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语言学在英汉翻译中的运用的论文
“黄昏逃不掉”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1篇对比语言学在英汉翻译中的运用的论文,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对比语言学在英汉翻译中的运用的论文,方便大家学习。
篇1:对比语言学在英汉翻译中的运用的论文
关于对比语言学在英汉翻译中的运用的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逐渐提升,英语也成为我们日常交际中的主要语言之一。但是在交际过程中,由于语言不通阻碍交流,因此翻译的作用逐渐凸显出来。但是翻译作为一种交流的环节,由于它是一门跨语言的艺术,所以需要涉及到汉语和英语这两种语言的重组。同时翻译过程作为一种语言传播的过程,需要对源语言和目的语言各自的语言学要素进行深刻的认识与了解,这样才能够在沟通的过程中实现信息的交流。在实际的硬汉翻译过程中,语言学知识贯穿着翻译过程的各个部分。因此接下来本文将对语言学在英汉翻译中运用展开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语言学;英汉翻译;运用分析;探讨研究
中英翻译作为一种语言、一种文化之间的转换,包含着众多的语言学知识。在翻译的过程中,讲求信、达、雅,不仅仅要将源语言转换成目的语言,同时翻译过来的语言要能够和目的语言表达方式相一致。我们可以将翻译的过程看成是编码解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翻译人员担任着中介者的作用,翻译信息的是否得当,直接影响着交流的整个工程。因此在翻译中需要对源语言和目的语言的语言学要能够精通了解。
一、外延意义与内涵意义在英汉翻译中的运用分析
(1)外延意义在英汉翻译中的运用语言的外延意义就是指语言的概念知识,是一个词语最为基本的含义,也是语言交际过程中的核心概念。我们在平时的语言学习过程中对于一个词语最先掌握的就是其外延意义,也是其最为基本的含义。我们在平时学习英语查字典的'过程中,相对应的英语词汇的相关汉语解释就是其外延意义。外延意义通常来讲具有稳定性,只和这个词语有关。外延意义并不会因为说话者本身所处的国家、说话者身份或者是所处的环境而有所改变。例如,翻译人员在对dragon、dog、book这些词语进行翻译的过程中,他们的基本含义就是龙、狗以及书本,不会出现在澳大利亚是这个意思,而在中国就变成了另外一种概念。外延意义具有明确性,不会随着国家、地域的不同就变成意外一种含义。
(2)内涵意义在英汉翻译中的运用语言的内涵意义就是指语言深层次的含义,是在一定的国家,一定的文化背景的覆盖下,给予词语的外延意义以一定的感情色彩。也就是说一个词语的外延意义只是一种表面化的意义,需要根据不同的文化环境赋予其社交色彩。用一种更加简单的方式来理解就是说外延意义是一个词语基本的、表面的含义,而内涵意义就是指一个词语的深刻的、潜藏的意义。前文讲过,外延意义具有稳定性以及明确的指向性,而内涵意义则具有不稳定性。一个词语的内涵意义需要读者自己根据其对于不同文化的理解加以体会。一个词语的内涵意义会因为不同的人、不同的身份、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化背景而有所不同。它也会随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一个词语的内涵意义也会有所变革,同时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语的内涵意义也不一样。同样,我们可以举例进行说明:Youarealuckydog.在这句话中,dog的外延含义是不会改变的,也就是狗的意思,无论是在英语语境或者是在汉语语境中。但是由于所处的社会背景不一致,其内涵意义呈现出差别,在英语中,dog通常代表着忠诚,具有褒义,而在中国,dog则代表着不好的东西,例如狗仗人势。因此在翻译过程中需要从源语言的内涵意义出发,将其翻译为“你真是个幸运儿”,而不是“你真是条幸运的狗”。
二、指示意义在英汉翻译中的运用分析
指示意义指的是一个句子所表达的最为基本的意义。它需要根据上下文的关系来进行体现,它是与某种语境相密切关联的,当对一个句子进行翻译时,必须要能够考虑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使用场合以及上下文关系。例如Johnisaboy.在这句话中就可以将boy直接翻译男孩的意思。而当一个妻子对丈夫说boy的时候,则可以翻译成为亲爱的,兄弟之间称呼boy的时候,则可以翻译成为老弟,由此可见,在不同的翻译场合,boy的翻译称呼不同,第一个boy是直接指示,第二个boy是对丈夫的称呼,第三个boy则是表达对兄弟的亲切。由此,在翻译中需要结合情景对指示意义进行理解,只有这样才能够翻译得更加准确。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了解到语言学对于翻译过程来讲起到了相辅相成的作用。语言学对于语言翻译来讲起到了方法上的指引,翻译为语言学带来了各种不同语言知识的碰撞。近些年来,中外一些著名的翻译专家都对语言学在翻译中的作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认为英汉的语言学知识无论系统与否都对翻译理论具有重大的影响,因为语言学对于意识形态、世界观等精神领域的作用至关重要。但是在翻译过程中,不论是理论或者是方法,最后都是要能够运用到实践过程中去去,只有精通源语言和目的语言的语言学知识,才能够真正翻译出标准的知识。
作者:李奉玲 单位: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
参考文献:
[1]李汉强.英汉对比分析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04).
[2]杨艳芳,张娜.试析如何提高高校英语翻译教学的有效性[J].英语画刊(高级版).(04).
[3]温鑫.高职院校英语翻译教学现状及对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02).
篇2:试析语料库语言学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试析语料库语言学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论文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语料库语言学为英语教学带来了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变革。通过分析词语搭配原理对意义形成的启示,探讨语料库语言学对词汇教学的作用;通过分析“意义”与“形式”的关系、“规定性”与“描述性”的区别,论述语言“自然发生数据”对语法教学的指导意义;通过分析语言搭配的“语义韵”特征,探讨语料库语言学在翻译教学、文学教学及教学法等领域的运用。
论文关键词:语料库;语言学;英语教学
语料库语言学(Corpus Linguistics)是基于篇章语料,对语言进行研究的一门科学(K. Aijmer & 和B. Aitenberg 的定义)。现代语料库语言学兴起于20世纪中期,近几十年来在语言研究和语言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逐渐成为语言研究中的一门显学。这对英语教学产生了深远影响。与乔姆斯基的《句法理论》探寻语言认知模式不同,语料库语言学以语料分析为基础,试图呈现词汇、语法、对话、篇章、翻译等各语言层面的规律。这些数据源于真实语境,呈现的规律接近语言行为事实,对英语教学的指导更具针对性。
一、语料库语言学在词汇教学中的运用
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的基础。在传统课堂上,教师花较多时间讲解单词的音形义,督促学生强化记忆。学生掌握的词语意义和用法往往过于单一、死板,运用起来捉襟见肘。有些学生甚至找汉语中的对等词来记忆,不仅浪费精力,而且易造成误解。现实语境中的词语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处于和其他词语的搭配中,并产生共有意义。正如J. Firth所说,“由词之结伴可知其词”。这在语料库语言学中被称为词语的“结伴关系”或“共现关系”(co-occurrence)。基于统计学上的定量分析,只要一词与另一词的共现频率达到一定标准,它们之间即可被认定是搭配关系。查尔默将词语搭配进一步界定为“以等同形式超过一次重现,并构成良好语法的词汇系列”,兼顾了搭配中的语法因素。两种说法都突出了掌握搭配对词汇学习的重要作用。学习者最终能否掌握英语,关键在于能否熟练运用典型搭配。现代语料库的应用可以使词汇教学不再局限于单词的孤立讲解。教师通过鲜活的语料呈现,可使学生感悟到词汇因搭配而产生的意义,从而大大改善教学效果。
语料库语言学在词汇教学中运用的基本方法是:输入要讲授的词作为“节点词”(node)进行搜索,提取该词在语料库中所有的搭配词。在每行索引中,节点词居中呈现,左右构成其语境的词语被称为跨距(教学中可按照词的数量设置跨距的长度)。统计中,教师要把偶尔共现的词排除掉。只有那些与节点词反复共现的.词才被认定是典型搭配。事实证明,节点词的意义正是“存在于与之结伴的别的词项之中”,正是典型搭配赋予了它丰富的含义。教师通过对典型搭配分析,可以呈现节点词的含义和用法,加深学生对该词的印象。当前,将语料库引入词汇教学不仅可以将教师从繁琐的词汇讲解中解脱出来,提高教学效率,而且便于学生由被动学习向研究型学习转变。
二、语料库语言学在语法教学中的运用
在当代语料库语言学家辛克莱(Sinclair)看来,语法与词语是一种“相互渗透”的关系。词语具有意义潜势,同时,在搭配和用法上也具有语法潜势。两种潜势都在语言交际中呈现出来,形成一种相对固定的词汇和语法机制。这种机制在语言使用中被称为“共选关系”(co-selection),即“一定的词语和意义总是以一定的语法形式表现出来;一定的语法结构也总要以最经常和最典型的词语来实现。”因此,词汇教学和语法教学是密不可分的。语料库对词汇教学的作用也同样体现在语法教学中,并对传统语法教学理念形成挑战。传统语法教学秉承“规定性语法”(prescriptive grammar)教学模式,着重讲解句法结构。与此不同,基于语料库的现代语法教学更加侧重语法与词汇意义的“共选关系”。更倾向于“描述性语法”(descriptive grammar)的教学理念,用大量生动的自然语料来呈现词句搭配中的语法规则,更加注重语言运用的区分度和准确性,使学生接触到更多地道的英语,增强学生对语言交际的感知力。通过语料分析可以看出,在语言交际中,句式的选取往往不是为了验证或运用某个句式而是对其进行词语填充;相反,人们总是为了准确表达某个意义而随机选取最合适的词汇和句法结构。意义永远是第一性的,形式是第二性的。
语言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真实的语言。有些语法学家依靠个人直觉,“为说明和论证某种理论框架而杜撰和自造的句子没有太大的效度,在很大程度上很可能会将人为的结构强加于实际语言运作,会对真实语言运作产生曲解”。为避免这种人为的杜撰和扭曲,现代语法教学多采用口头或文本中出现的真实语料作为语法讲解的依据,这就是Sinclair所说的“自然发生数据”。这种教学“不受传统语言学理论中许多先入为主的观念束缚,借助大量自然发生证据,可望发现语言运作的许多内容和机制,对语言使用做出新的描述与解释。”这种新的描述与解释不仅能够将学生从大量的句法结构记忆中解脱出来,也能使语法学习充满了乐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语料库自行分析总结句法规律;通过研究句式的演化趋势,还可以预测未来语言的发展态势。这样一来,语法教学就不再是灌输式讲解,而是转变成探讨性研究了。尽管在韩礼德看来,语法是一种封闭系统和有序结构,但由于词语搭配是线性的,词汇运用是灵活开放的,因此,语法规则也应该是动态呈现的。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现实发生的数据”还原语法原本的活力。
三、语料库语言学在英语教学其他方面的运用
随着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深入发展,仅仅依靠双语词典辅助英汉翻译已很难满足实际需求。这已成为制约翻译事业发展的瓶颈。基于双语语料库的机器辅助翻译则成为提高翻译效率的重要突破口。在传统翻译中,一般认为,词是语言翻译的基本单位,但从翻译实践来看,“一些多词组合或搭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往往需要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翻译。然而人工编纂多词组及其目标语是不现实的”,所以,在计算机辅助翻译中,可以利用平行语料库,通过抽取英汉“翻译等价单位”(TEP)来提高翻译速度。同时,从语料库源语言和目标语言文本中抽取稳定共现的多词组合单位,还可以大大提高双语词典编纂的效率,减少双语词典编纂的劳动强度。
语料库提供的自然口语数据和鲜活文本可以为文体学和修辞学的教学研究工作提供丰富的素材。例如,在具体语境当中,有些“具有相同或相似语义特点的词项习惯性地、反复地与关键词项在文本中共现,关键词也被‘传染’上了有关的语义特点,它的整个语境内也就弥漫着一种特殊的氛围,”这就是Louw所称的“语义韵”(semantic prosody)。而“语义韵”又可分为“消极语义韵”、“积极语义韵”和“中性语义韵”。如果在某个连续词序中的关节词具有消极语义特点,那么就会产生消极语义韵,从而将与之相适应的消极词吸引到该语境中构成搭配,将与之冲突的积极词排除到该语境之外,以保证整个语境中所有的词都维持着这种消极的语义氛围。因此,通过搜索某个关键词,调取语料库中一定范围的文本,进行语义韵分析,即可对该文本做出修辞方面的判断。若是文学文本,还可就此进一步推断文本的写作背景、社会环境及作者的思想倾向、立场等。由此可见,语料库在阅读理解、语篇分析、文学鉴赏教学中都可以发挥重要作用,给课堂带来活力。
另外,语料库的广泛运用也为教学法的革新创造了可能性。它“影响教学方法,改革教学过程和技巧,通过对语料库分析和与文本互动,鼓励自主学习和个性化教学”。由于语料库中的文本都是现实中的言语,这就避免了教学中经常使用自造词语、例句和篇章,从而避免出现不合惯例的古怪表达,确保教学内容可靠。反映在我国英语教学中,就是避免大量夹杂汉语思维模式的英语表达(Chinglish)出现。语料库收集的真实语料丰富,涉及各个语域、多种文体,这有利于克服传统教学中素材单一的弊端,使教学更适应国际交流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如果英语学习者将语料库中的自然数据“内化”(internalize)为自己的语言素材,那他就不仅掌握了词汇和语法,而且内化了语言所承载的文化背景和历史传承。现代教学法就是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语料库“内化”而不是“自造”语言素材。
四、结语
信息技术的进步和语料库语言学自身的发展对英语教学产生了深远影响。语料库语言学在词汇教学、语法教学、翻译教学、语言学教学、修辞教学、文学鉴赏、教学法乃至词典编纂等诸多领域都将得到广泛运用,并带来英语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革新。它对传统教学既是一种挑战,又是一种再造。使得课堂教学信息量更大,文本和声音素材更丰富;学生学习更具自主性和创造性;教师驾驭课堂不再局限于刻板讲解,更多的是呈现、引导、参与和评价。同时,语料库语言学的运用也会大大提高日常翻译、写作和编辑工作的效率,必将对英语教学的全面革新产生重要推动作用。
篇3:浅析对比语言学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论文
浅析对比语言学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论文
引言
中國英汉对比语言学主张对语言的各种结构进行共时和历时研究,以探寻探求民族语言和民族精神之间的关系,这些理论为我们英汉对比文化语义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总体上来看,对于英语和汉语的词语, 是能够从语法以及语义和语用等三个层面上进行对比研究,实际上,语言中充满了文化活动的印迹,语言的各个层面无不体现着民族文化心理、无不隐含着民族文化传统,这就是语言的人文属性,也是语言与文化对比研究所追寻的根本目标。
每个文化个体的行为通常在很大程度上都反映了其所属文化的文化行为准则,即使某些文化个体带有很强的个性化行为特征。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双方按自己的行为准则行动时,同时也以自己的行为准则衡量对方的行为方式。在这个文化行动场中,交际双方都能找到自己的行动依据。而在不理解陌生文化的行为方式时,则需要将这些行为方式放置到第三个行动场,也就是包括各种陌生文化行为符号的交际行动场。在这个充满矛盾和冲突的第三交际行动场中,双方需要不断审视自己和对方的行为方式,尝试合理阐释对方行为,捍卫自己的行为,最终通过协商确定可以为交际双方所认可和接受的交际行为。这个交际场也是跨文化交际中最容易产生跨文化误会和冲突的地方,也就是前面提到的交际场景中需要交际双方不断思考和协商的部分。该部分存在于双方直接面对面的交际中,如对话、示意等,以及交际双方的心理活动过程中,具有非物质性和动态性的特点,最终通过言语和非言语符号予以传达和确认。
一、英汉语言对比研究
(一)双语角度
北外陈文伯教授就是从双语的角度进行对比,出版的《英语成语与汉语成语》《英语习语趣谈》这两本书,都是从文化的角度对英汉习语的概念意义和内涵意义的差异进行描写分析,在语言国情学和国俗语义学理论的指导下,一些外语工作者纷纷从事汉外的国俗语义词语对比研究,探索两种(或更多)语言中民族文化词语所包含的语言文化现象并总结其中的异同,帮助学生在学习外语词汇概念意义的同时了解其民族文化涵义。其实英语中的词汇是有以下差异性特点的:词汇的并行、冲突以及词汇的空缺、偶合,这样情况下就导致生活环境的不同,风俗习惯不同,宗教信仰不同,对客观世界认识不同,文化的差异,以及社会制度的差异等等。
(二)语义角度
,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老会长、湖南师范大学刘重德教授提出了:英语语言学的微观部分,主要是分为应用研究和理论两个研究部分。理论部分主要就是包括八部分:英汉比较语篇学、英汉比较语法学、英汉比较语音学、英汉比较语义学、英汉比较修辞学、英汉比较文体学、英汉比较词汇学、英汉比较语用学等这几个部分,在应用部分就是要将这些理论应用进去,还可以进行英汉语义的比较和英汉语法以及教学、语篇等的比较,这就能够得出,英汉语言学的比较范围是很宽泛的。连淑能学者也是认为,文化的积淀就是词语,是能够比较明显的反映出文化的特点的,汉英文化语言学主要是就是对于语用、语篇、语法、语音、语体以及语义等等与文化相联系的部分。
有关英语词汇和汉语词汇的对比研究已经有了二十年的历史,而且成绩非同凡响,英汉词语的对比研究极大地推动了对比语言学这门学科的在世界各个国家的建设,促进了语言的教学和语言间翻译的发展。这种观点不仅仅让我们把文化看作是“知识”和“行为”,更重要的是把文化当做一种“意义”,以培养学生对目标语文化进行文化移情(empahty)。探讨了词语的概念意义和内涵意义的差别,重点分析了词义、成语和典故,谚语和格言,比喻和联想,委婉语和禁忌语,敬语和谦语,文体,言语变体,身势语等方面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二、对比语言学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
(一)植物类词汇文化意蕴对比
在汉语和英语中,一些表示植物的词汇所表达的含义往往是一样的,比如汉语中的“玫瑰”,在我国古代就有无数关于它的绝美诗词,唐代诗人徐寅的 “橄艳尽怜胜彩绘,嘉名谁赠作玫瑰”,不仅赞赏它的鲜艳,更将玫瑰比作花中明珠。就算是延伸到现代,玫瑰都依然表达着着美好的爱情或是好的'事物的代表。然而,实际上,很多中英文的词汇还是不尽相同的,联想意义也是不一样的,我国的荷花就是象征一种纯洁、高雅,在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因为荷和合时相同音的,所以荷花就是代表着和谐和平和团结合作的意思,但在英语的表达意思中,荷花是表示lotus,肃然是意义相同,但是英语中的lotus却是让人联想到荷马史诗中希腊神话,代表的就是忘忧果的意思。
汉语和英语当中,也存在着一些这样的词汇:它们意义相近,但是含义不同。比如“柳树”,一种表示植物的词汇,在汉语当中代表的就是不舍得和别离,正是因为“柳”、“留”两个汉字虽然声调不同,但是拼音确是一样的。但是willow在英语当中却是不同的,中国文化中的柳树和英语文化中的willow有着极为不同的意思,它表现出来的就是忧伤的心情,最亲爱的人离开了,然而,柳树在汉语和英语中所表达的涵义却是不一样的,一个表达的是中性词,另一个表达出来的却是情感消极的词语。
(二)数字类词汇文化意蕴对比
其实无论是中国文化还是西方文化,在一开始的时候,数字代表的就是一种计算的符号,是没有什么其他的意义的,而恰恰就是中西文化以及价值观的差异,数字在两个国家之间就代表了本国各自不同的文化内涵。在我国的文化里面,因为“四”和“死”虽声调不同,但是拼音一样,所以也是谐音,人们很容易想到不吉利不好的一面,甚至是晦气。这和西方人迷信忌讳“十三”,忌讳“十三”如出一辙,假如某个月份的十三日恰好和礼拜五重逢的时候,人们更是觉得祸不单行。
(三)动物类词汇文化意蕴对比
中英文所代表的意义当中,虽然有的动物词汇表述的意义是一样的,但让人联想的意思却是不一样的,在汉语当中,龙所代表的就是积极的意思,也就是真龙天子的代表,但是在英语当中,龙虽是和汉语所表达的意义一样,但是给人们反映出来的联想意义却是不一样的,西方人认为龙是残害生灵的怪物、魔鬼,所以我们这里就可以总结出,有很多表示动物的词汇在汉语和英语当中所表述的不同含义,有些时候甚至是完全相反的。
在汉语和英语的表达中,有一些指示意义相同的表示动物的词汇,也有一些联想意义相同的词汇,但是也有很大程度的不同。比如猫头鹰,在两个国家的意思中,都有着死亡和不吉利的一面意思,从另一个方面来说,猫头鹰也表达着一种积极向上的意思,希腊女神雅典娜就是和猫头鹰站在一起的,所以说在英语中有一句as wise as owl,就是表达人的智慧。但是也是有很多词汇中英所表达的意思就是相同的,比如蜜蜂在我国象征的就是勤劳的意思,英语中也有像蜜蜂一样忙碌的语义,as busy as a bee,这就能看出,在中英文章有一些词汇的联想意义也是一样的。
三、结束语
随着中国的发展,跨文化交际随之变得越来越频繁,在不同的语言之间进行系统地对比,分析和研究,不仅对语言的教学、社会交往、语言文字翻译有极大的帮助,而且对母语自身的研究也是有积极的意义的。对不同语言间的对比和分析,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到语言间的差异和联系,因而提高我们对语言的研究水平和程度。在跨文化间的交流和交往中,对比语言是起到重要作用的,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实现交流的愿望。
参考文献
[1]迟蕾蕾.跨文化交际中英汉体态语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
[2]张彦群.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及原因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
[3]张雅楠.跨文化交际视域下的语言个性[D].长春工业大学,.
[4]王磊.语言与文化的跨文化交际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
[5]韩健.功能语言学理论框架下的中美《宪法》语篇对比分析及文化阐释[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
[6]布占廷.英汉语言学书评语篇中的负面评价对比研究[D].山東大学,2014.
[7]苏章海.对比语言学元语言系统的演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
[8]白萍.从对比语言学的角度研究英汉语序的对比[D].成都理工大学,.
篇4:英汉语言学术语对比论文
英汉语言学术语对比论文
一、七种资料的总貌和简介
本词汇主要收录宏观与微观语言学及其各分科的专门术语,兼收常见于语言学文献中的相关学科如哲学、逻辑学、心理学等的术语。书中提到的这样一段话,可以看出术语翻译问题的重要性———“为了使某项成就得以为全人类所理解、所接受从而真正体现为全人类共有财富的一部分,语际之间的术语转译与传播不言而喻是件何等重要的大事。语言学是门科学,当然不能例外。”全书均按英语字母顺序排列,这些英语词目的中文译文,已有通用译名者,一般遵从惯例;同名多译并存者,择要列之;尚未见译名者,编者自译。《语言与语言学词典》R。R。K。哈特曼F。C。斯托克著,黄长著、林书武、卫志强、周绍珩译,李振麒、俞琼校,上海辞书出版社,1981年10月第1版。本词典所收的词目是编著者从众多纷繁的语言学术语中挑选出来的、使用比较广泛的、经常在语言学各个研究领域的重要著作中出现的词目,书中逐一对它们作了简明扼要、深入浅出的解释,还比较系统地介绍了语言学各领域的基本知识,是一本有参考价值的语言学工具书和入门书,可供广大中外文教学和科研人员以及语言学爱好者参考。这本词典出版于20世纪80年代,其词条包括了那个时代传统术语和反映语言学最新发展的术语,前者如“名词”等,后者如“信息内容”等。
但是由于语言学是在不断发展的,该词典与90年代以来的这方面词典相比,肯定会存在一定的差距,所收词条数目也会相对少一些。《朗文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辞典(英英英汉双解)》JackC。Richards,JohnPlattandHeidiPlat著,管燕红译,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8月第1版。本辞典所收的词条,其内容不但包括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语言心理学、语言习得、话语分析,也包括教育理论、教学法、课程发展、成绩测试、能力评估、电脑辅助教学等。这是一本唯一全面收录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词汇的英汉双解工具书,其释义清晰准确,中、港、台译词同时收录并列,还附有大量的例句、图表、参见指示和参考书目等,在当时是最能够反映出应用语言学用于语言教学上的最新发展的一部书,它能为有志于语言教学的人士提供切合需要的帮助。《现代语言学词典》[英]戴维克里斯特尔DavidCrystal编,沈家煊译,商务印书馆,2012月第1版。本词典的第一版(国内有译本《语言学和语音学基础词典》,方立等译,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是1978年出的,经三次修订和增补,现在这个版本共收1400个主词条(中英文对应),释义中又含1400个黑体术语,1200个加引号的特殊名称,因此共对当今语言学文献中常出现的4000个术语做出了说明,数量比第一版增加一倍,是迄今为止(截止到年12月)最全面详尽、最新的一部语言学词典。
该词典还具有“术语之间互参”的特点。《语言文字学常用辞典》蔡富有、郭龙生主编,北京教育出版社,10月第1版。这是一本语言文字学专科性常用辞典,其内容包括语言学,文字学,语音学,词汇学,语法学,修辞学,方言学,训诂学,著作与期刊,人物等共16项。它们分别是对该学科的各个分支学科与领域内的核心知识点、关键问题、最新研究成果、主要人物、著作、事件等的带研究性的解释。该辞典是小型常用的,它具有五方面的基本特色:少而精;精而新;小篇幅,大容量;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着重学术性,兼顾普及性。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本辞典条目一般附有英文对应术语。属于我国传统的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等的条目多未附英文术语。《英汉语言学术语对照》(《英汉语言学术语对照———大桥横渡》)伯江,1988年12月13日。这个术语表的基础是笔者几年前为《廖秋忠文集》作的一个术语索引,后来又补充了另外两本书的术语。由于作者只局限于这三种书,所收词条当然是不能涵盖现代语言学所有常用术语。但作者当时选择这三种书,主要是从这几种著作的著/译者对词语的译法较有权威性考虑的,是有其合理性的。本术语表刊出后,作者很快地到陶红印先生惠赐所编制的《当代社会语言学》一书的词语,并已悉数补入。《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中国大百科全书》编辑部(语言文字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北京上海,192月第1版。这是我国第一部大型综合性百科全书的其中一部分———语言文字卷。该书条目按条目标题的汉语拼音字母顺序并辅以汉字笔画、起笔笔形顺序排列,且在条目分类目录前有一篇介绍语言文字这门学科的概观性文章———语言和语言研究(吕叔湘)。书前还列有本学科全部条目的分类目录,以便读者了解本学科的全貌,分类目录还反映出条目的层次关系。
二、关于以上各种资料中术语的分类解析与举例说明
英汉对照语言学术语翻译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需要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可能将其研究得比较深入透彻。现将这些术语分为以下几类来进行探讨:1、在这七种资料中不全被收录的术语(有的资料中有,有的资料中没有)这种情况说明属于该种类别的术语在国内学术界还没有相对统一意见,缺少一定的规范与标准。它们正是语言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之一,即对其进行比较研究,在材料丰富、论证严谨等条件下给出一定的准则,使其较为统一。在进行这项工作时,有两条标准可以作为参考:第一条是新词规范化的原则(语言词汇规范化原则),即⑴为一般人所普遍使用的,新词不断产生,一定要通行开来,才能算成立(普遍性的原则);⑵适应社会实际的需要,反映当前社会的发展(需要的原则);⑶能明确地表达意义,为一般人所懂得的(意义明确的原则)。第二条是在文章开头提到的术语的四个基本特征,即专业性、科学性、单义性、系统性。我们可以根据这两条标准来开展术语规范工作。但这项工作在目前看来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语言学界正面临着“无穷尽的术语泛滥”、术语译名较混乱等问题,且属于这种情况的术语还比较多,例如:词典1中该术语的中文表达方式为:“独立格”。词典4中与“通格”对应的英文表达方式是:“absolutive通格”,具体的解释是:“用于某些语言的语法描写,这些语言,如爱斯基摩语和格鲁吉亚语,有作格系统。这种格系统中,及物动词的宾语和不及物动词的主语在形式上一致(即由同一格表示),这个形式称为‘通格’:及物动词的主语则称为‘作格’”。但是这与词典1中对“abso—lutive”的翻译有所不同,其翻译是“自足的;游离的;游离格的||游离格”。
结合上述图表与文字的分析,“absolutecase通格”这个术语的中英文表达方式还存在相当的差异,表示“通格”这个意思的英文表达方式至少有2种,即“abso—lutecase”、“absolutive”;而与“absolutecase”相对应的中文表达方式也不是唯一的,有“通格”和“独立格”等翻译;还有3本资料完全没有涉及到这个术语的相关概念。可见,在目前学界,由于条件不充足等原因,对该术语暂时还没有统一的意见。⑵AI(artificialintelligence)人工智能词典2中的表述具体为:“ARTIFICIALLANGUAGE人造语,人工语言。ARTIFICIALSCRIPT人造文字。ARTIFICIALSPEECH人工言语。”词典4中与术语artifi—ciallanguage对应的中文翻译为:“人工语言,人造语。”从以上的图表和文字中,我们可以得知“AI(artifi—cialintelligence)人工智能”这个术语的中英文表达方法是正确的,且符合两个基本标准,词典2、4可以按需增补该术语。辞典5中可增加该术语的简称AI,资料7应加上该术语英文表达方式。⑶babytalk娃娃腔词典1中术语“baby(—)talk”的中文表达方式为:“幼儿话语;(成人)儿语话言语”。词典2与该术语对应的中文表达方式是:“幼儿话语;孩子气的言语”。
辞典3里的中文翻译为:“幼儿语,[幼儿式语言]”,它的另一种英文叫法为“CARETAKERSPEECH”。词典4的解释是:“宝贝儿语”。综合以上的图表和文字,“babytalk”这个术语译为“娃娃腔”是不太准确的,使用更为广泛的翻译是:“幼儿(话)语;(成人)儿语话言语/孩子气的言语/幼儿式语言”,且该术语的英文表达方式是可以在中间加连字符—的,即baby(—)talk。资料5、7中没有收录该术语,但是该术语符合前述中有关术语统一与规范化的两个基本标准,可根据具体需要在改版时增补。2、在七种资料里中英文表达方式都有或大部分有的术语1)七种资料中翻译全部一致或比较一致的术语。这种情况说明属于该种类别的术语在国内学术界已存在相对统一的看法,已存在一定的规范与标准。这种情况正是我们语言工作者努力的目标。但属于这种情况的术语并不多,例如,bilingualism双语:词典1中对该术语的中文翻译为:“双语制,双语现象”;词典2中与该术语相对应的中文表达方式为:“双语现象,双重语言制”;辞典3中的翻译是:“双语制”;词典4的表达为:“bilingual(ism)双语的,操双语者(双语现象,双语制)”;辞典5将该术语的翻译为:“双语现象”。综合以上的文字与图表,“bilingualism双语”这个术语的英文表达方式是准确的,但其中文表达方式还不是很完善,表达为“双语(制)、双语现象”更合适。该术语符合文中曾提到的关于术语规范的两条基本标准,只有资料7未收录它,可根据需要在改版时增加该词目。2)七种资料中翻译不全一致的术语。
这种情况说明属于该种类别的术语在国内学术界还没有较为统一的'看法,或者说还缺少统一的规范与标准。这种情况也是我们语言工作者研究的重点对象之一,也可根据第一种情况(2。1)中提到的有关术语规范的两个基本参考值来进行有关的规范工作。属于这种情况的术语并不少,例如:⑴accessibilityhierarchy辨认度[廖27] 词典1中对该术语的中文翻译为:“可及性层级”。词典4的该术语出现在词条“accessibility可及性”的第二条解释中,即“关系语法中用在短语可及性等级(ac—cessibilityhierarchy)中,指一个假设的线性序列,它表示名词性成分间的依存关系并控制句法规则的适用性”。资料6中的类似表述为“accessibilityhierachy”,属拼写有误,第二个单词字母a后漏掉了r。对于这个术语,其英文表达方式应该为“accessibilityhierarchy”;其中文表达方式在以上七种资料中存在着两种意见,即“辨认度”和“可及性层级、可及性等级”,仅对比这些资料来看,第二种意见更为合理,但我们应该收集更广泛的材料,进行更多的比较来证实和补充这个结论,由于文章篇幅及主题所限,在此不便深入探究。⑵BazaarMalay集市马来话海峡地区的马来语为基础发展而成的”。)从上面的比较分析来看,目前学界对术语“BazaarMalay集市马来话”还没有完全一致的意见和看法,但对“马来语”的英文表达方式的意见还是比较一致的,大多译为“Malaylanguage”,也有译为“Malay”;对“马来语”的解释也较为统一,即“马来西亚联邦、文莱(苏丹国)和新加坡的官方语言”。当然,有关该术语的规范工作是有待进一步完善的,它还需要我们语言工作者收集更多的资料等来进行比较研究。3)在这七种资料里中英文表达方式都没有或大部分没有的术语。具体而言,可分为三种情况来分析:
①七种资料应该收录的术语。这种情况说明属于该种类别的术语在国内学术界还未达成一致的意见,或者说还缺少完全统一看法与标准。
这种情况同样是我们语言工作者研究的重点任务之一,也可根据第一种情况(2。1)中提到的有关术语规范的两个基本参考值来进行统一的研究,如果符合这些参考值,就应考虑是否需补录相关的术语。属于这种情况的术语还是较多的。例如,back—channel衬托型反馈形式:词典1中术语“backchannelcue”的中文表达方式为:“言语反馈示意,逆渠道提示”。辞典3对这个词组的中文翻译与词典1略微不同,其解释是:“暗示,见FEEDBACK(p172回馈,[反馈])
①对行为后果做出报告的任何信息。例如,听者给说话者的语言或面部信号表明他们理解说话者的话。话语分析中,人说话的同时所得到的反馈有时称暗示(backchannelcue),例如uh、yeah、really、微笑、摇头和咕哝声这些评述,表明交际的成功或失败。
②(教学中)学习者得到的来自教师或其他学习者的关于某一学习任务是否成功的评论或信息”。词典4中与术语backchannelling相对应的中文翻译是:“反输,语用学和社会语言学研究互动过程中听话人的行为时使用的术语,指听话人以反馈方式对说话人的反应。”比较分析上述图表和文字,术语“back—channel衬托型反馈形式”在七种资料中基本上没被收录,只有资料6中有。
但是有3种资料中都提到“反馈”这个字眼,且辞典3与词典4的解释有相近之处,这显然不是一种巧合,说明学界在对这个术语和与之有关的术语的意见上是有相同之处的,只是还需要更为深入地研究与探讨来统一各方的意见,进行相关的增补工作。
②七种资料是否应该收录仍需要探讨的术语。这种情况说明属于该种类别的术语在国内学术界基本上存在较为统一的看法,即大多学者与专家在进行相关研究时都没有涉及该类术语。这种情况也是我们语言工作者研究的任务之一,我们需要搜集更多的中英文资料,从更多实例中进行可行性的比较研究。属于这种情况的术语也不少,例如:⑴accomplishment结束 以上2个术语只有资料6有收录它们,其他资料均没有收录,但是否应该增加这个词条,由于条件尚不充足,资料尚不丰富等原因,我们暂时还不能下定论,它是个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
③七种资料中没有对应的英文翻译的术语。这种情况同样说明属于该种类别的术语在国内学术界已有了比较一致的意见,有了相对统一的规范———大多学者 与专家认为涉及到这方面的术语,在目前看来,并没有具备翻译成英文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的条件。
一般而言,属于我国传统语言学,特别是传统的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等的条目,大部分未附英文术语。例如:六书、假借字;反切、对转;训诂、直训等等。综上所述,目前语言学界还面临着专业术语相对过剩、术语译名比较混乱等问题,许多术语还缺乏统一的规范与标准,需要更多的语言、哲学、心理学、计算机学等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等人士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本着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严肃朴实的治学作风,更广泛的收集相关的材料,共同努力完成这项有意义的工程,为中外语言文化等方面更便利、更有效的交流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希望本文对今后术语的规范统一问题能提供一定帮助。
篇5:《凡卡》中对比的运用论文
关于《凡卡》中对比的运用论文
所谓对比,是指文章的层次之间,在内容上是对照比较关系。对比有纵比和横比两种。纵比是现在和过去,或现在和未来相对比,通过对比显示事物的发展变化;横比是此事物同彼事物对比,或同一事物在此方面和彼方面的对比,通过对比来揭示事物的本质或说明某种特征。
《凡卡》是俄国作家契诃夫的小说,写于1886年俄国最黑暗的年代,当时的俄国人民在沙皇的残酷压迫和剥削下,过着苦难的生活。文章通过鞋铺当学徒的凡卡的苦难遭遇,反映沙俄时代穷苦儿童的悲惨命运,揭露当时社会的黑暗,作家为了突现文章的主题,多处运用了对比方法,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下文就此作一些浅探。
一、诉说与回忆的对比
《凡卡》一文的主体部分,是以凡卡写信的内容和穿插其间的两个回忆构成,信的内容与两次回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1、老板与爷爷的对比:
凡卡给爷爷的信,主要向爷爷诉说了学徒生活的悲惨遭遇。凡卡再三恳求爷爷接他回去,是因为他不但挨饿,“吃的简直没有”,而且挨冻,“晚间睡在过道里”,还无缘无故地挨打,有一次老板用楦头打他的脑袋以致打昏。凡卡觉得自己“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不如”。一个九岁的孩子,老板竟这样虐待他。
写信过程中,凡卡回忆爷爷守夜的情景和跟爷爷一起砍圣诞树的事。爷爷是老爷家的守夜人,他是个“非常有趣的瘦小的65岁的老头儿”。爷爷是凡卡唯一的亲人,尽管生活艰难,他们祖孙相依为命,爷爷是多么慈爱。
文章通过老板与爷爷的对比,突出了凡卡悲惨的遭遇,显露出资本家凶残、狰狞的面目。
2、伙计与旧识的对比:
凡卡在鞋铺常常受到老板无缘无故的毒打,有几次是因受了伙计们的捉弄。伙计们利用凡卡的年幼,打发他上酒店去打酒,还叫他偷老板的黄瓜,“老板随手捞起个家伙就打”。伙计的捉弄,致使凡卡身心备受摧残。
在凡卡的信中,几次提到他在乡下时的旧相识:求管家让他擦皮鞋,求菲吉卡答应让他帮放羊,还让爷爷问候阿辽娜,独眼的艾果尔和马车夫。他们中大多也是像凡卡一样的穷苦人,凡卡忘不了他们。
在这里,伙计与旧识的对比,并不那么直接,但我们完全可以感受到伙计们的势利和冷漠。
3、城市与乡村的对比:
凡卡在信中还向爷爷谈到了莫斯科。“莫斯科是个大城市,房子全是老爷们的”。“教室里的唱诗台不准人随便上去唱诗”。凡卡还因好奇而偶尔问问店铺里的事,“伙计们不肯说”。莫斯科实在不是穷人呆的地方!
凡卡记忆中的乡村,“白房顶”,“烟里冒出来的缕缕轻烟”,“披着浓霜一身银白的树林,雪堆”,“天空撒满了快活地眨着眼的星星,天空显得很清楚。”乡村景物是多么美啊!
这样,城市与乡村形成对比,表现出莫斯科是富人的天堂,对穷人而言却是一个“地狱”,孤寂的凡卡对自由生活是多么向往。
二、现实与虚幻的对比
《凡卡》一文的开头和结尾,是以写信前后凡卡的心理活动为主要表现内容的,这两部分也有着鲜明的对比。
1、神像与楦头的对比:
在圣诞节的前夜,老板、老板娘和几个伙计到教堂去做礼拜。这是富人们的欢乐之夜,而这时的'凡卡却提心吊胆地跪在作台前,准备给爷爷写信。“他提心地朝门口和窗户看了几眼,又斜眼看了一下那个昏暗的神像,神像两边是两排架子,架子上摆满了楦头”。神像是用来为人祈福的,但它为什么只保佑像老板他们那样的富人,而对凡卡没有丝毫怜悯呢?楦头是用来制鞋的,可老板却用它来砸凡卡的头,怎不让人触目惊心?
在这里,神像和楦头形成对比,突现出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和不公,富人可以为所欲为,穷人却是走投无路。
2、无望与希望的对比:
写完信,凡卡又写了一个没有地址的信封。这时,他破皮袄都顾不上披就跑到街上,把信塞进邮筒,他多么希望爷爷早点收到信,来接他离开这个“火坑”。过了一个钟头,“他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梦见爷爷正在念他的信……
显然,这是一封无法投寄的信,爷爷根本不可能收到他的信。然而,即使爷爷收到他的信,也无法来接他回去,因为,在沙皇的黑暗统治下,像爷爷这样孤苦伶仃的穷老头儿,不可能改变可怜的凡卡的命运。这似喜实悲的结尾,以冷酷的无望与甜蜜的希望形成对比,更能引起读者对凡卡命运的同情和怜悯。
3、担心与满意的对比:
文章的开头,写了凡卡写信前提心吊胆的心理活动。他担心老板会突然出现,楦头会再一次落在自己的头上。他“叹了口气”才开始写信。文章结尾,“他很满意没人打搅他写信。”当他寄出信,怀着甜蜜的希望睡去、做梦……
文章以“担心”开头,“满意”结束,前后的心理变化形成的鲜明的对比,让读者预感到,不等梦醒,更大的噩运将会再次落在这九岁孩童的头上。命运为什么对这穷苦孩子如此不公?首尾反照,引起读者心灵的震撼,发人深思。
契诃夫不是一个革命者,但他关心人民生活,深切同情劳动人民。他的作品反映了旧社会的种种丑恶,有助于人们了解并憎恨那个罪恶的制度。他的小说的艺术技巧有不少值得借鉴的地方,《凡卡》中对比的运用,可算是一个突出的范例。
篇6:于对比论证方法在《过秦论》中的运用论文
于对比论证方法在《过秦论》中的运用论文
对比论证方法在《过秦论》中的运用论文
一、秦与九国之师的对比更突出了秦攻取天下时的势如破竹
秦自孝公崛起,到惠文、武、昭襄王的进一步发展,已经让其它诸侯国感受到了秦咄咄逼人的强大和吞并天下的野心。但是,当时秦以外的诸侯国任何一个都难与秦匹敌,所以只有联合起来才能与秦抗衡以求自保。联合起来的九国之师在各个方面颇具优势。相比之下秦处于劣势;然而在攻秦过程中却是不同的表现:一方面是秦人开关延敌的从容不迫,一方面是九国之师的逡巡而不敢进。而攻秦的结果自然不同:秦是无亡失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九国之师却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从层层对比之中,让我们看到处于攻势之中的秦国所向无敌,强大无比。
二、秦孝公与秦始皇不同政策的对比,预示了秦灭亡的结局
秦孝公当政,任用商鞅变法,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以法制国,保护农业生产,既积聚了实力,又顺应了民心,因而国家走向兴盛。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这说明几代秦君采用的政策都是符合当时秦的国情,也符合历史发展的客观形势,因而秦走向了强势。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经历了连年的战争,民不聊生,本该休养生息,可秦始皇却采取了各种暴政:政治上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军事上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文化上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刑法上隳名城,杀豪杰,销锋镝,以弱天下之民,执敲扑鞭笞天下;地理防务上,践华为城,因河为池,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这样的愚民、弱民、防民的政策,失去了民心。所以,尽管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看似强大无比,坚不可摧,实则外强中干,不堪一击,最后走向灭亡。几代秦君,不同国策,不同结局。合国情顺民意则国兴,悖国情逆民意则国亡。秦自身发展的对比,深刻揭示了秦灭亡的原因。
三、陈涉与九国之师的对比阐述了秦攻守之势异也
当时九国之师联合起来攻秦,具备了人、财、物各方面的实力,前文已述,不再赘言。而陈涉从出身地位: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其个人素质是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其起义军队的组成是疲弊之卒,数百之众;其武器装备是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其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其起义的影响却是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其成败异变,功业也相反:九国之师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而陈涉起义的结果是山东豪俊并起而亡秦族矣。这一强一弱,一成一败的对比目的不在于比较陈涉与六国谁强谁弱,而在于揭示秦战胜强大的九国之师却亡于弱小的陈涉,这其中的原因何在。这似乎不可思议但却发人深思。秦当时要统一中国,自然对诸侯采取攻势,逐步消灭它们,而秦当时采取的.政策既合民意,(苦于战乱,希望统一)又符合历史的潮流。所以秦能够战胜强敌。而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形势由攻变为守。处于守势,贵顺权既施仁政,拢民心。可秦始皇恰恰相反,施暴政,失民心。故败于弱小的陈涉。这些除了阐明了秦攻守之势的变化,更重要的是阐明了秦不施仁政导致了灭亡的结局。
四、陈涉与秦的对比揭示出了秦亡的原因
秦自孝公到始皇,百又余年,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再到六合为家,崤函为宫势力空前强大。而陈涉乃迁徙之徒,氓隶之人,才能不及中人。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揭竿为旗,斩木为兵,无论从哪方面都不能与强秦相提并论。惟一能与强秦一比的就是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也就是陈涉起义得到了最强大的力量支持,这最强大的力量就是天下民心所向。
所以,陈涉一夫作难秦朝七庙隳,秦甚至连国君也身死人手,为天下笑。最弱小的陈涉却推翻了最强大的秦朝,最强大的秦朝却灭亡于最弱小的陈涉。这一强烈的对比说明强弱并不在于地域的广阔,也不在于城池的坚固;不在于人马众多,更不在于武器的精良,而在于是否施仁政,得人心。在这强烈的对比中,秦灭亡的原因不言自明。
《过秦论》通篇的对比,秦国本身先强后弱,先盛后衰,先兴旺后灭亡的对比,秦与九国之师的对比,陈涉与九国之师的对比,秦与陈涉的对比,几种对比交织在一起,让人对秦的灭亡感到触目惊心,让人对秦灭亡的原因认识得更加深刻透彻。也让我们看到对比论证这一平常普通的论证方法运用得当,其作用多么神奇而强大。由此可见,对比的论证方法在《过秦论》中的运用堪称精彩绝伦。
篇7:个案研究法及其在应用语言学研究中的运用
个案研究法及其在应用语言学研究中的运用
个案研究法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在社会科学的许多领域里使用非常普遍.然而,在应用语言学领域的研究中却较少出现.究其原因,是因为人们对个案研究法不了解,或担心它的局限性会影响其他研究人员对自己研究的评价.但是,个案研究所独有的`深入性、情境真实性、灵活性是其他研究方法所不具有的.个案研究法能够揭示许多人们用别的研究方法所无法了解的问题.当然,它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研究人员在使用时,必须采用多种材料收集法,并关注它的信度和效度,对结论做出合理的推理.因此,了解个案研究法的特点和它的局限性对于在应用语言学研究中使用本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作 者:李俊 倪杭英 LI Jun NI Hang-ying 作者单位:李俊,LI Jun(浙江工业大学,外语学院,浙江,杭州,310014)倪杭英,NI Hang-ying(浙江传媒学院,浙江,杭州,310035)
刊 名:山东外语教学 PKU英文刊名:SHANDONG FOREIGN LANGUAGES TEACHING JOURNAL 年,卷(期): “”(5) 分类号:H319 关键词:个案研究法 信度 效度 局限性篇8:英语阅读教学中语言学的运用和实践研究的论文
英语阅读教学中语言学的运用和实践研究的论文
一、以文章信息为中心,注意文章结构分析
在高校中开展英语阅读教学,要将该阅读材料中出现的关键信息作为阅读的重点内容,并注意对文章的结构进行分析,通过分析文章结构,从而掌握文章的整体内容。以某一阅读素材为例,在该素材的开篇就可以利用句子的主位结构对其进行分析,并对文章中的句子进行细致的分析,可以找出其中的关键词与关键句,从而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该阅读素材的主要内容,这样学生也就更容易抓住该阅读的重点与核心。也就是说,阅读素材中要表达的内涵、情感往往与文章的主位有着密切的联系,在阅读的过程中就应该培养学生观察,在阅读中是否含有主位词语。一般在以论文中通常是应用人称代词we、you作为主位。这样就可以使作者与读者之间建立比较亲近的联系,这样读者也就更加容易解读该阅读素材的主要内容与中心思想。
同时,教师还要培养学生在阅读中,能够对段与段之间的衔接关系进行分析。因为不同类型、题材的英语阅读材料,所采取的的衔接方式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根据该阅读素材的的写作风格、内容、语言特点等,对其衔接方式进行讲解,使学生能在日常教学中学习阅读素材的衔接方式。
二、对阅读材料内容进行大胆的猜想
在英语阅读中,不仅对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进行考核,还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想象力等都进行一定的考察。因此,在进行英语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想象力、猜想能力进行锻炼与培养,能够在运用基础知识、逻辑思维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猜想。在实际的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前要对该阅读素材进行充分的解读,并能根据文章的中心思想设计若干问题,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能够带着题目进行阅读。教师还可以通过划分学习小组,让学生在组内同其他学生进行交流与讨论,从而使学生能够对该阅读材料的大意进行推理,从而更好的对其中心思想进行了解。教师也可以在进行阅读教学前,对文章中的关键词进行讲解,也可以对该阅读材料的写作背景等,进行简单的介绍,这样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内容,并能够在其基础知识、逻辑思维的基础上进行推测与猜想,对文章的主题思想进行猜测与推断。
三、重点分析文章的主题句
在一般情况下,文章的主题往往就是作者想要通过文章表达的.中心思想,但是与汉语写作不同的是。在英语写作中通常是将一个自然段作为其一个写作单位的,在每个自然段之间,也往往会通过一个句子或者是短语进行连接。因此,在英语阅读的过程中,也可以将每一个自然段作为一个小的文章进行阅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帮助学生养成分析文章主题句的良好阅读习惯。英语阅读材料其中心思想句的位置并不固定,但是根据一般经验在文章的首尾处出现的概率较大,当然,也不能排除其在文中的可能。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对关键词、关键句进行重点阅读。找到文章中的关键句后,就需要对文章的结构进行分析,从而有效的提升其阅读效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一些转折性词汇、连接词汇进行重点分析,对其上下文展开联想阅读,更加准确的掌握文章中心思想。
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英语的习惯
增强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需要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而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是提高英语阅读质量的重要途径。然而,目前的一些高校中,学生在具体的英语阅读过程中,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例如,一些学生在英语阅读的过程中,习惯反复阅读同一段话,或者同一个单词,担心遗忘文章的内容;另外一部分学生习惯一边阅读,一边进行翻译,经常在阅读的过程中利用词典查找不懂的单词。另外,还有一些学生会利用手指或笔尖阅读每一个单词。这些习惯都不同程度的影响了学生的英语阅读速度以及阅读质量,严重影响学生获取阅读信息的质量和效率,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因此,教师在具体的英语阅读教学中,应该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其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在不同的英语阅读文章中使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帮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文章的内容,提高其英语阅读的教学质量,为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的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能够对该阅读素材进行深入的解读,并能够研究其中的规律。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高效的阅读技巧,并能够通过不断改进与完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从而刺激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不断提升其英语阅读能力。
篇9:财务会计在企业管理中运用论文
1企业管理者应具备解读财务会计数据的技能
企业高管在进行企业战略决策时一定会遇到各种问题。企业历史发展的局限性,目前公司的整体实力,企业日常的人员储备情况,企业文化的塑造是否与未来的发展相协调,企业能够承受的经营风险有多大等问题。做好这些问题的解答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此管理者要具备越来越高的能力要求。
除此之外,企业管理者还要具备维护社会伦理道德的责任,这项要求是必须的。企业要把对于社会的责任义务深深的植入到企业的文化之中,作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让高管和员工深深印于脑海中。其次,在面对不同的投资机遇的时侯,如何作出有效的风险评估和投资回报的估计极其重要,盲目的投资扩张,必然导致资金链的断裂,企业的资金流量是企业生存的血液,资金耗尽了企业的生命也就终结了。最后,有效的企业管理要充分面对企业的变革带来的冲击。企业要发展必然要不断的变革,没有一成不变的企业可以长久发展。当遇到企业重要变革的时刻需要充分利用财务数据与分析模型进行有效的财务分析,评估变革的风险与收益,确定变革为企业带来的投资回报,也就是解读财务会计数据的技能。
篇10:财务会计在企业管理中运用论文
2.1财务报表是日常经营管理活动的晴雨表
日常企业的管理过程中,资金的流动性是企业的生存之本,一切不合理的经营行为和决策都会体现在资金的流动性方面。如果一个企业的资金流动性出现了异常,那么原因极有可能是因为之前的企业管理上面出现了问题。因此,企业的高管们可以有效地通过现金流量表的分析,及时为企业的发展做出更合理的调整,避开风险因素。现金流量表,在有些公司与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相比并不被足够地重视,其实财务无小事,即使是现金流量表也有它不可替代的价值所在。现金流量表内对于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活动分为三类:即,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和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不难看出,这三项内容都是企业日常经营管理活动经常发生的业务体现。
企业的生存以现金为王,一个庞大的企业没有现金就如同是瘦骨如柴的骆驼,总有一天会被最后的一根稻草所压垮。
其次,现金流量表是按收付实现制的要求编表,这与会计报表上的编表要求不一致,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是权责发生制为主。收付实现制的优点就在于可以及时反映出此刻的经营状况而将对于未来不确定的因素剔除在外不加以考虑,也就是收进来的银子才是真,未来将会收进来的银子能不能收进来还是个不确定的事件。
这点上与会计报表上面的记帐规则有本质的不同。比如会计上面将应收帐款也并进收入核算,而现金流量表内是将实际收到的现金归入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就扣除了应收帐款未来坏账发生的可能性。对于这些基础财务数据的分析,一方面要求我们的财务高管及时向公司管理层进行汇报,更主要的是我们的公司管理层非财务高管们应该具备分析这些财务数据的技能,及时做出工作中的调整。
2.2可以对未来的投资活动有效地进行风险评估和获益分析企业管理者的战略计划的制定关系到企业未来的生死存亡,一个无效的战略计划对于一个仅仅依靠利润生存的企业是毁灭性的。即使是国有企业最终给投资人造成的损失也是沉痛的,更不用说对于一个小企业来讲,简直就是零容忍。企业的日常投资活动在财务管理体系中有一个专门的部分,属于财务管理中的投资管理这一范畴中。我们可以利用一些财务技术进行风险与收益的评估分析。比如,对于投资项目净现金流量的折算、各种投资决策指标的运算和特点、互斥方案的选择、固定资产投资方案的抉择问题等等方法。
在确定投资方案的选择时,可以利用现值指数法。通过对未来现金收入量的现值的计算,我们得到了投资项目相对于现在的价值,然后将其与公司对于项目前期投入的价值的比值进行分析,如果比值大于1,说明未来项目产生的价值高于企业前期的投入资本;反之,如果比值小于1,则说明前期的投入资本远高于未来项目所创造的价值,该项目是不可行的,企业需要重新做决策。现值指数的计算公式(PVI)=未来项目产生的现金流量给企业创造的现时价值/企业为该项目前期的投入资本的现时价值。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投资的回收期,得到相应的项目投资前期投入的回本情况。投资回收期的计算可以很好的告知高管团队,该项目决策的未来风险。一般情况,投资回收期短的投资项目风险的不确定性也就低,反之,风险就高。在计算投资回收期的计算过程中,动态回收期的效果要比静态回收期稳定,动态回收期充分考虑到未来项目回本过程中资金时间价值的变化情况,是利用现金流量的现值进行的有效计算,而静态投资回收期只是把未来各期的投资回收的现金流量做简单的运算所得到的结果,没有考虑到资金的时间价值。
动态投资回收期=项目投入的资本金现值/每年项目收到的现金流量的现值,当各年的现金流量不同的时侯公式转变为:动态投资回收期=M+第M年的尚未回收额的现时价值/第(M+1)年现金流量折算为现时的价值。
2.3可以对同行业竞争进行比较分析
同行之间是竞争对手,同时也是很好的合作伙伴的关系。同行与同行之间的竞争关系只要是正当的竞争就应该被社会所提倡,正当的竞争关系可以提高企业的效率,不断满足客户的心理预期,使产品更能符合大众的口味。不同的企业在一个行业中的竞争同时也可以让企业管理者们时时刻刻保持警觉,对于日常的管理效率起到促进作用。以上市公司为例,一个行业中的不同的企业从外表分析其规模的大小对于分析的.结果意义不大,而真正能够体现出企业优劣的因素需要进行财务数据的分析判断。不同的企业中,财务的相对数指标各异,比如,流动比率可以反映出一个企业流动资产占资动负债的比重,该比重越小风险就越大,该比重越大说明企业的抵抗风险的能力比较强。
不同的企业流动比率相差甚远,如果企业的规模庞大,但是流动比率比较低,基本是依靠负债维持日常的经济活动,这样的企业风险性是极高的。然而,一个规模一般的企业,流动比率比较高,这样的企业未来的发展预期会很乐观,未来的经营风险比较低。流动比率的高低与企业的应收帐款、存货的周转情况密不可分,应收帐款和存货的周转效率比较高的企业,其流动比率自然比较稳定,抵抗风险的能力比较强。如果存货和应收帐款的周转速度滞后,呆账坏账比较多,直接造成流动比率比值比较低,企业风险大,管理者要及时调整企业的经营方式。利用财务分析对不同企业进行指标分析可以有效地发现企业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作出调整更有利于企业长远的发展。
2.4可以体现管理者业绩
股东可以利用财务分析手段来判断企业管理者的管理成绩。管理者优秀与否可以通过一些财务上的指标得以充分、客观的体现。股东可以通过基本每股收益或是稀释每股收益来权衡企业的管理者一定时期为股东所创造的财富,这也是股东投资于企业的本质。基本每股收益是用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利润净值/在外发行的普通股的加权平均股数。这一指标越高说明企业的经营利润越高,为股东创造的财富越高,管理者的经营业绩越理想。该指标低说明企业有可能是因为净利润留存于企业中作为未来投资发展的用途,或是因为企业的净利润率比较差,盈利能力不强造成的,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企业管理层的管理业绩比较
差,需要及时作出调整。企业净利润如果留存于企业作为未来发展的所需,股东可以通过财务项目中的留存收益得到体现。稀释每股收益是在基本每股收益的基础上经过对于分母的调整从而得到的结果,可以反映出包括潜在普通股的股东价值的大小,通过稀释每股收益与基本每股收益的比较也可以反映出企业潜在普通股的数量,为企业的筹资和投资的规模提供参考的作用,这些都有利于股东去评价管理者的业绩,为股东对管理者的业绩作出公平、公证、客观的结论起到重要的作用。
2.5股东可以通过财务报表有效获知企业发展情况股东授权公司高管团队经营管理企业的日常事务,股东并不直接接触公司的经营管理,对于经营管理的情况并不直接了解。股东也可以通过财务数据和财务报表来充分获悉企业的经营成果和未来的发展预期。杜邦分析体系可以为股东提供一个完整的企业整体经营成果的展现。杜邦分析法计算最终的结果就是净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是一项重要的财务指标。净资产收益率的结果需要对各项财务数据进行汇总计算才可以得出,也是一项综合全面的财务指标。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而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和权益乘数的得出又需要其他财务指标的运算。最后,通过对净资产收益率的计算获知企业所有有价值财务指标的影响,一目了然就可以发现和比较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不足。杜邦分析体系的一系列的计算都要以财务报表为依托,其基础数据全部来源于财务报表。股东获知企业的发展情况财务报表的准确与否关系密切。
3高效管理技能的实施与财务会计的管理活动是密不可分的,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通过上面对于财务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说明企业管理与财务会计管理的依赖性是非常高的。企业的高管管理方法千差万别,但是如果可以完美地充分利用财务管理的指标分析,管理者对财务报表及指标有着非常敏感的嗅觉判断,那么企业的管理将会是高效率和低风险的。反之,有的企业不重视企业管理中的财务会计的管理,将财务会计的管理视为次要的位置,做出决策仅凭经验,一旦情况发生变化,将会使企业陷入困境之中,最终还会有破产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管理学》第9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StephenP・RobbinsMarryCoulter著,.10
[2]闫华红《.中级财务管理》.北京大学出版社,.4
篇11:英汉翻译中的选词技巧论文
英汉翻译中的选词技巧论文
摘要:选词正确与否直接决定着翻译作品的好坏。选词,即选取意义择取单词,既关系到原文理解中词义的辨识和确定,也包括翻译表达中的词语的选择。相对而言,原文词语的理解更为重要。
关键词:翻译技巧;选词;
翻译技巧,即翻译方法,能使具有概括性、指导性、基础性的翻译原理具体化、条理化、实施化,利用各种翻译转换法准确、完整传达话语信息。它着重解决的是具体翻译转换上技术、技艺、艺术上的问题。翻译理论专着或教材中对技巧的处理一般按两条线索分别或结合进行归纳:一是按原语的词类、句型等语法范畴及惯用法系列等,梳理翻译表达的技巧、方法;另一是按对原文信息、形式进行翻译表达的方法,而在分合、增减、反正、顺逆、去留存变、直译形神等辨证关系上,对翻译手法进行分类。翻译是科学又是艺术,对于技巧,理论着作、教材不能囊括翻译实践中的所有情况,具体问题还须具体分析,翻译者不但要灵活运用已有的技巧,而且要善于创造新的技巧,以使译文传意达旨,形神兼备。
选词,即选义择词,贯穿于整个翻译的实际操作过程之中。这里的“词”指表达某一实体或整体性概念的单词、词组和短语。“选义”是由人类语言的一词多义现象决定的。任何一种发展完备的人类语言,其中的大部分词汇都是一词多义。例如单词charge: 动词含义有两个,在科技英语的环境下是“充电”,而在日常生活中是“索取(费用)”。名词通常是“电流”的含义。该如何措辞则要看具体语境了。此外,英语中有一些名词,同时有两个形容词,比如名词sun,它的形容词可以是sunny,也可以是solar,这里就有个辨义和确定词义的问题。另外,语言使用中还普遍存在着多词一义的现象,即同一意思对应不同的词语。在英语里,一词多义是非常常见的,这与英语的多源生有关。现代英语中不仅有许多词汇是从古英语演变而来,还有约80%的词汇从外国输入的,经过历史变迁,这些词汇并存和融合,使英语一词多义,一义多词的现象特别普遍。因此译者除了具有辨义这项本领外,还要具备“择词”这方面的技巧。
无论是“选义”,还是“择词”,都离不开具体的语境。英国翻译理论家纽马克说,没有词是完全孤立的(No word is an island entire to itself。),词的意义必然受到前后相邻词句的影响。我国学者王佐良先生也说,上下文不只是语言问题,说话是一种社会行为,上下文实际上是提供了一个社会场合或情境,正是它决定了词义。他还指出,一个词不仅有直接的、表面的、字典上的意义,还有内涵的、情感的、牵涉许多联想的意义;一个词的意义有时不是从本身看得很清楚的,而要通过整篇整段——亦即通过这个词在不同情境下的多次再现——才能确定。香港译界有句名言:词无定译,说的就是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有不同的翻译。
从词语与语境的关系看,有些词基本不受语境影响(context—free),如意义相对固定单一的专有名词、科技术语、数量词等;有些词则受语境制约(context—bound),如那些含有感情色彩、价值判断且意义极为丰富的普通名词、形容词、动词、副词等。对于这些词语,先利用各种手段确定其意,然后恰当措辞表达。下面介绍几种确定词义的方法。
一。根据上下文和汉语习惯搭配来确定词义
长句、难句、复杂句,句句难懂,这是大家都非常清楚的一点。如何看懂句子,而又不失精准的把译文写出来成了迫在眉睫的任务。 首先,我们都知道:在动手翻译之前,必须要把英语原文看懂。理解原文是整个翻译过程的第一步。这是最关键、也是最容易出问题的一步。以下我们通过考研英语翻译实例来具体讲解在理解原文的前提下如何根据上下文确定词义:
A。意群拆分确定词义:
e。g。 “In short”, a leader of the new school contends, “the scientific revolution, as we call it, was largely the improvement and invention and use of a series of instruments that expanded the reach of science in innumerable directions。” (1994—72)
本句可以分四个意群来确定词义:
第一个意群:in short简言之school学派contend 坚持认为,争辩,讨论
第二个意群:the scientific revolution 科学革命(不可译为“科技革命”)as we call it所谓的
第三个意群:largely 在很大程度上a series of一系列instruments器具、仪器
第四个意群:expand拓展reach影响范围innumerable无数的、数不清的direction方面
e。g。 Social science is that branch of intellectual enquiry which seeks to study humans and their endeavors in the same reasoned, orderly, systematic, and dispassionate manner that natural scientists use for the study of natural phenomena。(2003—62)
本句可以分三个意群来确定词义。
第一个意群:social science社会科学 branch分支intellectual enquiry知识探索
第二个意群:seek力图reasoned理性的dispassionate冷静的.,客观的in…manner以…方式
第三个意群:natural scientist自然科学家
在英译汉部分,确定词义可以说是最难的。前面所说的agree,很多人只会翻译成“同意”,而不知道根据上下文翻译成“认为”,这就是一个教训。
B。词语搭配构成词组小语境,可以藉此确定相互间的意义:
1) express the idea:表达e。g。 He cannot express his ideas clearly in speaking。
2) advocate the idea:鼓吹、维护e。g。 This organization advocated Hitler’s Nazi ideas。
3) borrow the idea:借用、抄袭e。g。 This idea was borrowed from the West。
4) spread the idea:传播e。g。 Democratic ideas are being spread throughout the world。
5) deepen the impression:(加深)e。g。 He did that to deepen the impression that he was generous。
6) exercise/use the influence:使用e。g。 He promised to use his influence to get me a job。
7) have the influence:具有e。g。 This movie has an adverse influence on teenagers。
8) exert the influence:施加e。g。…you are expected to exert positive influence on your fellow schoolmates。
二、通过语篇语境确定词义
翻译过程中,语篇不论是对原文的理解还是对译文的构建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语篇是最基本的翻译单位,译者应该予以足够的重视。合格的译者不仅要具备语篇分析的能力,还必须首先具备语篇意识。所谓语篇意识就是要求译者将语篇看作一个整体,而不局限于词、短语、句子,从语篇整体把握原文、理解原文、再现译文。
e。g。 The man, who, in old age, can see his life in this way, will not suffer from the fear of death, since the things he cares for will continue。 And if, with the decay of vitality, weariness increases, the thought of rest will be not unwelcome。 I should wish to die while still at work, knowing that others will carry on what I can no longer do (B。 Russell)。
译文:上了年纪而能这样看待生活的人就不会遭受怕死的痛苦,因为他所关怀的事物将继续下去。同时,如果精力衰竭了,疲乏增加了,休息的思想并非是要不得的。我倒愿意工作不息,死而后已,因为我知道别人会继续我未完成的事业(《新概念英语》第4册)。
如果只看到划线的这一句话,译文似乎没什么可挑剔。但是,如果考虑一下上下文,将整个句群看作一个整体,我们会发现译文与前文与后文都不相呼应。因为原文第一句“The man who, in old age, can see his life in this way, will not suffer from the fear of death”与最后一句“I should wish to die while still at work”都表明整篇的主题是死亡问题,“rest”的含义是“长眠”而非“休息”,但划线部分的译文却与“死亡”无关。而且,这里的“rest”是一种委婉的说法,表示死亡的这类委婉语还有很多,如“silence”、“sleep”、“quietus”等,如果原文用的是“silence”,难道应该将其译为“沉默的思想并非是要不得的”?显然,产生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不顾文章的整体性,孤立地“理解”部分语句,忽略了篇章整体信息的参与。划线部分的合理译文应该是:而且,如果随着精力的衰竭,疲倦之感日渐增加,长眠并非是不受欢迎的念头。
杨绛先生在她的文章《记钱钟书与〈围城〉》中,多处用到了“痴气”及与“痴”相关的词组,来描绘钱种书先生异于常人的脾性,在不同语境下其意多有不同。凌原先生,根据具体情况选用不同的英语词汇来翻译“痴气”及相关词组,请看以下诸例:
1) 钟书写完《围城》,“痴气”依然旺盛,但是没有体现为第二部小说。
After Chung—shu finished writing Fortress Besieged, his “eccentric” bent was still going strong, but it failed to take form in a second novel。
2) 我觉得《围城》里的人物和情节,都凭他那股子痴气,呵成了真人真事。
It was those charming mischievous quirks of his that made it possible for him to create the characters and plots for the novel and pass them off as real people and real deeds。
3) “高兴”也正是钱家所谓“痴气”的表现。
“Being funny” was another manifestation of his puckish bent in the eyes of the Ch’iens。
4) 钟书的“痴气”也怪别致的。
Chung—shu’s sweet quirkiness is peculiarly his own。
5) 沦陷在上海的时候,他多余的“痴气”往往发泄在叔父的小儿小女、孙儿孙女和自己的女儿阿圆身上。
When he was stranded in Shanghai, he would take out his pent—up eccentric energy on Younger Uncle’s small children, grand children and Ah Yuan, his own daughter…
三、通过常识判断确定词义
常识(common sense / general knowledge about the world around us)人人有,而且常识愈丰富对翻译理解愈有用。很多老翻译家如吕淑湘、傅雷、杨宪益都强调翻译需要“杂学”。我想,这“杂学”可以看作是比较“高级”的常识吧。请看下面一段关于铜质保温瓶结构的描述:
———Another type is a double—walled copper vessel with the corresponding surface scrupulously cleaned to achieve the high intrinsic reflectivity of copper。 A body of charcoal absorbent may be affixed to the outer wall of the fluid container, where it is kept cold and helps to condense any gases remaining in the vacuum space after it is evacuated and sealed off。
某译文:另一种类型是有双壁的铜容器,其相应表面洁净无疵以获得铜所固有的高反射率。在流体容器的外壁可以粘着一层木炭吸附剂,它保持着低温并在容器抽空和密封后帮助冷凝残留在真空空间的气味。
此句的翻译关键在于两个it的意思。根据上面的译文,两个it都指fluid container。这显然不对。从原文看,fluid container明显指铜质保温瓶盛装液体的内胆,而内胆怎么能抽空呢?根据生活常识,保温瓶中要抽空的是内外夹层之间的夹套,即原文中的the vacuum space,因此第二个it应指the vacuum space。再举一个简单一点的例子:She could knit when she was seven。。句中的knit,其基本意思是“编织”,但译文不能只说“织”或“编织”,必须把动词的宾语补上,因为汉语里说“她七岁时就会(编)织”显得不够自然。那么“织”什么呢?根据我们的生活经历,一般是织毛衣,而不是织麻袋什么的,因此原句可译为“她七岁时就会织毛衣”。常识也包括一些很简单的科普知识。如果科技知识为大众所共有,那就是利用科学背景知识来确定词义。
四、利用背景知识确定词义
理解一个词有时需要从文本以外去寻找相关信息,如上面的常识判断。在科学翻译中,时常需要运用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或其他领域的背景知识来确定词义。如:
———Velocity changes if either the speed or direction changes。
velocity 和speed都可表示“速度”,前者具专技色彩,一般用于科技文献,后者语域较宽,可用于科技或日常生活领域。如果将velocity 和speed都理解为“速度”,原文表述将失去意义,因此这里velocity 和speed中必有一个词表示其他意义。物理学告诉我们,速率是矢量,有大小又有方向,而速度是标量,有大小而没有方向。据此,velocity是速度,因为原文语境信息暗示它有方向(direction),speed是速率。这样确定词义后原句可译为:”如果(物体运动的)速率和方向有一个发生变化,则物体的运动速度也随之发生变化。”
五、利用逻辑判断和推理确定词义
在翻译实践中我们还可以利用逻辑学的有关知识,如矛盾律等来确定词义。如:
———Automobiles and trucks would be powered by quickly replaceable electric batteries。
某译文:汽车和卡车则可以迅速替换的电池组作动力……
译文乍一看似乎没有问题,可是从逻辑的角度仔细思考,我们会发现,“汽车”和“卡车”两个概念是蕴涵与被蕴涵的从属关系,即“卡车”包含在“汽车”之中。“汽车”是属概念,“卡车”是种概念。译文犯了种属概念并列的逻辑错误。因此,必有一词的理解出了问题。查词典,Automobiles除了作“汽车”讲外,还可作“轿车”解。“轿车”与“卡车”是对立概念,可以并列。再看一类似的例子:
———It caused devastation by burrowing and by devouring the herbage which might have maintained millions of sheep and cattle。
它们在地下打洞,吞食掉本来可以维持数百万只牛羊的牧草,从而造成了破坏。
原文中的cattle有“牲畜”和“牛”二义,这里因与“羊”(sheep)对置,根据种属概念不能并列的逻辑规则,cattle只能作“牛”解。
王宗炎先生说,辨义为翻译之本。只有正确地理解原文的每一个字词,才能保证翻译的准确性。当然,正确的理解只是正确翻译的前提,要做到表达的贴切与自然,还需要较高的译入语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泉水,1991,科技英语翻译技巧[M],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2]吴景荣、程镇球,2000,新时代汉英大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
[3]赵振才,1986(3),科技英语翻译与逻辑[J],中国翻译。
[4] Newmark, Peter, 1993, About Translation, Clevedon: Multilingual Matters。
【对比语言学在英汉翻译中的运用的论文】相关文章:
1.语言学论文
3.英汉语言学论文
4.语言学论文题目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