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做到季羡林散文
“一棵开花的树”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做人做到季羡林散文,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做人做到季羡林散文,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做人做到季羡林散文
做人做到季羡林散文
九十八岁的季羡林老人,带着等身的著作,和绵绵的为人的风格,于7月11日离世。
我是今天看了新浪的年度盘点里面,关于季老的专题,写一点缅怀季老的文字。
季羡林是谁?“未名四老”之一,“北大副校长”,“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东方学家、思想家、翻译家、佛学家、作家”。种种头衔。还有声音称他为“国学大师”、“学术泰斗”、“国宝”,季老对此力辞,不予承认。
也许,称他为文化老人,他更乐意接受。
季老生于上世纪初的19,经历了风云变幻的二十世纪的大部分岁月。毕业于清华大学。学术方面研究古代印度语言、吐火罗语、佛教史,古代中外交流史,等等。他翻译有印度两大史诗之一的《罗摩衍那》,煌煌9万余行。季老还通晓12国语言。
季老不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没有迈克杰克逊那么多的粉丝。他是小众的大师,研究的不是显学,甚至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绝学。但是他是一个学者。
在网络的虚拟社会,名人明星的方方面面都被显露,被观察,被评论,被放大。有人褒扬你,也有人批评你。有人歌颂你,也有人中伤你。但我看不到对季老说三道四的文字。即使是为长者讳,为尊者讳,为死者讳。也不能如此的彻底。这一片对季老的毫无保留的爱戴,我想是有原因的。
也许是季老的学贯中西,著作等身,也许是季老笔耕不辍、焚膏继晷?
我所知道的,是远远不止这些。
季老为人清简,一件中山装穿了几十年。80多岁还在燕园里骑着那辆破自行车。许多北大的学生都有回忆到季老平易近人的点点滴滴,比如帮同学看行李等等。季老凌晨4点即起,散步朗诵,严谨守时,生活规律而治学严谨。即使在**的十年里,依然保持自己学者的良知和操守。他的弟子钱文忠说过,该坚持的和该坚守的,他一样也没有丢弃。
钱文忠还讲述了季老去看望前辈学者的故事。说他挺直上身坐在沙发一角,毕恭毕敬的对前辈学者说新年贺词。语言神态,恭恭敬敬。读之,令人动容。
季老走了,留下丰厚的学术典籍留待少数学术的精英去学习、钻研,发扬光大。留下丰厚的散文作品,给文学爱好者、给大众欣赏、品读,让我们深入他的内心,他的思考,他经历的'二十世纪的往昔岁月,他对后来者的谆谆期盼,深深嘱托。
还有,我们缅怀季老,一方面是学习他留下的著作,更重要是学习他的做人。他是学术的大师,散文创作的大师,更是做人的大师。
清华园有你这个学子,幸甚!北大有你这个老师,幸甚!吾辈有你这个榜样,幸甚!中国有你这样淡泊而热情的学者,幸甚!
在如今喧嚣浮躁的年代,还有多少人本着良心写诚实的文字?突然很想看看季老“句句真言”的《牛棚杂忆》。
篇2:季羡林散文《做人与处世》
季羡林散文《做人与处世》
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第一,人与大自然的关系;第二,人与人的关系,包括家庭关系在内;第三,个人心中思想与感情矛盾与平衡的关系。这三个关系,如果能处理很好,生活就能愉快;否则,生活就有苦恼。
人本来也是属于大自然范畴的。但是,人自从变成了“万物之灵”以后,就同大自然闹起独立来,有时竟成了大自然的对立面。人类的衣食住行所有的资料都取自大自然,我们向大自然索取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怎样去索取?索取手段不出两途:一用和平手段,一用强制手段。我个人认为,东西文化之分野,就在这里。西方对待大自然的基本态度或指导思想是“征服自然”,用一句现成的套话来说,就是用处理敌我矛盾的方法来处理人与大自然的关系。结果呢,从表面上看上去,西方人是胜利了,大自然真的被他们征服了。自从西方产业革命以后,西方人屡创奇迹。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大至宇宙飞船,小至原子,无一不出自西方“征服者”之手。
然而,大自然的容忍是有限度的,它是能报复的,它是能惩罚的`。报复或惩罚的结果,人皆见之,比如环境污染,生态失衡,臭氧层出洞,物种灭绝,人口爆炸,淡水资源匮乏,新疾病产生,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这些弊端中哪一项不解决都能影响人类生存的前途。我并非危言耸听,现在全世界人民和政府都高呼环保,并采取措施。古人说:“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犹未为晚。
中国或者东方对待大自然的态度或哲学基础是“天人合一”。宋人张载说得最简明扼要:“民吾同胞,物吾与也。”“与”的意思是伙伴。我们把大自然看作伙伴。可惜我们的行为没能跟上。在某种程度上,也采取了“征服自然”的办法,结果也受到了大自然的报复,前不久南北的大洪水不是很能发人深省吗?
至于人与人的关系,我的想法是:对待一切善良的人,不管是家属,还是朋友,都应该有一个两字箴言:一曰真,二曰忍。真者,以真情实意相待,不允许弄虚作假。对待坏人,则另当别论。忍者,相互容忍也。日子久了,难免有点磕磕碰碰。在这时候,头脑清醒的一方应该能够容忍。如果双方都不冷静,必致因小失大,后果不堪设想。唐朝张公艺的“百忍”是历史上有名的例子。
至于个人心中思想感情的矛盾,则多半起于私心杂念。解之之方,唯有消灭私心,学习诸葛亮的“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庶几近之。
篇3:做人就要做到这样
这10大秘诀是当代聪明的时尚女性所必须掌握的,绝不要忽视它们:
1、培养自身神秘感,不要随便泄露你的隐私或者过去。
2、给对方一定的暗示,而不要毫无保留地和盘托出。
3、在适当的时候出现,该走就走。
4、举止幽雅,直白的语言和易怒的性格都会暴露出你女性魅力的不足。
5、保持新鲜感,让自己每天都显得和昨日有所都与众不同。
6、由你来决定你的人生价值,你的生活是你自己的,你是自己命运的主人。
7、你不想被人当作永远套在脚上甩不掉的旧拖鞋吧,让他享有一定的私人空间。
8、任何时尚都没有比自然的女性特质更能吸引男人。
9、拥有自己的金融资产,进行个人的资产管理是明智的选择。
10、你永远不会绝望,也不会依赖别人。
其实,最重要的秘诀是控制自己的情感,否则你的生活将会崎岖不平。你应该每天早晨起床时对着镜子问一问:“我真正想要的是什么?”,然后在接下来的一天中就坚定地按照你的计划行事。
你必须时刻关注你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寻找一些良师益友,多交一些能够鼓励你让你增强信心的朋友。
在心里想想几个问题。还有工作挣钱还要供养谁?你能削减你的银行存款吗?你会宣称自己不可救药来逃避成人的责任吗(事实上是因为你的懒惰)?当有人说你昏头昏脑孩子气时你是否会感到高兴呢?是时候让自己变得成熟了。
如果你想和一个男人谈恋爱,不要表现出情感上的饥渴。只能接受你理想中的男人。顺便说一句,这世界并不缺乏优秀的男人,但是你必须主宰自己生活,总有一天会发现你期待出现的人。
篇4:季羡林谈做人
季羡林谈做人
做人与处事
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第一,人与大自然的关系;第二,人与人的关系,包括家庭关系在内;第三,个人心中思想与感情矛盾平衡的关系。这三个关系,如果能处理得好,生活就能愉快;否则,生活就有苦恼。
人与自然的关系,西方国家推崇“征服自然”,用处理敌我矛盾的方法来处理人与大自然的关系,表面上看,西方人胜利了,但是自然界以“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物种灭绝”、“人口爆炸”等多种形式,让人类“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待善人,“真”和“忍”是箴言。
个人心中思想感情的矛盾,多半起于私心。要解之,唯有消灭私心。
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根据季羡林的观察,对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来说,人生一无意义,而无价值。若要勉强找出一点与芸芸众生的区别,那便是:对人生有一些想法,动过一点脑筋,而且自认这些想法有点道理。
因此,如果人生真有意义与价值的话,其意义与价值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
关于人的素质的几点思考
我们所处的时代,享受着生产力发展带来的盛宴,也遭受着自然的反抗和惩罚,人与自然的关系如果处理不好,人类的生存前途就会受到威胁。
该如何破?“天人合一”。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不要讲征服与被征服。
作为个人,在“性本善”和“性本恶”之间,季羡林先生更加赞成性恶说,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何为善恶?自己生存,也让别的人或动植物生存,这就是善。只考虑自己生存,这就是恶。只要能做到既考虑自己也考虑别人,这个人就算及格了,考虑别人的百分比愈高,则这个人的道德水平也就愈高。
走运与倒霉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走运时,要想到倒霉,不要得意过了头;倒霉时,要想到走运,不必垂头丧气。心态始终保持平衡,情绪始终保持稳定,此亦长寿之道也。
迁就与适应
迁就与适应有原则性的.差别,两者的宾语不同。
“迁就”的宾语往往是不很令人愉快的、令人满意的事情。在平常的情况下,这种事情本来是不能或者不想去做的。极而言之,有些事情甚至是违反原则的,违反做人的道德的,当然完全是不能去做的。然而,最后还是因为各种原因去做了,自己也感到万分痛苦。
“适应”则不一样,对象往往是好的事物,进步的事物;即使开始时有点困难,也必能心悦诚服地予以克服。
我们须“适应”,但不能“迁就”。
谦虚与虚伪
谦虚是美德,但必须掌握分寸,注意东西。在东方谦虚涵盖的范围广,不能施之于西方,此不可不注意。然而,不管东方或西方,必须出之以真诚。有意的过分的谦虚就等于虚伪。
篇5:季羡林教我学做人美文
季羡林教我学做人美文
没有单纯、善良和真实,就没有伟大
认识国学大师季羡林的人无不对他充满敬仰之情,这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学识,更重要的是他为人处世的高风亮节。
我曾经和季老有一面之缘,而且是在当时我并不知道他就是国学大师季羡林的情况下。那是的一天,我去北京大学见一位中学校友。校友约我在北大图书馆门前见面。
因为是第一次到北大,我并不知道北大图书馆的具体位置。进入北大校园后,先问了一次路,按照指示,走了一会,还是没找到。我站在路旁东张西望,想再次问路。
我看了看,前面有位老人在散步,还有位女清洁工在捡地上的纸片和树叶。我想,做清洁工作的应该知道图书馆的位置,于是我就上前问她:“阿姨,到图书馆怎么走?”她想了一下,然后对我说:“还有好远呢,你一直向前走,前面有个十字路口,你向左拐,再向前走,看到十字路口后再向左拐就能看到了。”我向她道谢后,便继续向前走。刚走出没几步,就听见身后有人喊:“同学,你等一下。”我回头一看,刚才那位散步的老人正向我招手。
“您是喊我吗?”我略带惊讶地问他。
“是的,你不是要去图书馆吗?”老人笑着说。
“是的。”
“刚才我听见你问路了,她可能记错了,你向前走,看到十字路口左拐,这没错,再向前走,看到十字路口应该是右拐,而不是左拐。”老人边说边做手势。
“是吗?”我不知道该相信谁的。
“听我的没错,我这个糟老头在这生活了几十年了。”老人笑着说。
“老人家,我有些不明白,刚才我问路时,您听见那位阿姨说错了,怎么不当时告诉我?”我说出了心中的疑惑。
“不应当,不应当,我要是当时就告诉你正确的路线,岂不是让她尴尬,尽管她说错了,可是她是在做好事,应该尊重她的'好意。”老人说完笑呵呵地走开了。我有点感动,为老人的细心,更为老人的善良。
到图书馆后,我见到了朋友。我把刚才问路的事说给他听,他深有感触地说:“一般人肯定会当场指出那位清洁工的错误,不会考虑到这样会让她感到尴尬和难堪,这位老人真了不起。”
下午离开北大的时候,朋友送我。在途中,我又看见了那位善良的老人。当时老人正在和身旁一位中年人边走边聊。我悄悄用手指了指老人,小声对朋友说:“就是他,就是他告诉了我正确的路线。”
朋友笑了笑:“难怪,我说一般人做不出这事。”
“听你的意思,这老人不是一般人了。”我说。
“说出来你肯定惊讶,他就是国学大师季羡林。”
据说,在退休之前,只要是季老的课,就座无虚席,没座位的都站着听。我想我是个有福气的人,虽然没有听过季老的课,但仅仅一面之缘,他却给了我教导:尊重别人的善意,哪怕他是错的。
篇6:季羡林:做人与处世
季羡林
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第一,人与大自然的关系;第二,人与人的关系,包括家庭关系在内;第三,个人心中思想与感情矛盾与平衡的关系。这三个关系,如果能处理很好,生活就能愉快;否则,生活就有苦恼。
人本来也是属于大自然范畴的。但是,人自从变成了“万物之灵”以后,就同大自然闹起独立来,有时竟成了大自然的对立面。人类的衣食住行所有的资料都取自大自然,我们向大自然索取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怎样去索取?索取手段不出两途:一用和平手段,一用强制手段。我个人认为,东西文化之分野,就在这里。西方对待大自然的基本态度或指导思想是“征服自然”,用一句现成的套话来说,就是用处理敌我矛盾的方法来处理人与大自然的关系。结果呢,从表面上看上去,西方人是胜利了,大自然真的被他们征服了。自从西方产业革命以后,西方人屡创奇迹。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大至宇宙飞船,小至原子,无一不出自西方“征服者” 之手。
然而,大自然的容忍是有限度的`,它是能报复的,它是能惩罚的。报复或惩罚的结果,人皆见之,比如环境污染,生态失衡,臭氧层出洞,物种灭绝,人口爆炸,淡水资源匮乏,新疾病产生,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这些弊端中哪一项不解决都能影响人类生存的前途。我并非危言耸听,现在全世界人民和政府都高呼环保,并采取措施。古人说:“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犹未为晚。
中国或者东方对待大自然的态度或哲学基础是“天人合一”。宋人张载说得最简明扼要:“民吾同胞,物吾与也。”“与”的意思是伙伴。我们把大自然看作伙伴。可惜我们的行为没能跟上。在某种程度上,也采取了“征服自然”的办法,结果也受到了大自然的报复,前不久南北的大洪水不是很能发人深省吗?
至于人与人的关系,我的想法是:对待一切善良的人,不管是家属,还是朋友,都应该有一个两字箴言:一曰真,二曰忍。真者,以真情实意相待,不允许弄虚作假。对待坏人,则另当别论。忍者,相互容忍也。日子久了,难免有点磕磕碰碰。在这时候,头脑清醒的一方应该能够容忍。如果双方都不冷静,必致因小失大,后果不堪设想。唐朝张公艺的“百忍”是历史上有名的例子。
至于个人心中思想感情的矛盾,则多半起于私心杂念。解之之方,唯有消灭私心,学习诸葛亮的“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庶几近之。
篇7:季羡林散文
缘分与命运本来是两个词儿,都是我们口中常说,文中常写的。但是,仔细琢磨起来,这两个词儿涵义极为接近,有时达到了难解难分的程度。
缘分和命运可信不可信呢?
我认为,不能全信,又不可不信。
我决不是为算卦相面的“张铁嘴”、“王半仙”之流的骗子来张目。算八字算命那一套骗人的鬼话,只要一个异常简单的事实就能揭穿。试问普天之下――番邦暂且不算,因为老外那里没有这套玩意儿――同年,同月,同日,同时生的孩子有几万,几十万,他们一生的经历难道都能够绝对一样吗?绝对地不一样,倒近于事实。
可你为什么又说,缘分和命运不可不信呢?
我也举一个异常简单的事实。只要你把你最亲密的人,你的老伴――或者“小伴”,这是我创造的一个名词儿,年轻的夫妻之谓也――同你自己相遇,一直到“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经过回想一下,便立即会同意我的意见。你们可能是一个生在天南,一个生在海北,中间经过了不知道多少偶然的机遇,有的机遇简直是间不容发,稍纵即逝,可终究没有错过,你们到底走到一起来了。即使是青梅竹马的关系,也同样有个“机遇”的问题。这种“机遇”是报纸上的词,哲学上的术语是“偶然性”,老百姓嘴里就叫做“缘分”或“命运”。这种情况,谁能否认,又谁能解释呢?没有办法,只好称之为缘分或命运。
北京西山深处有一座辽代古庙,名叫“大觉寺”。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流泉,有三百年的玉兰树,二百年的藤萝花,是一个绝妙的地方。将近二十年前,我骑自行车去过一次。当时古寺虽已破败,但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至今忆念难忘。去年春末,北大中文系的毕业生欧阳旭邀我们到大觉寺去剪彩。原来他下海成了颇有基础的企业家。他毕竟是书生出身,念念不忘为文化做贡献。他在大觉寺里创办了一个明慧茶院,以弘扬中国的茶文化。我大喜过望,准时到了大觉寺。此时的大觉寺已完全焕然一新,雕梁画栋,金碧辉煌,玉兰已开过而紫藤尚开,品茗观茶道表现,心旷神怡,浑然欲忘我矣。
将近一年以来,我脑海中始终有一个疑团:这个英年歧嶷的小伙子怎么会到深山里来搞这么一个茶院呢?前几天,欧阳旭又邀我们到大觉寺去吃饭。坐在汽车上,我不禁向他提出了我的问题。他莞尔一笑,轻声说:“缘分!”原来在这之前他携伙伴郊游,黄昏迷路,撞到大觉寺里来。爱此地之清幽,便租了下来,加以装修,创办了明慧茶院。
此事虽小,可以见大。信缘分与不信缘分,对人的心情影响是不一样的。信者胜可以做到不骄,败可以做到不馁,决不至胜则忘乎所以,败则怨天尤人。中国古话说:“尽人事而听天命。”首先必须“尽人事”,否则馅儿饼决不会自己从天上落到你嘴里来。但又必须“听天命”。人世间,波诡云谲,因果错综。只有能做到“尽人事而听天命”,一个人才能永远保持心情的平衡。
篇8:季羡林散文
一抬头,跟前一片金光:朝阳正跳跃在书架顶上玻璃盒内日本玩偶藤娘身上,一身和服,花团锦簇,手里拿着淡紫色的藤萝花,都熠熠发光,而且闪烁不定。
我开始工作的时候,窗外暗夜正在向前走动。不知怎样一来,暗夜已逝,旭日东升。这阳光是从哪里流进来的呢?窗外一棵高大的梧桐树,枝叶繁茂,仿佛张开了一张绿色的网。再远一点,在湖边上是成排的垂柳。所有这一些都不利于阳光的穿透。然而阳光确实流进来了,就留在藤娘身上……
然而,一转瞬间,阳光忽然又不见了,藤娘身上,一片阴影。窗外,在梧桐树和垂柳的缝隙里,一块块蓝色的天空,成群的鸽子正盘旋飞翔在这样的天空里,黑影在蔚蓝上面划上了弧线。鸽影落在湖中,清晰可见,好像比天空里的更富有神韵。
朝阳越升越高,透过浓密的枝叶,一直照到我的头上。我心中一动,阳光好像有了生命,它启迪着什么,它暗示着什么。我忽然想到印度大诗人泰戈尔,每天早上对着初升的太阳,静坐沉思,幻想与天地同体,与宇宙和一。我从来没达到这样的境界,我没有这一份福气。可是我也感到太阳的威力,心中思绪翻腾,仿佛也能洞察三界,透视万有了。
现在我正处在每天工作的第二阶段的开头上。紧张地工作了一个阶段以后,我现在想缓松一下,心里有了余裕,能够抬一抬头,向四周,特别是窗外观察一下。窗外风光如旧,但是四季不同:春花,秋月,夏雨,冬雪,情趣各异,动人则一。现在正是夏季,浓绿扑人眉宇,鸽影在天,湖光如镜。多少年来,当然都是这样个样子。为什么过去我竟视而不见呢?今天,藤娘身上一点闪光,仿佛照透了我的心,让我抬起头来,以崭新的眼光,来衡量一切,眼前的东西既熟悉,又陌生,我仿佛搬到了一个新的地方,把我好奇的童心一下子都引逗起来了。我注视着藤娘,我的心却飞越茫茫大海,飞到了日本,怀念起赠送给我藤娘的室优千津子夫人和室优佑厚先生一家来。真挚的友情温暖着我的心……
窗外太阳升得更高了。梧桐树椭圆的'叶子和垂柳的尖长的叶子,交织在一起,椭圆与细长相映成趣。最上一层阳光照在上面,一片嫩黄;下一层则处在背阴处,一片黑绿。远处的塔影。屹立不动。天空里的鸽影仍然在划着或长或短、或远或近的弧线。再把眼光收回来,则看到里面窗台上摆着的几盆君子兰,深绿肥大的叶子。给我心中增添了绿色的力量。多么可爱的清晨。
多么可爱的清晨,多么宁静的清晨!此时我怡然自得,其乐陶陶。我真觉得,人生毕竟是非常可爱的,大地毕竟是非常可爱的。我有点不知老之已至了。我这个从来不写诗的人心中似乎也有点诗意。
此身合是诗人来
鸽影湖光入目明
我好像真正成为一个诗人了。
一九八八年十月十三日
篇9:做人散文
做人散文
每一个人都是生灵,何为人?不过就是一副躯壳加上会思考的灵魂。但何为做人?仅仅是平稳的过日子?不是吧,做人应该是实现自己的价值,享受作为一个生灵的愉悦。做不到这些,人与那些同样具有躯壳和思考力的动物无异。
每一个人都是异质,为何人?鲁迅在《中国的脊梁》一文中有言‘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每个人的.社会地位不同,交际朋友圈不同,结识的人也不同,这渐渐地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既然每个人相对与别人来说都是异质,那么做人便有了因人制宜的要求。一个清洁工,能坚持认真打扫干净负责区域,坚持不懈,他做人就是成功的;一个职员,能在工作中一丝不苟,认真完成工作,他做人就是成功的;一个政治家,能够为民请命,为人民群众某福利,他做人就是成功的。
做人不仅取决于社会地位等这些客观因素,个人主观愿望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比如说:我要怎么怎么样,我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样便出现了梦想一词。将客观条件与个人主观愿望有机结合,做人。
每一个人都是玫瑰,为人何?每个人都开得鲜艳亮丽了,世界这座花园才会更加美丽。做人的目的是什么?实现自己的价值,享受这世界的阳光与露水,享受作为生灵的愉悦。有时候为了大局放弃自己的原则也不失为一种做人的境界。就像为了整个花园的美丽,牺牲一些玫瑰是必然的。人作为一种生灵追求愉悦是神圣的。但人追求愉悦要在不破坏和谐的前提下进行。这就如同法律与自由的关系,有自由权利但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更是要为大家的和谐,以达到大家的愉悦,让那座花园亮丽。
做人应该是这样的吧。
【做人做到季羡林散文】相关文章:
1.季羡林散文
2.季羡林的散文
9.季羡林语录
10.做到廉洁自律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