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营生活回忆随笔:森林大火
“janet19”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4篇军营生活回忆随笔:森林大火,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军营生活回忆随笔:森林大火,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军营生活回忆随笔:森林大火
1972年11月,我仍然作为先遣队队员和指导员孙培珍率一连机务排、生产班、炊事班部分人员重返绥棱农场,就是老百姓说的海鹰又飞回来了,这时陆军老大哥将农场交还给我们了,部队番号绥棱县37001部队农场一连。
我8月份时已经是连队副指导员,我是71年12月7日任命的一连机务排长,和郑文清、祁广泰、王家斌、涂芝桂一起提的干部,一个命令。当了7个多月的机务排长,机务排长还没配,因没有副连长,仍然协助连长安秉勤管机务、生产,先过来是要做好来年的生产准备。
这时整个农场还在小红营子。老兵复退工作在庆安进行。
1966年,国庆节的日子。
一天下午,我们正在地里收割大豆,只见北面10多里远近的四海店方向浓烟滚滚,还可见到树头上的火头在飞窜,虽然是南风,仍可听到哔哔剥剥的声响,那是松树油在爆炸。不好!这是一场森林大火。
林区的部队同时担负着护林防火的任务,火光就是命令,火场就是战场,不用谁下命令通知,迅即组织部队进行扑火。因当时正是收割季节,部队比较分散,再说也不能将部队全部投入灭火。当时农场下达紧急通知:一、二连各抽调20人,由各连指导员任排长,组成一个扑火连,朱永江副政委任连长。在这同时,绥棱县护林防火指挥部已发出了通知,叫我们集结待命,由他们来人带我们赶赴火场。
这时的天气晚上已经很冷了,已是零下。森林大火不同于绥棱县城的那场大火,这是大森林,一个礼拜、十天半月、一个月的也有可能。
我们连的孙指导员4月份时已调回旅顺,我接替了他。这时连队配了副连长高彦堂,河北元氏人,是1966年入伍的,先我两年,我刚当兵时他是中队文书,此前是连里的生产排长。没配副指导员,这时还是我上第一线,领导挺看得起我的,我觉得是组织上对我的信任,我应该上,一直都是这么过来的,要不让我上就不正常了。
这次我们没带大衣,因要在林中扑火,不方便。倒是穿了大头鞋,抗造,不怕扎了脚。穿棉工作服,背上水壶,带了两把斧头和几把镰刀,这用得上,可割草、砍树。
我们坐着大解放,跟随指挥部的人一路北上,路经几片火场也没有停下来的意思。我们在林间公路上行驶,有时实际上是在火中穿行,公路可以阻隔地面火,可树梢上的火苗一蹿就到了另一片林中。明显地一股灼热的气浪,到处都是爆炸的声响,看到远处的是黑烟,近处却是黄黄的浓雾。指挥部的人告诉我们,起火点有好多处,我们要一直往北,一个什么沟里去,那儿是原始森林,要将大火阻断在那儿,否则,过了那条线,一直烧上山,就没法救了,后果不堪设想。这时我们能在沿途看到老百姓的扑火队,天上有直升机在喷洒药粉,这些大都是人工造林。
我们在一处火点停下来,这儿是地面火,猛的地方一人多高,小的贴着地面,这儿有两个人,看样子是向导。我们迅速跳下车,用大斧子砍下小树枝,这时我们都憋足了劲,个个如猛虎下山,从中分头向两边扑去。一阵的功夫,就扑灭了好几百米的火头,一个多小时就将这一处的火头压了下去,在防火路边切断了火源。为了防止死灰复燃,在后边留有小部分人用脚将余火踩灭。我们将此处火点交给地方,由他们负责。我们马不停蹄,又奔向另一处火点。
进入半夜时,我们在一条小河边停了下来,经过这近10个小时的扑火,我们体力消耗很大,棉袄早就湿透,一旦停下来之后又干了,因年轻人火力旺盛,这时已是零下了。此前一人发了一袋饼干,一小包咸菜,这是飞机空投下来后发下来的,饿急了的我们,也不敢都吃了,还不知道吃了这顿下一顿在哪儿呢。水早就喝完了,选在小溪边休息是有说道的,一是可以补充饮水,二是不怕被山火包围。刚休息一会儿,就听到一阵呼啸而来的烈焰声响,那是从远处的树梢上传导过来的。不一会儿的功夫就窜到我们的头上。
这片树林在小溪这儿就没有了,可是那强大的火球并没有到此熄灭,而是降落下来,到了小溪这边一人多高的荒草地,将已枯燥的干草瞬间点燃,这是一大片荒草甸子,刹那间便到了另一片林子的边缘。这并不奇怪,我们也有在一旦陷入火海不能脱身时,也可能先将这片草地点燃,阻隔火头,也就是遇火用火迎。我们追赶着火头,它到了那片树林的边缘时,火势小了下来,我们奋力扑打,很快就扑灭了。我们用粗树棍刨开一道防火小沟,火头在这儿就完全熄灭了。
我们累极了,再也动弹不了了。我们三三两两地靠在一起,睡了。清晨,我们站了起来,用小溪里的冰水冲了一把脸,有的战士用棍子捅开那薄薄的一层冰,抓了一些小鱼,拣来一些干树枝,将烤得半生半熟的小鱼儿吃了。
篇2:军营生活回忆随笔:森林大火
我们扑灭了一片片的山火。渴了,喝一口小沟里的水,饿了吃几块饼干咸菜,困了就靠着树干眯一会儿。当时有一条严格的纪律,就是绝对禁止单独行动,一旦迷失了方向,或遇到了野兽,那就没命了。
最后一天的晚上是各路人马在一个山头会合。这个山头很高,火已经到了半山腰。指挥部传下死命令:一定要将山火就地熄灭,否则过了这个山头就到了原始森林,就没法救了,搞不好越过边境,那就成了国际问题。这是一片浓密的林子,是准原始森林,地面很厚一层腐质层,全是千百年来的树叶腐烂了积淀成的,你表面上看不到明火,可不一会儿就有可能从你的脚底下窜出火来。山民说这叫穿地龙,它可以从几里路远的地里头窜过来,让你防不胜防,比明火利害,危险极大。这时大家谁也不敢大意,人们沿着火线排开,一人负责有10米远的距离,这时不知从哪儿弄来了一些铁锹。有明火和冒烟的地方一直要挖下去,切断火源,看不到火苗的用粗木棍捅出一条防火沟来。这一切做完后,指挥部通知部队撤离,这最后一道关口由森林工人负责防守。
我们撤出时已经是下半夜、凌晨的3、4点钟了。我们拖着疲惫的身子下了山,在一个3间小草房子前停下来,中间是门厅兼灶间,两边房子里是南北对面通铺土炕,我们40来人和衣躺下,炕是热的,谁也没有说话,一倒下去就响起了鼾声。
我是在清早7点钟的时候醒的,严格地说我是被收音机的声音叫醒的。朱副政委那时应该有50岁了吧,他是45年以前入伍的,他是首长,也是我们这支队伍中年龄最大的,他对自己要求很严格。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中明确规定,中国人民解放军从连队的指导员起,各级政工领导必须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在林彪事件后,他拿出几十年来省吃俭用存下的4000元钱,交了党费,在部队反响很大,我很敬重他。他多年的习惯,每天早晨都要收听中央台的新闻联播。这些日子他是不是收听了我不知道,但今天打开时我却听到了。这是一条重要新闻,是说党中央决定在天安门广场修建毛主席纪念堂,出版毛泽东选集第五卷。我们一下子全都醒了过来,当时那种激动的心情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几天来到了极限的疲劳一扫而光!我们纷纷起了床,用凉水冲了脸,将一大锅大餷子粥吃了个锅底朝天。
我记住了这个日子:1966年10月7日。
我们走到小火车站,这是森林小火车,林区的木材从这里运出,工人们从这里走进、走出大山,就全靠这单线小火车了。我们开始往回返了,有通知说我们要在三线指挥部停下,我们要在那儿简单休整一下,绥化军分区和地委的领导要接见我们。这时大家情绪高涨起来,又是一路行军一路歌了。
我们在一个有一片很好看的楼房的站台上停了下来,真没有想到在这深山老林里还有这样好的建筑。我们下车不远就到了一个大楼房前,好像是一个招待所什么的。我们走在一群人们欢迎的夹道中,有一个大红条幅,欢迎我们凯旋的。
这时的我们才看到自己像一群叫化子。身上的衣服没有一处好地方,棉花都露出来了,全是泥黑色,头发胡子老长,有的头发是被火燎了的,成了黄毛,脸上手上黑红,一个个尖嘴猴腮,身上一股浓浓的怪味……这那儿像是青春四溢充满活力20多岁的小伙子?
地委、县委的领导和军分区的首长站在前面,用劲地和我们握手,说你们是英雄!这让我们很激动。
篇3:军营生活回忆随笔:森林大火
我们都不敢抬头看人,特别是女人,这不远的一段距离,仿佛走了一个世纪。
在招待所的门面前一溜摆了40多个盛满温水的脸盆,崭新的毛巾,没用过的香皂,漂亮的女服务员笑容可掬的看着我们。
洗完脸,直接进入饭堂。满满的一桌子好菜,鸡肉鱼都有,白米饭、大馒头摆在桌子中间,每张桌子上还放了2瓶白酒。
这时还有先我们到达的陆军部队的老大哥,3032、3206、3209农场的战友们。
军分区的牛司令讲话,他声音洪亮,满面笑容。说你们给部队争了光,能打硬仗,好样的!他还说,今天破例,上了白酒,这是庆功酒,一定要喝!
现场气氛很热烈,领导们挨桌敬酒,部队嗷嗷直叫,好像要把房顶震穿。这时已没了刚才的不好意思,服务员们在一旁看着直乐,这个场面至今不忘。
年底,绥棱县召开表彰大会,我和二连的吕纯信指导员被评为先进个人,我们和朱副政委一起参加了大会,发了一个奖状、一条毛巾。这是我当干部以来的第一个奖励,还是地方的。
我们农场亦被国家林业部授予护林防火先进单位。
岁月悠悠,一晃过去了半个世纪。选择当兵,成就了我们无怨无悔的人生。是党和部队的培养教育,首长的关心、战友们的帮助,才有我们今天的人生。虽已转业地方退休多年,我们仍要珍惜这段历史,不忘初心。有一个良好的心境,保持战友情谊,家庭和顺,身心康宁!
作者:袁本立
公众号:军旅警营
篇4:军旅生活回忆随笔:忆军营
1977年的1月8日,我们10个小兵,离开省城沈阳,来到了河北石家庄北京空军地空导弹十团。一路无忧无虑,夹杂着几分好奇,几分兴奋。千里之外等待我们的是什么,谁也不知道。
几年的军旅生活给我无限的回忆。对此,我从不后悔。
最令我神驰的是那如诗如画的营区美景,那火热的,凝聚着钢铁性格的连队生活……
清晨,朦朦胧胧的天空,东方露出鱼肚白,晨雾菲菲,枝头滴翠,静静的树林中一丝声响也没有。静啊,静的是那样怡然。大地还在酣睡中,我上哨了。噢,我将迎接黎明,迎接新的一天。
林木苍翠,空气澄鲜,芳馥可爱。特别是那沁人的槐树花香,夹着潮润的露气飘着,飘着……;使人如入仙境。伴着花香,伴着醉人的旖旎晨景,我来到了山坡的哨位上。游目眺望,不远处京广线上一列火车正吐出一缕长烟,徐徐地向首都方向奔去。哒嘀嘀哒——嘹亮的军号声划破寂静的黎明,林木中的鸟儿顿时叽叽喳喳地唱了起来,远处村庄的钟声也叮当作响——噢,“晨之曲”就这样开始了。再看那太阳,那火样的太阳,把金光洒向平原、幽林、洒向我的哨位。
导弹兵,多么诱人的字眼。紧张的训练、操课,密密麻麻的开关、旋钮,各色的指示灯,还有那奇形怪状的制导雷达,那银灰色的导弹,牵动无限的遐想。然而一个军人意味着什么?一位战友说得好,在战争面前是军人,在敌人面前是战士,在祖国面前是儿子。多么贴切的回答,多么贴切的概括。是啊,祖国把它的儿子放在这光荣的岗位上去,我们就要尽职尽责。烈日炎炎夏日,操纵车内温度高达四十度以上;北风朔朔的严冬,人又好像被摔到冰窖中。理论课中又有什么“戴维宁定理”、“单稳态”“二进制”在等待。是啊,说不苦不难是假的,但我们知道:我们是军人,是战士,是儿子。
军人的生活,也不完全是“直线加方块”的方程式。你看:球场上有龙争虎斗,俱乐部里有引吭高歌,阅览室里有静静地思索,水渠旁有“洗衣歌”,菜畦上有瓜果硕硕……
特别是傍晚,金乌西坠,朱霞满天,正是“山气日夕住,飞鸟相与还”的美妙时节。结束了一天紧张训练,营区又恢复了晨日的宁静,这时你如果同我一起漫步在环形道上,那一枝临风摇曳的柔条,一片扑簌坠地的落叶,一缕发自野花的幽香,都会使你忘情,使你热爱生活,更多的是你感到了这国土的可爱,认识到军人的职责。这时,你会发现,环形道上不光是你自己,在那静静的林荫道上,还有他、他们,你的战友们也在走着、谈着,他们想什么?谈什么?也许谈起亲人、家乡,恋人,也许,也许……
军旅生活是永远不能让我忘怀的,它对人品格修养,人的意志锻炼,是其他任何学校都不能比拟和完成的。
男子汉应该有当兵的经历,如果有来世,我仍然还想当回兵。
作者:潘晓翊
公众号:军旅警营
【军营生活回忆随笔:森林大火】相关文章:
10.生活随笔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