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老母亲的散文

老母亲的散文

2024-01-05 08:53:31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kiss7070”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4篇老母亲的散文,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老母亲的散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老母亲的散文

篇1:老母亲的散文

老母亲的散文

关于母亲,人们多有感触,那是每个人心灵深处最温暖最柔软的所在。有关母亲的话题,多到可以车载却仍觉不够,生养我们的母亲,往往将她塑造成为心中巨人,仍觉不为过。清楚记得中国达人一期节目中,三个年轻僧人台上表演,自编自导一曲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博得满堂喝彩,令人唏嘘泪流,主持人周立波的循循诱导,三个年轻僧人终于难于自持地嚎啕,众人全体起立鼓掌的场面在我的脑海久久回荡。我们的母亲,有的健在,有的已驾鹤而去,但不管怎样,她们却始终在我们的灵魂深处,是最痛的一抹,挥之不去。

又是年终岁末时节,气温转寒,我的母亲就像候鸟一样来到我家,温暖的室温下,只见她迅速脱掉上衣,退去厚重,急不可耐的将自己的轻松展现,八十五岁高龄的她就像小伙子一样利索,令我们做子女的猝不及防,赶紧劝说方才做罢。身材矮小的她,抬眼望着都高出自己许多的几个子女,展颜欢笑,爽朗的笑声夹扎着姊妹们的说笑充盈着温暖的屋舍,热闹非常,妻子热情招待着。我急忙将母亲的行李,一只皮箱放于小卧。母亲已是第三个冬季来我家了,自然知道她的下榻之处,所以我就没有细碎安排,一切确应顺理成章的进行,却不料母亲的问话将我的思绪击得粉碎:“第一次到我二儿家,希望不要给你们带来不便,我年岁已高,却身体挺硬朗,你们放心。”我一边错愕地应着,一边想着已经来过几次了怎么说第一次?看着我的兄弟姊妹,妻子也不解的看着我,弟弟非常理解我的眼神,即附耳低语:“妈的记忆力减退,有点混乱,你们得有思想准备。想想老人如此高龄,便也不足为奇的点头理解。”不能原谅自己的是,中途几次回家居然没有发现此种状况,内心自责的'同时,怪自己太马虎,对母亲情况一无所知,太不应该呀!只见她向我问道:“孩子我住哪里?不安排一下?”我急忙引领她瘦小的身躯:“这就是你的卧室,还满意吧?”母亲沟壑纵横的脸笑成菊花,挤着个小眼道:“都这么好了,还图个啥?挺好,哎!这么干净的屋子,这么软和的被褥,多舒服呀!”她像个孩子似的乐呵着,一边还摸摸枕头被褥,显得异常开心。整理好一切,家人一起吃个便饭,兄弟姊妹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夜色已深沉,妻子贤惠地交代后各自休息不在话下,为了母亲方便,还特意保留一盏长明灯。大概午夜时分,迷迷糊糊的听得似乎一阵摸索声传来,我惊醒地翻身起来,却发现母亲瘦小单薄的身躯,蒙头蒙脑的像是在找寻什么?只见她勾着腰弓着背伸手一阵乱摸,一件单薄的内衣裹在她身上,急切的往来几次却不知所措。知道她在找寻卫生间,且很是内急:“妈,你是不是想上厕所?”“嗯嗯……”母亲急切地应着,我迅速打开卫生间照明,看着屋内通透的照明,老人眼界大开,大脑意识变得清楚,迅疾地一阵小跑,然后松弛地探口气道:“哎!我咋地糊涂了呀!急死我了,这下没事了,你去睡吧!”我倦怠的打着呵欠,目送老人上床后方才敢入睡,此一教训提示,母亲确实老了,糊涂了,以后得多个心眼才是。

闹铃急促响,翻身才下床,穿戴整齐,却发现瘦削的母亲孜孜杵立在小卧窗前,待上前问候时,她却笑吟吟的:“你也醒了,害怕吵醒你们,我没吭声,早就醒了!”我应和着,夸奖她好精神,母亲即刻脸上堆起笑容:“一辈子早起习惯了,没瞌睡的。”因为我休息,母亲又生性偏爱外出,所以准备带她出去遛遛弯。虽是寒冬天气,却丝毫没有感觉,心里暖洋洋的。有母亲在家的日子,仿佛家的感觉更为浓烈而温暖如春。大道两旁,晨练的,清洁的,遛狗的一色神情抖擞。也还绿茵茵,显示着蓬勃气息的香樟树迎着晨风悉悉索索,树下几位老者一身白褂,气定神闲的练着太极,一比一划神韵悠闲。虽说上了年纪,但看他们那精神头,却丝毫没有老者的感觉。树上挂着几只画眉也应和着太极的乐曲欢快地歌唱着,一派祥和舒展在明媚的阳光下。母亲被这样的情景所吸引,驻足观看起来,我也就顺势而为,做起晨练。左右摇摆,压腿,俯卧撑一应到位。正当我做的起劲时,只见母亲一个高抬腿,就将自己的右腿放在足有1.2米高的栏杆上面,同时俯身压腿,1.2.3.4……不看不已,我大惊失色,慌忙收势,不敢声张地目视着。毕竟已85岁高龄,毕竟才1.5米的身高,还有老年骨质疏松等等,我像只呆鸟一样目不转睛地看着,只是看着,瞅紧机会,赶紧劝说不要这样做,并将理由一并说出。只见母亲信心满满地说道:“这点没有什么的,我还能再做几十下的,哈哈!”我还没有缓过神,只见高出她一头的水平树枝上又出现了她摇摆的身影,这下我彻底被镇住了,大张着口,失声以待,想着各种后怕,准备着。母亲却无事人一般稳健落地,乐呵呵地笑着,看着无大碍,我高悬着的心得以释放,紧张的心情舒缓无疑。望着她笑笑,并不敢再夸奖以免再次发生令人望而生畏的事情。至此一事我明白,母亲虽然年事已高,却人心不老。但毕竟不比当年,不如年轻,如若无事则万事皆休,一旦有事,就会追悔莫及,悔不当初。周边年老的,年轻的,男士,妇孺尽皆抚掌赞赏,我却像遭遇大赦一般无比幸运,还不赶紧收势心情遁逃而去,一边致谢,一边拉起母亲就走,身后明白无误地一片啧啧,母亲乐呵,我却忐忑。

灿黄的太阳无力地挥洒着它冰点的温度,成群结队的洁白的鹭仍然一如既往在刺骨的水中游弋,扑食劳作。母亲松散着衣襟,精神闪烁,亦步亦趋的紧紧跟随,生怕一步跟不上就回不了家,我偷着乐。高兴着母亲虽然高寿,如此硬朗的身板,和乐观随和的心境,却挡不住年复一年的视力,记忆力减退带给她的无法自控的烦恼,此种烦脑伴着岁月的更迭如胶似漆如影随形,却令人不尽唏嘘,用她的话讲那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她就这样一个人,烦着并乐着而且经常搞时空穿越,颠鸾倒凤。其根本原因就是她的记忆就像经年老化的电路时断时续且无可预期。遛弯的路上,凡有小孩经过,她总要上去和人家搭讪一番,弄的人家家长不知所以的谆祝孩子叫老奶奶或者太奶奶之类的,抚摸之类的亲昵动作是必不可少的,常常吊在嘴边的:“你姐家的乐乐也这么大了,长相也像,个头相仿。”实际我知道,母亲是喜欢小孩的,我家四姊妹的孩子都是她一手带大的,可谓居功至伟。几十年从来都是爱心泉涌,亲情泛滥,只怕爱不够。现如今一个个都已长大成人,要么没时间,要么离得远,母亲经常念叨,变不了的依然是这份爱子情怀,所以见着小孩就想亲昵,我能理解。故此遇有此种情况,也就随她去吧,不多干预。眼见着已到小区门口,为了逗她开心,故意停歇不前,想让她引领我回家。于是她眼瞅着我,笑着说道:“怎么停下不走?你知道我不识路的,记性不好。”我说道:“你老人家带我回去,或者你自己回家,我有点事。”“你小子故意考我的是吗?若是年轻十几岁,我还用的着你领路?欺负老人家是吧?”说罢开怀大笑。小区近在咫尺,却依然不识,叹息的同时,仍然感叹岁月真的不饶人呀!时日不待人,岁月催人老,以前多么精明的老娘,如今……哎!

回到家中,贤惠可爱的妻子,早已将一桌可口饭菜呈上,于是我满足的两眼放光,伪善的夸奖之词却不能少。招呼好老娘坐着,自己却盛上一杯琥珀色酒,自顾吃喝起来。只见老娘似乎满脸不悦,也不动筷子,看看我,再瞧瞧两只酒杯,只不说话。我假装没看见,仍旧故我,老娘憋不住了:“越来越不像话了,也不招呼人,我也喝酒的。”“都八十几岁的人了,还要酒喝,不像话。”我极力忍住没有笑出。只见老娘赌气起身直奔酒柜而去,我方开怀大笑:“我来我来。”于是拿起一小号酒杯,斟上些许酒放于她眼前。只见她拿起自己的酒杯和我的酒杯平行放置,瞅瞅我,再看看两酒杯道:“就这点,够我塞牙缝。”我扑哧一声,差点没将满嘴酒菜喷出,妻子实在忍不住了:“别逗了,给老娘再盛点吧!”直至老娘的酒让她满意,才动起筷子开心吃喝起来,还不时拿眼神瓢我:“还是我儿媳妇好,来碰杯。”和老娘推杯换盏之间,愉悦的一餐结束了,酒足饭饱的老娘脸色红润,精神焕发,带着她的宝贝小型播放器去了她的卧室,身后飘来韩红高亢的《天路》。遥望天边那一抹火红的云彩,分明耀人眼目,虽说已是夕阳晚霞,却仿佛幻化出无穷热力,哪怕是即将坠落,也要激情四射,扮作旭日东升闪耀天边。

篇2:我的老母亲散文

我的老母亲散文

母亲今年七十七岁了,额头上的皱纹,把岁月的沧桑刻画得淋漓尽致.满头花白的头发,在阳光下,显得格外耀眼。不再平滑光洁的脸上,轮廓分明,慈眉善目。依稀可以看出,母亲年轻时长得很好看。现在,迟暮之年了,依然掩饰不了她曾经的风采。我总是不敢去正视她苍老的容颜,我怕心会莫名其妙地疼起来。

父亲走了刚好两个月了,自从父亲走后,母亲仿佛一下子衰老了,消瘦了很多,有一种弱不禁风的感觉,看得我心里非常难受。我懂得母亲的疼与痛,也理解她的种种不适应。与父亲相伴几十年时光,那份相濡以沫的亲情,要割舍肯定是有着切肤之痛吧。都说少年夫妻老来伴,满堂儿孙不及半个老伴。这句话蕴含的真正意义与真实意思,只有置身其中的人,才能够去深切体会的。父亲在母亲的心中,有着无可替代的位置。他就像一棵大树,给了她依靠的臂弯与歇息的胸膛,为她遮挡了半辈子的风风雨雨,像阳光一样,温暖着母亲颠沛流离的人生。他就是母亲的天呀,现在,母亲的天塌了,教她如何不心伤?母亲小时候是童养媳,这在当时社会也是很普遍的现象。中年时,她丈夫因病去世了,在那个靠工分吃饭的年代,她失去了家里的顶梁柱,孩子又年幼,家里都揭不开锅了.在生活所逼,无奈之下,她忍受着别人的冷嘲热讽以及不理解的目光,带着孩子,也就是我的哥哥姐姐,嫁给了因贫穷一直没成家的父亲,然后,又生下了我.我是她与父亲结婚后唯一的孩子。她一直很感激,父亲给了她一个安稳幸福的家,给了哥哥姐姐一份厚重的爱,弥补了他们成长过程中曾经过早缺失的父爱。我知道,母亲比任何一个女人,都珍惜自己的家庭,这是她历尽磨难后,来之不易的安宁日子。

在我印象中,母亲是一位勤劳节俭的农村妇女,朴素的衣服,粗布的围裙,每一天都是干干净净的。额头上的头发整齐地梳在脑后,盘着客家女人的标志发式,发髫.让母亲看起来端庄大方,清秀脱俗.她一年四季都有干不完的活儿,起早摸黑地侍弄着田地。为了我们一家人吃饱穿暖,生活越来越好,母亲还想尽一切办法,把房前屋后的所有空地,充分利用起来,种上各种作物,如香蕉,玉米,花生,芋头等等.家里吃不完,她就挑到镇上去卖掉,换点小钱回来,帮补家用。她还用竹篱笆把香蕉树下的空地围起来,养着母鸡母鸭,生的蛋用小箩筐储好,满满一筐时就背去镇上卖钱,再买点农药化肥回来。那时候,我还小不懂事,天天吵着要吃鸡蛋。母亲心疼我,就偷偷地在饭锅里给我煮了一个,然后,剥好皮,埋在饭下面。吃饭时,我还不谙世事地专门拿出来,向哥哥姐姐们炫耀说:我有鸡蛋吃呢。哥哥姐姐很懂事,他们知道家里穷,鸡蛋是要换钱的,没有可能一人一个。姐姐就对我说:妹妹乖,我们家就妹妹最小了,要吃多点鸡蛋才能快高长大的。然后,她自己就着青菜咸菜配米饭,吃得很香的样子。于是,我理所当然地,享受着这个特殊的待遇了。直到有一天,我无意中听到父亲与母亲的对话,我才醒悟过来。父亲对母亲说:"对待孩子要一碗水端平,不能把小的给宠坏了,咱们家里是穷,可鸡蛋都是鸡生的,你就不能给孩子一人煮一个吗?"然后,第二天吃饭时,除了父母的碗,我们都有了一个鸡蛋.我看到了哥哥姐姐们吃得很欢,我也很开心,第一次体会到了与人分享的快乐与满足。

母亲是位持家顾家的好女人,她有一双非常灵巧的手,每逢过年过节时,她总是变着花样给我们做不同的糕点。当时,由于条件所限,很多食物都是自给自足的。母亲比村里的很多婶娘都要能干,她甚至懂得很多可以吃的野菜,还会利用它们做出与众不同的糕点。正月十五元宵节,母亲为我们做不同口味的汤圆,一家人围坐在温暖的小屋里,尽享团圆的快乐与满足。清明节,母亲去田梗里,小路边摘回来很多艾草,再煮熟跺碎,和上自己家里碾的糯米粉,把花生芝麻压碎当馅料,做成香浓绵软的艾糍,吃后唇齿留香。端午节,母亲用一层红豆,一层绿豆,一层眉豆,一层黑豆,一层糯米,为我们包出五彩的粽子,看着非常漂亮.拿出去与村里的伙伴们一比较,常常让他们羡慕得不得了,纷纷来我家,看母亲是怎么包的,这个时候,母亲总是很慈爱地,把这特别的粽子分给他们吃。中秋节,母亲说:家里孩子多,买月饼买得少,满足不了我们的胃口,买得多以我们的家庭环境,也是不可能的.为了给我们解馋,她就干脆自己做豆沙月饼,当时农村地方,根本没什么烘机之类的工具.母亲做的月饼,都是用大锅,用柴火慢慢细心地烘到焦黄的.只记得,母亲做月饼时,几乎是村头巷尾,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因为那香味随风飘来飘去,几乎是弥漫了整个村子。到了重阳节,母亲就要着手炒米炒花生了,她把炒熟的米用石磨碾碎,把花生捏成两瓣,再混上红糖水,压在木制模型里,做成一盘盘香气扑鼻的客家炒米饼,在阳光下晒干,用大瓦罐装起来,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里,供我们当零食吃,饿了就抓几个,这是我们童年时期最美好的享受了。春节,母亲会做油角,糖环,油罩糍,发糕糍等等过年的食品。用她勤劳的双手,营造浓浓的春节气氛,让我们过一个丰衣足食的新年。现在,母亲老了,很少亲手做这些食物了,而我,逢年过节时,都会情不自禁地想起,母亲这些味道鲜美而特别的食物,总在记忆中,回味那段虽然贫穷,但却温馨甜蜜的童年时光。

我特别地佩服我母亲,她没读过书,不会计算,可是,每到过年时,我们都能穿上母亲亲手做的花衣服。记得小时候,每到冬至过后,母亲就去镇里的布料店里,为我们挑选不同花色的布料,母亲说,买布料回来自己做衣服比买整件的省很多钱,几个孩子一人一身衣服,算下来省了不少钱的.买回来后,她就开始利用晚上休息时间,为我们量身裁衣,然后,又在昏暗的灯光下,用上半夜的时间,一针一线地缝制。直到如今,我也没弄明白,母亲的窍门在哪?她是用什么方法做出我们的衣服的。她没学习过裁缝,也不认识字,更不会用笔记下我们的身高尺寸,但她做出来的衣服,不长不短,不宽不窄,都是我们刚好合身的.而且,母亲还会别出心裁地,在我与姐姐的花衣服袖口或是衣袋外面,缝上蝴蝶结或花朵。在哥哥的衣服里,缝些男孩子喜欢的图案。虽然没有缝纫机,可是针线却是整整齐齐的。衣服缝好后,她就洗干净晾干,然后,再用铁茶壶,装上一大壶滚烫的开水,用茶壶底部的热气充当成电烫斗,把衣领,衣襟,衣袖等各个地方烫得平整,折起来放好。除夕之夜,我们欣喜地穿上新衣服,开开心心地与小伙伴出去玩了,看起来,我们的'衣服虽然比不上别家孩子在商店里买回来的衣服花俏,但每一针每一线,都密密麻麻地缝着母亲浓浓的爱,穿在我们身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别有一番风韵.绚丽了我们童年时期最美丽的风景,也温暖了我们那段天真无邪的烂漫时光。

母亲这一生,过得很平凡,用她的话说是,没做过什么大事,耕田种地,忙活家务,侍候婆婆,照顾孩子几乎是她生活的全部内容了。而在我眼中的母亲,是贤惠善良的,形象是高大的,她的头上,亮耀着人性的光辉。她一直身体力行地用她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的行为与准则,潜移默化给我们,以此来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妈妈是个孤儿,四岁没了爹,八岁没了娘,然后,被人收养当了童养媳。从来没上过学堂,箩筐大的字也不认识几个。却凭着心地善良,助人为乐与通情达礼,在村里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在童年依稀的记忆中,她常受到读过几年书的婶婶的欺负,她的大半辈子,都在忍让与委屈中度过。在当时思想闭塞的农村,传统纯朴的村民,都信奉着好女不侍二夫的道德观念。改嫁的女人,地位很低,是要被人瞧不起的。因此,母亲在婶婶面前总感觉抬不起头,低她一等。更甚的是,婶婶无视母亲的委曲求全,常常趾高气扬地在我奶奶面前怂恿,搬是弄非,数落她的不是.奶奶也不分青红皂白,听信了婶婶的一面之词,把家庭的纠纷全怪罪在妈妈身上。我善良的母亲,从来不反抗,造就了婶婶的变本加厉。那时候的我,喜欢看金庸,古龙的武侠小说,常把爱憎分明挂着嘴边。想当书中行侠仗义的侠女角色,去保护我的母亲。在母亲又一次躲在房里默默流泪时,我终于爆发了,忍无可忍地跑到婶婶面前,用我忘了的话语骂了她一顿。为此,母亲又多了一条欲加之罪:那就是没教养的母亲,教唆出目无尊长的女儿,乳臭未干,年纪轻轻的就去与亲婶婶吵架,长大了还不是要去拆天呀。

母亲知道后,没有责怪我,只是轻轻地抚摸着我的头发,对我说:“傻女儿,妯娌之间从来是难相处,家和才能万事兴,再说了,两个完全不相干的人,有机缘走入同一个家庭也不容易,同一屋檐下,低头不见抬头见,何必为鸡毛蒜皮的事闹得水火不容呢。你婶婶越看不起咱们,咱们更要争气点,不给她没事找事的机会.至于你奶奶,无论她做错什么,她也是长辈,我更不应该计较了。”听了母亲这番肺腑之言后,我不再逞强地为母亲出头了,我不是怕,只是不想给她一个指责母亲教导无方的理由。我要尽力像母亲那样,做好自己,完善自己。让自己变得无可挑剔,她就没机会找岔了。从此,我开始更努力地读书学习,当时读的是村小学,每个学期结束后,学校都会统计成绩表出来,把每班前三名的同学名字标上红纸光荣榜,贴在祠堂的外墙边,让全村的人看的。每一回,我的名字都会在上面。与我同班的堂姐,也就是婶婶的女儿,从来都登不上的.我小小的心窝儿,不是虚荣地在乎这点名誉。而是,我真的很想给母亲争口气,证明给婶婶看,我母亲生的女儿,就是比她生的女儿更棒。她凭什么要欺负我母亲?她有什么资格来为难我的母亲?难道仅仅是因为母亲命运多磨,就成了她践踏母亲尊严的理由吗?

为了让母亲少受气,也为了父亲少点夹在手心手背中间的为难,小小年纪的我,也学会了忍耐与忍让。尽力顺着奶奶的意愿,做她心中的乖孙女,让她找不到责怪母亲的理由.我十二岁那年,奶奶病了,病榻前是我母亲忙碌的身影,端茶倒水,洗头擦身,照顾大小便,什么脏活累活,都是她一个人在忙,精明的婶婶躲开了。奶奶临终前,终于醒悟过来了,她拉着母亲的手,断断续续地说着对不起她的话。母亲流泪了,这是感动的泪水,她多年来,无怨无悔,默默地付出与忍耐,终于换来了奶奶的肯定与理解,她满足了。慢慢长大后,我才越来越体会到,母亲的息事宁人与忍耐,如果没有宽容的心胸以及慈悲的心怀,是很难做得到的.母亲虽然没有文化,也不懂什么人生大道理。但她为人处事的作风,是很好的表率,陪伴着我们成长路上的点点滴滴,对我们起到了言传身教的作用.她说过一句话:“凡事都有因果轮回,种善因得善果,上有天,下有地,中间有良心,做人办事,最基本就是要对得起天地良心。”这句简单的话,教会了我们为人之道,直接影响了我们的人生价值观,这是母亲给予我们的,一笔最大的,无形的财富。

现在,母亲老了,真的老了,尘世间多少风雨多少阳光,她都坦然纳入心怀,人生里多少寒意多少温暖,她都淡然记录在心。只是,当母亲亲眼送走父亲时,她心底里所有的痛,都化成两行浊泪,缓缓地淌下来。在人生夕阳时,母亲却要脚步蹒跚地,一个人孤独地看风景。这是怎样的无奈与悲哀?唯愿我善良的母亲,早日走出失去老伴之痛,用悠然的目光,看待未来的日子,安享幸福的晚年生活。

篇3:难忘我那老母亲散文

难忘我那老母亲散文

母亲68岁了,渐渐老去的她,对自己的儿女更加思念。

前些时间,在一个周六的上午,大约九点许,我还躺在床上睡懒觉,母亲打来电话说:“儿子,今天周末了,不上班吧,我地里的菜正合吃,你来拔些去吧。”

我模糊地回答她:“那我下午去拔吧。”

可是,那天下午,我被一些事情耽误了,竟然把要到母亲地里拔菜的事情忘得一干二净。

第二天一大早,母亲又打电话来:“儿呀,你有空吗?我的手机时间不对了,你来帮我核对一下吧。”

我突然想起她昨天叫我去拔菜的事。我赶紧说:“妈,好的,我一会儿就到了。”

我赶紧骑上摩托赶过去。母亲正在院子里喂鸡,看见我来到,她忙放下手中的事,带我到里屋坐下,问我早点吃了没有。我说吃过了。她又问涛子带来的东西收到没有,问我的工作情况,问我女儿的学习情况……我一一回答了她。然后她拿出手机给我看:“喏,时间不对了啦,昨晚我自己对着电视上的时间对了一下,但还是不准。”说完把手机递给我,然后又说:“你帮我对一下,我去院子那边的菜地里拿菜。”

我接过手机,看看时间,又拿出我的手机对了一下,母亲手机的时间快了1分多钟。我找到手机的时间设置,将钟表调慢1分多钟。

这时,母亲抱了一大捆菜进来放在沙发前的地板上,嘴里说着:你看,你总没时间来拿,菜都长老了,薄荷、茴香还可以,青菜、白菜、芹菜,边叶总得修了一些了。我说,这么多,哪能吃得完呀。她说多拿点去,冰着慢慢吃。

没过几天,端午节到了,母亲依然像往年一样,提前忙活着,亲手包制了很多粽子,均分成若干份,老早就往我们姊妹几家,一家挨一家地送。

每年中秋节,距过节还有两三天,母亲就要张罗着给我们打电话:“八月十五就要到了,今年中秋节么,你们姊妹几家,都来我这里过吧。”

打完电话,她就开始忙碌了。她先在自己的菜地里转一圈,打量好拔哪些菜,吃哪些菜。然后忙着卖花生、卖扳栗、卖水果、卖月饼、卖鸡、卖鹅……乐不可支,不厌其烦,一趟一趟往街上跑。中秋节那天,忙得屁股也不落地,楞是亲手备办满满的'两大桌菜饭,让她每一个儿孙都美美地吃上色味俱香幸福满满的团圆饭。当中秋的月亮微笑着升上天空,母亲将圆桌搬到院子中央,摆上她亲手蒸制的圆糕、煮花生、炒扳栗、各种各样的月饼、各种各样的水果,点亮蜡烛,带领全家老小祭拜月亮。我们密密匝匝地围坐在圆桌旁,母亲面对又圆又大又明亮的月亮,虔诚地祈祷了:一拜二拜月亮星,全家老小免灾星。二拜三拜月亮星,幸福生活年年新。末了,全家开始切饼、分饼、吃饼,吃各种糕点,吃各种水果。叙过去,谈未来,说说笑笑,一直到深夜。

每到春节,母亲更是忙得不可开交。本来我们老家有规矩,过年都兴男的做饭,况且我们都放假在家,所以都争着帮母亲洗洗菜,做做饭,母亲却总说:你们一年到头忙工作,挺辛苦的,就让我做吧。

每一次我们津津有味地吃着母亲亲手做的满桌可口的饭菜。母亲就会无比地欣慰和自豪。

去年冬天,很少落雪的新平下了一场大雪,我穿上鸭绒服也感觉到很冷了。我想起了远在外地学习的女儿,便给她打了电话,让她多加衣服,注意保,然后挂了电话。那一瞬间,心脏突然猛地一跳,脑海里闪现出母亲的身影,想起要给母亲打个电话。刚要拨打,电话响了。是母亲。我赶紧接通电话,喊了声妈,便听见电话那面传来母亲焦急的声音:“林儿,雪好大,天气也着实冷了,你们要注意身体,多穿点儿啊,千万不要冻着。”我像个小孩子一样答应着母亲,同时也让她多加衣服,注意保暖。她说她会注意的,不用担心她。她还告诉我,红、琼、涛、苏、慧,她也都一一打了电话了,叫我不用担心他们。挂了电话,我的眼睛模糊了。

随着我的长大,母亲渐渐老去,但她的心里却永远装着她的儿女,就像我们儿女的心也永远装着自己的父母一样。她总是念叨着她的儿女,思念着她的儿女,惟愿她的儿女们幸福、平安、快乐,这就是母亲的心。

篇4:怀念老母亲的抒情散文

怀念老母亲的抒情散文

世界上最美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但丁

我的母亲像天底下所有的母亲一样,平凡而朴实。她未读过一天书,却能熟背三国、隋唐,未拜过一位师,却精通中医针灸。我佩服母亲的博闻强记,我更庆幸母亲赐予我一个健全人格。在母亲的教诲下,兄长大学毕业后成为一位教师,而我则一直从事理论宣传工作。两个出身贫寒的儿子都在各自平凡的岗位上尽忠尽责,报效着养育他们的土地,执着于心中热爱的事业。今年,母亲离开我们已经十六年了,她虽然没有给我们留下任何物质财富,但她却用她一生的爱和美德影响着我,我觉得,这比太阳更光辉,比黄金还珍贵。

今天,焚香撰文,寄予天国,倾诉感恩母亲心声,聊慰怀念慈母之情。

母亲,每当孩儿想您的时候,我都在回忆您那满含北方家乡泥土气息的粗糙而亲切的双手,闭上眼睛,仿佛从我脸上拂过,轻轻擦掉我孤独的泪水,告诉我要坚强面对;母亲,每当孩儿彷徨的时候,我都在默念您讲过的话,“人到万难须放胆,事当两可要平心”,如拨云见日,坚定着我的信念,荡涤着我的思想;母亲,每当孩儿成功的时候,我都在怀念您烙的饼做的发糕,告诉我“路遥知马力,不为小成而喜”。您用您那没读过书的眼睛,用靠记忆累积的智慧,鞭策我不断奋进,继续前行!

母疼儿身,儿知母心。慈母的牵挂,是儿手中的碗,是儿身上的衣;慈母的牵挂,是儿居住的城市,是儿手中握的香烟,杯中倒的烈酒,是儿心中的喜乐与忧愁;慈母的牵挂,是长沙的天气和饮食,生怕儿出门未带伞,辣椒吃不惯;慈母的牵挂,是儿前面的路,脚上的鞋,是风霜雨雪,是春夏秋冬;慈母的感恩,是每一双在困难时帮助过儿的手,是每一片在烈日下为儿遮过荫的云。

母亲,我深深怀念的老母亲。想起您,总是您那一头白发。我拜托风儿,轻轻撩起它,让我看清您盼儿的`神情;母亲,我深深怀念的老母亲。想起您,总是您那依树而立的身影。我拜托明月,照亮您的梦境,让您看一看儿寻觅您的眼睛。

母亲,孩儿想您,想您到长沙住住,好让儿为您洗洗头,为您捶捶背,为您炒个菜,然后,咱们再备上一壶家乡的老酒,母子对饮,给您谈一谈儿的心得体会。

母亲,孩儿想您,想您就在身边,能陪您聊聊天,能陪您散散步,能给您读一读我写的每一篇诗歌论文。

母亲,孩儿想您,想让您看一看您的小孙女儿,她那稚嫩的语言,迷人的小眼睛,一定会让您乐得合不拢嘴。

母亲,我失败过,但从不敢气馁;我成功过,但从不会骄傲。我知道,您的要求是更加坚定更加努力,好为他人分忧,好为百姓干事。您说,只有这样,才配得上做一个人,一个真正的男人。

母亲,您是孩儿面前的镜子,让我在找到不足中前行;

母亲,您是孩儿脚下的梯子,让我在一步一个脚印中不断攀登;

母亲,您是孩儿头顶上的鞭子,我怎敢懈怠,一定只争朝夕,克己容人,求真务实,风雨兼程。

母亲,我深深怀念的老母亲。

【老母亲的散文】相关文章:

1.难忘我那老母亲散文

2.我的老母亲散文随笔

3.老母亲90大寿微信贺词

4.老母亲和她的葡萄地杂文随笔

5.散文作家

6.杂音散文

7.感怀散文

8.散文 童年

9.散文读后感

10.勿以恶小而为之散文

下载word文档
《老母亲的散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