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金陵图》和《金陵晚望》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金陵图》和《金陵晚望》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2023-07-06 08:31:1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抹茶拿铁特好喝”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金陵图》和《金陵晚望》阅读答案对比赏析,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金陵图》和《金陵晚望》阅读答案对比赏析,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金陵图》和《金陵晚望》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篇1:《金陵图》和《金陵晚望》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金陵图》和《金陵晚望》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金陵晚望

高蟾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金陵图

韦庄

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古城。

【注】高蟾、韦庄,均为晚唐诗人。

(1)这两首诗都写到了“伤心”,诗人为什么伤心?(5分)

答:诗人为唐朝的衰败而伤心。

(2)两位诗人一位说“一片伤心画不成”,一位说“谁谓伤心画不成”。请结合诗歌对此作简要分析。(6分)

答:这两首诗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相同的思想感情。高诗作者通过晚望金陵,从“落日”“秋声”等意象中,生出一片伤心之情,诗人认为这种深重的伤心,世上的画家是画不出来的。韦诗作者通过观看金陵图,认为画家用“老木”“寒云”等意象,足以表现出对国事衰败的伤痛之情,所以说,伤心是难画成的。

二:

(1)高诗前两句写景,试分析其表现手法和作用。(4分)

答案:(1)采用拟人手法(1分),情景交融(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秋天傍晚浮云落日映照金陵古城的景象(1分),抒发了作者的沧桑凄凉之感(1分)。

(2)高诗说“一片伤心画不成”,韦诗却说“谁谓伤心画不成?”,各有何道理?(4分)

答案: “一片伤心”是抽象的情感,纵有丹青妙手,也难以描绘(2分);但是这六幅图通过老木寒云表现了深沉的历史感慨和现实忧思,“画”出了伤心之情(2分)。

(3)两首诗都是怀古咏史诗,表达了怎样的共同主题?(2分)

答案:两首诗都借六朝旧事(1分)抒发对晚唐现实的深忧(1分)。

【比较赏析】

两首诗都取材于“金陵”,内容相近,表达了作者对颓废衰败王朝的伤心。作为晚唐时代的诗人,面对颓废的时代,他们伤心不已,但作为“百无一用”的书生,也就只好也只能发发感慨罢了。

作为诗歌而言却有着独特的魅力:

一片伤心为那般“伤心”二字体现了作者的思想和诗的主题。两首诗均以写景为主,“伤心”二字熔铸在环境描写之中。

诗人为唐朝的衰败而伤心。高诗作者通过晚望金陵,从“落日”、“秋声”等意象中,生出一片伤心之情;韦诗作者通过观看金陵图,认为画家用“老木”、“寒云”等意象,足以表现出对国事衰败的`伤痛之情,所以说,伤心是画得成的。

两首诗均表现出诗人感世伤时的情怀,体现出他们对国家的忧虑,一片爱国真情。虽然他们也许并非不知道,这与世无补,与事无益,但依然有感要吐,有情要抒。

“画成”“不成”各千秋

两诗相同之处在于:内容相近,情感一致,手法也相同,都运用象征,借他物来表现,以景衬情,情寓景中。

两诗相同之处不少,但也有区别,面对颓景,一言可画,一言画不成,究竟有何区别?

高诗着眼于情,以此生发,虽有“浮云”“落日”,然而,心中的痛,心中的情,即使再高明的丹青妙手,倾尽所有的色彩,也难以画出啊!

韦诗立足于“老木”“寒云”,用“老木”“寒云”来象征颓靡的时代,见“老木”“寒云”如见那颗枯萎的心,哪里不可画呢?

仔细想来,两诗在这一点上,实际并没有什么区别,无论是“画成”,还是“画不成”都是为表达伤心而言,各有千秋,各有妙处。

篇2:《再过金陵》《石头城》阅读答案及对比赏析

《再过金陵》《石头城》阅读答案及对比赏析

再过金陵

唐包佶

玉树歌终王气收,雁行高送石城②秋。

江山不管兴亡事,一任斜阳伴客愁。

石头城

宋 刘翰

离离芳草满吴宫,绿到台城旧苑东。

一夜空江烟水冷,石头明月雁声中。

【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后。②石城:指南京,又称为石头城。③吴宫:此指三国时吴国的宫殿。④台城:指六朝时的禁城(宫城),又称“苑城”,是当时的皇帝用于办公、居住的场所。

1、这两首诗都描写了金陵城,请结合诗句分析两诗景物描写的异同。(5分)

2、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作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相同点:①两诗都描写了金陵城凄凉、衰败之景。(2分)

不同点:①包诗运用拟人手法,写江山不管天下兴亡之事、任凭夕阳伴着客愁;(1分)刘诗运用动静结合手法(或答视听结合),写所见离离芳草、台城旧 苑、空江烟水、明月高悬,又写所闻空中雁声。(1分)②刘诗的景物描写有时间(从白天到黑夜)和空间(从吴宫到台城)的变换,写出了作者的所见所闻。(1 分)

2.①包诗抒发了作者对江山依旧、物是人非的慨叹,表明六朝兴亡皆由人事;(2分)借古讽今,表现作者对安史之乱后政事日非、家国衰败的'悲愁。(2 分)(如回答作者过金陵的羁旅愁思给1分)②刘诗暗含古今盛衰对比,抒发了作者对金陵古城繁华不再、沧桑变化的深沉感慨。(2分)

对比赏析

《再过金陵》是一首咏史诗。一曲《玉树后庭花》,断送几多王业。秋风瑟瑟,大雁南飞,诗人再过金陵,面对六朝残破的景象,涌起江山故国之思。那西落的夕阳,其实也是江河日下的唐王朝的象征。“一任斜阳伴客愁”,面对夕阳,无数诗人以自己的诗作营构出凄清晚照中的诗词世界。

特别最后两句是说,山川、江河依旧,它们并不管六朝兴亡更替,谁主沉浮,也不管过往凭吊之客人发出的感叹与悲愁,依然任凭斜阳西照。诗人目睹安史之乱后江山依旧,政事日非的现实,喻以古鉴今,发出深深的感慨,语调凄凉,心事沉重。[5]

斜光照临,日薄西山,处于社会动荡或家业不幸中的人们,更易因以而产生江山己尽、家国衰败的情怀。面对破碎江山,且又斜阳一片,江山不知愁苦,空怀一腔热血,深感悲情万千。

刘诗赏析

全诗写到的景有离离芳草、寥落吴宫、台城旧苑、烟波寒江、明月飞雁。而这些景物在诗文中全带有一种悲凉的意象(离离芳草让人想起白居易诗“离离原上草”,寥落吴宫让人想起元稹诗“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台城旧苑让人联想起陆游诗“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影照来”烟波寒江使人想起“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雁声使人想起王勃滕王阁序中“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诗人通过对这些具有很强感伤意味的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繁华凋零、故城萧瑟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于人生凄凉的深沉感伤。

“离离芳草满吴宫”,离离状稀疏貌,稀疏如何“满”呢?我们来看韩愈“草色遥看近却无”就可以理解,近看稀稀落落,远观则平合成片。此句透露了诗人观望的角度,远望的效果,符合这首诗迷茫的基调。

篇3:七言绝句《金陵图》赏析

七言绝句《金陵图》赏析

【原文】

金陵图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释】

1、六朝:指吴、东晋、宋、齐、梁、陈。

2、台城:也称苑城,在南京玄武湖边,原为六朝时城墙。

【译文一】

江上春雨霏霏岸边青草离离,六朝往事如梦只剩春鸟悲啼。

最无情的还是台城外的垂柳,依旧轻烟般地笼罩十里长堤。

【译文二】

谁说画不出六朝古都的伤心事,只不过是那些画家为了迎合当权者的心态而不画伤心图而已。

你看这六幅描摹南朝往事的画中,枯老的树木和寒凉的云朵充满了整个金陵城。

【赏析】

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的首句写金陵雨景,渲染氛围;二句写六朝往事如梦,台城早已破败;三、四句写风景依旧,人世沧桑。触景生情,借景寄慨,暗寓伤今。语言含蓄蕴藉,情绪无限感伤。

【鉴赏】

韦庄这首《金陵图》载于《全唐诗》卷六九七。下面是中华诗词学会理事、广东中华诗词学会名誉会长刘逸生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画家是什么人,已不可考。他画的是南朝六代(东吴、东晋、宋、齐、梁、陈)的故事,因为六代均建都于金陵。这位画家并没有为南朝统治者粉饰升平,而是写出它的凄凉衰败。他在画面绘出许多老木寒云,绘出危城破堞,使人看到三百年间的金陵,并非什么郁郁葱葱的'帝王之州,倒是使人产生伤感的古城。这真是不同于一般的历史组画。

比韦庄略早些时的诗人高蟾写过一首《金陵晚望》: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结尾两句,感慨深沉。高蟾预感到唐王朝危机四伏,无可挽回地正在走向总崩溃的末日,他为此感到苦恼,而又无能为力。他把这种潜在的危机归结为“一片伤心”;而这“一片伤心”,在一般画家笔下是无法表达出来的。

韦庄显然是读过高蟾这首《金陵晚望》的。当他看了这六幅南朝故事的彩绘之后,高蟾“一片伤心画不成”的诗句,似乎又从记忆中浮现。韦庄想:真个是画不成么?这六幅南朝故事,不是已把“一片伤心”画出来了吗!于是他就提起笔来,好像针对高蟾反驳道:“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为什么就画不成社会的“一片伤心”呢?只是因为一般的画家只想迎合世人的庸俗心理,专去画些粉饰升平的东西,而不愿意反映社会的真实面貌罢了。

诗人在否定了“伤心画不成”的说法后,举出了一个出色的例证来:“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意思是说:请看这幅《金陵图》吧,画面上古木枯凋,寒云笼罩,一片凄清荒凉。南朝六个小朝廷,哪一个不是昏庸无道,最后向敌人投降而结束了它们的短命历史的?这就是三百年间金陵惨淡现实的真实写照。

将高蟾的《金陵晚望》和这篇《金陵图》作一比较,颇耐人寻味。一个感叹“一片伤心画不成”,一个反驳说,“谁谓伤心画不成?”其实,二人都是借六朝旧事抒发对晚唐现实的深忧,在艺术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篇4:金陵图原文翻译及赏析

原文:

金陵图

朝代:唐朝

作者:韦庄

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

译文及注释:

韵译

江上春雨霏霏岸边青草离离,

六朝往事如梦只剩春鸟悲啼。

最无情的还是台城外的垂柳,

依旧轻烟般地笼罩十里长堤。

注解

1、六朝:指吴、东晋、宋、齐、梁、陈。

2、台城:也称苑城,在南京玄武湖边,原为六朝时城墙。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之作,诗人看了六幅描写南朝史事的彩绘,有感于心,挥笔题下了这首诗。

画家是什么人,已不可考。他画的是南朝六代(东吴、东晋、宋、齐、梁、陈)的故事,因为六代均建都于金陵。这位画家并没有为南朝统治者粉饰升平,而是写出它的凄凉衰败。他在画面绘出许多老木寒云,绘出危城破堞,使人看到三百年间的金陵,并非什么郁郁葱葱的帝王之州,倒是使人产生伤感的古城。这真是不同于一般的历史组画。

比韦庄略早些时的诗人高蟾写过一首《金陵晚望》: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结尾两句,感慨深沉。高蟾预感到唐王朝危机四伏,无可挽回地正在走向总崩溃的末日,他为此感到苦恼,而又无能为力。他把这种潜在的危机归结为“一片伤心”;而这“一片伤心”,在一般画家笔下是无法表达出来的。

韦庄显然是读过高蟾这首《金陵晚望》的。当他看了这六幅南朝故事的彩绘之后,高蟾“一片伤心画不成”的诗句,似乎又从记忆中浮现。“真个是画不成么?”你看这六幅南朝故事,不是已把“一片伤心”画出来了吗!于是他就提起笔来,好象针对高蟾反驳道:

“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为什么就画不成社会的“一片伤心”呢?只是因为一般的画家只想迎合世人的庸俗心理,专去画些粉饰升平的东西,而不愿意反映社会的真实面貌罢了。

诗人在否定了“伤心画不成”的说法后,举出了一个出色的例证来:“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请看这幅《金陵图》吧,画面上古木枯凋,寒云笼罩,一片凄清荒凉。南朝六个小朝廷,哪一个不是昏庸无道,最后向敌人投降而结束了它们的短命历史的?这就是三百年间金陵惨淡现实的真实写照。

将高蟾的《金陵晚望》和本篇作一比较,颇耐人寻味。一个感叹“一片伤心画不成”,一个反驳说,现在不是画出来了么!其实,二人都是借六朝旧事抒发对晚唐现实的'深忧,在艺术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篇5:金陵图原文翻译及赏析

原文:

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

译文

谁说画不出六朝古都的伤心事,只不过是那些画家为了迎合当权者的心态而不画伤心图而已。

你看这六幅描摹南朝往事的画中,枯老的树木和寒凉的云朵充满了整个金陵城。

注释

⑴金陵:古地名,即今江苏南京及江宁等地,为六朝故都。

⑵逐:随,跟随。《玉篇》:“逐,从也。”这里可作迎合解。

⑶老木:枯老的树木。’

赏析: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之作,诗人看了六幅描写南朝史事的彩绘,有感于心,挥笔题下了这首诗。

画家是什么人,已不可考。他画的是南朝六代(东吴、东晋、宋、齐、梁、陈)的故事,因为六代均建都于金陵。这位画家并没有为南朝统治者粉饰升平,而是写出它的凄凉衰败。他在画面绘出许多老木寒云,绘出危城破堞,使人看到三百年间的金陵,并非什么郁郁葱葱的帝王之州,倒是使人产生伤感的古城。这真是不同于一般的历史组画。

比韦庄略早些时的诗人高蟾写过一首《金陵晚望》: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结尾两句,感慨深沉。高蟾预感到唐王朝危机四伏,无可挽回地正在走向总崩溃的末日,他为此感到苦恼,而又无能为力。他把这种潜在的危机归结为“一片伤心”;而这“一片伤心”,在一般画家笔下是无法表达出来的。

韦庄显然是读过高蟾这首《金陵晚望》的。当他看了这六幅南朝故事的彩绘之后,高蟾“一片伤心画不成”的诗句,似乎又从记忆中浮现。“真个是画不成么?”你看这六幅南朝故事,不是已把“一片伤心”画出来了吗!于是他就提起笔来,好象针对高蟾反驳道:

“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为什么就画不成社会的“一片伤心”呢?只是因为一般的画家只想迎合世人的庸俗心理,专去画些粉饰升平的东西,而不愿意反映社会的真实面貌罢了。

诗人在否定了“伤心画不成”的说法后,举出了一个出色的例证来:“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请看这幅《金陵图》吧,画面上古木枯凋,寒云笼罩,一片凄清荒凉。南朝六个小朝廷,哪一个不是昏庸无道,最后向敌人投降而结束了它们的短命历史的?这就是三百年间金陵惨淡现实的真实写照。

将高蟾的《金陵晚望》和本篇作一比较,颇耐人寻味。一个感叹“一片伤心画不成”,一个反驳说,现在不是画出来了么!其实,二人都是借六朝旧事抒发对晚唐现实的深忧,在艺术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金陵图原文翻译及赏析2篇】

篇6:《金陵图》赏析及译文注释

《金陵图》

唐代:韦庄

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

篇7:《金陵图》赏析及译文注释

谁说画不出六朝古都的伤心事,只是那些画家为了迎合世人心理而不画伤心图而已。

请看这六幅描摹南朝往事的画中,枯老的树木和寒凉的云朵充满了整个金陵城。

篇8:《金陵图》赏析及译文注释

金陵:古地名,即今江苏南京及江宁等地,为六朝故都。

逐:随,跟随。《玉篇》:“逐,从也。”这里可作迎合解。

老木:枯老的树木。

【《金陵图》和《金陵晚望》阅读答案对比赏析】相关文章:

1.韦庄《金陵图》唐诗赏析

2.金陵晚望曾伴浮云归晚翠原文赏析

3.金陵驿文天祥写的阅读答案

4.《金陵晓发》阅读训练附答案

5.桂枝香金陵怀古赏析

6.金陵驿文天祥习题答案

7.金陵三迁有感阅读答案 翻译赏析 梁栋

8.金陵城西楼月下吟阅读附答案

9.忆金陵,忆金陵王安石,忆金陵的意思,忆金陵赏析

10.李白《金陵城西楼月下吟》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下载word文档
《《金陵图》和《金陵晚望》阅读答案对比赏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