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孺子年九岁阅读答案
“你们都是江湖骗子”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徐孺子年九岁阅读答案,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徐孺子年九岁阅读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徐孺子年九岁阅读答案
徐孺子年九岁阅读答案
【原文】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问题】:徐孺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阅读答案】:
徐孺子的回答妙就妙在他避开了“月亮”这一概念,而偷换了“眼睛”的概念,以“眼有瞳仁”优于对方的“月中有物”,这是辩论中常用的技巧---“偷换概念”。正是这机敏睿智使徐孺子赢得了“南州高士”的美誉。
【翻译】
徐孺子九岁时,一次在月光下玩耍,有人对他说:“如果让月亮上没有其它东西,应该更明亮吧?” 徐孺子说:“不是这样。这正如人眼睛中有瞳仁,如果没有这瞳仁,人的眼睛就什么也看不到了。”
篇2:《徐孺子祠堂记》阅读答案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少屈其意 少:稍微
B.抗其节于乱世 抗:保持、坚持
C.其操虽殊,其志于仁一也 操:节操
D.故并采其出处之意为记焉 出处:出仕和隐居
解析:C项,操:所持的处世方法。
答案:C
15.下列句子中全都表明曾巩对徐孺子理解、肯定的一项是( )
①安车备礼,召皆不至 ②异于怀禄之臣远矣 ③此孺子之所以未能以此而易彼也 ④义在于济物故也 ⑤君子小人消长进退,择所宜处,未尝不惟其时则见,其不可而止 ⑥孺子不出闾巷,独称思至今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②④⑥ D.③⑤⑥
解析:①是客观陈述徐孺子的事迹,②④是评价朝廷公卿士大夫。
答案:D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元兴以后,宦官把持朝政,奸臣与他们互相勾结,制造冤狱,疯狂迫害正直的大臣。
B.朝廷的公卿大夫伸张正义,坚贞不屈,压迫愈深,反抗愈烈,汉朝因为这些股肱之臣得以再支撑一百多年。
C.乱世中,徐孺子独善其身,还保持高尚的气节,忘己为人,济世救人,得到后人敬仰。
D.曾巩做了太守后,经过一番考证,在孺子宅的旧址修筑了徐孺子祠堂,目的是为了教化州民。
解析:C项文中徐孺子没有“济世救人”,更没有“忘己为人”。
答案:C
17.将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百余年间,擅强大,觊非望者相属,皆逡巡而不敢发。
解析:关键词语“擅”“相属”和“逡巡”;
答案:一百多年来,掌握强大的'权力,对朝政有非分之想的人接连不断,都犹豫不决,不敢发难。
(2)此其意亦非自足于丘壑、遗世而不顾者也。
解析:关键词语“其意”“自足于丘壑”和“遗世”;
答案:看这意思,他也并不是一个自足于隐居山林、超脱而不恋尘世的人。
(3)图孺子像,祠以中牢,率州之宾属拜焉。
解析:关键词语“图”“祠”和“焉”。
答案:绘了徐孺子的像,用中牢之礼来祭祀他,率领州中的宾客僚属来祭拜他。
篇3:徐孺子祠堂记阅读理解及答案
曾巩
汉元兴以后,政出宦者,小人挟其威福,相煽为恶,中材顾望,不知所为。汉既失其操柄,纪纲大坏。然在位公卿大夫,多豪杰特起之士,相与发愤同心,直道正言,分别是非白黑,不少屈其意,至于不容,而织罗钩党之狱起,其执弥坚,而其行弥励,志虽不就而忠有余。当是之时,天下闻其风、慕其义者,人人感慨奋激,至于解印绶,弃家族,骨肉相勉,趋死而不避。百余年间,擅强大:觊非望查相属,皆逡巡而不敢发。汉能以亡为存,盖其力也。
孺子于时,豫章太守陈蕃、太尉黄琼辟皆不就,举有道,拜太原太守,安车备礼,召皆不至。盖忘己以为人,与独善于隐约,其操虽殊,其志于仁一也。在位士大夫,抗其节于乱世,不以死生动其心,异于怀禄之臣远矣,然而不屑去者,义在于济物故也。孺子尝谓郭林宗日:“大木将颠,非一绳所雏,何为栖栖不皇宁处?”此其意亦非自足于丘壑,遗世而不顾者也。《易》于君子小人消长进退,择所宜处,未尝不惟其时则见,其不可而止,此孺子之所以未能以此而易彼也。
孺子,豫章南昌人。按图记:“章水北径南昌城,西历白社,其西有孺子墓;又北历南塘,其东为东湖,湖南小洲上有孺子宅,号孺子台。吴嘉禾中,太守徐熙于孺子墓隧种松,太守谢景于墓侧立碑。晋永安中,太守夏侯嵩于碑旁立思贤亭,世世修治。至拓跋魏时,谓之聘君亭。”今亭尚存,而湖南小洲,世不知其尝为孺子宅,又尝为台也。予为太守之明年,始即其处,结茅为堂,图孺子像,塑以中牢,率州之宾拜焉。汉至今且千岁,富贵堙灭者不可称数。孺子不出闾巷,独称思至今。孺子墓失其地,而台幸可考而知。祠之,所以示邦人以尚德,故并采其出处之意为记焉。
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不少屈其意 少:稍微
B.抗其节于乱世 抗:保持、坚持
c.其操虽殊,其志于仁一也 操:节操
D.故并采其出处之意为记焉 出处:出仕和隐居
7.下列句子中,全都表明曾巩对徐孺子理解、肯定的一项是(3分)( )
①安车备礼,召皆不至 ②异于怀禄之臣远矣
③此孺子之所以未能以此而易彼也 ④义在于济物故也
⑤君子小人消长进退,未尝不惟其则见,其不可而止
⑥孺子不出闻巷,独称思至今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②④⑥ D.③⑤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汉元兴以后,宦官把持朝政,奸臣与他们互相勾结,制造冤狱,疯狂迫害正直的大臣。
B.朝廷的公卿大夫伸张正义,坚贞不屈,压迫愈深,反抗愈烈,汉朝因为这些股肱之臣得以再支撑了一百多年。
C。乱世中,徐孺子独善其身,还保持高尚的气节,忘己为人,济世救人,得到后人敬仰。
D。曾巩做了太守后,经过一番考证,在孺子宅的旧址修筑了徐孺子祠堂,目的是为了教化州民。
9.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
(1)百余年间,擅强大,觊非望者相属,皆逡巡而不敢发。(4分)
(2)此其意非自足于丘壑,遗世而不顾者也。(3分)
(3)图孺子像,祠以中牢,率州之宾属拜焉。(3分)
试题答案:
4.c操,解释为“持”,意思是所持的处世方法。
5.D((①是客观陈述徐孺子的事迹,②④是评价朝廷公卿士大夫。)
6.c(徐孺子没有“济世救人”,更没有“忘己为人”。)
7.(1)一百多年来,拥有强大的力量,对朝政有非分之想的人接连不断,都犹豫不决不敢发难。(得分点:擅、相属和逡巡,各1分,“擅”解释为“独揽、凭借”也可以)(2)这就是(表明)他的本心并不是在山林中自我满足,遗弃世人而不顾。(得分点:其意、自足于丘壑和遗世,各1分)(3)描绘了徐孺子的肖像,用中牢之礼来祭祠他,率领州中的'宾客僚属来祭拜他。(得分点:图、祠和焉各1分)
参考译文:
汉元兴以后,朝政由宦官掌握,小人依仗他们的威福,互相鼓动煽惑做坏事,中材之人面面相觑,不知该怎么办。汉朝既失掉了它的权柄,朝政彻底败坏。但在位的公卿大夫都是豪俊出色的人,相互发愤同心,行正直之道,说严正之话,区分辨别是非黑白,不稍微屈服他们的意志,以至于不被(宦官小人)所容,有罗织罪名株连党人的案子发生。(但)他们的观点更坚定,他们的行为更激烈。(他们的)志向虽然没有完成,但忠心有余。在这个时候,天下听说他们风采,仰慕他们大义的人,个个感慨愤激,以至于解下印绶,抛弃家族骨肉互相勉励,赴死而不避。一百多年来,拥有强权,对朝政有非分之想的人接连不断,(但)都犹豫不决不敢发难。汉朝能在败亡的情势下继续存在,就是这些公卿大夫的力量。
徐孺子在这个时候,豫章太守陈蕃、太尉黄琼征召他,他都不去。荐举有道之人,授予他太原太守的官职,安排好车马,备好礼节,召他(他)都不到。舍身而为人,与隐居而独善其身,那选择虽然不同,但有志于仁则是一样的。在位的士大夫,在乱世保持他们刚正不屈的节操,不因生死问题动摇他们的意志,与(那些)贪图俸禄的大臣差异太大了;然而(他们)不惜抛弃官位,大义在于救济世人的缘故。徐孺子曾经对郭林宗说:“大树将倾倒,不是一根绳子所能维系的,为什么忙忙碌碌没空闲安宁自处呢?”这(表明)他的本心也并不是在山林中自我满足,遗弃世人而不顾啊!《易经》对君子小人的消长进退,选择恰当的处世方法,未尝不是主张只要(社会)正常合理就现身,混乱不可就停止。这就是徐孺子未能用隐居来换取出仕的原因。
徐孺子是豫章南昌人。据《图记》记载:“章水向北流过南昌城,又向西流经白社。白社西面有孺子墓;又向北流过南塘,它东面是东湖。湖南部小洲上有孺子的住宅,称‘孺子台’。吴嘉禾中,太守徐熙在孺子墓道种松,太守谢景在墓侧立碑。晋永安中,太守夏侯嵩在碑旁立思贤亭,世世修治。到拓拔氏的北魏,称之为聘君亭。”现在亭子还在,而湖南小洲,世人不知它曾经是孺子的住宅,又曾经是台。我做太守的第二年,方才就在那地方。结茅为堂,描绘了孺子的肖像,用“中牢”的礼节来祭祠他,率领州中的宾客僚属祭拜他。汉到现在将近千年,富贵而埋没无闻的人无法计算。孺子身居陋巷,偏偏被人称许思念至今。孺子的墓已经搞不清它确切的地方,而孺子台幸而可考查搞清。祭祠他,是用来向州民展示高尚的德行,所以一起收集了他出仕和隐居的观点写下这篇“记”。
篇4:曾巩《徐孺子祠堂记》阅读答案及翻译
汉元兴以后,政令出自宦官之手,小人依仗权势,滥行赏罚,相互煽孽,为非作歹;中等才德之人徘徊观望,无所适从。东汉朝廷已失去了权柄,法制伦常都败坏了。然而在位的公卿大夫,不少是才能杰出的豪俊之士,他们一起发愤努力,同心同德,坚守正道,敢于直言,分辨是非黑白,毫不委曲求全,以至于为当权者所不容,罗织罪名,兴起党锢之狱,而他们的操守更加坚定,行为更加振奋,壮志虽未遂,忠心却有余。所以到他们死后,汉室也跟着灭亡了。在这个时候,天下闻知他们的高风、仰慕他们的亮节的人,个个感慨奋激,以至于丢官职,弃家庭,骨肉亲人相互勉励,慷慨赴死决不退避。一百余年间,掌握强大权力、存着非分企图的人,一个接着一个,但他们都迟疑不决,不敢行动。汉室能在危亡中苟安图存,是他们的力量呀!
孺子就生活在这个时代,豫章太守陈蕃、大尉黄琼征聘他去做官,他都推辞不去;荐举他为“有道”,拜他为太原太守,用安车、备厚礼前去召请,他都拒绝不到。这是因为忘却自己来为别人造福的人与在穷愁忧困中洁身自好的人,他们的处世态度虽然不同,但他们志义仁道是一致的。在位的士大夫,在乱世中坚持高尚的志节,不因死生而动摇心志,他们同一味贪图功名利禄的臣子当然是大不相同的,但还不屑弃官而去,这是因为他们把济世当作做人的准则。孺子曾对郭林宗说:“大树将要倾倒了,不是一条绳子所能系得住的,你为什么这样忙碌不定,顾不上过安宁的日子呢?”看这意思,他也并不是一个自足于隐居山林、超脱而不恋尘世的.人。孔子曾称赞颜回:“任用我,就出仕;不用我,就退隐。只有我和你才能这样吧!”孟子也称赞孔子:“ 可以仕进就仕进,可以隐退就隐退。至于我的愿望,就是学习孔子。”《易经》上有关于君子之道与小人之道彼此消长进退的说法,要选择处置得宜,没有不是以时势许可就出来、不许可就退止作为原则的。这正是孺子未能以这一条去改换成那一条的缘故。
孺子姓徐名稚,孺子是他的字,豫章郡南昌县人。根据图记:“章水向北经过南昌城,又向西流经白社,白社的西面有孺子墓;又向北经过南塘,它的东面是东湖,湖南的小洲上有孺子的住宅,叫孺子台。三国吴嘉禾年间,太守徐熙在孺子墓的墓道上种植松树;太 守谢景在墓旁立碑。晋永安年间,太守夏侯嵩在碑旁建思贤亭,代代修整,一直到北魏时,改名聘君亭。”现在亭还 在,而东湖南面的小洲,世人不知道那里曾经是孺子的住处,又曾经被称作孺子台。我当太守的第二年,才在那个地方用茅草造起一座祠堂,画了孺子的像,用中牢之礼祭祀他,率领州里的宾客拜奠他。东汉到现在已经将近一千年了,生前富贵而死后埋没无闻的人不计其数。孺子不出乡里,独独被人们称扬思念到今天。这样看来,世上想靠智力取胜的人,难道不是迷了心窍吗?孺子的墓地已不可知,幸而孺子台还可以考察得知。祭祀他是为了教育乡人崇尚道德,所以我采辑了前人出仕和退隐的意义一并记在这里。
篇5:谜语故事徐孺子随父访友及答案
谜语是一种游戏性质的短小韵文或具有艺术技巧的只言片语,是我国丰富多采的民间文学园地里一朵别致的花儿,一种带娱乐性的民间文学体裁。它在茶余饭后,工作之暇,用于锻炼机智和培养想象能力,是一种文学趣味语言,既供人们玩赏,又是群众在娱乐中积累文化知识的手段。
徐孺子跟随父亲走访朋友,不料到朋友家的时候,朋友正在院子里砍树。父亲忙问:“老哥,这么好的树,为什么要砍掉?”朋友说:“院子方方正正像‘口’字,树就是木,口中加木就是困,不吉利!”
一旁的徐孺子听了,不觉笑了起来。他对父亲的朋友说:“大伯,你要砍了这棵树,更加不吉利!”说着便给这位大伯讲了一些道理。这位大伯听了以后,立即笑着说:“对,贤侄说的对,这树不能砍。”
你知道徐孺子说了什么道理吗?
谜底:砍了树后,院子里就只剩下人,于是变成了“囚”,囚比困更不吉利。
篇6:九岁的林浩现代文阅读答案
九岁的林浩现代文阅读答案
虎头虎脑的林浩才9岁,一笑还会露出小虎牙,他是5月12日四川地震灾区汶川县映秀渔子溪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是救了两名同学的“小英雄”。
林浩的班级有31名学生,地震发生后,只有10名学生逃生,而其中的两名学生是林浩救出的。林浩这样描述当时的情景:“当时石板后面传来一个女同学的哭声,我就告诉她,别哭,我们一起唱歌吧,大家就开始唱学校教的歌,唱完后,女同学不哭了。后来,我使劲爬,使劲爬,终于爬出来了。我把她背出去后交给校长,校长又把她交给她妈妈背走了。后来我又爬回去,又把另外一个男同学背出来交给了校长,他也被父母背走了。”因为救同学,林浩头部被砸破,手臂严重拉伤,但他看上去一点都不在乎,还镇定地说:“我背得动他们,我开始爬出来的时候,身上没有伤,后来爬进去背他们的时候才受伤的。”
林浩在救人时有一种小大人式的镇静,问及他当时的想法,他只是稚气地大声回答:“我是班长。”
背完同学后,林浩一直没有找到自己的父母,他14岁的姐姐很快找到了他,同时他的妹妹也跟他们在一起。经过几天的寻找,3个孩子还是没有找到亲人。目前在四川儿童活动中心生活的林浩有些想家,他会用泡沫围起一个圆圈,然后把被子和枕头放在里面,“这是我的家。”林浩很孩子气地说。
1.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在( )年( )月( )日,当时林浩才( )岁。林浩的班级有( )名学生,地震发生后,只有( )名学生逃生,而其中的( )名学生是林浩救出来的。
2.林浩为什么会成为抗震小英雄?( )
A.林浩是班长。
B.林浩力气大,背得动同学。
C.林浩既勇敢,又有爱心。
3.读了这个故事,你想对林浩说点什么?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5 12 9 31 10 2
2.C
3.“略”
作文写作技巧及方法
一、移花接木法。就是将原来看过的范文或写过的习作,在文章的结构上,或者有关的人物上,或者表达的主题上,或者列举的论据上,诸如此类,稍加变通和更换,使之与考试的命题与要求相符合。这不但可以节省写作时间,更可以提高作文质量,不仅写作时间不足时应该运用,而且写作时间有余时同样可以运用。
二、将错就错法。有时慌张与紧张之下,一不留神审题不慎,写对一半才发现文章偏题或者离题,但若重新构思则又没有充裕的时间。在这种情况下,与其更弦改辙写上半篇几段,倒不如将错就错完成通篇全章。当然要尽可能牵强附会、力挽残局,在扣题点题、分析总结上下功夫,在议论抒情、结论收尾上下文章,这样说不定会使文章宕开一笔、绝处逢生。
三、照应开头法。这和上面的回扣标题有异曲同工之处。但无论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都比较讲究首尾的照应,如果在应试作文一时寻找不出更好的结尾,就可以采用照应开头的方式来写。
四、画龙点睛法。在记叙文的写作中,适当的议论往往能点明题旨、深化主题,而当应试作文最后来不及结尾时更要进行相关的议论来总结点题。这既是迫不得已的办法,也是为文应急的措施。
说明语言
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
答题格式:(1)解释词语意思(2)带词解释句子(结合具体内容分析)(3)加点词的表达效果(4)__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答题格式:(1)不可以。(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不符合实际。(5)__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科学的特点的词有:更、大约、估计、常常、也许等。
篇7:徐昌图《临江仙》阅读答案
临江仙徐昌图
饮散离亭西去,浮生长恨飘蓬。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酒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8.这首词的上阕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通过哪些意象写出了怎样的意境?三句是如何表达作者情感的?请简要分析。(5分)
9.这首词的下阕与柳永的《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岩、晓风残月。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两首词作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8.作者通过烟柳、淡云、孤月、寒日、暮天五个意象的描写,写出了空落、孤单、凄凉的意境。 回头烟柳渐重重中作者不断回望的动作显示出内心的依恋不舍,隔断了望眼的重重烟柳象征了词人心头浓重的愁绪。淡云两句融情于景,淡云、孤雁是词人别后孤单无依的漂泊境况的写照,寒日一句渲染傍晚惨淡清冷的氛围,透露出作者心头的寒意。表达了作者离别后的惆怅难舍之情和人生漂泊的孤苦无奈之感。
9.异曲同工之妙:两者都写了离人不堪离别之苦,借酒消愁,表达了深深的离愁别绪,;都设想了酒醒后的情景,通过对未来旅途的想象虚写,突出了孤独无依、凄苦难耐之感;凭借对这些典型意象的描绘和气氛的渲染写羁旅之愁,从而产生了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
赏析
这是一首写旅愁的小令。
上片开头是:饮散离亭西去,浮生长恨飘蓬。词人饮罢饯行酒,与亲故辞别西去,感慨万分,怨恨自己一生象飞蓬那样到处飘泊。离亭,送别的驿亭。浮生一词,出自《庄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庄子认为人生在世虚浮不定,后世相沿称人生为浮生。这里,词人感慨自己的身世,如今踏上旅途,从此开始了飘蓬一般的生活,遥遥水路,漠漠苍天,词人内心极度凄凉,羁旅之恨油然而生。而这恨又是长恨,这就道出了饮散西去对词人来说并非第一次了,每重演一次,就会增加一分身世飘零之恨。一个长字,使恨的情感深化了。
词人生活在唐宋之交的**时代,这首词,可能就是徐昌图由闽入宋前的作品,它不仅反映了词人凄清的身世,也包容了唐末宋初离乱社会的影子。这次词人西去,是乘船而行的。他别情依依,禁不住频频回首:回头烟柳渐重重。送行的人已不见了,只有那岸上的杨柳象是笼罩着一重重的烟雾。烟柳重重既是状景也是写情。这是由于当词人看到烟柳迷茫而看不到人时,必然增添其内心的苦闷。因为柳色是最容易引起人的离情别意的,所以,写烟柳重重,实际上也就是离情重重,是把抽象、无形的愁情寄托在具体形象的烟柳中来表现而已。
接下去,词人转过头来,顺眼一望,却是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辽远的天际飘浮着几丝淡云:并不时地传来孤雁的鸣声,傍晚的落日,照得满天通红。此时此景,又不免使人感到: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诗)。词人像浮云一样飘流无依,像孤雁一样孑然影单,而寒日西沉,晚霞映天,却又唤起词人念乡思亲的凄伤之情,这一切既是词人眼前之景,也是他今后飘蓬生活的形象概括。这是由当前情景过渡到以后情景的写法,也是融情入景,即景抒情的写法,所以这二句可看作是词人特定心态下摄取的一组画面,既是实景,也是虚景,虚实相用,使画面极富表现力,它给读者的`感受就不仅是自然景观了,更深刻的是这种景观中所隐含的离情别恨,它连绵不断,广阔深远。
下片写词人途中的孤寂心情。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词人辞别亲故,纵一叶孤舟西去,水路迢迢,暮色苍苍,想到归宿,词人不禁自问,愁绪充塞。夜深了,当词人从船舱里探出头来时,只见船已行在平波万顷的淮水上,空茫迷濛,孤月映水,朦胧凄清。淮月,照临淮水上空的月亮。词人通过气氛的渲染和景物的烘托,使内心的感伤之情与外在的空冷之景交融为一,传达出词人此时此地的冷寂情怀。这时候,词人愁绪难以排遣,只有借洒消愁了。然而,醉酒只能求得一时的解脱,酒醒人静奈愁浓,一旦酒醒,回到现实,只能更增愁情,不是三杯两盏淡酒就冲刷得掉的。一个奈字,突出了词人万般无奈的苦闷心情。结句: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又进一步写他的这种感情。一个人躺在船里,辗转反侧,愁绪万千。一直熬到夜尽灯残之时,才对着残弱的烛光,勉强伏枕而眠,可惜好景不长,恍惚朦胧中波动船摇,词人梦断,原来是水面上起了**。五更风,指黎明前的寒风,萧瑟凄寒。好一个晓风残月,令人难以忍受,可谓悲痛至极。
篇8:徐昌图《临江仙》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8~9题。(7分)
临江仙
徐昌图
饮散离亭西去,浮生长恨飘蓬。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酒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8.上片“回头烟柳渐重重”一句描绘出此人怎样的情态?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一句传达出词人什么样的情怀?(4分)
9.这首词在写法上的最主要特色是什么?请你结合内容具体分析。(3分)
答案:
8.(4分)“回头烟柳渐重重”一句描绘出词人一步三回头、不忍离去的情态,船儿渐行惭远,柳色愈来愈浓,离愁也逐渐加探。(2分)“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一句通过环境气氛的渲染.传达出词人旅途落寞的情怀。(2分)
9.(3 分)情景交融的写法。(1分)本词是抒写词人羁旅行役的愁绪。为了传达出这种心境,作者选取了烟柳、孤雁、寒日、淮月、残灯、轻浪等意象,缘情布景,以景传情,凭借对这些典型意象的描绘和气氛的渲染写旅愁,从而产生了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2分)
篇9:山居徐玑阅读答案
山居徐玑阅读答案
柳竹藏花坞,茅茨接草池。开门惊燕子,汲水得鱼儿。
地僻春犹静,人闲日更迟。小禽啼忽住,飞起又相随。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描绘了山居的环境:垂柳依依,劲竹青翠,繁花掩映,低矮的茅屋依傍着绿草丛中一池春水。
B.颔联写出山居生活的意外之乐:开门时可能会惊起檐下的燕子,取水时或许会捞起池塘中的鱼儿。
C.颈联写因为地处偏僻,春天来时依旧静寂,居住在山中的人无所事事,感觉季节的更替尤为迟缓。
D.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画了一幅生动的“山居图”,全诗疏淡有致,诗句对仗工整,读来琅琅上口。
2.这首诗的尾联写“小禽啼忽住,飞起又相随”,这与上一联中的“静”字是否矛盾?为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案及解析:
1.C
2.不矛盾,尾联描写了小鸟在山中自在地啼叫,偶尔也会忽然停住;它们有时又会突然飞起,相互追逐嬉戏。诗人以鸟儿的自由自在,衬托出山中少有人迹,环境幽静,以动衬静,表达了诗人对清静闲适的山居生活的喜爱。
叙事散文知识点
叙事散文,或称记叙散文,以叙事为主,叙事情节不求完整,但很集中,叙事中的情渗透在字里行间。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从一个角度选取题材,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根据该类散文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又可将它区分为记事散文和写人散文。
偏重于记事
以事件发展为线索,偏重对事件的叙述。它可以是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如许地山的《落花生》,也可以是几个片断的剪辑,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叙事中倾注作者真挚的感情,这是与小说叙事最显著的区别。
偏重于记人
全篇以人物为中心。它往往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作粗线条勾勒,偏重表现人物的基本气质、性格和精神面貌,如鲁迅《藤野先生》,人物形象是否真实是它与小说的区别。
现代文阅读解题方法归类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徐孺子年九岁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9.九岁睡前故事集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