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天时、地利、人和”在班级拔河比赛中的巧妙运用
“富美子”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论“天时、地利、人和”在班级拔河比赛中的巧妙运用,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论“天时、地利、人和”在班级拔河比赛中的巧妙运用,希望对大家的学习与工作有所帮助。
篇1:论“天时、地利、人和”在班级拔河比赛中的巧妙运用
论“天时、地利、人和”在班级拔河比赛中的巧妙运用
论“天时、地利、人和”在班级拔河比赛中的巧妙运用作者/卢振凯
摘 要:提到拔河比赛,相信大家想到的第一个词会是“天时、地利、人和”巧妙的结合,是的,在众多班级拔河比赛实践中,胜率较大的队伍,都或多或少地合理运用了“天时、地利、人和”三要素。在此,结合班级拔河比赛的全过程进行简单叙述。
关键词:后仰式拔河;声势;齐心协力
一、天时,熟识
1.绳子位置人员的配备
在拔河比赛中,一支队伍拥有绳头、绳中、绳尾。在这里我们打个比方,高考作文写作时按照“龙头、猪肚、虎尾”就可取得作文高分,同样我们在拔河比赛中也要有这样的分配。绳头即“龙头”,用眼睛去观察对方队伍,所以,绳头队员要灵活于变化和调整;绳中即“猪肚”,运用较强壮队员担当,在比赛中能起到协调发力的作用;绳尾即“虎尾”,是比赛的核心部分,一般用强壮且高大的学生担当,稳定队伍队形,使队形保持一条直线。
2.对后仰式拔河比赛的选择
寻找到一个适应队伍比赛的方式,采用后仰式姿势,利用下肢的力量和身体的瞬间加速产生超重力,有目的地去运用拔河技术。准备时,站位身体正向前,双脚成马步姿势,脚全掌着地,双手同时集中在绳子一点握紧,手臂伸直,此时身体不可后仰,每个人要紧紧跟在前面同学的身后,队伍不可分散。
二、地利,造势
预备口令下达时,学生重心下降成小马步姿势,做好准备比赛姿势。哨响时,反应快速,所有队员身体同时后仰,双脚紧紧抓地,双手紧握绳子,利用瞬间后仰产生的超重力,打乱对方的阵形。此过程中脚不可抬起,要利用脚与地面的摩擦力进入防守状态,开始前为试探阶段,力量的强弱决定是否快速反击。声势越大,给对方造成压力越大,起到打击对方气势的目的。
当对方占优势时,队伍应该及时降低重心,保证身体后仰,用体重和双脚的摩擦力消耗对方的'力气,绳中队员保持队形口令下达,寻找机会反击,制造优势条件。
三、人和,齐心
1.合理的绳位安排
体现虎头灵活性,着重策略多变;猪肚控制指挥性,着重是观察对方力量强弱;虎尾稳重保持性,着重保持队伍的整体。比赛哨响时,所有学生一起用力,脚抓地,手抓紧,同时后仰,保证所有学生是作用在一条直线用力,绳尾的最后一名学生,应把绳头从一个腋窝下经过背再从另外一个腋窝下伸出,用手控制在身前,防止绳头落地,向后移动时脚踩到绳跌倒。
2.沟通、协调用力
在比赛中,队伍前后之间的同学,如果发现前一名同学手臂压绳,要及时提醒,中间指挥员“口令”要一致,在比赛中要达到,同时后仰,同时用力,同时慢慢移动。
以上是我班在多次拔河比赛获胜中反思、总结的观点,在拔河比赛中,大家可能认为力量大、劲往一处使就能赢得比赛,这是片面的想法,拔河比赛中,要合理地利用“熟识、造势、齐心”环节,把班级最大的潜力激发出来,正所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者巧妙地结合起来,才是取胜的关键。
(作者单位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授田英才学园)
篇2:论教师期望效应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论教师期望效应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大小与学生的学业成就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即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值越高,学生取得成功的可能性生越大;反之,学生的'发展便会受滞.于是,人们便期望教师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尤其关爱暂时落后的学生,以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本文就如何正确合理地运用教师期望效应来促进英语教学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作 者:赵兰信 ZHAO Lan-xin 作者单位: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外国语言文学学部,湖南,长沙,410205 刊 名: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年,卷(期): 29(2) 分类号:H03 关键词:教师期望效应 英语教学 期望理论篇3:管理艺术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管理艺术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管理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在幼儿园的班级管理中,幼儿既是管理的主体,有时管理的对象,教育目标的实现,教学效果的优劣,以及幼儿的发展,直接取决于班级管理,现将我在班级管理中如何运用管理策略促进幼儿主动性发展的作法介绍如下:
一、幼儿的心理特点和行为水平,运用标记图,帮助幼儿培养良常规
在幼儿园班级管理中,很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幼儿常规的培养,良好常规是教师教学得以实施的有力保证,幼儿园的常规既有行为准则,活动的纪律,又包括日常的生活秩序,活泼好动是孩子们的天性,热常规恰恰要限制幼儿的行为,因此,只有把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幼儿在日常的生活和教学中形成常规的行为习惯,才能达到管理的最终目的。
由于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弱,有时管不住自己,有时是不知道该怎样做,因此就要求教师要帮助孩子控制自己的行为。如认识标记图的活动中,我发现孩子们对标记图都非常感兴趣,于是我就想,为什么不在教师里贴一些提醒幼儿该怎样做的标记图呢。为了让幼儿看清图示,我们县一起商量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可以做,然后和孩子们一起设计了既简单又形象的标记图,然后把它贴到适当的地方,比如有些孩子经常在活动室内大声喧哗,影响别人,我们就设计了请安静的标记图,当谁违反时,我们就提醒他看看墙上的标记图,这样他就会很自然的来控制自己的行为。标记图的使用,促进了幼儿良好行为的产生和发展,抑制了幼儿不良行为的发生,也提醒幼儿自觉遵守日常生活常规,由于自己的积极参与,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主动性。
二、创造自由、宽松的人际沟通环境,促进幼儿之间的主动交往
通过长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孩子们在早上入园后,以及进餐时间,教育活动过程中喜欢与同伴进行交流,这样不免会影响到幼儿的学习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于是我们在每天的餐前、餐后和离园前的时间安排谈话、讨论、讲故事等活动,并通过各种提问鼓励幼儿向老师及同伴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或者说明简单的事件。在幼儿的表述过程中,教师认真倾听,并给予及时的赞赏和规范的语言示范,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这样幼儿有了一个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的良好环境,并得到积极的应答与肯定,促进了幼儿语言学习与主动交谈,建立了一个人际沟通的环境,同时让每个孩子都有了锻炼与学习的机会。
三、开放自取、丰富有序的教学空间,让幼儿作环境的主人
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材料的互动中实现的。幼儿的常规的形成,关键在于“培养”,教师的责任就是教孩子按照可以接受的`行为标准来行动,而不是一味的批评孩子哪些做的不对或不好。作为教师一般不允许孩子在教室里乱跑,一是考虑到幼儿的安全,二是不利于常规的培养,见到有孩子跑时,我们的第一个反应就是告诉孩子“不许跑”,可很多的时候,孩子们并不知道为什么不能在教室里
跑,作为教师,除去耐心的“培养”幼儿的常规习惯外,更要采取适应的措施,帮助孩子控制自己的行为。我们根据幼儿的兴趣,将活动是由原来的小学化模式改为多个活动区,语言区、表演区、益智区、美工区、建筑区、科学区等。每个区都提供了数量充足、种类齐全的成品材料及相关的辅助操作材料。幼儿可以在每个区自由的观察、取用和操作,在布置的过程中,充分让幼儿参与设计与布置,每个孩子都能再区角中找到自己的作品,让幼儿真正成为环境的主人。
四、定立师生共同遵守的班规,让幼儿学会自己管自己
有效的规则秩序,有益于班机活动的管理和师生互动,通常情况下,常规都是教师制定后,然后教给孩子,可是孩子们不见得能接受和遵守那些规则。我在教学中发现,有时让孩子们自己来制定规则约束里反而更强,而且他们还互相监督。开学初,我们和幼儿共同讨论,什么样的行为是应该做的,什么样的行为是不应该做的,然后让全体幼儿都积极讨论,说出自己的不同意见,然后根据讨论的结果,师生共同制定全班都必须遵守的班级常规。我想这大概是因为孩子们的规则都是经过大家讨论以后产生的,在讨论的过程中理解了规则后的道理,做起来就更“理所当然”了。还有,这些规则是孩子们自行协商、一致同意的,不是老师“强加”的,有了自主的体验,当然就更注意执行了。
《纲要》中强调,幼儿园的教育活动要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幼儿为主体,同样在班级管理中,也要注重幼儿的参与,充分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促进幼儿主动性的发展,在班级管理中,合理的运用管理艺术,会使班级工作变得井然有序,活儿不乱。
篇4:论创新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论创新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需要,也是时代赋予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创造民主和谐的育人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前提.注重学生创新思维训练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注重实践,创新多媒体课件,开设各种英语教学活动课,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形式.注重学法指导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保证.本文主要探讨创新教学的'特点,作用以及创新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和运用.创新教学要求教师冲破传统教学方法,对课堂教学进行深层次思考与创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作 者:兰学群 作者单位: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刊 名:科技信息(学术版)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36) 分类号:H3 关键词:创新 英语教学方法 运用篇5:论情感因素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论情感因素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良好的`教学方法和合理教学手段能促进英语学习效果的提高.健康积极向上的情感因素融入英语教学中能更好地起到教书育人效果.此因素注重树立师生共为课堂主体的概念和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的形成.
作 者:李红辉 作者单位: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湖南,长沙,410138 刊 名:南北桥 英文刊名:SOURTH NORTH BRIDGE 年,卷(期):2008 “”(6) 分类号:H3 关键词:情感因素 英语教学篇6:论心理咨询手段在思想教育中的运用
论心理咨询手段在思想教育中的运用
自从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展心理咨询以来,心理咨询逐步被引用到思想教育领域,如何利用心理咨询的'手段搞好思想教育是一个需要认真探讨的课题.
作 者:付建中 刘建国 作者单位:付建中(唐山师范学院,河北唐山,063000)刘建国(河北省迁安市夏官营初级中学)
刊 名: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NORTH CHINA COAL MEDICAL COLLEGE 年,卷(期): 4(2) 分类号:A846 关键词:心理咨询 思想教育 运用篇7:论命题理论在演讲中的运用
论命题理论在演讲中的运用
逻辑学是一门古老又富有生命力的科学,逻辑科学的现代化是逻辑学史上的一个新纪元.但纯粹的理论无法结出累累硕果,本文旨在将逻辑理论中有关命题理论的运用与演讲这一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相结合,分析命题理论在演讲中的重要性,说明命题的适当性对演讲效果产生的`重要影响,同时以格赖斯的合作原则为依据,解答如何在演讲中使人们的思想交流得以顺利进行.
作 者:王芹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广东,广州,510631 刊 名: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JINZHOU TEACHERS COLLEGE(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 25(2) 分类号:B812.22 关键词:演讲 命题 语句 合作原则篇8:论装饰在古代建筑中的运用
摘 要:纵观世界建筑的发展,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建筑具有鲜明的特点,这些特点主要表现在木构架为结构体系,单栋房屋组成为建筑群体和它们建筑群组的空间形态、建筑单体的整体外观到建筑各部分的造型艺术上。而装饰艺术的运用在建筑形式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工匠们将雕刻绘画用到建筑装饰里,增强了建筑的艺术表现力。赋予了建筑艺术的外观形象和思想内涵,可以看出装饰成为古代建筑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关键词:空间形态;装饰;建筑;艺术
我国古代建筑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的成就。从陕西半坡遗址发掘的方形或圆形浅穴式房屋发展到现在,已有六、七千年的历史。他不仅体现了我国的历史文化,同时也是珍贵的艺术品,具有丰富多彩的装饰艺术形式。
一、建筑装饰的起源
装饰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最先用于器物和生活用品上的装饰图形被称为实用品装饰;用于人体上的装饰图形被称为纹身装饰;用于栖身居住之地的装饰图形被称为最原始的环境装饰,这些可以说是最早的装饰图案了。考古学家在北京周口店的北京猿人遗址中发现了打磨光滑的骨器、蚌壳,大小不一的砾石,有一些砾石还是彩色的,白的、绿的中间有小孔,在穿孔上还发现人工染上去的红颜色。据分析这可能是一种穿起来挂在猿人身上的装饰品。
新石器时代,由于生产工具有了进步,在这个时期出现了不少石造工具,被打磨得十分光滑,很多的生活器皿上也已经有了各种各样的装饰纹样,同时也出现了简单的色彩。体现了人类早期的审美趣味和观念。
随着生产力的进步,人类的居住形式逐渐从树上迁移到了地面,用木和泥土建造房屋,在建造的过程中,匠人们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美化和加工,装饰就这样出现在了建筑中。而装饰也随着建筑的不断发展变的'完备和丰富,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培育和发展了自己的建筑美感和建筑艺术观念。
二、建筑中的装饰内容
在我国古代,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比较缓慢,因此古代建筑在很长的时期内它的结构形式和群体组合都处于稳定的状态,因此装饰的形式和内容也基本相同,没有很明显的变化。我们通过分析总结可以归纳出古代建筑经常使用的装饰题材内容。如:动物中的龙、虎、凤、龟四神兽和狮子、麒麟、鹿、鹤、鸳鸯、蝴蝶、喜鹊、鱼、蝙蝠等;植物中的松、柏、桃、竹、梅、菊、兰、荷、芙蓉、水仙、牡丹、海棠、百合、万年青等花草树木都是装饰中常见的;人物形象主要有神仙与古代名士,神仙有八仙、寿星、钟馗、孙悟空、哪咤等,历史人物则有花木兰、岳飞、红拂、关羽、刘备、张飞、赵云、李白等等;另外还有文字装饰和大量的几何纹样。所有的这些装饰题材不仅体现了外在的形式美,还表达出了一定的思想内涵和等级制度。例如建筑大门上门钉的装饰就体现了古代社会森严的等级制度。皇宫内的大门,门钉按横九排,竖九个共81枚为定数,王府和百官的房屋大门上的门钉数依次减少。可以看出,就这么一副简单的门板反映了建筑装饰的等级制度。
三、装饰色彩的运用
在旧石器时代,由于当时技术水平非常落后,建筑所用的材料也基本是就地取材,颜色通常使用构筑材料的原始色彩,很多装饰效果都不可能实现。真正的将颜色作为装饰品使用是龙山文化遗址中发现的在白灰墙面上刻画图案。
随着制陶、冶炼和纺织等社会生产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并开始使用来自矿物和植物的颜料,并将其中某些用于装饰或防护涂料,这就产生了后来的建筑装饰色彩。经过长期的实践,我国古代的匠师在建筑中越来越多的使用色彩,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例如在北方的宫殿、官衙建筑中,很善于运用鲜明色彩的对比与调和。房屋的主体部分、也经常可以照到阳光的部分,一般用暖色,特别是用朱红色;房檐下的阴影部分,则用蓝绿相配的冷色。这样就更强调了阳光的温暖和阴影的阴凉,形成一种悦目的对比。朱红色门窗部分和蓝、绿色的檐下部分往往还加上金线和金点,蓝、绿之间也间以少数红点,使得建筑上的彩画图案显得更加活泼,增强了建筑的装饰效果。
由于我国古代社会等级划分十分严格,只有皇宫才可以用五彩斑斓的色彩进行装饰,普通百姓不要说服饰,即使是建筑色彩、格局和日常生活都是被严格控制的。显而易见,色彩的运用存在着严格的等级观念。民间的建筑,特别是在明清时期,是以青灰色砖瓦石板,白色粉墙,赭石色木柱,黑漆大门这样的高对比单一色调为主,所以民间居住环境是偏清雅的。而皇家建筑则多用丰富的色彩,多彩的琉璃顶,红柱红门,金器,彩画,汉白玉雕栏,氧化后变黑的青铜器等,这样可以显示皇族的高贵和富有。明清时期的北京,就有明文规定只有皇帝的宫室、陵墓建筑才准许使用黄色琉璃瓦和红墙,以体现尊贵。亲王、郡王等高级贵族住宅的建筑只能用绿色盖顶。蓝、紫等颜色为官宦之家所用。平民常使用色调单一的色彩。由此可见,古代建筑在装饰色彩上是根据等级来进行应用的。
四、装饰在古代建筑中的表现手法
通过查阅资料,对于装饰在古代建筑中的表现手法可以概括为总以下几点:
(一)装饰的象征
这种表现手法不仅用于诗、词、歌、赋、书、画的表现之中,同时在古代建筑的装饰上也应用广泛,因为建筑也如同诗、词、歌、赋一样通过简练的主题形象来表达一定的思想内涵。在表现的过程中,有的表现的比较明显,而有的则表现得比较含蓄。
1、形象比拟
建筑是一种形象艺术,所以形象比拟在建筑装饰中引用广泛。例如:植物形象就普遍应用在建筑装饰当中。莲花的运用主要体现在思想内涵上,由于中国长期处于封建主义统治下,在在浑浊的世俗社会里,人要出淤泥而不染,保持气节,坚忍不拔,这都是人们所要追求的品质。出了莲花,还有松、竹、梅也象征着人品的高洁,经常出现在建筑的装饰中。
2、谐音的比拟
在建筑装饰中还经常借助主题名称的同音字来表现一定的思想内容。例如:窗上蝙蝠装饰,其名与“福”谐音,所以格扇窗格上喜用蝙蝠作菱花,门板上用五只蝙蝠围着中央的寿字,名为“五福捧寿”。 从帝王宫殿到农村农舍的装饰都可以看到它的踪迹,而且经过工匠的艺术加工,蝙蝠的形象在很大程度上被美化了。再如:狮子图案在装饰中的应用组成了不少具有吉祥意义的图案。画面中两只狮子表示“事事如意”,狮子配以长绶带表示“好事不断”,再加上钱纹则喻意“财事不断”。 3、数字比拟
数字作为装饰的内容并不是用具体数字来组成纹样,指的是装饰中某一主题的多少个数所表达的象征意义。例如:天坛就广泛应用了数字的象征手法,它的台阶、栏杆、铺地都采用象征帝王的最高数字九为单位。又如:紫禁城太和殿的台基中央皇帝专用的御道上都雕刻有九条石龙,主要宫殿的戗脊上排列着九只走兽。再如皇极门前最大的影壁上用九条龙做装饰,因此成“九龙壁”,而在这九座九龙壁的屋脊上有2×9=18条龙,影壁壁面用了30×9=270块不同的琉璃面砖拼成。
数字比拟这种表现手法在古代建筑中的运用十分广泛,与形象比拟的表现手法比起来它的象征作用是比较间接和含蓄的,数字比拟这种表现方式必须经过解读才能被表达出来,否则人们很难认识和理解。
(二)形象艺术的表现
建筑装饰与雕刻绘画相比,相同之处都是通过具象或抽象的形象来表达主题内容,不同的是建筑装饰中所使用的主题形象往往是连续的、重复的出现在建筑上,这正是绘画和雕刻艺术所不允许的。在古代建筑中大部分装饰都被概括和简化,比原始形态更为精炼。例如:南唐时期墓表石础上刻有两只老虎,它们首尾相接。弯曲着身子,环抱着石柱,造型简练,但却表现出老虎凶猛的特点。又如在建筑的边饰上常出现成片的植物花卉,所以这些形象都有了定性的图案样式。
(三)情节的表现
古代建筑能通过装饰艺术表现出一定的思想内涵,这种装饰手法在古代建筑中的宫殿、陵墓、寺庙运用很广,在一些地方祠堂,豪门,富商的住房建筑上同样表现的十分明显。例如:皇家园林颐和园有一条长728米的游廊,在这条长廊上绘制了《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等小说中的情节。这种带有情节的装饰比单一的题材所表达的内容丰富得多,装饰效果也更为持久强烈。
通过以上的论述,可以看出装饰艺术在古代建筑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已经融于建筑,成为建筑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楼庆西.中国古建筑二十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
[2]王其钧.中国民居三十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3]崔唯.城市环境色彩规划与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4]郭廉夫,张继华.色彩美学[M].陕西: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
【论“天时、地利、人和”在班级拔河比赛中的巧妙运用】相关文章: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