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全面解读
“dust1110”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3篇《沁园春·长沙》全面解读,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沁园春·长沙》全面解读,希望大家喜欢!
篇1:《沁园春·长沙》全面解读
《沁园春·长沙》全面解读
这首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抒发了对中华民族前途的乐观主义精神和以天下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
毛泽东在1925年秋写的《沁园春·长沙》,意思是正值青年朋友意气风发。当时在毛泽东同志离开湖南前往当时革命活动的中心广州时所写的,毛泽东同志从19到1925年,曾数度在长沙学习、工作和从事革命活动。在这峥嵘岁月里,作者和他的同学蔡和森、何叔衡等立志救国的知识青年,正值青春年少,神采飞扬,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热情奔放,面对万山红遍的美景,他们既赞叹锦绣河山的壮美,又悲愤大好河山的沉沦。于是,发表激浊扬清的文章,抨击黑暗,宣扬真理,鄙视当时的“万户侯”——军阀如粪土,这一段描写形象地概括了青年时期的毛泽东和其战友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大意是:在深秋的季节,我独自一人站在橘子洲头,望着江水日夜不息地向北奔流。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一个“看”字,总领七句,描绘了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大意是:远望群山,重重叠叠的树林点染如画;近看满江的秋水碧绿清澈,无数船只争相行驶。仰视,雄鹰在天空中展翅高飞;俯看,鱼儿在江水中轻快地畅游。宇宙中的万物都在秋天里生气勃勃地自由舒展、蓬勃生长。诗人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景物进行描写,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这七句,为下面的抒情提供了背景,烘托了气氛。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诗人思绪万端,不禁问道:广阔无垠的大地呀,谁才是主宰你消长兴衰命运的`真正主人呢?这一问道出了诗人的雄心壮志,表现了他的博大胸怀。
上阕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大意是:就在这橘子洲上,曾经和许多革命战友聚会、游赏,度过了一段不平凡而有意义的岁月。诗人从上片的独往旧地重游,自然引起对往昔生活的回忆。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一个“恰”字,统领七句,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大意是:那时候,同学们正当青春年少,意气风发,才华横溢,激情奔放,敢说敢做,革命斗志十分旺盛。面对祖国大好河山,指点评论,经常在一起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把主宰一方的军阀统治者看得如粪土一般。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中流”,江水中间。“击水”,作者曾自注:“游泳:那时初学,盛夏水涨,几死者数,一群人终于坚持,直到隆冬,犹在江中。当时有一篇诗,都忘记了,只记得两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见《毛泽东诗词鉴赏辞典》)遏,遏止,可以有两种理解:一种认为是游泳激起的波浪,几乎把飞快行驶的船只都阻挡住了;一种认为“浪遏飞舟”是“到中流击水”的条件。如果按照后一种理解,这三句大意是:还记得吗?当年我们一同到江心游泳,尽管风浪巨大,连船只行进也很困难,但我们这些人却以同汹涌的急流拼搏为乐。这里以设问结尾,实际上是对“谁主沉浮”的巧妙回答。
下阕回忆了往昔峥嵘岁月,表现了诗人和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形象含蓄地给出了“谁主沉浮”的答案: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敢于改造旧世界的革命青年。
对长沙,对橘子洲,毛泽东有着太多的追忆。他曾在省立第一师范求学和进行革命活动长达5年之久,以后又多次居留长沙。在岳麓山下,他发起成立新民学会,与蔡和森、何叔衡、陈昌、张昆弟、罗学瓒等“同学少年”或“书生”一起,立誓为国家民族服务。他在长沙主编过《湘江评论》,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组织平民夜校和文化书社,“指点江山”,评论时政,写下了篇篇激昂慷慨的宏文华章。袁世凯准备称帝,他所任命的湘督汤芗铭积极拥戴,毛泽东四处印发小册子,加以揭露抨击;张敬尧督湘,他又领导“驱张运动”,把这些反动军阀看得如同粪土一般。词中“恰”字以下的又一组领字长句,就是对这些活动的真实而形象的写照!
作者最后又以如椽大笔,突出描写了当年游泳的生活细节。人们都知道作者喜爱游泳,尤擅在大江大河中劈波斩浪。他的《水调歌头·游泳》有句云:“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游泳在作者作品中已成为具有某种象征意义的意象。正如他多次阐发的那样:“革命者不可能在温室中成长,要在大风大浪里锻炼自己”,“人类社会就是从大风大浪中发展起来的”。因而,结尾三句不仅表现了作者和“百侣”那种一往无前奋勇搏击的豪情壮志,而且也昭示人们:“主沉浮”的伟大革命理想的实现,必定需要这种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篇2:从三个层面解读《沁园春·长沙》
沁园春·长沙
朝代:现代
作者:毛泽东
原文: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可以从三个方面来了解。
政治背景。
作为一个政治家、革命活动家,他总是和时代同呼吸同命运的。作为抒情言志的诗歌也恰恰表现了他们这种生活。本词写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经在广州正式成立。但共产党内部,对革命统一战线由谁来领导,产生了分歧。本词可以说是对这一问题的回答。
这首词的上阕,描绘了美丽壮观的湘江秋景图,然后提出“怅寥阔,问苍茫大地;谁主深浮?”诗人通过询问大自然的盛衰荣枯应该由谁来主宰为表达对革命领导权问题的思考。
而在下阕,回忆了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之后,作者写到“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是个问句,但实际上是对“主沉浮”的巧妙回答,要像当年中流击水那样,勇敢地投身革命风浪之中,急流勇进,担负起主宰国家命运前途的大任。
由于现代社会个性的张扬,人们不太喜欢从政治层面去理解问题。作为政治家兼诗人,在诗作中表现对政治问题的思考是很正常的。如曹操的《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茸。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日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思。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成为北方的实际统治者。《短歌行》感情充沛,格调悲凉,抒发了作者时光易逝、功业未就的苦闷,表达了作者要求招纳贤才帮助建功立业的愿望。
一个政治家兼诗人,个人之情往往表现为家国之情
这是我们从政治层面上分析这首词。
我们再来看事业层面诗人的政治命运。
1925年1月11日至22日,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毛泽东不仅没有出席,而且连委员都被选掉。1958年毛泽东在对自己的诗词中作的一些“自注”中,曾有言道:“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前夕,心情苍凉,一时不知如何是好。”从事革命活动,是诗人所从事所追求的事业。这时,诗人受到了事业上的第一次打击:被排挤出党中央。在挫折面前,诗人保持着怎样的精神面貌呢?我们通过解读一个字“独”来解读诗词。
“独立寒秋”,“独”怎样理解?是“孤独”吗?是“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吗?看下文,“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深秋时节,诗人独自站在橘子洲头,看到湘江水日夜不息地向北奔流。诗句中有了“湘江北去”,平添了豪迈之气,甚至让人想到苏轼的“大江东去”,这是和“孤独”不着边的'。从句式上来分析,这是个非正常语序和省略句。为什么采用这种句式?这和诗词受格律的制约有很大关系。和正常语序比,这种语序增强了难以言说的流畅美、韵律美、情趣美。这种美,不是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不是杜甫的“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诗人置身于秋水长天的广阔之中,是一种浩然之气。如果说,这还不够的话,我们再往下看:“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这是什么样的景色?色彩绚丽的秋景图。远望群山,重重叠叠的树林点染如画;近看满江的秋水碧绿清澈,无数船只争相行驶;仰视,雄鹰在升空展翅高飞;俯首,怎儿在江水中轻快地畅游。宇宙中的万物都在秋天里生气勃勃地自由舒展,蓬勃生长。这幅图画,远近相间,动静结合。一切景语皆情语,一个孤独的人怎能会看出如此多姿多彩的景色?
我们且来看下阕。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诗人回忆起了曾和当年的同学和战友,在橘子洲一带散步、游泳,畅论天下大事的事情。心在,梦想在;心在,希望在;心在,朋友在。“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又怎能说诗人孤独呢?而诗人和他们的朋友又有着如此激动人心的岁月。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在这峥嵘的岁月里,作者和他的同学如蔡和森、何叔衡、张昆弟等立志报国的知识青年,正值青春年少,神采飞扬,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热情奔放。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这是对“峥嵘岁月”、“挥斥方遒”的进一步具体化。面对“万山红遍”的美景,他们既赞叹锦绣河山的壮美,又悲愤大好河山的沉沦。于是,发表激浊扬清的文章,抨击黑暗,宣扬真理,鄙视军阀如粪土。在这一时期,毛泽东在长沙组织了湖南学生联合会,新民学会,开办了平民夜校、文化书社和湖南自修大学,参加了反对袁世凯称帝,领导了驱逐张敬尧等军阀的活动。特别是创办《湘江评论》,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为19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湖南地区做了思想上、组织上的准备。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诗人在叙事之后,进一步抒出个人情怀。“曾记否”,是对同学遥远的亲切的问候,深情的怀念,同时也是激励自己和一切革命者应该发扬蓬勃的朝气,激流勇进,搏击风浪,做革命的中流砥柱。所以我们认为“独立寒秋”的“独”是形独心不独,是诗人在对大自然的激情关注中融入的对人生的积极追求,对家国命运的由衷关怀。
我们可以看到,在个人事业遭受挫折的时候,诗人依然是奋前行,愈挫愈奋,砥柱中流,“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诗人的个人命运
诗人在1923年和1925年两次入湘,均被当时称霸湖南的军阀赵恒剔所追捕,用他自己的话说,“在仅仅几个月内,我们组织了二十几个以上的农民协会,同时引起了地主的怨毒,要求将我逮捕。赵省长派兵来抓我,我逃到广州。”(《毛泽东自传》)“逃到广州”,是指诗人1925年深秋,到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
在上述背景下,我们理解这首词。
“独”是独立不羁的人格,是沉着、镇静,是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是个人命运的急湍激流中的中流砥柱。这是难能可贵的。
不仅如此,我们再看几个用词。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万”字写出了山之多,“遍”字写出了红之广。“层林尽染”,“层”表现了树林的重重迭迭,“染”字活画出岳麓山一带枫林,仿佛人工染成一样的壮美景色。“漫”写出了江水溢满之壮,“透”表现了江水碧绿清澈,“百”写舸之多,“争”给碧绿天尘的江面增加了昂扬奋进的气氛,活现出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击”准确地形容了雄鹰展翅迅猛有力地拍打的矫健勇猛的雄姿。“翔”精当地把鸟不扇动翅膀的盘旋回飞的壮志用来描写游鱼在水中自如轻快的神态。
从这首词的运用中,我们可以体察到毛泽东阔大的内心世界,五彩缤纷的精神视野,这不仅仅是逆境中的拼搏,还是诗人灰色际遇中的亮色,是丰富多彩的底色,是“面对大海,春暖花开”,是“冬天到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的哲思,是冬天中的诗人心中的春天。所以,当他面临生命的威胁时候,能够“独立寒秋”“怅寥阔”,能够发出“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激动人心的呼声。
我们不能把诗人这种拼搏简单地理解成“让暴风雨来的更狂烈些吧!”简单的呼喊。联系诗人以前的诗作,我们会看到诗人的心路历程。
七绝
咏蛙
一九四九年(16岁)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毛泽东在东山书院读书,他的同学们大多是纨绔子弟,衣着华丽,看不起来自穷乡僻境、衣着很差的毛泽东,因为被许多同学疏远,毛泽东在精神上感到有些压抑,一种“知音世所稀”的孤独感不时袭上心头,毛泽东写下此诗。
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对青蛙所处的环境和它的形象,心态的描述,表现了毛泽东在少年时代就有的抱负和胸怀,也可以说是霸气,很年轻时就显现的帝王之气。
毛泽东一九一零年秋所作的《七绝•呈父亲》则体现了诗人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不经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这首诗少了《咏蛙》诗的个人色彩,更多地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的执着。毛泽东要外出求学,父亲不支持他,他毫不犹豫地离家而去。
然后到了本诗,1925年所作,三相比较,诗人在自己的人生中,不断地发展自己、丰富自己。在个人命运的极其危险时刻,依然是“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亭信步”。他的精神更丰富了,他的志向更明确了,他的人格更完善了。这对我们是很有教益的。这警省我们要时时发展自己,不驻足不前,要与时俱进,一步一层楼,一层一重天。要记住,时时丰富自己,人生无止境。在生活中,不能自持的人,顺境中往往得意而忘形,逆境中往往沉沦甚至放大痛苦。如中国哈佛学子自杀事件,这个清华大学的学生,在国内学习是一路顺风,搏了家长、老师、同学的赞扬,但到了哈佛,却忽然不优秀,于是自惨生命。今年北大发生了三件学子坠楼的事件。这真是个沉痛的事件,如果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挫折不是终极目标,却是丰富自己的磨刀石,怎可因挫折而自戕。
自杀事件,决不是勇敢,“懦弱的人连自杀的勇气都没有”,这句话真是大错特错了。自杀,是懦弱,是不负责任,是对生命的不尊重,是对鲜活的生命的摧残,是可鄙可耻的!
诗言志,歌咏言。在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下,在个人政治境遇不如意的情况下,在生命受到威胁的险境,毛泽东给我们吟唱了一首昂扬的砺志之歌。
篇3:从《沁园春·长沙》解读李镇西的大家风范
从《沁园春·长沙》解读李镇西的大家风范
近日读李镇西,看《沁园春。长沙》一课教学实录,有感而发,随记一二。
1. 率真性情,彰显大家风范。语文老师为了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经常在课前搞一些小活动,如果坚持训练,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务实而有效。李老师在正式上课前安排的一个 “节目”是上台发表演讲,这个大家都很熟悉的课前活动,但很少有老师能坚持下来,而且,尤其是在上公开课和观摩课时为了赶时间而省略了这一环节。而李老师却能在上公开课时都坚持不懈,并不因有别人来观摩就只注重形式而忽视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足见其率真性情和大家风范。
2. 细节教育,成就学生美德。李老师特别关注对细节的教育和对学生的养成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美好的品德。刚上课时,李老师观察到了一个细节,一位听课老师在用手擦拭椅子上的灰尘时,附近的一个男生马上拿出一张餐巾纸递给那位老师。李老师结合学生的演讲实际,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教育:“陈老师就因为魏明江这一个小小的举动,而感到了这们班同学的真诚和我们班的温暖。陈老师可能也不知道他的名字,但不要紧,因为她会觉得,高一(3)班的学生真可爱,因为她一踏进三班教室,便感到了扑面而来的温馨!”对学生的行为习惯教育和美德的培养显得自然天成,不着痕迹,让我们觉得,那是人性美的自然流淌,而不是什么生硬的教育、道德的说教。这种随时随地自然而然的教育,使得学生的美德,在李老师看似轻描淡写的三言两语中煜煜生光。
3. 坦诚相告,教导孩子成长。在李老师的课堂上,学生们都清楚地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和怎么去做。“以后同学们上李老师的课,必须具备两个意识,一是纠错的意识。纠谁的错?纠李老师的错。”他把自己对学生的要求明白无误地告诉他们,让他们知道课堂上该如何去听老师的课、如何对待老师讲课中出现的错误,并能够明确地指出老师的对与错,使学生能够在一种平等的气氛真正地学到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并在学习的同时发展自己的质疑能力,保持可贵的质疑精神。学生如果在学习中出现了错误,他也不是一味无原则地表扬,而是对他们做得不好地地方坦诚地指出,并引导他们及时地改正错误,而这,却正是我们 “满堂掌声”的语文课堂所缺乏的。李老师在这方面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好榜样。
4. 调侃语言,促使意识清醒。我们的学生在廉价的表扬和泛滥的掌声中已经找不着北了,很难能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而李老师对学生的错误决不估息纵容,不过,他以一种学生喜欢的方式,用调侃的语言来“敲”醒学生,引起学生对自己的思考。在一个男同学很自以为地是对别的同学进行朗读评价后,李老师一句挑战性地调侃:“哦,他们都不如你读得好么?”,如一记响锤敲掉了这个同学的傲慢,他在全班同学的大笑中自己也不好意思地笑了。而后,李老师又鼓励他把朗读继续下去,这个同学也欣然接受了。象李老师这样敢于在公开课上,直言无讳地对学生说这些在今天看来是课堂忌语的话,从而引发学生对自己的思考、引发他清醒地认识自己并改正错误的,确实廖若晨星。
5. 激情描述,掀起情感波澜。李老师也是一个很善于朗读、并擅长指导学生朗读的老师,他能运用自己充满激情的语言,为学生描绘出一幅幅美妙地画面,并调动起学生的想象力,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之中,使学生的情感起伏有波澜,然后再去指导学生朗读,这样,学生就真正进入到了情境当中去,也就自然能够读得声情并茂。“你们想想,青年毛泽东独立于江边,思绪渺然,感情的潮水随江水北上。因此,这里读的时候,要体现出一种深沉。”“你们想想,千帆竞发,这是何等的壮观。”这样,在学生的内心世界掀起了情感波澜之后再来读,学生们已经深深地沉浸在了诗歌的意境当中,感情充盈于胸,自然会发之于声,又怎能不读得激情四射呢?
6. 谆谆教导,引领精神方向。新课程改革,让许多老师在课堂上三缄其口,不敢再理直气壮地讲解课文,对于一些敏感问题,更不敢亮明自己的观点。李老师在这方面是个勇者,他不但敢说,而且说得切中时弊,说得酣畅淋漓。针对有媒体把刘翔说成是个“阳光男孩”的现象,他大胆亮明自己的观点:“现在相当多的男性青年,都喜欢别人叫自己‘男孩子’,有的甚至三十好几了,也自称‘像我们这些男孩子吧’!恶心!难怪有人说,今天中国没有男子汉,只有男孩子!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从《沁园春。长沙》里,读到一种久违的英雄主义气概,进而呼唤让英雄主义重返中国!我希望我们在座的每一位男同学,一定要做胸有大志的男子汉,不做所谓的‘男孩子’”!虽然没有亲临现场去听课,没亲耳听到李老师这激情满怀、掷地有声的话语,但即使是从教学实录中,我似乎也听到了李老师和在场所有听课者砰砰的心跳声。痛快!确实激荡人心!李老师简要精辟的讲解,把课堂的方向引向纵深,结合当代社会进行的情感的引导,成为了学生们精神的引领和人生态度的导航,这节课也就具有了相当的深度、厚度和高度。这样的讲解,难道能说是没必要的吗?
7. 思想碰撞,挥洒气度涵养。阅读教学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教师、学生和文本三方平等对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不同的声音,这个时候,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该允许课堂上有不同的声音存在,这一方面是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教师的一种气度和涵养的表现。这方面李老师的做法是,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前提下,在与学生的思想碰撞中,既允许学生表露自己的观点,又不失时机地阐述自己的见解,给学生更宽阔的视野和更多元的思考,这就又技高一筹了。尤其是在对毛泽东的评价中,能够一分为二地去看待一代伟人,并告诫大家“不宜过多地指责毛泽东,而应该把目光关注于制度建设”从而发展自己的国家,睿智的话语,挥洒出的,不正是一代教育大家的气度和涵养吗?
李镇西是大家,大家自有大家的风范;而我们,是普普通通通的无数语文老师的一员,我们也许永远成不了李镇西似的大家,但我们可以拥有李镇西的精神:做最好的老师,做最好的自己!
最后,用李镇西老师的一段话与君共勉:
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因此,你若是工人,就要当技术最出色的工人;你若是营业员,就要当服务质量最佳的营业员;你若是医生,就要当医术最高明的医生;你若是教师,就要当最负责的教师;甚至你哪怕只是一名“个体户”,也要当最受顾客称道的劳动者!你也许不能成名成家,不能名垂青史,但你可以成为同行业中千千万万普通人里最好的那一个!
【《沁园春·长沙》全面解读】相关文章:
1.《沁园春 长沙》
3.沁园春 长沙课件
4.教案沁园春长沙
7.沁园春长沙说课稿
9.沁园春长沙教案
10.沁园春 长沙赏析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