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冰心《可爱的》欣赏

冰心《可爱的》欣赏

2024-01-13 09:04:2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pieng”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冰心《可爱的》欣赏,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冰心《可爱的》欣赏,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冰心《可爱的》欣赏

篇1:冰心《可爱的》欣赏

除了宇宙,

最可爱的只有孩子。

和他说话不必思索,

态度不必矜持。

抬起头来说笑,

低下头去弄水。

任你深思也好,

微讴也好;

驴背山,山门下,

偶一回头望时,

总是活泼泼地,

笑嘻嘻地。

一九二一年六月二十三日,在西山

冰心是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光荣的先驱者之一。从“五四”时期开始,她就不倦地为孩子们写散文、写小说、写诗。她认定:“除了宇宙,最可爱的只有孩子。”她呼吁:“万千的天使,/要起来歌颂小孩子。/小孩子!/他细小的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繁星·三五》)

童心是成人心里的故乡。在儿童身上,作家看到了纯朴的天性、真挚的'感情和看世界看社会的那一双明澈无邪的眼睛。和儿童说话,不必如同对成人说话那样 “人心隔肚皮”,可以无拘无束,“不必思索”,也“不必矜持”。他们的那一双双亮眼,一张张小脸蛋,大写着“爱”的真诚。只有经历了尘世间的丑恶、变态、扭曲、阴谋、欺诈、罪孽之后,才能对人类的童年那种纯朴、真挚、无邪百倍厚爱。在苦难太多的社会,童心成了作家躲避尘世风雨、寻求希望与安慰、发掘超越历史现实的本质真谛的精神寄托。

冰心的这首小诗,平易,亲切,娓娓道来,如对面说话。作品写的是对西山儿童一颦一笑的百般爱恋,而其底处,则有着崇爱童心的深层内涵。冰心对童心看得十分珍贵,在诗文中,反复把儿童比作她“灵魂中”的“光明喜乐的星”(《繁星·四》)。正是童心的力量,使冰心一辈子心系着未来一代,心系着儿童文学。

只要是涉及真正的文学,必然有真挚、亮丽的童心在。这就是这首小诗给我们的启示。

篇2:冰心《不忍》欣赏

我用小杖

将网儿挑破了,

辛苦的工程

一霎时便拆毁了。

我用重帘

将灯儿遮蔽了,

窗外的光明

一霎时便隐没了。

我用微火

将新写的字儿烧毁了,

幽深的诗情

一霎时便消灭了。

我用冰冷的水儿

将花上的落叶冲走了。

无聊的慰安

一霎时便洗荡了。

我用矫决的词儿

将月下的印象掩没了,

自然的牵萦

一霎时便斩绝了。

这些都是“不忍”啊——

上帝!

在渺茫的生命道上,

除了“不忍”,

我对众生

更不能有别的慰藉了。

一九二二年七月十一日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以孟子为代表的“性善说”和以荀子为代表的“性恶说”就展开了激烈的争鸣。然而,他们还是有一个共同点:希望富有善心、多行善事的人多起来。荀子认为,通过教育、学习,人可改恶为善。孟子认为,善心中最重要的是“恻隐之心”,也就是“不忍”之心。

这种不忍之心本是我们中华民族善良天性中的灿烂光环。千百年来,多少诗文在歌颂它,多少诗文则鞭鞑它的反面——残忍。不忍和残忍的对立斗争也延续了千百年。所以,重读冰心七十年前写的短诗《不忍》,仍具有积极的意义。

《不忍》诗中,连续用五个小节、每小节四行的诗句,向读者亮出五种应予珍爱的景、物:辛苦的工程(蛛网)、窗外的光明、幽深的诗情、无聊的慰安(花上落叶)和自然的牵萦(月下的印象)。善良的人们呐,怎么会破坏这些温馨美好的事物呢?

然而,作者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先用“破坏”这些美好事物的写法,说“我”“用小杖”挑破了蛛网,“用重帘”隐没了光明,“用微火”烧毁了诗情,“用冰水”洗荡了慰安,“用矫决的词儿”斩绝了自然的牵萦……直读到第六小节,即全诗最后一节时,作者才回湾一转:“这些都是‘不忍’呵”,不忍“破坏”这一切美好、一切温馨、一切光明、一切珍良。

这时,当我们再重读前五小节时,则会自然地在每节第一行的“我用”两字之间,加上“如果”二字,变成了“我如果用小杖”挑破了蛛网,如果用重帘隐没了光明,如果用微火烧毁了诗情,如果用冰水洗荡了慰安,如果用矫决的词儿斩绝了自然的牵萦……而“这些都是‘不忍’啊”!

正因为作者有这样一颗善良的不忍之心,所以,她才在诗末明白而庄严地向上帝、向人类、向全世界宣告——

在渺茫的生命道上,

除了“不忍”,

我对众生

更不能有别的慰藉了。

冰心自幼受到中国古典文学的熏陶,多少优美隽永的古诗词叠印于脑海,以至她创作的新诗中都有中国古诗的神韵和灵魂。当然,她不再追求严格的'对仗、韵律,但却注意内在的节奏和音乐美。就以《不忍》前五小节来看,每小节的第一、二、三、四行的对映竟是那样的工整而不失自然。每小节的第一行都是“我用 ××”,第四行都是“一霎时便××了”。第二、三行亦然。特别是第三行的五个字“辛苦的工程”、“窗外的光明”、“幽深的诗情”、“无聊的慰安”和“自然的牵萦”,没有中国古典文学深厚功底的人,是决然写不出这样的“新诗”的!

篇3:冰心《雨后》欣赏

冰心《雨后》欣赏

雨后

嫩绿的树梢闪着金光,

广场上成了一片海洋!

水里一群赤脚的孩子,

快乐得好像神仙一样。

小哥哥使劲地踩着水,

把水花儿溅起多高。

他喊:“妹,小心,滑!”

说着自己就滑了一交!

他拍拍水淋淋的泥裤子,

嘴里说:“糟糕——糟糕!”

而他通红欢喜的脸上,

却发射出兴奋和骄傲。

小妹妹撅着两条短粗的小辫,

紧紧地跟在这泥裤子后面,

她咬着唇儿,

提着裙儿,

轻轻地小心地跑,

心里却希望自己

也摔这么痛快的一跤!

1959年6月23日

作品赏析:

《雨后》是一首描写童稚举止、心态的诗,也是一支充溢着儿童情趣的欢乐的歌。它发表于1959年6月27日《光明日报》。这首诗的文采、格调,相较于她往昔被誉为“冰心体”的诗作,似迥然而异。

在旧中国的二十年代,冰心除创作小说、散文外,也有许多诗作,影响最大的当首推《繁星》和《春水》,这两部诗集一问世,立即轰动文坛,风靡神州,成为当时最流行的一派诗体。不论文学界对《繁星》与《春水》褒贬不一,而赞美,仿效者之众多却是毋庸置疑的。那时,冰心诗作的独特风韵,已如她自己在《诗的女神》一诗中所表白的,她向往的艺术境界是“满蕴着温柔,微带着忧愁,欲语又停留”。读冰心的诗,有人感到如饮清凉芬冽的泉水,更多的读者则激起自己对于慈母、家庭、故土以及孩提时代的追忆,从而洒下满溢情感的泪水。故而有人曾批评冰心初期的诗作,意境是美的,文笔是冷的,貌似温柔而内含莲心苦,其中是非曲直,有它的时代色彩与个人的情愫,且不去评说。这里所要讲的是,冰心写于新中国成立后的诗篇,与以前相比,风格上确乎有了明显的变化。

1951年,冰心回到了祖国,回到了她熟悉而热爱的北京城。几年不见,北京已不再是“颜色憔悴、形容枯槁”,而是一派容光焕发、精神抖擞的景象,那处处洋溢着的蓬勃朝气,不仅激发起她的`创作热情,也使她定下今后的创作方向。这就是:愿为创作儿童文学而努力;并要求自己在作品中描写“健康活泼的儿童”、“快乐光明的新事物”和“光辉灿烂的远景”(见冰心《归来以后》)。在这种心态下,冰心创作了不少优美而欢悦的散文和诗,《雨后》即是其中之一。

这首诗一共四小节,中心是描写一对小兄妹在雨后踩水嬉戏的情状和心理。文笔明快,语言幽默,洋溢着动人的童真与童趣。自然,如再细细咀嚼,品味,就会感到其中更深邃丰富的内涵。在这首诗中,冰心是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新中国儿童幸福生活的欢乐图;她寓情于景,寓理于境,通过几个小小的画面,创造出一个既能捉摸,又可感知、生动欢快氛围中的艺术境界。

篇4:冰心现代诗歌欣赏

冰心现代诗歌欣赏

《纸船》

作者:冰心

我从不肯妄弃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

和悲哀归去。

《游子吟》

作者:冰心

群山不愿送走夕阳

多情的水手不愿远航。

希望在召唤。

外面的世界是我的天堂,

自由的心在飞翔。

母亲你牵挂我吗?

母亲不安的望着我。

母亲你希望我的人生更精彩吗?

母亲欣慰的看着我。

听火车气声,笛声……

隔着窗户紧紧握着一双手。

篇5:冰心散文欣赏

冰心散文欣赏

我从千年醒来,孤独了千年……我的灵魂在冰天雪地里飘荡,寒冷和孤寂是我的宿命。我是千年前的一滴泪珠,幻化成这飘渺的灵魂…… 放眼这雪白的天地,我那空洞的眼神里只有如冰的寒冷。我的心是冰做的,它是透明的,永远感受不到它的`跳跃,我的眼神永远是冰冷的……

陪伴我的只有这冰天雪地,雪花飘落在我的脸上打湿了我的睫毛,我抚摸着石壁上的冰墙,上面依稀有我洁白的影子。我朝石壁吹了一口气,只是结了一层薄薄得的霜雾。

我是一滴眼泪幻化的雪精灵,冰雪覆盖了我的记忆,我不知道我曾经为谁伤了心……千年前我也有水做的心,似水的柔情到底被谁辜负?我寻不到伤心的根源,眼里泛起一丝哀伤。

冥冥之中注定了我必须冰封记忆,寒冷一世,我只伴随着雪花在冰天雪地里起舞,我将忘却伤心,忘却前世,只愿今生洁白冰冻……

篇6:冰心《霞》欣赏

冰心《霞》欣赏

四十年代初期,我在重庆郊外歌乐山闲居的时候,曾看到英文《读者文摘》上,有个很使我惊心的句子,是:

μay there be enough clouds in your life to make a beautiful sunset.

我在一篇短文里曾把它译成:“愿你的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其实,这个sunset应当译成“落照”或“落霞”。

霞,是我的老朋友了!我童年在海边、在山上,她是我的最熟悉最美丽的小伙伴。她每早每晚都在光明中和我说“早上好”或“明天见”。但我直到几十年以后,才体会到云彩更多,霞光才愈美丽。从云翳中外露的霞光,才是璀璨多彩的。

生命中不是只有快乐,也不是只有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互相衬托的。

快乐是一抹微云,痛苦是压城的乌云,这不同的云彩,在你生命的天边重叠着,在“夕阳无限好”的时候,就给你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一个生命会到了“只是近黄昏”的时节,落霞也许会使人留恋,惆怅。但人类的生命是永不止息的。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自转。东方不亮西方亮,我窗前的晚霞,正向美国东岸的慰冰湖上走去……

1985年4月26日清晨

《霞》是冰心的晚年力作。

我想在这里记述阅读冰心这篇散文所得的印象。这是一种愉快的印象。阅读时曾于不知不觉之间进入一种美丽的艺术天地,享受一种幸福。因为《霞》中出现智慧和哲理;出现含蓄、深刻和深沉;出现沉痛和希冀;出现作家的.洞察力、敏锐,以及对于人生之含义的感知。此等感知有时是积蓄数十年,一旦化为灵感,凝聚成为警句、成为诗情。我不得不引录一段原文:

霞,是我的老朋友了!(何等妙语。引录者)我童年在海边、在山上,她是我的最熟悉最美丽的小伙伴。她每早每晚都在光明中和我说“早上好”或“明天见”。(如此以老年的深情写童年对早霞或晚霞的感觉,妙不可言。引录者)但我直到几十年以后,才体会到云彩更多,霞光才愈美丽。从云翳中外露的霞光,才是璀璨多彩的。(我刚才说过,其感知有的是积蓄数十年,到暮年一旦发为灵感,发为智慧,凝聚成为警句,诗情,读到这里,诸君当知愚见之不谬?引录者)

其实,文中后面三四个自然段,几乎全是诗情的迸发,全是警句,全都发出智慧和哲理之光。全文四百余字,六七个自然段,写得从容不迫,洒脱自如;表面看来,似乎全不费功夫。其实无一句,无一段不是落到是处;这一短文,实乃一生素养(包括思想和艺术)之自然的发挥。我忽然有一个想法,以为有的作品,是具有深邃的思想和坚实的艺术功力的作家,直至晚年始得有可能写出的精品。

另外,我想,《霞》从本质上说是一首散文诗,与冰心早年之《笑》,互相辉映,成为双璧。

篇7:冰心《十年》欣赏

她寄我一封信,

提到了江南晚风天,

她说“只是佳景

没有良朋!”

八个字中,

我想着江波,

想着晚霞,

想着独立的人影。

这里是

只有闷雨,

只有黄尘,

只有窗外静沉沉的天。

我的朋友!

谁说人生似浮萍?

暂住……

一暂住又已是十年!

一九二二年八月十九日

1926年3月,冰心在她的《寄小读者·通讯二十七》中有这样一段话:小朋友,我觉得对不起!我又以悱恻的思想,贡献给你们。然而我的“诗的女神”只是一个。“满蕴着温柔,微带着忧愁”的,就让她这样的抒写也好。

冰心“诗的女神”曾经出现在她1922年创作的短诗《十年》中。诗中,冰心虚设了一个“她”。“她”生活在“只是佳景/没有良朋”的江南。而“我” (即冰心)生活的北方(北京),“只有闷雨/只有黄尘/只有窗外静沉沉的天”。冰心笔下的20世纪代初的中国大地,多么沉闷,多么凄宁!

这种心境是离不开当时黑暗落后愚昧的社会环境的。19五四运动的急流怒潮已过,中国依然是北洋军阀统治,直、皖、奉系以及南方各小派系军阀间混战不休。地方上匪患不止,旱涝频仍,灾民逃荒。面对这一切,曾经参加过五四群众运动、担任北京协和女子大学理预科学生会文书的冰心,心情怎能不凄惶呢?她不甘沉默,她在思索,写出一篇篇揭露封建统治、抨击封建思想的小说和清新隽永、富有哲理的小诗。《十年》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

冰心是辛亥革命推翻封建清王朝后的民国二年,即19,从福州来到北京的,到1922年已是十个年头。她时时回忆起“江南”的“佳景”,那碧水青山,那红花绿草,那竹林桔园。冰心虚设的“她”从如画如诗的“江南晚风天”给自己来信了,哀叹佳景中没有良朋。冰心则从信中“想着江波/想着晚霞/想着(佳景中心境凄然的)独立的人影”。这景,这情,真如冰心“诗的女神”,“满蕴着温柔,微带着忧愁”。 南国那样,北方又如何呢?走马灯似的在北京夺权混世的军阀、政客,哪里顾什么国计民生?哪里管什么科学、教育?爱国学生群众运动高潮过后的北京,自然只剩下了“闷雨”、“黄尘”和“静沉沉的天”了!

然而,冰心并没有陷入悲观主义。她向无所作为的“人生如浮萍”的不可知论发出了质问,并希望变革来得快些,不要“一暂住又是十年”——

我的朋友!

谁说人生似浮萍?

暂住……

一暂住又已是十年!

对于冰心这位燕京大学文本科的`纤弱的女学生,她对“人生如浮萍”的质询,对“一暂住又已是十年”的控诉,无啻于海燕对摧枯拉朽的暴风雨的召唤!

《十年》充分展示了冰心的诗才!她将景、事、情熔于一炉,借事叙景,借景抒情,重在抒情。事——“她”从江南来了一封信,诗借用了信中的八个字。景——从 “八个字中”叙说江南之景和北国之景。情——抒发对“人生似浮萍”的质询及“一暂住又已是十年”的感叹与不满,呼唤荡涤“黄尘”、“闷雨”的日子早些到来。

《十年》还借用了小说“虚拟”的写法,虚设出“她”和她的“一封信”,由此发出写景、抒情。

《十年》兼有散文的笔法,行笔如云,写法自由,却又不离中心。

《十年》不愧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一首新诗佳作!

篇8:冰心《惆怅》欣赏

冰心《惆怅》欣赏

惆怅

冰心

当岸上灯光,

水上星光,

无声地遥遥相照。

苍茫里,

倚着高栏,

只听见微击船舷的波浪。

我的心

是如何的惆怅——无着!

梦里的母亲

来安慰病中的我,

絮絮地温人的爱语——

几次醒来,

药杯儿自不在手里。

海风压衾,

明灯依然,

我的心

是如何的惆怅——无着!

循着栏杆来去,——

群中的欢笑,

掩不过静里的悲哀!

“我在海的怀抱中了,

母亲何处?”

天高极,

海深极,

月清极,

人静极,

空泛的宇宙里,

我的心

是如何的惆怅——无着!

一九二三年八月二十五日

冰心一生的著作,在我看来有两大主题:一为母爱,一为童心。这也恰恰印证了冰心本人的气质,她有着浓郁的母爱,同时又不乏透明的童心。所以直到今日冰心老人仍然笔耕不辍,为全世界的儿童和母亲,奉献着自己一腔的热诚。

写于1923年的这首小诗《惆怅》是很典型的一个例子。题目极明确地道破诗人写作时的心态,一个远行的游子,在离别母亲和故国的一刹那,她的心是如何的惆怅 ——无着。这种“惆怅——无着”在每一段诗的尾部出现,反复吟咏,把诗人的无可奈何与孤寂、以及无法排遣的怀念与忧思一一道出,给人一种巨大的艺术冲击力。

《惆怅》一诗写得层次鲜明,首段写岸上灯光与水上星光的“无声地遥遥相照”,一下子强化了别离之苦,距离感借岸与水的意象巧妙地表达出来,继而是游子倚高栏(或曰船舷)远眺的造型,借此抒发出第一层的惆怅无着。

道出了游子的第一层惆怅之后,冰心笔触马上转入“梦里的母亲”身上,这是因为自己途中患病。人在旅途,人在病中,自然极易思念家庭和母亲,因此冰心在这一段写出了梦与现实的另一种不可逾越的距离:“海风压衾,/明灯依然,”梦醒之后是冰冷的现实,一缕母爱的温馨只可向梦境中寻觅,这种苦涩的体味,怎不叫“我的心/是如何的惆怅——无着!”

第二层的惆怅无着,因为梦中的母爱显示出了更加浓重的忧伤。

至此,诗人全以静态入笔端,仿佛是“静夜思”般的自言自语,海是静的,岸是静的,明灯也是静物,在静的梦中摇曳着静的思乡情调。

到得第三段,冰心开始由静入动,在船上,静寂过后,人们“循着栏杆来去,——群中的欢笑”在甲板上弥漫。是人们的'喧闹打扰了诗人的幽思吧,冰心继续写道:

“我在海的怀抱中了母亲何处?”

天高极,

海深极,

月清极,

人静极,

空泛的宇宙里,

我的心

是如何的惆怅——无着!

心事浩茫连广宇,在欢笑声中,冰心无法掩饰静里的悲哀,母亲和故乡一寸寸远去,大海的怀抱波翻浪涌,母亲却在何处?欲哭无泪,欲叫无声,诗人只好以高天、深海、清月来衬以极静的人。闹中求静的诗人,意图排开一切外在的热闹,步入自己惆怅无着的内心深处,寻求母爱的支撑,抵达那远方的彼岸。

去国的游子恋母之思、别乡之苦,全在《惆怅》这首小诗中得以展现,而宇宙空泛中诗人自己飘浮无着的心灵,正是大寂寞的一种极富诗意的表达。

冰心在全诗最后一句感叹,将《惆怅》的主题加以升华、弥漫的、无所不包、无处不在的惆怅便笼罩住了你的身心,你不由自主地为远航的诗人也感伤、惆怅起来。

这是一种人类共通的真切体验,诗人的本领正在于寻找和表达这种体验。

篇9:冰心《笑》欣赏

冰心《笑》欣赏

①雨声渐渐的住了,窗帘后隐隐的透进清光来。推开窗户一看,呀!凉云散了,树叶上的残滴,映着月儿,好似萤光千点,闪闪烁烁的动着。——真没想到苦雨孤灯之后,会有这么一幅清美的图画!

②凭窗站了一会儿,微微的觉得凉意侵入。转过身来,忽然眼花缭乱,屋子里的别的东西,都隐在光云里;一片幽辉,只浸着墙上画中的安琪儿。——这白衣的安琪儿,抱着花儿,扬着翅儿,向着我微微的笑。

③“这笑容仿佛在哪儿看见过似的,什么时候,我曾……”我不知不觉的便坐在窗口下想,——默默的想。

④严闭的心幕,慢慢的拉开了,涌出五年前的一个印象。——一条很长的古道。驴脚下的泥,兀自滑滑的。田沟里的水,潺潺的流着。近村的绿树,都笼在湿烟里。弓儿似的新月,挂在树梢。一边走着,似乎道旁有一个孩子,抱着一堆灿白的东西。驴儿过去了,无意中回头一看。——他抱着花儿,赤着脚儿,向着我微微的笑。

⑤“这笑容又仿佛是哪儿看见过似的`!”我仍是想——默默的想。

⑥又现出一重心幕来,也慢慢的拉开了,涌出十年前的一个印象。——茅檐下的雨水,一滴一滴落到衣上来。土阶边的水泡儿,泛来泛去的乱转。门前的麦垄和葡萄架子,都濯得新黄嫩绿的非常鲜丽。——一会儿好容易雨晴了,连忙走下坡儿去。迎头看见月儿从海面上来了,猛然记得有件东西忘下了,站住了,回过头来。这茅屋里的老妇人——她倚着门儿,抱着花儿,向着我微微的笑。

⑦这同样微妙的神情,好似游丝一般,飘飘漾漾的合了扰来,绾在一起。

⑧这时心下光明澄静,如登仙界,如归故乡。眼前浮现的三个笑容,一时融化在爱的调和里看不分明了。

欣赏:

这是一篇美文,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进行审美。文学大师冰心在这篇散文中为我们勾画了“三笑”的优美意境:表达了作者那颗希望人间充满微笑、友善和爱意的博爱之心。可见,文章弘扬真、善、美是永远的主题。

在优美的意境中引入安琪儿的笑,然后展开联想和想象,直笔下写:第一个“默默的想”,引出赤着脚儿得孩子的笑;第二个“默默的想”,引出依着门的老妇人的笑容;最后三笑交融。文章自成流线,全文结构浑然一体。这样的铺排构思不是一种审美的享受吗?

散文本事一种至真至情的语言艺术,既有诗歌的飘忽幻衍,又有小说的引人入胜,这就决定了散文被誉为美文的身价。其美,可以表现为三个角度:语言、意境、精神。第一段,清光、凉云、残滴、萤光千点、苦雨孤灯------用词之典雅,令人不能不想起唐诗宋词。

扬着翅儿的安琪儿、赤着脚儿的孩子、依着门的老妇人,也许是寻常生活中人们并不经意的,但在冰心的笔下却幻化出一个美丽的瞬间——“抱着花儿”、“向着我微微的笑”:意境之美恰如月光之朦胧!

人世间的笑千姿百态,但我们可曾见过冰心笔下如此美妙的笑?三个笑容仿佛将我们引入了慈航、宁静、温暖、充满友善和爱意的境界。读这样优美的文字,我们的心是否会拂过一丝丝抚慰?

篇10:冰心《致词》欣赏

冰心《致词》欣赏

《致词》

冰心

假如我走了,

彗星般的走了——

母亲!

我的太阳!

七十年后我再回来,

到我轨道的中心

五色重轮的你时,

你还认得这一点小小的光明么?

假如我去了,

落花般的去了——

母亲!

我的故枝!

明年春日我又回来,

到我生命的根源

参天凌云的你时,

你还认得这一阵微微的芬芳么?

她凝然……含泪的望着我,

无语——无语。

母亲!

致词如此,

累你凄楚——

万全之爱无别离,

万全之爱无生死!

一九二三年二月四日

欣赏

1922年22岁的冰心写了一首向亲爱的母亲的庄严《致词》,给我们留下一首伟大母爱的多情颂歌。

诗中,冰心把母亲比作太阳,比作故枝,而自己,则是阳光映照下的彗星,故枝结出的落花。这比喻新颖而奇特,蕴含着哲理。

彗星不会永远游行在太阳系,落花脱离故枝也是必然的结局。

然而彗星,比如哈雷彗星,将按一定的周期返访太阳系;同样,来年春风吹拂的时候,花儿将重新开放。

当彗星重返太阳系——“轨道的中心”,当春日花儿怒放于故枝——“生命的根源”,这也是太阳母亲、故枝母亲的盛大节日。

太阳当然认得彗星“这一点小小的光明”;故枝也认得春花“这一阵微微的芬芳”。

尽管和小小的彗星相比,太阳闪耀着“五色重轮”,光焰万丈;故枝摇曳着茂枝密叶,“参天凌云”,她们还是把自己的儿女紧紧、紧紧地搂抱怀中,然后,继续放儿女去闯荡世界,遨游天地。

《致词》一诗的主体——每节八行的前两节的内容,看来就是这些。然而,母亲对儿女那无限的挚爱,以及儿女对母爱那深深的依恋,却在诗的意境中升华。每个人,无论是当父母的,还是做儿女的,读到这首诗,都会有源于自己生活的联想吧!

我敢肯定,冰心就有她自己的联想!

当以需要凝炼而成的诗难以完全表达这种联想时,冰心会运用别的手法、别的形式的'。

就在冰心创作《致词》一年之后的1923年,她所写的《寄小读者·通讯十》,就是这种联想和表达的集中反映。文章一开头便是:“我常喜欢挨坐在母亲的旁边,挽住她的衣袖,央求她述说我幼年的事。”

于是,在母亲轻吟细叙中,慈母娇女的形象便跃然而现:“三个月”的小女儿多病,乞怜的眼光似乎认得人群里的母亲;“弥月”时,母亲因为女儿丰满红润的面庞而傲立于姊妹妯娌群中……母亲充满感情的讲着,说着;女儿满怀幸福的听着,想着;“脸上堆着笑,眼里满了泪”。直到幼年的女儿忽然仰着脸问,“妈妈,你到底为什么爱我?”母亲温柔地、毫不迟疑地说,“不为什么,——只因你是我的女儿!”

多么朴实真切,多么委婉感人!这就是冰心对母爱的联想和表达吧。

当然,这决不是冰心对母爱的唯一联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冰心对亲爱的母亲、伟大的母爱的文字多极、感人至极!在日本的神户码头,舟中寂然,她心绪忽起:“倘若此时母亲也在这里……”在美因威尔斯利美丽的湖畔,她却想到了海──“海好像我的母亲,湖是我的朋友。我和海亲近在童年,和湖亲近是现在。海是深阔无际,不着一字,她的爱是神秘而伟大的,我对她的爱是归心低着的”。

啊!明白了,母亲的爱“神秘而伟大”,儿女对母亲的爱“归心低首”。这爱是人世间最崇高、最纯洁、最神圣的啦!

好啦,我们用冰心自己的《寄小读者》通讯七和通讯十,对她自己的短诗《致词》作了明白无误而详尽的注释与讲解。

还有一句话要说,当诗中的我,如彗星般再回到“我轨道的中心”,问五色重轮的太阳,“你还认得这一点小小的光明么?”当诗中的我,如春花般再回到“我生命的根源”,问参天凌云的故枝,“你还认得这一阵微微的芬芳么?”太阳母亲、故枝母亲是怎样回答的呢——

她凝然……含泪的望着我,

无语——无语。

这和冰心在《通讯七》中说的“海(即母亲)是深阔无际,不着一字,她的爱是神秘而伟大的”有异曲同工之效。一个是“无语——无语”,一个是“不着一字”。此时无声胜有声,千言万语化母情……

诗的结尾是富有哲理、富有情感的“小结”。冰心满怀女儿之情地诉着,“母亲/致词如此/累你凄楚”,母女之间这“万全之爱”不受别离、生死的隔阂,将永存于两人之心和天地之间。就在这一年——1923年,冰心将要离别自己的母亲和祖**亲,远渡重洋,赴美留学三年。她在此刻写下对“母亲”的《致词》绝非偶然信笔之作。

在艺术风格上,《致词》的音韵、节奏,简直把中国古诗之美和现代新诗之美融为一体了。默读完这首自由体小诗,人们会惊讶地发现,将前两节各八行诗句一一对照,不但每行字数一样,标点一样,而且主、动、宾、谓、副词都一样,却无半点刀刻斧削之痕。也许正因如此,当我们把这首诗朗读出声时,它的内在音乐美是难言的。

【冰心《可爱的》欣赏】相关文章:

1.冰心《话说短文》欣赏

2.冰心经典散文作品欣赏

3.关于冰心的优美散文欣赏

4.冰心读后感

5.《冰心》读后感

6.冰心散文诗

7.现代诗歌冰心

8.读后感冰心

9.冰心散文集

10.冰心经典语录名句

下载word文档
《冰心《可爱的》欣赏.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