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第一节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第一课时

第一节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第一课时

2023-12-21 08:25:5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kissyou5”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第一节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第一课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第一节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第一课时,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节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第一课时

篇1:第一节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第一课时

第一节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第一课时)知识目标:1、初步会区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记住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3、说出氧气的部分化学性质(与C、S、P、Fe的反应)写出文字表达式,说明反应时看到的现象。4、识记几种常见元素的元素符号(氧、氢、碳、硫、磷、铁、镁)技能目标:1、初步养成表述物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能力2、通过对几个演示实验的观察提高观察能力3、通过对演示实验现象的表述提高自己表述实验现象的能力情感目标: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教学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教学方法:自学、实验、讨论、讲述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安排学生看书,看书后回答:1、氧气有哪些物理性质?2、氧气有哪些化学性质?阅读课本P2-P4回答问题――不全面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教师讲解:在化学上,每学习一种物质,常牵涉到该物质的存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结构、制法、用途等。不同的物质掌握的侧重点不同。听讲培养学生学习方法教师板书:(副)物理性质:物质不经过化学反应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气味、状态、熔沸点、溶解性、硬度、密度等。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 反应中表现 出来的性质。如:会不会分解、能与哪些物质反应等。讲述:对不同物质的物理性质要求的`侧重点不一样。对氧气来说,主要要记的有:听讲通过对氧气物理、化学性质的描述教会学生如何讲述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讲述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并板书:一、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不易溶于水,一定温度下能液化重读课本有关内容 教师演示实验:1、  炭在氧气中燃烧  2、硫在氧气中燃烧  3、磷在氧气中燃烧 4、铁在氧气中燃烧我们用式子来表示这些变化:碳 + 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     C  +  O2   点燃     CO2硫 + 氧气  点燃   二氧化硫     S  +  O2    点燃     SO2磷 + 氧气  点燃   五氧化二磷  4P  + 5O2  点燃   2 P2O5铁 + 氧气  点燃   四氧化三铁   3Fe + 2O2   点燃    Fe3O4 学生观察并说出现象:现象: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现象: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现象:发出白光,产生大量白烟。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讲述:化学上我们常用一些符号来表示物质或化学反应过程,这些符号我们称之为化学用语如:氧:O  氢:H  碳:C  硫:S  磷:P  铁:Fe  钠:Na  镁:Mg  钙:Ca  提前让学生认识元素符号,减轻以后的学习负担。作业 :1、  记课本20面的元素符号2、  抄写上述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及符号

篇2:第一节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第二课时

第一节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第二课时)知识目标:1、举例说明氧气的用途并能说明用途与性质的关系2、进一步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能和哪些物质反应,记住产物、现象)3、复述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的概念并会判断化合反应。技能目标:1、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2、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分析、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情感目标:通过所学知识与生活经验的联系认识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教学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教学方法:讲述、谈话法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提问]1、请同学说明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2、请说出氧气的化学性质。3、说出氧气与碳、硫、磷、铁反应的现象。 板书:一、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不易溶于水。二、化学性质:1、碳+氧气――二氧化碳2、硫+氧气――二氧化硫3、磷+氧气――五氧化二磷4、铁+氧气――四氧化三铁学生回答:1、  炭在氧气中燃烧现象: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2、  硫在氧气中燃烧现象: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3、  磷在氧气中燃烧现象:发出白光,产生大量白烟。4、  铁在氧气中燃烧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巩固已学知识[提问]根据生活常识,你知道氧气还能与哪些物质反应吗?[小结]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反应,如将铜丝放在火焰上灼烧会变黑,水煤气点燃产生火焰,木材及一些塑料也能在空气中燃烧,这些都说明了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很活泼的物质。学生讨论,回答: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的能力板书:5、铜+氧气――氧化铜6、甲烷+氧气――水+二氧化碳7、一氧化碳+氧气――二氧化碳   [提问]根据氧气的性质,我们可知氧气有哪些用途吗?学生回答:氧气主要用途:供动植物呼吸,支持燃烧,是人类和各种动植物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质  板书:三、氧气用途:呼吸,支持燃烧,电割、电焊等。  请同学们看书P然后思考问题:氧气的化学性质中哪些是化合反应?哪些是氧化反应?学生回答:1、2、3、4、5、7是化合反应1-7全是氧化反应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板书: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氧化反应:有氧参加的化学反应。  作业 讲评:1、  作业 本:2、  自然科学同步练习:  作业 :1、订正2、记元素符号

篇3:第一节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第二课时

第一节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第二课时)

第一节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第二课时)知识目标:1、举例说明氧气的用途并能说明用途与性质的关系2、进一步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能和哪些物质反应,记住产物、现象)3、复述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的概念并会判断化合反应。技能目标:1、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2、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分析、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情感目标:通过所学知识与生活经验的联系认识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教学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教学方法:讲述、谈话法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提问]1、请同学说明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2、请说出氧气的化学性质。3、说出氧气与碳、硫、磷、铁反应的现象。 板书:一、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不易溶于水。二、化学性质:1、碳+氧气——二氧化碳2、硫+氧气——二氧化硫3、磷+氧气——五氧化二磷4、铁+氧气——四氧化三铁学生回答:1、  炭在氧气中燃烧现象: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2、  硫在氧气中燃烧现象: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3、  磷在氧气中燃烧现象:发出白光,产生大量白烟。4、  铁在氧气中燃烧­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巩固已学知识[提问]根据生活常识,你知道氧气还能与哪些物质反应吗?[小结]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反应,如将铜丝放在火焰上灼烧会变黑,水煤气点燃产生火焰,木材及一些塑料也能在空气中燃烧,这些都说明了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很活泼的物质。学生讨论,回答: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的能力板书:5、铜+氧气——氧化铜6、甲烷+氧气——水+二氧化碳7、一氧化碳+氧气——二氧化碳   [提问]根据氧气的性质,我们可知氧气有哪些用途吗?学生回答:氧气主要用途:供动植物呼吸,支持燃烧,是人类和各种动植物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质  板书:三、氧气用途:呼吸,支持燃烧,电割、电焊等。  请同学们看书P然后思考问题:氧气的化学性质中哪些是化合反应?哪些是氧化反应?学生回答:1、2、3、4、5、7是化合反应1-7全是氧化反应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板书: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氧化反应:有氧参加的化学反应。  作业讲评:1、  作业本:2、  自然科学同步练习:  作业:1、订正2、记元素符号  

篇4: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第一课时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知识:使学生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色、态、味、密度、熔点、沸点、水溶性等);使学生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碳、硫、磷、铁在氧气中燃烧)。

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使他们学习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

思想教育: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逐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其现象的描述。

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演示)。

教学用具 仪器:集气瓶、燃烧匙、酒精灯等。

药品:木炭、硫粉、红磷、红铁丝、石灰水、氧气。

其它:火柴。

教 学 过 程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问题引入】空气的成分按体积算,最多的是( ),其次是( ),还有( )和( )等,我们是怎样用实验来证明空气的成分的?为什么一定要通过实验才能知道空气中存在着氧气?而不是用肉眼去看?

氧气是无色、没有气味的气体,这是氧气的什么性质?

红磷能在氧气中燃烧,这又是氧气的什么性质?

回答:(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

思考得出结论:氧气是看不见的。

回答: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激发兴趣,创设问题情境。

【确认目标】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氧气的性质。要求:记住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

指明重点

【问题讨论】出示一瓶氧气①请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物理性质。②想一想,氧气有味吗?③氧气溶于水吗?

提问:鱼在水中靠什么呼吸?它呼吸的氧气来自哪里?

由此可推知氧气的溶解性如何? 回答:①无色、气体,②无味,③可溶(不溶)两种答案均可能出现。

回答:靠腮呼吸。氧气来自水中。

氧气既不是可溶于水,也不是不溶于水,而是不易溶于水。

培养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

【板书】一、物理性质:1.无色、无味的气体。2.密度比空气大(同一条件下)。3.不易溶于水。4.液态、固态均为淡蓝色。

看书、划重点(或记笔记。)

强化记忆

【投影】课堂练习一(见附1)。

指导学生做练习一。

做课堂练习一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问题讨论】氧气有哪些化学性质

提问:什么叫化学性质?

既然化学性质要在化学变化中方可表现出来,我们就来进行如下实验。

回答: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复习有关概念

【板书】二、化学性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演示实验】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1.将木炭放在燃烧匙中伸入氧气瓶中。(为什么没有有变化?)

2.将木炭加热至红,放入氧气瓶中。

提问:为什么加热后可剧烈反应,不加热时没有变化呢?

3.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

提问: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瓶中产生了什么气体?

提问:碳在氧气中燃烧需要什么条件?生成什么新物质?

结论: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观察、思考。

描述现象:1.无

变化思考。

2.剧烈燃烧、发白光

回答:木炭与氧气反应是有条件原。

3.石灰水变浑浊。

回答:二氧化碳

回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

设疑

初步学习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使学生学习由现象得出结论。

【板书】1.碳+氧气 二氧化碳 记笔记 巩固文字表达式

【演示实验】硫在氧气中燃烧

1.将硫粉放在燃烧匙中加热至燃烧。

2.将燃着的硫粉伸入氧气瓶中。

这种带刺激性气味是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对空气会造成严重污染。烟花、爆竹中的火药是由木炭、硫磺等物质组成的,为什么北京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结论: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请学生写出此反应的表达式。

观察并描述现象

1.发出淡蓝色火焰。

2.剧烈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带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回答:防止硫燃烧后生成的二氧化硫污染空气。

总结反应表达式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现象的比较。

进行环保教育。

【板书】2.硫+氧气 二氧化硫 记笔记

【演示实验】磷在氧气中燃烧

将红磷在燃烧中点燃伸入氧气瓶中。

生成的物质叫五氧化二磷。

烟是由固体小颗粒形成的,请描述五氧化二磷的颜色、形态。

结论: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

请同学写出此反应的表达式。 观察并描述现象

剧烈燃烧,产生浓厚的白烟。

回答:白色、固体

总结反应表达式。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叙述能力。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板书】3.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记笔记

【演示实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观察这瓶氧气与前几瓶有何不同?

将铁丝加热至红伸入氧气瓶中。

提问:为何集气瓶底要放少量水。

生成黑色固体的温度很高,掉到集气瓶底会怎样?

瓶底放少量水(或沙子)的目的是什么?

此黑色固体的名称是四氧化三铁。

结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请同学写出此反应的表达式。

观察:瓶底有少量水。

描述实验现象:剧

烈燃烧、火星四射、

生成黑色固体。

讨论:会引起集气瓶炸裂。

回答:防止集气瓶炸裂。

总结反应表达式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板书】4.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 记笔记

【投影】课堂练习二(见附2) 做练习强化训练

【问题讨论】通过上述实验,我们可知,物质在较纯的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得( )。

由此可见: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 )。

思考并回答:

(更剧烈)(活泼) 培养归纳、总结能力。

【演示实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氧气瓶中。

为什么残存火星的木条会再次燃烧起来?

观察现象:木条燃烧起来了。

思考并回答:因为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它可助燃。

学生氧气的.检验方法。

【问题讨论】如何证明一集气瓶中装的是氧气?

回答:将带火星的木条抻入气体中,若木条燃烧真情为,则证明此气体为氧气。

及时复习科学知识。

【投影】随堂检测(见附4)

独立做检测题

及时反馈

附1:课堂练习一

1.对氧气的物理性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极易溶于水 (B)在标准状况下密度比空气大

(C)在 变成无色液体 (D)在 变成白色固体

2.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

(A)磷在氧气中燃烧 (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

(C)氧气由气态变成液态 (D)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

附2:课堂练习二

3.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的是 ( )

(A)镁带 (B)红磷 (C)硫粉 (D)铁丝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生成物是 ( )

(A)氧化铁 (B)三氧化二铁 (C)四氧化三铁 (D)氧化亚铁

5.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是 ( )

(A)硫粉 (B)铁丝 (C)木炭 (D)镁带

6.检验氧气的方法是 ( )

(A)用火柴去点燃 (B)用带火星的木条去检验

(C)倒入澄清的石灰水 (D)闻氧气的气味

7.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操作或现象不正确的是 ( )

(A)先在酒精灯上加热细铁丝 (B)盛氧气的集气瓶底没有水或沙子

(C)生成物为黑色固体 (D)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

8.要测定空气中氧气占的体积,最好在空气中燃烧 ( )

(A)碳 (B)硫 (C)蜡烛 (D)磷

9.如何鉴别二氧化碳、氧气、空气?(简述操作过程)

附3:课堂练习答案

1.B 2.C 3.C 4.C 5.A 6.B 7.B 8.D 9.略

附4:随堂检测题

1.下列关于氧气的物理性质叙述正确的是 ( )

(A)难溶于水 (B)密度比空气大

(C)液态氧气为无色 (D)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2.下列反应的特征现象分别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磷在氧气中燃烧( ),

碳在氧气中燃烧( ),硫在氧气中燃烧( )。

(A)发红光 (B)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C)火星四射

(D)产生大量白烟 (E)发出淡蓝色火焰 (F)发白光

3.下列对氧气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有可燃性 (B)能支持燃烧 (C)不溶于水 (D)密度比空气小

4.检验氧气的方法是 ( )

(A)加入澄清的石灰水 (B)伸入燃烧的木条

(C)加水观察气体的溶解性 (D)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篇5:第一册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第一册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第二章 我们身边的物质

第二节 性质活泼的氧气(第一课时)

一.             教学目的:

知识:使学生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色、态、味、密度、熔点、沸点、水溶性等);使学生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观察和描述木炭、硫、铁,红磷,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了解氧气的主要用途,氧气与人类的关系密切。

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使他们学习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

过程与方法:体会实验中的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二.             重点难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其现象的描述。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演示)。

四.教学用具 仪器:集气瓶(5个装有氧气)、燃烧匙、酒精灯等。

药品:木炭、硫粉、红磷、红铁丝、蜡烛,石灰水、氧气。

其它:火柴。

五.             教学过程

【问题引入】空气的成分按体积算,最多的是( ),其次是( ),还有( ),( )和,我们是怎样用实验来确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呢?

【回答】(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

红磷的燃烧实验

【问题引入】为什么一定要通过实验才能知道空气中存在着氧气?(比如小白鼠的缺氧实验,可以放给学生看)而不是用肉眼去看?

氧气是无色、没有气味的`气体,这是氧气的什么性质?

红磷能在氧气中燃烧,这又是氧气的什么性质?

【回答】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确认目标】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氧气的性质。要求:记住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

【板书】一.认识氧气的性质

【问题讨论】出示一瓶氧气请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物理性质。想一想,氧气有味吗?氧气溶于水吗?

【回答】无色、气体,无味,可溶(不溶)两种答案均可能出现。

【提问】鱼在水中靠什么呼吸?它呼吸的氧气来自哪里?

【回答】靠腮呼吸。氧气来自水中。

【结论分析】由此可推知氧气的溶解性,氧气既不是可溶于水,也不是不溶于水,而是不易溶于水。

【板书】1、物理性质:

(1)无色、无味的气体。

(2)不易溶于水。

(3)密度比空气大(同一条件下)。

(4)液态(沸点―183°C)、固态均为淡蓝色。

【学生活动】看书、划重点(或记笔记。)

【问题讨论】氧气有哪些化学性质呢?

提问:什么叫化学性质?

【回答】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教师】既然化学性质要在化学变化中方可表现出来,我们就来进行如下实验。

【板书】2、化学性质

【演示实验】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1.  将木炭加热至红,放入集气瓶中。

剧烈燃烧、发白光

2.  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

石灰水变浑浊。

【提问】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瓶中产生了什么气体?

【回答】二氧化碳

【结论】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请学生写出此反应的表达式。

【板书】(1)碳 + 氧气

二氧化碳

(C)  (O2)         (CO2)

【演示实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观察这瓶氧气与前几瓶有何不同?

瓶底铺少量的沙子(或少量水也可以),思考为什么

将铁丝加热至红伸入集气瓶中。

描述实验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提问】为何集气瓶底要放少量的沙子(或水)?

生成黑色固体的温度很高,掉到集气瓶底会怎样?

【讨论】会引起集气瓶炸裂。

【回答】防止集气瓶炸裂。

【结论】此黑色固体的名称是四氧化三铁,而不是我们前面所说的铁缓慢氧化生成的红色的氧化铁。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请学生写出此反应的表达式。

【板书】(2)铁 + 氧气四氧化三铁

(Fe)  (O2)         (Fe3O4)

【演示实验】硫在氧气中燃烧

1.  将硫粉放在燃烧匙中加热至燃烧。

现象:发出淡蓝色火焰。

2.  将燃着的硫粉伸入集气瓶中。

现象:剧烈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带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提问】这种带刺激性气味是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对空气会造成严重污染。烟花、爆竹中的火药是由木炭、硫磺等物质组成的,为什么在市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回答】防止硫燃烧后生成的二氧化硫污染空气。

【结论】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请学生写出此反应的表达式。

[1] [2] 下一页

教学教案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篇6:第一册氧气的性质和用途2

11.氧气的性质和用途2(新授物质课)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1.理解化合反应的概念,初步学会判断化合反应的方法。

2.了解氧化反应的概念及其反应的判断和氧气的用途。

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通过对反应物和生成物种类的归纳,初步学会判断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方法。

科学思想:使学生初步理解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科学品质:通过对氧气化学性质的'归纳,培养学生对科学严谨认真的态度。

科学方法: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分析、归纳,认识反应的本质。

重点  、难点: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的建立及对反应的基本类型的判断。

教学过程 设计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引入]我们已经学习了氧气的性质,特别是通过实验研究了氧气的化学性质。

[提问]1 请说出氧气能与哪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2 请写出碳、硫、磷铁与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碳+氧气 二氧化碳

硫+氧气 二氧化硫

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

倾听、回忆

回忆并且回答:氧气能与碳、硫、磷、铁等物质发生反应

复习旧知识

为获取新的知识伤脑筋铺垫。

考察学生对文字表达式的掌握情况。

[引言]不但碳、硫、磷、铁可以与氧气反应,蜡烛也可以与氧气发生反应。

[演示]蜡烛在氧气中燃烧

[观察提纲]反应前集气瓶是否干燥

点燃的蜡烛放在空气中火焰的焰色。

将点燃的蜡烛伸入纯净的氧气中可看到什么现象

反应后触摸集气瓶壁并观察反应后有什么现象

反应后向集气瓶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观察变化

倾听

观察并记录

反应前集气瓶是干燥的,点燃的蜡烛在空气中火焰为黄色,放入氧气中,发出白光,放出热量。反应后,石灰水变浑浊。

激发兴趣。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讨论题]1 为什么反应前集气瓶壁必须是干燥的

2 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了什么问题?

3 怎样写出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蜡烛+氧气 二氧化碳+水

讨论并回答:

1.因为生成物中有水,所以反应前集气瓶必须是干燥的,否则无法观察到水。

2.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培养学生分析能力,进行思维能力训练,学习科学的方法。

巩固文字表达式的写法。

[问题讨论]从碳、硫、磷、铁与氧气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中分析反应物、生成物的种类有什么共同特点。

[讲解]化学反应类型很多,为了便于我们学习我们把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合反应。

[提问]怎样简单的表示出化合反应?

分析、归纳并回答。

反应物都是两种、生万物都是一种。

领悟。

回答:多变一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

认识反应特征。

[板书]三、化合反应

1.定义: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2.特点:多变一

3.表示方法:A+B→AB

阅读课本第16 ~17页,并划出重点。

教学教案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篇7:氧气的性质和用途2 ―― 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2) ―― 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

11.氧气的性质和用途2(新授物质课)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1.理解化合反应的概念,初步学会判断化合反应的方法。

2.了解氧化反应的概念及其反应的判断和氧气的用途。

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通过对反应物和生成物种类的归纳,初步学会判断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方法。

科学思想:使学生初步理解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科学品质:通过对氧气化学性质的归纳,培养学生对科学严谨认真的态度。

科学方法: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分析、归纳,认识反应的本质。

重点、难点: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的建立及对反应的基本类型的判断。

教学过程设计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引入]我们已经学习了氧气的性质,特别是通过实验研究了氧气的化学性质。

[提问]1 请说出氧气能与哪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2 请写出碳、硫、磷铁与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碳+氧气

二氧化碳

硫+氧气二氧化硫

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倾听、回忆

回忆并且回答:氧气能与碳、硫、磷、铁等物质发生反应

复习旧知识

为获取新的知识伤脑筋铺垫。

考察学生对文字表达式的掌握情况。

[引言]不但碳、硫、磷、铁可以与氧气反应,蜡烛也可以与氧气发生反应。

[演示]蜡烛在氧气中燃烧

[观察提纲]反应前集气瓶是否干燥

点燃的蜡烛放在空气中火焰的焰色。

将点燃的蜡烛伸入纯净的氧气中可看到什么现象

反应后触摸集气瓶壁并观察反应后有什么现象

反应后向集气瓶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观察变化

倾听

观察并记录

反应前集气瓶是干燥的,点燃的蜡烛在空气中火焰为黄色,放入氧气中,发出白光,放出热量。反应后,石灰水变浑浊。

激发兴趣。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讨论题]1 为什么反应前集气瓶壁必须是干燥的

2 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了什么问题?

3 怎样写出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蜡烛+氧气二氧化碳+水

讨论并回答:

1.因为生成物中有水,所以反应前集气瓶必须是干燥的,否则无法观察到水。

2.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培养学生分析能力,进行思维能力训练,学习科学的方法。

巩固文字表达式的写法。

[问题讨论]从碳、硫、磷、铁与氧气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中分析反应物、生成物的种类有什么共同特点。

[讲解]化学反应类型很多,为了便于我们学习我们把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合反应。

[提问]怎样简单的表示出化合反应?

分析、归纳并回答。

反应物都是两种、生万物都是一种。

领悟。

回答:多变一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

认识反应特征。

[板书]三、化合反应

1.定义: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2.特点:多变一

3.表示方法:A+B→AB

阅读课本第16 ~17页,并划出重点。

归纳出规律性的知识。

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归纳能力。

[课堂练习]1.列举出学习过的几个反应由学生鉴别

做课堂练习。

及时巩固重点知识。

[引言]我们家里吃的盐是氯化钠,如果把氯化钠溶解于水形成盐水是什么变化?

[讨论题] 1 化合反应属于什么变化?

2. 氯化钠溶解于水形成盐水属于什么变化?

3.形成盐水的过程是化合反应吗?

4.说明不是化合反应的原因。

思考讨论并回答。

1.属于化学变化

2.属于物理变化

3.不是化合反应

4.因为氯化钠溶解于水形成盐水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而化合反应有新物质生成一定是化学变化。

质疑、探索。

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讨论] 碳、硫、磷、铁与氧气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中除反应类型外还有什么共同特点?

[讲解]因为反应时都有氧参加反应,所以称为氧化反应。

[板书]四、氧化反应

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称为氧化反应。

观察、分析得出结论:

(1)反应条件都是点燃

(2)反应时都有氧气参加反应。

领悟。

阅读课本第17页

培养学生分析能力。

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提问]为什么氧化反应中无“剧烈”二字,举例说明。

[讲解]像铁生锈、人的呼吸都是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但并不剧烈,所以定义中无剧烈二字。

[提问]为什么氧化反应中是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而不是物质与氧气发生反应?

[讲解]因为氧除氧气这种存在的形式外还有其它存在的形式。

思维,猜想。

思考。

倾听。

巩固对氧化反应的理解,从广义上认识氧化反应。

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讨论]判断氧化反应的依据是什么?是否与化合反应一样,生成物只是一种?举例说明。

回答:物质与氧发生反应,生成物不一定是一种。如:石蜡燃烧

学会判断氧化反应的方法。

[课堂练习]判断什么样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什么样的反应即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

做课堂练习二

加深理解,及时巩固。

[提问]1.氧化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吗?举例说明,可得出什么结论。

2.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吗?举例说明,可得出什么结论。(答案:不一定,例如:氨气和氯化氢反应只是化合反应不是氧化反应,由此可得出,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反应。)

思考、讨论并回答:

1.不一定,例如石蜡燃烧只是氧化反应,不是化合反应,由此可得出: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

通过对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区别的认识,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课堂练习三]分辨出哪些反应即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

做课堂练习

及时反馈

[指导阅读]氧气的用途(课本第17页)

[讨论]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有什么关系?

阅读并找到答案: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

氧气的用途是由性质决定的。

认识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用途。

[板书]                           医疗

                   供给呼吸     登山、潜水

氧气的用途                 航空

                          气割、气焊

支持燃烧     炼钢

宇航

[讲解]因为氧气支持燃烧,可以给人类造福,但也可以给人类造成灾难,如发生火灾。氧化反应还会使食物腐烂,铁生锈等。

思考、归纳并回答。

记录。

倾听、领悟

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教育学生辩证的认识氧气的性质。

[小结]1.学会判断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的方法。

2.了解氧气的用途。

分析、归纳并回答。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

课后记: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是刚刚学到的两个反应类型,对于一个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的具体例子要求学生能够区分。课后第三题的答题情况不好也正说明学生没有掌握好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的概念和利用概念区分反应类型。

篇8:第一册 第一章 空气 氧 第二节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课    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初步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

能力目标: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语言表达能力。

德育目标:通过研究氧气的性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求实、严谨的优良的品质。

通过实验探讨氧气的化学性质。

重点、难点 :初步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对实验现象的准确描述。

教学过程 设计

【引入】了解空气中的主要成份氧气引入新课。

【引言】化学上学习和研究一种物质,一般都是从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三个方面着手。

【板书】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提问】什么叫物理性质?

【学生回答】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

【引导学生看书】根据物理性质的'要求引导学生看书P11

【归纳板书】1、通常状况下:

氧气是无色.无味气体.不易溶于水。

2、标准状况下:

密度为1.429克/升,(空气密度1.293克/升)。

3、加压.降温条件下:

淡蓝色液体、淡蓝色雪花状固体。

【投影】课堂练习

1、液态氧为__色,由气态氧变为液态氧属于___变化。

【提问】什么叫化学性质?

【学生回答】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板书】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1、碳的燃烧

【实验】【实验1-2】【引导学生观察】

【归纳板书】现象:①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

②放出热量;

③生成一种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

点燃

化学方程式 :C + O2 ===  CO2

【板书】2. 硫的燃烧

【实验】【实验1-3】

【归纳板书】现象:  ①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更旺,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②放出热量;

点燃

③生成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化学方程式:S + O2 ====SO2

【板书】3. 磷的燃烧

【补充实验】磷的燃烧

【归纳板书】现象:①,发出黄白色光;

②放出热量;

点燃

③生成一种白色固体。

化学方程式:4P  + 5O2 ====2P2O5

【板书】4.铁丝的燃烧

【实验】【实验1-4】

【归纳板书】现象:①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②放出热量;

点燃

③生成一种\色固体。

化学方程式:3Fe  + 2O2 ====  Fe3O4

【问题讨论】为什么要预先在集气瓶底放少量水,

或在集气瓶底铺一薄层细沙。

【解释】是为了防止溅落的熔化物炸裂瓶底。

教学教案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篇9:第一册氧气的性质和用途1新授物质课

第一册氧气的性质和用途1(新授物质课)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初步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

能力培养: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语言表达能力。

科学思想:通过研究氧气的性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科学品质: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求实、严谨的优良品质。

科学方法:通过实验探讨氧气的化学性质。

重点  、难点:初步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对实验现象的准确描述。

教学过程 设计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引入]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有空气,而空气中有氧气。

[提问]请你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用到氧气的.地方

[讲解]氧气与人类的生活有密切的联系,是人类和动物自下而上不可缺少的物质。

倾听

回答:人和动物呼吸,急救病人。

倾听

激发兴趣。

[提问]氧气具有哪些性质呢?

[引言]化学上要系统的研究某种物质一般都有一个程序,即先研究它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再通过性质研究它的用途。

思考、猜想

设疑创设情境。

初步了解研究物质的程序。

[提问]什么是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包括什么内容?

回答:1 不经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复习旧知识为学习新知识打好基础。

[展示]一瓶氧气

[讨论提纲]

1. 说出氧气的色态

2 .氧气有气味吗?

3.已知氧气的密度是1.429克/升,空气的密度是1.293克/升,你从中得到什么结论?

4.在1升水中仅溶解30毫升的氧气怎样表示氧气的溶解性?

[讲解]如果我们改变条件,氧气会由气态变为液态,所以说气体时必须要注明在通常状况下。

观察、讨论,一位学生回答(别的学生补充)

1氧气是无色的气体

2氧气是无味的(闻气味)

3氧气比空气重

4氧气不易溶解于水

领悟

培养学生的面容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学习闻气味的方法。

[板书]一、物理性质

1.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气体

2.比空气略重

3.不易溶解于水

4.氧气

液态氧 固态氧

无色 淡蓝色 淡蓝色

[课堂练习]1.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__无__色_无__味的_气_体__,_不易_溶解于水,比空气_略_重__。

2.液态氧为_淡_蓝__色,由气态氧变为液态氧属于_物_理__变化。

[提问]什么是化学性质?

[引言]氧气能与哪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氧气的化学性质。

看课本第14页、记录

做课堂练习

回答:经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思考、猜想

加深记忆

及时反馈

复习提问,引出新知识。

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板书]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1. 氧气与带火星的木条反应

[演示] 将一根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观察提纲]1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氧气瓶中有什么现象?

[讨论]如何检验一个集气瓶中是否是氧气?

[讲解]我们可以利用上述实验来检验一个集气瓶中是否是氧气

记录

观察、记录。

现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说明:氧气能支持燃烧

设疑问。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学会检验氧气的简便方法

[板书]2.氧气与硫反应

[演示]展示硫粉

[观察题纲]1观察硫粉的色态  2 点燃硫粉后放在空气中可看到什么现象   3 把点燃的硫粉伸入纯净氧气中可看到什么现象  4 生成物有气味吗

[讨论题]这种气体对空气有污染吗?

[讲述]这种气体叫做二氧化硫,近年业我国禁止燃放鞭炮,是因为放鞭炮后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污染环境,所以我们要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从我做起,为保护环境做出贡献。

思考、猜想。

观察并记录。

硫粉是淡黄色固体,点燃的硫粉在空气中燃烧,火焰为淡蓝色,在纯净的氧气中燃烧,火焰为明亮的蓝紫色。生成物有刺激性气味。

讨论并回答:有

倾听

[提问]怎样写出硫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硫 + 氧气 ―点燃― 二氧化硫

写出文字表达式、记录:

加强记忆。

[板书]3.氧气与铝箔反应

[演示铝箔在氧气中燃烧

[观察题纲]1.观察铝箔的颜色、状态

2.观察集气瓶底放的是什么?

3.将铝箔点燃后伸入氧气瓶中有什么现象发生?

4.观察生成物的色态。

[讨论题]集气瓶底部为什么要加少量的水或细沙

防止高温的生成物落到瓶底而炸裂集气瓶

[提问]怎样写出铝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铝 + 氧气 ――  氧化铝

倾听。

猜想。

观察、记录。

铝箔是银白色的固体,一端裹着火柴。集气瓶底部放了少量的水,铝箔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粉末状的固体。

篇10:北京课改版初中九年级《第一章第三节氧气的性质和用途》评课稿

北京课改版初中九年级《第一章第三节氧气的性质和用途》评课稿

一、真研究教材,根据学生实际构建教学内容

教师通过认真钻研教材,清楚地认识到氧气性质的探究与下一节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在方法上具有普遍性,研究其他物质通常就用与之类似的方法。所以氧气性质的探究方法是这节课的重点,也是今后教学中的重要范例。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氧气是无色、无味又不易溶于水的气体;木炭、硫磺、铁丝和蜡烛四种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比空气中旺。说明氧气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检验氧气的方法。

教材安排:首先提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再通过推测氧气的物理性质的活动,得出氧气的物理性质。提出氧气的检验方法,通过教师演示铁丝、硫磺等四种物质在氧气中燃烧,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从而得出氧气容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性质。教材直接提出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对没有原认知基础的初一学生来说,是难以接受的。

教师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指定了切合实际的教学内容,准确把握重点和难点,将教学过程设计为:

1、通过设问设计的方法引出课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生活经验,组织学生用推理的的方法,通过讨论,总结出氧气的物理性质,提高了学生推理水平;

3、通过教师的演示,学生观察→比较→讨论的出铁和硫磺在空气及氧气中燃烧现象并记录;

4、把木炭、蜡烛燃烧改为学生动手的活动,让学生探究出两物质在氧气燃烧的现象并与空气燃烧现象比较,最后归纳总结出氧气的性质和检验氧气的方法;

5、通过学生总结这节课学了什么,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6、课外活动“推测氧气在生活生产中的用途”,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

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培养了学习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采用多种形式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和概括的反应,它包括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演绎、推理等。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教学内容的传授,更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教给学生思考方法、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学生未来发展服务。

思维方法是人们进行科学研究的手段,是使思维运动通向客观真理的途径和桥梁,科学史上的大量事实证明,没有正确的思维往往没有科学上的发现;没有理想实验方法和演绎法,就没有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没有模型方法,就没有原子世界微观结构的发现;没有类比和模拟法,就没有维纳的控制论。掌握了辨证的思维方法,并实际运用于认识和实践,能使学习的主体的思维能力发生质的飞跃。

在这节课里,体现了教师在教学的同时,注意主体的思维能力的培养:氧气物理性质的推测,体现了推理能力的训练;四种物质在空气、氧气中燃烧现象(铁在空气中不燃烧)的比较和分析,体现了分析比较思维的训练;对四种物质燃烧现象的观察,体现了直观思维的训练;学生对检验氧气方法的设计,启发引导学生对方案的比较,可行性检验,从而得出检验氧气的方法,体现了发散性思维和收敛性思维的训练。

思维能力的训练可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特别在实验教学中,因为教师适时引导学生结合实验观察过程,激发思维活动,实现由感性阶段向理性阶段的飞跃。在教学中经常进行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比较,知识间的概括、总结,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习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改演示实验为边讲边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把简单,耗费时间不长,安全可靠又不污染环境的木炭、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由学生自己来做,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1)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练”,学生亲自实验比由教师演示给自己看,观察到现象会更清晰,留下的印象更深刻,学生由旁观者变为当局者,心情激动,态度积极,思考问题的自觉性会大大增强。使是更具有探索的色彩,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2)因为演示在偌大的教室中,坐在后排学生总是没有观察清楚实验的变化,这种现象如长期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就会影响这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改正后,克服了这种不利因素,使学生都参与了实验教学表现出了极大的操作兴趣。

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为了体现义务教育阶段科学课程的启蒙性、基础性和发展性,使科学教育面向每一个学生,新课程突出“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明确指出:通过义务阶段的过程学习,使学生都能具备适应现代化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须的科学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具备未来生存和发展必须的素养,同时又注意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良好的发展。

本节课中,教师给予了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推测、观察、实验、讨论、比较、分析归纳,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动口动手的机会,既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又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团结协作的精神,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五、教师素质

教师教态自如,语言清晰,表达准确,实验操作熟练,体现了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作为一个青年教师,上这样的一堂课不容易。

值得探讨的问题:(1)教师的应变能力有待提高;

(2)对学生的知识反馈不到位。

【第一节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第一课时】相关文章:

1.3.1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学反思

2.第一册氧气的性质和用途1新授物质课

3.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的说课稿

4.化学教案-第四节 氢气的性质和用途

5.物理学《氢气的性质和用途》说课稿

6.地球和地球仪 第一课时

7.研讨课《氧气的性质》教学反思

8.《九色鹿》第一课时

9.《从现在开始》 第一课时

10.《小柳树和小枣树》第一课时教案

下载word文档
《第一节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第一课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