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早期楚文化的历史地理分析
“月亮西沉”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湖南早期楚文化的历史地理分析,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湖南早期楚文化的历史地理分析,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湖南早期楚文化的历史地理分析
湖南早期楚文化的历史地理分析
本文在对楚文化何时开始对湖南产生影响、楚人何时进入湖南、楚人何时开发湖南、楚人何时入主湖南等问题进行比较、分析与界定的基础上,运用文化因素分析法,通过对以澧县文家山、湘阴晒网场、岳阳毛家堰--阎家山等为代表的湘北地区早期楚文化遗址的考古学研究,并结合对熊渠伐杨粤称王、楚文王迁罗于湖南、楚公(爱)戈等相关历史文献和文物资料的`考辨,提出:西周末期,楚文化才开始对湖南产生影响;春秋早期,楚人才自发地进入湖南.从而有力地反驳了楚人于西周中期入湘的传统观点.
作 者:李海勇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人文科学学院,武汉,430072 刊 名: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PKU CSSCI英文刊名:COLLECTIONS OF ESSAYS ON CNINESE HISTORICAL GEOGRAPHY 年,卷(期): 16(2) 分类号:G07 关键词:早期楚文化 历史地理 湖南 文化因素分析法篇2:早期殖民掠夺教案历史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葡萄牙和西班牙早期的殖民活动、英国的殖民扩展、“三角贸易”以及荷、法、英殖民争霸的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的学习,能正确理解“三角贸易”的实质以及“日不落帝国”的形成过程。
情感、意志和价值观:欧洲殖民国家殖民掠夺的影响,正确看待欧洲殖民者的扩张和掠夺。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殖民掠夺的根本原因;早期殖民掠夺的基本史实
难点:殖民掠夺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合作发、多媒体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美洲大陆的发现和环球航行的成功打开了欧洲人的眼界。自16世纪开始,他们涌向亚洲、非洲和美洲。他们的到来会给这些地区带来什么样的命运呢?
(二)、讲授新课
一、葡萄牙与西班牙的殖民掠夺
1、根本原因:中世纪晚期,西欧商品经济空前繁荣,早期资本主义发展,需要扩展市尝推销产品、寻找原料。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开始了早期的殖民掠夺活动。
2、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殖民掠夺:
①最早进行殖民的国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
②新航路的开辟是由葡萄牙和西班牙发动。③葡萄牙: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建立了一些殖民据点与商站,如巴西、印度果阿、马六甲和中国澳门,从而控制了从印度洋到太平洋的海上通道。其中侵占中国澳门的殖民国家是葡萄牙。
西班牙:
16世纪,西班牙拥有一支强大的海军舰队,自称“无敌舰队”,凭借这支舰队,西班牙在美洲建立起一个殖民大帝国(除巴西以外)。
3、殖民者对拉丁美洲的殖民统治
殖民者对拉丁美洲的掠夺:
西班牙掠去了约250万公斤的黄金和1亿公斤的白银。葡萄牙从巴西运走至少有价值6亿美元的黄金和3亿美元的金刚石。
屠杀印第安人:有人估计在西班牙人入侵后,墨西哥的印第安人便被屠杀了好几百万。大规模的屠杀很快使西印度群岛上的居民几乎绝迹,这种现象接着在其他地区也出现了。
强迫印第安人劳动:
推行种族歧视:
二、英国的殖民扩张
1、.英国成为海上霸主
1588年,英国海军在英吉利海峡与西班牙“无敌舰队”激战,西班牙“无敌舰队”几乎全军覆灭。英国逐渐成为海上霸主,开始在海外扩张殖民地。
2、三角贸易:
①原因: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殖民者开始进行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美洲印第安人惨遭屠杀和奴役,人数锐减,无法为种植园提供大量的劳动力(根本原因);欧洲一些人看到从非洲贩卖黑人到美洲有利可图(直接原因)。
②过程:欧洲——非洲——美洲——欧洲。
③影响:使非洲丧失了近亿的精壮劳力;给欧洲带来巨额利润,促进了当地资本主义的发展。黑人奴隶为美洲的开发作出了巨大贡献。
东印度公司
篇3:早期殖民掠夺教案历史
教学重点: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的殖民扩张过程
教学难点:殖民扩张与掠夺的影响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1世纪是蓝色的世纪,海洋,对当今世界各国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英国政治家沃尔特·雷利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谁控制了海洋,即控制了贸易,谁控制了世界贸易,即控制了世界财富,因而控制了世界。”?
早在5前,为了争夺对海洋的控制权,大西洋沿岸的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法等国就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演绎了一幕幕大国兴衰的历史大剧,今天让我们回到500年前的欧洲,看看西方各国如何进行殖民霸权的角逐。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6课:早期殖民掠夺。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葡萄牙与西班牙的殖民掠夺(16世纪)
1.教师提问:葡萄牙、西班牙为何最先进行殖民扩张?
提示:最先开辟新航路。
2.教师提问:它们扩张的情况如何?
提示:葡萄牙——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建立殖民据点与商战(如巴西、印度果阿、马六甲和中国澳门);控制从印度洋到太平洋的海上通道;以殖民据点为基础进行掠夺式贸易;西班牙——在美洲建立一个殖民大帝国。
3.教师过渡:16世纪西葡两国建立起以亚洲、非洲为主的东方殖民帝国和以美洲为主的西方殖民帝国,成为最早的海洋霸主,两国在殖民地进行赤裸裸的残酷掠夺,财富像水一样流进西葡两国,如何支配这些财富呢?两国都是封建君主制国家,把掠夺来的财富主要用于购买法国、荷兰、英国的奢侈品,财富又像云一样地飘走了,西葡的辉煌成为过眼云烟,代替其殖民霸主地位的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国——“风车王国”。
目标导学二:“风车王国”——荷兰(17世纪)
1.教师提问:荷兰扩张的情况如何?
提示:一度控制波罗的海、印度及美洲的全部贸易;入侵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从葡萄牙手中夺取马六甲和锡兰;强占中国台湾;在好望角经营殖民地;在北美洲建立新尼德兰殖民地。
2.教师讲述:荷兰位于欧洲北部,一半以上的国土低于海平面;国土面积只有葡萄牙的一半,比西班牙小得多;人口只有150万;资源如煤、铁等缺乏。就是这样一个小国,在17世纪,却创造了一个奇迹,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和商业霸主,被誉为“海上马车夫”。荷兰人创造的辉煌让我们惊叹,这样一个小国,究竟是凭借什么崛起的呢?带着这个问题,请大家阅读材料,总结荷兰成就“大业”的原因。?
3.材料展示:?
材料一荷兰的造船业非常发达,最大的商船可装载900吨货物,商船总吨数居当时世界首位,占欧洲的四分之三。荷兰对外贸易发达,阿姆斯特丹是重要港口,每天停泊的船达多艘。?
材料二东印度公司?
荷兰的独占贸易公司是其建立殖民霸权的重要工具。公司按股份多少分红,荷兰政府也是东印度公司的股东之一。政府颁发特许状,公司可以享受许多特权,甚至可以建立自己的陆、海军,有权建立并管理殖民地。
荷兰人建立了全世界第一家股票交易所和世界第一家现代意义上的银行。材料三每日的经验使我们懂得,公司在亚洲的贸易若无土地征服即无法存在下去。
——荷兰东印度公司总督安东尼奥·范迪门?
4.讨论探究:?
(1)在殖民扩张中荷兰具有哪些优势
提示:荷兰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荷兰造船业和航运业发达;政府的支持商业体制的创新等。
(2)荷兰扩张方式有何突出特点?
篇4:早期殖民掠夺教案历史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 列举荷兰、英国殖民扩张的史实,理解早期殖民扩张的野蛮性、残酷性以及客观进步作用,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辩证唯物史观、文明史观和全球史观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
过程与方法 | 利用地图、视频、图片、资料、讲故事等方式,展示荷兰、英国殖民扩张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对于荷兰和世界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历史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提供资料,通过一面多棱镜从对欧洲的影响、殖民掠夺的罪恶和人类文明联系加强、世界市场拓展等几个角度引导学生分析、探索历史问题,培养学生多角度认识历史事件的能力 |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 通过对欧洲早期殖民侵略的分析,使学生认识:欧洲殖民者对殖民地的血腥掠夺,一方面促进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另一方面造成了殖民地的落后和贫困,从而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的殖民扩张过程
教学难点:殖民扩张与掠夺的影响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1世纪是蓝色的世纪,海洋,对当今世界各国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英国政治家沃尔特·雷利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谁控制了海洋,即控制了贸易,谁控制了世界贸易,即控制了世界财富,因而控制了世界。”
早在500年前,为了争夺对海洋的控制权,大西洋沿岸的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法等国就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演绎了一幕幕大国兴衰的历史大剧,今天让我们回到500年前的欧洲,看看西方各国如何进行殖民霸权的角逐。
篇5:结构力学发展的早期历史和启示
结构力学发展的早期历史和启示
系统地梳理和总结了结构力学自17世纪牛顿经典力学的创立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矩阵位移法和有限元法的建立这一段不平凡的`发展历史,并列出了从中获得的几点历史启示,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施创新教育提供一些素材,大学生和教师们在结构力学课程的学习和教学中可以借鉴参考.
作 者:杨迪雄 YANG Dixiong 作者单位: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系,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大连,116023 刊 名:力学与实践 ISTIC PKU英文刊名:MECHANICS IN ENGINEERING 年,卷(期): 29(6) 分类号:O3 关键词:结构力学 教学 早期历史 启示 创新教育篇6:湖南红色历史圣地作文
湖南红色历史圣地作文
湖南是一块写满红色历史的圣地,星罗棋布散步在三湘四水的革命遗址,就像一堆堆仍在燃烧的烈火,像一面面迎风招展的红旗,将整个湖南映得一片通红。
在湖南的中部,韶山、花明楼、乌石“红三角”闻名遐迩;在湖南南部,郴州宜章的湘南起义遗址曾让想“湘南这边红一片”,在湖南西部,具有重大历史纪念意义的怀华通道转兵遗址,让人记住了红军长征走向胜利是从这里开始;在湖南东部,浏阳文家市就是当年毛泽东集结会师、兵发罗霄,进军井冈山的旧址;在湖南的北部,有岳阳的平江起义旧址。在众多的红色圣地中,最令人向往的,当数伟人毛泽东的故里—韶山,这里被誉为“红太阳升起的地方”。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三湘大地到处打上了红色的烙印,都有革命者的'鲜血催放的花朵。湖南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主要策源地之一,是红色澎湃、红色四射的地方。
我们是二十一世纪的新一代,在党成立90周年之际,我们应该铭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在党的阳光照耀下,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奋发向上,时时听党的话,做党的好孩子!
篇7:优秀湖南学考历史知识点
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在《四洲志》的基础上编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维新派代表:康有为、梁启超、严复,共同主张:维新变法,君主立宪。康有为借助经学的外衣,否定君主专制统治,宣传维新变法。其代表作有《孔子改制考》和《新学伪经考》,他的思想被称作是“思想界之一大飓风”“火山大喷发”。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宣传变法图存的思想;严复严厉批判了君权论。
维新变法作用:①是一次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②是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更是一次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运动。
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陈独秀、蔡元培、胡适、鲁迅、李大钊
新文化运动标志:19,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发表《敬告青年》一文。
新文化运动口号:民主和科学。
新文化运动性质: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的旧文化。
新文化运动内容:①提倡民主,反对专制;②提倡科学,反对愚昧、迷信;③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④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⑤十月革命后,先进的知识分子,宣传马克思主义,新文化运动进入新时期。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①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②民主和科学的思想得到弘扬;③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新文化运动局限性: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着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片面性。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①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②19,五四运动爆发,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篇8:优秀湖南学考历史知识点
三民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创立民国”,即民权主义思想,是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平均地权”,即民生主义思想。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1924年国民党一大上,孙中山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毛泽东思想内容:①土地革命时期,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②抗日战争时期,发表《新民主主义论》,创造性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说明毛泽东思想已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在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领导了社会主义建设。
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影响:①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②是中国共产党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③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根源;④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邓小平理论:
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1982年,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1987年,中共十三大上,根据邓小平的意见,系统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1992年,“南方谈话”标志着邓小平理论成熟并形成体系。
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中国共产党章程》(党纲)。
邓小平理论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①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②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③是引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
以江泽民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创立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在十六大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中国共产党章程》。
三个代表:①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②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③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两弹一星(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
1960年,中国仿制近程导弹成功。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5个发射卫星的国家,宣告中国进入了航天时代。
1973年,我国著名科学家袁隆平选育出杂交水稻——南优二号,在国际上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10月15日,“神舟”5号飞船载着宇航员杨利伟升上了太空,我国成为世界上第3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1956年4月,毛泽东正式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双百”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 ,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这是一个基本性的、长期性的方针。贯彻“双百”方针后的出色作品:老舍《茶馆》、郭沫若《蔡文姬》、杨沫《青春之歌》。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同时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在基础教育方面,为保证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大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制定了《义务教育法》。
篇9:优秀湖南学考历史知识点
浪漫主义文学:法国:雨果——《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把浪漫主义文学推向顶峰);
英国:雪莱——《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德意志:海涅,——《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现实主义文学:法国:巴尔扎克——小说集《人间喜剧》(堪称资本主义的“社会百科全书”)
司汤达——《红与黑》
莫泊桑——《项链》
英国: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
俄国: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奠定了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基础。
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
20世纪以来的西方现实主义优秀作品:英国:萧伯纳——《苹果车》
法国: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
现代主义文学:美国:海明威——《老人与海》(现代主义)
法国:贝克特——《等待戈多》(现代主义荒诞派)
苏联文学:高尔基——《母亲》(奠定了苏联社会主义文学的基础)
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亚非拉文学:印度:泰戈尔——《戈拉》
中国:鲁迅——《呐喊》哥伦比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浪漫主义美术:法国: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导人民》
现实主义美术:法国:米勒——《播种者》、《拾穗者》
俄国:列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印象画派:早期代表:法国:莫奈——《日出·印象》(印象画派因此画而得名)
后期代表:荷兰:凡高——《向日葵》(“扑向太阳的画家” )
法国:塞尚——擅长静物(“现代绘画之父” )
现代主义美术:西班牙:毕加索——《格尔尼卡》(最有影响的现代主义美术大师)
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以德意志和奥地利为中心兴起。
德意志:贝多芬——《英雄(第3)交响曲》(“乐圣” )《命运(第5)交响曲》
《田园交响曲》《合唱(第9)交响曲》
奥地利:约翰·施特劳斯——《蓝色的多瑙河》(“圆舞曲之王” )
俄 国:柴可夫斯基——芭蕾舞剧《天鹅湖》
中共一大: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中共二大:最早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遵义会议:结束“左”倾错误、确立毛泽东的领导、党的历史上的一次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党的工作中心由乡村转为城市
中共八大:社会的主要矛盾,主要任务。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行改革开放
中共十二大: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中共十四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
中共十六大:把“三个代表”写进党章
美国《1787年宪法》: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195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
1982年的宪法:对建国三十多年的经验教训的总结
九届人大:把“依法治国”写进宪法
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
第一次工业革命:十九世纪中后期,统一的世界市场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最终建立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东南沿海 原因:3点
短暂春天:民国初期 原因: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群众的反帝爱国运动,提倡国货
曲折发展:1927~1936官僚资本膨胀,民族资本萎缩
民族工业的萎缩:1946~1949 原因:获得新生;1956年底,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篇10:历史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历史基础知识。
2、过程与方法
利用视频、图片、文字资料等各种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是学生认识到中国是远古人类的发源地之一,为人类的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元谋人、北京人的特点。
【教学难点】
内容距今久远,只有依据考古发掘成果进行科学推断并结合必要的、合理的想象,才能理解和掌握本课的基本内容。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自从有了人类,就开始了人类历史。人类社会经历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那么,最早的人类产生在什么地方,又是怎样产生的呢?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人类的奥秘。
二、新课学习
(一)元谋人
教师:俗话说的好,树是有根的,水是有源的。那么,同样道理,我们人类的老祖先是怎样出现在地球上的呢?关于人类的出现你知道有哪些说法吗?
学生:中国有女娲抟土造人说。
学生:西方有上帝造人说。
多媒体展示
教师:无论中国还是西方的神话有一个共同的观点,人是神创造的。我们人类果真是“神”创造的的吗?那么我们人类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呢?我们来看一组图片。(多媒体展示)
(多媒体展示祖国境内远古人类遗址图)
教师:元谋人产生的时间在什么时候?
学生: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
教师:考古学家在哪里发现的元谋人足迹。
学生:云南元谋县
教师:那元谋人的生产生活情况怎么样?
学生:会制造工具,知道用火
教师:元谋人的社会地位如何?
学生: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教师:早在1965年5月1日,新中国的科学工作者在云南省元谋县发现两颗牙齿和一些粗糙的石器,经科学家鉴定,这是远古人类的遗物,距今约有170万年,我们称他们为元谋人(多媒体展示)
北京人的发现
教师: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遗址堆积层厚40多米,遗址最先于1921年被发现,后来人类学家根据在遗址中发现的3枚牙齿,将活动在这里的古人类命名为“北京直立人”或“北京人”。
教师:结合文章内容找出重点。
教师:北京人在什么时期出现的?
学生: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
教师:北京人在哪里发现的呢?
学生: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里
教师:北京人具有什么特征呢?
学生: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教师:北京人的发现过程是怎样的?
学生: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最先于1921年被发现。后来人类学家根据在遗址中发现的3枚牙齿,将它命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俗称“北京直立人”或“北京人”。
学生:1929年,中国青年学者裴文中发现第一个北京猿人头盖骨,同年又发现用火遗迹。
学生:1936年,在同一地点发掘出土3个北京猿人头盖骨。此后,这一遗址进行了多次发掘,共出土40多个个体的直立人化石以及近10万件石器和大量的动物化石。
教师:北京人发现有什么作用?
学生:为科学家复原北京人的特征和生活状况作出了重要的证据。
问题思考:化石是怎么形成的?对于我们研究早期人类有什么作用?
学生:化石是怎样形成的化石是埋藏在地层里的古代生物的遗物。最常见的化石是由牙齿和骨骼形成的。古代动物死后,尸体的内脏、肌肉等柔软的组织很快便会腐烂,牙齿和骨骼因为有机质较少,无机质较多,却能保存较长的时间。
学生:化石的发现对我们复原北京人的特征和生活环境提供了重要证据。
教师:北京人的发现具有怎样的社会地位?
学生:北京人遗址是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和遗迹最丰富的遗址,1987年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三)北京人的特征
教师:北京人具有什么特点?
学生:头部像猿人。前眉脊骨粗壮,颧骨高突,嘴巴前伸,没有明显的下颌。
学生:手脚分工明显会制造和使用工具像人。
教师:下面我们来看一组图片通过比较古猿、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部你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学生:北京人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多媒体展示图片)
教师:北京人的生产和生活状况怎样?
学生:生活状况:猎取动物、采集植物果实为食,会使用火来烧烤食物、照明、驱寒。
学生:使用工具:石器、骨器、木棒、鹿角等。
教师:在遗址中,还发现了虎、豹、熊、鹿、野猪等许多兽骨化石,在这样险恶的环境里,只靠单个人的力量,无法生活下去。因此,他们往往几十个人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果实,过着群居的生活。这就形成了早期的原始社会。(多媒体展示)
教师: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韩非子》韩非子为什么这样说?
学生:猛兽出没、险恶异常。
学生:打制石器、简易木棒。
学生:团结就是力量。他们想到的办法是群居。
学生:所以就形成早期的原始社会。
思考:北京人的火是怎么来的?
学生:煤的自燃
学生:雷电生火
学生:偶然碰撞生火
学生:森林自燃生火
(多媒体展示有关火的图片)
教师:即使没有凶猛野兽,一个人也难生活,寻找食物成了难题。只有群居,男女分工狩猎和采集才能维持生存。所以北京人采取了群居生活,这就是早期的原始社会。
教师:请问:他们用火做什么呢?
学生:烧烤食物
学生:驱赶野兽
学生:照明御寒
教师:思考我长得很像猿,却叫我北京人,你看我是人吗?
学生:你长得的确很像猿,但你手脚分工明显,还会使用天然火啦,最重要的是你会制造和使用工具了,所以你真的是人了!
教师:想象一下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
学生:北京人过群居生活,是由生产力水平的极端低下和环境的险恶所决定的。
教师:北京人发现的意义
学生:北京人的发现对研究古人类进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是世界迄今所知发现的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学生:1987年北京人遗址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三、课堂总结
本课我们除了学习了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之外,后来我们通过考古我们又发现了蓝田人、丁村人等等很多的远古人遗址,因此我国成了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丰富的国家,这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这说明我们脚下这块土地是一方沃土,我们为之骄傲和自豪。
四、课堂练习
1、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要通过(C)
A、神话传说
B、史书记载
C、考古发掘
D、学者推断
2、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A)
A、劳动
B、火的使用
C、直立行走
D、制造和使用工具
五、作业布置
1、背诵本课知识点
2、做练习册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学习了元谋人、北京人。让我们知道了人类是从何而来,解开了我们的疑惑。在教学中加入视频或文献资料让学生更加的深入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制造工具
知道用火
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遗迹丰富
打制石器
群居生活
用天然火
北京人的发现
像现代人
制作工具
氏族生活
人工取火
北京人的特征
【湖南早期楚文化的历史地理分析】相关文章:
2.小儿早期教养
3.早期的近义词
4.湖南高考作文
9.早期朗读影响深远
10.湖南风俗作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