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应对全媒体趋势策略论文
“渴望美丽的女人”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3篇电视新闻应对全媒体趋势策略论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电视新闻应对全媒体趋势策略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电视新闻应对全媒体趋势策略论文
电视新闻应对全媒体趋势策略论文
全媒体是在同时具备文字、声像、动画等各种媒体表现手段基础之上,且融合不同媒介形态而形成的一种新型传播形式。它通过为观众提供多种类、全方位的传播形态来满足受众的需求,让受众获得海量化与国际化的媒体体验。以下本文将通过分析全媒体的发展趋势,对电视新闻应对这种新形势的报道策略进行探讨。
一、全媒体趋势的发展方向及其对电视新闻行业带来的挑战
全媒体是在信息、通讯及网络技术普及的条件下,对各项传播媒介进行融合而产生的,是应媒介形态大变革而生的一种新型传播形态。随着3G网络的发展日臻完善,4G网络也研发成功,这对于全媒体开放、兼容的传播形态注入了新鲜血液,为受众的媒体接受形式带来了新的体验。,全媒体开始越来越被新闻传播行业重视,并对电视新闻行业产生了巨大影响。
(一)台网互动。
在全媒体发展中,电视新闻的传播特点是全方位、立体化地运用声像媒介对新闻进行传播,达到让受众知晓、接受、理解的目的。但是随着网络的发展,中国数亿网民愈发亲睐网络相对自由的环境,对于关注的问题在言论表达上更能切中要点。如果电视新闻播报中加以网友互动等环节,让网民的呼声在电视中受到重视,对网友的观点加以点评,将更能调动起对年轻人的参与热情,同时也适应电视新闻的网络化发展。共同发挥电视与网络二者的优势,对于新闻的宣传力度及传播渠道更加有利。目前,我国多家电视新闻媒体正向着这一方向进行尝试。以央视网为例,在经过十年筹备后,终于完成了从中央电视台的网络版到国内主流视频新闻网站的`转型。
(二)与移动媒体结合。
在当今社会,手机是人人所需的重要沟通、交流工具,几乎人手一部,随着手机网络的发展,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模式也在逐步发展壮大中。[1]因此手机也成为当下受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在手机的普及和通讯网络的发展之下,受众通过手机接受信息的消费成本越来越低,手机上网人群呈现几何形势发展。手机等移动媒体为电视新闻的发展提供了新渠道。电视属于传统媒体,虽然新媒体对其冲击不可谓不小,但若转换思维来看,全媒体趋势下的电视新闻需要多方位的全面报道策略,对于多种渠道的结合正是全媒体形式应用于新闻行业的重要宗旨与目的。[2]
二、电视新闻应对全媒体趋势的报道策略
至今,这样的现象屡见不鲜:在一些重大公共事件发生之后,受众最初通过手机、网络等新媒体得到相关信息,但继而转向传统媒体寻求验证,足见广大受众对于传统媒体的依赖与信任。这从一个侧面也表明,新媒体虽以其时效性及信息含量的巨大而见长,却并不能够完全满足群众对于信息可信度的需求。[3]在全媒体趋势下,电视媒体因其专业、规范的新闻采集团队,当焦点问题出现时能对新闻报道精心布置,进行全方位组合式报道,运用类比手法对过去与现在的新闻进行展示陈述,让受众对于信息的理解最大化,最大限度地满足受众对于新闻的多方面要求。在新闻报道策略上,传统的报道只单纯进行陈述,缺乏全方位审视。那么,如何为全媒体趋势下的电视新闻报道安排合理的策略,以更好地满足受众需求呢?
(一)通过评论展现媒体观点。
当今受众对于信息的要求已远不仅是获得信息这么简单。在信息量巨大的网络环境中,网络信息因其复杂性与多变性,往往让受众在接受信息时难以得到准确的评价,五花八门的新闻让受众难以找到可依存的思想方向,这就是传统媒体所具备的最突出的优点:观点的鲜明。[4]因此,电视媒体必须充分了解受众群体的需要,使受众在得到信息的同时分享媒体的观点,在心理上得到共鸣,这也是当前许多电视时事评论节目收视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江西卫视的《杂志天下》、凤凰卫视的《李敖有话说》等,都是将电视新闻与日常生活相结合,进行评论并展现观点的典型节目。
(二)通过连线凸显电视优势。
受众试图从传统媒体寻求验证的心理,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便是对于新闻真实性的渴求。传统媒体一贯的职业操守在受众心目中形成了较高的权威性,电视新闻报道应以此为突破口,为受众提供更为准确与权威的高质量新闻信息。同时,电视新闻声像合一的传播优势,可以为受众带来强烈的现场感。一个现场的画面对受众带来的震撼往往要胜过千言万语。因此,在突发事件出现时,电视新闻完全可以通过直播、连线等方式为受众提供第一手的现场信息,这也正是全媒体趋势下电视新闻的魅力所在。
(三)强化舆论引导,降低负面效应。
曾经,传统媒体在某些突发事件报道中的被动姿态,放大了一些负面信息,在社会上造成恐慌心理。在全媒体趋势下,电视新闻应进一步加强舆论导向作用,消解社会负面影响。首先要做的便是使新闻报道公开透明,排挤流言空间。基于突发状况的复杂性,电视新闻既应有其时效性,又要简明扼要、准确干练,可以采用“厘清事实、慎说原因、紧跟进展,逐步深入”的方法,充分利用传统媒体的权威形象,及时回应公众关心的基本诉求,防止“小道消息”传播带来的负面效应。[5]
(四)提升互动能力,加强宣传效果。
在全媒体趋势下,电视等传统媒体不应排斥新媒体,而应做到有效融合,为我所用。其中尤为关键的一点便是充分利用网络信息传播的便捷性,同时充分发挥社会生活中意见领袖的作用,让意见领袖对事件的发展做出实时跟进,共同见证,从而做好公众的舆论导向。[6]当今大多数新闻的负面影响都是因为受众对新闻信息的准确性产生了怀疑,尤其是一些不明就里的受众在未弄清实情的情况下发表了不当言论。在这样的情况下,电视新闻要充分结合网络等新媒体的传播途径,并加入大众评审团的形式,提高信息的权威性。
篇2: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的应对之策论文
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的应对之策论文
一、扬己之长,发挥优势
与新媒体相比,电视新闻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专业性、权威性和公信力。
1.以权威性和公信力主导舆论。一,保护新闻的真实性,包括整体的真实和细节的真实;二,不要试图遮蔽信息;三,不断提高发现信息的敏锐性、传播信息的及时性、分析问题的深刻性,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抢占舆论制高点。
2.以深度提升影响力。微博等新媒体的信息往往是个人体验式、浅表、碎片化的,而电视依托于专业人才和独有信息源,对事件深入挖掘,揭示事件的本质和发展趋势。在报道时,电视新闻应对事件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深入剖析,并以专业手法展现。电视新闻的深度可以通过三种方式实现:一,矩阵式新闻。对同一事件,采用多向度、多形式的报道和解读。8月上旬台风“梅花”来袭,电视新闻不仅以多点连线的方式报道了“梅花”造成的影响,还介绍了台风的成因,“梅花”运行诡异的缘由,过去历次强台风对我国造成的影响,等等,使报道丰富而厚实;二,线性推进式新闻。对某一事件不断追问“为什么”,抽丝剥茧,层层推进,直到事实真相的内核。央视《焦点访谈》、《新闻调查》就常常采用这样的报道方式;三,议程设置。按照既定策划,对某一事件或现象深入报道。比如,在敬老日前夕,围绕本地老龄人口比例的现状、养老方式的存在问题及如何解决等话题深入探讨。议程设置不是空中楼阁,是记者在对社会发展、民意趋向的精准把握和判断的基础上形成的。
3.以权威观点争夺对新闻的解释权。在独家信息日益稀缺的时代,电视新闻应力求以独家观点制胜。近年来,很多电视新闻栏目都加强了评论力度,有的还引入新闻评论员,对新闻事件进行评说。扬州电视台《关注》栏目强调评论特色,对一些与市民息息相关、影响广泛的新闻事件,主持人在报道中,或作出点评,或提出疑问,或引入思考,还以现场连线方式,邀请新闻评论员和权威专家介绍背景、发表观点,增强了报道的厚度和张力。
二、挖掘潜力,弥补不足
1.强化报道时效性。如今,很多电视台都有卫星车,加之3G传输技术的应用,一台DV机加两张3G卡,就能实现现场连线报道,在硬件上具备了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因此,电视与新媒体对新闻时效性的争夺,关键在于对信息的新闻价值迅速作出判断的能力,以及直播报道的组织水平。电视台应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机制,以便在突发事件的报道中抢占舆论高地。NHK在“3?11”日本大地震1分钟后就开始发布有关地震的权威信息,5分钟后就有了多点连线报道,并开始用包括中文在内的5种语言连续播出灾情报告,显示了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的完善与高效。
2.加强与受众互动。新技术的发展,使得电视新闻与观众的互动变得越来越便捷。很多电视栏目都设置了短信、微博互动环节,有的还引入了CALL IN系统,观众有了反馈信息和表达观点的渠道。电视台多媒体演播室的建立,使得电视栏目可以通过网络迅捷地收集到新闻当事人、相关专家、民间意见领袖对这一事件发表观点的视频信号,比网络跟帖更加直观、生动。电视新闻栏目还可以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线下活动,增强与观众的粘合度。
3.加强栏目贴近性。内容上贴近受众,满足受众需求。形式上可以着力的.方面更多:一,强调新闻的故事化表达,做到新闻故事化、故事人物化;二,强化现场报道,注重对现场细节的生动展示;三,发挥电视的综合优势,充分利用图像、语言、音乐、字幕、三维动画等元素,优化包装,扩大电视新闻的信息量,增强感染力;四,彰显主持人的个性魅力,增加电视新闻活力。
三、整合外力,为我所用
新媒体带来了传播渠道的更新和传播内容的丰富,其内容和渠道可为电视媒体所用。嫁接融合,成为电视台应对新媒体挑战的重要策略。
1.精挑细选网络内容为我所用。电视新闻节目将网络上经过核实的信息作为报道内容或例证,有的台专门开设了“读网”类栏目,整合网络内容,使之成为电视新闻的一大资源。扬州电视台《网事三把叨》栏目的选材全部来自网络,栏目组严格把关,只有信源可靠、内容贴近生活、为大家喜闻乐见的内容才会被选用。主持人会对内容发表观点,幽默诙谐,嬉笑怒骂,感染力强。有的节目在主持人身后放置一块触摸式大屏,在大屏上显示网页,主持人带着观众“读网”。浙江钱江频道《九点半》栏目将网友对某些新闻的精彩评论纳入报道范畴,用不同的方言给来自不同地区的网友的留言配音,听来妙趣横生,令人难忘。
2.主动嫁接新媒体,拓展电视新闻发展空间。广电系网络电视台越来越多,电视新闻栏目可以在网上点击收看,弥补其转瞬即逝的不足。传输技术的发展使得以手机为终端的移动电视逐渐普及,电视人须及早谋划,新闻制作在符合电视要求的基础上,还必须符合网络传播和手机传播的特点,这对电视人的业务技能提出了新要求。BBC等西方媒体已实现了网络、广播、电视的“三位一体”,新闻制作实现了集约化。他们要求记者必须具备文字、摄影、摄像、现场报道等方面的综合技能。遇到重大突发事件,记者一般先以文字和图片的形式在网络上发布简讯,随即与广播连线,介绍事件的大体情况,然后投入电视现场报道,新闻事件得到全景式的立体展现。
篇3:城市广播电视报:新媒体冲击下的应对之策论文
城市广播电视报:新媒体冲击下的应对之策论文
近年来,我国新媒体快速发展壮大,对报业等传统媒体形成了巨大冲击。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报告,截至2010年12月底,我国网民已达到4.57亿人,较2009年底增加了7330万人。另据《2010年: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08年全国报纸总印量为1594亿印张,较上年减少2.45%,是自1993年以来首次出现的负增长……2001年报纸的日到达率为71.2%,2009年下降为64.9%;而同期互联网的日到达率则从5.9%上升到36.9%。这一降一升直观地显示了受众的流向,也反映了当前我国传媒业的状况,更表明新媒体时代已经来临。异军突起的新媒体正在逐渐消解纸媒体的优势,而其中属于生活服务类周报的城市广播电视报更是面临严峻的生存挑战。那么,城市广电报面对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如何应对呢?
一、确立市场取向的发展定位
长期以来,广电报业内通行着一种叫“带电作业”的做法,意为广播电视报采编的内容应是广播、电视的播出信息。我国广电报诞生至今,这种做法一直被当作办报理念遵循着,但它犹如“带着镣铐跳舞”,桎梏着广电报的发展。笔者认为,在新媒体兴起的新形势下,城市广电报应在保留“带电”属性的同时大力拓展新的内容和空间,否则广电报在信息爆炸时代就只能被动挨打,而要改变这一被动局面,就要确立市场取向的发展定位。
简而言之,读者爱看什么,广告客户需要什么,报纸就配制什么,这就是报纸的市场取向。目前,全国不少广电报社正在进行转换体制的改革,希望以此为契机,真正确立报社的市场主体地位,并按照市场取向对报纸进行定位,来确定发展模式。
为增强竞争力,笔者主张把传统广电报转型为一份具有新闻报道、影视娱乐、时尚生活等多方面内容的新都市报:(1)加大新闻容量,主要刊登当地、国内的重要民生、社会新闻,也兼顾可看性、趣味性强的国际新闻;(2)开掘深度报道,以当地为主,观照全国各地;(3)直面社会生活,加强对当地不良现象的批评报道;(4)充分利用广电资源,做有特色的独家影视娱闻;(5)把握时风脉搏,构筑引领潮流的时尚平台;(6)围绕 “吃、穿、住、行、医”,做好百姓生活指南。
目前,浙江、江苏等地的城市广电报分别推出了《新壹周》或《新周刊》专刊,内容与形式上分“新闻”、“影视”、“生活”三叠(有的两叠),这种办报思路在实践中显示出了新的生命力。
二、加速与新媒体融合
近年来,我国不少纸媒体都在尝试通过与新媒体的整合、互动来提升自身的价值和竞争力。与此同时,我国广播电视为实现与互联网的相融,已开始实施三网融合战略。城市广电报只有顺应传播业的发展趋势,在“纸上”下功夫的同时,还必须在“纸外”下功夫,积极拓展自身的内涵与外延。具体做法有:
1.推进“报、台、网”融合工程
目前,全国部分城市正在进行三网融合的试点,城市广电报应把握这一历史机遇,及早通过互联网这个平台与电视、广播媒体相融,提前为三网融合的到来作好准备。
实践中,湖州广播电视台所属湖州广播电视报社和传媒湖州网于2009年1月1日重组成立“报网中心”,对报、网实行统一管理和运作。重组后的“传媒湖州”网进行技术升级和全面改版,使其成为集视频、音频、图像、文字(包括数字广电报)于一体的综合性信息传播平台,为网友提供湖州台三套电视、三套广播节目的网络直播以及原创电视节目的网络视频在线点播及互动服务。目前,正在传媒湖州网的基础上加紧筹建网络电视台。对广电报来说,报、网重组拓展了报纸内涵与外延,实现了传统纸媒融入新媒体的`一次蝶变与跨越,同时实现了二次传播。这项工程实质是“报、台、网”的一次有机融合,而非单纯“报、网”的融合。
“报、台、网”融合两年多来,无论报纸还是网站,无论新闻传播还是经营创收都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此举带给我们几点启示:(1)广电报利用互联网优势进行二次传播,弥补了自身周期长、传递慢、覆盖窄的劣势;(2)互联网的互动性使广电报与受众之间交流的空间迅速扩大,促使报纸进一步聚集人气;(3)依托互联网和数字技术衍生出了数字广电报、手机广电报等新媒体;(4)声、屏、报、网多媒体聚合传播使广电报新闻传播、广告发布产生了强势效应。“报、台、网”相融的意义还在于,为三网融合后加入大广电网提供了一个现成的已经连接互联网的声屏报信息聚合传播平台。
2.与广播电视网络(数字电视)公司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按照推进三网融合总体方案的要求,全国广播影视正在加快网络整合和城市有线网络升级改造,力争到今年年底实现一省一网(省市县互联互通、全程全网),到2015年所有城市基本完成数字化。城市广播电视报应抓住这一契机,寻求与广电网络(数字电视)公司战略合作,对海量数字电视节目进行分类、筛选,按照不同观众不同口味量身定做,以多种形式满足不同观众阅读需要,发挥好导视功能。目前,仅“华数高清互动电视”每天就为湖州观众提供10万小时在线节目。可以预见,三网融合后新业务会大量增加,节目内容会真正出现“蜂拥”状态,这时候网友观众要在浩繁的内容中挑选自己喜欢的节目,最便捷的方法就是到广电报上查找,这既是受众需要,也是广电报与广电网络(数字电视)公司创收的共同增长点。这种战略合作关系互利双赢,越早建立越好。
今年以来,湖州广播电视台报网中心已经与湖州华数数字有限公司建立了良好的战略合作关系。一是,报网中心新闻采编人员参与华数公司业务、产品的推介工作;二是,华数公司在《湖州广播电视报》和“传媒湖州”网上开设专版、专页进行集中、强势推介其业务、产品。进行战略合作以来,湖州华数公司的业务量快速增长,由此带动了广电报发行量和广告业务的大幅提升。
积极建构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的信息资源聚合平台和传播平台,实现二次传播,同时开发数字化内容产品,开拓增值服务业务,把新媒体带来的挑战与压力,转化为进一步发展的机遇和动力。
三、构建报、台、网互动机制
城市广电报背靠城市广播电视台,城市广播电视台最大的优势是具有较为丰富的新闻与节目资源。这些资源如何为“我”所用,需要建立一套报、台、网的互动机制。
1.打造“全媒体”记者
要增强某一新闻事件的传播(或宣传)影响力,最好的办法是多媒体联合报道。城市广播电视台属下有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众多媒体,只要充分发挥其领导和协调功能,完全有条件实现这一传播效果,而前提是必须配备一定数量的“全媒体”记者。“全媒体”记者的职责是同时向广播、电视、报纸、网络发稿。
湖州广播电视台2010年着手培养“全媒体”记者,打造一支同时会做电台、电视、报纸和网络新闻的全能型记者,并作了有益的尝试和实践。去年上海世博会期间,派出的“全媒体”记者及时向传媒湖州网、电台和电视新闻栏目、广电报及时发回世博报道,由此提高了时效性,增强了传播的影响力,也使广电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此举对广电报来说,更是具备了“新闻直通车”的效果。湖州广播电视台还建立了一个内部“新闻信息平台”,报网中心采编人员可随时从这个平台上获取广播、电视新闻的文字稿(配上电视截图),用于广电报或网上。
2.办好“网上广播电视报”
湖州广播电视台报网中心成立后,传媒湖州网不仅挂上《湖州广播电视报(电子版)》,同时开出了“网上广播电视报”(专页形式)。传统广电报都是周报,受此条件限制,纸质广电报提供的信息相对滞后,为克服这一困难,报网中心提出“周报日报化”的方针,努力办好“网上广播电视报”。
“网上广播电视报”的具体做法是:报社记者采写的稿件第一时间在“网上广播电视报”发布,并且随时更新,随后再根据需要在广电报上原文发表,或做更深入的报道。这样做既起到了弥补周报信息滞后的不足,又增加了网站的稿源,丰富了网站的信息量。同时提高了采编人员的效率,节约了成本。
3.网报联动以网促报
网络传播虽然具有很大优势,但它与传统纸媒体还是有共性之处的,比如文字和图片仍是它们基本的传播形式。加之,现在网上大量内容都来自于传统媒体报纸,就这一点来说,传统纸媒体和新兴网络媒体是可以互相支持共同发展的。实践表明,目前我国不少城市广电报都在利用网络新内容、新元素来激活报纸,比如《柳州广播电视报》开设了“主编微博”、“围脖达人”,《温州广播电视报》开设了“网趣版”,《湖州广播电视报》开设了“湖州社区”等等。
湖州广播电视台报网中心的做法是,在传媒湖州网上开设“湖州社区”频道,下设“社区播客”、“社区微博”、“社区论坛”等栏目,为网友提供发表意见,进行实时交流的平台,每天都有吸引人的话题、观点和内容,以此提升人气。同时,《湖州广播电视报》也对应开设“湖州社区”版面,用来刊登网上的社区内容,使报纸能及时把网友的声音发表出来,目前“湖州社区”版已从一个扩大至三个。报、网联动既丰富了两大媒体的资源,更活跃了报纸的内容和版面,由此增强了报纸的活力和生命力。
【电视新闻应对全媒体趋势策略论文】相关文章: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