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李清照摊破浣溪沙赏析

李清照摊破浣溪沙赏析

2024-06-16 08:17:2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吞枪玫瑰”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李清照摊破浣溪沙赏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李清照摊破浣溪沙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李清照摊破浣溪沙赏析

篇1:摊破浣溪沙李清照赏析

李清照速来词中多有展现愁思,这一首也不例外。其原文如下

摊破浣溪沙

李清照

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风度精神如彦辅,太鲜明。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生。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篇2:摊破浣溪沙李清照赏析

这是一首咏花词。咏花而志不在花,只是借花形、花态、花性以挥发开去,抒引出词人胸中的万千感慨。

上片伊始“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两句,便如抖开了一幅令人心醉神迷的画卷,那黄金揉破后化成的米粒状的万点耀眼金花,那碧玉剪出重重叠叠的千层翠叶,若非清香流溢追魂十里的月中丹桂,更无别花可堪比拟。桂花的花朵娇小无比,自不以妖艳丰满取胜,作者紧紧抓住的是它的金玉之质。笔触显得深刻、自然、贴切、生动。“轻”与“重”是相对的,作为黄金无疑是重的,但能揉而破之化为飞入翠叶丛中的万点黄花,不论在事实上还是感觉上都是轻柔的。

接下来笔锋倏然跳出,来了句“风度精神如彦辅,太鲜明”,从花到人、由此及彼,这既把金玉其质的桂花点活了,也把彦辅其人的风度精神点活了。彦辅,是西晋末年被后人称为“中朝名士”的乐广的表字;因其官至尚书令,故又史称“乐令”。据史传记载:乐广为人“神姿朗彻”、“性冲约”、“寡嗜欲”,被时人誉为“此人之水镜也,见之莹然,若披云雾而青天也”。于此可见乐彦辅之倜傥非常。然而词人对历史名人乐广之所以崇敬有加,恐怕是离不开时代的原因:当时正值北宋、南宋交替的乱世,恰像乐广之处于西晋末年一样,乐广能在“世道多虞,朝章紊乱”之际,做到“清己中立,任诚保素”,无疑地这便是身处季世的词人所遵奉的做人标则。若此,则清照将桂比人、将人拟桂,便在情理之中了。“太鲜明”三字是褒扬之词,不论是花中仙品──桂子,还是“人之水镜”──乐彦辅,都有着十分鲜明的个性。

下片起始也和上片一样,是一副对句“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生”(,同“粗”)。寒梅、丁香均为芳香科植物,为世人所深爱。尤其是傲霜凌雪的梅花更是花中之佼佼者,清照笔下原亦不乏咏梅佳句,如“雪里已知春信至”、“香脸半开娇旖旎”、“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渔家傲》)、“良宵淡月,疏影更风流”(《满庭芳》)等,但在这里为什么黯然失色?为什么竟以“俗”、“粗”加之呢?此时此地应是缘于有所“感”而产生的一种情。即如欢乐的人看见周围的一切都闪着使人愉悦的光环,而被愁苦笼罩的人即使看到平素喜爱之物,也会撩起如云涌起理而还乱的愁绪,这正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境界!更何况词人在这里又采用了抑彼而扬此的手法,明贬梅与丁香的`“粗”、“俗”,暗誉丹桂之清、雅,以达到更加鲜明主题的目的。

结尾句“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终于点出个“愁”字来。这个“愁”字点得好!离人在千里之外,相思而不得相见,只能梦里相寻觅,以图一梦解愁;然而却被郁郁花香熏透惊扰,这花香何其如此严酷绝情!这两句语意自然十分明了,其未点透处却是词人含嗔带斥地指责的对象,到底是梅与丁香?还是桂花?两者虽皆可诠释得通,如以作者的明贬暗誉的手法来看,这里指的该是金花玉叶的桂花。这个结尾,似是词人谓桂子:我是如此执着地倾心于你质地高雅、不媚不俗,而你却竟以沁人的馥香惊扰了我的千里梦,却也太无情了。

该词写作特点上片侧重正面描写桂花质地之美,从形到神、由表及里,表现出贵而不俗、月朗风清的神韵,重在精神气质;下片则运用对比手法,进一步衬托桂花的高雅,重在随感,带有较为浓郁的主观感受。上下合璧,借花抒情,便成了一篇回味无穷的小调。

词牌名了解:

摊破浣溪沙,词牌名。实为“浣溪沙”之别体,不过上下片各增三字,移其韵于结句而已。双调,四十八字,上片四句三平韵,下片四句两平韵。代表作有李Z词《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等。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早期生活优裕,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以上这篇摊破浣溪沙李清照赏析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不妨分享给您的好友吧。更多古诗词尽在:诗句大全 !

搞笑谜语,脑筋急转弯,祝福语,每日惊喜不断,尽在unjs.com!可通过扫描本站微信二维码或者添加微信号:miyu_88,即可进行体验!

篇3:摊破浣溪沙李清照赏析

摊破浣溪沙李清照赏析

摊破浣溪沙,词牌名。实为“浣溪沙”之别体,不过上下片各增三字,移其韵于结句而已。李清照写的《摊破浣溪沙》你知道哪一首呢?

李清照《摊破浣溪沙·咏桂花》赏析

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风度精神如彦辅,太鲜明。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麄生。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主旨:

这是一首咏花词。咏花而志不在花,只是借花形、花态、花性以挥发开去,抒引出词人胸中的万千感慨。

赏析:

这是一首咏花词。咏花而志不在花,只是借花形、花态、花性以挥发开去,抒引出词人胸中的万千感慨。

上片伊始“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两句,便如抖开了一幅令人心醉神迷的画卷,那黄金揉破后化成的米粒状的万点耀眼金花,那碧玉剪出重重叠叠的千层翠叶,若非清香流溢追魂十里的月中丹桂,更无别花可堪比拟。桂花的花朵娇小无比,自不以妖艳丰满取胜,作者紧紧抓住的是它的金玉之质。笔触显得深刻、自然、贴切、生动。“轻”与“重”是相对的,作为黄金无疑是重的,但能揉而破之化为飞入翠叶丛中的万点黄花,不论在事实上还是感觉上都是轻柔的。

接下来笔锋倏然跳出,来了句“风度精神如彦辅,太鲜明”,从花到人、由此及彼,这既把金玉其质的桂花点活了,也把彦辅其人的风度精神点活了。彦辅,是西晋末年被后人称为“中朝名士”的乐广的`表字;因其官至尚书令,故又史称“乐令”。据史传记载:乐广为人“神姿朗彻”、“性冲约”、“寡嗜欲”,被时人誉为“此人之水镜也,见之莹然,若披云雾而青天也”。于此可见乐彦辅之倜傥非常。然而词人对历史名人乐广之所以崇敬有加,恐怕是离不开时代的原因:当时正值北宋、南宋交替的乱世,恰像乐广之处于西晋末年一样,乐广能在“世道多虞,朝章紊乱”之际,做到“清己中立,任诚保素”,无疑地这便是身处季世的词人所遵奉的做人标则。若此,则清照将桂比人、将人拟桂,便在情理之中了。“太鲜明”三字是褒扬之词,不论是花中仙品──桂子,还是“人之水镜”──乐彦辅,都有着十分鲜明的个性。

下片起始也和上片一样,是一副对句“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麄生”(麄,同“粗”)。寒梅、丁香均为芳香科植物,为世人所深爱。尤其是傲霜凌雪的梅花更是花中之佼佼者,清照笔下原亦不乏咏梅佳句,如“雪里已知春信至”、“香脸半开娇旖旎”、“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渔家傲》)、“良宵淡月,疏影更风流”(《满庭芳》)等,但在这里为什么黯然失色?为什么竟以“俗”、“粗”加之呢?此时此地应是缘于有所“感”而产生的一种情。即如欢乐的人看见周围的一切都闪着使人愉悦的光环,而被愁苦笼罩的人即使看到平素喜爱之物,也会撩起如云涌起理而还乱的愁绪,这正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境界!更何况词人在这里又采用了抑彼而扬此的手法,明贬梅与丁香的“粗”、“俗”,暗誉丹桂之清、雅,以达到更加鲜明主题的目的。

结尾句“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终于点出个“愁”字来。这个“愁”字点得好!离人在千里之外,相思而不得相见,只能梦里相寻觅,以图一梦解愁;然而却被郁郁花香熏透惊扰,这花香何其如此严酷绝情!这两句语意自然十分明了,其未点透处却是词人含嗔带斥地指责的对象,到底是梅与丁香?还是桂花?两者虽皆可诠释得通,如以作者的明贬暗誉的手法来看,这里指的该是金花玉叶的桂花。这个结尾,似是词人谓桂子:我是如此执着地倾心于你质地高雅、不媚不俗,而你却竟以沁人的馥香惊扰了我的千里梦,却也太无情了。

该词写作特点上片侧重正面描写桂花质地之美,从形到神、由表及里,表现出贵而不俗、月朗风清的神韵,重在精神气质;下片则运用对比手法,进一步衬托桂花的高雅,重在随感,带有较为浓郁的主观感受。上下合璧,借花抒情,便成了一篇回味无穷的小调。

词牌名了解:

摊破浣溪沙,词牌名。实为“浣溪沙”之别体,不过上下片各增三字,移其韵于结句而已。双调,四十八字,上片四句三平韵,下片四句两平韵。代表作有李璟词《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等。

李清照《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赏析

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

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

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

李清照词作鉴赏

这首词创作于作者的晚年,主要写她病后的生活情状,委婉动人。

“病起”,说明曾经长期卧床不起,此刻已能下床活动了。“萧萧”是头发花白稀疏的样子。词中系相对病前而言,因为大病,头发白了许多,而且掉了不少。至此,作者即刻打住,下句另起一意。这个处理极妙,意思似乎是说,头发已经那样,何必再去管它,还是料理今后罢。这不仅表现了作者的乐观态度,行文也更简洁。

下面接写了看月与煎药。因为还没有全好,又夜里,作者做不了什么事,只好休息,卧着看月。“卧看”,是因为大病初起,身子乏力,同时也说明作者心情闲散,漫不经心,两字极为传神。“上”字说明此乃初升之月,则此残月当为下弦月,此时入夜还浅。

病中的人当然不能睡得太晚,写得极为逼真。上句写的是衰象,此句却是乐事,表明作者确实不太以发白为念了。“豆蔻”为植物名,种子有香气,可入药,性辛温,能去寒湿。“熟水”是宋人常用饮料。分茶是宋人以沸水冲茶而饮的一种方法,颇为讲究。“莫分茶”即不饮茶,茶性凉,与豆蔻性正相反,故忌之。

以豆蔻熟水为饮,即含有以药代茶之意。这又与首句呼应。人儿斜卧,缺月初上,室中飘散缕缕清香,一派闲静气氛。

下片写白日消闲情事。观书、散诗、赏景,确实是大病初起的人消磨时光的最好办法。“闲处好”一是说这样看书只能闲暇无事才能如此;一是说闲时也只能看点闲书,看时也很随便,消遣而已。对一个成天闲散家的人说来,偶然下一次雨,那雨中的景致,却也较平时别有一种情趣。俞平伯说这两句“写病后光景恰好。说月又说雨,总非一日的事情。”(《唐宋词选释》)所见极是。末句将木犀拟人化,结得隽永有致。“木犀”即桂花,点出时间。本来是自己终日看花,却说花终日“向人”,把木犀写得非常多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木犀的喜爱,见出她终日都把它观赏。“酝藉”,写桂花温雅清淡的风度。木犀花小淡黄,芬芳徐吐,不象牡丹夭桃那样只以浓艳媚人,用“酝藉”形容,亦极得神。“酝藉”又可指含蓄香气而言。

此词格调轻快,心境怡然自得,与同时其他作品很不相同。通篇全用白描,语言朴素自然,情味深长。

篇4:李清照《摊破浣溪沙》翻译赏析

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

注释:

豆蔻:多年生草本植物,开淡黄色花,果实种子可入药,性温辛,能去寒湿。

熟水:宋时的一种饮料。

分茶:宋杨万里《谈庵座上观显上人分茶》诗:“分茶何似煎茶好。煎茶不似分茶巧。”是宋人加工茶水的一种方式。

书:《历代诗余》作:“篇”。

木犀花:即桂花。

译文:

大病初愈,两鬓添白发,卧床待起,缺月上窗纱。沏一碗温性去湿的豆蔻熟水,不要喝凉性偏弄常沏的茶。

枕上看书,闲时吟诵多自在,门内观景,雨中风物。包藏无限意,风致多高雅的有整天与我做伴的木犀花。

赏析:

这首词创作于作者的晚年,主要写她病后的生活情状,委婉动人。

“病起”,说明曾经长期卧床不起,此刻已能下床活动了。“萧萧”是头发花白稀疏的样子。词中系相对病前而言,因为大病,头发白了许多,而且掉了不少。至此,作者即刻打住,下句另起一意。这个处理极妙,意思似乎是说,头发已经那样,何必再去管它,还是料理今后罢。这不仅表现了作者的乐观态度,行文也更简洁。

下面接写了看月与煎药。因为还没有全好,又在夜里,作者做不了什么事,只好休息,卧着看月。“卧看”,是因为大病初起,身子乏力,同时也说明作者心情闲散,漫不经心,两字极为传神。“上”字说明此乃初升之月,则此残月当为下弦月,此时入夜还浅。病中的人当然不能睡得太晚,写得极为逼真。上句写的是衰象,此句却是乐事,表明作者确实不太以发白为念了。“豆蔻”为植物名,种子有香气,可入药,性辛温,能去寒湿。“熟水”是宋人常用饮料。分茶是宋人以沸水冲茶而饮的一种方法,颇为讲究。“莫分茶”即不饮茶,茶性凉,与豆蔻性正相反,故忌之。以豆蔻熟水为饮,即含有以药代茶之意。这又与首句呼应。人儿斜卧,缺月初上,室中飘散缕缕清香,一派闲静气氛。

下片写白日消闲情事。观书、散诗、赏景,确实是大病初起的人消磨时光的最好办法。“闲处好”一是说这样看书只能闲暇无事才能如此;一是说闲时也只能看点闲书,看时也很随便,消遣而已。对一个成天闲散在家的人说来,偶然下一次雨,那雨中的景致,却也较平时别有一种情趣。俞平伯说这两句“写病后光景恰好。说月又说雨,总非一日的事情。”(《唐宋词选释》)所见极是。末句将木犀拟人化,结得隽永有致。“木犀”即桂花,点出时间。本来是自己终日看花,却说花终日“向人”,把木犀写得非常多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木犀的喜爱,见出她终日都在把它观赏。“酝藉”,写桂花温雅清淡的风度。木犀花小淡黄,芬芳徐吐,不象牡丹夭桃那样只以浓艳媚人,用“酝藉”形容,亦极得神。“酝藉”又可指含蓄香气而言。

此词格调轻快,心境怡然自得,与同时其它作品很不相同。通篇全用白描,语言朴素自然,情味深长。

赏析二:

李清照晚年的作品,大都交织着对亡夫,流徙等个人遭际的悲叹和对山河破碎、国势日危的愤慨。风格也多于婉约本色之中增添了不少沉郁的气质。唯有这首(<摊破浣溪沙》写得平和恬淡。初看此词好象词人是在抒写病后闲适生活的情趣,其实不然。全词一开篇我们就看到了词人两鬓斑白、一脸病容的憔悴形象。她身卧病榻,独与残月为伴;煎服汤药,被迫忌饮清茶,心情自然是凄苦的。

上片就这样通过对词人病中形象和处境的描写,显示了她的孤独,寂寞与哀愁。“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这是作者自我描绘的形象。“病起”就是病刚好,“萧萧两鬓华”就是头发稀疏了,两鬓已有了自发,是老年的形象。“卧看”是因身体衰弱而不得已的动作。“残月”是下弦月,“上窗纱”是说时间已经是后半夜了。

“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豆蔻连梢”就是豆蔻。这种植物连枝生,所以古人说豆蔻,都是这四字连用。梁简文帝诗:“江南豆蔻生连枝。”杜牧诗:“豆蔻梢头二月初。”张良臣词:“蛮江豆蔻影连梢。”豆蔻是药物,性温,味辛,能行气,去湿,和胃,主治胃痛、胸闷、腹胀、呕吐等症。“熟水”是宋人常用饮料之一,其中就有豆蔻水。《事林广记》别集卷七载有诸品熟水,并有造熟水法: “夏月,凡造熟水,先倾百煎滚汤在瓶器内,然后将所用之物投入,密封瓶口,则香倍矣。若以汤泡之,则不香矣。”又有豆蔻熟水: “白豆蔻壳捡净,投入沸汤瓶中,密封片时用之,极妙。”这里就是煎的豆蔻熟水,说明主人公仍在病中。“莫分茶”是饮这种熟水时,勉强称它为茶用以自慰,意思是没有分清是什么茶,叫不出名字的茶。茶种类很多,分别其高下,唐宋时人很是注意。《茶録》:“善别茶者,正如相工之视人气色也。”白居易诗:“不寄他人先寄我,应缘我是别茶人。”又《能改斋漫绿》:“朝臣时有乞假观省者,欲量赐茶药……宜各赐茶三斤,蜡面茶二斤,草豆蔻一百枚,青木香二斤。”可见当时茶药并重,可分别,或不分别。

下片转而写白天,唯一能聊以自慰的事就是卧床吟诗诵文,观雨赏花。这样的生活从表面上看起来确实是闲逸舒适的,而且词人也用了“闲处好”和“雨来佳”加以称赞。但从这些描写中毕竟还是流露出一种。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怅惘之情。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这是写病中自己读书的感受和周围的景象。

病中随意读一些诗词、书籍,和平日里正襟危坐在那里看书只求记诵不同,更能领略其中的奥妙,品味其中的滋味。眺望门前的.景色,是那样美好。不知何时下起的丝丝细雨,给这景色增添了奇异的艨胧的美。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这是作者自述病中生活,虽然卧枕不起,但枕上看诗书却不受什么干扰,才感到因病闲居的好处。“处”读第三声,“闲处”就是闲着居住。这也是聊以自慰的口吻。“门前风景雨来佳”就是异乡孤处,门前冷落,且聊观雨景自娱。这还是自解自慰的口吻。这里“枕上诗书闲处好”还隐约地表现了某些道理,有着更深一层的含意:有许多感情,在平常的日子里是不能真正体验到的,只有经过磨难之后,才能领略其中的可贵之处。这是她在经过艰难坎坷的晚年生活以后的总结。由此可见词人晚年对生活不仅没失掉信心,而且感情更加深沉了。

“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在门前美好的景象中,木犀花,也就是桂花,尤其值得称赞:桂花啊,你整天向人舒展着枝叶,散发着浓郁的、沁人心脾的芳香,你的体态柔和,香味醇厚,自是第一流名花。

结句,词人采取了宕开一笔的写法,词人想使自己从愁苦中解脱出来,但根本不可能。病中孤寂,却以淡言出之,种种自慰,实是苦中之苦。看来平淡安闲,但词人的心中却无时无刻不埋藏着深深的痛苦。这种痛苦写得越淡,也便越难以忘怀,越加深沉感人,仿佛平静的江河之下,奔涌着揣湍激流,这激流正是词人感情的激流,痛苦的激流。

篇5:李清照《摊破浣溪沙》宋词赏析

李清照《摊破浣溪沙》宋词赏析

摊破浣溪沙

李清照

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

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

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

李清照词作鉴赏:

这首词创作于作者的晚年,主要写她病后的生活情状,委婉动人。

“病起”,说明曾经长期卧床不起,此刻已能下床活动了。“萧萧”是头发花白稀疏的样子。词中系相对病前而言,因为大病,头发白了许多,而且掉了不少。至此,作者即刻打住,下句另起一意。这个处理极妙,意思似乎是说,头发已经那样,何必再去管它,还是料理今后罢。这不仅表现了作者的乐观态度,行文也更简洁。

下面接写了看月与煎药。因为还没有全好,又夜里,作者做不了什么事,只好休息,卧着看月。“卧看”,是因为大病初起,身子乏力,同时也说明作者心情闲散,漫不经心,两字极为传神。“上”字说明此乃初升之月,则此残月当为下弦月,此时入夜还浅。

病中的人当然不能睡得太晚,写得极为逼真。上句写的是衰象,此句却是乐事,表明作者确实不太以发白为念了。“豆蔻”为植物名,种子有香气,可入药,性辛温,能去寒湿。“熟水”是宋人常用饮料。分茶是宋人以沸水冲茶而饮的`一种方法,颇为讲究。“莫分茶”即不饮茶,茶性凉,与豆蔻性正相反,故忌之。

以豆蔻熟水为饮,即含有以药代茶之意。这又与首句呼应。人儿斜卧,缺月初上,室中飘散缕缕清香,一派闲静气氛。

下片写白日消闲情事。观书、散诗、赏景,确实是大病初起的人消磨时光的最好办法。“闲处好”一是说这样看书只能闲暇无事才能如此;一是说闲时也只能看点闲书,看时也很随便,消遣而已。对一个成天闲散家的人说来,偶然下一次雨,那雨中的景致,却也较平时别有一种情趣。俞平伯说这两句“写病后光景恰好。说月又说雨,总非一日的事情。”(《唐宋词选释》)所见极是。末句将木犀拟人化,结得隽永有致。“木犀”即桂花,点出时间。本来是自己终日看花,却说花终日 “向人”,把木犀写得非常多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木犀的喜爱,见出她终日都把它观赏。“酝藉”,写桂花温雅清淡的风度。木犀花小淡黄,芬芳徐吐,不象牡丹夭桃那样只以浓艳媚人,用“酝藉”形容,亦极得神。“酝藉”又可指含蓄香气而言。

此词格调轻快,心境怡然自得,与同时其他作品很不相同。通篇全用白描,语言朴素自然,情味深长。

篇6:词人李清照的《摊破浣溪沙》的相关赏析

关于词人李清照的《摊破浣溪沙》的相关赏析

摊破浣溪沙·揉破黄金万点轻

李清照

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风度精神如彦辅,太鲜明。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赏析:

这是一首咏花词。咏花而志不在花,只是借花形、花态、花性以挥发开去,抒引出词人胸中的万千感慨。

上片伊始“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两句,便如抖开了一幅令人心醉神迷的画卷,那黄金揉破后化成的米粒状的万点耀眼金花,那碧玉剪出重重叠叠的千层翠叶,若非清香流溢追魂十里的月中丹桂,更无别花可堪比拟。桂花的花朵娇小无比,自不以妖艳丰满取胜,作者紧紧抓住的是它的金玉之质。笔触显得深刻、自然、贴切、生动。“轻”与“重”是相对的,作为黄金无疑是重的,但能揉而破之化为飞入翠叶丛中的万点黄花,不论在事实上还是感觉上都是轻柔的。

接下来笔锋倏然跳出,来了句“风度精神如彦辅,太鲜明”,从花到人、由此及彼,这既把金玉其质的桂花点活了,也把彦辅其人的风度精神点活了。彦辅,是西晋末年被后人称为“中朝名士”的乐广的表字;因其官至尚书令,故又史称“乐令”。据史传记载:乐广为人“神姿朗彻”、“性冲约”、“寡嗜慾”,被时人誉为“此人之水镜也,见之莹然,若披云雾而?青天也”。于此可见乐彦辅之倜傥非常。然而词人对历史名人乐广之所以崇敬有加,恐怕是离不开时代的原因:当时正值北宋、南宋交替的乱世,恰像乐广之处于西晋末年一样,乐广能在“世道多虞,朝章紊乱”之际,做到“清己中立,任诚保素”,无疑地这便是身处季世的词人所遵奉的做人标则。若此,则清照将桂比人、将人拟桂,便在情理之中了。“太鲜明”三字是褒扬之词,不论是花中仙品──桂子,还是“人之水镜”──乐彦辅,都有着十分鲜明的个性。

下片起始也和上片一样,是一副对句“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寒梅、丁香均为芳香科植物,为世人所深爱。尤其是傲霜凌雪的梅花更是花中之佼佼者,清照笔下原亦不乏咏梅佳句,如“雪里已知春信至”、“香脸半开娇旖旎”、“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渔家傲》)、“良宵淡月,疏影更风流”(《满庭芳》)等,但在这里为什么黯然失色?为什么竟以“俗”、“粗”加之呢?此时此地应是缘于有所“感”而产生的一种情。即如欢乐的人看见周围的一切都闪着使人愉悦的光环,而被愁苦笼罩的人即使看到平素喜爱之物,也会撩起如云涌起理而还乱的愁绪,这正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境界!更何况词人在这里又采用了抑彼而扬此的手法,明贬梅与丁香的`“粗”、“俗”,暗誉丹桂之清、雅,以达到更加鲜明主题的目的。

结尾句“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终于点出个“愁”字来。这个“愁”字点得好!离人在千里之外,相思而不得相见,只能梦里相寻觅,以图一梦解愁;然而却被郁郁花香熏透惊扰,这花香何其如此严酷绝情!这两句语意自然十分明了,其未点透处却是词人含嗔带斥地指责的对象,到底是梅与丁香?还是桂花?两者虽皆可诠释得通,如以作者的明贬暗誉的手法来看,这里指的该是金花玉叶的桂花。这个结尾,似是词人谓桂子:我是如此执着地倾心于你质地高雅、不媚不俗,而你却竟以沁人的馥香惊扰了我的千里梦,却也太无情了。

该词写作特点上片侧重正面描写桂花质地之美,从形到神、由表及里,表现出贵而不俗、月朗风清的神韵,重在精神气质;下片则运用对比手法,进一步衬托桂花的高雅,重在随感,带有较为浓郁的主观感受。上下合璧,借花抒情,便成了一篇回味无穷的小调。

篇7:摊破浣溪沙,摊破浣溪沙李清照,摊破浣溪沙的意思,摊破浣溪沙赏析

摊破浣溪沙,摊破浣溪沙李清照,摊破浣溪沙的意思,摊破浣溪沙赏析 -诗词大全

摊破浣溪沙

作者:李清照  朝代:宋  体裁:词   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 【注释】 ①豆蔻:多年生草本植物,开淡黄色花,果实种子可入药,性温辛,能去寒湿。

②熟水:宋时的.一种饮料。

③分茶:宋・杨万里《谈庵座上观显上人分茶》诗:“分茶何似煎茶好。煎茶不似分茶巧。”是宋人加工茶水的一种方式。

④书:《历代诗余》作:“篇”

⑤木犀花:即桂花。 【赏析】此词的写作时代,当在作者晚年患病将愈之时。作者撷取家庭生活中的事物来写,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拟人手法、对偶句的运用,在表达上都起到了良好的艺术效果。

篇8:摊破浣溪沙,摊破浣溪沙李清照,摊破浣溪沙的意思,摊破浣溪沙赏析

摊破浣溪沙,摊破浣溪沙李清照,摊破浣溪沙的意思,摊破浣溪沙赏析 -诗词大全

摊破浣溪沙

作者:李清照  朝代:宋  体裁:词   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风度精神如彦辅,太鲜明。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注释】 ①轻:四印斋本《漱玉词》作“明”

②彦辅:即东晋・乐广,字彦辅。

③大:四印斋本《漱玉词》作“太”

④梅蕊:指梅花的花蕊。

⑤丁香千结:南唐?李煜《摊破浣溪沙》:“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毛文锡《更漏子》:“庭下丁香千结”。

⑥苦粗生:苦,这里指厌苦,嫌。生,形容词后之词尾,传指李白嘲杜甫云:“借问别来太瘦生。 【赏析】此词是咏桂花的。赞美桂花金黄的色泽,轻而小的`花朵,层层的碧叶,沁人心脾的芳香。金花玉叶,黄绿辉映,旖旎动人。他平和淡泊,不与群芳争艳。作者通过对桂花形象的描写,赞扬了桂花的精神、风度、气质、品格,借以称颂如同彦辅一样的人,表现了作者喜爱“鲜明“的审美观。

篇9:李清照的《摊破浣溪沙》的阅读答案及赏析

李清照的《摊破浣溪沙》的阅读答案及赏析

摊破浣溪沙

李清照

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豆蔻连梢煎熟水①,莫分茶。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终日向人多酝藉②,木犀花③。

[注]①熟水:古代指煎泡而成的饮料、药汤。②酝藉:同“蕴藉”。③木犀花:通称桂花。

1.词中所写多为平凡之事、寻常之情,请简要概括。(4分)

2.词的末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主要叙写了观景、熬药、读书、赏花等日常琐事,闲静中显出闲适、淡泊之情。

2.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末句将木犀拟人化,“酝藉”即写出木犀花温雅清淡的.风度。本来是自己终日看花,却说花终日“向人”,把木犀写得非常多情,借以表达了作者对木犀的喜爱。

作者:

李清照

(1084-约1151)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赏析:

李清照《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这首词创作于作者的晚年,是一首抒情词,主要写她病后的生活情状,委婉动人。词中所述多为寻常之事、自然之情,淡淡推出,却起扣人心弦之效。

这首词创作于作者的晚年,是一首抒情词,主要写她病后的生活情状,委婉动人。词中所述多为寻常之事、自然之情,淡淡推出,却起扣人心弦之效。

“病起”,说明曾经长期卧床不起,此刻已能下床活动了。“萧萧”是头发花白稀疏的样子。词中系相对病前而言,因为大病,头发白了许多,而且掉了不少。至此,作者即刻打住,下句另起一意。这个处理极妙,意思似乎是说,头发已经那样,何必再去管它,还是料理今后罢。这不仅表现了作者的乐观态度,行文也更简洁。

下面接写了看月与煎药。因为还没有全好,又夜里,作者做不了什么事,只好休息,卧着看月。“卧看”,是因为大病初起,身子乏力,同时也说明作者心情闲散,漫不经心,两字极为传神。“上”字说明此乃初升之月,则此残月当为上弦月,此时入夜还浅。病中的人当然不能睡得太晚,写得极为逼真。上句写的是衰象,此句却是乐事,表明作者确实不太以发白为念了。“豆蔻”为植物名,种子有香气,可入药,性辛温,能去寒湿。“熟水”是宋人常用饮料。分茶是宋人以沸水冲茶而饮的一种方法,颇为讲究。“莫分茶”即不饮茶,茶性凉,与豆蔻性正相反,故忌之。以豆蔻熟水为饮,即含有以药代茶之意。这又与首句呼应。人儿斜卧,缺月初上,室中飘散缕缕清香,一派闲静气氛。

下片写白日消闲情事。观书、散诗、赏景,确实是大病初起的人消磨时光的最好办法。“闲处好”一是说这样看书只能闲暇无事才能如此;一是说闲时也只能看点闲书,看时也很随便,消遣而已。对一个成天闲散家的人说来,偶然下一次雨,那雨中的景致,却也较平时别有一种情趣。俞平伯说这两句“写病后光景恰好。说月又说雨,总非一日的事情。”(《唐宋词选释》)所见极是。末句将木犀拟人化,结得隽永有致。“木犀”即桂花,点出时间。本来是自己终日看花,却说花终日“向人”,把木犀写得非常多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木犀的喜爱,见出她终日都把它观赏。“酝藉”,写桂花温雅清淡的风度。“酝藉”一词,常用来形容学问渊深、胸怀宽博、待人宽厚的人中表率,如《归唐书·权德舆传》称他“风流酝藉,为缙绅羽仪”。木犀花小淡黄,芬芳徐吐,不像牡丹夭桃那样只以浓艳媚人,用“酝藉”形容,亦极得神。“酝藉”又可指含蓄香气而言。

此词格调轻快,心境怡然自得,与同时其他作品很不相同。通篇全用白描,语言朴素自然,情味深长。

篇10:李清照《摊破浣溪沙·揉破黄金万点轻》赏析

这是一首咏花词。咏花而志不在花,只是借花形、花态、花性以挥发开去,抒引出词人胸中的万千感慨。

上片伊始“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两句,便如抖开了一幅令人心醉神迷的画卷,那黄金揉破后化成的米粒状的万点耀眼金花,那碧玉剪出重重叠叠的千层翠叶,若非清香流溢追魂十里的月中丹桂,更无别花可堪比拟。桂花的花朵娇小无比,自不以妖艳丰满取胜,作者紧紧抓住的是它的金玉之质。笔触显得深刻、自然、贴切、生动。“轻”与“重”是相对的,作为黄金无疑是重的,但能揉而破之化为飞入翠叶丛中的万点黄花,不论在事实上还是感觉上都是轻柔的。

接下来笔锋倏然跳出,来了句“风度精神如彦辅,太鲜明”,从花到人、由此及彼,这既把金玉其质的桂花点活了,也把彦辅其人的风度精神点活了。彦辅,是西晋末年被后人称为“中朝名士”的乐广的表字;因其官至尚书令,故又史称“乐令”。据史传记载:乐广为人“神姿朗彻”、“性冲约”、“寡嗜欲”,被时人誉为“此人之水镜也,见之莹然,若披云雾而青天也”。于此可见乐彦辅之倜傥非常。然而词人对历史名人乐广之所以崇敬有加,恐怕是离不开时代的原因:当时正值北宋、南宋交替的乱世,恰像乐广之处于西晋末年一样,乐广能在“世道多虞,朝章紊乱”之际,做到“清己中立,任诚保素”,无疑地这便是身处季世的.词人所遵奉的做人标则。若此,则清照将桂比人、将人拟桂,便在情理之中了。“太鲜明”三字是褒扬之词,不论是花中仙品──桂子,还是“人之水镜”──乐彦辅,都有着十分鲜明的个性。

下片起始也和上片一样,是一副对句“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麄生”(麄,同“粗”)。寒梅、丁香均为芳香科植物,为世人所深爱。尤其是傲霜凌雪的梅花更是花中之佼佼者,清照笔下原亦不乏咏梅佳句,如“雪里已知春信至”、“香脸半开娇旖旎”、“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渔家傲》)、“良宵淡月,疏影更风流”(《满庭芳》)等,但在这里为什么黯然失色?为什么竟以“俗”、“粗”加之呢?此时此地应是缘于有所“感”而产生的一种情。即如欢乐的人看见周围的一切都闪着使人愉悦的光环,而被愁苦笼罩的人即使看到平素喜爱之物,也会撩起如云涌起理而还乱的愁绪,这正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境界!更何况词人在这里又采用了抑彼而扬此的手法,明贬梅与丁香的“粗”、“俗”,暗誉丹桂之清、雅,以达到更加鲜明主题的目的。

结尾句“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终于点出个“愁”字来。这个“愁”字点得好!离人在千里之外,相思而不得相见,只能梦里相寻觅,以图一梦解愁;然而却被郁郁花香熏透惊扰,这花香何其如此严酷绝情!这两句语意自然十分明了,其未点透处却是词人含嗔带斥地指责的对象,到底是梅与丁香?还是桂花?两者虽皆可诠释得通,如以作者的明贬暗誉的手法来看,这里指的该是金花玉叶的桂花。这个结尾,似是词人谓桂子:我是如此执着地倾心于你质地高雅、不媚不俗,而你却竟以沁人的馥香惊扰了我的千里梦,却也太无情了。

该词写作特点上片侧重正面描写桂花质地之美,从形到神、由表及里,表现出贵而不俗、月朗风清的神韵,重在精神气质;下片则运用对比手法,进一步衬托桂花的高雅,重在随感,带有较为浓郁的主观感受。上下合璧,借花抒情,便成了一篇回味无穷的小调。

篇11:李清照《摊破浣溪沙·揉破黄金万点轻》赏析

李清照(1084-1155),济南章丘人,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早期生活优裕,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李清照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等著作,但久已不传。现存诗文集为后人所辑《李清照集校注》,有《漱玉词》1卷,《漱玉集》5卷。代表作有《声声慢》、《一剪梅》、《如梦令》、《醉花阴》、《武陵春》、《夏日绝句》等。

篇12:李清照《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赏析

【作者简介】《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这首词创作于李清照的晚年,是一首抒情词,最早收录在《乐府雅词》中。从此词的词情来看是李清照大病渐愈时所作。上阕描写黎明前病中室内生活,下阕描写白天里室外景物,作者抓住大病渐愈这一生活片断,从身心感受运笔,无论写病中生活细事,还是写病中所见景物,不受物所束,不为病所苦,无不流露出女词人病中清静闲适的心情;而身卧病床,鬓发斑白,卧看残月,煎药忌茶,又无不蕴含着病中孤苦哀愁的心境。此词笔致淡雅,情调直切,意境清朗,含蕴耐味。

【李清照摊破浣溪沙赏析】相关文章:

1.《摊破浣溪沙》诗词赏析

2.《摊破浣溪沙》古诗赏析

3.李清照的《摊破浣溪沙》的阅读答案及赏析

4.李璟《摊破浣溪沙》

5.《摊破浣溪沙》原文翻译赏析

6.摊破浣溪沙,摊破浣溪沙赵雍,摊破浣溪沙的意思,摊破浣溪沙赏析

7.李璟《摊破浣溪沙》诗

8.李清照的诗词《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赏析

9.关于荷花的诗句——《摊破浣溪沙》

10.李清照诗词浣溪沙赏析

下载word文档
《李清照摊破浣溪沙赏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