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柳张旭,柳的意思,柳赏析
“漂亮毛毛虫”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柳,柳张旭,柳的意思,柳赏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柳,柳张旭,柳的意思,柳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柳,柳张旭,柳的意思,柳赏析
柳,柳张旭,柳的意思,柳赏析 -诗词大全
柳作者:张旭 朝代:唐 体裁:七绝 濯濯烟条拂地垂,城边楼畔结春思。
请君细看风流意,未减灵和殿里时。
篇2:《柳》赏析
《柳》赏析
柳
朝代:唐代
作者:郑谷
原文:
半烟半雨江桥畔,映杏映桃山路中。
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春风。
译文
柳树种植在溪桥边和山路旁,与杏树和桃树相映。
又好像懂得离人思乡的无限情感,千万条柳丝飘下无数柳絮去招引迷人的春天。
注释
半烟半雨:云雾夹杂着细雨。
映杏映桃:与杏树和桃树相映。
会得:懂得,理解。
离人:远离故乡的'人。
无限意:指思乡的情感。
絮:柳絮。
惹:招引,挑逗。
作者简介
郑谷(约851~910)唐朝末期著名诗人。字守愚,汉族,江西宜春市袁州区人。僖宗时进士,官都官郎中,人称郑都官。又以《鹧鸪诗》得名,人称郑鹧鸪。其诗多写景咏物之作,表现士大夫的闲情逸致。风格清新通俗,但流于浅率。曾与许裳、张乔等唱和往还,号“芳林十哲”。原有集,已散佚,存《云台编》。
郑谷7岁能诗,“自骑竹之年则有赋咏”。父史,开成中(公元838年左右)为永州刺史,与当时著名诗人、诗论家司空图同院,图“见而奇之”,拊其背曰:“当为一代风骚主”。及冠,应进士举,凡十六年不第。僖宗广明元年(880)黄巢入长安,谷奔西蜀。光启三年(887)登进士第。昭宗景福二年(893)授京兆鄠县尉。迁右拾遗补阙。乾宁四年,(897)为都官郎中,诗家因称郑都官。又曾经写过鹧鸪诗,广为流传,很出名,因此被人称为“郑鹧鸪”。官至都官郎中。天复三年(903)左右,归隐宜春仰山书屋。卒于北岩别墅。死后安葬在宜春城北7里的江北岭。北宋时期,袁州太守祖无择曾主持修缮其墓,如今已无迹可寻。今宜春市区东风大街南段,民国时期曾名鹧鸪路,以纪念郑谷而名。
郑谷诗清婉明白,不俚而切,为薛能、李频所赏。与许棠、任涛、张嫔。李栖远、张乔、喻坦之、周繇、温宪、李昌符唱答往还,号“芳林十哲”。后谷尝从僖宗登三峰,朝谒之暇,寓于云阳道舍,编所作为云台编三卷。归,编宜阳集三卷,及撰国风正诀一卷。《全唐诗》收录郑谷诗327首。
郑谷诗名盛于唐末,号《云台编》,而世俗但称其官,为“郑都官诗”。其诗极有意思,亦多佳句,但其格不甚高。以易其晓,人家多以教小儿,余为儿时犹诵之,今其集不行于世矣。(宋·欧阳修《六一诗话》)
谷诗清婉明白,不俚而切,为薛能、李频所赏。(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九)
郑都官诗非不尖鲜,无奈骨体太孱,以其近人,宋初家户习之。(明·胡震亨《唐音癸签》卷八)
谷有“诗无僧字格还卑”之句,故其诗入“僧”字者甚多,昔人尝以为讥,然大历以后,诸公借阿师作吟料久矣。(同上)
郑守愚声调悲凉,吟来可念,岂特为《鹧鸪着》一首,始享不朽之名?(清·薛雪《一瓢诗话》)
谷以鹧鸪诗得名,至有郑鹧鸪之称。而其诗格调卑下,第七句相呼相唤字尤重复。寇宗夷《本草衍义》引作‘相呼相应’,差无语病,然亦非上乘。”方回《瀛奎律髓》又称谷诗多用“僧”字,凡四十余处。谷自有句云:“诗无僧字格还卑。”此与张端义《贵耳集》谓诗句中有“梅花”二字便觉有清意者,同一雅中之俗,未可遽举为美谈。至其他作,则往往于风调中,独饶思致,汰其肤浅,撷其菁华,固亦晚唐之擘矣。(《四库全书》卷一五一)
篇3:《柳》赏析
《柳》赏析
作品介绍
《柳》的作者是李商隐,被选入《全唐诗》的.第539卷第213首。
原文
柳
作者:唐・李商隐
为有桥边拂面香,何曾自敢占流光。
后庭玉树承恩泽,不信年华有断肠。
注释
①据“后庭”句,诗当作于大中二年令狐T得宠之后。以柳自喻。
②玉树:指宫槐。《三辅黄图》:“甘泉宫北岸有槐树,今谓玉树。根干盘峙,三二百年木也。杨震《关辅古语》云:‘相传即扬雄《甘泉赋》所谓玉树青葱也。”,槐柳相类,故用以对比。句喻指令狐T得宠,当在其充翰林学士以后。
作者介绍
李商隐(约8或8~约858年),汉族,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樊南子,晚唐著名诗人。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祖辈迁至荥阳(今河南郑州)。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学价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
据《新唐书》有《樊南甲集》二十卷,《樊南乙集》二十卷,《玉溪生诗》三卷,《赋》一卷,《文》一卷,部分作品已佚。
繁体对照
柳
李商[
有蜻拂面香,何曾自敢占流光。
後庭玉涑卸桑不信年A有嗄c。
篇4: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句名言,相信大家都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吧!没错,我家池塘边就有一棵这样顶天立地的柳树。
告别了冬日的凝重,我们即将要步入这温暖,祥和的春日,也就是在这时,蓬蓬勃勃的柳树又重新释放出光彩,照耀着大地,为我们世界又添了几分色彩。湛蓝的小溪仿佛是柳树的“朋友”,衬托出春日的祥和气息,而“鲜嫩可爱”的小草也调皮的探了个小脑袋,依偎在柳树“姐姐”的身旁。春日的柳条在春“姐姐”的抚摸下,微风乍起,轻风拂面,柳树竟变成了一位亭亭玉立的仙女来到人间,这景象真是美极了!
夏日的柳条,虽没有春天蓬蓬勃勃的气息,却能为我们遮阴,这种的惬意感是我永远也不会忘记的。想象一下,夏天,我和爸爸妈妈坐在柳树下遮阴,爸爸正一边喝着咖啡,一边读着报纸,妈妈则品尝这茶水,观赏着美好的景象,那,我呢?我正在仰天微笑,心中想着“真美啊”!而这种的微妙感,是真的让我流连忘返啊!
柳树在凝重的冬日,在轻盈的春日,在烂漫的夏天,在清新高远的秋天,都有着不一样的姿态,是哪棵树都不能攀比的!
我爱柳树的亭亭玉立,更爱柳树为他人无私奉献的精神!
篇5:柳
在外婆家前院子内,种着一棵高大的柳树,坐在窗口就可以看到。
那柳树垂下细长的柳枝,似乎像小女孩垂下乌黑的头发。一阵风拂过,柳枝就优雅地将头梳了一番。柳枝上长着许许多多,密密麻麻的叶子,嫩黄,淡雅,就像国画大师点缀上去似的。那叶子十分柔嫩,可真是“捧在手上怕摔着,含在嘴里怕化掉”。柳树的柳絮纷纷从柳树上降落到地上。柳絮小小的,像一条条毛毛虫,形状好似狗尾巴草一样。柳树上常年会出现小动物,有时能看见乌黑发亮、尾巴长长的小鸟在筑巢,有时能看见成群的蚂蚁嬉戏打闹,还有时能看见几只蜗牛悠闲地在树上爬来爬去。最有趣的就是蝉了,一到夏天,这棵柳树上的蝉就唱起歌,谁知道它唱的是什么呢?总是一个劲地嘶喊,单调中也有些变化,蝉真是一位音乐家呀!风“呼——呼——”地吹来了,柳树就不再笔直笔直地站着了,而是随风舞动,翩翩起舞了。柳枝优雅地扭来扭去,陶醉其中。柳枝上的叶子被风吹过,不停“沙沙”作响,似乎在演奏交响曲。当下雨时,柳树又演奏了,“滴答滴答”地响着,晶莹的雨珠滚动在叶子上,一直不肯掉落,似乎将叶子当成了自己的家。雨过天晴,一缕缕阳光像利剑一样照射下来,柳树更加光亮,耀眼了。一旁的小河叮叮咚咚地流淌着,柳树将柳枝更向下垂了,垂进水中,仿佛请小河帮忙洗下“头发”。
窗边的柳树虽然不起眼,但它默默地站那里,站成一树风景。
篇6:柳
今天,我走在灞河边上,看到了柳树成行的美丽景色。有一句话说得好:灞河两岸十里长堤,一步一柳。
别看柳树现在很枝繁叶茂,冬天时,它的树枝可是光秃秃的。到了初春,下了几场春雨之后,枝条上就会长出嫩黄的新芽。过了几天,小小的叶子旁边长出了一个个像毛毛虫一样的花蕾。天气越来越暖和,花蕾慢慢长出了一束束美丽的小花。这时,小蜜蜂就成群结队地来采蜜了。你看,河堤上到处都是可爱的蜜蜂与淡淡的花香。
大约一周以后,花谢了,上面结出了种子。种子都藏在洁白的柳絮里,柳树上像长出了一团团棉花。柳絮越来越多,像雪片一样在空中飞舞。有的柳絮落到水中,像是在水面上铺了一层羊毛地毯。大约五到七天之后,柳絮落完了,柳树的叶子也越来越茂盛了。远远望去,整棵柳树就像一个在梳理长发的女孩,微风吹来,那长发随风舞动,美丽极了!
“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想到白居易的《青门柳》,我好像回到了唐代。此时,我站在青门前,大道两旁种满了柳树,我仿佛看见有人从柳树上折下一条柳枝,依依不舍地将柳枝递给即将远行的朋友。你一定会问:古人送别时为什么要赠柳枝呢?因为柳的谐音是留,有依依惜别之意,所以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
我又回到河边,看着青青柳树,我真想留下这美景!
篇7:柳
院子里长着一颗小枣树和一颗小柳树。
小柳树的腰真细,树枝绿得又光又亮,真好看。小柳树看着小枣树,树枝弯弯曲曲,麻麻裂裂的,一点儿都不好看。
一天,小柳树对小枣树说:“小枣树,你的树枝弯弯曲曲,麻麻裂裂的,一点儿也不好看。你看我,我的腰很细,树枝绿得又光又亮,比你好看多了。我看你还是趁早改行吧,别整天披着一件麻衣!”小枣树反驳道:“我虽然长得不好看,但是我结的果实人人叫好,我为人们带来了营养和财富,你却没为人们贡献过;再说你的腰,你的腰虽然好看,但太细了,如果哪一天刮一场大风,会把你连根拔起的。”小柳树听了以后,红着脸,说不出话来了。
一天,突然刮起了台风,人们都躲在房子里,只剩下院里的小柳树和小枣树。小柳树旁的土慢慢裂开,他快被刮走了。她大喊着:“救命啊!谁来救救我啊!小枣树,快救我!我快被刮走了!”小枣树见情况紧急,伸出她弯弯曲曲,麻麻裂裂的树枝。小柳树的树枝抓住小枣树的树枝,总算挨过了这一次台风。从此,小柳树对小枣树的看法变了,他觉得小枣树真伟大。他们俩从此互相扶持,互相帮助,成了最好的朋友,一起过着快乐的生活!
篇8:柳
柳 -作文
柳今天,我看见了让我一生都难忘怀的柳树,那叫一个漂亮!
十来棵柳树沿着路边排好队,那枝条就像瀑布从高处倾泻下来,正如李白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柳
。风姑娘偷偷溜出家门,藏在柳树的背后,趁它不注意,挠它痒痒。老实的'柳树被调皮的风姑娘逗得“咯咯”地笑,过了一会儿,风姑娘玩累了,轻轻地吹着柳树的枝条,作文
现在的柳树,就像羞涩而情窦初开的清纯少女,柔顺的长发随风飘逸,碧绿的树枝摇曳着,风姑娘淘气地拉着柳枝,东张西望,看见没有人,就修剪起了柳树的“头发”,这也正应了诗人贺知章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柳树顺从地低下头,让风姑娘任意地玩弄它柔顺的头发。柳树在风中摇曳,这美丽的柳树让我有点留恋,但在爸爸的再三催促下,我终于依依不舍地步上了回家的路程。
篇9:柳
柳
每当夜色降临,就出现怡人景色.月光照耀着,许多人都来散散步,聊聊天.而最适合的地方,那就是罗湖桥.柳树倒映水中,机制小鱼儿向水面探了探头,湖水微波粼粼,还卷了许多个小圈子.一阵风吹过,柳条儿被风轻轻地吹拂着,像个绿发少女一样.小孩们总是从柳树上拿几根柳条儿,你追我赶地,玩得很开心,这也不由得让我想起小时候哥哥很喜欢到这儿玩耍,回到家就拿许多柳条回来,还特地坐了一个秋千,我和哥哥常去荡秋千,就连邻居的小朋友都来凑热闹呢,我们你推我瞪地摇来摇去.湖水被风吹得也直“抖”脚,柳树挺在那里,好像在给湖水挡风似的.
柳树真美啊!
篇10:李商隐《柳》赏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相干介绍
作者:李商隐
朝代:唐
词性:七绝
背景 诗简介
李商隐的《柳》是借咏柳自伤迟暮、倾诉隐衷的一首七绝。诗写的是秋日之柳,但诗人不从眼前写起,而是先追想它春日的情景,然后再回到眼前的柳上来。句句写柳,而全篇不着一个“柳”字;句句是景;句句咏物,而又句句写人,抒发对稀疏衰落的秋柳的悲叹之情。诗中经历今昔荣枯悬殊变化的秋柳正是诗人自叹身世的.生动写照。
李商隐的《柳》大致写于大中五年(851)。诗人借咏柳自伤迟暮,倾诉隐衷。先写春日之柳、春风荡漾,百花争艳,乐游苑上,士女如云,舞筵上红裙飘转,绿袖翻飞,碧绿的柳枝,同舞女一道翩翩起舞。下面两句却陡然一转,回到眼前的秋柳,景象完全相反,斜阳照着柳枝,秋蝉贴在树上哀鸣,一派萧杀、凄凉的环境。诗中经历今昔荣枯悬殊变化的秋柳,正是自己身世的生动写照。
分析
诗写的是写秋日之柳,但诗人不从眼前写起,而是先追想它在春日的情景,然后再回到眼前的柳上来。你看,在士女如云的乐游苑上,在繁华似锦的春日,婀娜多姿的春柳和飘然起舞的舞女在热闹的舞筵上结合了起来,分不清谁是舞女,何为柳枝,意境是何等的优美!而眼前的秋柳,却是完全相反的另一种景象。“清秋”“斜阳”“秋蝉”点染了环境的凄凉,春日之柳的繁盛,正反衬出秋日之柳的枯凋;春日愈是繁华得意,愈显出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诗人正是通过这种强烈的对比,表达了对秋柳稀疏衰落的悲叹之情。全诗句句写柳,却不着一个“柳”字。句句写景,又句句抒情。诗人年轻时充满幻想和信心,怀有远大抱负,正如洋溢着勃勃生机的春柳。然而由于党争倾轧,诗人一直过着一种沉沦的生活,诗中经历荣枯悬殊变化的秋柳,正是诗人自伤迟暮、自叹身世的真实写照。作者以柳自喻,借春柳之荣,写秋柳之衰,构成强烈的反差。叹己之少年得志,老来沉沦失意
“逐”有随着之意,用了拟人手法。本来是东风吹动柳枝,用一“逐”字,说柳枝追随东风,变被动为主动,形象更加生动可爱,表现了柳枝的生机可爱。
了解
作者以柳自喻,借春柳之荣,写秋柳之衰,构成强烈的反差。叹己之少年得志,老来沉沦失意。
篇11:《柳》原文赏析
《柳》原文赏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古诗简介
李商隐的《柳》是借咏柳自伤迟暮、倾诉隐衷的一首七绝。诗写的是秋日之柳,但诗人不从眼前写起,而是先追想它春日的情景,然后再回到眼前的柳上来。句句写柳,而全篇不着一个“柳”字;句句是景;句句咏物,而又句句写人,抒发对稀疏衰落的秋柳的悲叹之情。诗中经历今昔荣枯悬殊变化的秋柳正是诗人自叹身世的生动写照。
注释
断肠天:指繁花似锦的春日。断肠:销魂。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借柳的形象来自比,抒发情感。全诗言少意丰,隐而不露,含蓄委婉,“柳”的形象也被刻画得生动饱满、跃然纸上。产生这种效果主要是因为诗中综合运用了多种手法。
拟人。咏物诗当然会涉及到对物的描绘,但如何着墨,则方法多样了。诗人在刻画“柳”这一形象时,多处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春日柳长,迎风摆动,但诗人并没有直接描写,而是赋一“逐”字,把柳人格化。本是风吹柳动,却偏要写成柳逐风起,再加上“拂舞筵”三字,更易让人联想到那迎风而动的柳条就是一位酒筵之上翩翩起舞的美女,翠袖绿裙,左摆右摇,煞是好看。可谓将拟人手法运用得深入无痕。第三句一个“肯”字又是把柳作人写。第四句两个“带”字也分明是将柳写作人。两句连起来读,我们可以这样来解释:你怎么愿意在清秋之日,既带着昏黄的斜阳,又带着凄鸣的寒蝉呢?诗人把斜阳照柳,秋蝉鸣柳反说成“带斜阳又带蝉”,这一反,却将柳的形象凸现出来了。
对比。巧妙地运用对比,是本诗的另一特色。诗的前两句着力刻画春日之柳,写春柳的万条丝绦随风舞动,写乐游苑的繁花似锦,也写到了春日乐游苑舞筵的热闹盛大。似乎让人置身其中,令人感到春光融融、舞袖飘飘。总之,呈现的是一派热闹的景象。诗的后两句则极言秋日的凄清。秋是清秋,阳是斜阳,蝉是寒蝉。一系列的'凄冷意象组合成凄冷的秋景。前后对比鲜明,反差极大,给人情感上造成巨大的冲击。
虚词的妙用。古诗词中的虚词多为衬字,而这首诗中的虚词则另有妙处。全诗二十八字,共有虚词五个:曾、如何、肯、已、又。而这五个词在诗中都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没有“曾”则看不到昨日之柳、春日之柳的情状,那么秋日之柳就少了一层铺垫,少了一层对比。没有“如何”、“肯”,则柳的形象就不够生动,反诘的语气也不够强烈。“已”和“又”本身构成并列关系,这里,两者连用,似又带有递进一层的意味,把柳在秋日的凄清写得入木三分。五个虚词的使用,不仅使表情达意愈加准确,更是让人感到意味蕴藉,回味久远。
象征。咏物诗大多是借物写人,托物言志。或是借物之形象写人之形象,或是将人之性格赋予物之特点。这首诗也不例外。诗人写春日之柳,写秋日之柳都是有所寄托的。所谓借咏柳“自伤迟暮、倾诉隐衷”是也。春日之柳正是当初风华正茂、春风得意、胸怀天下的诗人的写照,而秋日之柳则是长期沉沦下僚、生活维艰、飘沦憔悴的今日的诗人。诗人没有直接倾诉自己的身世之感,而是借柳这一形象来表达,含思宛转,藏锋不露。言近旨远,言有穷而意无尽,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从创作的角度来看,诗人在选材构思上是颇下了一番功夫的,“柳”意象的选择,对比拟人手法的运用等无不匠心独运,但是又让人感觉不到雕琢的痕迹。正所谓精雕细琢,浑然天成。
篇12:柳原文及赏析
柳原文及赏析
原文: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译文
曾经追逐东风,犹如舞女在宴席上翩翩起舞,那时正是繁花似锦的春日,人们在乐游原中游玩。怎么会到深秋的季节,已是夕阳斜照,秋蝉哀鸣的景象了。
注释
①断肠天:令人销魂的春天
赏析
对比手法1.诗写的是写秋日之柳,但诗人不从眼前写起,而是先追想它在春日的情景,然后再回到眼前的柳上来。你看,在士女如云的乐游苑上,在繁华似锦的春日,婀娜多姿的春柳和飘然起舞的舞女在热闹的舞筵上结合了起来,分不清谁是舞女,何为柳枝,意境是何等的优美!而眼前的秋柳,却是完全相反的另一种景象。“清秋”“斜阳”“秋蝉”点染了环境的凄凉,春日之柳的繁盛,正反衬出秋日之柳的枯凋;春日愈是繁华得意,愈显出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诗人正是通过这种强烈的对比,表达了对秋柳稀疏衰落的悲叹之情。全诗句句写柳,却不着一个“柳”字。句句写景,又句句抒情。诗人年轻时充满幻想和信心,怀有远大抱负,正如洋溢着勃勃生机的春柳。然而由于党争倾轧,诗人一直过着一种沉沦的生活,诗中经历荣枯悬殊变化的秋柳,正是诗人自伤迟暮、自叹身世的真实写照。 2.以春柳作比,来写秋日之衰柳,春日之柳的繁盛,正反衬出秋日之柳的枯凋;春日愈是繁华得意,愈显出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李商隐青年时就中进士,怀有“欲回天地入扁舟”的远大抱负,然而由于党争倾轧,长期沉沦下僚,此时悼念亡妻,悲叹前路,其心情之惨苦可想而知,诗中经历今昔荣枯悬殊变化的秋柳,不正是诗人自伤迟暮、自叹处世的生动写照?
“逐”有随着之意,用了拟人手法。本来是东风吹动柳枝,用一“逐”字,说柳枝追随东风,变被动为主动,形象更加生动可爱,表现了柳枝的生机可爱。
春日柳长,迎风摆动,但诗人并没有直接描写,而是赋一“逐”字,把柳人格化。本是风吹柳动,却偏要写成柳逐风起,再加上“拂舞筵”三字,更易让人联想到那迎风而动的柳条就是一位酒筵之上翩翩起舞的美女,翠袖绿裙,左摆右摇,煞是好看。可谓将拟人手法运用得深入无痕。
第四句两个“带”字也分明是将柳写作人。两句连起来读,我们可以这样来解释:你怎么愿意在清秋之日,既带着昏黄的斜阳,又带着凄鸣的寒蝉呢?诗人把斜阳照柳,秋蝉鸣柳反说成“带斜阳又带蝉”,这一反,却将柳的形象凸现出来了。
《赠柳》,其实就是咏柳。咏而赠之,故题曰“赠”。前人认为此诗有本事,冯浩并认为系为洛阳歌妓柳枝作。由于年代久远,别无旁证,真实情况,已难考知。
李商隐对柳很有感情,他的诗集中,以柳为题的,多至十几首。这一首同他别的那些咏柳诗不同,它的背景不是一地一处,而是非常广阔的地域。“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首联就从京城长安到大江之滨的江陵,写柳从北到南,无处不在,“掩映”“参差”,秀色千里。
“掩映”、“参差”,是写柳色或明或暗,柔条垂拂的繁茂景象,点出时间是在春天。由“从”(任从)到“更”的变化,把柳的蓬勃生机,渲染得更加强烈。次联“风流”、“婀娜”,则是写柳的体态轻盈。柔长的柳枝,千枝万缕,春风吹拂,宛若妙龄女郎,翩跹起舞,姿态是非常动人的'。“见说”是听见别人说,包括古今之人对柳的赞赏。“来当”句是说自己见到眼前之柳的时候,正当其婀娜多姿之时,表现出诗人的欣喜之情。上面四句,从广阔的背景上,对春柳作了生动具体的描绘,写出了她妩媚可爱的风姿。
下面接写柳色绵延不断。一到春天,路旁堤畔之柳笼烟罩雾,葱茏翠绿,望之令人心醉。诗人的目光,正是被这迷人的柳色所牵引,向前移去,直到桥边,眼看柳色就要被隔断,可是跨过桥去,向旁一弯,却又顺着长堤,向前延伸,最后虽然眼中已望不见柳,但心中仿佛仍然见到青青的柳色向远方伸去。“行”作“行踪”、“踪迹”解。“意相随”既指春柳傍随长堤而去,也指诗人的心为柳所系,紧随不舍,最后直至青楼酒旗、柳花似雪之处。“青楼”、“酒旗”是人间繁华之地;飞花似雪是春柳盛极之时。“忍”即忍心之意,字里透露出诗人的痛惜之情。花飞似雪,固然美极盛极,然而繁华已极,就意味着离凋谢不远。两句把春柳的繁华写到极致,也把人的爱惜之情写到极点。纪昀评此诗云:“五、六句空外传神,极为得髓。结亦情致可思。”(《李义山诗集辑评》)这四句,意境很美,言外之意不尽,很耐人寻味。
【柳,柳张旭,柳的意思,柳赏析】相关文章:
1.李商隐《柳》
2.柳怎么写
3.柳古诗词鉴赏
4.樱柳美文
5.读后感-柳楷
6.柳的古诗
9.新柳翻译及赏析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