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你必须有一样是出色的》阅读答案

《你必须有一样是出色的》阅读答案

2023-06-25 08:42:58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哈尼尼”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你必须有一样是出色的》阅读答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你必须有一样是出色的》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分享。

《你必须有一样是出色的》阅读答案

篇1:《你必须有一样是出色的》阅读答案

很久以前,德国一家电视台推出高薪征集“10秒钟惊险镜头”活动。在诸多的参赛作品中,一个名叫“卧倒”的镜头以绝对的优势夺得了冠军。

拍摄这10秒钟镜头的作者是一个名不见经传刚刚踏入工作岗位的年轻人,而其他参赛选手多是一些在圈内很有名气的大家。所以这个10秒钟镜头一时引起轰动。几个星期以后,获奖作品在电视的强档栏目中播出。那天晚上,大部分人都坐在电视前边观看了这组镜头,10秒钟后,每一双眼睛里都是泪水,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德国在那10秒钟后足足肃静了10分钟。

镜头是这样的:在一个小火车站,一个扳道工正走向自己的岗位,去为一列徐徐而来的火车扳动道岔。这时在轨铁的另一头,还有一列火车从相反的方向驶近小站。假如他不及时扳道岔,两列火车必定相撞,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这时,他无意中回过头一看,发现自己的.儿子正在铁轨那一端玩耍,而那列开始进站的火车就行驶在这条铁轨上。

抢救儿子或避免一场灾难——他可以选择的时间太少了。那一刻,他威严地朝儿子喊了一声:“卧倒!”同时,冲过去扳动了道岔。

一眨眼的工夫,这列火车进入了预定的轨道。

那一边,火车也呼啸而过。车上的旅客丝毫不知道,他们的生命曾经千钧一发,他们也丝毫不知道,一个小生命卧倒在铁轨边上——火车轰鸣着驶过铁轨边上,丝毫无伤。那一幕刚好被一个从此经过的记者摄入镜头中。

人们猜测,那个扳道工一定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后来,人们才渐渐知道,那个扳道工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许多记者在进一步的采访中了解到,他惟一的优点就是忠于职守,从没迟到、早退、旷工或误工过一秒钟。

这个消息几乎震住了每一个人,而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他的儿子是一个弱智儿童。他告诉记者,他曾一遍一遍地告诫儿子说:“你长大后能干的工作太少了,你必须有一样是出色的。”儿子听不懂父亲的话,依然傻乎乎的,但在生命攸关的那一秒钟,他却“卧倒”了——这是他在跟父亲玩打仗游戏时惟一听懂并做得最出色的动作。

⒈在正面认识扳道工父子之前,“卧倒”镜头能以绝对优势夺得冠军,你认为“它具有哪些特色”?

⒉结合全文,为什么说“10秒钟后,每一双眼睛里都是泪水,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德国在那10秒钟后足足肃静了10分钟”?

⒊“卧倒”故事的情节可分为四部分,请概括写出。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⒋第⑻段说“那个扳道工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你认为如何?

⒌请就文中父亲教育儿子的观点和方法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1.真实,惊险,大团圆。

2.因为德国人民为扳道工的大公无私,忠于职守所感动,为小孩子在如此危险的情况还得以生存而感动。

3.扳道工为即将进站的两列火车扳动道岔儿子正在铁轨一端玩耍命令儿子“卧倒”,同时冲过去扳动道岔火车过去,儿子丝毫无伤。

4.伟大出于平凡,扳道工普普通通,但忠于职守,力避险情,因此,他也是优秀的,伟大的5.能联系现实生活,言之成理即可。

篇2:《你必须有一样是出色的》阅读及答案

很久以前,德国一家电视台推出高薪征集“10秒钟惊险镜头”活动。许多新闻工作者为此趋之若骛,征集活动一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诸多参赛作品中,一个名叫“卧倒”的镜头以绝对的优势夺得了冠军。

拍摄这10秒钟镜头的作者是一个名不见经传刚刚踏入工作岗位的年轻人,而其他参赛选手多是一些在圈内很有名气的大家。所以,这个10秒钟的镜头一时引起轰动。对于这个作品,每个人都渴望一睹为快。几个星期以后,获奖作品在电视的强档栏目中播出。那天晚上,大部分人都坐在电视机前看了这组镜头,最初是等待、好奇或者议论纷纷,10秒钟后,每一双眼睛里都是泪水,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德国在那10秒钟后足足肃静了10分钟。

镜头是这样的:在一个小火车站,一个扳道工正走向自己的岗位,去为一列徐徐开来的'火车扳东道岔。这时在铁轨的另一头,还有一列火车从相反的方向驶近车站。假如他不及时扳道岔,两列火车必定相撞,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这时,他无意中回头一看,发现自己的儿子正在铁轨那一端玩耍,而那列开始进站的火车就行驶在这条铁轨上。

抢救儿子或避免一场灾难——他可以选择的时间太少了。那一刻,他威严地朝儿子喊了一声:“卧倒!”同时,冲过去扳动了道岔。

一眨眼的工夫,这列火车进入了预定的轨道 .

那一边,火车也呼啸而过。车上的旅客丝毫不知道,他们的生命曾经 A ,他们也丝毫不知道,一个小生命卧倒在铁轨边上——火车轰鸣着驶过的铁轨边上,丝毫未伤。那一幕刚好被一个从此经过的记者摄入镜头中。

人们猜测,那个扳道工一定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后来人们才渐渐知道,那个扳道工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许多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他惟一的优点就是忠于职守,从不迟到、矿工或误工过一分钟。

这个消息几乎震住了每一个人,而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他的儿子是一个弱智儿童。他告诉记者,他曾一遍又一遍地告诫儿子说:“你长大以后能干的工作太少了,你必须有一样是出色的。”儿子听不懂父亲的话,依然傻乎乎的,但在 B 的那一秒钟,他却“卧倒”了——这是他在跟父亲玩打仗游戏时惟一听懂并做得最出色的动作。

1、给加点字注音

趋之若骛( ) 扳道工( )

2、对于“卧倒”这个作品,人们为什么都渴望一睹为快?

3、“ 最初是等待、好奇或者议论纷纷,10秒钟后,每一双眼睛里都是泪水,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德国在那10秒钟后足足肃静了10分钟。“此句采用了什么写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4、在面临“抢救儿子或避免一场灾难”的选择时,那位扳道工做出了怎样的选择?从中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样的思想品质?

5、那位名不见经传的记者的作品,为什么会以绝对的优势获奖?

6、你怎样理解文中画线的语句?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

7、结合上下文,将下列词语填在文中空格处,不能重复,同时要保证语意顺畅。

(1)生命攸关

(2) 千钧一发

8本文给你怎样的启示?(用自己语言概括,不能超过30字)

篇3:《你必须有一样是出色的》阅读及答案

1.略

2、因为这是一位名不见经传刚刚踏入工作岗位的年轻人的作品,他又以绝对的优势夺得了冠军,而其他参赛的圈内有名气的大家却落选了,所以,人们对于这个作品,都渴望一睹为快。

3、对比的写法。这样写可以更鲜明地突出“卧倒”这部作品的震撼力!

4、他选择了“避免一场灾难”。从中可以看出他具有忠于职守和无私、忘我的思想品质。

5、因为他捕捉到的这10秒钟的镜头,足以震慑观众的心灵,同时,这部作品也在我们面前展示了一个普通人的高大的形象。

6、第一问属开放问题,言之成理即可。此句在全文结构上起点明文章主旨的作用。

7、a 千钧一发 b 生命攸关

篇4: 你必须有一样是出色的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很久以前,德国一家电视台推出高薪征集“10秒钟惊险镜头”活动。在诸多的参赛作品中,一个名叫“卧倒”的镜头以绝对的优势夺得了冠军。

拍摄这10秒钟镜头的作者是一个名不见经传刚刚踏入工作岗位的年轻人,而其他参赛选手多是一些在圈内很有名气的大家。所以这个10秒钟镜头一时引起轰动。几个星期以后,获奖作品在电视的强档栏目中播出。那天晚上,大部分人都坐在电视前边观看了这组镜头,10秒钟后,每一双眼睛里都是泪水,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德国在那10秒钟后足足肃静了10分钟。

镜头是这样的:在一个小火车站,一个扳道工正走向自己的岗位,去为一列徐徐而来的火车扳动道岔。这时在轨铁的另一头,还有一列火车从相反的方向驶近小站。假如他不及时扳道岔,两列火车必定相撞,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这时,他无意中回过头一看,发现自己的儿子正在铁轨那一端玩耍,而那列开始进站的火车就行驶在这条铁轨上。

抢救儿子或避免一场灾难——他可以选择的时间太少了。那一刻,他威严地朝儿子喊了一声:“卧倒!”同时,冲过去扳动了道岔。

一眨眼的工夫,这列火车进入了预定的轨道。

那一边,火车也呼啸而过。车上的旅客丝毫不知道,他们的生命曾经千钧一发,他们也丝毫不知道,一个小生命卧倒在铁轨边上——火车轰鸣着驶过铁轨边上,丝毫无伤。那一幕刚好被一个从此经过的记者摄入镜头中。

人们猜测,那个扳道工一定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后来,人们才渐渐知道,那个扳道工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许多记者在进一步的采访中了解到,他惟一的优点就是忠于职守,从没迟到、早退、旷工或误工过一秒钟。

这个消息几乎震住了每一个人,而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他的儿子是一个弱智儿童。他告诉记者,他曾一遍一遍地告诫儿子说:“你长大后能干的工作太少了,你必须有一样是出色的。”儿子听不懂父亲的话,依然傻乎乎的,但在生命攸关的那一秒钟,他却“卧倒”了——这是他在跟父亲玩打仗游戏时惟一听懂并做得最出色的动作。

⒈在正面认识扳道工父子之前,“卧倒”镜头能以绝对优势夺得冠军,你认为“它具有哪些特色”?

______

⒉结合全文,为什么说“10秒钟后,每一双眼睛里都是泪水,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德国在那10秒钟后足足肃静了10分钟”?

_

⒊“卧倒”故事的.情节可分为四部分,请概括写出。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⒋第⑻段说“那个扳道工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你认为如何?

⒌请就文中父亲教育儿子的观点和方法谈谈你的看法。

篇5: 你必须有一样是出色的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1. 真实,惊险,大团圆

2. 因为德国人民为扳道工的大公无私,忠于职守所感动,为小孩子在如此危险的情况还得以生存而感动

3. 扳道工为即将进站的两列火车扳动道岔 儿子正在铁轨一端玩耍 命令儿子“卧倒”,同时冲过去扳动道岔 火车过去,儿子丝毫无伤

4. 伟大出于平凡,扳道工普普通通,但忠于职守,力避险情,因此,他也是优秀的,伟大的

5. 能联系现实生活,言之成理即可。

篇6: 读《你必须有一样是出色的》有感

读《你必须有一样是出色的》有感

《你必须有一样是出色的》,这篇文章主要写了德国一家电视台推出高薪征集的“10秒钟惊险镜头”里的一位记者摄入的一个镜头。镜头里讲的是:一位扳道工正在一个小火车站里工作。他正在为一列火车搬动岔道。这时,在铁轨的另一头,火车的另一个方向还有一列火车相反地行驶过来。假如他不及时扳岔道,两列火车就会相撞。同时,他猛然发现儿子正在铁轨的那一端玩耍,而那列火车就在那边行驶过来。

抢救儿子或避免一场灾难,可是,他可以选择的时间太少了。那一刻,他威严地朝儿子喊了一声:“卧倒!”同时,冲过去搬动了岔道。一眨眼的功夫两辆火车都进入了预定的轨道。后来记者才知道这位扳道工平时表现极为普通,他给别人印象最深的地方是上班从不迟到和早退。

我读了这篇文章,觉得这位扳道工虽然是个普通工人,但在千钧一发之际,奋不顾身,以他敏捷的反应和动作,在短短的十秒钟之内,既救了自己的儿子,又避免了一场灾难,很是了不起。如果是我的话,根本不可能。比如在三年级的`时候,班里在上心理课,心理课老师在考我们的反应能力。可是,我总反应不过来,相比之下我跟文章中扳道工真是差很远。不过《你必须有一样是出色的》这篇文章也给了我鼓舞,普通的人也有过人之处。

现在,我每天都跟自己玩反应游戏,反应能力有长进了。我觉得在以后的社会上,反应能力强对我们的生活是有很大帮助的。所以我们要多练习提高自已的反应能力,这样你在社会上就不会落后了。

篇7:你必须有一样拿得出手作文

你必须有一样拿得出手作文800字

这是一个发生在美国的故事,在美国的移民局,一位中国妇女想要申请绿卡。他来自中国的北方农村,汉语只有小学水平,英语更不必说,只懂一些“你好、再见”之类,可就是这样一位连国语都说不好的农村妇女,竟然申请成功了。他申报的理由是有“技术专长”,移民官看了他的申请表之后,问她:“你会什么”?她回答说:“我会剪纸画”。说着,他从包里拿出一把剪刀,轻巧地在一张彩色亮纸上飞舞,不到三分钟,就剪出了一群栩栩如生的各种动物图案。

这位美国移民官瞪大了眼睛,像看变戏法似的看着这些美丽的剪纸画,竖起手指,连声称赞。然后他又从包里拿出一张报纸,说:“这是《农民日报》刊登我的剪纸画”。美国移民官一边看,一边连连点头说:“OK”,他就这么OK了,旁边和他一起申请而被拒绝的人又羡慕又嫉妒。

这就是美国,你可以不会管理,你可以不会金融,你可以不会电脑,甚至,你可以不会英语。但是,你必须得会一样,而且要竭尽全力把它做到极限,这样,你就会永远OK了,而人生也一样。人活于世,可以有无数个追求,但你必须有一样是出色的,必须有一样东西拿得出手,哪怕这东西是不起眼的.,否则,人生路上难免不留下一片空白。

这也正像材料中所述的两位大师,如他们所说:“别的什么都不会,只好学这一科”。可是,他们真的什么都不会吗?其实,当初这两位大师面临的境地是一样的,他们可能各科都不精通,但是人生要求他们必须选一样,于是,他们就选择了自己的道路,并认真把它做到最好。很显然,陈省身选择了数学,而黄永玉选择了绘画。

这使我不禁又想到了著名作家大仲马。他年轻时,曾是一个穷困潦倒的青年,经父亲介绍求助于父亲的一位朋友。而当那人问他数学、历史、地理等都会什么的时候,他只能窘迫地摇头。最后朋友无奈,只好让他写下地址,当大仲马写完转身要走时,朋友却意外地发现他写字很漂亮,而这,也就是大仲马以后所选择的路,他将这个优点不断放大,终于成为一代文学巨匠……

这就是人生,朋友,当你站在人生的分叉口时,可能会因将面对的抉择而感到迷茫,但是,不要犹豫,也不要彷徨,选择属于自己的道路,努力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篇8:你必须有一样拿得出手的美文摘抄

你必须有一样拿得出手的美文摘抄

我的一位商界朋友,45岁的时候移居去了美国。

大多去美国的人,都想早一点儿拿到绿卡。他到美国3个月后,就去移民局申请绿卡。一位比他早到美国的朋友好心地提醒他:“你要有耐心等。我申请都快一年了,还没有批下来。”

他笑笑说:“不需要那么久,3个月就可以了。”

朋友用疑惑的目光看着他,以为他在开玩笑。

3个月后,他去移民局,果然获得批准,填表盖章,很快,邮差给他送去绿卡。

他的朋友知道后,十分不解:“你年龄比我大,钱没有我多,申请比我晚,凭什么比我先拿绿卡?”他微微一笑,说:“因为钱。”

“你来美国带了多少钱?”

“10万美元。”

“可是我带了100万美元,为什么不给我批反而给你批呢?”

“我的10万美元,在我到美国的3个月内,一部分用于消费,一部分用于投资,一直在使用和流动。这个在我交给移民局的税单上已经显示出来了。而你的100万美元,一直放在银行里,没有消费变化。所以他们不批准你的申请。”

原来如此。

美国是一个十分注重效率和功利的.国家,只要对美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有益,美国才会接纳你,在美国拿绿卡,只有两种人可以:一种是来美国投资或消费;还有一种人,就是有技术专长。

这位商界朋友前不久回国,给我讲了一个他在美国移民局亲眼目睹的故事,使我更深刻地理解了美国。

他在美国移民局申请绿卡的时候,曾经遇到过一位中年妇女,从她被晒成古铜色的皮肤,可以断定是一位户外工作者。出于好奇,他上前和她搭话,一问才知,她来自中国北方农村,因为女儿在美国,才申请来美。她只读完小学,汉语都表达不好。

可就是这样一位英语只会说“你好”、“再见”的中国农村妇女,也在申请绿卡。她申报的理由是有“技术专长”。移民官看了她的申请表,问她:“你会什么?”她回答说:“我会剪纸画。”说着,她从包里拿出一把剪刀,轻巧地在一张彩色亮纸上飞舞,不到3分钟,就剪出一群栩栩如生的动物图案。

美国移民官瞪大眼睛,像看变戏法似的看着这些美丽的剪纸画,竖起手指,连声赞叹。这时,她从包里拿出一张报纸,说:“这是中国《农民日报》刊登的我的剪纸画。”

美国移民官员一边看,一边连连点头,说:“OK。”

她就这么OK了。旁边和她一起申请而被拒绝的人又羡慕、又嫉妒。

这就是美国。你可以不会管理,你可以不会金融,你可以不会电脑,甚至,你可以不会英语。但是,你不能什么都不会!你必须得会一样,你要竭尽全力把它做到极限。这样,你就会永远OK了!

篇9:《一样的渺小》阅读答案

画家早年颠沛流离,吃尽了人世的苦头。中年以后,他开始发达了——作品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名声日隆。

如今,他的任何一幅作品,只要拿到市场上,都会引起富人们的竞价争购。可是,画家并不像别人想象的幸福与快乐,他曾经对弟子们说过这样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当我变得高大的时候,我发现,这个世界实在太渺小了。通过弟子们的传诵,此语已被世人奉为一句关于奋斗与成功的格言。其实,画家已陷入深深的孤独,在这个世界上,他除了作画,没有任何追求,而作画本身又不能给他以突破的喜悦。

他感觉自己被困在一个牢固的茧里,高高悬挂在人们能够仰望的地方,上不着天,下不着地。

一天,画家偶然得知100 公里外的山上有一位老禅师,道行极高,心中顿生仰慕,决定前去拜访。为表示诚意,画家没有开自家的高级轿车,而是带着弟子们步行前往。那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没有奇峰峻岭。山脚下的.连绵水田里,有农夫和牛耕作的身影,村庄炊烟袅袅,头顶阳光明亮,像一首以重低音乐为背景的轻快的曲子。画家心中喜悦,按照当地人的指引,向一座小山上走去。到了山腰,画家远远看见山头上有一个农夫正躬身锄地。在蓝灰色天幕的映衬下,农夫的身影像一块人形的墨迹蠕动着。越走越近,画家看清,是一位老农在清理自己的小菜地。

画家汗流浃背地驻足四顾,寻找山下人说的那座小庙宇。弟子们也在一旁帮着搜寻,可是,附近并无庙宇。锄地的老者停止劳作,看着他们,目光淡定。

画家问道老人家,知道某某禅师住在哪里吗?老者说:我就是。画家大喜:有眼不识泰山,刚才我在下面就看见你了,可惜显得太渺小了。老者淡淡地答道:你们在山脚时我就看见了,也是一样的渺小。场面忽然有些凝固。画家的弟子们颇为不满,觉得这禅师身怀傲气,且有争斗之心,不像那么一回事儿。但画家却没有生气,在那里愣神儿片刻,两手一拍道回家!

后来,画家又说过一句格言,被弟子们传诵出来——当我变得高大的时候,我发现,这个世界也越发高大了。

20、画家回家的潜台词是 (2 分)

答:

21、结合上下文,解读划线的两句话。(4 分)

①这个世界实在太渺小了

②这个世界也越发高大了

22、请简要概括画家这一人物形象。(3 分)

答:

23、有人认为这篇小说的结尾是蛇足,你同意这个看法吗?请说明理由。(3 分)

答:

24、请你就文中划波浪线句子的写景作用,写一句批注。(3 分)

村庄炊烟袅袅,头顶阳光明亮,像一首以重低音乐为背景的轻快的曲子。

批注:

参考答案

20、我懂了(“我明白了”等)。

21、①当自己达到了一个顶峰,失去了前进的目标和方向,人生忽然变得狭窄而又孤单,世界上仿佛只剩下了自己。因此显得渺小无依。 ②当突破了自己的瓶颈,看到了一篇新的天地,超越了自我的界限,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22、通过个人努力奋斗取得了事业的成功,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且能改正。

23、不同意。结尾作用有二:①使小说情节完整。因为画家上山的目的是为找禅师解决人生的困惑,没有这个结尾,不能表明画家的困惑已经解决

②点明小说主旨:当自己心态改变后,看别人也就高大了。(或者:不同意。结尾精炼深刻的解释了文章想要表达的主旨思想,并且与文章的开头首尾呼应,很好的点题,并且很好的说理。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得到整合和升华。所以不是蛇尾)。

24、为下文刻画人物服务(或用比拟的手法,生动形象,抓住了景物的特征,描述精炼准确,优美动人。)

篇10:《我是你儿子》阅读及答案

《我是你儿子》阅读及答案

①是母亲送我去读大学的。她没有出过门,却依然逞强:有啥难,我曾经一个人走五十多里去逛庙会呢!那是母亲走过的最远的地方,也是她最值得骄傲的一次出游,尽管她只字不提回来的时候怎样迷了路,天快亮了才摸索着回到家,见了等在门口的我,一下子就抱过我就哭了起来。当时是我努力地装作大人安慰她,她才抹掉眼泪,说:我以为再也见不你了呢。那一年,我12岁,却开始懂得,原来母亲也不总是那么坚强。

②但还是上路了。大部分的包都由我来提,瘦弱的母亲只拎了两个小包就已经累得气喘吁吁。坐上火车后,母亲已经很疲惫,才49岁的她精力明显不济。几年前父亲去世,她原本虚弱的身体因过重的劳累而每况愈下,但她在我面前依然努力第表现着顽强和能干,抢着洗衣做饭,抢着做一切她认为劳累但能体现她的价值的家务。现在,她执意不睡,要看着我们的几个大包,坚持说:有妈在,儿子你放心睡就是,我熬两个晚上都行呢!看着她一脸的疲倦和眼睛里的血丝,我骗她说:开学还要测试英语听力,我再看会儿书,妈,你先睡,我们轮流看着。她这才相信了,头歪到一边去,片刻,便起了轻微的鼾声。

③母亲这一觉睡了5个多小时,醒来后看见窗外微明的天,立刻满脸愧疚和不安。她小心翼翼地问我:儿子,妈是不是真的越老越不中用了?怎么就睡得那么沉呢!我递给她一杯热水,安慰她:晚上记忆就是好呢,学了很多东西,不愁考试了。她这才稍稍松了口气。

④10个小时后,我们走出了上海火车站,被几个老乡接到学校,终于安顿好了,母亲突然小声地说:咱请人家吃顿饭吧,让这些孩子帮这么多忙,多不好意思啊。

⑤这是母亲第一次和这么多有学问的人同桌吃饭。尽管有儿子在身边陪着,她还是局促不安。我们让她多吃菜,她则慌乱地不知夹哪道菜。因为紧张,连筷子都弄掉了。(A)我赶紧取来一双新的,放在她的手里,然后在她的碗里高高地堆满她喜欢吃的菜,就像她在走亲访友时为我做的那样。

⑥第二天送母亲去车站,我特意打了电话让邻居在那边接站。一直到火车快开了,我才下来。透过车窗,我看见母亲头发蓬乱、灰白,眼睛红红的。车启动了,她别过脸去,不再看我,瘦削的脊背那么孤单。我突然间难过起来,然后疯了似的跑到车厢门口,对着要关门的乘务员大喊:15号车厢靠门口第一个座位上的'老人,麻烦您帮忙照顾,她没有出过门的!看见乘务员淡淡地点头,我又拼命地高声喊:我是她儿子

⑦话一出口,泪就跟着流下来。

⑧一个月后,我打电话回去,絮絮叨叨地给她讲大学里的趣事,她认真地听着,到最后,才突然插话:儿子,妈坐火车去看你吧。(B)我听了立刻就批她:那怎么行,你一个人,我怎么放心?可是,儿子,妈真的想你了

⑨我才明白,母亲已经完全像个孩子。她知道陪儿子出行,带给他的只是麻烦;她知道坐火车去看儿子,或许让他担忧一路;她也知道儿子已是大人,可以不需要她就能自由地飞翔。可她依然想要给他带去这些烦恼,只是因为,一日日老去的她,对他的依恋是那样深。

⑩而这样的依恋,什么时候,岁月就从我手中接过,转交给了母亲?

1.选文标题有哪两层意思?(4分)

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用的是否恰当?为什么?(3分)

一个月后,我打电话回去,絮絮叨叨地给她讲大学里的趣事。

3.第②段画横线部分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4.指出文中A、B两句分别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并分析其表达作用。(4分)

A.我赶紧取来一双新的,放在她的手里,然后在她的碗里高高地堆满她喜欢吃的菜,就像她在走亲访友时为我做的那样。

B.我听了立刻就批她:那怎么行,你一个人,我怎么放心?

5.第⑦段画横线句子表达了人物什么感情?(3分)

6.我们的爱是溪流,母亲的爱是海洋,我们可以走得很远很远,却总也走不出母亲心灵的广场。诗人的这两句话是否能够完整地诠释本文的主题?说说你的理解。(2分)

答案:

1.表明人物之间的关系(或交代两个主要人物),2分;表达儿子要成为母亲依靠的强烈责任感和决心,2分。(若回答:表达母子间的深情,可给1分。)此题共计4分。

2.恰当,1分;生动形象地再现儿子给母亲打电话时的语言特点(或耐心态度),1分;体现出儿子对母亲的理解(或孝顺、包容、爱心、思念),1分。此题共计3分。

3.交代母亲身体情况和母亲顽强能干的性格特点,以及母亲对儿子的爱,1分;这是母亲坚持送我和我感恩母亲的原因,1分;表达了我对母亲的理解,1分;为下文(妈妈送我等)情节发展作铺垫,1分。此题共计4分。

4.A.动作描写,1分;生动细致地写出了儿子对母亲的细心与关爱(或照顾周到),也体现了我对母亲的感恩,1分。共计2分。

B.语言描写,1分;用批评的语气表达儿子对母亲的担忧,传递爱的情感,体现了儿子的孝顺和体贴,1分。共计2分。

此题共计4分。

5.对母亲的爱(心疼)和感激,1分;对母亲独自出行的担忧,1分;分离的不舍,1分;不能照顾母亲的无奈、伤感,1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此题共计3分。

6.不能。诗歌重点是歌颂母亲,表达出对母亲的感激和赞美,1分;选文除此之外,侧重表现儿子的有责任感(或孝顺、懂事、勇于担当等)以及母亲对儿子的依恋,1分。此题共计2分。

篇11:像花生一样活着阅读答案

乡下老家种植着大面积的花生,父亲则是种植花生的大户。很多人慕名向他请教,父亲笑眯眯地点起一支烟,说:“花生啊,好活……”声音拉得倍儿长,像讲自己的孩子一样骄傲。

好活?!还真是如此。似乎从有记忆开始,秋田里就是一望无际的花生。这一种就是几十年,从来没有让人失望过。

印象里,每年在麦子将要熟的时候,父亲就开始种花生了。一个三角撑子,一把铲子,就是全部工具。不几天,小种子已在土里发了芽。等到麦子收割完,青青的小苗已摇曳满地了。看着它们,我们瞪大了好奇的眼睛,宝贝得不得了。父亲开着农用车一趟一趟拉麦子麦秆,车轮碾在花生苗上,花生苗扁下去,流出了青色的汁液。我们心疼得直哭,父亲却哈哈大笑,说:“没事的,它们结实着呢!”

果然,一段时间后,再见到它们,都好好的,青色的叶间还缀满了小黄花。父亲告诉我们,别小瞧这不起眼的小花,一朵花就是一颗白白胖胖的花生。他又给我们讲花生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的特性。我们听得有趣,情不自禁地数起了那些小小的花,一朵,两朵,三朵……心里溢满了欢喜。

花生的生命力之强简直让你不敢相信。有一年,麦收过后,邻家图省事,就把田里的麦茬点燃了。谁知火势借着风力殃及到我家的地,一地青青,几个小时后,变成了一片黑乎乎的天地。【A】对花生一向自信的父亲脸色煞白,猛地坐在地头,喃喃地说:“完了!这下花生肯定活不了了……”第二天,父亲就去街上重新买了花生种子。没想到,夜里一场雨后,黑乎乎的田里又冒出了绿绿的嫩芽。

花生 特别易于管理。一遍除草剂,就任其自由生长 了。长长的夏天,容易干旱,花生可不怕。【B】当玉米、棉花耷拉着焦渴的叶片时,花生依然擎着黄色的花蕊,绽成属于自己的一道风景。秋天收获的时候,又会碰上连绵的风雨天,那又有什么关系呢,果实长在下,雨水反而滋润了它。

犹记得刚毕业那会儿,我没有经验,只在一个小公司里做着一份打杂的工作,时常心灰意懒。秋忙时节,正赶上放假,我便回去帮父亲收花生。父亲见我闷闷不乐,问缘由,我一股脑儿道出了心中的烦恼和困惑。父亲听了,一边拔花生,一边和我聊起了小时候学过的课文——许地山的《落花生》。他借用许父的话,说: “花生不像好看的苹果、桃子、石榴,把它们的果实悬在枝上,鲜红嫩绿的颜色,令人一望而生发羡慕之心。它只把果子埋在地下,等到成熟,人们才把它挖出来。你看,花生就是这样低调,把自己置于泥土中,一点一点壮大自己,结出珍贵果实。”

我也学着父亲的样子,拔出一株花生,抖抖土。白花花的花生,太阳下,晃人的眼,那一刻,我心里豁然开朗。

花生是一种怎样的植物呢?像贫苦人家的孩子,容易养,给口吃的,便虎蹿着往上长。它不挑三拣四,安于自己的`环境,不抱怨,不气馁,不喧哗,本本分分,安安然然。不管生活赐予的是灿烂阳光,还是一地风雨,它都顽强地活出自己的样子。风光是你们的,热闹是你们的,它只把自己藏在朴实的泥土下,悄悄地成长。

试题:

13.将表格填写完整。(4分)

段落 主要事件

③④ a

⑤ 花生被大火烧过,夜里一场雨后又冒出绿绿的嫩芽。

⑦⑧ b

14.第④段中,我们“心里溢满了欢喜”的原因是什么?(3分)

15.结合语境,任选一句赏析。(4分)

A.对花生一向自信的父亲脸色煞白,猛地坐在地头,喃喃地说:“完了!这下花生肯定活不了了……”(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

B.当玉米、棉花耷拉着焦渴的叶片时,花生依然擎着黄色的花蕊,绽成属于自己的一道风景。(请从动词选用的角度赏析。)

我选( )

16.文中的父亲是个怎样的人?请根据选文内容分析。(两点即可,4分)

17.联系实际,谈谈你从结尾划“ ”句子中得到的启示。(4分)

参考答案:

13.a. 花生苗惨遭碾压,—段时间后又缀满小黄花;b.“我”心灰意懒时父亲以花生启示“我”,“我”豁然开朗。(4分)

14.因为父亲告诉我们“一朵花就是一颗白白胖胖的花生”。(或:我们数着花就好像数着花生。)(3分)

15.我选A:赏析示例:这句话通过对父亲的细节(神态)动作、语言)描写,形象地写出花被烧后父亲内心的无奈绝望表现花生损失惨重,从侧面衬托花生顽强的生命力。(4分)

我选B示例:“耷拉”和“擎着”这两个动词用得很有表现力,作者将玉米、棉花叶片的无精打采和花生的精神抖擞进行对比,并赋予玉米、棉花和花生以人的情态特征,生动形象,突出花生顽强的生命力。(4分)

16.①父亲教子有方:当“我”处于人生低谷时,父亲用许地山的《医治花生》来开导“我”……

②父亲勤劳能干:父亲种着“一无际的花生”,“很多人慕名向化请教……”

③父亲热爱自己的工作:父亲讲起花生就“像讲自己的孩子一样骄傲”,“这一种就是几十年”……(答出两点好可,4分)

17.示例一:外央的世界很精彩,作为学生的我们掏信游戏机等不良诱惑,安于自己的学业,像文中的花生那样“不匈,不气馁,不喧哗”,默默努力,就能结出属于自己的果农关。(4分)示例二:“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宝贵,我们有很多像邓稼先这样的科研工作才,排除外界干扰,守住内心净土地,几十年如一日,“本本分分,安安然然”,潜力心钻研,为祖国科研带来做出了巨大贡献。(4分)

更多热门文章推荐:

1.《像花生一样活着》阅读答案

2.镜子阅读答案

3.黄文山《河西走廊的月亮》阅读答案

4.耿艳菊《像花生一样活着》阅读答案

5.《一匹难忘的猪》现代文阅读答案

6.《缅怀丰子恺老友》阅读答案

篇12:《我想和你们一样》阅读答案

《我想和你们一样》阅读答案

她叫蒂(dì)娜,是我的学生,她的脸上总是带着明亮的微笑。这样的微笑出现在她的脸上是很不寻常的,由于大脑麻痹(bì)而产生的肌肉僵硬,蒂娜很难控制自己的身体。同学时常看到她扶着助步架艰难地在学校拥挤的走廊上挪(nuó)动。

那天,我布置了不少作业,其中一项是背诵一首题为《不要放弃》的三节诗。我只为这项作业定了10分,我猜想大多数学生都不会去背诵它。在我自己还是学生的时候,如果老师布置只值10分的家庭作业,我多半会自动放弃。好奇心让我想测试一下,看到底有多少同学背了诗,看今天的学生是不是也像当年的我。

到了检查作业的那天,我走进教室,一抬头,看见了蒂娜,她脸上的微笑与平日有些不一样,仿佛多了一份担心。

“不必担心,蒂娜,”我在心里说,“它只值10分。”翻着花名册,我让学生们依次站起来背诵。果然被我料到了,他们一个个都背不出这首诗。“对不起,克劳斯先生。”他们的回答如出一辙(zhé),有一个居然不小心把心声说了出来:“就 10分嘛!”我真有点哭笑不得,于是半开玩笑地宣布,下一个不能完整地背出这首诗的学生必须趴在地板上做三个俯卧撑。这是我从我的'体育老师那里学到的惩罚手段。

意外的是,下一个学生是蒂娜。蒂娜一字一字地开始费力地背诵起来。她在第一个小节的末尾犯了个错误。我还没来得及说什么,她就费力地走到讲台上,随即把助步架扔到一边,伏在地板上开始做俯卧撑。我震惊极了,几乎想说:“蒂娜,我只是说着玩儿的!”可又觉得不妥当。犹豫间,她已经扶着助步架,重新站在全班同学的面前,继续她的背诵。她完整地背完了这首三节诗。

她背完之后,一个同学仿佛从震惊中苏醒过来似的,有点迷糊地问她:“蒂娜,你为什么要那么做呢?这项作业才10分!”

蒂娜一字一顿地说:“因为我想和你们一样——做一个正常人。”

那天,蒂娜得到了属于她的10分。同时,她也得到了其他同学的喜爱和尊重。

好词:如出一辙 挪(nuó)动

佳句:我震惊极了,几乎想说:“蒂娜,我只是说着玩儿的!”可又觉得不妥当。

1.给加横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测试 (A.cè B.chè)

僵硬 (A.jiānɡ B.jiànɡ)

仿佛 (A.fú B.fó)

惩罚 (A.cénɡ B.chénɡ)

费力 (A.fèi B.fiè)

背诵 (A.shònɡ B.sònɡ)

2.既然知道大多数学生不会背诵这首诗,“我”为什么还要布置这道作业呢?

A.这首诗很重要,教材上要求每个学生必须要会背诵。

B.“我”想测试学生的学习自觉性。

C.为了满足“我”的好奇心,想看看今天的学生是不是也像当年的自己一样嫌作业分值太少而不去做。

3.读短文中加“___”的句子,想一想作者当时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A.惊讶、好奇

B.震惊、矛盾

C.震惊、后悔

4.下面的句子都运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选出正确的答案。

“不必担心,蒂娜,”我在心里说,“它只值10分。”

A.语言描写

B.心理描写

C.动作描写

D.外貌描写

5.下面的句子都运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选出正确的答案。

她就费力地走到讲台上,随即把助步架扔到一边,伏在地板上开始做俯卧撑。

A.语言描写

B.心理描写

C.动作描写

D.外貌描写

6.下面的句子都运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选出正确的答案。

蒂娜一字一顿地说:“因为我想和你们一样——做一个正常人。”

A.语言描写

B.心理描写

C.动作描写

D.外貌描写

7.下面的句子都运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选出正确的答案。

她叫蒂娜,是我的学生,她的脸上总是带着明亮的微笑。

A.语言描写

B.心理描写

C.动作描写

D.外貌描写

8.说说你从蒂娜身上感受到什么。

答:

参考答案:

1A A A B A B

2C

3B

4B

5C

6A

7D

8.从蒂娜身上我感受到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并且懂得了:一个人身体残疾不要紧,但要永远拥有一颗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的心。

【《你必须有一样是出色的》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1.《闻起来像妈妈一样》现代文阅读答案

2.像蒲公英一样生存的阅读答案

3.《成为你自己》阅读答案

4.你是爸爸最得意的作品的阅读答案

5.天下妈妈都是一样的阅读理解答案

6.《父亲是鱼》阅读答案

7.《我们是一家人》阅读答案

8.《我是鼻子》阅读答案

9.相逢是首歌阅读答案

10.《语文是盐》阅读答案

下载word文档
《《你必须有一样是出色的》阅读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