.结合案例说明如何进行口碑营销;

2.什么是全球化?你反对全球化吗?哪部分人是反对全球化的?

3.记不清了……

4.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内容、应用及存在的问题。

英语。经济学院的英语无论专硕还是学硕都是一样的,中翻英和英翻中。可参考人大宏观经济报告来复习。

二、面试

一进去先抽一张题,然后用中文回答。然后就直接用英文跟老师交流,老师会问比如说你的本科院校、为什么要报考人大之类的问题。

【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英美文学考研经验】相关文章:

1.北京外国语大学英美文学专业备考经验

2.英美文学论文答辩

3.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4.考研专业课 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模拟试题

5.如何解答英美文学考研的相关问题

6.外国语学院的请假条

7.英美文学的论文参考

8.英美文学的研究论文

9.英美文学选读教案之一

10.外国语学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下载word文档
《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英美文学考研经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