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考研人数三年首次反弹 工商管理、会计、金融最

考研人数三年首次反弹 工商管理、会计、金融最

2023-07-11 08:57:47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蝌蝌啃蜡”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考研人数三年首次反弹 工商管理、会计、金融最,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考研人数三年首次反弹 工商管理、会计、金融最,方便大家学习。

考研人数三年首次反弹 工商管理、会计、金融最

篇1:考研人数三年首次反弹 工商管理、会计、金融最

中新社北京12月26日电 (记者 马海燕)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26日开考。在连续两年下跌后,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出现首次反弹,达到177万。工商管理、会计、金融等仍是最热门专业。

全国考研报名人数创纪录地达到176万,降至172万,持续多年的“考研热”开始降温,到再减少至164.9万。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认为,经济增长乏力、就业形势严峻是此次报名人数反弹的重要原因。

在一项覆盖37665人的调查中,有43%的报考者因“增加就业竞争力、提升毕业后薪水”选择考研,因“暂时不想就业、逃避步入社会”而选择考研的人群占13%。

生源结构中,往届生占比持续增加。如北京往届生占42%,辽宁占35%,湖北占34%。

年报考专业硕士学位人数为85万,占全部报考人数的48%。与此同时,专业硕士招生规模超过25万,与学术型硕士招生规模基本持平。

北京、江苏、上海成为报考地区中排名前三位的省市,天津、湖北等地分列其后。河南成为硕士研究生生源第一大省,山东、河北分列第二、三位。硕士研究生报考人群中,女性占60%,男性占40%。

在考研人数增长的同时,全国研究生招生规模也维持在4%左右的稳步增幅。官方预计到,中国研究生在校生规模将达200万。

研究生大规模扩张也引发各界对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关注。调查显示,54%的人在选择研究生招生机构时,更在乎报考院校是否为名校,28%的人最看重专业实力,11%的人比较关注导师情况,7%的人表示选择任何学校都无所谓,“混”到学历就好。(完)

篇2:青岛考研人数首次下降

青岛考研人数首次下降

11月14日,20全国硕士研究生报考信息确认工作结束 .青岛市招办共确认考生17413人,比上一年减少671人,这是岛城考研人数首次出现下降的现象。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报考驻青高校研究生人数不跌反升。专家分析,学生考研盲目者减少,务实心态增加,加上岛城吸引力逐年增大,特别是青岛独特的优势和近年来一系列人才引进政策,导致“往外走”的少,“往里进”的多。

据了解,青岛市招考办报名点共确认考生17413人,比上一年减少671人。其中,全国统考占 95% ,法硕联考占2.93% ,管理类联考占2.07%,应届大学本科毕业生占80.15%,在职人员7.9%,其他人员占11.95%,25岁以下的占96.86%.青岛学子“往外走”的热情正在缓慢“退烧”。

记者从青岛理工大学研招办了解到,今年报考青理工研究生的人数为1264人,比去年增多306人,增幅32%;山东科技大学报名点2303人,比去年多300多人;青农大报名点报名人数比去年多了160多人;青科大报名点多了200余人。

青岛大学招生就业处主任朱青文认为,青岛考研人数首度下降,反映了现在大学生对高学历的.一种理性认识。朱青文说,他前几天和学生交流的时候发现,学生自主意识更强了。“家里想让他考研,但是他说,自己是纺织专业的,本科毕业在青岛一样能找到好工作,因此拒绝了。”

青岛某高校英语专业的小许告诉记者,她原本打算报考兰州大学的研究生,但是各个高校的企业宣讲会一个接一个,让她颇为动心。“前些日子我参加了一个外企宣讲会,它的‘管培生’计划让我很感兴趣,投递简历后就收到了面试通知。”小许认为,工作机会可遇不可求,所以她放弃了考研。

至于驻青高校考研报名人数增多的情况,朱青文认为跟青岛出台的一系列优抚政策有关。根据16日、17日青大大型招聘会情况来看,受访者大多表示对青岛的环境比较满意,青岛成了很多毕业生希望久居的地方。朱青文说,近年来海洋经济发展的背景下,需要大量人才,青岛为来青的高学历人才提供了很多优惠政策,如住房补贴等,“重视人才,需要人才,人才在青的发展前景大,驻青高校研究生报名当然会稳步上升”。

( )

篇3:河南考研人数首次破10万

河南考研人数首次破10万

尽管考研已渐趋理性,但考研大军依然很庞大。教育部公布的数字显示,将有151万人参加20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这是报名人数在下降后的连续第四年增长,增幅达7.9%.今年,河南省考研大军也首次突破10万人大关,达到111421人,比去年增加12045人。

年研究生招生考试将于1月15日开考,今年招生学校不再寄发准考证,14日前考生可上网自行下载打印准考证。 据了解,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将于1月15日~16日进行。与往年不同的'是,2011年的研究生招生考试准考证由自己打印,招生单位不再给考生寄发。

2011年1月14日前,考生可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yz.chsi.com.cn)下载打印准考证,打印准考证时必须使用A4纸,打印后不可涂改,且背面须空白。

若考生忘记用户名,可在准考证下载打印时间段内登录系统查询或拨打客服电话咨询。若忘记密码,可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网上报名系统,点击“忘记密码”,按要求输入个人信息即可找回密码。考生凭准考证和本人身份证件参加笔试,不按时打印则无法参加考试。

相关热词: 考研 2011考研 河南考研人数

篇4:会计金融成为考研

会计金融成为考研热门

近两年来,国家一直在调整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的比例,不断增加专业型硕士的比重,如中国人民大学已经取消了金融和会计的学术型硕士,代之以专业型硕士。考生报考专业型硕士的热度也在不断增加。

中国科学院大学招生办主任高随祥指出,各高校的`专业型硕士都有了第一届毕业生,从就业情况来看,因为专业型硕士重实用、重技术,受到不少企业的青睐。“明年研招中科院大学将按国家统一政策对两种硕士的比例进行调整,学术型硕士数量下调5%左右,专业型硕士数量上调8%―10%,其中工程硕士数量将最多。”

“如今报考专业型硕士的考生越来越多,但相关名额不会增加很多。”考研教育网考研专业硕士中心负责人预测,考研会计硕士和金融硕士仍可能是专业型硕士报考热门。“20已经体现了考生报考会计硕士的疯狂,几乎到了无法调剂的地步。今年报考的有24000人,明年估计有40000人,按照五六个考生中就有一个考北京高校的比例,北京高校会计硕士的录取比例大致为16:1,好的学校如外经贸大学、中央财经大学比例可能达到20:1或30:1,竞争非常激烈。而对于金融硕士,像上海财经大学、北大、人大这些热门学校,情况也差不多。年,上海财经大学金融硕士的录取分数线就比学术型硕士还高。此外,审计、新闻与传播、翻译等专业型硕士也可能成为热门。”

考研 ■

篇5:考研人数首次下降背后之思:多读三年到底值不值

考研人数首次下降背后之思:多读三年到底值不值

昨天,全国研究生招生考试基本结束。教育部透露,今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为120万,比去年减少8.2万,这是自以来报考人数首次出现下降。江苏省内报名点共接受7.2万多人报名,也比上年下降3000多人。 此前数年间,考研人数从46万猛增到120多万,而至去年,增幅骤减为0.55%。

考研人数首次下降,传递出了什么样的信息?

一把茶壶哪能 配好十几只杯

“我不讲‘学统’,不管你是否出自名校,只要你证明比本科生强。否则我每月多花一两千块干什么?”环球雅思公司史抒庆校长很激动,“去年底,我从南京带回100多份研究生简历,冷门专业太多,中意的不到10个。”专业知识陈旧,优越感强,比起本科生,适应慢,不勤奋,要价高――研究生让他郁闷,“每年招一二十个,干一年,能留五个就不错啦。”

史抒庆避开“研究生贬值”这词,但毫不讳言对研究生专业设置、培养质量的担忧。

全国研究生扩招,年招生从7.2万猛增到42万,在校生从20万扩至110万。供应倍增,挑选“合格品”为何未见轻松?问题出在“多了”上吗?

“作为十几亿人的大国,高层次人才需求迫切,我们研究生还远远不够,扩招仍是趋势。”河海大学赵永乐教授说,研究生不是多了,而是供需结构错位,“活找不到人”与“人找不到活”并存。我省教育部门也表示,江苏148万在校大学生中,研究生仅9万多,数量偏少,研究生培养规模还将稳步扩大。

“贴近需求调整专业,喊了多年为何见效不大?”南大高教研究所研究员王运来认为,这跟对高校评价体系有关:“谁的硕士点、博士点多,排名往往靠前,就能争取更多的国家投入和地方配套资金。而在课题申报、评奖、待遇等方面,硕导、博导肯定比普通教师强。设置专业,哪个办学成本低,自己师资强,就拼命扩招!”虽然硕士点的设立有严格审批,但开设专业方向只需老师申请。“像人力资源管理,很多学校都有,企业管理、教育学、社会学、劳动经济、心理学……搭点边都能招,培养的学生自然五花八门、参差不齐。”

供大于求的冷门专业规模压不下,有些“热门专业”(如法律、工商管理)也因集体跟风,毕业生就业趋难。“设置研究生专业,工科院校上文科,文理见长的学校上工科,补短求全嘛!”南京某工科名校反感“特色发展”的提法:凭啥咱就不能招英语、中文硕士?

超越办学能力的研究生扩招,更普遍。在“低成本专业”,尤其是文科,一个导师带十几个研究生,已“不算多”。南京某名校新闻系研究生黎平说,“我老板带了15个硕士,还有5个社会学博士,自己事又多,一学期最多见我两三次。他还是我们系最负责任的导师!”她说自己“跟着书目单读研”。据说,有的导师在毕业论文答辩会上,竟要询问弟子姓名。师生比例失调,硬件设施也不足。小黎全班三四十人,“连台摄像机也没有”。在“短缺状态”中成长的研究生,含金量能有多高?

相对来说,工科专业设置门槛高,难以一哄而上,因而很少听到工科研究生贬值。南工大研究生部部长韩萍芳教授说,我们学生读研全参加科研实践,大到国家课题,小到地方项目,“跟着导师,工科研究生干出动手能力,所以很抢手,用人单位反映质量高。”

谁来帮他们规划明天

去年11月21日。南师大美术教育研究生张苏在南京国展中心外转悠,“三年前,我工作难找才读研,现在找工作,未必就比本科时好。”她说自己应比本科生“有点优势”。这次招聘会后,媒体惊呼研究生在跟本科生抢饭碗。

“研究生务实低就?不可靠!好多人工作不久,心理落差恢复过来了!我偏爱对职业有准备的人。”南京一民营企业老总说。

有准备的人一眼能看出。南理工自动化学院硕士生汪婧去招聘会前,上网挑出20多家有对口职位的企业、研究所,带着30份简历到现场逐个谈。“我是女生,三年前想留南京不可能,而现在机会很多,工资至少比本科时多报1000元。”

“说学历贬值的,多半把自己锁在校园里,进入社会当然被动了!”南财大产业经济学硕士生金蕾反驳“贬值说”。三个月前,她就跟实习的外企签约,“薪水至少5K(5000元)!”

“不同的目标决定不同的过程、不同的结果。”南大新闻系研究生李建萍说。“考研时,我只想延续校园生活,没想将来。真后悔,好多该做的事没做好!”她羡慕班上一位大姐,“她在市报干了十年辞职读研,一心想进大媒体,特有主见,眼下独自去北京大报实习。”

缺乏对人生、对职业的心理准备,是用人单位感慨“研究生素质不高”的原因之一。南师大教科院在17个省市50所高校1万名硕士生中进行调研,61%的人说“就业压力大”、“缺工作经验”。

无论专业冷热,在就业市场上,有没有规划的学生,竞争力大不一样。“好多学生临到毕业,没头苍蝇似的跑招聘会。”南师大人力资源硕士生曲学丰发问:谁能指导学生规划职业生涯?南师大教科院殷飞老师说,今年起,教科院开设自主发展指导课,引导研究生自我规划:研一,做好学涯规划;研二,进行职业设计,参加实践;研三,了解可能岗位的现状,学习职场规则。去年底,教育部部长周济要求全国高校今年全部开设就业指导课。

起点分轨,培养 社会需要的能力

培养研究生到底做什么?记者曾 向多所高校咨询,回答多是笼统概念:“高层次人才”。

“目前,研究生培养依据的.学位条例还是1980年制定的。”殷飞说,当时国家急需研究、教育型人才,培养研究生,主要向科研院所输送师资及研究人才。“经过20多年补充,这方面人才趋于饱和,咱们培养的硕士生中,近90%进入社会就业,深造读博不到10%。”

研究生就业去向变了,教育方式却并没多大变化。趋于饱和的学科没消减,不少新开的专业也延续传统,培养“研究型人才”。

“我们那时考研,就是认定做学术研究,虽然也有人出于解决夫妻分居之类想法,但专业选择肯定充分考虑,强调个人兴趣。”南大中文系程章灿教授回忆,“1986年我硕士毕业,5个同学的论文出了四本书,有三个进了高校,至今还在做学问。”

“现在的硕士生毕业很难进高校了,即使能进最多干辅导员。有的学生考进来,觉得学的将来没用,肯定不用功。我也曾苦恼,不知怎么教这样的学生。”

为学术研究而读研,已非多数人所求,而纯粹的学术型研究生,也未必得到买方市场的认可。解决这尴尬,还是靠调整,让课堂跟上社会需求的转换。王运来提议:借鉴国外研究生双轨制培养模式,把研究生分成直接就业和从事科研,区别培养。

前者贴近市场需求,主要招收在职人员,侧重培养就业技能,学制可缩短到两年;后者以科研为目标,硕士是为读博士做准备。厘清起点,学生、学校、社会才能矫正错位。“无论直接就业,还是面向科研,研究生只有分类培养,才能与本科教育拉开差距,培养社会需要的不同能力。”赵永乐说。

宁可放慢招生速度,也要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在很多高校,这已成共识。

去年,全国研究生扩招增幅已降至6%。南大研究生院副院长许钧说,南大自起就大幅调整研究生课程设置,将原有的3800门课程,对比国内外上百所名校同类课程,淘汰300多门因人而设明显滞后的课程,更新501门。学校还选派一批研究生,赴国外高校参与科研,培养“国际化、高水平”人才。

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近期表示,“研究生教育要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今后几年,招生规模增长将控制在2%至5%。”(文中“黎平”为化名)(廖卉孙巡)

教育首页|热点|考研|公务员|论坛|博客|校花清华女生传统成人礼 ・14岁女生疑受老师辱骂自杀 同桌曾劝她“要熬住”

・职业资格证书泛滥困扰考证族:1人手握10个证

・武汉大学试水政学分权 走向学者治学教授治教

・世界500强资深HR:面试时要注意肢体语言 就业维权 ・高考成绩不是唯一录取依据 潜规则 招办主任访谈 ・获140万巨额奖学金创记录 南京女生叩开哈佛大门 >>更多 女生宿舍的睡姿大公开 ・高考改革取消统一考试 在校生择偶的必要条件

・女人千万别嫁男教师 女市长撞死学生跪地道歉 ・漂在美国的中国美女(图) 人大附中超牛的老师语录

・大学最容易丢失18样东西 让所有应聘者无语的考官 >>更多

篇6:考研人数止跌反弹 专业报考热度不均

12月26日,20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拉开帷幕。继和连续两年报名人数下跌后,考研人数首次出现明显反弹,全国报考人数达177万人,比20增长7%,部分省市甚至出现大幅增长态势,北京、辽宁、江苏分别增长6.8%、11.7%、11.12%。

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表明,经济增长乏力,就业形势严峻可能是此次研究生报名人数出现反弹的重要原因。中国教育在线调查平台收集数据统计显示,37665人的调查群体中,有43%因“增加就业竞争力、提升毕业后薪水”选择考研,暂时不想就业、逃避步入社会而选择考研的占13%。

“近几年本科毕业生人数连创新高,就业压力增大从而催生考研大军。”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分析。

前十大报考热门专业中,仅管理学和经济学两类就占约70%。从各省份公布的2016年硕士研究生报考数据看,工商管理专业、会计专业、金融等专业报考人数居多。

推免生与保送生已成为以985高校为代表的名校的主力生源。

以浙江大学为例,年浙大硕士推免生录取人数占据大量专业名额。其中法律(法学)专业共录取推免生8人,而录取总规模为10人;新闻与传播专业录取推免生25人,占录取总规模的71.42%,机械工程专业推免生占总规模的60%。

2016年,北京大学拟接收推免人数2167人,占招生总规模4354人的49.77%,接近五成。其中,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拟招生240人,推免生录取208人,占87%;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经济学院推免生拟录取人数分别占比81%和82%以上;教育学院和个别跨学科门类的推免生招生甚至占其总规模的100%,不再招收统考生。

据统计,23%的学生反映保研生的比例增加,使报考专业竞争异常激烈,也有学生表示赞同推免政策的设置,有益于整体研究生教育提高生源水平,对自己报考并无实际影响。

“推免生目前采取成绩加综合表现的衡量机制,并且在各校信息公示,从公平公正的角度看是比较可信的,生源质量也是可控的。”陈志文表示,一方面,“推免生”制度加剧了研究生招生的马太效应,抬高了重点院校和一些地方院校在招生质量上的分水岭;另一方面,“分数+素质”的选拔模式,也进一步加速了我国的研究生制度改革。记者 赵婀娜

篇7:考研人数或超140万 经济金融专业

2011年考研人数或超140万 经济金融专业热门

10月31日,2011年考研报名结束,考研大军明年或超过140万。

经济类、金融类专业仍然是考生心目中的'热门专业。

本月10日至14日,所有考生均需进行现场确认,最终确定明年考研大军规模。

业内人士分析,预计明年全国应届毕业生将达643万人,比今年又增13万人,明年全国考研规模预计将超过今年的140万人。

报录比例    学校专业

20:1    中央财经大学的金融、财政、会计专业

10:1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金融、国际贸易、MBA

【考研人数三年首次反弹 工商管理、会计、金融最】相关文章:

1.考研人数首次下降背后之思:多读三年到底值不值

2.金融会计工作计划

3.金融会计防范论文

4.金融会计的论文

5.工商管理专业三年学习的自我评价

6.辽宁考研人数增加12% 往届生超过三成

7.金融会计风险防范与化解

8.会计考研科目有哪些科目

9.考研势头更猛 苏州报考人数长一成

10.天大考研报名人数近2万 创历史新高

下载word文档
《考研人数三年首次反弹 工商管理、会计、金融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