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电梯机械结构论文
“鹏城人”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模型电梯机械结构论文,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模型电梯机械结构论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篇1:模型电梯机械结构论文
(1)井道机架
模型电梯井道机架是支撑、固定所有机械零部件的基础框架,要有足够的强度,同时便于安装时各部件的位置调整。模型电梯为三层站,井道由30×30的方钢焊接而成,并在方钢上开孔供安装时连接用。井道机架的立面,分为三个部分,井道截面尺寸为980mm×1110mm,最下边的部分高度为1160mm,中间部分高度为800mm,上边部分高度为1540mm,连接时采用螺栓进行连接紧固。方钢的截面。这种结构可满足教学实训时反复拆装,井道机架也便于移动、安装。
(2)导向系统
导向系统功能是限制轿厢和对重的活动自由度,使轿厢和对重只沿着各自的导轨作升降运动,使两者在运行中平稳,不会偏摆。模型电梯导向系统由导轨支架、导轨、导靴几部分组成,导轨支架设计成可调式,可根据导轨安装精度要求在安装过程中进行位置调整,其立面。导轨和导靴全部选用实际电梯配件,真实反映实际电梯结构特点。
(3)曳引系统
曳引系统的作用是向电梯输送与传递动力,使电梯运行,是电梯运行的根本,是电梯中的核心部分之一。模型电梯的曳引系统由曳引机、钢丝绳、对重组成。曳引机选用杂物梯配套的曳引机,型号为YJ120,额定载重为200kg,交流双速电机,钢丝绳选用实际电梯钢丝绳,其型号为8×19S+FC-8mm。对重由钢板焊接而成,具有一定的重量,每块重量10kg,对重总重量按照如下公式配置:P=G+0.5Q=50+0.5×200=150(kg)(1)式中:P为对重总重量;G为轿厢自重;Q为额定载重。
(4)轿厢系统
轿厢由轿厢架、轿底、轿壁、轿顶组成。轿厢架由上梁、下梁、立柱、拉条等部件组成,其作用是固定和悬吊轿厢。在上下梁两端固定有导靴,引导轿厢沿着导轨上下移动,保持轿厢在井道内的水平位置。在下梁上装有安全钳,在电梯超速下坠时,安全钳可在限速器带动下将轿厢夹持在导轨上,在上梁上还有固定绳吊板,起悬吊轿厢的作用。轿厢选用厚度为2mm的不锈钢板制成。其中,轿底为一块729mm×620mm的整板,轿顶为一块723mm×602mm的整板,后壁板由4块经折弯的板材拼接而成,4块板材尺寸分别为282mm×680mm、282mm×680mm、247×680mm、140mm×680mm,两个侧壁分别由2块经折弯的板材拼接而成,2块板材尺寸分别为282mm×680mm、247mm×680mm,前壁板左右各由一块尺寸为131mm×710mm的板材和一块尺寸为140mm×480mm的中间连接板组成。轿厢架由型材连接而成,其结构立体图见图4所示。
(5)门系统
模型电梯的门系统由层门、轿门及开关门机构组成,层门和轿门由门、导轨、滑轮、滑块,门框、地坎等部件组成。门由厚度为2mm的不锈钢板制成,为了使门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和刚性,在门的背面配有加强筋。为减小门运动中产生的噪声,门板背面涂贴防振材料。层门和轿门的.尺寸为250mm×570mm,门滑块和门滑轮均选用三菱电梯配件,导轨采用45钢加工而成,限位挡轮选择内径为6mm的圆柱滚子轴承,电动机选用直流电机,电动机速度计算如下。开关门平均时间t设定为2s,门开关行程h为250mm,由此计算开关门的速度为因此选择直流电动机型号为ASLONG-JGB37-520-24V-45r/min,并经过试验验证,可以满足速度和载荷的要求。门系统结构立体图见图5所示。
(6)安全保护系统
模型电梯的机械安全保护装置主要有限速器和安全钳、缓冲器、端站保护装置、制动器、层门门锁与轿门电气联锁装置、门的安全保护装置、轿顶安全窗、轿顶防护栏杆、护脚板等;限速器能反映电梯实际运行速度,当电梯速度超过允许值时,能发出电信号及产生机械动作,切断安全回路或迫使安全钳动作,安装在机房中。安全钳能与限速器产生连动,以机械动作将轿厢强行制停在导轨上,安装在轿厢或对重的两侧。缓冲器是当轿厢或对重撞击底坑时吸收能量,保证轿厢安全制停,有弹簧式及油压式之分。端站保护装置是一组防止电梯超越上下端站的开关或强迫换速装置,能在轿厢或对重碰撞缓冲器前,切断控制回路或者总电源,使电梯安全制停。模型电梯的限速器、安全钳、缓冲器均采用实际电梯所配置的部件。
2样机实验
采用上述各部分机械结构组装而成的整体样机,进行可靠性和疲劳强度实验。结果证明:让模型电梯自动往返运行1000次,电梯未出现故障,各机械零件运转正常,无明显噪音;模型电梯经反复拆装10次,各结构件无疲劳损坏,重新连接后强度、精度无明显下降,对模型电梯运行质量没有影响。
3结论
该模型电梯采用电梯行业机械标准,根据电梯专业教学需要设计,为三层站,机械结构包括井道机架、导向系统、曳引系统、轿厢系统、门系统、安全保护系统,具备实际电梯的所有功能,在结构设计上采用螺栓连接的方式,满足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反复拆装的需要,且强度、刚度能够达到反复拆装不影响电梯实际性能的要求,经过《电梯结构与原理》、《电梯安装》等课程实践教学的使用,教师和同学都感到该模型电梯形象生动,易教易学,达到了课程实践教学的目的。
篇2:设计课程考核机械结构论文
设计课程考核机械结构论文
一、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意义
课程考核是教学评价的重要手段,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检测学生对基本知识掌握程度;督促学生学习,引导学生重视知识的积累;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找出原因并及时进行教学理念和方式的改进,进一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从目前看,部分高职院校的机械结构分析与设计课程都会在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但仍沿用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考核形式单一,题目类型主要是客观题(填空、选择、判断、计算题与简答题),方式主要是笔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考核涉及很少。成绩评定一般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70%。平时以出勤和提问为主,期末考试仅凭一张试卷。
这样的考试有其局限性,主要表现为:
第一,期末考试的时间和内容十分有限,无法全面概括学到的所有知识,进而也就无法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测,存在片面性。
第二,由于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所占的比重过小,导致学生对平时成绩不重视,主要表现为逃课和不认真上课。
第三,期末考试成绩在总成绩中所占的比重过大,导致学生上课不认真,考前做突击,这样不仅无法提高教学质量,还容易助长学生侥幸和投机的心理,无法实现学校培养高素质学生的目标,偏离了课程考试本来目的。因此,学校应根据原有考试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改革,注重学生学习成效的考核,减少期末考试成绩在总成绩中所占的比重,并通过项目的完成增加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及职业素质养成等方面的考核,使学生转变对考试的认识,尽量做到从应试教育到能力教育的转变。
二、改革课程考核内容
机械结构分析与设计课程以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为总体目标,在培养学生较强工程意识及创新能力的同时,强化先修课程,培养学生从无限的知识系统中汲取和提炼所需知识的能力。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可以从整体上了解机械的传动原理,认识机械系统的结构组成,能识别各个机械的零部件及其作用,并且会分析各种传动机构的特点以及其适用场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设计一般复杂程度的机械传动结构的能力。通过小组协作完成项目任务等方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机械结构分析与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课程教学评价采用了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终结性评价用于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可以通过笔试、口试等方式进行考核。
为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通过改革考试方式,逐步推动教学手段与方法的变革、教学内容的创新,不断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除了笔试之外,增设了课程口试环节。过程性评价主要用于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从学生参与项目教学的态度、在项目教学活动中所获得的`体验、学习及工作方法与技能的掌握情况等方面来进行考查评价。考核权重设计为总评成绩100分,平时成绩占20%,项目成绩占40%,期末考核成绩占30%,口试成绩占10%。改革后的考核方式突出课程教学过程性考核,由多种考核方式构成,时间与空间按需设定的多次考核综合评定成绩的课程考试模式。
三、具体实施
机械结构分析与设计课程开设的时间跨度为两个学期。课程教学项目的设计以生产和生活中的典型机械的分析与设计为载体,内容包括3个教学项目:机械中的常用机构分析;机械系统结构分析及拆装;机械传动装置及零部件设计。
考核从三方面进行:
一是理论知识点的考核。理论教学的内容采用课堂提问、阶段性考核和综合考核等多种方法,可以是闭卷、开卷、半开卷、面试、综合型设计大作业等形式或多种形式相结合。
二是实践环节的考核。在每一次实验中通过现场操作、分析报告、面试等形式来考查学生对实验设备的应用能力、实际动手能力以及实验结果的分析综合能力。
三是综合能力训练的考核。量化评分每一个设计阶段学生的设计能力,全面跟踪学生的学习态度,随时掌握学生在每一个设计阶段的实际表现,逐步提高学生对课程综合能力训练的重视度,保证课程综合能力训练的质量。
通过近年来对机械结构分析与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尤其在考核方式上的改革,激活了学生积极向上的多元智力因素,提高了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增强了学习的动力。同时,教师的教学行为也发生了变化,通过师生间的平等对话与交流,教育行为体现出了更多的平等意识和对学生的人性关怀,建立了全新的师生关系。总之,改革课程考核方式是培养卓越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必然选择,改变原先由试卷决定学生成绩的方法,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逐渐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注重“学习实效”,着眼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明显的提高。
篇3:浅谈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水利工程社会影响路径论文
浅谈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水利工程社会影响路径论文
水利是农业发展的命脉,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水利工程具有工期长、投资大、利益相关者众多等特点。目前,我国累计已建成各类型水利工程97735座,这些水利工程对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当地社会发展、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的社会效益是有目共睹的,但同时引发的一些社会问题也逐渐被重视,成为学者研究的热点之一。水利工程产生的社会影响包括社会、经济、生态等诸多方面。本文将结构方程模型引入水利工程项目的社会影响研究中,以期得到各类社会影响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及对社会的影响路径。
1文献综述
国际学术界对工程项目的社会影响评价起源于1969年美国环境政策法的实施,最开始社会影响评价属于环境影响评价的一部分,后来才逐步独立出来,作为一种评价开发引发的社会问题的方法。社会影响评价在美国最先应用于水资源开发项目中,经过长期的发展已拥有较完善的评价体系。众多学者对工程项目社会影响评价的原则、内容与方法进行了研究,社会影响评价指导原则跨组织委员会和Vanclay分别提出了6项和12项社会影响评价原则。国际影响评价协会出版的社会影响评价守则包括了人口特征、社会和体制结构、政治和社会资源、个体和家庭变化、社区资源5个方面,同时,泰勒等也对社会影响的内容展开了深入研究。社会影响评价方法常见的有快速农村评估(RRA)、社会性别分析(GA)、当地和传统知识(LTK)等。RRA可以使评估者在快速抓住关键问题的同时关注到最容易受工程项目影响的人群;LTK认为社会影响评价必须重视与采用当地的传统知识。此外,Becker等分析了以计算机为基础的定量方法、地理信息系统分析方法、社会经济模型、计算机模拟和公共仲裁等方法在社会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与国外学者相比,国内学者进行工程项目社会影响研究的时间不长,主要集中于农业、林业、水利、交通基础设施等行业,且多为工程项目社会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胡永铨在回顾了国内外工程项目社会评价发展的基础上,分析了各种不同项目的社会评价体系,结合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提出我国工程项目社会评价体系的内容;施娜柯根据农业工程项目的特点构建了农业技术项目社会影响评价指标体系;贾广社等基于建设工程社会学理论框架构建了大型工程社会影响评价指标体系;滕敏敏等从个人与家庭、政治与社会结构、项目的直接影响、公共资源、生态环境、社会适应性以及社区与基础设施7个方面构建了中国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社会影响评价指标体系。
目前对于水利工程项目的社会影响研究多集中于对某项水利工程产生的社会影响大小进行评价,而对水利工程项目产生的不同方面社会影响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社会影响路径的研究较为缺乏。结构方程模型(SEM)是一种多元统计技术,多用来进行社会影响因素分析。利用结构方程模型,Doloi等评价了澳大利亚建设项目各因素的影响程度及相关关系,Vinodh等对可持续生产与行业竞争力的关系进行研究。
2水利工程的社会影响路径SEM变量选择与理论假设
2.1SEM变量的选择
在结构方程模型中,潜在变量指的是无法直接观测的、不能直接用数字表达的变量。通过对工程项目社会影响评价文献的梳理,设定5个潜变量,分别为社会结构(SS)、经济水平(EL)、生活质量(LQ)、生态状况(EC)和社会和谐(SH)。社会结构,从广义上讲是社会关系的综合,对社会发展的总体水平以及其他各个系统的状况起着制约作用。本文所指的社会结构是指狭义的社会生产结构,主要包括水利工程项目对当地产业结构、人口结构等方面产生的影响,为内生潜变量,受其他潜变量影响,所包含的测量指标为内生测量变量。
经济水平,在某些时候可以被一些数据说明,但这仅仅指某一方面的经济数据,对于水利工程项目对经济水平产生的影响用一个经济数据来表示是不够准确的,因此将经济水平设定为用多个变量表示的潜变量,为外生潜变量,是由系统外其他因素决定的潜变量,所包含的测量指标为外生测量变量。
生活质量,反映居民对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满足程度,为内生潜变量,受其他潜变量影响,所包含的测量指标为内生测量变量。
生态状况,指水利工程项目实施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后果,为外生潜变量,由系统外其他因素决定,所包含的测量指标为外生测量变量。
社会和谐,指水利工程项目对当地社会稳定产生的影响,为内生潜变量,受其他潜变量影响,所包含的测量指标为内生测量变量。
2.2模型假设
2.2.1测量模型的假设
测量模型表示的是测量指标与潜变量间的关系,潜变量需要借助相关的测量变量来表达,运用SEM,借助相关指标间接测量该潜变量。根据SEM的要求与水利工程项目的特性,做出以下假设:
a.潜变量SS,由产业结构(SS1)、就业结构(SS2)、家庭结构(SS3)、社会生活模式(SS4)与非农人口比例(SS5)5个测量变量表示。
b.潜变量EL,由当地GDP(EL1)、财政收入(EL2)、个人收入(EL3)、消费水平(EL4)与城镇化发展(EL5)5个测量变量表示。
c.潜变量LQ,由生活水平(LQ1)、娱乐水平(LQ2)、身体素质(LQ3)、文化素质(LQ4)、社会福利(LQ5)、生活质量满意度(LQ6)6个测量变量表示。
d.潜变量EC,由资源利用(EC1)、自然景观(EC2)、人文景观(EC3)、环境污染(EC4)与环境保护投资(EC5)5个测量变量表示。
e.潜变量SH,由恩格尔系数(SH1)、社会治安(SH2)、社会满意度(SH3)、犯罪率(SH4)4个测量变量表示。
2.2.2SEM的假设
SEM描述是潜变量之间的关系,通常用路径图
的形式表达。因为SEM本质是用来验证已提出理论模型准确性的统计技术,因此,针对各潜变量提出以下几项假设关系:①水利工程项目对社会结构、经济水平、生活质量、生态状况与社会和谐都产生了正向的社会影响;②经济水平对社会结构具有正向影响;③经济水平对生活质量具有正向影响;④经济水平对社会和谐具有正向影响;⑤生态状况对社会结构具有正向影响;⑥生态状况对生活质量具有正向影响;⑦生态状况对社会和谐具有正向影响;⑧社会结构与生活质量之间有正向影响;⑨生活质量与社会和谐之间有正向影响;⑩社会结构与社会和谐之间有正向影响。
3实证分析
3.1数据来源与信度检验
小水电代燃料工程是我国针对水资源丰富的贫困地区实施的一项“精准扶贫”工程。本文以贵州省麻江县富江小水电代燃料工程为例,分析富江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对当地社会影响路径。贵州省麻江县是我国最先开始实施小水电代燃料工程的试点地之一,富江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在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影响较大,具有一定的典型作用。
由于水利工程建设涉及政府、项目法人、行业专家以及普通居民等主体,对水利工程的社会影响路径分析也从这些主体入手,因此,调查问卷发放主要针对这4类群体。最终问卷由25个题目组成,题目全部采用李可特(Likert)标准五点量表,要求回答者对每一题做出回答,以判断富江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对当地的影响程度,从1(几乎没有影响)到5(极大影响)。为了避免问卷的发放无效,提前联系了富江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当地政府工作人员、项目法人工作人员、行业专家以及当地群众200人,在获得确定答复后发放问卷,共收回174份,剔除14份填写不全的问卷,共得到有效问卷160份,有效问卷率为80%。应用SPSS22.0对得到的160份问卷进行信度检验,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从表1可以看出,各分项及整个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都大于0.5,符合Nunnally等提出的信度标准,说明本次问卷的信度是可靠的。各变量的KMO值都大于0.5的经验值,且显著性为0.000,Bartlett’s检验结果良好。5个主成分的特征值都大于1,且其总的方差贡献率为56.254%,是可以接受的,适合做因子分析。
3.2测量模型的验证性因素分析
利用AMOS17.0对变量进行初步验证性因素分析,得出初步结果。为使模型拟合度更好并符合评价标准,剔除因子荷载小于0.6的指标。从因子荷载中看到,LQ6与SH4都小于0.6,因此剔除这两个指标。对剩余的23个指标进行运算,得到修正后的测量模型验证性因素分析模型,如图1所示。修正后测量模型,简约调整后的规准适配指数(PNFI)=0.689>0.5,简约适配度指数(PGFI)=0.667>0.5,简约拟合度指数符合标准,说明本文设定的模型较简约且具有较好的拟合度。近似误差均方根(RMSEA)=0.027<0.05,拟合优度指数(gfi)=0.906>0.9,绝对拟合指数也较好,比较拟合指数(CFI)=0.982,增值适配指数(IFI)=0.96>0.9,相对拟合指数也较好。
3.3SEM的验证性因素分析
在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确定因素后,建立SEM,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分析软件采用AMOS17.0,并对模型进行修正。图2为富江小水电代燃料工程社会影响结构方程模型修正后的一阶验证性因素分析模型。
经过AMOS17.0的检验,模型的卡方拟合指数(V2)=394.062,自由度(df)=220,V2/df=1.791<
2,达到理想值,比较拟合指数(CFI)=0.916,非规准适配指数(TLI)=0.905,都达到0.9的理想水平,近似误差均方根(RMSEA)=0.047比建议值0.05略小,符合要求。
在SEM中,如果潜在变量因素背后有着更高层次的共同因素,这个共同因素称为高阶因素,涉及高阶因素的验证性因素分析称为二阶验证性因素分析。社会结构、经济水平、生活质量、生态状况与社会和谐潜变量背后有着更高层次的共同因素,因此需要进行二阶验证性因素分析。图3为富江小水电代燃料工程社会影响结构方程模型路径图,给出了模型中各变量间的关系,并描述了模型路径系数。
经过检验,模型比较拟合指数(CFI)=0.946>0.9,增值适配指数(IFI)=0.92>0.9,相对拟合指标满足条件;拟合优度指数(GFI)=0.906,近似误差均方根(RMSEA)=0.028,说明问卷得到的'数据与本文设定模型拟合较好;绝对拟合指数等其他指数值都符合条件,模型拟合较好。
3.4结果分析
3.4.1模型假设验证
从SEM的验证性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模型整体拟合度较高,说明本文设定的模型较为合理。采用标准化路径系数来评价各变量之间的影响强度,本文10个研究假设有8个成立,均属于正相关关系。
①假设1成立,水利工程项目对社会结构、经济水平、生活质量、生态状况与社会和谐都产生了正向的社会影响,路径系数都大于0.6,效果显著。
②假设2成立,经济水平对社会结构具有正向影响,路径系数为0.36,效果显著;
③假设3成立,经济水平对生活质量具有正向影响,路径系数为0.37,效果显著;
④假设4成立,经济水平对社会和谐具有正向影响,路径系数为0.46,效果显著;
⑤假设5不成立;
⑥假设6成立,生态状况对生活质量具有正向影响,路径系数为0.35,效果显著;
⑦假设7成立,生态状况对社会和谐具有正向影响,路径系数为0.45,效果显著;
⑧假设8成立,社会结构与生活质量之间具有正向影响,路径系数为0.29,效果显著;
⑨假设9成立,生活质量与社会和谐之间具有正向影响,路径系数为0.41,效果显著;⑩假设10不成立。
3.4.2结构模型解析
在得到的二阶验证性因素分析(图3)中,可以看出水利工程项目对各潜变量产生的影响程度。从图3可以看出,水利工程项目产生的社会影响中,对经济水平产生的影响最大,路径系数为0.84,接近1;其次是社会结构,路径系数为0.78,影响程度最小的是社会和谐,路径系数是0.65。并且可以看出各潜变量的影响程度均大于0.6,说明它们的影响程度都很大,这些都是水利工程项目产生社会影响时需要考虑的变量。
3.4.3测量模型解析
从图1修正后的测量模型验证性因素分析模型可以得出各测量指标对潜变量的影响关系,如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潜变量中各指标的影响路径系数。在水利工程项目产生的各种社会影响中,对家庭结构、人文景观以及个人收入的路径系数分别达到了0.81、0.78、0.78,影响最大,在进行水利工程项目评价时需要考虑这些内容。
a.在潜变量社会结构各指标中,影响最大的是家庭结构,路径系数是0.81,说明水利工程的建设对家庭结构的影响最大;就业结构与非农人口比例路径系数在0.8和0.7之间,影响较大,在进行水利工程项目评价时需要特别注意这些方面。
b.在潜变量经济水平各指标中,影响较大的是个人收入、当地GDP与城镇化发展,路径系数都在0.65以上,说明水利工程建设对个人收入、当地GDP与城镇化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
c.在潜变量生活质量各指标中,影响最大的是身体素质,路径系数为0.72,与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实施的初衷相符合,减轻了当地农民上山砍柴的辛苦。
d.在潜变量生态状况各指标中,人文景观与环境污染影响较大,说明水利工程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当地的人文景观与环境状况。
4结论
各类水利工程的建设都是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为目的,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以往的水利工程项目评价主要集中于财务评价与经济评价,忽略了社会影响评价。本文以水利工程产生的社会影响为研究对象,重点构建水利工程社会影响结构方程模型,通过调查问卷以及结构方程模型的运用进行指标选取与定量化计算,结果表明:水利工程建设对社会结构、经济水平、生活质量、生态状况与社会和谐5个方面都产生了一定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为经济水平,其次是社会结构,最小的为社会和谐;在社会结构、经济水平、生活质量、生态状况与社会和谐5个潜变量的各指标影响路径中,家庭结构、人文景观与个人收入是影响较大的3个因素。水利工程项目社会影响结构方程模型的建立解决了水利工程社会影响评价中指标的客观性、复杂性以及定性指标定量化的问题。
篇4:车床机械结构数控化改造探索论文
车床机械结构数控化改造探索论文
[摘要]机床的数控化改造主要是将现代化技术应用到车床机械中,让传统形式下的机床操作转变为自动化的操作系统,实现预期的工艺目标。在我国逐步开展的机床数控化范围内,近些年,由于先进技术的出现,使得大批老式传统化机床的效率和潜在能力开始被逐渐地开发出来,在保证节约成本和降低资金的情况下,将现代传统式的机床结构,转变为数字化的结构改造是必须要实施的内容。
[关键词]车床机械结构;数字化技术;数控化改造
现阶段的车床在进行机械结构的数控化改造过程中,将一些传统的优势功能进行保留,在一些能够影响精度和进度的方面进行细致的改造,将机床机械的几何精度和运动精度方面的内容加入数字化技术,实现操作中的数控化,既能在成本上实现节约,又能够保证车床机械的改造,实现双赢的局面[1]。
1主传动系统的改造
在实际的改造过程中,需要保留原有的主传动系统以及变速操纵机构,将主运动、进给运动部分这两个系统采用分离的方式,从而使主电动机的作用变为主轴旋转。另外,将双速或者四速的电动机代替原车床中的主电动机,保证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车床的自动化程度,、批量较为集中的一些加工程序变成自动的切削速度转变。让原本传统机械中的大量无法精准操作的内容通过数控化的技术实现。在进行螺纹或者丝杠的加工程序时,需要将主轴和刀具之间的配合实现精准化,保证主轴一周运转之后,刀具能随之移动一个导程。一般实现这样的操作需要在主轴之上安装一个脉冲编码器,采用同轴安装或者异轴安装的方式,将脉冲编码器安装到主轴后方,或者箱内和箱后上方。一般异轴安装的方式需要设置成1:1的传动比[2],将齿轮和同步齿轮与主轴相联系,保证同步的运转。而在连接的选材上一般是选用尼龙齿轮、波纹管、橡胶管等几种材料,这样既能够满足连接中的刚性条件,又能够保证柔性条件的辅助作用,使得角位移信号在传递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将车床机械主轴部分的震荡吸收,使机械整体的运转能够保持平稳的状态,实现信号的准确传递。另外,在进行主轴脉冲编码器的安装时,需要注意不能够产生较大的冲击或震动,要保证光栅盘的完整性,且在主轴转速的设置中,要小于脉冲编码器所在主轴的最高允许转速以内,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脉冲编码器的使用寿命。
2纵横向进给系统的安装内容
纵向的进给系统中,传统机床中的走刀箱上方的丝杠轴承以及轴承座,还有双螺母的.位置都能够成为滚珠丝杠中的支承部分,将滚珠丝杠中的两端部分与床身尾部的进电动机相连,使支承、接杆、接套部分协调完善,同时采用减速箱的辅助实现速度的控制[3]。而在进行横向的进给系统安装时,需要将横向的进电动机步距设置在0.45°,并且保留传统机械中的手动装置,在支承的部分将滚珠丝杠螺母安装之后,再进行步进电动机的安装。另外,根据操作范围的距离还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布置,在靠近操作范围的地方,将一端设置一个支承短轴,与滚珠丝杠之间仅需要一个联轴套连接即可,而在远离操作范围之外的区域,则需要将滚珠丝杠和减速箱输出轴连接起来,选用的连接内容会在一个联轴套之上,添加一根连接短轴,这样,会将丝母座固定在中滑板中,实现横向的进给运动[4]。
3改造自动回转刀架
原有的刀架在进行改造之后,一般会出现多种自动刀架类型,现代在经济型的数控车床机械中一般会出现四方、五方、六方这三种自动转位刀架,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通常采用的运转方式是根据不同的工作内容进行统一的分类设计。但目前使用的最广泛的一种方式是螺旋转位刀架,这种刀架在进行改造时会将原本的刀架拆下,重新设计一种自动电动的刀架作为主要的运转工具,通常情况下,刀架的运转需要依靠电动机的带动,而经济型车床机械的电动机一般会选用三相异步电动机。原本的卧式车床刀架被拆除之后,会直接安装微控的四工位电动刀架,根据不同车床中的主轴中心高度,以及车床的型号内容,将电动刀架的安装进行详细的分析之后,才能够选用,同时,安装时需要将原有的小溜板撤除,将电动机的风罩去除,逆时针转动电动机,将刀架的角度位置固定在45°之后[5],即可进行运转。
4滚珠丝杠副的防护内容
在进行滚珠丝杠副的防护时,可以采用毛毡圈将螺母部分进行密封设置,在内孔位置做成螺纹的形状,实现两者之间的紧密包裹,一般毛毡圈的厚度会控制在螺距的2-3倍之间,并且会将其安装在内部的槽孔中,而外部的丝杠则直接可以用折叠式的塑料防护罩进行防护即可,有效地防止了磨粒和尘埃的粘附。
5结语
根据以上内容,对车床机械结构方面的数控化改造内容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在现代车床机械的实际应用中,一般会根据不同生产内容进行特殊化改造,这样的改造方式不仅能够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效进行,更能够让相关的技术人员进一步实现经济型的改造创新,在不断的技术发展和创新中,实现现代车床机械的进步发展。从而为我国整体经济的发挥在那做出宝贵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钱桃林,高宏力,张洁,等.PC+EtherCAT在机床改造中的应用[J].机械设计与制造,,45(9):167-169.
[2]张金龙,周楷京.普通车床数控化机械部分的改造设计[J].环球市场,2017,54(18):90.
[3]刘辉.C6140C1普通车床的数控化改造设计[D].青岛:青岛理工大学,.
[4]徐春梅,赖思琦.法兰盘钻孔专机的设计及应用[J].制造技术与机床,2016,35(1):61-63.
[5]胡会娟,张华.普通车床机械结构的数控化改造[J].科技与创新,2016,14(8):70,72.
篇5:论竞争性战略联盟合作效应的结构模型论文
论竞争性战略联盟合作效应的结构模型论文
随着竞争环境的持续动态发展、企业之间竞争程度的加剧,以及创新活动成本及风险水平的急剧增加,单个企业已经很难再同时拥有各种战略行为所需的全部资源和能力。为了更加有效率地开展组织活动并推进战略实施,同行业竞争对手之间开始出现了相互合作的现象,即竞合关系或者竞争性战略联盟,以期直接借助己所欠缺、而对方却具有优势的资源,实现协同效应。截至目前,学术界对于竞合关系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所研究的内容仍然以讨论竞合关系的本质、构成要素、驱动因素及其实践意义等为主,而对此类联盟的运行效果进行的研究还很少。本文将讨论竞争性联盟效果的内容并进行分类,同时对这些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归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较为系统的竞争性战略联盟合作效果分析框架。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环境特征――联盟结构
本文用行业竞争强度刻画环境特征,并借助企业数量、企业相似程度和行业壁垒对竞争强度进行测量。当行业竞争激烈并且企业的相似程度较高时,他们迫于环境压力进行合作,但为了避免被伙伴恶意并购等风险,一般会选择不涉及股权的契约形式。
假设1:行业竞争强度越高,则竞争性战略联盟越倾向于选择较为松散的合作结构。
(二)资源特征――联盟结构
文中用资源的稳定性水平对联盟内的资源特征进行刻画。不同类型的资源往往具有不同水平的可模仿性或可转移性,那么为了获取比较稳定的资源,企业需要选择较为紧密的联盟结构,以期在与伙伴密切互动的过程中对那些资源进行更有效地学习或转移。
假设2:资源稳定性越高,竞争性战略联盟越倾向于较为紧密的合作结构。
(三)关于外生合作效应
竞争性战略联盟的合作效应分为外生及内生两部分,外生合作效应指的是在外部环境因素作用下,联盟对外部环境产生的影响,而内生合作效应是指在联盟内部因素作用下,联盟对内部成员产生的影响。从效应的内容角度讲,无论是外生还是内生合作效应都需要用风险和绩效两个方面进行测量。
外生风险方面。本文关注市场不确定性风险,并借助需求不确定性、技术不确定性以及竞争不确定性进行测量。有学者指出,当组织获得更大的市场力量时,它所面临的关于需求、技术更新以及竞争环境等方面的市场风险水平将得到有效控制与降低,而较为紧密的股权式结构相对于松散的契约结构更有利于增强联盟整体在市场中的影响力。
假设3:联盟结构紧密程度越高,那么竞争性战略联盟感知的外生风险水平越低。
此外,当行业竞争强度较高时,激烈的竞争往往会导致对手采取意外的竞争行为,即市场的竞争不确定性会增加,因此有:
假设4:行业竞争强度越高,竞争性战略联盟感知的外生风险水平越高。
外生绩效方面。本文重点讨论竞争性联盟对于提高市场集中度、促进技术进步、改善竞争结构、节约社会资源等方面的贡献水平。一般说来,联盟结构的紧密程度能够在较大程度上体现企业的合作深度,随着合作程度及层次的加深,联盟成员创造协同效应的可能性就越大,从而有助于提高联盟对行业的影响,因此:
假设5:联盟结构紧密程度越高,竞争性战略联盟的外生绩效水平越高。
行业竞争强度越高,在企业间引发恶性竞争的可能性就越大,如价格战、串谋等不正当竞争行为。但是如果企业能够选择具有互补能力的对手进行合作,相互取长补短,则不仅有助于消除恶性竞争行为,而且还能够节约社会资源,促进行业集中度提高并形成规模效应。
假设6:行业竞争强度越高,竞争性战略联盟的外生绩效水平越高。
此外,现有研究对于市场风险对绩效的影响关系并未形成统一认识。本文认为外部市场风险将影响成员对联盟的信心及联盟的稳定性,从而对联盟的最终绩效产生消极影响。
假设7:外生风险水平越高,竞争性战略联盟的'外生绩效水平越低。
(四)关于内生合作效应
内生风险方面。较多文献表明,联盟结构紧密程度与关系风险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如股权式联盟较之契约式联盟,其关系风险水平往往较低。从而我们可以推广出如下假设:
假设8:联盟结构紧密程度越高,竞争性战略联盟的内生风险水平越低。
同样,资源稳定性与联盟内部风险之间也可能存在负相关关系,因为资源稳定性越高,意味着资源越不容易被其他成员模仿或转移,从而伙伴会减少其机会主义行为,以免徒劳。
假设9:资源稳定性越高,竞争性战略联盟的内生风险水平越低。
内生绩效方面。本研究的联盟绩效进行评价的指标将包括:利润水平、盈利能力、市场份额、竞争地位、组织创新能力、管理能力以及合作过程满意度、合作结果满意度等。依照假设5的推理方式,同样可以得到:
假设10:联盟结构紧密程度越高,竞争性战略联盟的内生绩效水平越高。
当伙伴向联盟投入的核心资源具有较高的稳定性时,伙伴间的侵占风险将较低,合作过程中的冲突与矛盾也将会减少,从而协调成本显着降低,最终提高联盟的内生绩效。
假设11:资源稳定性越高,竞争性战略联盟的内生绩效水平越高。
假设12:内生风险水平越高,竞争性战略联盟的内生绩效水平越低。
最后,当联盟内生绩效水平较高时,意味着合作成员/联盟整体在市场上的影响力会有所扩张,并往往伴随着市场份额的增加、行业地位的提升等表现,而这些都将直接导致行业竞争格局发生改变、市场集中度获得提高等市场效果。因此:
假设13:内生绩效水平越高,竞争性战略联盟的外生绩效水平越高。
因子分析和结构模型
(一)因子分析
基于205份的有效问卷,本文采用SPSS15.0软件包进行了因子分析。结果表明:行业竞争强度有3个维度,即企业数量、企业相似程度及行业壁垒(一致性水平α=0.768,变量对因子的解释程度R=68.608%)。资源稳定水平有3个维度,即不可模仿性、不可转移性与不易吸收性(α=0.805,R=72.134%)。内生风险有2个维度,即机会主义和不协调性,其中机会主义用隐瞒信息、不完全履约和窃取资源3个指标说明;不协调性用相互包容不足及相互信任不足2个指标说明(α=0.814,R=80.684%)。
内生绩效有3个维度,即经营水平、发展水平和满意度,其中经营水平用利润水平、盈利能力和市场份额3个指标说明;发展水平用管理水平、创新能力和竞争地位3个指标说明;满意度用过程满意度和结果满意度2个指标说明(α=0.842,R=77.918%)。
外生风险有3个维度,即需求不确定性、技术不确定性与竞争不确定性(α=0.819,R=73.482%)。外生绩效有2个维度,即集中度和行业成长性,其中行业成长性用优化竞争结构、促进技术进步和节约资源3个指标来说明;集中度用行业集中水平1个指标来说明(α=0.739,R=87.351%)。内部一致性水平α和解释程度R均高于检验要求,所以,量表具有了较高的一致性,因子分析的结果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二)结构模型
因子分析发现,在竞争性战略联盟中,外部行业竞争强度、内部资源的稳定性水平、联盟结构紧密程度以及合作效应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图1所示的结构模型来描述。该概念模型表明:
第一,行业竞争强度、联盟结构模式与竞争性联盟的外生绩效及外生风险之间存在直接影响关系,同时行业竞争强度可能通过联盟结构对外生合作效应的两指标产生间接影响。
第二,合作成员向联盟投入资源的稳定性水平、联盟结构模式与联盟的内生绩效及内生风险之间存在直接关系,同时资源特征可能通过联盟结构对内生合作效应具有间接影响关系。
结论
本文从外生、内生角度提出了竞争性战略联盟的合作效应结构框架,并讨论了这些合作效应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具体而言,在外生合作效应方面,本文讨论了联盟所处行业的竞争强度、联盟所面临的市场风险水平及其对市场的影响程度三者之间的关系,并指出联盟结构紧密程度在这其中的中介作用;同样也分析了内生合作效应的相关内容,即联盟内部所涉及关键资源的稳定性水平、联盟的内部风险、联盟内部绩效之间的影响关系,以及联盟结构模式的中介作用。本文提出的主要观点为,与竞争对手结成合作关系时,联盟结构的选择是一个关键问题,它受到行业环境特征以及合作资源特征的影响,并且决定着联盟将面临的风险水平以及最终的合作结果。
【模型电梯机械结构论文】相关文章:
1.机械论文
2.机械专业论文
3.机械手臂论文
5.机械教师教学论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