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读《红楼梦》
“ray2012”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第二次读《红楼梦》,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第二次读《红楼梦》,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第二次读《红楼梦》
第二次读《红楼梦》
近日我身边的几位“淑女”都莫名其妙的变得多愁善感、神秘兮兮,让我很是纳闷儿。问她们都在做什么。她们不约而同的告诉我:读《红楼梦》。
《红楼梦》?!记得一二年级的时候,四大名著我也都看过,觉得红楼梦最啰嗦,无趣。人物情节让我读的稀里糊涂,索然无味!根本比不上其他三部书,真不知道她们怎么这么迷,为了寻找答案我决定“重游红楼”。
荣国府还是老样子,大观园也是老样子,人物事情也都没变,也许是我长大了些,似乎读懂了一点点。宝玉和黛玉的悲情故事,使人不知不觉的默默滴泪。泪水中隐藏着对宝玉和黛玉遭遇的'同情、对贾母乱点鸳鸯谱的不解、对当时社会中没有真正爱情的婚姻感到可悲。从书上看他们的年龄跟我们相仿,也许正是因为这点,我们产生了共鸣。他们的遭遇让我们同情,让我们感动。这也许就是我身边这些朋友们读了它多愁善感的原因吧!
细细品尝《红楼梦》中的人物和事情的描写发现,作者用一系列的事件生动形象的刻画了一个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外貌,为人处事的风格,和复杂的人际关系。好像与我们现实社会很相近。好书不厌百遍读,这次再读红楼梦真的喜欢上了这部作品。
也许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生经历的丰富,人对事物的想法会逐渐深入,我们也就这样逐渐走向成熟。也能向红学专家那样看出:《红楼梦》反应了曹雪芹生活的那个年代社会、宫廷、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庭的腐朽,封建的科举、婚姻、奴婢、等级制度及社会统治思想等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我们会不再局限于宝、黛悲剧爱情的伤感而是对社会和人生有更深入的思考。
篇2:读《没有第二次》
我们规定只能向前走,不可往回走。这里的树叶好多呀!红的、绿的、黄的……有圆形的、五角形的、梭子形的……各有各的颜色,各有各的姿态,各有各的'特点,五彩缤纷的,好看极了!
我们开始采树叶了!我看见了一个很特别的叶子。可是我认为前面还有很多漂亮的树叶,所以并没有弯腰把它捡起来。20分钟后,我们在一个地方集合。我空着手来到集合的地方,看的姐姐和妹妹都采到了很多美丽的树叶,我忙说:“我再去找一下。”“不可以!”姐姐严肃地说:“我们说过,不可以往回走,”我听了。非常后悔,心里想:要是我把第一次看到的漂亮树叶拿起来就好了。
这些事告诉了我“没有第二次机会,人生就是这样!”这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一定要认真,仔细,这些事也就想做人一样的!力求一次成功,不可以马马虎虎,白白留下遗憾!你知道了吗,我们做人不要马虎!
篇3:读《红楼梦》
就在前几天,我看完了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
作者通过了《红楼梦》 这本书描写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也表达了他的愤怒。故事主要讲述的是从小就体弱多病的'林黛玉来到荣国府,渐渐与贾政玉与生俱来通灵玉而性格顽劣的公子贾宝玉娶了薜宝钗,让林黛玉吐血身亡,然后,贾宝玉从此遁入空门的故事。
我是在为林黛玉的种种事件感到悲哀,更为他悲惨的命运而可惜。但人物本身并没有过错,让人憎恨的确是那种封建的观念。什么人生大事父母做主,什么门当户对,这种想象可真害人不浅啊!这不是吗,贾宝玉和林黛玉就是因此要承受阴阳相隔,想而见不着的痛苦,还要让贾宝玉受欺骗。唉,小人心肠就是害人不浅啊!
这篇故事描述了各种阶级,以及各种伦理道德的种种矛盾。我敬佩林黛玉的这种精神。他那坎坷的一生就如同小说一样,其中的种种无奈在小说中有很多体现。
篇4:读红楼梦
今天,我读完了曹雪芹的《红楼梦》时,几乎发了半天呆。书中红楼女儿的悲惨下场,令我悲痛万分,宁荣二府从“金满箱、银满箱”到“陋室空屋”的惊天巨变使我不禁倒抽一口冷气,真好似“呼啦拉大厦倾,灯惨惨黄昏近。”
想当初,宁荣二府车水马龙,繁华一时,极为奢华,到头来却陋室空屋、衰草枯肠。宁荣二府中的人物都曾拥有过金银珠宝,住着华丽堂,谁曾想沦为贱民,他人皆谤?
宁荣二府从兴盛到衰败的过程,让我沉思良久。是人无止尽的贪婪和欲望,因为嫌弃乌纱帽太小,可却怎么料到枷锁扛身上,一些人妄想不劳而获,可是最终却被送进了铁窗下。
权力的争斗,社会的黑暗,导致了红楼大厦的倾覆。
在这样一个封建社会,大观园中的男男女女们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虽然林黛玉琴棋书画无不精通,才情气质人人赞,可到头来,年纪轻轻就郁郁而死;宝钗凡事稳重,识大体,诗词赋会样样精通,原是金玉良缘,可偏只念木石前盟,可叹端娴处子,到底误终生;迎春才貌双全,可叹却遇中山狼,一味骄奢 ,叹芳魂艳质,一载去悠悠……
红楼梦读后感:才情万种的红楼儿女们散的散,去的去,曾经的繁华人生如一场梦!
篇5:读《红楼梦》
初读《红楼梦》,我并不喜欢林黛玉这个人物。她给我的最初印象是小心眼、心胸狭窄,尖酸刻薄,爱使小性儿,总是哭哭啼啼,不够坚强。可是后来我改变了对她的看法,并且对她充满同情。
《红楼梦》是一部悲剧,那么林黛玉正是其中悲剧人物的代表。几百年来,不知有多少人为她的悲剧命运洒下同情之泪,为她的艺术魅力心醉神迷。我看了她悲剧的一生,觉得她的所有缺点都是情有可原的。
林黛玉从一出删途龆了命运的凄苦。她是带着宿根、宿情、宿恨来到人世的。她一生下来,就有“先天不足之症”;会吃饭时便吃药,而且不许哭,不能见外人。命运对她太残酷,太不公平了。少年丧母,不久又丧父,只有孤苦伶仃地长期寄居在黑暗龌龊的贾府。
后来,林黛玉终于结束了她悲惨的一生。这对她不失为一个解脱,想想除此之外,她还能过上好日子吗?《红楼梦》中的一切都是那么让人心酸,合上书本,我觉得我离红楼儿女的故事是多么的遥远。我沐浴在党的春风中,生活在新中国,我是多么幸福啊!
篇6: 读《红楼梦》有感
《红楼梦》的第七十二回写到了丫鬟鸳鸯和平儿的密谈,王熙凤没了精气神,并猜测她得了“血山崩”,这也预示了王熙凤的悲惨结局。
书中人物使我印象最深的,不是主人公宝玉和黛玉,而是世故圆滑,口齿伶俐的“凤辣子”——王熙凤。
林黛玉初入贾府时,因为贾府规矩严而处处小心行事,但王熙凤却“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对于自己的举止毫不在意,性格张狂而不失礼。书中对她的衣着描写也极为详细,开场便是荣华富贵的样子:“头上带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细致到发簪,发钗,玉佩等配饰,有形有色,“螭璎”、“银鼠”、“朝阳五凤”和“百蝶”等直接写出了形,而“豆绿”、“大红”、“石青”、“翡翠”具体的表现了颜色深浅,在短短的几个词组中,不得不令人佩服曹雪芹炉火纯青的写作水平,以及随后描写的“丹凤三角眼”,“柳叶吊梢眉”,“粉面”和“丹唇”清晰简练地刻画了一张美人脸,正如《诗经》中的“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神妃仙子”就被刻画得惟妙惟肖。
凤姐虽在黛玉初来贾府时迟迎,仅用一句“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挽回了尴尬的局面,紧接着又夸黛玉像贾母嫡亲的孙女,这也顺带连迎春姐妹们也一起夸了,更是顺承着贾母,讨贾母的欢心。口齿伶俐,世故圆滑的形象跃然纸上,但是也没忘记黛玉的母亲病故的事实,转念为伤心,但是贾母一怪她,她又马上转悲为喜,反应十分机警,就像为了贾母演出来的,在悲与喜之间来回转换,见风使舵,游刃有余。
所以她年纪轻轻便做了贾府的掌权人,打点着贾府的上下,接手宁国府之后,凤姐命仆人们集合时,给他们一个个定了职责,但是有仆人迎送亲友来迟了,凤姐命人拖他出去打二十棍子并革了他一个月的钱粮,由此可知凤姐的严苛,也知道了凤姐能够有条不紊的办成大事。
当刘姥姥作为只是祖上认了亲,一个毫无血缘关系,又不常来拜访的亲戚,说道有难处时,支支吾吾的,凤姐就毫不犹豫给了她二十两银子外加一串钱,出手阔绰表现了她的好体面,同时她也精通人情世故,展现了贾府身为大户人家的风度与经济实力,为贾府做足了门面。
刘姥姥再进大观园,刘姥姥与凤姐一群人在互相用花打扮时,凤姐往不知情的刘姥姥头上插上一堆的花,又在吃早饭时与鸳鸯把刘姥姥的筷子换成一双象牙镶金的筷子,还教刘姥姥说调侃自己的话,又诈她说小巧的“鸡蛋”(鸽子蛋)是一两银子一个。凤姐对刘姥姥多次捉弄,只为了拿她来取笑,但用过饭之后就对刘姥姥说:“你别多心,刚才不过大家取笑儿。”就解开了凤姐与刘姥姥的误会,所以凤姐也是个善于交际的人。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出自宋朝戴复古《寄兴》,一个人有优点也有缺点,她精明一世,却过分算计。
自从凤姐知道丈夫贾琏在外偷娶尤二姐,凤姐就心生妒忌的苗头,接到家里来之后,尤二姐需要的头油不给,贾琏外出不在,凤姐就设计使尤二姐曾取消订婚的事情闹大,散布谣言,贾府上下对尤二姐颇有偏见,凤姐还不满足,尤二姐原本已经有了身孕,凤姐还对她撒泼,不过令凤姐没想到的是,贾琏又娶了秋桐,但是就算尤二姐与秋桐联合起来反对凤姐,又有谁能敌的过权高位重,口蜜腹剑的二奶奶,于是凤姐又心生歹意,要借刀杀人,借庸医胡君荣之手谋尤二姐腹中胎儿的性命,先前晴雯就被这个庸医害死了,凤姐是府中掌事的,怎么会不知道这件事。随后凤姐为了洗清在这件事上的嫌疑,就故作贤惠的样子骗取了贾琏和众人的称赞,承诺如果尤二姐再得一子就吃长斋念佛,但是王熙凤是坚决不会善罢甘休,又教唆秋桐去气尤二姐,尤二姐想不开吞金自杀。
这一切都是王熙凤从中作梗,谁能想到有着精明头脑的凤姐竟是这样的蛇蝎心肠,再后来的林黛玉病危,凤姐对贾母的一番言辞,更是让贾母的重心放在王熙凤有意撮合的宝玉和宝钗的婚事那,黛玉的病情也因此加重,就连黛玉世逝时,府中的人大多都在欢喜,并认为給宝玉娶妻能“冲喜”,在这其间,凤姐等人对封建礼教深信不疑,说明封建礼教对她们思想的残害之深。
书中对王熙凤的判词本就预示了她的结局:“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在一片冰山上的雌凤,显得凤姐岌岌可危,若冰雪消融,贾府落没时,第一个受害者便是王熙凤,秦可卿夜半托梦,告诉了王熙凤贾府落没时的一条出路,但王熙凤在梦醒后完全不记得,将之抛至九霄云端,她死后自然没有人知道此事,但是不管有没有王熙凤的补救,贾府也必然灭亡,虽然她将贾府打理的井井有条,但终究只是图个体面。
宁国府被查抄时,凤姐的重利盘剥的事情也就此败露,又被查到了贾府账上不仅没有一个子,还是亏空的,此时凤姐知道在贾琏心中的形象轰然倒塌后,便开始哭泣,自己认为的精明,大度,不过是玩弄权术,利益熏心,好面子,如今颜面扫地,众叛亲离,知道自己不久于人世,也知道贾府将要落没,便把自己的女儿巧儿姐托付给再次前来的刘姥姥。
赫赫有名的凤辣子便带着自己的一世风光和闯下的祸悲惨地谢幕了,黯然地走下人生的舞台。
篇7:读红楼梦心得体会
最近,妈妈给我买了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翻开这本书,我首先认识了她——林黛玉。故事使我感到深深的震撼:贾宝玉和林黛玉空前绝后的爱恋,流传千古,被世人所赞赏。从那以后黛玉姐姐的影子就深深的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印记,她就像是用凝脂花做成的,清清纯纯,淡雅可人。作者曹雪芹先生说:“女孩子是水做的骨肉,从内到外,清澈透明,柔情似水,犹如花蕾之露,尽享爱之阳光。”“娇滴滴,柔弱弱,让人动不得摸不得”。而文中的林黛玉姐姐就是这么一位女孩。
常听人评价她“小性子”,“尖酸刻薄”,甚至“心胸狭窄”,我可不这么认为!因为在这背后,只是因为她太在意宝玉了,因为爱得深切,所以不能不介意,不仅如此,黛玉也是在保护她的一颗柔弱的心,我总觉得宝玉给黛玉的时间太少了,而黛玉的心思又太细腻,宝玉性情粗放却体会不到,在她某个抑郁的瞬间,心情像是走丢的小孩没了方向分寸,宝玉不该到来的问候会被她驳回,狠狠的,凶凶的,却是无心的。她不是不接受,只是因为心里太难受,于是,她只有吟诗来发泄内心积压已久的情感。
诗,是她美丽的灵魂,是她精神的寄托。每当读到她的诗,总有一种沁人心脾,肺腑之言的感觉,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像一把利刃深深地插入读者的心中。还记得黛玉姐姐的《葬花吟》:"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读完后,我的心像是被万箭射穿般的疼痛,生活命运的巨大变迁,造成了她凄凉的人生。她对宝玉太过痴情,导致她一生无限的伤感,临终前她还笑着喊:“宝玉!宝玉!你好——”然后她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虽然她的故事结束了,但是她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的善良、纯洁、率直、温柔体贴正是她真实性格的写照,被人尊重和维护人的尊严是容不得任何人的丝毫亵渎。合上书,我仿佛又看见她在花丛中翩翩起舞笑靥如花的身影……
红楼梦体会
篇8:读红楼梦有感
一“曲”红楼,说尽世间悲欢离合,叹息多少泪与辛酸,有多少故事在我眼前行走着,奔跑着,渐渐地,一个人的轮廓清晰的显现出来——
时常掩面而泣,清秀的面庞在花下是那样娇艳,一头黑发雅致的盘在头顶,淡淡的柳叶眉挂在额下,眼睛开开合合,多了几分娴雅,一袭粉衣,加上白色闪着银光的绸缎,像是仙女。细长的手指轻轻攥起一块丝帕,眉间便多了几缕愁思
她,便是林黛玉。
她悲,为身世而悲,为母亲之死而悲,为任何生命之物而悲。悲情,似乎酿就了她的一生命运。她,是三生石畔的绛珠仙草——她,是纯净的,一尘不染,但性格里却有孤僻,她,喜欢寂静,在寂静之中独自感伤。有时,她又有些一意孤行,谁也摸不准她的心思。他的言语,她的口气,流露出对世俗的不屑一顾。我认为,她是善良坚贞的,要不,怎会在桃花树下,低吟浅唱那《葬花吟》?虽然她悲,但她不俗,她的一蹙眉,一抹泪,让多少人为之心碎?
她柔,是体表的柔,体格苗条,脸庞削瘦,淡淡的粉底,透出女子的柔情,让人感觉她是无助的,似乎随时都会化作一缕轻烟,随风而散。柔,是内心的柔,事物都能触动她的心弦,正是她的柔,她才和众姐妹不同,有一股凌厉,像荷花,独自欣赏,在湖心看着自己的倒影。她的柔,让她真情真意去感受世间的情,体会人间的诗意。她是人间难得的一朵花,只可惜人生短暂,让她不得不带着一缕忧伤,带着对感情的流连,脆弱的离开了。
她弱,但她不是弱小,她是身子上的弱——从会吃饭时就开始就吃药,可也总不见好。我觉得,这是心病,是离别母亲的痛,是雨打妃竹的伤,这一件件事,这一次次落泪,都在她心中烙下了印。她虽是身子弱,但是她的语言不弱,她的才华就如荷塘一波波涟漪,从曹雪芹先生的文字中慢慢让我们为之惊叹,她的语言,她的诗,是多愁善感的,有“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是悲情诉说的,有“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是哭诉离别的,有“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这就是林黛玉,这就是她的一生,在悲伤中用泪浇灌心灵,在柔情中透出凌厉,在柔弱中用诗谱写篇章,终在怨恨之中离去,她只是一个形象,但这个形象在我心中永远不可磨灭。
【第二次读《红楼梦》】相关文章:
1.读红楼梦
3.我读红楼梦
4.读红楼梦有感
6.读红楼梦笑谈宝玉
10.读红楼梦有感300字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