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世界洋流记忆顺口溜
“一个蜜桃”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高中地理世界洋流记忆顺口溜,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高中地理世界洋流记忆顺口溜,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1:高中地理世界洋流记忆顺口溜
有关洋流成因和类型的记忆:
首先,来看一看哪些是风海流。大气运动和近地面风带是海洋水体的主要动力,主要的定向风是西风和信风,所以赤道两侧受信风影响属于风海流,西风漂流、太平洋暖流和北大西洋暖流受西风影响也属于风海流,北印度洋洋流也为风海流;
其次,再记忆哪些是补偿流,中低纬度海区大洋东部海区的海水被吹到其他海区,然后附近的`海水过来补充,所以中低纬度海区大洋洋流均为补偿流。直布罗陀海峡是因为两侧盐度和温度的不同造成密度差异形成上下两层不同方向的洋流,属于密度流,从直布罗陀海峡洋流成因还可以推知红海和亚丁湾之间的曼德海峡以及波罗的海和北海之间的丹麦海峡洋流也为密度流。
篇2:高中地理记忆顺口溜
有色金属矿
德兴铜矿在江西,湖南锡矿山产锑。
贵州铜仁产汞矿,云南个旧出产锡。
甘肃金昌矿产镍,钨矿产地赣大余。
湖南水口山铅锌,广西平果出产铝。
内蒙白云泥土稀,山东招远有金币。
货运选择三原则
贵重急需量不大,最佳选择是航空。
易死变质鲜活货,短程可用公路送,
远程而且数量大,铁路上有专车用。
大宗笨重远距离,水运铁路二者中。
中国十大旅游景点
北京故宫八达岭,避暑山庄河北行。
陕西省内秦皇陵,长江三峡鄂渝境。
安徽黄,桂桂林,浙江西湖苏园林,台湾岛上日月明。
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
我国是个多民族,少数民族五十五,
人口最多是壮族,四百万人满回土,
苗维彝藏和蒙古。
我国十四个陆上邻国
北面俄蒙古,朝鲜在东岸
西北哈吉塔,三个皆斯坦
印尼和不丹,四国在西南
西边巴和基,还有阿富汗
南方三国家,老缅和越南
中国地形区特点
青藏高原有雪山,远看是山近成川。
内蒙高原第二大,一望无际地面坦。
黄土高原黄土松,支离破碎多沟坎。
云贵高原峰岭众,岩溶坝子到处看。
塔里、准噶、柴达木,盆地内部戈壁滩,
四川盆地山岭环,内有成都象把扇。
三大平原北向南,东北华北长江岸。
东北海拔200米,人民常把黑土翻。
华北又称黄淮海,海拔50地势坦。
河汊交织湖泊多,“水乡”遍布长江岸。
我国七大古都
七大古都是北京,西安南京杭州城;
河南洛阳和开封,安阳殷墟史料重。
北京故宫天安门,颐和园及八达岭。
西安大小两雁塔,骊山华清池秦陵。
南京雨花台江桥,蓄武湖和中山陵。
杭州西湖双十景,灵隐寺与飞来峰。
洛阳龙门石窟精,白马少林寺著名。
开封铁塔和龙亭,相国寺钟观音听。
中国铁矿
我国铁矿有八家,内蒙白云湖北大。
辽宁鞍山和本溪,河北迁安安徽马。
海南铁矿在石碌,四川一朵攀枝花。
地理各类分区线
1、我国人口分布的地理界线
大体以黑龙江的黑河市和云南省腾冲市划一条直线为界,该线东南部人口多,该线西北部人口少。
2、地势阶梯界线
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界线:西起昆仑山脉,经祁连山脉向东南到横断山脉东缘。
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界线:由东北向西南依次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3、地形区界线
(1)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界线:大兴安岭
(2)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界线:太行山脉。
(3)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界线:巫山。
(4)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界线:横断山脉。
(5)准格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界线:天山山脉。
(6)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界线:昆仑山脉。
(7)黄土高原和汉水谷口地界线:秦岭。
(8)河西走廊和柴达木盆地界线:祁连山脉。
(9)四川盆地和汉水谷地界线:大巴山脉。
(10)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界线:古长城。
(11)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界线:淮河。
4、气候界线
(1)1月0℃等温线(也是亚热带与暖温带及高原气候区分界线):大体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界线):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3)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界线):从大兴安岭西坡经过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脉东部。
(4)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界线):大致通过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到冈底斯山一线。
5、河流界线
(1)外流区和内流区的界线:北段大体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比较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分水岭:巴颜喀拉山脉~秦岭。
(3)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南岭。
(4)澜沧江与怒江的分水岭:怒山。
(5)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诸河流域的分水岭:武夷山。
6、三大自然区界线
(1)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青藏高寒区与东部季风区的界线:3000米等高线。
(3)青藏高寒区的北部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大体从昆仑山向东经过阿尔金山、祁连山一线。
7、自然地区界线
东部季风区内部自然地区界线
①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界线(华北暖温带湿润地区与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秦岭~淮河(1月0℃等温线,日平均气温≥10℃积温4500℃等值线)
②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与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界线:日平均气温≥10℃积温3200℃等值线。
③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与华南热带湿润地区界线:日平均气温≥10℃积温7500℃等值线。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自然地区界线。
内蒙古温带草原地区与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地区的界线:贺兰山一线,相当于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8、农业活动界线
(1)牧区与农耕区的界线:大体接近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水田区与旱作区的界线:秦岭~淮河。
9、行政区界线
(1)南疆与北疆的界线(流动沙丘与固定、半固定沙丘界线):天山。
(2)湖北省与重庆市的界线:巫山。
(3)福建省与江西省的界线:武夷山。
(4)广东省与湖南省的界线:南岭。
(5)西藏自治区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界线:昆仑山脉。
(6)甘肃省与青海省的界线:祁连山脉。
(7)四川省与陕西省的界线:大巴山脉。
10、综合地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这条线的南北景观有很大的差异;
①黄土高原的南界
②大致是1月0℃等温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③亚热带与暖温带的界线
④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
⑤亚热带长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界线
⑥河流有无结冰期的界线
⑦农业水田与旱地、两年三熟与一年两熟制、水稻和小麦杂粮的界线
⑧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界线
大兴安岭也是我国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其东西两侧的景观也有较大差异:
①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②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③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
④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的界线
⑤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界线通过的地方
⑥森林景观与草原景观界线通过的地方
篇3:高中地理记忆顺口溜
1、世界区域划分
世界区域分十三,依据人地和自然。
亚洲区域数有五:东西南中和东南;
非洲区域两部分,撒拉划分南北线;
美洲区也分两段,拉丁美洲占南边;
欧分西东联北亚,南极大洋独成片。
人地,人文地理因素和地理位置。
东联北亚,欧洲东部和北亚联合为一个区域。
2、东亚各国
东亚有五国:中朝韩日蒙。
蒙古居内陆,畜牧业较盛;
朝鲜分南北,北朝资源丰;
南韩经济发,与日称“小龙”;
中国更重要,后面另外评。
朝,指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朝鲜,指朝鲜半岛。
3、东亚地形
东亚海岸线曲折,半岛岛屿似星罗;
西部高原和山地,东部平原丘陵多;
地势西高东部低,东流入海是江河。
4、东亚季风气候
东亚季风显著,东海西部大陆。
海陆比热不同,气压随季摆动。
夏陆增温较快,形成低气压带;
海水吸热较迟,低温高气压在;
季风从海到陆,近海降水丰富。
气候还分两种,温带亚热季风。
5、东亚沿海与内陆差异
东亚之沿海,温湿人稠密;
平原耕地广,稻茶丝产地;
沿海多良港,经济贸易益。
西部人口少,多高原山地;
草原气候干,畜牧加工宜。
6、日本
日本四大岛,本洲最重要;
海岸线曲折,人稠地狭小;
地震活动频,海洋季风显;
森林水力富,矿产资源少;
经济发展快,科技水平高;
经济四要区,原料进口靠;
对外贸易港,神横本州岛。
东京为枢纽,铁路速度高;
寒暖流交汇,捕鱼北海道;
地小靠机械,农业单产高;
文化东西兼,樱花国代表。
7、东南亚地理状况
“南洋”东南亚,共十个国家;
最大群岛国,印度尼西亚。
欧洲向东行,必经马六甲;
印太两洋间,“十字路口”卡。
半岛山河间,分布呈纵列。
上游“v”字谷,流急水力富;
下游宽且缓,冲积成平原;
土肥灌溉便,人稠农业兴。
群岛多火山,三大板块间;
印度尼西亚,“火山国”名兼,
农民不怕险,火山口种田。
8、东南亚两种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赤道边,马来半岛群岛焉;
全年对流雨为主,一载降水过二千;
雨热充足植物茂,四季农作不休闲。
热带季风分雨旱,中南半岛菲北边;
六至十月为雨季,旱十一至五月天;
全年降水一千五,雨季播种收在旱。
9、东南亚居民和物产
东南亚人稠,物产多量大:
橡胶油棕锡,盛产马来亚;
椰子和蕉麻,菲律宾可夸;
稻米为主食,泰国质量佳;
印尼文莱国,石油在开发;
人稠多信佛,建筑出精华;
柬寨吴哥窟,仰光大金塔;
经济有发展,华人贡献大。
马来亚,马来西亚。
10、新加坡
马来半岛新加坡,形如狮子市岛国;
岛小如星人稠密,四分之三华人多。
“十字路口”马六甲,太印航行必经过。
资源贫乏靠进口,独立新兴工业国。
地理优越港口良,对外贸易航运多;
开放吸资引技术,工业发展“小龙”活。
花园城市环境美,旅游行业创汇颇。
11、印度尼西亚
印度尼西亚,群岛国最大。
产量世界首,木胡藤金纳;
石油输出口,本区亦最大;
热带雨林景,翡翠链项挂;
万隆环境雅,疗养旅游佳;
都城雅加达,位于岛爪哇。
木,木棉,胡,胡椒。金纳,金鸡纳。
12、南亚地理气候
南亚次大陆,地形分三部:
北部为山地,三国居内陆;
南德干高原,土肥矿产富;
中间农业区,平原连成弧。
三条大河流,冲积平原出;
印河便灌溉,恒布下游汇。
气候热季风,降水有偏护。
篇4:高中地理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北印度洋海区季风洋,冬季东北风,海水向西流,呈反时针方向流动,夏季西南风,海水向东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中、低纬度大陆东侧为暖流,西侧为寒流;中高纬度大陆东侧为寒流,西侧为暖流。
篇5:高中地理课件:洋流
高中地理课件:洋流
高中地理课件:洋流
【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材分析】
本条课程标准内容表达了两个要点:(1)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这是“标准”要求的基础知识。学习应落实在地图上,将世界洋流的分布模式化,加强对世界洋流分布规律的把握。(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标准”要求学习目的是通过阅读“世界洋流分布图”及有关材料,说明洋流对全球热量的输送、沿岸气候、渔场、海洋污染及交通的影响。
教材主要介绍了两个问题:一是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正文部分着重讲述了中低纬海区的洋流分布规律,并以阅读材料的形式呈现世界洋流的分布,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来理解洋流的分布规律。通过“绘制世界洋流模式简图”的活动加强对世界洋流分布规律的理解。对具体的洋流名称不作强记性要求,对洋流的基础知识也作了较多的简化处理。二是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以活动的形式,通过对北大西洋海区的案例分析,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洋流对气候、渔场分布、航线选择及海洋污染的影响,从而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情分析】
我校高一均为艺术类学生,应用地理基础知识和技能较差,空间概念和空间想象力还较缺乏,因而洋流知识成为学生的学习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加大对地图的使用,引导学生从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掌握新知识,深化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用图的能力,加强知识与技能的联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运用世界洋流模式图,分析世界洋流分布的规律。
2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绘制大洋环流模式简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地理空间思维能力
形象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加工地理信息能力
2通过学习洋流,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对地理环境的
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树立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运人类应认识物质的运动特性并做到趋利避害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洋流和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影
响的,从而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1. 掌握洋流的分布规律;
2.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
洋流的分布规律
【教学方法】
借助多媒体直观演示,师生分析讨论,学生主动探究,教师点拨、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
【教学活动】
第一环节
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多媒体投影:一位游客在英国海滩上捡到一只漂流瓶,内有一封信,按信封上的地址,此信送到七十岁老人手中,这位老人读着此信,声泪俱下。原来此信是她五十六年前的情人—-英军上尉乔治,在军舰开到非洲时,当时怕再也见不到恋人,于是给她写了一封信装入瓶内投入大海。不久,乔治殉职。谁知此瓶竟漂了五十六年。
(学生活动) 阅读文字
(思考) 漂流瓶56年物归原主,它为什么能从非洲漂到英国?
(设计意图)通过情景创设, 吸引学生对洋流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主动进入学习。
第二环节教学过程与主要内容
一、洋流的概念和洋流的分布规律
教师活动实验探究
通过实验体验海水运动的主要动力是近地面风带
(学生活动)同学操作完成小实验:一位同学向盆中滴入几滴墨水,另一位同学用吹风机吹拂水面,其他同学观察。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评价实验操作员的操作,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通过实验体验海水运动的主要动力是近地面风带
小组合作探究“洋流的形成与分布”
布置探究任务:根据全球近地面风带图,绘制全球洋流模式简图(分4个大组),引导学生注意分析表层海水的受力情况。
3.师生共同归纳洋流分布规律,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探究教材“活动”得出以下结论:
(1)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在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在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大洋东侧为寒流,西侧为暖流。
(2)北半球中、高纬海区,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大洋东侧为暖流,西侧为寒流。
(3)南极大陆外围是西风漂流,性质为寒流。
(学生活动)比较,分组讨论,归纳小结,
小结:洋流的成因是个复杂的问题,它不是单独受某个因素的影响,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盛行风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
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师活动)结合以前所讲“冷气团和暖气团”的概念理解寒流和暖流,并读“世界洋流分布图”,观察中低纬、中高纬大洋东西两岸洋流的性质,归纳洋流流向与洋流性质的关系。
(学生活动)观察大洋两岸洋流性质和流向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悟性
课件案例展示:课本63页活动题图2-42,分组讨论
(1)爱尔兰都柏林和纽芬兰圣约翰斯所处的纬度差不多,但1月份都柏林的气温为8℃时,圣约翰斯的气温通常在0℃以下。想想这是为什么?
暖流对流经海区的沿岸气候起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对沿岸地区的气候起降温、减湿的作用。
(2)、在图2-42中,用“♁”表示纽芬兰渔场。该渔场形成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全球四大渔场主要分为两类:寒暖流交汇的地方,
(3)、古代,哥伦布从欧洲去美洲时,走了A、B两条不同的线路。有趣的是走距离较短的A路线用了37天,而走距离较长的B路线却只用了22天,试解释其原因。
顺流速度快,费时少,节省燃料;逆流速度慢,费时多,多用燃料。
(4)、1978年3月,一艘叫“阿摩科.卡迪兹”号的油轮在英吉利海峡附近失事,使2.95亿升原油泄入海中。你认为洋流会给这次海上石油污染带来什么影响?
加快净化速度,污染范围扩大。
(设计意图)学生回答,老师的引导下总结出了答案,课堂气氛热烈、友好、和谐,让学生体会归纳总结的重要性
【洋流板书】
一、概念及分布规律
1、中低纬度海区: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顺时针 南半球:逆时针
2、中高纬度海区北半球:以副极地为中心的逆时针大洋环流,南半球:形成环绕南极大陆的绕极环流
3、北印度洋形成季风环流冬季:逆时针夏季:顺时针
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反思】
高中地理新教材中,“洋流”部分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尤其是有关季风洋流的形成等内容更是难中之难。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的创设情境导入环节对整堂课教学效果的提升至关重要,本课以故事导入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教师提供背景资料,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找出答案,并了解形成该洋流的地理因素,同时拓展地理能力,事实证明,这样教学学生很感兴趣,而且将抽象的原理转化为直观的材料,比一味的灌输的效果要好。
【高中地理世界洋流记忆顺口溜】相关文章:
4.高中地理课件
5.高中地理教案
6.高中地理说课稿
7.高中地理教学计划
8.高中地理论文
9.高中地理知识点
10.高中地理学习方法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