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西岩三涧》阅读
“Awakening”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沁园春·西岩三涧》阅读,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沁园春·西岩三涧》阅读,方便大家学习。
篇1:《沁园春·西岩三涧》阅读
刘子寰
云壑泉泓,小者如杯,大者如罂。更石筵平莹,宽容数客,淙流回激,环绕飞觥。三涧交流,两岸悬瀑,捣雪飞霜落翠屏。经行处,有丹荑碧草,古木苍藤。徘徊却倚山楹。笑山水娱人若有情。见傍回侧转,峰峦叠叠,欲穷还有,岩谷层层。仰视云间,茅茨鸡犬,疑是仙家来避秦。青林表,望烟霞缥缈,隐隐鸾笙。
这首《沁园春》咏唱山川名胜,包含着对国势衰微、朝政混乱的不满,对隐逸深山的企慕。
游赏西岩三涧,表现它特有风光,首先着眼于泉。开头三句,言泉的位置之高和散落之多。壑,山谷。云壑,云霭深处的山谷。泓,本指深水,此处借称小水洼。起四字言在山峰高处的深谷中,发现许多小水洼,那是泉眼、泉水流出的小洞穴。词人“拄杖凌高绝”(《贺新郎·登玉田峰》)由山下一路走来,另有什么发现且按下不写,突兀而云“云壑泉泓”,突出泉、放大泉,给读者造成鲜明印象。小者、大者二句,以散文句式入词,连用二譬,描状了泉眼的细小不一。罂,小口大腹的酒器,以其为譬,并不着眼于形状,而只比较其大小:有的像酒杯,有的像比杯大的酒器。两个比方,都往小处夸张,极言泉流初出,仅可滥觞的微小。“更”下四句,言若干泉眼的.水汇成山泉之后,水势渐大起来。筵,坐席。平莹,平整光洁。一块平洁如玉的石板,有如石质的坐席,大小可容纳数人;淙淙流泉环绕它而过,不时激起水花,有如白酒自杯中泼溅而出,银光飞闪。觥,酒杯,承前文“杯”、“罂”而来,在“酒器”这同一思考方向上取譬,显示词人诗酒纵横的闲逸情怀。
由泉眼的零散座落,到泉源初汇时,淙流回激、银光闪灼的动态纷呈,清泉出山已具气势。待百泉奔汇山涧,众涧又汇聚为三涧,三涧之水再交流而成悬空之飞瀑,在两崖间跌落而下,那就蔚成壮观了:“捣雪飞霜落翠屏”。翠屏,山崖长满松柏等绿色植物,犹如绝大的青绿挂屏。而飞瀑凌空而下,遇巉岩怪木阻障,溅迸四飞,又恰如有人持物捣砸霜雪而琼玉高扬。始三句,继四句,再三句,分别写出高泉出处、泉流初汇处、三涧交流飞瀑跌落处的不同景状。“屏”、“经”之间语意上有大的顿歇,而后转入歇拍。
歇拍三句,“经行处”一个“行”字,提醒读者,游赏者行踪更移的叙述全省略了。即“罂”、“更”之间,“觞”、“三”之间,都有一个游赏者循泉水踪迹而下,入眼风光各异的交代被省去。下面九个字则是补充一笔,除了泉流飞瀑,一路上还有看不尽的绿草红花,苍藤古树,它们为泉流飞瀑这中心景象布置了一个无限延展的大背景。荑,茅草。“丹荑碧草”,当是低处、翠屏触地处所有;“古木苍藤”,当是高处、云壑泉泓刚出处所生。歇拍三句,其实透露了上片思路层次:经行处有丹荑碧草、古木苍藤,还有泉泓飞瀑;词略写草木于后,而突出地、放大地描摹泉流飞瀑于前,从而力现西岩三涧泉流激越的奇壮特色。
上片着重于景观描摹,下片则着力于人物表现。有动作神态,有思忖低回,有痴迷的幻想。换头处“徘徊”与“倚”,出人物情态。楹,厅堂前柱子。山楹,大致指山中建筑物之前。词中人沿山跋涉往返观赏,至这里倚柱逗留,徘徊瞻顾,忆想来路,展望前踪,痴迷而不忍遽去。“笑山水娱人若有情”,笑,赏心的喜悦。山水像富于情感一样让人快乐,使人陶醉。“情”字逗出“见”字所领四句,是在对已见山景的回味中补写山峦万状。四句作扇面对,写出峰岭层层叠叠,横逸斜出,疑无又有的复杂多变,好像含情地和游人逗趣、逗乐一般。
“仰视云间,茅茨鸡犬”八字,叙述描写相杂,其下忽出“疑是仙家来避秦“七字,冷冷插入一个怀疑性、分析性句子,忽然将读者思路牵出山泉景色之外,而回到国难时艰的酷烈现实之中。靖康之难后,南宋王朝,偏安一隅,俯首于敌国;输银输绢,嫁祸于人民;征歌选舞,沉迷自溺。金兵肆虐在前,蒙元猖獗于后,朝廷奔亡海上,人民惶惧难安,怎不使词人生出“寻得桃源好避秦”的想法呢?“疑是仙家来避秦”则宕开一笔,藏己意于推想之间,既表达了深一层意念,又可以不负笔墨责任。茅茨,茅屋。鸡犬,鸡犬之声。避秦,“避秦时乱”,语出《桃花源记》。词至此,触及深一层题旨,文情跃动。词人拄杖凌高,一路寻泉访瀑,拊木扣峰,似乎竟是在卜隐居之所。
结拍三句,进一步展开想象,紧承“避秦”,表现了对遁迹世外、结庐“桃源的无限向往:青翠的林木梢头,烟霞缭绕,烟霭里隐隐传来有若笙箫谐奏的鸾凤和鸣之声。词以景结,景中含情,悠然意远。
词之下片,“徘徊”二句是过渡,沟通上下;“见傍回”四句从泉瀑中涉出,换笔补写峰岩;“仰视”三句,冷然思越云水而注目人间,文思有所深转;“青林”三句,于烟霞幻异,笙簧缈缈间,托出山林隐遁的企慕之情,将全词悠悠结住。较之上片,笔墨多变,手法多样,内容容量与艺术力度更大。
篇2:《滁州西涧》阅读答案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阅读训练及答案】
(1)诗中的怜、深是什么意思?{爱茂盛(茂密)}
(2)诗的前两句幽草涧边生,是___景;黄鹂深树鸣是___景。(静动)
(3)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历来常被作为画题。请用现代散文的语言把这幅画面描述下来。不超过50字。
(春天的傍晚,雨急切地下着,河中的水漫了起来,一条小船孤零零地横在无人的渡口。)
(4)一个急字显出______,一个自字又显出无人之境的悠闲。
(天气变化之迅速。)
5、这首诗在情与景的关系上有何特色?试略作分析。
【解析】诗里写的虽然是平常的景物,但经诗人的点染,却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韵之画。诗的前两句是说:诗人独独喜爱涧边生长的幽草,上有黄莺在树阴深处啼鸣。这是清丽的色彩与动听的音乐交织成的幽雅景致。独怜是偏爱的意思,偏爱幽草,流露着诗人恬淡的胸怀。后两句是说:傍晚下雨潮水涨得更急,郊野的渡口没有行人,一只渡船横泊河里。这雨中渡口扁舟闲横的画面,蕴含着诗人对自己无所作为的忧伤,引人思索。
【答案】这首诗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诗人独爱自甘寂寞的涧边幽草,无意居高媚时的黄鹂。郊野渡口一派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表露出诗人恬淡的胸襟以及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
6、这首诗用了什么手法?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也有人认为运用了比兴手法。诗的前两句写自己独爱自甘寂寞的涧边幽草,却无意于黄莺,表现出诗人恬淡的胸襟;而夜渡无人,水急舟横的`景象里,蕴涵着一种不得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
阅读练习二:
(1)诗的第一句表明了作者对涧边草的什么情感?最能体现这一情感的是哪个字?(2分)
情感:体现情感的字是:。
(2)后两句历来为人们称道,这两句描绘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又创设出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3)人们普遍认为横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它好在哪里?(3分)
(4)这首小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1)喜爱怜
(2)意象:春潮、雨、野渡、舟自横意境:诗人通过这些意象,创设出一种孤寂、闲适的意境感情:作者自甘寂寞的恬淡胸襟
(3)横字用得好,从全诗看,因在野渡且又无人,故能自横,加上诗人当时闲居两涧的境遇,自然使他偏爱这寂寞幽草,符合他当时心境(2分)。
(4)反映了诗人厌恶喧嚣,寻求宁静的政治情怀和审美心态。(2分)
篇3:《滁州西涧》阅读答案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下列相关词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怜:可怜。
B.幽草:幽深地方的草丛。
C.野渡:郊外的渡口。
D.自横:(船在水流的作用下)横于水面,随波飘荡。
2.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这是一首描写滁州西涧美丽春景的诗。
B.“独怜”二字是说诗人只喜爱涧边丛生的野草,至于后面提到的黄鹂,春潮,野舟不包括在内。
C.前两句写水边景物:涧边有青草在生长,岸上有黄鹂在鸣唱,一静一动给我们带来一片春意。
D.全诗动静融合,诗人笔下的景物虽是深幽的,却也是富有生命力的。
参考答案:
1.A
2.B
篇4:《滁州西涧》赏析阅读题
《滁州西涧》赏析阅读题
《滁州西涧》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一首写景七绝。整理了《滁州西涧》阅读题,以帮助同学们学习!
滁州西涧
作者: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滁州西涧》阅读题
1.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表现出来的景象。
答:我单单喜爱这涧边生长的野草,是那样幽静而富有生趣;河岸上茂密树林的深处,不断传来黄鹂鸟的叫声,是那样婉转动听。因傍晚下了春雨,河面像潮水一样流得更急了;在那暮色苍茫的荒野渡口,已没有人渡河,只有一只小船独自悠闲地横泊在水边,任凭潮来潮去。
2.在诗人笔下,幽草的寓意是什么?
答:生于偏僻之处而不甘堕落、坦然、安贫乐道的高尚气节。
3.诗的第一句表明了作者对涧边草的什么情感?最能体现这一情感的是哪个字?
答:情感:喜爱 体现情感的字是:怜
4.后两句历来为人们称道,这两句描绘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又创设出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答:意象:春潮、雨、野渡、横。 意境: 诗人通过这些意象,创设出一种孤寂、闲适的意境 感情:作者自甘寂寞,恬淡闲适的胸襟
5.这首诗用了什么手法?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也有人认为运用了比兴的手法。诗的前两句写自己独爱自甘寂寞的涧边幽草,却无意于黄莺,表现出诗人恬淡的胸襟;而夜渡无人,水急舟横的景象里,蕴涵着一种不得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
6.作者用哪句诗句表达了坚守节操的志向? 答: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7.最后一句中哪个动词用得极妙,又妙在哪里?
答:“横”这个字用的妙,“舟自横”写出了当时船只的随意停泊,也写出了当时作者的心情是进退两难的:当时想要辞官隐退,却又被逼无奈又无法辞官,写出了诗人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地步。
鉴赏:
一般认为《滁州西涧》这首诗是公元781年(唐德宗建中二年)韦应物任滁州刺史时所作。他时常独步郊外,滁州西涧便是他常光顾的地方。作者喜爱西涧清幽的景色,一天游览至滁州西涧(在滁州城西郊野),写下了这首情浓郁的小诗。
这是一首写景的小诗,描写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首二句写春景、爱幽草而轻黄鹂,以喻乐守节,而嫉高媚;后二句写带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横的景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全诗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忧伤之情怀。
诗写暮春景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是说:诗人独喜爱涧边生长的幽草,上有黄莺在树阴深处啼鸣。这是清丽的色彩与动听的音乐交织成的幽雅景致。暮春之际,群芳已过,诗人闲行至涧,但见一片青草萋萋。这里幽草,深树,透出境界的幽冷,虽然不及百花妩媚娇艳,但它们那青翠欲滴的身姿,那自甘寂寞、不肯趋时悦人的风标,与作者好静的性格相契,自然而然地赢得了诗人的喜爱。这里,“独怜”二字,感情色彩至为浓郁,是诗人别有会心的感受。它表露了作者闲适恬淡的心境。王安石有“绿阴幽草胜花时”之句,写初夏之景,与此同一立意。首句,写静;次句,则写动。莺啼婉啭,在树丛深处间关滑动。莺啼似乎打破了刚才的沉寂和悠闲,其实在诗人静谥的心田荡起更深一层涟漪。次句前头着一“上”字,不仅仅是写客观景物的时空转移,重要的是写出了诗人随缘自适、怡然自得的开朗和豁达。
接下来两句侧重写荒津野渡之景。景物虽异,但仍然循此情愫作展衍:“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这两句是说:到傍晚时分,春潮上涨,春雨淅沥,西涧水势顿见湍急。郊野渡口,本来就荒凉冷漠,此刻愈发难觅人踪。只有空舟随波纵横。“春潮”与“雨”之间用“带”字,好像雨是随着潮水而来,把本不相属的两种事物紧紧连在了一起,而且用一“急”字写出了潮和雨的动态。结尾句。用“无人”一说明渡口的‘“野”。二句诗所描绘的情境,未免有些荒凉,但用一“自”字,却体现着悠闲和自得。韦应物为诗好用“自”字,“自”字皆可释为“自在”“自然”之意,含有“自我欣赏”、“自我怜爱”的意蕴。“野渡”句当作如是解。舍此,便与一二句相悖谬了。这两句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可谓诗中有画,景中寓情。
这首诗中有无寄托,所托何意,历来争论不休。旧注以为这首诗有政治寄托,说是写“君子在下,小人在上之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但过于穿凿附会,难以自圆其说。有人认为“此偶赋西涧之景,不必有所托意”。实则诗中流露的情绪若隐若显,开篇幽草、黄莺并提时,诗人用“独怜”的字眼,寓意显然,表露出诗人安贫守节,不高居媚时的胸襟,后两句在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中,蕴含着一种不在位、不得其用的无奈、忧虑、悲伤的情怀。诗人以情写景,借景述意,写自己喜爱和不喜爱的景物,说自己合意和不合意的事情,而胸襟恬淡,情怀忧伤,便自然地流露出来。 这首诗表达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译文
最是喜爱涧边生长的幽幽野草,还有那树丛深处婉转啼唱的黄鹂。
春潮不断上涨,还夹带着密密细雨。荒野渡口无人,只有一只小船悠闲地横在水面。
注释
⑴滁州:在今安徽滁州以西。西涧:在滁州城西,俗名称上马河。
⑵独怜:唯独喜欢。幽草:幽谷里的小草。幽,一作“芳”。生:一作“行”。
⑶深树:枝叶茂密的树。深,《才调集》作“远”。树,《全唐诗》注“有本作‘处’”。
⑷春潮:春天的潮汐。
⑸野渡:郊野的渡口。横:指随意飘浮。
篇5:韦应物《滁州西涧》阅读练习
(1)诗中的“怜”、“深”是什么意思?{爱 茂盛(茂密)}
(2)诗的前两句“幽草涧边生”,是“___”景;“黄鹂深树鸣”是“___”景。(静 动)
(3)“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历来常被作为画题。请用现代散文的语言把这幅画面描述下来。不超过50字。
(春天的傍晚,雨急切地下着,河中的水漫了起来,一条小船孤零零地横在无人的渡口。)
(4)一个“急”字显出______,一个“自”字又显出无人之境的悠闲。
(天气变化之迅速。)
5、这首诗在情与景的关系上有何特色?试略作分析。
【解析】 诗里写的虽然是平常的景物,但经诗人的点染,却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韵之画。诗的前两句是说:诗人独独喜爱涧边生长的幽草,上有黄莺在树阴深处啼鸣。这是清丽的色彩与动听的音乐交织成的幽雅景致。“独怜”是偏爱的意思,偏爱幽草,流露着诗人恬淡的胸怀。后两句是说:傍晚下雨潮水涨得更急,郊野的渡口没有行人,一只渡船横泊河里。这雨中渡口扁舟闲横的画面,蕴含着诗人对自己无所作为的忧伤,引人思索。
【答案】 这首诗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诗人独爱自甘寂寞的涧边幽草,无意居高媚时的黄鹂。郊野渡口一派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表露出诗人恬淡的胸襟以及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
6、这首诗用了什么手法?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也有人认为运用了比兴手法。诗的前两句写自己独爱自甘寂寞的涧边幽草,却无意于黄莺,表现出诗人恬淡的胸襟;而夜渡无人,水急舟横的景象里,蕴涵着一种不得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
篇6:韦应物《滁州西涧》阅读练习
1.这首诗从题材上看是一首七言绝句。(1分)
2.诗的前两句巧妙的引导读者以听觉来弥补视觉的不足,请加以具体说明。(2分)
黄鹂藏身于深树之中,(1分)是难以凭视觉直接看到的,(1分)只有凭听觉闻其声,才知道它的存在。(1分)
3.你以为这首诗中的那几个词体现了该诗的主调?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4分)
体现该诗主调的是‘‘独”与‘‘幽”两字。(1分)‘‘独”说明作者是独子经行在荒山野渡之 间,且与末句‘‘自”字前后照应,贯穿全诗。(1分)‘‘幽”字,意境深远,写黄鹂的鸣声,是为了衬托环境的幽静,如‘‘鸟鸣山更幽”,唐诗经常釆用这种反衬手法。(1分)俯看幽草,仰听黄鹂,这就把读者带入一个风景优美而寂静无人的野渡荒山。‘‘独”与‘‘幽”两字结合在一起,构成此诗的主调。(1分)
拓展阅读:韦应物《滁州西涧》赏析
韦应物的《滁州西涧》是一首写景的小诗,描写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首二句写春景、爱幽草而轻黄鹂,以喻乐守节,而嫉高媚;后二句写带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横的`景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全诗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忧伤之情怀。
诗写暮春景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是说:诗人独喜爱涧边生长的幽草,上有黄莺在树阴深处啼鸣。这是清丽的色彩与动听的音乐交织成的幽雅景致。暮春之际,群芳已过,诗人闲行至涧,但见一片青草萋萋。这里幽草,深树,透出境界的幽冷,虽然不及百花妩媚娇艳,但它们那青翠欲滴的身姿,那自甘寂寞、不肯趋时悦人的风标,与作者好静的性格相契,自然而然地赢得了诗人的喜爱。这里,“独怜”二字,感情色彩至为浓郁,是诗人别有会心的感受。它表露了作者闲适恬淡的心境。王安石有“绿阴幽草胜花时”之句,写初夏之景,与此同一立意。首句,写静;次句,则写动。莺啼婉啭,在树丛深处间关滑动。莺啼似乎打破了刚才的沉寂和悠闲,其实在诗人静谥的心田荡起更深一层涟漪。次句前头着一“上”字,不仅仅是写客观景物的时空转移,重要的是写出了诗人随缘自适、怡然自得的开朗和豁达。
接下来两句侧重写荒津野渡之景。景物虽异,但仍然循此情愫作展衍:“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这两句是说:到傍晚时分,春潮上涨,春雨淅沥,西涧水势顿见湍急。郊野渡口,本来就荒凉冷漠,此刻愈发难觅人踪。只有空舟随波纵横。“春潮”与“雨”之间用“带”字,好像雨是随着潮水而来,把本不相属的两种事物紧紧连在了一起,而且用一“急”字写出了潮和雨的动态。结尾句。用“无人”一说明渡口的‘“野”。二句诗所描绘的情境,未免有些荒凉,但用一“自”字,却体现着悠闲和自得。韦应物为诗好用“自”字,“自”字皆可释为“自在”“自然”之意,含有“自我欣赏”、“自我怜爱”的意蕴。“野渡”句当作如是解。舍此,便与一二句相悖谬了。这两句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可谓诗中有画,景中寓情。
这首诗中有无寄托,所托何意,历来争论不休。旧注以为这首诗有政治寄托,说是写“君子在下,小人在上之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但过于穿凿附会,难以自圆其说。有人认为“此偶赋西涧之景,不必有所托意”。实则诗中流露的情绪若隐若显,开篇幽草、黄莺并提时,诗人用“独怜”的字眼,寓意显然,表露出诗人安贫守节,不高居媚时的胸襟,后两句在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中,蕴含着一种不在位、不得其用的无奈、忧虑、悲伤的情怀。诗人以情写景,借景述意,写自己喜爱和不喜爱的景物,说自己合意和不合意的事情,而胸襟恬淡,情怀忧伤,便自然地流露出来。 这首诗表达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篇7:韦应物《滁州西涧》阅读练习
(1) 诗的第一句表明了作者对涧边草的什么情感?最能体现这一情感的是哪个字?(2分)
情感: 体现情感的字是: 。
(2)后两句历来为人们称道,这两句描绘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又创设出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3)人们普遍认为“横”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它好在哪里?(3分)
(4)这首小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1)喜爱 怜
(2)意象:春潮、雨、野渡、舟自横 意境: 诗人通过这些意象,创设出一种孤寂、闲适的意境 感情: 作者自甘寂寞的恬淡胸襟
(3)“横”字用得好,从全诗看,因在“野渡”且又“无人”,故能“自横”,加上诗人当时闲居两涧的境遇,自然使他偏爱这寂寞“幽草”,符合他当时心境(2分)。
(4)反映了诗人厌恶喧嚣,寻求宁静的政治情怀和审美心态。(2分)
篇8:韦应物《滁州西涧》阅读答案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注释】
①滁州:今安徽滁州。②西涧:滁州城西郊的一条小溪,有人称上马河。即今天的城西水库。③独怜:独爱,一种对幽草的独情。④幽草:长在幽静处没人注意的草。⑤上有黄鹂深树鸣:树荫深处的黄鹂发出诱人的叫声。黄鹂,黄莺。深树,树荫深处。⑥春潮:春雨。⑦野渡:荒郊野外无人管理的渡口。⑧横:指随意飘浮。
【译文】
我只怜爱这河边生长那幽静的野草,树阴深处黄莺发出诱人的叫声。因傍晚下了春雨,河面像潮水一样流得更急了,在那暮色苍茫的荒野渡口,已没有人渡河,只有小船独自横漂在河边上。
【《沁园春·西岩三涧》阅读】相关文章:
2.游西涧作文
3.韦应物滁州西涧
4.改写滁州西涧
5.韦应物与滁州西涧
6.韦应物的滁州西涧
10.古诗《滁州西涧》教学设计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