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古代历史英雄人物

古代历史英雄人物

2024-03-05 07:54:20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joeyzhou”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古代历史英雄人物,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整理后的古代历史英雄人物,希望大家能够受用!

古代历史英雄人物

篇1:古代历史英雄人物

说起宋朝的“杨家将”,没有几个人不知道,但为什么赵家当了“天子”,而杨家只能为“将”呢?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当赵家的祖先还是个放牛娃的时候,夏天就经常和一个姓杨的男孩子一起去放牛。两个小男孩儿把自家的牛牵出来,往草坡上一扔,就跑到旁边的一个水潭里洗澡去了。

那个水潭里的水,跟别的潭里的水也没什么两样,只是每到太阳快下山时,潭中央就会浮出一头石犀牛,一动不动地立在水中央,偶尔会张一张嘴。

传说那只犀牛是一块风水石,很有点儿神秘。据说只有不到十二岁的孩子——也就是童男童女,才能看得见它,普通的成人是看不见的。

这两个小男孩当时都不到十二岁,也不知道那是风水石,只觉得它那样站在水中很好玩,因此只要两人一有空,就到牛背上爬上爬下,打水仗,那头石犀牛任凭孩子们玩耍,大约一个时辰后,它才沉到潭底下去,天天如此。

那时候,北方的契丹族人强盛起来,他们一心想占领中原,就派出一个风水先生,到全国各地去查看,一定要找到一块风水宝地。

人们都相信,只要把祖先的尸骨葬到风水宝地,后代就能出皇帝。

那风水先生费了很多周折,找了十年才找到这个犀牛潭,石犀牛的口中就是块好得不能再好的风水宝地。

风水先生年纪很大了,那石犀牛他是看不见的,正当他无计可施的时候,看到这两个放牛娃,一下子就有了主意:我可以把主人祖先的遗骨,用一个小木箱装着,叫这两个放牛娃放进这犀牛口里嘛。

第二天一大早,风水先生就把那准备好的木箱带来了。正好碰上这两个小男孩子还在那儿玩,他就对孩子们说:“你们是不是经常看到有一只石犀牛从潭里出来?”

两个孩子齐声说:“是啊!”

风水先生从怀里摸出二十两银子:“只要你们把我这个木箱放到那石犀牛的口里,我就给你们每人十两银子。”

姓赵的孩子问:“你这箱子里装的是什么?”

那个风水先生心想,这么两个小孩子,给他们说实话也没什么大不了,就说:“是我主人祖先的尸骨。”

两个孩子同意了。等那先生走后,这两个小男孩就商量开了:“他为什么把他主人的祖先的尸骨放在这个箱子里呢?还叫我们放进那石犀牛的口里,这里面肯定有道理。我们为什么不把我们祖先的尸骨,也装在一个小箱子里,一起放进犀牛的口里呢?”

说干就干,他们连忙跑到自家的祖坟里,挖起了祖先的尸骨,也装进了一个小箱子,拿到了这个犀牛潭边。

等到下午,那石犀牛再露出水面时,两个小男孩子就爬到石犀牛头上,想把这三个箱子全部放进去。可是那犀牛的嘴太小,三个箱子放不进去,只好一个一个地放。

说来也怪,当把风水先生那个箱子伸过去,石犀牛的嘴就张开了;把这姓赵、姓杨的箱子伸过去,石犀牛的嘴就紧闭着,就是不张开。

这个姓赵的男孩子一拍脑袋:对了,我先把那风水先生的箱子伸过去,引得它张开了嘴,再把我们的箱子一齐放进去,不就行了吗?

就这样,他把这两个箱子并排放到了石犀牛的嘴里,石犀牛的嘴里就有许多缝隙,合不拢了,也再不张开一丁点儿。姓杨的孩子一看,没办法了,只好把他那口箱子挂到了石犀牛鼻子上的那只角上。

两个孩子歪着头左看右看,觉得还是有点不怎么理想:那牛口中不是还有很多空隙吗?万一箱子掉下来,怎么办?

他们又游回岸边,捡了一些柴,用石头把这些柴,全部插进了犀牛口中,这下,那牛口里就塞得满满的了。不大一会儿,那石犀牛又像以前那样,慢慢地沉下了潭底。

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再也没看到那石犀牛浮出水面来了。

原来,那犀牛口真是一块风水宝地。只不过现在有两个人的骨头葬在了这个地方,占了宝地,因此,就再不出来了。

一月后,赵家小男孩的母亲正在灶屋里洗碗,突然听到外面一只小鸟在不停地叫,那叫声听起来就像在说:“赵家天子万万年。”赵家当时穷得叮当响。当他的母亲一听这个鸟儿还在这样叫,很生气,就用筷子在锅边敲着说:“别说万万年,三百年也好啊!”

那鸟儿其实是灶王菩萨变的,专为来赵家报信,一听赵家的母亲这样要求,只好上天对玉皇大帝说:“赵家的母亲说,只想做三百年皇帝。”

玉皇大帝想了想,说:“别人都想多做几年,她倒好,还要少做,就依她吧。”

就这样,姓赵的人做了天子,从赵匡胤建立宋朝开始,总共统治了三百多年。而姓杨的人家因为把祖先葬在了牛角上,就做不了皇帝,只能做大将,那石犀牛的口里塞满了柴,于是姓柴的人家也大富大贵了。

至于那个风水先生的主人后世当了皇帝没有呢?这个就很少有人知道了。其实,当时和赵家争天下的辽国,就是那个契丹人的后代耶律阿保机建立的。

篇2:古代历史英雄人物

熟读三国的人都知道,曹操是一个杀皇后鸩皇子,终生为权力所战的人物。世人对他的评价是阴险多疑,手段毒辣的乱世枭雄。但是,有谁知道就是这个被世人唾骂的曹操,面对世间真挚的情爱,他也会感动到热泪盈眶。而感动他的则是一个名叫来莺儿的女子。

来莺儿是东汉帝都洛阳城里一名色艺俱佳的歌舞伎。她是一个红杏初熟般的小女人,尤其是那一双水灵娇媚的大眼睛,看上一眼都能让人醉倒,不过,她生性孤高雅洁。在舞台上,她明艳娇媚,热情奔放,使洛阳城的男子都为她神魂颠倒;但是在台下,她却淡妆素抹,沉默寡言,又使得那些想要一亲芳泽的人,不得不望而却步。在众人的吹捧下,来莺儿每日里过着“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的日子。这种风光却在董卓火烧洛阳,迁都长安的时候不复存在了。

那些早就窥窃来莺儿美貌的男子中,有一个名叫杜五,他本是洛阳城的小地头蛇霸,生性贪淫。对来莺儿早就垂涎三尺,苦于吹捧来莺儿的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所以他不敢招惹她。现在洛阳城大乱,他趁机想要霸占来莺儿。来莺儿誓死不从,不惜以剪刀刺伤了杜五,那杜五勃然大怒,伸手掐住来莺儿的脖子。眼看来莺儿就像一朵盛开的鲜花遭到狂风暴雨的侵袭,在转眼间就会枯萎飘零得无影无踪。正巧曹操手下的一名侍卫路过,伸出援手将来莺儿救了出来,并将她带回去面见曹操。曹操怜惜来莺儿便把她留了下来。

来莺儿虽然是一名身份卑贱的歌舞伎,但却是一个真性情的女子。为了报答曹操的救命之恩,在那些南征北战、戎马倥偬的战争岁月中,她随侍在曹操身边,用自己婉转的歌喉与曼妙的舞姿,为恩人调剂身心,解除疲乏。

对于来莺儿来说,恩情毕竟不等用于爱情。心气清高的她心中已经有了喜欢的人,那便是曹操身边一个名叫王图的侍卫。当初正是他将来莺儿从杜五手里救下来的。王图长得魁梧而机警,弓马娴熟,一表人才,在丞相府中颇得曹操的赏识,也深得来莺儿的芳心。

但是来莺儿深得曹操喜欢,王图都不敢多看来莺儿一眼。来莺儿也不知道他心中究竟作何想法,不禁有些沮丧。不过,天公作美。这一日,曹操偶感风寒,身子很不舒服。来莺儿提出要去寺庙里给恩公上香许愿,曹操自然很是感动,于是指派王图跟随来莺儿去寺庙里许愿拜佛。

从寺院出来时已是薄暮时分,夕阳刚刚落山。来莺儿没有回家,而是向前面的湖边走去。壮硕的王图在后面紧紧跟随。在柳丝掩映之中,来莺儿停住脚步,回头痴痴地望着王图,渐渐地羞红了脸颊。对上来莺儿如怨如慕的目光,王图心神一荡,浑身的血液也加快了流动,一种奇妙的欢愉充溢着他的整个灵魂……

王图目光中的爱意被来莺儿清清楚楚的看在眼里,她心中欢喜,于是对他露出微微的笑意。那笑意中饱含着嘉许、饱含着期待。王图情不自禁地握住来莺儿的手,她只是哆嗦了一下, 随即投进王图的怀抱,在他耳边诉说着自己的相思之苦。

而王图对这个色艺俱佳的小女子早就倾心爱慕,只是碍于曹操的凶狠,才不敢孟浪。现在自己心慕的女子突然不顾一切的爱上自己,他又怎么会拒之于门外。于是两个人紧紧拥抱在一起,卿卿我我,好一顿缠绵。

曹操虽然对这个善解人意的女子喜爱有加,但是他每日里忙于政事,而且身边更是美女无数,所以竟没有察觉出两个人的情意。

曹操因为赏识王图,想要升迁他的官职,却又怕旁人说闲话。于是便给他制造一个机会:派他带领一组人马,深入敌境,窥探敌人的虚实,以及囤粮的处所。这是一件十分危险、艰巨的任务,是否能够达成任务,全身而退,把握不大。不过事成之后,就能加官封侯。

临行之时,王图向来莺儿辞别。面对生离死别的情人,想到渺不可知的未来,来莺儿泪流满面地抱着王图不放,不觉鸡啼天晓,已经错过了深夜出发的时间。

军令如山,王图被绳捆索绑押入大牢,被判处死刑。来莺儿见此情景,脸色大变。为了救出自己的心上人,她脸色苍白地来到杀人不眨眼的曹操面前。她鼓足勇气将自己和王图的私情说了出来,并愿意用自己的性命换取心上人的性命。

面对来莺儿这份为了爱情连性命都可以不顾的真情流露,曹操人性中那纯善的一面也被勾了起来。他被这个至情至性的女子深深感动,于是生出恻隐之心。不过曹操终究是一名枭雄,对于来莺儿弃他而选王图这件事情,心中也生出一丝不甘。为了进一步测试来莺儿对王图的感情,他于是设下题目来刁难来莺儿,如果完成,就允许她替心上人去死,如果不能完成,那王图就必须处死。

谁知来莺儿为了救心上人的性命,不惜夜以继日去完成曹操布下的命令。在所有人都看来不可能完成的事情,来莺儿却在规定的时间圆满地完成了。想到自己终于救下情郎,面对死亡的来莺儿神情坦然,这再次震撼了曹操。一丝怜悯和心疼也在瞬间袭上他的心头,但是想到自己位高权重,却没有一个心甘情愿为自己慷慨赴死的红粉知己,还不如一个小小的侍卫,这一点让曹操不禁黯然神伤。不过他还是依照诺言放了王图,并且对来莺儿说道:“念在你一片真情,且训练歌舞伎有功,可以不死!”

“天下哪有这种道理,身犯重罪可以逍遥法外,不但本身难以自处,丞相又如何统御群下;再说贱妾有负丞相厚恩,也无颜苟活。”来莺儿断然拒绝了曹操的恩赐,她向曹操跪拜谢恩之后,坚决而又坦然地走向了刑场。

望着她的背影,曹操不由自主地感到一阵凄切,流下了两行泪水,这是他第一次为女人流泪,也是最后一次为女人流泪。他没有告诉来莺儿,当初他放王图的时候,曾经给王图两个选择,一个是带着来莺儿离开他,一个是给他高官厚禄,王图选择了高官厚禄。

篇3:历史英雄人物故事

苏东坡(1037-1101),名轼,字子赡,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今眉山县)人。仁宗嘉佑二年(1057)进士,历任翰林学士兼侍读、兵部尚书兼侍读、端明殿翰林侍读等职,死后谥为文忠公。他反对王安石的新法,因而多次被卷入政治斗争的漩涡,屡遭贬谪,最远被贬到琼州(今海南岛),为琼州别驾。六十六岁时死于常州。

苏轼是有多方面成就的作家。他的散文和诗、词都很有名。在散文方面,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在词方面,他和辛弃疾齐名,为“豪放派”的代表人物。

苏轼的作品保存下来的:文章有《经进东坡文集事略》;诗有《苏诗编注集成》和《苏诗补注》;词有《东坡词》和《东坡乐府》。

杭州上城地区,有一条小巷,叫惠民巷。北宋以前叫巾子巷。惠民巷的由来,还和苏东坡有关呢!

那是在北宋元佑五年的事。当时苏东坡又到杭州任太守。可是一到杭州,就遇到雨水不调,荒年歉收,加之时疫流行,杭州城大街小巷,到处可见求医的穷苦百姓。

且说杭州当时有个大富翁叫金百万,生得五短身材,獐头鼠目,为人刻薄吝啬。他瞅准了疫病蔓延的时机,赶着在巾子巷口开起了个药铺,明为济病,实际上是想大发横财。但贫苦人家买不起他的药,许多人只好在家呻吟等死。金百万眼看药铺生意清淡,眉头一皱,又生一计:吩咐仆人贴出一张告示,说是“为怜贫救人,本铺可以凭保赊药,月息三成。”这一招果然有效,一些贫苦的人,就赶来赊药了。

苏东坡得到时疫蔓延的禀报,急忙骑马到市南坊实地察看。老百姓见是苏太守来了,知道他为官清正,纷纷上前拦住喊道:“苏太守,我们没钱看病,您老救救我们吧!”

苏东坡下马步入人群,逐一探问。当他经过巾子巷口,看到药铺前的告示以后,气得大胡子都翘了起来。

回到衙里,苏东坡将他所见的情况说给继妻王润之听。王润之说:“夫君,这种疾病不知属于何类?”

苏东坡说:“属于湿性,和前些年在黄州所见到的一样。”

王润之说:“那不是可以用‘圣散子’来治吗?”

苏东坡点点头:“药是对症,价也不高,只是杭州人口众多……”

王润之说:“把我的首饰拿去变卖,可以凑足黄金五十两。先开个药坊,施舍‘圣散子’;再去找参寥高僧请教。你看如何?”

苏东坡想了想,觉得也只有这样,说:“这样,全杭州城的百姓都要感谢夫人的。”

王夫人所说的参寥,是苏东坡一个诗友,精通医道。这天,苏东坡去找他商量。一见面,参寥就说:“我已知苏公要来了。”

“你如何知道的?”苏东坡问道。

“昨晚我梦见一块巾子包着一些金子。”

“这梦怎解?”

“巾者长也,金者贵也,想是一个长长的贵人要来了。”

原来苏东坡不但有一撮大胡子,而且最明显的特征,是个子较长,被人称为苏长公;他的几位挚友也有叫他苏长子的。

苏东坡听后淡淡一笑说:“今日是没有心思和高僧开玩笑了!”接着,他说出了新近时疫蔓延,想办个药局施舍“圣散子”的事,只是深恐财力不济。

参寥想了想,说:“待老僧且去跑一趟,向金百万化化缘看。”

这边,金百万采取赊药的办法之后,引得不少赤贫病人上了当。他面对着赊药加息的借据,正窃窃自喜,忽见一老僧进来,打着稽首,口中喃喃念道:

“老僧参寥,为苏公东坡施舍‘圣散子’之药,特来化缘,望金翁为济贫救病,捐助纹银千两。”

金百万听到要他捐助偌大一笔舍药银子,连忙捂住耳朵,并吩咐仆人将参寥撵出家门。参寥边走边说:“积功德,免病灾;损阴德,有飞祸!”金百万狠狠地朝参寥背后吐了口唾沫。忽然觉得天旋地转,忙叫仆人搀扶,原来他自己也染上了时疫。

为了早日痊愈,金百万请了个姓钱的医生来看。哪晓得钱医生也看不好他的病。

这一天,他正在床上呻吟。有人告诉他:苏太守在巾子巷开设个惠民药局,向穷苦百姓施舍“圣散子”,十分灵验。他便要仆人到药局去把药方取来。

仆人说:“老爷,这‘圣散子’是成药。药方是苏太守秘藏的,什么人也不传。听说,这药方是苏太守从他的同乡好友——四川峨眉山巢无修那里得来的。苏太守曾指天发誓,决不另传他人。”

金百万听了,心里顿时七上八下,便对仆人说:“那就给我去撮几付成药来吧!”

仆人跑到巾子巷惠民药局,拨开取药的人群,挤到前面,大声说:“我要买十付‘圣散子’治病。”

药房管事人说:“我们这里只管施舍,不卖药。”

仆人又说:“那就施舍给我几付吧。”

管事人说:“苏太守立的规矩,舍药前先要问明病情。再则,此药只舍给穷苦人,不舍给有钱富翁。看你的样子,不象个没钱撮药的……”

仆人的脸一下子红了,只好实说:“这药是我家主人金百万要的。就给七付吧,你行行好。不然,我回去实在交不了差。”

管事的还没碰上过财主老爷求舍药的事,就向医官禀报。医官根据苏东坡事先的关照,问明了病情以后,说:“凡有钱的人求施药,每要一付,须先捐助药局一百两银子。”

仆人回来向金百万一说,金百万想,钱医生给我开的最贵重的药,也不过五十文一帖。这不是明明在敲竹杠吗!但转念一想,只要能救命,也就顾不得银子了。

金百万吃了七付药后,出了许多汗,热度退了不少,感到‘圣散子’确实灵验。他就要仆人再拿银子到惠民药局去换“圣散子”,并关照说:“先问问清楚,再服几付能全愈;银钱不够,再回来取。”

仆人再次来到惠民药局,将情况说明。这时,苏东坡和参寥正在惠民药局监制“圣散子”。得知以后,便对那仆人说:“此药对时疫三付见效。你家老爷已服七付,尚未痊愈,定是意不专、心不诚之故。”

仆人忙申辩说:“这次我家老爷确是诚心服药,最近也没有行什么不善之事。”

苏东坡恼怒了,大声地说:“不得如此狡辩!去告诉你家主人,为何规定穷苦老百姓赊药要加息三成?为何无礼撵走化缘高僧?!这些就是不善之事!不善之事,生于不善之念;不善之念;必产生不善之症。若要病除,一要铲除不善之念,速将贫苦百姓的赊药借据当众焚毁。二要按章再捐银子,愈捐得多,病就愈好得快。否则,病势加重,必死无疑!”

金百万得到仆人的禀报以后,为了救命,不得不件件照办。医官收到银子以后,请示苏东坡。苏东坡说:“有不少病人,远从江干或下城赶来,很不方便。赶快将这些银子配成药,在众安桥和江干各找一处简易房子,设个施药点,也叫‘惠民药局’吧!”

这样一来,杭州城就有了三个“惠民药局”了。许多患病的穷苦人,靠了苏东坡施舍的“圣散子”,得以痊愈。据说,前后救活了好几千人。

因为巾子巷的惠民药局最大,开设的又最早,人们便把巾子巷改称为“惠民巷”了。这也是群众对太守苏东坡为民造福的一种纪念。

篇4:古代英雄人物故事作文

南宋大诗人陆游,生在北宋灭亡之际,从小就受到了强烈的爱国思想的熏陶,立下了报仇雪耻、收复中原失地的宏大志愿。绍兴年间,才华横溢的陆游步入仕途,后又投身军旅生活。为了报效国家,实现自己的宏大抱负,他一次次地向朝廷提呈抗金复国的建议和谋略。但偏安一隅的南宋统治者,只图苟且偷生,不存壮烈之想,置国家山河残破、民族危亡于不顾,www.zhlzw.com根本不理睬陆游的爱国建议,不给他施展抱负的`任何机会,相反,由于陆游坚决主张抗击金兵,收复失地,招来了投降派集团的忌恨,一直受到投降派集团的压制。

但是,陆游满腔的爱国热忱,从来没有减退。不论境况多么艰难,他始终不忘雪洗国耻,收复失地,统一祖国。他挥舞手中的如椽大笔,写下了一首又一首感情浓烈的爱国诗篇,用以勉励、激昂士气。不少佳作在人民中间广泛流传。

12,八十五岁高龄的陆游染病不起。他自知就要谢世而去了,但他一生念念不忘的收复中原、统一祖国未能实现,相反国家灭亡的危机却更为严重了,这是将使他抱恨九泉的事情。想到这些,他百感交集,挥笔写下了一首遗嘱诗《示儿》。诗曰:

死去原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虽然明知人一死,万事空,仍是渴望祖国统一的夙愿能在日后成为现实,等到“王师”收复中原之日,儿辈在祭祖时一定要报告这个消息,做父亲的就会释憾于九泉。这一充沛着爱国主义激情诗篇,后人读来无不荡气回肠,深深为之感染。

篇5:古代英雄人物的典故

如果有谁痛骂我们,我们一定会怒火中烧。可武则天看到骆宾王讨伐自己的檄文时,不但没有发怒,反倒欣赏起他的文采来,她感慨道:“这样有才能的人流落到那边去了,这是宰相的过错呀!”换了别人,早打听好骆宾王家的地址,派人拿他的人头去了。

此外,哪怕是至亲至宠,武则天也不会任其为所欲为。一天,武则天的男宠薛怀义大摇大摆地从朝堂经过,遇见宰相苏良嗣。苏良嗣骂他无耻,还打了他十多个嘴巴。

薛怀义找武则天诉苦,满以为武则天会为他出气。不料,武则天却说:“你进宫见我应走北门,南宫是尚书们出入的地方,你冒犯了他们,他们是有权管事的。”

武则天毕竟是武则天,她能分清什么是国事,什么是家事,两者孰轻孰重,她心里透亮。不像慈禧,为了给自己做寿,海军军费都可挪用。

还有一次,大臣李昭德说武则天的侄子武承嗣权势太重,恐有篡位危险。可是武承嗣却反咬一口攻击李昭德。

武则天得知后说:“我任用李昭德才觉安心,他替我分忧,你怎能和他比较?”君主如此,谁能不肝脑涂地地效命?

有武则天情结的人可分为两等:第一等是用心机夺了政权,混个垂帘听政的资格,但于国无功,甚至有罪,如慈禧;第二等是有权术,有势力,但于国不利且不得善终,如武则天的儿媳韦皇后、女儿太平公主、孙女安乐公主,都曾效法武则天,但最后不是被杀就是自杀。

有武则天的野心,没有她的能力;有武则天的残忍,没有她的肚量。这就是许多人想当武则天,最后连慈禧都不如的原因。

篇6:古代英雄人物歇后语

孔夫子讲学——满口仁义

孔夫子唱戏——出口成章

孔夫子周游列国——讲理

孔夫子出门——三思而后行

孔夫子打呵欠——净是书生气

孔夫子上课——之乎者也

孔夫子读书——咬文嚼字

孔夫子耍大刀——文得武不得

孔夫子写文章——不打草稿

孔夫子偷书——文明人不做文明事

勾践受辱——卧薪尝胆

刘伯温辞官——审时度势

杨家将上阵——婆婆妈妈

岳飞叛国——莫须有的罪名

武则天的名字——日月空

武则天的酷吏——二十三

武王的老子——文盲(王)

杨乃武坐牢——屈打成招

范蠡经商——多财善贾

韩信选兵——多多益善

安禄山起兵——反了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项羽打呵欠——霸气

刘邦打项羽——十面埋伏

刘邦进咸阳——先入为主

关羽斩华雄——马到成功

刘备的兄弟——红的黑的都有

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刘备摔阿斗——笼络人心

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

霸王围垓下——四面楚歌

关公亮相——脸红

包公办案——明察秋毫

孙武用兵——以一当十

孔明弹琴——化险为夷

武松打虎——一举成名

项羽砸锅——破釜沉舟

谢安做官——东山再起

赵子龙上阵——百战百胜

鲁班皱眉头——别有匠心

诸葛亮用兵——出奇制胜

赵云闯曹营——浑身是胆

华佗施医术——起死回生

刘伯温的八卦——神机妙算

鲁班的手艺——巧夺天工

赵子龙带兵——一世不打败仗

关云长做木匠——大刀阔斧

赵云大战长坂坡——大显神威

诸葛亮六出祁山——图谋大业

孔明借箭——满载而归

李逵绣花——粗中有细

李莲英打太监——同类相残

周仓摆手——老爷不玩了

董卓进京——来者不善

董卓戏貂蝉——死在花下

关公斗李逵——大刀阔斧

【古代历史英雄人物】相关文章:

1.古代历史英雄人物事迹

2.古代英雄人物作文-描写人物的作文

3.古代历史小故事

4.八年级古代历史故事

5.英雄人物读后感

6.英雄人物作文

7.英雄人物事迹

8.作文素材之古代历史风云人物

9.英雄人物的事迹

10.英雄人物的成语

下载word文档
《古代历史英雄人物.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