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彦与八字军阅读答案
“guoguo116”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王彦与八字军阅读答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王彦与八字军阅读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王彦与八字军阅读答案
王彦与八字军阅读答案
王彦既得卫州新乡县,即传檄州郡。金人以为大兵之至也,率数万众薄彦垒,围之数重,矢注如雨。彦兵寡,且器甲疏略,疾战,辄不利,彦决围以出,其众遂溃。金人见彦所乘甲马独异,复尽锐追击;彦与麾下数十人驰赴之,所向披靡。转战十数里,弓矢且尽,会日暮,得免。
他将往往复渡河以还。彦收散亡,得七百人,保共城县西山。常虑变生不测,夜即徙其寝所。其部曲曰:“我曹所以弃妻子,冒万死以从公者,感公之忠愤,期雪国家之耻耳!今使公寝不安席,乃反相疑耶?我则非人矣!”遂皆面刺“赤心报国,誓杀金贼”八字,以示其诚。
彦益自感励,大布威信,与士卒同甘苦。未几,两河响应,招集忠义民兵首领一十九寨,十余万众,绵亘数百里,金鼓之声相闻,倡义讨贼者皆受彦约束。禀朝廷正朔,威震燕代。金人患之,列戍相望,时遣劲兵,扰彦粮道。彦每勒兵以待之,且战且行,大小无虑数十百战,斩获酋领及夺还河南被虏生口,不可胜计。
王彦在西山聚兵,既集,常虑粮储不继。一日,尽发军士运粟。会奸人有告虏帅者,金人乘虚,遽以大兵薄彦垒,彦率亲兵乘高御之。众稍却,彦大呼贾勇,士众力战,且以强弩飞石齐发,金人方稍退。金人有死者,皆以马负尸而去。自此金人布长围,欲持久困彦,彦绝馈运者旬余。彦檄召诸寨兵,大至,金人乃遁去。
《遗史》曰:“时金人锐意中原,特以彦在河朔,兵势张甚,未暇南侵。一日,虏帅召其众酋领,俾以大兵再攻彦垒,酋领跪而泣曰:‘王都统寨坚如铁石,未易图也!必欲使某将者,愿请死,不敢行。’其为虏所畏如此!”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且器甲疏略 疏略:粗糙简单
B.其部曲曰 部曲:部下委屈地
C.皆受彦约束 约束:限制,管束
D.大小无虑数十百战 无虑:大约,总共
5.B(“部曲”应解释为“部下”)
6.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王彦英勇善战的一项是(3分)
①疾战,辄不利,彦决围以出 ②彦与麾下数十人驰赴之,所向披靡
③彦每勒兵以待之,且战且行 ④彦大呼贾勇,士众力战
⑤彦檄召诸寨兵,大至,金人乃遁去 ⑥王都统寨坚如铁石,未易图也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③④ D.①⑤⑥
6.C(⑤“金人遁去”是因为“诸寨兵大至”,⑥是酋领说的话,两句都不属于“直接表现王彦英勇善战”的内容。)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彦在攻得新乡县后就把号召抗金的文件分送到各州郡去,金人以为宋朝大军已到,于是率领几万人包围他的军队,箭如雨点般射向王彦阵地。
B.新乡失利以后,失散的将士渡过黄河回到了王彦身边,为了向王彦表示忠诚,都当着王彦的面,在身上刺下了“赤心报国,誓杀金贼”八个字。
C.后来王彦领导的抗金力量越来越强大,其士众多达十多万人,他们拥护宋朝,倡导抗击金人保家卫国的大义,在北方声势浩大,威震燕代地区。
D.王彦领导的“八字军”英勇奋战,威名显赫,让敌人闻风丧胆,甚至在虏帅派遣将领进攻王彦之际,敌酋居然宁可受死也不敢与王彦交战。
7.B(“当着王彦的面,在身上刺下了”理解有误,应该是“在脸上刺字”。)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金人见彦所乘甲马独异,复尽锐追击。(3分)
译句:金人看见王彦所骑的披着铠甲的战马独特而与众不同,又尽出其精锐部队(或“又尽奋其锐 气”)追击王彦。(3分。“甲马”“尽锐”各1分,语意通顺1分)
(2)遽以大兵薄彦垒,彦率亲兵乘高御之。(3分)
译句:金人立即率领大部队逼近王彦的阵地,王彦率领卫队登高抵御敌人。(3分。“遽”“薄”各1分,语意通顺1分)
(3)时金人锐意中原,特以彦在河朔,兵势张甚,未暇南侵。(4分)
译句:当时金人执意进攻中原地区,只是因为王彦在黄河以北,兵力强大得很,(才)没有机会向南侵犯。(4分。“锐意”“特”“未暇”各1分,语意通顺1分)
篇2:《王彦与八字军》阅读答案及翻译
《王彦与八字军》阅读答案及翻译
王彦与八字军
徐梦莘
王彦既得卫州新乡县,即传檄州郡。金人以为大兵之至也,率数万众薄彦垒,围之数重,矢注如雨。彦兵寡,且器甲疏略,疾战,辄不利,彦决围以出,其众遂溃。金人见彦所乘甲马独异,复尽锐追击;彦与麾下数十人驰赴之,所向披靡。转战十数里,弓矢且尽,会日暮,得免。
他将往往复渡河以还。彦收散亡,得七百人,保共城县西山。常虑变生不测,夜即徙其寝所。其部曲曰:“我曹所以弃妻子,冒万死以从公者,感公之忠愤,期雪国家之耻耳!今使公寝不安席,乃反相疑耶?我则非人矣!”遂皆面刺“赤心报国,誓杀金贼”八字,以示其诚。故称“八字军”。
彦益自感励,大布威信,与士卒同甘苦。未几,两河响应,召集忠义兵民首领,十余万众,绵亘数百里,金鼓之声相闻,自汾、相、卫、辉、泽间倡义讨贼,百里者皆受彦约束。禀朝廷正朔,威震燕代。金人患之,列戍相望,时遣劲兵扰彦粮道。彦每勒兵以待之,且战且行,大小无虑百十战,斩获酋领及夺还河南被虏生口,不可胜计。
王彦在西山聚兵,既集,常虑粮储不继。一日,尽发军士运粟。会奸人有告虏帅者,金人乘虚,遽以大兵薄彦垒,彦率亲兵乘高御之。众稍却,彦大呼贾勇,士众力战,且以强弩飞石齐发,金人方稍退。金人有死者,皆以马负尸而去。自此金人布长围,欲持久困彦,彦绝馈运者旬余。彦檄召诸寨兵,大至,金人乃遁去。
《遗史》曰:“时金人锐意中原,特以彦在河朔,兵势张甚,未暇南侵。一日,虏帅召其众酋领,俾以大兵再攻彦垒,酋领跪而泣曰:‘王都统寨坚如铁石,未易图也!必欲使某将者,愿请死,不敢行。’其为虏所畏如此!”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金人见彦所乘甲马独异,复尽锐追击 锐:急速
B. 遽以大兵薄彦垒 薄:轻视
C. 常虑变生不测 测:测量
D.俾以大兵破彦垒 俾:使,让
9.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金人以为大兵之至也,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遂皆面刺“赤心报国,誓杀金贼”八字,以示其诚
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C.彦檄召诸寨兵,大至,金人乃遁去。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我曹所以弃妻子,冒万死以从公者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记叙了宋朝抗金名将王彦和他领导的八字军抗金的故事,而开篇交代王彦在新乡打败仗的事情是为下文义jun刺字抗金作必要的铺垫。
B. “八字军”产生于王彦率领的义军最困难的时候,这八个字表达了义军抗金的决心,也极大地鼓舞了坚持抗金斗争的人们的爱国热情。
C.王彦在义军中建立自己的威信,能与士卒打成一片,最终召集了许多人,绵延几百里的军队都接受他的统领与金军抗争。
D.文章最后一段引用《遗史》中的文字,侧面表现了王彦和他的“八字军”的骁勇善战,通过对比说明金军最终失败的原因是没有人敢与王彦对决。
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转战十数里,弓矢且尽,会日暮,得免。(4分)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6分)
参考答案
8.D 锐:精锐; 薄:迫近,攻打 测:推测,估计,预料
9.B 。两个“以”都是表目的'的连词,相当于“而”,可译为“来”“用来”。A,第一个“之”是取独的作用;第二个是定语后置的标志。C第一个“乃”是“于是”“就”的意思,第二个是“竟然”之意。D第一个“所以”表原因,第二个表凭借等。
10.D.“金军最终失败的原因是没有人敢与王彦对决。”错误,于文中没有根据。
11.(1)(王彦和义军)转战十几里,弓箭将要用完时,恰逢日暮时分,才得以脱险。(且:将要; 会:适逢,恰逢; 得,得以,能够 各1分,大意1分,共4分)
(2)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孝悌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头发花白的老人不会在路上背着或顶着东西了。
(谨:认真;庠序:学校;义:道理;颁白:头发花白,颁,“斑”;两个状语后置各1分,共6分)
参考译文:
王彦在得到新乡县以后,就马上传令各州郡。金人以为宋朝大军来了,就率领数万军队攻打王彦。把王彦的部队围了一重又一重,箭矢如雨般射向王彦的军队。王彦的兵少,并且装备很差,急速应战,不利。王彦突围出来,他的部队溃散了。金人看到王彦所乘的马与装备与众不同,便用所有的精锐去追击他。王彦与他部下几十人左冲右突,所向披靡。转战十几里,弓箭快用完时,恰逢日暮时分,才得以逃脱。
其他将士们度过黄河重新聚回。王彦收集散亡士卒,总共700人,保卫共城县西山。他常常担心不测之事发生,每晚都要变换睡觉的地方。他的部下说:“我们所以抛弃妻子儿女,冒着万死的危险跟随您,是因为感动于您的忠诚义愤,期盼您一雪国家的耻辱啊。现在居然让您寝不安席,反而怀疑我们吗?那我们真不是人了。”就都在脸上刺上“赤心报国,誓杀金贼”八个大字,来表示自己的忠诚。于是这支部队就叫“八字军”。
王彦由此更加感奋激励,大布其威信,和士卒同甘共苦。不久,两河响应。王彦召集忠义的兵民首领,共十多万人,绵延几百里,鸣金击鼓之声相闻,自汾、相、卫、辉、泽间倡议讨伐金人,百多里的部队全都受他指挥。稳定朝廷,威震燕代地区。金人很担心,列置哨兵警戒,不时派遣精兵骚扰王彦的粮道。王彦常常率军等待,边战边走,大小不下几十上百次战斗,斩获的头目以及夺回的以前被虏获的黄河以南的百姓,不可计数。
王彦在西山召集兵马后,常常担心粮草储备不够。一天,他派出所有的士卒都去运粮。有奸细报告给了金兵统帅。金兵乘虚派遣大军攻打王彦。王彦率领亲兵凭高抵御。当大家有些退却时,王彦就高声呐喊助威。大家齐心奋战,强弩飞石一起发射,金人才稍稍退却。金兵中有死去的,都以马驮着尸体离开。自此以后,金人布置长阵,想长久地围困王彦。王彦被断绝运输粮草的道路有十多天。王彦飞书召集众寨兵众,大军到来,金兵才逃去。
《遗史》中说:“当时金人锐意中原,只是因为王彦在河朔,兵势威赫,于是没有时间向南侵略。一天,金兵统帅召集部落首领,让他们率领大军攻打王彦。首领跪在地上哭着说:‘王都统的营寨坚如铁石,不容易打啊。如果一定要让我带兵去打,请让我死吧,我是不敢去的。’王彦被敌人害怕到这种地步。”
篇3:冻年货王彦阅读答案
冻年货
王彦
①“上冻了!”奶奶说这话时,我便知道,哈尔滨的冬天真的来了。看吧,天冻裂了,漏下朵朵晶莹的雪花;地冻厚了,上面的新雪盖着下面的旧雪;松花江冻硬了,流动的水结成了锃亮的冰场,连小姑娘手里的冰糖葫芦也冻得嘎嘣脆了。
②这时候,奶奶也要忙着冻年货了。奶奶有七儿一女,一大家人,虽不富裕,但生活从不单调,不管是什么食材,到了她手里,总能变成一桌美味。
③“小孩小孩你别馋,
过了腊八就是年……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
④听到女儿唱这童谣,便会想起奶奶的枣馒头。每到年前,奶奶都会悄声早起,把一大盆雪花粉和成面团,再把面盆放在炕头,盖上厚厚的棉被,然后便是静静地等待了。等到面团涨得胖鼓鼓,便铺开案板,端来洗净的红枣,开始做花馒头了。奶奶的手真巧,光滑的面团在她手里揉搓、翻转、按压,一会儿变成美丽的玫瑰花,一会儿变成盘旋的飞龙,一会儿变成层层叠叠的宝塔,一会儿又变身呆萌的小刺猬……看了都忍不住流口水。当清新的麦香伴着枣子的甜香飘来,我们便知道馒头蒸好了,于是团团地围着奶奶。奶奶拿出一些给我们尝尝鲜,但大部分要端到屋外,冻起来,留着过年吃,也取个“蒸蒸日上”的好彩头。
⑤过去,哈尔滨冬天水果很少,再加上交通不便,外地的果蔬运不进来,想要过个丰盛的年,是要动些脑筋的。冻水果,便是一个简单又实用的法子。瞧吧,不管是梨子、柿子还是海棠果儿,只要天一上冻,奶奶便赶紧去早市买了,一股脑儿地冻上。寒冷的室外,就是我们天然的大冰霜。还别说,当娇嫩的果子经住了冰雪的考验,凝聚了天地的灵气,吃起来,味道更鲜美,也更独特了。
⑥当然,冻水果也是有些讲究的,比如冻梨,奶奶首选花盖梨。这是我们当地产的梨子,据说它耐旱,又耐寒,开花时,花白如雪,很合哈尔滨人的心意。说来奇怪,一提到花盖梨,我也会自动脑补出“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些诗意的画面。
⑦出门一看,花盖梨黄色的果皮已经冻成了乌黑透亮,摸上去也是杠杠硬了,这便是冻好了。想吃时,提前拿进屋,放到凉水盆里解冻,我们称之为“缓”,缓到梨子周遭只剩一层透明的冰壳,敲碎冰壳就可以吃了。坐在奶奶烧得暖暖的炕头,吃上一口清冽匝牙、肉脆汁肥的梨子,那叫一个酸爽!过年时,爷爷和爸爸他们总要喝上几盅,酒过几巡,奶奶便会端来冻梨,既帮着解酒,又有助于消化。
⑧这些冻出来的美味,在别处是吃不到的。长大后定居北京,我也试过用电冰箱做,可怎么也冻不出老家的味道。幸运的是,如今九十多岁的奶奶依然身板硬朗,听说我们过年回家,她又开始张罗冻年货了。(《人民日报》)
16.“而我更难忘的,是冻水果。这可是严冬赐予东北孩子的一道‘特产’。”这句话是从文中哪个自然段的开头抽取出来的?请说明理由。(4分)
17.“坐在奶奶烧得暖暖的炕头,吃上一口清冽匝牙、肉脆汁肥的梨子,那叫一个酸爽!”此处感叹号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18.请你具体说一说,奶奶是怎样使“生活从不单调”的?(答出两点即可)(4分)
19.奶奶忙于冻年货,甚至九十多岁还张罗冻年货。对奶奶而言,为家人冻年货究竟意味着什么?(4分)
答案:
(二)现代文阅读(25分)
【甲】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16分)
16.位置在⑤自然段;理由围绕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来谈即可。找出位置2分,理由2分。
示例:⑤自然段,起承上启下作用(由蒸馒头、冻馒头过渡到冻水果)。
17.围绕“对冻梨好吃的赞叹;吃到冻梨时的满足、幸福、快乐”两方面回答即可。每方面2分。
18.围绕“冬天蒸馒头;冻馒头;一上冻就开始买各种水果并冻水果;奶奶烧暖炕头让我们坐在炕头吃解冻的水果;爷爷和爸爸喝酒,奶奶端缓好的冻梨给他们解酒、助消化”任意两方面作答即可。每点2分。
19.围绕“丰富生活,使生活不单调;让家人高兴,感觉热闹、幸福;体现着对生活的热爱;体现着生活情趣;对家人的爱;珍惜与家人在一起的时光;年龄虽大,仍可为家人做事的欣慰快乐”等任意两方面作答即可。每方面2分。
篇4:王彦章死节阅读答案
唐兵攻兖州,末帝召彦章,使率五百骑守捉①东路,彦章以兵少战败,被擒。彦章武人不知书,常为俚语谓人曰:“豹死留皮,人死留名。”庄宗爱其骁勇,欲全活之。彦章谢曰:“臣与陛下血战十余年,今兵败力穷,不死何待?且臣受梁恩,非死不能报,岂有朝事梁而暮事晋,生何面目见天下之人乎!”遂见杀,年六十一。
【注释】
守捉:兵之戍边者,大曰军,小曰守捉,曰城,曰镇,而总之者曰道,军、城、镇、守捉皆有使。
【问题】
9.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1分)
彦章武人不知书
1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分)
(1)活( )
(2)谢( )
(3)见( )
11.说说“岂有朝事梁而暮事晋,生何面目见天下之人乎!”的意思。(2分)
答:
12.选文记叙他“常为俚语谓人曰:‘豹死留皮,人死留名。’”有什么作用?(2分)
答:
13.选文主要表现了王章彦的一种什么样的精神?(2分)
答:
【参考答案】
9.彦章/武人/不知书(划一处即可,1分)
10.(1)使……活下来
(2)推辞
(3)被(每小题1分,共3分)
11.哪有早晨侍候梁帝晚上却服侍晋王的.道理,这样我活着有何脸面见天下的人呢!(2分)
12.用他自己的话说明他的忠义。(2分)
13.表现了王彦章英勇善战、宁死不屈、爱国忠君的精神。(2分)
篇5:王彦章画像记阅读答案
太师王公,讳彦章,字子明。郓州寿张人也。事梁,为宣义军节度使,以身死国,葬于郑州之管城。晋天福二年,始赠太师。
公在梁以智勇闻。及梁末年,小人赵岩等用事,梁之大臣老将,多以谗不见信,皆怒而有怠心;而梁亦尽失河北,事势已去,诸将多怀顾望。独公奋然自必,不少屈懈,志虽不就,卒死以忠。公既死而梁亦亡矣。悲夫!
五代终始才五十年,而更十有三君,五易国而八姓。士之不幸而出乎其时,能不污其身,得全其节者,鲜矣!公本武人,不知书,其语质,平生尝谓人曰:“豹死留 皮,人死留名。”盖其义勇忠信出于天性而然。予于《五代书》,窃有善善恶恶之志。至于公传,未尝不感愤叹息。惜乎旧史残略,不能备公之事。
康定元年,予以节度判官来此。求于滑人,得公之孙睿所录家传,颇多于旧史,其记德胜之战尤详。又言:敬翔怒末帝不肯用公,欲自经于帝前;公因用笏画山川, 为御史弹而见废。又言:公五子其二同公死节。此皆旧史无之。又云:公在滑,以谗自归于京师,而史云“召之”。是时,梁兵尽属段凝,京师赢兵不满数千;公得 保銮五百人之郓州,以力寡,败于中都。而史云将五千以往者,亦皆非也。公之攻德胜也,被受命于帝前,期以三日破敌;梁之将相闻者皆窃笑。及破南城,果三 日。是时,庄宗在魏,闻公复用,料公必速攻,自魏驰马来救,已不及矣。庄宗之善料,公之善出奇,何其神哉!
后二年,予复来通判州事。岁之正月,过俗所谓铁枪寺者,又得公画像而拜焉。岁久磨灭,隐隐可见,亟命工完理之,而不敢有加焉,惧失其真也。公尤善用枪,当 时号“王铁枪”。公死已百年,至今俗犹以名其寺,童儿牧竖皆知王铁枪之为良将也。一枪之勇,同时岂无?而公独不朽者,岂其忠义之节使然与欠?
――节选自《欧阳文忠公集・王彦章画像记》
注:①敬翔:梁朝宰相。②末帝:梁末帝。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节诶是,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及梁末年,小人赵岩等用事 用事:当权
B.惜乎旧史残略,不能备公之事 备:完备,详细
C.期以三日破敌 期:希望
D.奇在速,速在果 果:果断
篇6:王彦章画像记阅读答案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节诶是,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及梁末年,小人赵岩等用事 用事:当权
B.惜乎旧史残略,不能备公之事 备:完备,详细
C.期以三日破敌 期:希望
D.奇在速,速在果 果:果断
6.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王彦章忠贞智勇的一组是( )
①为宣义军节度使,以身死国 ②志虽不就,卒死以忠 ③公本武人,不知书,其语质
④或笑以为狂,或忽若不闻 ⑤及破南城,果三日 ⑥公尤善用枪,当时号“王铁枪”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梁朝未年,朝臣们因谗言不被皇帝信任,都心怀愤怒而对国事懈怠,军中将领对时局也都抱观望态度,只有王彦章发奋坚持不渝,没有丝毫退缩和懈怠。
B.欧阳修在滑州找到了王彦章的孙子王睿记录的《家传》,内容比旧史丰富,其中德胜之战记载尤细,甚至记录了宰相敬翔因怒梁末帝不肯用王彦章而欲自杀一事。
C.欧阳修认为,出奇才能制胜,所以他坚持以出奇制胜来反制元昊,即使边防将领屡次失掉机会,他也始终不改自己的主张。
D.欧阳修在通常所说的铁枪寺前找到了王彦章的画像。当时画像损毁严重,他赶紧安排工匠进行修复保全,因担心画像失真,而没有在上面增加内容。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士之不幸而出乎其时,能不污其身,得全其节者,鲜矣!
(2)予于《五代书》,窃有善善恶恶之志。
(3)画既完,因书予所得者于后而归其人,使藏之。
篇7:王彦章画像记阅读答案
5.期:约定。
6.A(③和④不属于。③是说王公不懂文化,言语很质朴;④是说作者欧阳修自己,说有人笑他狂妄,有人根本不予理睬他)
7.C(欧阳修独自坚持出奇制胜的建议,后来人们嘲笑、反对,以致自己也感到困惑。)
8.⑴士人不幸出生在这个时代,能保持自身不受污染,终生重视名节的实在太少了!
⑵我编写《五代史》,私下里怀有扬善贬恶的意图。
⑶画像修好之后,(我)便在背后写下了我的感受,然后送给原主,让他好好保存。
【译文】太师王彦章,字子明,郓州寿张人。在后梁任过宣义军节度使,以身殉国,葬在郑州管城。晋天福二年,才赠太师称号。
在后梁,他以智勇双全闻名。到了梁朝末年,小人赵岩等专权,梁的大臣老将多因谗言不被皇帝信任,都心怀愤怒而对国事懈怠。而梁朝也因此完全失去了河北之 地。大势已去,军中将领对时局都抱观望态度,只有彦章发奋坚持不渝,没有丝毫退缩懈怠,报国之志虽未成功,但终于以死尽忠。彦章已去,梁也随即灭亡了,可 悲啊!
五代从开始到结束,才五十四年,却更换了十三位国君,五次改朝换代,八姓先后掌握政权。士人不幸出生在这个时代,能保持自身不受污染,终生重视名节的实在 太少了!彦章本来是一个带兵打仗的武夫,不懂文化,言语质朴,平生经常对人说:“豹死留皮,人死留名。”他的义烈勇敢、忠诚守信都是出自他的天性。我编写 《五代史》,曾怀有扬善贬恶的意图,写到彦章的传记,深为他的经历感愤叹息,可惜旧五代史残缺简略,不能详细记载他的事迹。
康定元年,我因担任节度判官来到滑州,向滑州人寻求有关彦章的材料,终于找到彦章的孙子王睿所记录的《家传》,内容比旧史丰富,其中记得胜之战尤其详细。 《家传》又提到梁朝宰相敬翔因恼怒梁末帝不肯起用彦章,想在末帝面前自杀。还提到彦章因为用朝笏在地上指画山川形势,被御史弹劾。又说彦章五个儿子,有两 个与其一道殉节。这些都是旧史没有的。彦章进攻得胜城的时候,在接受皇帝军令时,保证在三天之内破敌。后梁的将相们听到这样的话都在暗暗发笑。等到攻破得 胜城南门的时候,果然只有三天。
现在我们宋朝有四十年没打过仗了,一朝元昊反叛,便打败我们的军队,杀死我们的将领,接连四五年如此,可我们到现在还没有制定出攻守的策略。我曾独自坚持 出奇制胜的建议,但遗憾边防将领屡次失掉机会。同时人们在听到我的说法时,有人笑我狂妄,有人根本不予理睬。就是我自己也感到迷惘,不敢确定自己的意见是 否正确。等到读了王彦章家传,看到德胜大捷,才知道古来名将,必定是出奇才能制胜。不过,不能周密计划的人便难于出奇,并且出奇要迅速果断,这才是天下伟 人的举动,不是那些被常规所束缚的人能办得到的。我每次读他的家传,总是想象王彦章的模样。
两年后,我又来到滑州做通判。今年正月,经过百姓通常所说的铁枪寺前,又找到并拜谒了王彦章的画像。)因时间久远,画像已有磨损,王公画像只能隐约可见。 (我)赶紧安排工匠修复保全画像,但不敢在上面增加内容,担心使画像失真。王彦章善使铁枪,当时的人称他“王铁枪”,他虽然离世已有百年,现在人们还在用 铁枪作为庙名,连小孩都知道王铁枪是一位良将。我之所以留心这幅画像的原因,只是由于钦佩到了极点。读他的书,尚且想象他的模样,何况得以拜谒他的画像, 看到了他的模样呢?所以不忍心看到画像的损坏。画像修好之后,(我)便在背后写下了我的感受,然后送给原主,让他好好保存
[王彦章画像记阅读答案]
篇8:宋志军唢呐王阅读答案
宋志军唢呐王阅读答案
唢呐王 宋志军
唢呐是我们豫东这一带很有名的乐器,一支唢呐和一支笙,一阳一阴,恰如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合在一起,便可演奏出各种基调的曲目,欢快如百鸟朝风,悲伤如雪梅哭灵,让观众随着不同的曲子时喜时悲,完全沉浸到乐曲的氛围之中。
我们这里有许多唢呐艺人,三五人聚到一起,便可组成一个唢呐班,他们走村串户,谁家有了红白喜事,便会请他们前去演出。
唢呐王姓王,六十多岁了,是我们这一带最有名的唢呐艺人,打小就跟随父亲学艺,至今已吹奏了大半个世纪。他的真名很少有人知道,大家都喊他“唢呐王”,一是因为他姓王,另外也有称赞的意思。唢呐王一生未娶,只有一个捡来的儿子,大家习惯叫他“小唢呐”,也少有人叫他的真名。据说是唢呐王在演出路上于荒野偶遇的弃婴,便抱回家中,一直养在身边,视为己出,打小就教他吹奏唢呐,父子二人相依相伴生活。
唢呐演奏在过去物资短缺的年代,也算得上是一门不错的营生,不用种不用收,走到哪里都能讨口饭吃。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一切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个行当渐渐地不太为人看重了。如今社会上各种各样的演出团队多了,用的都是现成的音响里放出来的音乐,唢呐二胡这类“老把式”,便渐渐地淡出了人们的`视线。面对这一切,唢呐王丝毫不为所动,而小唢呐却有点儿坐不住了,几次他和唢呐王商量,要唢呐王把积蓄拿出来,办一个歌舞团,去挣大钱。但唢呐王就是不答应,气得小唢呐冲他大吼,你不是我亲爹,把你的那些钱都带到棺材里吧!小唢呐决计和唢呐王分开,自己带了几个人另起炉灶。虽然还是演奏唢呐。可心里却总有不甘。
这一天,南村的李伯过八十大寿,又派人来请唢呐王父子前去演出,让父子二人再唱一出对台戏。并许下重彩,谁若胜了,奖彩头十万元,当场兑现。
小唢呐闻听,真是气不打一处来,同时心里暗暗较劲,发誓这次一定要赢。原来,这李伯不知怎的,打从前年祝寿就为他们父子摆开擂台,连续让他们唱对台戏,每次都拿出重彩,前两年分别是三万、五万,今年一下子增加到十万,前两次的钱都被唢呐王赢走了。小唢呐对此是又疑惑又气恼,疑惑的是这李伯的行为实在费解,他哪来那么多钱?又为何专门为他父子俩摆开这个擂台呢?气恼的是自己父亲为何如此贪钱,丝毫不顾及儿子呢?
然而疑惑归疑惑,气恼归气恼,这件事倒憋出小唢呐的一番雄心壮志来。暗地里每日刻苦练功,发誓一定要打败唢呐王,不知不觉技艺大增,他所带的班子名气也越来越大,甚至盖过了唢呐王,收入也较以往多出了不少。所以,这一次他有信心打败父亲,把那十万元彩头赢过来。
比赛这天,父子二人依然是和从前一样,一上来就各不相让,各展其能。唢呐王一曲《大祭桩》,让台下的老头老太太直抹眼泪:小唢呐的一曲《抬花轿》,又赢来台下年轻男女的一片叫好。二人一曲接一曲,越战越勇。这边观众如两股潮水,一会儿流向东。一会儿流向西,掌声叫好声一浪高过一浪。
二人从早上一直比赛到午后,太阳刚升起时像一只大红盆,后来变成了让人不敢直视的万道光芒。唢呐王干脆甩下上衣。赤膊上阵。只见他头上青筋乱跳,活像一只剥了皮的青蛙。那边小唢呐也头上冒汗,活像刚揭开的蒸笼。
时间久了,唢呐王渐渐露出败象。一者他年纪大了,体力不支:二者他会的曲子没有小唢呐多,最后不得不重复演奏一些曲子。眼看着观众一个个都到小唢呐的台子下。唢呐王突然吹奏出一个极高的声音,声震屋宇,然后吐出一口鲜血,倒在台上。
小唢呐见此,如梦方醒,他一把扔掉手中的唢呐,跑到唢呐王的台子上。紧紧地抱住了父亲。一阵混乱后,唢呐王被抬回家里,当晚就咽了气。
第二天一大早,李伯就来了。当他把十万元交给小唢呐时,被小唢呐拒绝了。小唢呐说,您老走吧,正是您老摆下这个擂台,让我亲手害死了自己的父亲,我恨您!
岂料李伯沉吟了一阵,却说出了这样一番话,孩子呀,你有所不知,这个擂台是你爹让我摆的呀!这几年他看你不安心,心里很着急,就和我商量,设下这个擂台,目的就是让你苦练技艺,别丢下这门艺术!这钱,本来就是你爹放到我这里的。他不是不愿给你,他是想让你靠自己的本事赢回去!
小唢呐听到这些,目瞪口呆,好一阵子才缓过神来,不禁转回身,大叫一声,爹呀——一下子扑到唢呐王身上。
唢呐王出殡那天,附近的几百名唢呐艺人都赶来了。小唢呐身穿重孝,手捧唢呐走在前头,几百只唢呐一起吹响,声震旷野。
(选自《小小说选刊》第4期。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小说开篇对唢呐演奏的介绍生动形象又不免夸张,不仅引出唢呐王的出场,还突出了唢呐王演奏技艺的高超。
B.李伯是小说的次要人物,为了给自己庆生摆下唢呐擂台,导致了唢呐王的去世,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C.小唢呐年轻气盛,有浮躁的一面,但是敢打敢拼,不失真性情。虽然一开始对唢呐王有所误会,但是在唢呐王倒下之后,知道真相的他追悔莫及。
D.小说的场面描写十分精妙,既有比喻、对比等修辞的综合运用,也有肖像、动作、神态的细致刻画,可谓精彩纷呈,使人身临其境。
E.小说既有父子打擂的紧张情节,还有民间技艺的魅力展现。塑造了生动而饱满的人物形象,表现了关注传统文化传承的主题。
(2)唢呐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3)小说的结尾描写唢呐王的出殡场面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这篇小说有哪些突出的艺术特色?请结合相关内容具体分析。
答案:
(1).DCE(D3分C2分E1分)
试题分析:A是介绍“唢呐”和“笙”的合奏;B“为了给自己庆生摆下唢呐擂台”错误。E“关注传统文化传承的主题”有过于拔高的嫌疑。
(2)①演奏技巧高超的唢呐王;②用心良苦、设法激励儿子精进技艺的父亲;③执着于民间艺术、有强烈的传承责任感的民间艺术家。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人物形象分析的题目,人物形象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
(3)①描写了宏大肃穆的送葬场面,给人以强烈震撼的艺术效果;②表达了人们对唢呐王的敬重、烘托了人物形象;③表现唢呐艺术得到了传承和发扬,深化了主题。
试题分析:分析语段的作用首先答出语段的内容,然后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作用,结构上照应开头,内容上深化主旨和凸显人物形象。此题主要是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
(4)①情节起伏转折;②善设悬念;③形象鲜明,前后对比;④语言生活化、质朴自然;⑤意蕴丰富、主题多样。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小说的艺术特色的题目,注意从选材、材料的作者安排,主旨的表达,人物的塑造的角度回答。
篇9:《王彦章画像记》阅读理解答案及译文
《王彦章画像记》阅读理解答案及译文
王彦章画像记
欧阳修
太师王公,讳彦章,字子明。郓州寿张人也。事梁,为宣义军节度使,以身死国,葬于郑州之管城。晋天福二年,始赠太师。
公在梁以智勇闻。及梁末年,小人赵岩等用事,梁之大臣老将,多以谗不见信,皆怒而有怠心;而梁亦尽失河北,事势已去,诸将多怀顾望。独公奋然自必,不少屈懈,志虽不就,卒死以忠。公既死而梁亦亡矣。悲夫!
五代终始才五十年,而更十有三君,五易国而八姓。士之不幸而出乎其时,能不污其身,得全其节者,鲜矣!公本武人,不知书,其语质,平生尝谓人曰:“豹死留皮,人死留名。”盖其义勇忠信出于天性而然。予于《五代书》,窃有善善恶恶之志。至于公传,未尝不感愤叹息。惜乎旧史残略,不能备公之事。
康定元年,予以节度判官来此。求于滑人,得公之孙睿所录家传,颇多于旧史,其记德胜之战尤详。又言:敬翔怒末帝不肯用公,欲自经于帝前;公因用笏画山川,为御史弹而见废。又言:公五子其二同公死节。此皆旧史无之。又云:公在滑,以谗自归于京师,而史云“召之”。是时,梁兵尽属段凝,京师赢兵不满数千;公得保銮五百人之郓州,以力寡,败于中都。而史云将五千以往者,亦皆非也。公之攻德胜也,被受命于帝前,期以三日破敌;梁之将相闻者皆窃笑。及破南城,果三日。是时,庄宗在魏,闻公复用,料公必速攻,自魏驰马来救,已不及矣。庄宗之善料,公之善出奇,何其神哉!
后二年,予复来通判州事。岁之正月,过俗所谓铁枪寺者,又得公画像而拜焉。岁久磨灭,隐隐可见,亟命工完理之,而不敢有加焉,惧失其真也。公尤善用枪,当时号“王铁枪”。公死已百年,至今俗犹以名其寺,童儿牧竖皆知王铁枪之为良将也。一枪之勇,同时岂无?而公独不朽者,岂其忠义之节使然与欠?
——节选自《欧阳文忠公集·王彦章画像记》
注:①敬翔:梁朝宰相。②末帝:梁末帝。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节诶是,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及梁末年,小人赵岩等用事 用事:当权
B.惜乎旧史残略,不能备公之事 备:完备,详细
C.期以三日破敌 期:希望
D.奇在速,速在果 果:果断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王彦章忠贞智勇的一组是
①为宣义军节度使,以身死国 ②志虽不就,卒死以忠 ③公本武人,不知书,其语质
④或笑以为狂,或忽若不闻 ⑤及破南城,果三日 ⑥公尤善用枪,当时号“王铁枪”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朝未年,朝臣们因谗言不被皇帝信任,都心怀愤怒而对国事懈怠,军中将领对时局也都抱观望态度,只有王彦章发奋坚持不渝,没有丝毫退缩和懈怠。
B.欧阳修在滑州找到了王彦章的孙子王睿记录的《家传》,内容比旧史丰富,其中德胜之战记载尤细,甚至记录了宰相敬翔因怒梁末帝不肯用王彦章而欲自杀一事。
C.欧阳修认为,出奇才能制胜,所以他坚持以出奇制胜来反制元昊,即使边防将领屡次失掉机会,他也始终不改自己的主张。
D.欧阳修在通常所说的铁枪寺前找到了王彦章的画像。当时画像损毁严重,他赶紧安排工匠进行修复保全,因担心画像失真,而没有在上面增加内容。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士之不幸而出乎其时,能不污其身,得全其节者,鲜矣!(4分)
(2)予于《五代书》,窃有善善恶恶之志。(3分)
(3)画既完,因书予所得者于后而归其人,使藏之。(3分)
参考答案
1.期:约定。
2.A(③和④不属于。③是说王公不懂文化,言语很质朴;④是说作者欧阳修自己,说有人笑他狂妄,有人根本不予理睬他)
3.C(欧阳修独自坚持出奇制胜的建议,后来人们嘲笑、反对,以致自己也感到困惑。)
4.⑴士人不幸出生在这个时代,能保持自身不受污染,终生重视名节的实在太少了!(“出、污、全、鲜”等四个词语各1分)
⑵我编写《五代史》,私下里怀有扬善贬恶的意图。(“窃”和第一个“善、恶”个1分)
⑶画像修好之后,(我)便在背后写下了我的感受,然后送给原主,让他好好保存。(“完、得、归”各1分)
古文译文
太师王彦章,字子明,郓州寿张人。在后梁任过宣义军节度使,以身殉国,葬在郑州管城。晋天福二年,才赠太师称号。
在后梁,他以智勇双全闻名。到了梁朝末年,小人赵岩等专权,梁的大臣老将多因谗言不被皇帝信任,都心怀愤怒而对国事懈怠。而梁朝也因此完全失去了河北之地。大势已去,军中将领对时局都抱观望态度,只有彦章发奋坚持不渝,没有丝毫退缩懈怠,报国之志虽未成功,但终于以死尽忠。彦章已去,梁也随即灭亡了,可悲啊!
五代从开始到结束,才五十四年,却更换了十三位国君,五次改朝换代,八姓先后掌握政权。士人不幸出生在这个时代,能保持自身不受污染,终生重视名节的实在太少了!彦章本来是一个带兵打仗的.武夫,不懂文化,言语质朴,平生经常对人说:“豹死留皮,人死留名。”他的义烈勇敢、忠诚守信都是出自他的天性。我编写《五代史》,曾怀有扬善贬恶的意图,写到彦章的传记,深为他的经历感愤叹息,可惜旧五代史残缺简略,不能详细记载他的事迹。
康定元年,我因担任节度判官来到滑州,向滑州人寻求有关彦章的材料,终于找到彦章的孙子王睿所记录的《家传》,内容比旧史丰富,其中记得胜之战尤其详细。《家传》又提到梁朝宰相敬翔因恼怒梁末帝不肯起用彦章,想在末帝面前自杀。还提到彦章因为用朝笏在地上指画山川形势,被御史弹劾。又说彦章五个儿子,有两个与其一道殉节。这些都是旧史没有的。彦章进攻得胜城的时候,在接受皇帝军令时,保证在三天之内破敌。后梁的将相们听到这样的话都在暗暗发笑。等到攻破得胜城南门的时候,果然只有三天。
现在我们宋朝有四十年没打过仗了,一朝元昊反叛,便打败我们的军队,杀死我们的将领,接连四五年如此,可我们到现在还没有制定出攻守的策略。我曾独自坚持出奇制胜的建议,但遗憾边防将领屡次失掉机会。同时人们在听到我的说法时,有人笑我狂妄,有人根本不予理睬。就是我自己也感到迷惘,不敢确定自己的意见是否正确。等到读了王彦章家传,看到德胜大捷,才知道古来名将,必定是出奇才能制胜。不过,不能周密计划的人便难于出奇,并且出奇要迅速果断,这才是天下伟人的举动,不是那些被常规所束缚的人能办得到的。我每次读他的家传,总是想象王彦章的模样。
两年后,我又来到滑州做通判。今年正月,经过百姓通常所说的铁枪寺前,又找到并拜谒了王彦章的画像。)因时间久远,画像已有磨损,王公画像只能隐约可见。(我)赶紧安排工匠修复保全画像,但不敢在上面增加内容,担心使画像失真。王彦章善使铁枪,当时的人称他“王铁枪”,他虽然离世已有百年,现在人们还在用铁枪作为庙名,连小孩都知道王铁枪是一位良将。我之所以留心这幅画像的原因,只是由于钦佩到了极点。读他的书,尚且想象他的模样,何况得以拜谒他的画像,看到了他的模样呢?所以不忍心看到画像的损坏。画像修好之后,(我)便在背后写下了我的感受,然后送给原主,让他好好保存。
篇10:李彦仙传阅读答案与翻译
李彦仙传阅读答案与翻译
李彦仙传
1.李彦仙,字少严,宁州彭原人。家极边,每出必阴察山川形势,或瞷敌人纵牧,取其善马以归。靖康元年,金人犯境,郡县募兵勤王,遂率士应募,补承节郎。
2.河东陷,彦仙拔归,道出陕,以兵事见守臣李弥大,弥大与语,壮之,留为裨将,戍淆、渑间。金人再犯汴,时彦仙为石壕尉,坚守三觜,民争依之。下令曰:“尉异县人,非如汝室墓于是。今尉为汝守,若不悉力,金人将尸汝于市。”众皆奋。金人攻三觜,彦仙战佯北,金人追之,伏发,掩杀千计,分兵四出,下五十余壁。
3.初,金人得陕,用降者守之,使招集散亡,彦仙阴遣士厕其间,金人不觉。乃引兵攻其南郭,夜潜师薄东北隅,所纳士内应,噪而入,复陕州。
4.三年,娄宿悉兵自蒲、解大入,彦仙伏兵中条山击之,金兵大溃,娄宿仅以身免。授右武大夫。娄宿率叛将折可求众号十万来攻,期以三旬必拔。彦仙意气如平常,登谯门,大作技乐,潜使人缒而出,焚其攻具,金人愕而却。
5.彦仙日与金人战,将士未尝解甲。娄宿雅奇彦仙才,尝啖以河南兵马元帅,彦仙斩其使。彦仙曰:“吾宁为宋鬼,安用汝富贵为!”城陷,彦仙率众巷战,矢集身如猬,战愈力。金人惜其才,以重赏募人生致之。遂投河死,年三十六。乾道八年,易谥忠威。
6.彦仙以信义治陕,犯令者虽贵不贷。与其下同甘苦,故士乐为用。有筹略,善应变。尝略地至青涧,猝遇金人,众愕眙,彦仙依山植疑帜,徐据柳林,解甲自如。金人疑有伏,引去,彦仙追袭于隘,躏死相枕。关以东皆下,陕独存。彦仙以孤城扼其冲再逾年,大小二百战,金人不得西。
(节选自《宋史·李彦仙传》,有删改)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河东陷,彦仙拔归
拔:攻取
(拔:解救、脱身)
B.彦仙阴遣士厕其间
厕:参与,混杂
C.尝啖以河南兵马元帅
啖:引诱,诱惑
D.犯令者虽贵不贷
贷:宽恕,饶恕
7.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勤王:原义是指尽力于王事,后多指君王有难,地位和统治受到威胁而动摇时,臣子起兵救援。
B.“补”“授”在文言文中都与官员任职相关。其他表示授予官职的还有“拜”、“除”、“辟”、“致仕”等。B (“致任”指辞官)
C.“靖康”是宋钦宗的年号,年号纪年是我国的'一种纪年法,岳飞在《满江红》中用“靖康耻”指代北宋灭亡的耻辱。
D.河东:黄河自北而南流经陕西、山西省境,古代把今山西境内,黄河以东的地区为“河东”。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夜潜师薄东北隅,所纳士内应,噪而入,复陕州。(4分)
(李彦仙)在晚上派军队暗中迫近东北角,招纳的士兵从金兵内部响应,鼓噪喧哗着进入(金营),收复了陕州。(得分点:“薄”、“内应”、“噪”、“复”,各1分)
(2)众愕眙,彦仙依山植疑帜,徐据柳林,解甲自如。(4分)
众人惊愕失措地望着,李彦仙依傍山势树立疑兵旗帜,安闲地占据柳林,解下盔甲轻松自如(毫不紧张)。(得分点:“愕眙”、“ 植”、“ 据”、“ 解甲自如”,各1分)
9.请概括本文传主李彦仙用兵上的特点。(4分)
①有谋略;
②善应变;
③善激励;
④与士兵同甘共苦。(每点1分)
参考译文
李彦仙字少严,宁州彭原人。他家住在近边地的地方,每次出来必定暗地观察山川形势,或者窥视敌人放牧,抢取敌人的好马回去。靖康元年(1126),金人进犯边境,郡县召募军队起兵救护朝廷,彦仙于是率领士兵应募,补承节郎。
河东陷落,彦仙脱身归来,道出陕西,以兵事拜见守臣李弥大,李弥大与他谈话,很赏识他,留他担任副将,戍守、渑二州之间。金人再次进犯汴京,当时彦仙任石壕县尉,坚守三觜,百姓争相依附于他。他下令说:“县尉与本县人不同,不像你们家室、祖坟都在这里,今天县尉替你们守卫,如果不尽力,那么金人将会在街市上把你们的尸体示众。”大家都奋勇争先。金人攻打三觜,彦仙假装战败,金人追击,彦仙埋伏出击,掩杀金人数以千计,分兵四面出击,攻下五十多座营垒。
开始,金人得到陕州,任用投降的人守卫,使他召集流亡,彦仙暗地派士兵置身其间,金人没有觉察。于是引兵攻打金人的南外城,晚上派军队暗中迫近东北角,金人招纳的士兵做内应,喧哗而进,收复陕州。
建炎三年(1129),娄宿尽其所有军队从蒲、解二地大举进入,彦仙在中条山伏兵阻击,金兵大败溃散,娄宿仅以身免。彦仙被授予右武大夫。娄宿率领叛将折可求所部号称十万人来攻打陕州,期望用三十天时间一定攻克。彦仙意态像平常一样,登上望楼,大肆作技宴乐,暗中使人系绳而出,焚烧金人攻城的器具,金人惊愕而退却。
彦仙每天与金人战斗,将士们未曾解甲。娄宿很惊奇彦仙的才能,曾经用河南兵马元帅的官职引诱他,彦仙斩杀了金人使者。彦仙说“:我宁可做宋朝的鬼,也不需要你的富贵!”州城陷落,彦仙率领大家展开巷战,箭头像刺猬一样集中在他身上,战斗愈加努力。金人爱惜他的才能,重赏招募人生擒他。于是投黄河而死,终年三十六岁。乾道八年(1172),易谥号“忠威”。
彦仙以信义治理陕州,违犯命令者即使贵要也严惩不贷。与部下同甘共苦,所以士兵乐意为其所用。他具有运筹谋略,善于应变。曾经强取土地到青涧一带,突然遇见金人,众人惊愕失措地望着,李彦仙依傍山势树立疑兵旗帜,安闲地占据柳林,解下盔甲轻松自如(毫不紧张)。金人怀疑有埋伏,引兵而去,彦仙追袭金人于险要之处,金人践踏伤害纵横相枕。关东都被金人攻下,惟独陕州保全。彦仙以孤城控扼要冲之处又一年多,大大小小战斗二百次,金人不能西进。
【王彦与八字军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2.军宴阅读答案
3.王彦教育叙事
4.王几何阅读答案
8.王勃故事阅读答案
10.《雨中 王玉昆》阅读答案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