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7月实施
“啊呀77”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3篇《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7月实施,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7月实施,欢迎您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7月实施
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局关于GB7588-《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第1号修改单实施的意见(质检特函〔〕22号)
2016-04-29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各有关单位:
为做好GB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第1号修改单(以下简称新标准)实施工作,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供需双方于新标准批准发布日期7月16日(不含)之前首次签订供货、安装正式合同,或者已经通过公开招投标确定中标及供货的,可以按照原GB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以下简称原版标准)供应电梯产品。
二、供需双方于207月16日(含)之后签订电梯供货、安装正式合同的,如合同中约定交货期(或实际交货日期)在新标准实施日期7月1日(不含)之前的,可以按照合同约定的标准版本供应电梯产品;如合同没有约定执行标准的版本,也可以按照原版标准供应电梯产品。如合同约定的交货期(或实际交货日期)在207月1日(含)之后的,必须按照新标准供应电梯产品。
三、符合以上要求按照原版标准供应电梯产品的项目,可能在2016年7月1日(含)之后实施监督检验的,由电梯制造单位或者其委托的安装单位填写《执行原版标准合同项目情况备案表》(见附件),于2016年6月20日前,一次性报送电梯安装地负责特种设备使用登记的质监部门。各地质监部门可对备案的合同项目进行抽查确认,发现不符合规定的予以纠正。
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及时报告我局。
附件:执行原版标准合同项目情况备案表
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局
2016年4月29日
相关阅读:
篇2:《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7月实施
国家标准第1号修改单
2 引用标准
增加:
GB/T 24478- 电梯曳引机
3.18 轿厢意外移动 unintended car movement
在开锁区域内且开门状态下,轿厢无指令离开层站的移动,不包含装卸载引起的移动。
7.2.3.1 层门在锁住位置时,所有层门及其门锁应有这样的机械强度:
a)用300 N的静力垂直作用于门扇或门框的任何一个面上的任何位置,且均匀地分布在5 cm2的圆形或方形面积上时,应:
1)永久变形不大于1 mm;
2)弹性变形不大于15 mm;
试验后,门的安全功能不受影响。
b)用1000 N的静力从层站方向垂直作用于门扇或门框上的任何位置,且均匀地分布在100 cm2的圆形或方形面积上时,应没有影响功能和安全的明显的永久变形[见7.1(最大10 mm的间隙)和7.7.3.1]。
注:对于a)和b),为避免损坏层门的表面,用于提供测试力的测试装置的表面可使用软质材料。
7.2.3.3 层门/门框上的玻璃应使用夹层玻璃。
7.2.3.7 固定在门扇上的导向装置失效时,水平滑动层门应有将门扇保持在工作位置上的装置。具有这些装置的完整的层门组件应能承受符合7.2.3.8 a)要求的摆锤冲击试验,撞击点按表7和图7在正常导向装置最可能失效条件下确定。
注:保持装置可理解为阻止门扇脱离其导向的机械装置,可以是一个附加的部件也可以是门扇或悬挂装置的一部分。
7.2.3.8 对于带玻璃面板的层门和宽度大于150 mm的层门侧门框,还应满足下列要求(见图7):
注:门框侧边用来封闭井道的附加面板视为侧门框。
a)从层站侧,用软摆锤冲击装置按附录J,从面板或门框的宽度方向的中部以符合表7所规定的撞击点,撞击面板或门框时:
1)可以有永久变形;
2)层门装置不应丧失完整性,并保持在原有位置,且凸进井道后的间隙不应大于0.12 m;
3)在摆锤试验后,不要求层门能够运行;
4)对于玻璃部分,应无裂纹;
b)从层站侧,用硬摆锤冲击装置按附录J,从面板或玻璃面板的宽度方向的中部以符合表7所规定的撞击点,撞击大于7.6.2 a)所述的玻璃面板时:
1)无裂纹;
2)除直径不大于2 mm的剥落外,面板表面无其他损坏。
注:在多个玻璃面板的情况下,考虑最薄弱的面板。
表7 撞击点
注1:图7e)和图7f)两者选一;
注2:选择最薄弱的玻璃面板进行试验。如果无法确定最薄弱的面板,均进行试验;
注3:对于定义为1 m的撞击点,误差为±0.10 m。
图中:
● 软摆锤冲击试验的撞击点
○ 硬摆锤冲击试验的撞击点
图7 门扇的摆锤冲击试验 — 撞击点
8.11 轿门的开启
8.11.1 如果由于任何原因电梯停在开锁区域(见7.7.1),应能在下列位置用不超过300 N的力,手动打开轿门和层门:
a)轿厢所在层站,用三角钥匙开锁或通过轿门使层门开锁后;
b)轿厢内。
8.11.2 为了限制轿厢内人员开启轿门,应提供措施使:
a)轿厢运行时,开启轿门的力应大于50 N;和
b)轿厢在7.7.1中定义的区域之外时,在开门限制装置处施加1000 N的力,轿门开启不能超过50 mm。
8.11.3 至少当轿厢停在9.11.5规定的距离内时,打开对应的层门后,能够不用工具从层站打开轿门,除非用三角形钥匙或永久性设置在现场的工具。
本要求也适用于具有符合8.9.3的轿门锁的轿门。
8.11.4 对于符合11.2.1 c)的电梯,应仅当轿厢位于开锁区域内时才能从轿厢内打开轿门。
9.11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
9.11.1 在层门未被锁住且轿门未关闭的情况下,由于轿厢安全运行所依赖的驱动主机或驱动控制系统的任何单一元件失效引起轿厢离开层站的意外移动,电梯应具有防止该移动或使移动停止的装置。悬挂绳、链条和曳引轮、滚筒、链轮的失效除外,曳引轮的失效包含曳引能力的突然丧失。
不具有符合14.2.1.2的开门情况下的平层、再平层和预备操作的电梯,并且其制停部件是符合9.11.3和9.11.4的驱动主机制动器,不需要检测轿厢的意外移动。
轿厢意外移动制停时由于曳引条件造成的任何滑动,均应在计算和/或验证制停距离时予以考虑。
9.11.2 该装置应能够检测到轿厢的意外移动,并应制停轿厢且使其保持停止状态。
9.11.3 在没有电梯正常运行时控制速度或减速、制停轿厢或保持停止状态的部件参与的情况下,该装置应能达到规定的要求,除非这些部件存在内部的冗余且自监测正常工作。
注:符合12.4.2要求的制动器认为是存在内部冗余。
在使用驱动主机制动器的情况下,自监测包括对机械装置正确提起(或释放)的验证和(或)对制动力的验证。对于采用对机械装置正确提起(或释放)验证和对制动力验证的,制动力自监测的周期不应大于15天;对于仅采用对机械装置正确提起(或释放)验证的,则在定期维护保养时应检测制动力;对于仅采用对制动力验证的,则制动力自监测周期不应大于24小时。
如果检测到失效,应关闭轿门和层门,并防止电梯的正常启动。
对于自监测,应进行型式试验。
9.11.4 该装置的制停部件应作用在:
a)轿厢;或
b)对重;或
c)钢丝绳系统(悬挂绳或补偿绳);或
d)曳引轮;或
e)只有两个支撑的曳引轮轴上。
该装置的制停部件,或保持轿厢停止的装置可与用于下列功能的装置共用:
-- 下行超速保护;
-- 上行超速保护(9.10)。
该装置用于上行和下行方向的制停部件可以不同。
9.11.5 该装置应在下列距离内制停轿厢(见图8):
a)与检测到轿厢意外移动的.层站的距离不大于1.20 m;
b)层门地坎与轿厢护脚板最低部分之间的垂直距离不大于0.20 m;
c)按5.2.1.2设置井道围壁时,轿厢地坎与面对轿厢入口的井道壁最低部件之间的距离不大于0.20 m;
d)轿厢地坎与层门门楣之间或层门地坎与轿厢门楣之间的垂直距离不小于1.00 m。
轿厢载有不超过100%额定载重量的任何载荷,在平层位置从静止开始移动的情况下,均应满足上述值。
图中:
①——轿厢
②——井道
③——层站
④——轿厢护脚板
⑤——轿厢入口
图8 轿厢意外移动 — 向下和向上移动
9.11.6 在制停过程中,该装置的制停部件不应使轿厢减速度超过:
-- 空轿厢向上意外移动时为1 gn,
-- 向下意外移动时为自由坠落保护装置动作时允许的减速度。
9.11.7 最迟在轿厢离开开锁区域(7.7.1)时,应由符合14.1.2的电气安全装置检测到轿厢的意外移动。
9.11.8 该装置动作时,应使符合14.1.2要求的电气安全装置动作。
注:可与9.11.7中的开关装置共用。
9.11.9 当该装置被触发或当自监测显示该装置的制停部件失效时,应由称职人员使其释放或使电梯复位。
9.11.10 释放该装置应不需要接近轿厢、对重或平衡重。
9.11.11 释放后,该装置应处于工作状态。
9.11.12 如果该装置需要外部能量来驱动,当能量不足时应使电梯停止并保持在停止状态。此要求不适用于带导向的压缩弹簧。
9.11.13 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是安全部件,应按F8的要求进行型式试验。
12.12 轿厢的平层准确度应为±10 mm。平层保持精度应为±20 mm,如果装卸载时超出±20 mm,应校正到±10 mm以内。
15.17 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的完整系统或子系统(见F8.1)上,应设置铭牌,标明:
a)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制造商名称;
b)型式试验标志及试验单位;
c)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型号。
在16.1.3中增加:
h) 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
在附录A表A1最后增加以下两行:
章条
所检查的装置
9.11.7
检查开门状态下轿厢的意外移动
9.11.8
检查开门状态下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的动作
在D2的最后增加:
o) 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见9.11)
交付使用前试验的目的是检查检测装置和制停部件。
试验时应仅使用9.11定义的装置的制停部件制停电梯。
试验应:
——包括验证该装置的制停部件按型式试验所述的方式触发。
——轿厢以预定速度(例如:型式试验所确定的速度,如检修速度等),在井道上部空载上行(例如:从一个层站到上端站),以及在井道下部满载下行(例如:从一个层站到下端站);
按型式试验所述的试验,应验证轿厢意外移动的距离满足9.11.5规定。
如果该装置需要自监测(见9.11.3),应检查其功能。
注:如果该装置的制停部件包括层站的部件,有必要在每个涉及的层站重复该试验。
在E2b)的最后增加一项:
篇3:电梯质量安全与安装维护探讨论文
电梯质量安全与安装维护探讨论文
摘要:近年来,我国建筑工程行业高速发展,城市的建筑用地紧缺,从而高层建筑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在高层建筑中,电梯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承载工具。电梯的安装质量与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所以很有必要探讨电梯的质量安全和安装维护问题。本文先叙述电梯安装的安全事故种类和发生原因,再分析电梯安装技术,最后从电梯工程质量安全控制系统的角度来探讨电梯的安装维护问题,希望可以对今后的电梯安装实践提供一些帮助和参考。
关键词:电梯安装;电梯维护;质量安全
目前我国电梯的保有量和产量的年增长速度均居于世界前列,电梯的安装质量和安全控制与民众的生命安全息息相关,所以电梯的安装工程是建筑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工程。
1电梯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电梯安全事故频发,社会影响非常恶劣。虽然在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努力下,电梯安全事故的发生有下降的趋势,但是电梯工程仍然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和质量问题有待解决。
1.1人为违规操作
调查表明,在意外、设备缺陷、设备非法使用等电梯安全事故原因中,人为违规操作这一原因高居首位,所造成的安全事故占到近年来所有电梯安全事故总数的一半以上,高达65%。从而我们可以发现,人为违规操作是电梯质量安全管理中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人为违规操作包括违规安装,违规维修,违规救援以及违规使用。违规安装指电梯安装人员没有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安装,如在安装过程中,安装人员没有佩带安全帽等。违规维修是指电梯维修人员没有接好安全回路,直接开电梯门走梯,甚至在进行电梯维修时,没有在电梯口设置任何安全警示标志等,以上种种违规维修都有可能造成自身和他人的安全隐患。违规救援是指在电梯现场发现有人被困电梯需要救援的时候,没有相关专业救援知识的人员贸然进行救援,违反救援程序,从而导致后继专业救援的难度增大。违规使用是指电梯使用人员在日常使用过程中,没有按照使用指南进行正确的使用,从而导致电梯造成安全隐患,发生安全事故。只要相关人员完全按照电梯的安装,维修和使用规范进行操作,违规操作所导致的安全事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1.2维修养护质量差
随着电梯数量的增加,电梯制造商和电梯维修养护单位均意识到电梯维修养护市场所具有的重大价值。在维保单位僧多粥少的情况下,很多单位为了追求利润开始采用低价竞争策略,压低报价以求得到这项工程。可是维保费用被蓄意压低,维保的质量必然会大大地下降,甚至还会出现电梯修理时走过场,有故障却不修理的情况,给电梯的安全造成重大安全隐患。电梯属于基础的固定升降设备,日常使用会造成电梯设备的磨损,所以需要对电梯进行定期的专业维修和保养,保证电梯日常的正常运行。如果维修养护单位不负责,没有做好电梯的日常维修保养,没有进行规范保养等都可能会造成电梯运行中出现故障。一些没有责任心,一心追求利润的维保单位为降低维保费用,节省维保成本,在正常的检修过程中对一些有问题的零部件不进行更换,使得电梯长期带病运行,最终小问题累积成大问题造成安全隐患,引发安全事故。
1.3电气伤害事故
电气伤害事故可分为触电伤害,电能直接伤害和电能间接伤害三大类。其中的触电事故是电气施工过程中最为常见的安全事故,触电事故又分为电击和电伤两种。通过调查大多数的电气伤害事故案例,可以发现电气伤害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为三种,首先是在电气作业过程中,手持电动工具的操作不符合规范;其次是电气作业所用的手持电动工具产品的质量不过关,达不到规范要求;最后是手持电动工具类产品没有严格按照规范要求使用并接通电源。
2电梯安装技术
2.1井道技术
针对有底下层的电梯,当其平衡重上没有设置安全钳装置,且电梯底坑的底面下有人员可以活动的空间时,对重缓冲器必须要安装在实心桩墩上,实心桩墩需延伸至坚固的地面上。安装电梯之前,所有的电梯层门预留孔应保证有足够的强度,并且必须设置高度大于等于1.2m的安全保护围封。井道的尺寸必须和电梯工程的土建布置图相一致,允许的误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当电梯行程高度不大于30m时,误差为0~+25mm;
②当电梯行程高度大于30m且小于等于60m时为,误差为0~+35mm;
③当电梯行程高度大于60m且小于等于90m时,误差为0~+50mm;必须严格按照以上要求进行井道的验收工作,同时应做好交接记录。井道内必须设置永久性的电气照明设备,且照度必须大于50lx。井道最高点和最低点均必须装有照明设备,中间段也需设置照明设备,在机房和底坑必须设置分别照明设备的控制开关。井道内不得装有与电梯无关的电缆和设备,井道必须为电梯专用。
2.2机房
电梯机房内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应小于等于4Ω,同时机房内须有较好的防漏水,防渗水的保护措施。
2.3导轨
电梯安装人员必须按照电梯工程土建布置图的要求安装导轨和预埋件,且在井道壁牢固安装导轨支架。膨胀螺栓应固定在井道壁的混凝土构件上,其承重能力和连接强度应满足电梯工程的设计要求,混凝土构件的承重强度和压缩强度应符合土建的设计要求。导轨工作面的台阶高度应小于等于0.15mm,没有设置安全钳的平衡重导轨接头处的缝隙应小于等于1.0mm。
2.4驱动主机
驱动主机的紧急操作装置必须始终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可拆卸的装置必须装于驱动主机附近,同时紧急救援的操作说明须贴于明显处。当驱动主机的承重梁埋入承重墙时,其支承长度应大于等于75mm,承重梁埋入端的`长度应大于等于墙厚中心处以上20mm。电梯机房内楼板孔洞边与钢丝绳的间隙应大于等于20mm,且小于等于40mm,且通向井道处的孔洞四周,必须设置高度大于等于50mm的台面。2.5安全部件安全钳和限速器的整定封印必须完好无拆动。限速器限位开关与其张紧装置的相对位置安装须准确。导轨与安全钳的间隙应符合电梯的设计要求。电梯轿厢在两端站平层的位置时,轿厢、缓冲器顶面和缓冲器撞板之间的距离应符合土建设计的要求,偏差应小于等于20mm。
3电梯安装工程质量安全控制系统
电梯是如今建筑尤其高层建筑运输的重要设备,其安装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电梯安装工程的质量主要是指电梯实体质量与售后服务。电梯安装工程是电梯系统形成的基础,整个电梯的安装工程与很多子系统有关,任何不可预见的因素都可能造成电梯工程质量控制系统出现问题。电梯安装工程质量安全控制的重点内容:(1)完善电梯安全管理制度大多数电梯维保单位对目前电梯所有的安全隐患关注度较低,对电梯的整体管理制度也有诸多弊端,具体表现在不能真正的落实已经制定的相关管理规章制度。在电梯安装工程施工前,单位必须建立安全生产管理小组进行电梯工程质量监督。而工程完工后,维保单位必须配有专业人员定期对电梯进行维护和检修。因此很有必要制定图2的电梯安全管理制度。(2)加强电梯部件安全根据相关标准规定设置正常运行的电梯应有的速度和加速度。电梯轿厢未停靠楼层而继续驶向井道底部或顶板,电梯轿厢运行速度过大以及正常运行的电梯供电中断等都属于外部故障。当外部故障发生时,电梯所配备的安全部件应起到保护作用使得电梯可以停止运行。为了确保乘客可以安全进出轿厢,规范对电梯轿厢的层门有严格的规定。层门是连通或隔断楼层和井道这两个空间的装置。按照规范规定,层门只可以由轿门打开或关闭。椐调查统计,80%以上的电梯安全事故都与层门有关。只有排除乘客进出轿厢和楼层之外空间的可能性,电梯才能保证乘客安全。轿厢坠落也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使用限速器、安全钳和轿厢上行超速保护装置就可以预防坠落,确保这些保护装置的正常运行,在轿厢的坠落过程中就可以紧急制停,不会给乘客造成伤害。(3)加强性能调试质量在电梯工程完工前,必须进行电梯系统自检工作,提交质检部门编写的《电梯安装自检报告书》。首先在电梯安装全部完工以后,一定要进行试验运行;其次要实地走访业主,根据业主的要求来调节电梯的运行;最后是要反复试验电梯的全部安全防护设备,排除一切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要做到各个环节调试好,保证电梯的安全运行。(4)加强电梯的维修保养①制定电梯维修保养的规范,严格考评具有电梯维修保养许可资格的维保单位,同时对没有维修保养许可证的电梯维修保养企业要进行准入管理。要求维保单位必须先在当地的技术监督管理部门进行备案,再经对应的管理部门进行确认后,才可进行施工和维修保养。②建立完善有效的监管机制,加强对电梯的安全控制和管理。利用电梯运行监管网络系统进行信息管理,监测电梯的动态数据。多部门共享电梯的维修和保养的工作信息,进行整体性监督。
4结语
当今电梯行业的竞争日渐残酷,生产供应电梯的厂家良莠不齐导致恶性电梯事故频发,电梯的安装质量和安全控制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电梯工程的质量安全与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所以电梯施工人员和维保人员在进行电梯安装作业和维修保养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掌握更多的电梯安装和维修保养技能,为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提供保证。
作者:钟庆文 单位:广东得信安装电梯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谢凯.关于电梯质量安全与安装维护问题的探讨[J].建材发展导向,2011,09(7):443~444.
[2]宋金林.电梯安全安装整改措施的有效研究[J].中国机械,2015(7):54~55.
【《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7月实施】相关文章:
1.电梯安装验收规范
4.电梯安装计划书
5.电梯安装合同范本
7.电梯销售安装合同
8.电梯门套安装合同
10.有关电梯安全使用与管理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