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节气如何注意养生
“喜东东”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秋分节气如何注意养生,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秋分节气如何注意养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秋分节气如何注意养生
秋分介绍
我国古籍《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中说:“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之“分”为“半”之意。
秋分的意思有二:
一是,日夜时间均等,并由日长夜短逐步日短夜长。太阳在这一天到达黄经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这一天的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全球无极昼极夜现象。
二是,气候由热转凉。按我国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开始的季节划分法,秋分日居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
秋分在每年公历的9月22日,23日或24日,为中国传统节日中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80度。秋分的含义《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八月中……解见春分”。“分”示昼夜平分之意,同春分一样,此日阳光直射地球赤道,昼夜相等。此后,阳光直射位置更向南移,北半球渐趋昼短夜长,气温降低,在全国具有普遍意义。秋分,“分”即为“半”。秋分时,全球昼夜等长。秋分之后,北半球各地昼渐短夜渐长,南半球各地昼渐长夜渐短。”秋分的特点秋分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比较特殊的。秋分的气候秋分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凉爽的秋季,南下的冷空气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产生一次次的降水,气温也一次次地下降。正如人们常所说的那样,已经到了“一场秋雨一场寒”的时候,但秋分之后的日降水量不会很大。此时,南、北方的田间耕作各有不同。在我国的.华北地区有农谚说:“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谚语中明确规定了该地区播种冬小麦的时间;而“秋分天气白云来,处处好歌好稻栽”则反映出江南地区播种水稻的时间。此外,劳动人民对秋分节气的禁忌也总结成谚语,如“秋分只怕雷电闪,多来米价贵如何”。
秋分节气如何注意养生
秋分饮食养生注意一、月饼
“三高症”少吃肉馅蛋黄馅
在大闸蟹上市的旺季,月饼也随之火爆起来。有些人好吃甜食,甚至还每天把月饼当早饭吃。医学专家提醒,吃月饼时要特别注意。月饼是高糖、高脂食品,早上或中午吃可补充能量,也不易发胖,但在晚上,则应少吃或不吃月饼,特别是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更应如此,否则可能增加血栓风险。
月饼大多含有较多脂肪,一旦存放过久,容易发生变质。油脂会氧化酸败,不利于健康。而月饼含油脂、蔗糖较多,过量食用还可能引起胃满、腹胀、消化不良、食欲减退、血糖升高等不适症状。老年人和儿童,更不宜多吃月饼。糖尿病病人也不能多吃所谓“无糖”月饼,这些月饼不少还是淀粉做的,热量仍然可能较高。吃得太多,可能导致血糖升高。高血脂、高胆固醇人群,要少吃肉馅、蛋黄馅月饼。
在保存时,月饼既怕高温又怕潮湿,存放久了馅也会变质。因此,放入冰箱时,最好将月饼连带包装盒一起放入,吃前提前一小时取出。月饼吃得过多,可能会觉得油腻。品尝时,宜多饮绿茶。
秋分饮食养生注意二、品蟹
过量食蟹会致肠胃炎
秋分前后,不仅月饼市场开始旺盛,此季的螃蟹也开始黄肥肉满。不少市民除了从海鲜市场购买,还热衷于网购,一饱口福。结果,因贪图美味,吃出病的人不在少数,比如:急性肠胃炎、急性胰腺炎等,有的甚至还要吊盐水。
消化科医生提醒您,螃蟹首先要蒸熟煮透,吃蟹时最好还要除去蟹的腮、胃、心、肠等脏器。由于螃蟹性寒,虚寒者不宜多食,更不能与柿子、生梨等寒性水果同食。
秋分饮食养生注意三、饮食
1.养生水果梨和甘蔗
秋后是水果收获的季节,对付秋燥,养生水果当属梨子和甘蔗了。中医认为,梨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热降火、养血生肌、润肺去燥等功能;甘蔗有滋补清热的作用,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劳作辛苦、饥肠辘辘时,吃上两节甘蔗可使精神重新振作起来。当然,适合秋季吃的水果还有苹果,桔子、香蕉、山楂等。
小贴士:由于梨和甘蔗均为性寒冷,所以对那些脾胃虚寒、消化不良及产后血虚的人,不可多食。
2.秋后养生进补禁忌
虽然秋季是养生进补时节,但也需要有针对性,不可盲目乱补。不可逢补必肉,多补少出,打破身体平衡补出一身富贵病;也不可只补贵的不补对的,养生进补不是讲究进补的食品越高档越名贵,而是讲究是否对症下药,进补之前必须要了解自己的身体是偏寒还是偏热,然后再针对自己的身体制定养生进补食疗方。
3.防燥宜多吃“辛酸”果蔬
秋分时节,饮食上要特别注意预防秋燥。秋分的“燥”不同于白露的“燥”。秋分的“燥”是凉燥,白露的“燥”是“温燥”,饮食上要注意多吃一些清润、温润为主的食物,比如:芝麻、核桃、糯米等。秋天上市的果蔬品种花色多样,像藕、荸荠、甘蔗、秋梨、柑橘、山楂、苹果、葡萄、百合、银耳、柿子等,都是调养佳品。
秋分时节,还可适当多吃一些辛味、酸味、甘润或具有降肺气功效的果蔬,特别是白萝卜、胡萝卜。值得提醒的是,秋分后寒凉气氛日渐浓郁,如果本身脾胃不好、经常腹泻,水果吃多了也可能诱发或加重疾病。
预防秋燥方面,对运动者来说,每次锻炼后应多吃一些滋阴、润肺、补液、生津的食物,比如:生梨、芝麻、银耳等。若出汗较多,还可适量补充一些盐水,补充时以“少量、多次缓饮”为准则。秋分药膳还要善用百合,像百合莲子羹、银耳百合羹等,都是不错的选择。除饮食外,还要记得给皮肤做些保养,以防皮肤干裂。
4.朝朝盐水,晚晚蜜汤
秋天气候较为干燥就是所谓的秋燥,因此空气中缺少水分,同样人体也缺少水分,故需要补充水分,但喝白开水并不能抵御秋燥带来缺水效应。古人对付秋燥早有良方即“朝朝盐水,晚晚蜜汤。”也就是白天喝点盐开水,晚上喝点蜂蜜水,这样既是补充人体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养生良方。
小贴士:这样的良方贵在坚持,早饮盐,晚喝蜜,还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
5.秋后萝卜赛人参
萝卜具有吸气、消食、止咳、化痰、生津、除燥、散淤、解毒、利尿功效,不仅营养丰富,而且有较高的食疗价值。因此民间有“秋后萝卜赛人参”的说法。
6.秋来食鸭养生
鸭为水禽,性寒凉,营养学家认为,当年的新鸭养到秋季后,肉质鲜美且营养丰富,可补充人体必需的蛋白质、维生素,以及钙、磷、铁等微量元素适合秋季进补养生。
7.美味百合意气安神
百合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丰富,百合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及钙、磷、铁等微量元素,是老幼皆宜的营养佳品。当然百合的药用价值也很高,《本草纲目》中也有百合可润肺止咳、宁心安神、补中益气的记载。
秋分饮食养生注意四、衣着
冷水洗脸适当秋冻防感冒
秋季早晚温差大,应根据天气变化和每个人的体质情况,及时增减衣物,预防风寒。但也不必过早“多穿衣”,应注意耐寒锻炼,也就是常说的“秋冻”。
秋季养生,应以“收”为主。运动宜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项目。还可适当进行一些耐寒锻炼和有氧运动,比如:登山、步行、打太极拳、骑自行车、跳舞等。适当的冷水锻炼对预防伤风感冒、流鼻涕、支气管炎也有一定效果。因此,平时可用冷水洗脸、洗脚、浴鼻,身体健壮的人还可洗冷水浴等。
秋季早晚温差大,尤其是清晨温度较低,如果想收到良好的健身效果,不要穿着单衣去户外活动,应根据户外气温变化,增减衣物。锻炼时,不宜一下子脱得太多,应等到身体发热后,才可脱下。锻炼后,还切忌穿着汗湿的衣服在冷风中逗留,以防身体着
篇2:秋分如何注意养生
秋分如何养生
1、早睡早起
进入秋分,在起居方面要尽量的做到早睡早起,秋天早睡能够让身体顺应阳气,晚睡的话,容易让身体接 触到阴气,影响到身体的调节。
而在早上早起,能够使得肺气得到很好的舒展,对于调理肺部是非常有益处的。
2、秋冻要科学
春捂秋冻并不适合每一个人,要根据自己的体质进行,温度开始下降,要是不顾自身的情况进行秋冻,无 疑是不科学的做法。
特别是对于体质偏弱的老年人、儿童来说,更是不能长时间的不着厚衣服,在秋天真正能够做到薄衣御寒 的人少之又少。
适当的添加衣物对于御寒有很好的帮助,穿上厚衣服可以御寒。以胃病患者来说,适当的穿上外套能够保 养好胃部,避免胃部疾病的发生,从而可以调节好身体。
3、保持乐观情绪
秋天不少人会形容是悲秋,不少感性的人甚至会在秋天产生出抑郁的情绪。温度下降、花木凋零,确实容 易产生抑郁的情绪,进而会导致疾病的出现。
其实,在这个时候,要保持乐观的情绪,对于保持安宁的神志、畅达的心情是非常有必要的。
例如,你可以保持微笑,看似仅仅是一个表情,其实也能保健身体,这是因为在微笑的时候,可以对呼吸 器官、胸腔器官、腹腔、内脏产生协调作用,进而能够让身体健康。
4、按摩保健
在秋天还可以进行按摩保健,在按摩保健的时候,可以调节好身体。相对来说,温度变化较大,容易让人 在不知不觉中就会生病。
咳嗽是秋天常见的症状,通过按摩对于防治咳嗽很有效,例如,在这个时候按摩太渊穴,对于保健身体很 有效。
太渊穴是身体的太阴肺经上的穴位,对于调整肺部健康、促进肺气运行很有效,能够锻炼肺气的升降功能 ,不断的舒畅三焦气机。
按摩刺激太渊穴可以有效的防治肺部疾病,对于咳嗽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5、运动调养
进入秋分更要坚持运动调养,通过运动可以很好的锻炼、保健身体,在运动过程中,可以促进身体的调节 ,对于保养身体、益肺润燥很有效。
例如,老年人可以在这个时候进行练习太极拳,女性则可以进行瑜伽运动,相对来说,这两种运动的活动 量并不大,动作较为轻缓,能在动静结合过程中保健好身体。
当然,在运动的时候也有注意事项,例如,不要随意脱下衣物。锻炼一段时间,感觉到热了,有人会脱下 衣服,这样其实容易造成生病的发生。
另外,在运动的时候,运动量不宜过大,温度下降会造成血管收缩,肌肉的伸展能力有所减弱,这样会造 成生理活动的能力减小,造成韧带、肌腱等部位出现损伤。
最重要的是,在运动的时候,运动量不宜过大,更不能过度运动,以免出汗过多,造成阳气过度损耗,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秋分节气遇到秋乏怎么办
多睡觉
秋困是一种自然的生理现象,是人体自我修复和储备能量的一个过程,因此保持充足的睡眠是很有必要的。睡眠一定要早,勿过十一时。十一时,为子时,属肾,子时肾生一阳上升于心,对应坎卦,此时熬夜,肾水必亏,心肾相连,水亏则火旺,最易伤神。
另外,秋季每天最好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长,来完成新陈代谢,肃降浊气,使肺气清,这样有助于养肺和顺应天时升起人体阳气,使人一天阳气充足,精神饱满。最好有半小时的午休。午时,即上午十一点至一点,为阴生之时,属心,此时如不能睡,可静坐一刻钟,闭目养神,则心气强。
多补水
秋分时节燥邪旺盛,最易伤津耗液,因此人们更应该多补水。人体每天大概需要2500毫升水来弥补新陈代谢损失的水分。食物应多吃富含水分的瓜果蔬菜为宜,如百合、山药、莴笋、莲藕、平菇、番茄、卷心菜、草莓、黄瓜、西瓜等。
喝茶是中国人最好的补水方式,秋分时节可以多尝试。各种茶水不仅能改善口感,提高风味,更能增加保健养生的功效,如蜂蜜茶滋阴润肺,菊花茶清肝明目,山楂茶健脾消食,决明子茶润肠通便,西洋参茶益气养阴等。
多运动
运动是保证人体代谢旺盛的重要因素。运动可以促进经络通畅,气血运行,但运动不可过于激烈,以避免伤津耗液,总以遍身微汗为佳,因为出汗表示人体营卫通畅,当这些小络脉都能通畅无阻时,表明人体经络周流畅通,全身气血津液循环良好。
秋分时节的运动方式以散步、慢跑步、太极拳、瑜伽等轻柔运动为宜,总之不宜太剧烈。另外,通经活络的方式也并非只有运动一种方式,很多中医传统的保健方法如刮痧、推拿、按摩、导引、拔罐等都可以达到祛邪通络、行气活血的效果。
另外,脑为元神之府,五指梳头是一种很好的头部保健方法,头部穴位多,通过用双手指梳理头部,可对穴位起到按摩、刺激作用,疏通头部气血,消除大脑疲劳,提高思维能力。
篇3:秋分节气如何养生
吃螃蟹最好现蒸现吃,一顿只吃一只(吃螃蟹时别喝啤酒。因为这两种食品都含有高嘌呤,吃多了会引起痛风。)
补水:秋分之后,人体内也容易缺水,要多吃一些温润的食物,比如核桃,糯米,藕等,可以起到滋阴润肺养阴生津的作用。
果树:可适当多吃些辛酸味,甘润或具有降肺气功能的果蔬。白萝卜、胡萝卜、藕、甘蔗、秋梨、柑橘、山楂、蜂蜜等。
起居:早睡早起,以顺应秋季“养生的选择”使肺气得以舒展,避免肺气受燥邪的损害。
调节情绪:秋季日照减少。气温渐降,花木凋零,有些人会因为环境而产生忧郁的伤感情绪(如果不能调适好心情,会导致体内有益激素分泌紊乱,内脏功能失调引发疾病发生。)
适时加衣:秋分时节早晚温差大,人体免疫力也会下降,这时细菌极易入侵,人也容易生病,因此要时刻注意天气变化及时添加衣服,预防感冒。
锻炼:登山,金秋季节时,天高气爽,是登山的好时节,登山可以改善人体的循环系统,增加肺活量,激发快乐和活力。
拉伸:秋季人也容易沉静,身体变得沉硬,因此适当地体育锻炼尤其是让人精神振奋,能增加人气力的运动更应该常做。
防病:秋日清晨气温低,应根据户外的气温变化增减衣服,在锻炼时不宜一下子脱得太多,应等身体发热后。方可脱下外衣,尤其是老年人外出运动更要注意,早晚温差,以免受凉。
秋分养生的方法收敛闭藏
秋季,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附向收敛、闭藏,起居作息要相应调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以顺应阴精的'收藏,以养“收”气;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长,使肺气得以舒展。祖国医学认为,人体的生理活动要适应自然界阴阳的变化,因此,秋季要特别重视保养内守之阴气,凡起居、饮食、精神、运动等方面调摄皆不能离开“养收”这一原则。
在饮食摄养上,因秋属肺金,酸味收敛补肺,辛味发散泻肺,所以秋日宜收不宜散,要尽量少食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甘润的果蔬。同时秋燥津液易伤,引起咽、鼻、唇干燥及干咳、声嘶、皮肤干裂、大便燥结等燥症,宜多选用甘寒滋润之品,如百合、银耳、淮山、秋梨、莲藕、柿子、芝麻、鸭肉等,以润肺生津、养阴清燥。广东民间历来秋日最多润养的汤水,此时正是大有所用,如青萝卜陈皮鸭汤、玉竹百合猪瘦肉汤、木瓜粟米花生生鱼汤、沙田柚花猪肝汤、无花果白鲫汤、霸王花蜜枣猪月展汤等都是家庭养生之品。
在精神养生方面,要看到秋季气候渐转干燥,日照减少,气温渐降,人们的情绪未免有些垂暮之感,故有“秋风秋雨愁煞人”之言。所以这时,人们应保持神志安宁,减缓秋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同时精神情绪上要看到积极的一面,那就是金秋季节时,天高气爽,是开展各种运动锻炼的好时机,登山、慢跑、散步、打球、游泳、洗冷水浴;或练五禽戏,打太极拳、做八段锦、练健身操等。在进行“动功”锻炼的同时,可配合“静功”,如六字诀默念呼气练功法、内气功、意守功等,动静结合,动则强身,静则养身,则可达到心身康泰之功效。
秋分养生4种平民食物
1、百合
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脱甲秋水仙碱和钙、磷、铁及维生素等,是老幼皆宜的营养佳品。中医用百合作为止血、活血、清肺润燥、滋阴清热、理脾健胃的补药。现代研究表明,百合具有明显的镇咳、平喘、止血等作用,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和增加液体免疫功能的活性。百合还可以抑制肿瘤的生长。将百合洗净,煮熟,放冰糖后冷却食用,既可清热润肺,又能滋补益中。
2、红薯
我国医学工作者曾对广西西部的百岁老人之乡进行调查,发现此地的长寿老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习惯每日食红薯,甚至将其作为主食。红薯含有丰富的淀粉、维生素、纤维素等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还含有丰富的镁、磷、钙等矿物元素和亚油酸等。这些物质能保持血管弹性,对防治老年习惯性便秘十分有效。另外,红薯是一种理想的减肥食品,因其富含纤维素和果胶而具有阻止糖分转化为脂肪的功能。
3、大枣
据中医专家讲,大枣不光是甜美食品,还是治病良药。大枣性味甘平,入脾胃二经有补气益血之功效,是健脾益气的佳品。中医常用大枣治疗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失眠等症。根据药理研究,大枣有保护肝脏、降低血脂等作用。专家介绍说,大枣虽然味甘、无毒,但性偏湿热,故不能多食,尤其内有湿热者,多食会出现寒热口渴、胃胀等不良反应。
4、枸杞
枸杞具有解热、治疗糖尿病、止咳化痰等疗效,而将枸杞根煎煮后饮用,能够降血压。至于枸杞茶则具有治疗体质虚寒、性冷感、健胃、肝肾疾病、肺结核、便秘、失眠、低血压、贫血、各种眼疾、掉发、口腔炎、护肤等作用。但是,由于枸杞温热身体的效果相当强,患有高血压、性情太过急躁的人最好不要食用。相反,若是体质虚弱、常感冒、抵抗力差的人最好每天食用
篇4:秋分养生注意和原则是什么
秋分节气
9月23日是“秋分”
“秋分”是表征季节变化的节气。“秋分”这天,太阳位于黄经180度,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昼夜再次相等,从这一天后,北半球日短夜长。
该节气期间的“中秋节”是我国人民合家团圆、举杯赏月、美好而重要的民俗节日。
秋分是表征季节变化的节气。秋分这天,昼夜几乎等长。这时,南方地区候温普遍降至22℃以下,进入了凉爽的秋季。“一场秋雨一场寒”。一股股南下的冷空气,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产生一次次降雨,气温也一次次下降。在西北高原北部,日最低气温降到0℃以下,已经可见到漫天絮飞舞、大地素裹银装的壮丽雪景。
秋分到来之后,我国的南方地区雨量会有所减少,但阴雨天气会有所增多,不多都是小雨到中雨,不会怎么出现大雨的现象。而且因为夜间冷空气肆虐,所以在夜间的降雨次数会大大增多,希望大家能够有所准备,在这个节气中衣服等物品夜间不要放置在阳台。
南方地区和凉山州秋多绵雨,湿害严重,对秋收、秋耕和秋种影响颇大。要抢晴收晒,理墒防渍,抓好“三秋”生产的质量和进度。同时,还要充分利用秋季阴雨寡照、土土壤墒情较好的气象条件,不失时机地大搞植树造林,努力提高树苗成活率。
秋分养生注意事项
1 秋分过后,气温速降,添衣防感冒
我国古籍《春秋繁露》中有这样的说法:“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可见,“秋分”有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太阳直射地球赤道,这一天的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二是按我国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开始的季节划分法,秋分这天正好在秋季90天中的中间,平分了秋季。
天文专家表示,秋分时节,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先后进入了秋季,日平均气温都降到了22℃以下。北方冷空气开始具有一定的势力,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会产生降雨,但降水量不会很大。
天文专家提醒说,秋分时节,天气转凉,早晚温差大,公众要时刻注意天气变化,及时添加衣服,并进行必要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以预防感冒等疾病的发生。
2 秋分前后,养生重保持阴阳平衡
要想保持机体的阴阳平衡,首先要防止外界邪气的侵袭。秋季天气干燥,主要外邪为燥邪。秋分之前有暑热的余气,故多见于温燥;秋分之后,阵阵秋风袭来,使气温逐渐下降,寒凉渐重,所以多出现凉燥。
同时,秋燥温与凉的变化,还与每个人的体质和机体反应有关。要防止凉燥,就得坚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秋季锻炼,重在益肺润燥,如练吐纳功、叩齿咽津润燥功。
3 秋分后,饮食宜阴平阳秘,忌辛辣油腻
在饮食调养上祖传中医也是以阴阳平衡方面作为出发点,把饮食分为宜与忌,有宜阴平阳秘原则为宜,反之为忌。不同的人有其不同的宜忌,如对于那些阴气不足,而阳气有余的老年人,则尽量少食太热进补之品,发育中的儿童,如特殊原因也不宜过分进补。
在饮食调养方面,应多喝水,吃清润、温润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蜂蜜、乳品、梨等,可以起到滋阴润肺、养阴生津的作用。
痰湿质人应忌食油腻。木火质人应忌食辛辣。患有哮喘,皮肤病的人应少食虾、蟹等海产品。胃寒的人应忌食生冷食物等。不论是哪种人,其实质都应防止实者更实,虚都更虚而导致阴阳失调。
4 秋分过后,情绪宜乐观
秋分代表着我们已经真正的进入到了秋季。秋季是一个万物沉寂的季节,所以在这个季节中我们很容易会出现伤感的情况,这就是所谓的悲秋。所以在这个节气中,我们应该尽量乐观一点,多去想想开心的事情,把烦恼抛在脑后,多走进大自然,保持心情平和。
体质调养选择我国古代民间九九重阳登高观景的习俗,登高望远,使人心旷神怡。一切的忧郁,惆怅等不良情绪顿然消失,这是养生中的养的收法之一,也是调节精神的一剂良药。
健康提醒:秋分过后,气候渐凉,是胃病的多发和复发季节。祖国医学认为,胃肠道对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如果预防不当,不注意饮食和起居,则会引发胃肠道疾病而出现反复。所以患有慢性胃火的人,这时要特别注意胃部的保暖,适时添加衣服。
秋分注意要点
1 及时补充水分
多喝温水、淡茶、果汁、豆浆、牛奶等,保持肺脏与呼吸道的正常湿润度。
2 多吃水果蔬菜
蔬菜与水果对人体有着巨大的好处,尤其是在秋季,我们人体急需补充维生素,这个时候蔬菜水果便是我们最好的选择。蔬果中含有的水分与维生素不仅能给我们的身体带来好处,还能帮助我们生津润燥,提高我们的消化系统,对我们的身体很有好处。
3 注意润肺
可多吃些芝麻、核桃、杏仁等富含油脂的干果,尽量少吃辛辣煎炸等热性食物。
4 防止胃病多发
秋分后气候渐凉,也是胃病的多发与复发季节。祖国医学认为,胃肠道对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如果防护不当,不注意饮食和生活规律,就会引发胃肠道疾病而出现反酸、腹胀、腹泻、腹痛等症,或使原来的胃病加重。所以患有慢性胃炎的人,此时要特别注意胃部的保暖,适时增添衣服,夜晚睡觉盖好被子,以防腹部着凉而引发胃痛或加重旧病。
5 “养阴润肺”并不是人人都适合
尽管常说“养阴润肺”有益于秋季养生,但这并不是对于任何人都合适。” 比如,有些慢阻肺的发生除了部分与肺燥有关外,大多数还与脾虚湿盛、肾不纳气有着密切的关系,这种类型的病人从体质以及症状特点来看,往往是中医说的阴偏盛或阳气不足,而不是燥盛阴虚,所以不适合于“养阴润肺”
6 谨防秋燥
在风多干燥的秋季,燥邪入侵会使人得病,常称为“秋燥”。如果不注意,当温度和湿度发生较大变化时,人体的抵抗力就会下降,最常见的就是感冒、咳嗽。刚开始的时候,鼻咽部先是黏膜皱缩而感觉干燥,继而由于充血会有痛感,出现鼻咽部发痒不适、干灼疼痛、干咳少痰;气管喉头黏膜发病而咳嗽不止,称为“燥咳”。如果燥咳不及时治疗,可能会酿成气管炎和支气管炎,使肺部更受伤。由于燥邪侵犯口鼻等上窍,就会常常伴有口鼻咽喉干燥和阵发性较重的干咳等症状。如果仅仅以咳嗽为主症者,则称为“秋燥咳嗽症”。
防治“秋燥”养阴益气是关键,养阴可以防止肺燥,益气可以温养肺气。
秋分时节,人们应该注意自己的保养问题,生活中人们应该注意自己的饮食问题,很多的人现在都很注意保养这一块了。生活中要注意的事项也是很多的,但是有些人不知道其中的饮食原则。那么下面我们一来去看看专家的介绍。
秋分养生遵循三大原则
原则一、早上喝粥
中医养生学家提倡在秋季6节气每天早晨吃粥,尤其是初秋时节,不少地方仍然是湿热交蒸,以致脾胃内需,抵抗力下降,这时若能吃些温食,特别是喝些药粥对身体很有好处,其原因是作为药膳重要成分的粳米或糯米,均有极好的健脾胃、补中气的功能,前人对此颇多赞誉。在秋季6节气,目前较为推崇的粥有甘蔗粥、玉竹粥、沙参粥、黄精粥等。
原则二、平衡营养
营养学家指出,只有食物的多样化才能提供给人体全面的营养。如谷类,主要供给热能和维生素B1;豆及豆制品,主要供给植物蛋白质;蔬菜水果,主要供给维生素C,无机盐和食物纤维等。秋季更应注意饮食中食物的多样性,营养的平衡,才能补充夏季因气候炎热、食欲下降而导致的营养不足,特别应多吃耐嚼、富于纤维的食物。 秋季的饮食养生原则应在平衡饮食五味的基础上,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适当增加甘、淡、酸、滋润的食物的进食,但不可太过。进食时,应细嚼慢咽,既利于食物的充分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完全吸收,又能通过纤维食物保持肠道的水分的作用和咀嚼,以生津润燥,达到防治秋季咽喉干燥、肠燥便秘等不良反应的目的。
原则三、少辛增酸
所谓少辛,是指要少吃一些辛味的食物,这是因为肺属金,通气于秋,肺气盛于秋。少吃辛味,是要防肺气太盛。中医认为,金克木,即肺气太盛可损伤肝的功能,故在秋天要“增酸”,以增加肝脏的功能,抵御过剩肺气之侵入。根据中医营养学这一原则,在秋季这6节气期间一定要少吃一些辛味的葱、姜、韭、蒜、椒等辛味之品,而要多吃一些酸味的水果和蔬菜。 此外还要谨记“秋瓜坏肚”。在夏季,西瓜是消暑佳品,但是立秋之后,不论是西瓜还是香瓜、菜瓜都不能多吃,否则会损伤脾胃的阳气。中医养生学家还提倡在秋季6节气期间每天早晨吃粥,如明代李挺认为“盖晨起食粥,推陈致新,利膈养胃,生津液,令人一日清爽,所补不小”。
篇5:秋分时节养生注意什么
注意保暖
秋分之后,天气开始渐渐转凉了。特别是早晨和晚上,温度都比较低,有的人还没从炎炎夏日转过来,觉得晚上凉意正合吹风凉爽等,其实此时的风很容易让人感冒,因此要注意保暖哦。特别是本身体虚或者有慢性支气管炎和哮喘的人更加要注意。
适量食用当季水果
秋天的柿子刚刚熟,是尝鲜的时候,而梨和香焦也是这时候出产,虽然几个水果都不错,是大众都能吃的,但是还要注意,吃柿子禁忌比较多,要注意饮食。梨偏寒性,本身体寒者要少吃哦。
多运动
虽说在一年中每个季节都需要运动,而在这秋高气爽的季节,则更适于于户外运动。比较慢跑、骑车、爬山等。能起到充分活动肢体和宣发肺气,提高身体素质的作用哦。因此,年轻人,有活力多跑起来吧。
保持好心情
白天闷热,夜晚凉意,让人情绪不稳。此时得注意调节情绪了。多跟朋友交流和外出游行,是个不错的缓解方法。
饮食少食辛辣
此时节人体都比较燥,让人心烦意乱,因此更要注意防燥,和少吃辛辣食物。尽量以清淡为主了。多喝水是原则。
护肤
对于很多懒妹子来说,护肤只有冬天的时候才做啊。其实到冬天干燥时期再来已经晚了,而是应该从初秋开始护肤。当然爱美的女子们是全年在做护肤的。
篇6:秋分时节养生注意什么
1、饮食滋润防秋燥
在饮食摄养上,因秋属肺金,酸味收敛补肺,辛味发散泻肺,所以秋日宜收不宜散,要尽量少食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甘润的果蔬。同时秋燥津液易伤,引起咽、鼻、唇干燥及干咳、声嘶、皮肤干裂、大便燥结等燥症,宜多选用甘寒滋润之品,如百合、银耳、淮山、秋梨、藕、柿子、芝麻、鸭肉等,以润肺生津、养阴清燥。广东民间历来秋日最多润养的汤水,此时正是大有所用,如青萝卜陈皮鸭汤、玉竹百合猪瘦肉汤、木瓜粟米花生生鱼汤、沙田柚花猪肝汤、无花果白鲫汤、霸王花蜜枣猪月展汤等都是家庭养生之品。
2、进补切不可乱补
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现在已经进入秋季进补的季节,但秋季进补也不可乱补,应注意五大禁忌。首先,忌无病进补。无病进补,既增加开支,又害自身。比如:服用鱼肝油过量可能引起中毒,长期服用葡萄糖还会引起发胖。此外,血液中胆固醇增多,还易诱发心血管疾病;其次,忌慕名进补。一些市民盲目认为价格越高的药物,就越能补益身体,但事实上,过量滥用滋补品反而可能会导致过度兴奋、烦躁激动、血压升高,甚至引起鼻孔流血等。
3、选择轻松平缓的运动
秋季养生,应以“收”为主。运动宜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项目。还可适当进行一些耐寒锻炼和有氧运动,比如:登山、步行、打太极拳、骑自行车、跳舞等。适当的冷水锻炼对预防伤风感冒、流鼻涕、支气管炎也有一定效果。因此,平时可用冷水洗脸、洗脚、浴鼻,身体健壮的人还可洗冷水浴等。
4、注意预防风寒
秋季早晚温差大,应根据天气变化和每个人的体质情况,及时增减衣物,预防风寒。但也不必过早“多穿衣”,应注意耐寒锻炼,也就是常说的“秋冻”。如果想收到良好的健身效果,不要穿着单衣去户外活动,应根据户外气温变化,增减衣物。锻炼时,不宜一下子脱得太多,应等到身体发热后,才可脱下。锻炼后,切忌穿着汗湿的衣服在冷风中逗留,以防身体着凉。
5、颐养精神
在精神养生方面,要看到秋季气候渐转干燥,日照减少,气温渐降,人们的情绪未免有些垂暮之感,故有“秋风秋雨愁煞人”之言。所以这时,人们应保持神志安宁,减缓秋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同时精神情绪上要看到积极的一面,那就是金秋季节时,天高气爽,是开展各种运动锻炼的好时机,登山、慢跑、散步、打球、游泳、洗冷水浴;或练五禽戏,打太极拳、做八段锦、练健身操等。在进行“动功”锻炼的同时,可配合“静功”,如六字诀默念呼气练功法、内气功、意守功等,动静结合,动则强身,静则养身,则可达到心身康泰之功效。
6、早睡早起
要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哪怕比以往早10分钟,也是进步。尤其是女性朋友,更要注意早睡早起。夜愈深,寒气愈重,寒气很容易入侵体内,给以后腰腿疼痛埋下隐患,还会导致咳嗽等疾病。秋日清晨气温低,应根据户外的气温变化增减衣服。在锻炼时不宜一下子脱得太多,应等身体发热后,方可脱下外衣。尤其是老年人外出运动更要注意早晚温差,以免受凉。
篇7:秋分时节养生注意什么
秋分时节养生注意什么
注意保暖
秋分之后,天气开始渐渐转凉了。特别是早晨和晚上,温度都比较低,有的人还没从炎炎夏日转过来,觉得晚上凉意正合吹风凉爽等,其实此时的风很容易让人感冒,因此要注意保暖哦。特别是本身体虚或者有慢性支气管炎和哮喘的人更加要注意。
适量食用当季水果
秋天的柿子刚刚熟,是尝鲜的时候,而梨和香焦也是这时候出产,虽然几个水果都不错,是大众都能吃的,但是还要注意,吃柿子禁忌比较多,要注意饮食。梨偏寒性,本身体寒者要少吃哦。
多运动
虽说在一年中每个季节都需要运动,而在这秋高气爽的季节,则更适于于户外运动。比较慢跑、骑车、爬山等。能起到充分活动肢体和宣发肺气,提高身体素质的作用哦。因此,年轻人,有活力多跑起来吧。
保持好心情
白天闷热,夜晚凉意,让人情绪不稳。此时得注意调节情绪了。多跟朋友交流和外出游行,是个不错的缓解方法。
饮食少食辛辣
此时节人体都比较燥,让人心烦意乱,因此更要注意防燥,和少吃辛辣食物。尽量以清淡为主了。多喝水是原则。
护肤
对于很多懒妹子来说,护肤只有冬天的时候才做啊。其实到冬天干燥时期再来已经晚了,而是应该从初秋开始护肤。当然爱美的女子们是全年在做护肤的。
秋分节气的特点
“秋分”时节,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北的广大地区,日平均气温都降到了22℃以下为物候上的秋天了。此时,来自北方的冷空气团,已经具有一定的势力。全国绝大部分地区雨季已经结束,凉风习习、碧空万里、风和日丽、秋高气爽、丹桂飘香、蟹肥菊黄等词语,都是对此时景象的描述
秋分节气,也是农业生产上重要的节气,秋分后太阳直射的位置移至南半球,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越来越少,而地面散失的热量却较多,气温降低的速度明显加快。农谚说:“一场秋雨一场寒”,“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八月雁门开,雁儿脚下带霜来”,东北地区降温早的年分,秋分见霜已不足为奇。
气象专家介绍说,按农历来讲,“立秋”是秋季的开始,到“霜降”为秋季终止,“秋分“正好是从立秋到霜降90天的一半。从秋分这一天起,气候主要呈现三大特点:阳光直射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昼短夜长的现象将越来越明显,白天逐渐变短,黑夜变长(直至冬至日达到黑夜最长,白天最短);昼夜温差逐渐加大,幅度将高于10℃以上;气温逐日下降,一天比一天冷,逐渐步入深秋季节。南半球的情况则正好相反。
秋季降温快的特点,使得秋收、秋耕、秋种的“三秋”大忙显得格外紧张。秋分棉花吐絮,烟叶也由绿变黄,正是收获的大好时机。华北地区已开始播种冬麦,长江流域及南部广大地区正忙着晚稻的收割,抢晴耕翻土地,准备油菜播种。秋分时节的干旱少雨或连绵阴雨是影响“三秋”正常进行的主要不利因素,特别是连阴雨会使即将到手的作物倒伏、霉烂或发芽,造成严重损失。“三秋”大忙,贵在“早”字。及时抢收秋收作物可免受早霜冻和连阴雨的危害,适时早播冬作物可争取充分利用冬前的热量资源,培育壮苗安全越冬,为来年奠定下丰产的基础。“秋分不露头,割了喂老牛”,南方的双季晚稻正抽穗扬花,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早来低温阴雨形成的“秋分寒”天气,是双晚开花结实的主要威胁,必须认真做好预报和防御工作。
秋分时太阳直射点在哪里
赤道
秋分,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时间一般为每年的9月22~24日。南方的气候由这一节气起才始入秋。一是太阳在这一天到达黄经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地球绝大部分地区这一天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在北极点(北纬90°)与南极点(南纬90°)附近,这一天可以观测到“太阳整日在地平线上转圈”的特殊现象。
秋分之后,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一日中白昼短于黑夜),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一日中白昼长于黑夜)。
秋分之后,北极附近极夜范围渐大,南极附近极昼范围渐大。
秋分”与“春分”一样,都是古人最早确立的节气。按《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云:“秋分者,阴阳相伴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的意思有二:
一是按我国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开始划分四季,秋分日居于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
二是此时一天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此日同“春分”日一样,“秋分”日,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此日后,阳光直射位置南移,北半球昼短夜长。
我国古代将秋分分为三候:“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第二候中的“坯”字是细土的意思,就是说由于天气变冷,蛰居的小虫开始藏人穴中,并且用细土将洞口封起来以防寒气侵入。“水始涸”是说此时降雨量开始减少,由于天气干燥,水气蒸发快,所以湖泊与河流中的水量变少,一些沼泽及水洼处便处于干涸之中。
篇8:秋分时节养生注意什么
秋分时节养生注意什么
注意保暖
秋分之后,天气开始渐渐转凉了。特别是早晨和晚上,温度都比较低,有的人还没从炎炎夏日转过来,觉得晚上凉意正合吹风凉爽等,其实此时的风很容易让人感冒,因此要注意保暖哦。特别是本身体虚或者有慢性支气管炎和哮喘的人更加要注意。
适量食用当季水果
秋天的柿子刚刚熟,是尝鲜的时候,而梨和香焦也是这时候出产,虽然几个水果都不错,是大众都能吃的,但是还要注意,吃柿子禁忌比较多,要注意饮食。梨偏寒性,本身体寒者要少吃哦。
多运动
虽说在一年中每个季节都需要运动,而在这秋高气爽的季节,则更适于于户外运动。比较慢跑、骑车、爬山等。能起到充分活动肢体和宣发肺气,提高身体素质的作用哦。因此,年轻人,有活力多跑起来吧。
保持好心情
白天闷热,夜晚凉意,让人情绪不稳。此时得注意调节情绪了。多跟朋友交流和外出游行,是个不错的缓解方法。
饮食少食辛辣
此时节人体都比较燥,让人心烦意乱,因此更要注意防燥,和少吃辛辣食物。尽量以清淡为主了。多喝水是原则。
护肤
对于很多懒妹子来说,护肤只有冬天的时候才做啊。其实到冬天干燥时期再来已经晚了,而是应该从初秋开始护肤。当然爱美的女子们是全年在做护肤的。
秋分养生原则
祖国医学认为,人体的生理活动要适应自然界阴阳的变化,因此,秋季要特别重视保养内守之阴气,凡起居、饮食、精神、运动等方面调摄皆不能离开“养收”这一原则。
1、饮食滋润防秋燥
在饮食摄养上,因秋属肺金,酸味收敛补肺,辛味发散泻肺,所以秋日宜收不宜散,要尽量少食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甘润的果蔬。同时秋燥津液易伤,引起咽、鼻、唇干燥及干咳、声嘶、皮肤干裂、大便燥结等燥症,宜多选用甘寒滋润之品,如百合、银耳、淮山、秋梨、藕、柿子、芝麻、鸭肉等,以润肺生津、养阴清燥。广东民间历来秋日最多润养的汤水,此时正是大有所用,如青萝卜陈皮鸭汤、玉竹百合猪瘦肉汤、木瓜粟米花生生鱼汤、沙田柚花猪肝汤、无花果白鲫汤、霸王花蜜枣猪月展汤等都是家庭养生之品。
2、进补切不可乱补
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现在已经进入秋季进补的季节,但秋季进补也不可乱补,应注意五大禁忌。首先,忌无病进补。无病进补,既增加开支,又害自身。比如:服用鱼肝油过量可能引起中毒,长期服用葡萄糖还会引起发胖。此外,血液中胆固醇增多,还易诱发心血管疾病;其次,忌慕名进补。一些市民盲目认为价格越高的药物,就越能补益身体,但事实上,过量滥用滋补品反而可能会导致过度兴奋、烦躁激动、血压升高,甚至引起鼻孔流血等。
3、选择轻松平缓的运动
秋季养生,应以“收”为主。运动宜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项目。还可适当进行一些耐寒锻炼和有氧运动,比如:登山、步行、打太极拳、骑自行车、跳舞等。适当的冷水锻炼对预防伤风感冒、流鼻涕、支气管炎也有一定效果。因此,平时可用冷水洗脸、洗脚、浴鼻,身体健壮的人还可洗冷水浴等。
4、注意预防风寒
秋季早晚温差大,应根据天气变化和每个人的体质情况,及时增减衣物,预防风寒。但也不必过早“多穿衣”,应注意耐寒锻炼,也就是常说的“秋冻”。如果想收到良好的健身效果,不要穿着单衣去户外活动,应根据户外气温变化,增减衣物。锻炼时,不宜一下子脱得太多,应等到身体发热后,才可脱下。锻炼后,切忌穿着汗湿的衣服在冷风中逗留,以防身体着凉。
5、颐养精神
在精神养生方面,要看到秋季气候渐转干燥,日照减少,气温渐降,人们的情绪未免有些垂暮之感,故有“秋风秋雨愁煞人”之言。所以这时,人们应保持神志安宁,减缓秋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同时精神情绪上要看到积极的一面,那就是金秋季节时,天高气爽,是开展各种运动锻炼的好时机,登山、慢跑、散步、打球、游泳、洗冷水浴;或练五禽戏,打太极拳、做八段锦、练健身操等。在进行“动功”锻炼的同时,可配合“静功”,如六字诀默念呼气练功法、内气功、意守功等,动静结合,动则强身,静则养身,则可达到心身康泰之功效。
6、早睡早起
要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哪怕比以往早10分钟,也是进步。尤其是女性朋友,更要注意早睡早起。夜愈深,寒气愈重,寒气很容易入侵体内,给以后腰腿疼痛埋下隐患,还会导致咳嗽等疾病。秋日清晨气温低,应根据户外的气温变化增减衣服。在锻炼时不宜一下子脱得太多,应等身体发热后,方可脱下外衣。尤其是老年人外出运动更要注意早晚温差,以免受凉。
【秋分节气如何注意养生】相关文章:
1.秋分节气养生方法
5.秋分养生谚语
6.秋分节气文案
7.秋分节气传统习俗
8.秋分节气的习俗
9.秋分节气经典寄语
10.秋分代表什么节气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