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第二部分的赏析
“大使夫人大侠子弟郭芙蓉”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三字经第二部分的赏析,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三字经第二部分的赏析,欢迎您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三字经第二部分的赏析
三字经第二部分的赏析
三字经第二部分:强调儿童要懂礼仪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并举了黄香和孔融的例子。
原文: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
译文: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译文】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译文】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译文】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译文】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并且要知道基本的算术和高深的数学,以及认识文字,阅读文学。
篇2: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教学设计《向往奥运》教材简析及教学设计
一、教材说明
这篇精读课文,通过抒发对我国成功申办北京奥运会的感受,和对1992年在巴塞罗那奥运会的感受的追述,表达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一个国家,一座城市,能够举办一次奥运会,该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这是作者对我国申奥成功的强烈感受,是民族自豪感的真实的流露。这感受,是全文的情感主线。开头,作者说,“如今,好梦成真,我当然很高兴,很激动。”中间,作者说,“在熟悉的北京采访自己举办的奥运会,我想会带给我不一样的激情和灵感,写出一点新的东西。我突然涌出这样强烈的渴望,这是很少出现过的。”结尾,作者说,“这一天终于来了。”
作者对我国申奥成功所产生的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源于他整整十年的体育记者经历,源于他对体育和奥运会的深切了解,源于他对体育对奥运会的特殊感情。这种认识和这份情感,使他对我国申奥成功所产生的民族自豪感,比一般人更强烈、更深刻。他体会到,“体育不仅仅是体育,它以自身特殊的魅力,影响着一切。”“竞技体育是面对世界所存的种种强权、种族歧视和金钱掩盖下的不公平的一种抗争,一种理想。”
面对申奥成功所激发出来的民族自豪感如滔滔江水,一泻千里;情感世界,超越时空,思接万里。这是本文的主要表达特点。
选编这篇课文,在于让学生从中受到民族自豪感的熏陶和学习搜集资料。因此,抓住重点词句和通过搜集有关资料理解课文,感受作者民族自豪感,是教学重点。了解奥运精神同由申奥成功所激发的民族自豪感之间的关系,是教学难点。
二、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正确读写下面的词语:举办权、水花四溅、嘹亮、魅力、一趟、拆除、申请、流光溢彩、清澈圣洁、星光灿烂、种族歧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课文所表达的民族自豪感和奥运精神。
三、教学建议
1、课前师生共同搜集我国申办、筹办北京奥运会和巴塞罗那奥运会的有关资料,并互相交流。
2、本课教学,应注意两点:一是本文抒情色彩很浓,应在反复的朗读中和对抒情语句的揣摩体会中体会民族自豪感;二是作者所抒发的民族自豪感之所以那么感人,是源于他对体育对奥运精神的深切理解。抓住重点语句和联系有关资料体会奥运精神,能更深刻体会作者的民族自豪感。
4、学习指导可以从检查预习开始,再引向深入。先检查学生的朗读是否正确,流利,结合正音教学。然后检查学生画重点句的情况。
“一个国家、一座城市,能够举办一次奥运会,该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这是全文的情感主线。预习要求是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这种情感的,把含义深刻的句子画下来。检查学生画重点句的情况时,可让学生先自己再读课文,着重画出抒发作者情感的语句,然后在小组里交流。交流时,可说说自己对句子的理解,还可有感情的朗读。
对以下句子,老师要着重引导。
(1)如今,好梦成真,我真的很高兴,很激动。
(2)我亲身体会到,一个国家、一座城市,能够举办一次奥运会,该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
(要引导学生结合对北京筹办2008奥运会的情况的了解,体会作者的民族自豪感。)
(3)-在熟悉的北京采访自己举办的奥运会,我想会带给我不一样的激情和灵感,写出一点新的东西。我突然涌现出这样强烈的渴望,这是很少出现过的。
(要引导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民族自豪感。)
(4)那时,我们正在积极申请举办奥运会,站在那里我就在想,快了,快到了我们国家也能够承办这样一次美好奥运会的时候了。
这一天终于到来了。
(反复朗读最后一句话,体会作者的澎湃激情。)
5、在领悟作者对我国申奥成功所表现出的民族自豪感后,老师要告诉学生,作者由申奥成功所激发的民族自豪感,来自于他本人十年体育记者的经历,来自于他对体育和奥运精神的了解。然后要求学生画出体现奥运的影响的语句,在小组里交流,说说各自的见解。
以下句子要给予适当的指点。
(1)“一个国家、一座城市,能够举办一次奥运会,会使得这个国家这座城市和这里的人民变得多么美好;你就会在那一刻明白体育不仅仅是体育,它以自身特殊的魅力,影响着一切。”
(可让学生联系搜集的资料来谈,如,北京到20会有那些变化?1992、、奥运会举办城市筹备过程中城市有什么变化等?从中体会奥运会的举办会促进当地经济建设、市政建设的发展和人民文明程度的提高。
(2)竞技体育是面对世界所存在的种种强权、种族歧视和金钱掩盖下的`不公平的一种抗争,一种理想。
(可联系上下文和搜集的资料体会,如游泳比赛、赛跑金牌和银牌的区别仅仅是零点零几秒,在赛场上,种族不起作用,金钱不起作用,权势也不起作用。这种公正性、公开性、公平性和客观性体现了人类的理想,体现了文明的进步)。
(3)在那一刻,体育所迸发的奥林匹克精神,确实在超越着不同国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肤色而连接着世界的和平,友谊的进步和发展。
(可联系上下文,体会运动员之间的友谊,从而体会到奥运精神就是和平、友谊、进步和发展。举办奥运会,是一个国家繁荣富强的象征。)
在理解奥运精神后,引导学生再读直接抒发民族自豪感的语句。此时的朗读,学生会另有一番感受。
本文民族自豪感不仅体现在抒情语句中,还体现在议论和叙事的语句中,要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
6、思考 练习的指导
思考. 练习2是抓住重点句体会奥运的影响,见前面所述。
思考 . 练习3是抄写语句,学生喜欢的语句都可以抄,不应加以限制。有的可能抄直接抒发情感的句子,有的可能抄体现奥运影响的句子,有的可能抄描写蒙椎克山音乐喷泉的句子,还有的可能愿意多摘抄一些。
(3)课外可小练笔或办一期手抄报。
搜集有关奥运明星的资料,在想象世界里和作者采访过的一位畅谈2008年奥运会,然后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或搜集有关奥运的趣闻和北京筹备2008年奥运会的资料,办一期手抄报。
四、参考资料
1、 2008北京奥运规划(简称《规划》)
《规划》分为五部分。一、总体战略构想;二、奥运比赛场馆及相关设施建设;三、生态环境和城市基础建设;四、社会环境建设;五、战略保障措施。《规划》总的精神是突出“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理念。
《规划》实施两年来进展顺利。到2008年,北京天会更蓝,地会更绿,水会更清,交通会更通畅,经济会更发达,市民文明程度会更高,以崭新的面貌迎接五大洲的朋友们。
2、巴塞罗那奥运会部分项目成绩:
男子100米跑 第一名 9秒96 第二名 10秒02
女子100米跑 第一名10秒82 第二名 10秒83
男子800米跑 第一名 1分43秒66 第二名 1分43秒77
女子800米跑 第一名 一分55秒54 第二名 1分55秒99
男子跳高 第一至第三名都是2米34
女子跳高 第一名 2米05 第二名 2米03
男子跳远 第一名 8米67 第二名 8米64
女子跳远 第一名 7米12 第二名 7米02
男子52公斤级举重 第一名 265公斤 第二名 262.5公斤
2、 部分著名运动员介绍
邓亚萍 我国女子乒乓球运动员,有“乒坛魔女”之称。多次获世界冠军称号。1992年在巴塞罗那奥运会上获呢子单打金牌和女子双打(与乔红)金牌。奥运会主席萨马兰奇亲自为她颁奖。
伏明霞 我国女子跳水运动员,多次获 世界冠军称号。1992年,不满14岁的伏明霞在巴塞罗那奥运会上以绝对优势获得金牌。
高敏 我国女子跳水运动员,多次获世界冠军称号。1992年,在巴塞罗那奥运会上获金牌。
李宁 我国男子体操运动员,体操生涯长达,多次获世界冠军,有“体操王子”之称。
李小双 我国男子体操运动员。在巴塞罗那奥运会上获自由体操金牌。
栾菊杰 我国女子击剑运动员。1984年在洛杉矶奥运会上获女子花剑金牌。1978年在西班牙参加世界击剑锦标赛被短剑刺伤仍坚持比赛,最终获得亚军。她顽强拼搏的精神博得所有人的敬佩。
叶冲 董兆敏 王海滨 我国男子花剑运动队队员。在亚特兰大奥运会上,因为翻译有误,贻误了比赛时间,来不及准备就匆匆上场,结果仅获得银牌。
肖爱华 我国女子击剑运动员 。曾连续参加四届奥运会,有“中国第一女剑客”之称。
布勃卡 乌克兰男子撑杆跳运动员。曾多次获世界冠军。
德弗斯 卫国女子田径运动员,曾两次获得奥运会女子百米跑金牌。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参加100米栏比赛,决赛中,当她 在领先跨越最后一个栏架时,不幸摔倒在地,最后跌跌撞撞冲过终点,而名列第五。20在悉尼奥运会上,也是参加100米栏竞赛,只跨过4个栏架,却因腿伤发作而饮恨退出比赛。
刘易斯 美国男子田径运动员,共获过9枚奥运金牌,创世界纪录9次。
莫塞利 阿尔及尼亚男子田径运动员。亚特兰大奥运会获男子1500米跑金牌。
奥蒂 牙买加女子田径运动员,曾获得7枚奥运会奖牌,但没有金牌。
索托马约尔 古巴男子田径运动员。他创造的男子跳高2米43 的室内世界纪录和2米45的室外世界纪录,至今无人能破 。
吉普凯特 丹麦男子田径运动员。曾创造男子800米跑成绩为1分42秒 的世界纪录
第二部分:教学设计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篇3:三字经全文内容第二部分解释-礼仪为首
《三字经》是我国不可多得的宝贵遗产,有不同版本, 全文字数从1120字至1722字不等。
《三字经》早就不仅仅属于汉民族了,它有满文、蒙文译本。《三字经》也不再仅仅属于中国,它的英文、法文译本也已经问世。1990年新加坡出版的英文新译本 更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入“儿童道德丛书”,加以 世界范围的推广,也是儿童的必读必背的书籍。2008 年4月25日我国新修订了《三字经》,增加修改49处,修 改内容仅占原文10 ,由人民教育出版社首发,力争在 全国中小学推广。春节到同年5月,央视百家讲 坛播出了《钱文忠解读三字经》系列节目。
至今《三字经》依然有着巨大的生命力。在过去,包 括章太炎在内的有识见的学者,多有致力于《三字经》 的注释和续补者。模拟《三字经》形式的.读物,如《女 三字经》《地理三字经》《医学三字经》《西学三字经》《工农三字经》《军人三字经》《佛教三字经》《道教三 字经》层出不穷,风靡天下。文化部原常务副部长高占祥先生还创作了《新三字经》,同样受到了广泛的关 注。近几年来,我国中小学还编成“安全教育三字歌”。
篇4:三字经全文内容第二部分解释-礼仪为首
8、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解释】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 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9、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解释】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 亲暖被窝。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 的。
10、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解释】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 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 应该知道的。 “弟”通“悌”,尊敬友爱。
11、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解释】人生急当首务者,莫大于孝弟,故人事亲事 长,必要尽其孝弟。孝 弟乃一件大事。其次一等,多 见天下之事,以广其所知,多闻古今之理,以广其所 学。知十百千万之数为某数,识古今圣贤之事为某文也。
篇5:三字经第一部分鉴赏
有关三字经第一部分鉴赏
三字经第一部分:讲述的是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后天教育及时,方法正确,可以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材。
原文: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译文: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译文】人生下来的时候自性都是圆满的(此处“善”非善恶之善,是指刚出生的婴儿平等对待一切万物没有分别,像水一样纯净。每一个婴儿,父母的教导及生长的环境不同,教养、习惯以及对世界的认知也就不一样了。就像一张白纸,你在上面画什么写什么,他就呈现什么。),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善与恶及好与坏的差别。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译文】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如果懒惰不教育,那么就会偏离圆满的本性。教育最好的方法是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这样才可以学有所成。否则样样通,样样不精。并且养成浮躁的习气。)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译文】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译文】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译文】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过错。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译文】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译文】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篇6:集体合同(第二部分)
集体合同(第二部分)
3.特种职务??根据职务内容参照上述各款。
??第七十三条?职务工资率与工会另行商定
??第七十四条?暂行职务工资率如下:
??1.职务等级
??职务等级第1级至第4级的人员被任命下术职务以下者,适用下述工资率:
──────────┬─────────────┬───────────
职?????职务种类│?????????????│
??务???????│????主管职务?????│???技能职务
??? 等?级??? │?????????????│
──────────┼─────────────┼───────────
????1级????│????4级工资率????│???5级工资率
????2级????│????4级工资率????│???5级工资率
????3级????│????3级工资率????│???4级工资率
????4级????│????3级工资率????│???4级工资率
──────────┴─────────────┴───────────
??2.年龄调整
??(1)技能职务年龄在23岁以上,为4级以下职务者适用4级工资率。40岁以上5级以下职务者适用5级工资率。
??(2)主管职务年龄在25岁以上,为3级以下职务者适用3级工资率。
??第七十五条?初任工资率如下:
??(1)主管职务
??学校毕业后直接进厂者为2级工资率。
??(2)技能职务
??技校或日立工业专科学校毕业后直接进厂者为3级工资率。
??中学毕业后直接进厂或相当于上述者为2级工资率。
??第七十六条?职务变动时按下述办法办理:
??1.职务提升时直接适用提升后的职务级。
??2.职务下降时下述期间仍适用原职务级,期满后改为下降后职务级:
??(1)因本人责任为3个月。
??(2)因公司原因(包括工伤)为6个月。
??3.支援厂外派遣外了时为外出全部时间。
??第七十七条?公司对监督指导职务、主管职务及技能职务非承包者属下列
情况作为100%出勤对待支付职务工资,对技能职务的承包作为100%实
际成绩效率对待支付职务工资:
??1.第六条第1款至第3款公司认可的工作时间内的工会活动。
??2.第四十五条的哺乳时间。
??3.第四十八条第1款、第2款行使公民权、因工负伤及因疾病治疗迟到、早退或外出时间。
??4.第五十一条的年末开始、国民节日、公司创立节、五一节。
??5.第五十四条第1款的年休假。
篇7:三字经赏析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译文】:做子女的,要趁着年少的时候亲近良师、结交益友,好好学习待人、处世、应对进退的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译文】:东汉时的黄香九岁时,就懂得冬天用自己的身体给父亲焐暖被窝。孝敬父母,这是每个做子女的都应该做到的。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译文】:东汉末年的孔融,才四岁的时候,就懂得礼让兄长,将大的梨子让给哥哥吃,自己选择较小的。这种敬爱兄长的美德,应当提早教育培养。
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译文】:做人第一重要的是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其次才是增广见闻,学习知识。
故事《陈元方善对无礼》
东汉末年的名士陈寔和朋友相约正午一同出行,但正午过了朋友还没到,于是陈寔便独自走了。
陈寔走后不久,朋友到了。正好陈寔的大儿子元方在门外玩耍。朋友问他:“你父亲在不在家?”元方回答:“父亲等了您很久,还不见您来,便自己走了。”父亲的朋友怒不可遏,当着元方的面大骂:“简直不是人!跟人约好了,却只管自己走了!”元方虽然只有七岁,他不卑不亢地说:“您与家父约好了中午见面,中午过了您还没到,这是不守信用;对着孩子辱骂父亲,这是没有礼貌!”一番话说得朋友惭愧不堪。本想和元方执手致歉,但元方对父亲的朋友不讲诚信和没有礼貌非常鄙视,夺门而去,连看都不看他一眼。后来,陈寔的两个儿子也都以德行著称。与陈寔一起成为当时读书人的楷模。称之为“三君”。
故事:《黄香扇枕温衾》
黄香,字文强,东汉江夏安陆(今湖北安陆)人。九岁时,母亲去世,他就一心侍奉父亲。夏季天气炎热,房间闷热。他每天都要用扇子扇凉枕席,然后让父亲入睡;冬天天气寒冷,家里没有火炉,他总是先用自己的身体温暖被窝,让父亲暖暖和和入睡。黄香的孝名传到太守刘护耳中。刘护爱民如子,便将黄香召进官府,收为门生,之后又送他到京城洛阳。
有一年,魏郡遭受特大水灾,百姓苦不堪言。黄香拿出自己的钱财周济灾民,百姓无不感动。黄香用功学习之余,仍像以前一样奉养父亲,一时名声大噪,人们称他为“天下无双,江夏黄香”。“百善孝为先”,黄香从小就养成了孝顺父母的好品德,明理懂事,长大后又成了一个政绩卓著,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故事:《孔融让梨》
东汉末年,北海地方出了一个很博学的人,名叫孔融,字文举,是孔子的二十世孙。他从小就很聪明,尤其长于辞令。传说他四岁时,有人给他家里送来了几只梨。孔融就把大的梨让给了哥哥和弟弟,自己拿了个小的。家人很奇怪,问他这是为什么。他回答:“哥哥比我大,应该吃大的;弟弟比我小,我要让着他,所以他也应该吃大的。
十岁时,孔融跟随父亲到洛阳。当时在洛阳的河南太守,是极富盛名的李元礼。他府中往来的人除了他的亲戚,其余都是当时有名望的人。如果不是名人去访。守门的人照例是不通报的。年仅十岁的孔融,却大胆的去访问这位太守,对守门人说:“我是李太守的亲戚。给我通报一下。”守门人通报后,李元礼接见了他,并问: “你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呢?”孔融回答道:“从前我的祖先仲尼(孔子)和你的祖先伯阳(老子)有师资之尊(孔子曾向老子请教过关于礼节的问题),因此,我和你也是世交呀!”当时有很多贺客在座,大家对孔融的这一番话都很惊奇。有一个太中大夫陈韪,正好后到。在座的宾客将孔融的话告诉他后。他随口说道:“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意思是小的时候聪明,大了未必杰出。聪明的孔融立即反驳道:“我想陈大夫小的时候,一定是非常聪明的。”陈韪被孔融的一句话难住了,半天说不出话来。
故事:《子路孝敬父母》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愿望了吗?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几十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篇8:三字经赏析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译文】:一是数字的开始,十个十是一百,十个百是一千,十个千是一万,如此累积上去,就变得无穷无尽。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译文】:天是指万物赖以生存的空间,包括日月星辰运转不息,四季更替而不乱,昼夜寒暑都有一定的次序;地是万物借以生长的地理条件和各种物产;人是万物之灵,要顺天地化育万物。古人认为构成生命现象与生命意义的基本要素是:天、地、人。三种光明的来源是: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译文】:维持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三种伦理关系,就是:君臣之间有道义,父子之间有亲情,夫妻之间能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译文】:春、夏、秋、冬,这是一年之中的四个季节,它们循环运转,没有尽头。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译文】:南、北、西、东,这是四个方位。它们是以中央为准,互相对应的。
故事:《富人之子写万》
从前有个富人,觉得自己不识字,总是不方便,于是下决心要让儿子认字学习。这儿子第一天学写“一”字,老师画了一横,说:“这是一,一二三的一。”富人的儿子就写了“一”。弟二天,老师教写“二”字,画了两横,说:“这是二字。”第三天,写“三”字。富人儿子心想:和我想的一样嘛,“三”就是三横嘛!于是,跑去跟父亲说:“爹,儿子已经学会了,不需要老师了。”富人听了,很高兴:“嘿,到底是我的儿子,真聪明!”于是辞掉了老师。过了几天,富人邀请一个姓万的财主赴宴。富人就叫自己的儿子写邀请函。左等右等,不见儿子写来。他忍不住去看,见他的儿子正在桌子旁画横道道呢,见他进来,埋怨道:“这个人为什么要姓万哪,我才画了二百多道啊!”
学习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绝不能自以为是。投机取巧。不然的话,就会不学无术,像富人之子一样闹出大笑话!
故事:《盘古开天辟地》
相传远古时代,天和地是连在一起的,混混沌沌的,像个大鸡蛋。有个神人叫盘古,就孕育在里面。经过了一万八千年,盘古醒来了,觉得很沉闷,即用一把大斧头用力将天地劈开,于是,清而轻的阳气上升成为天,浊而重的阴气下沉成为地。天每日升高一丈,地每日加厚一丈,盘古的身躯也每天增长一丈。这样又经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变得极高了,地变得极厚了,盘古的身体变得极大了,开天辟地的工程终于完成了。这以后,上有天,下有地,中间是人类的“三才”就形成了。盘古是天地万物的始祖。盘古临死的时候,将自己的整个身躯化成了世间的万事万物。他呼出的气变成了清风和云朵,发出的声音变成了轰鸣的雷霆,左眼变成了太阳,右眼变成了月亮,四肢五体变成了大地的四极和五岳名山——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血液化成了滔滔的江河,筋脉变成了山川道路,皮肤肌肉化作了肥田沃土,头发和胡须变成了天上的星辰,皮肤上的汗毛变成了草木,牙齿和骨头变成了金属和岩石,体液和骨髓变成了珍珠美玉,流下的汗水变成了润泽万物的甘霖。
故事:《绝缨》
相传,楚庄王平息了叛乱,非常高兴,班师回朝,在宫内举行盛大的庆功会,大摆筵席。庄王下令群臣可以尽情畅饮。
到了傍晚,酒兴还都未尽。庄王命令点燃蜡烛,继续狂欢。庄王看到群臣们这样高兴,就让自己的爱妃许姬给大家敬酒,许姬长得很漂亮,出来给大家敬酒更加增添了几分欢快的气氛。正当她给大家一一敬酒时,一阵大风吹来,把大厅里的烛火全吹灭了。这时有人趁机扯住了许姬的衣袖,想调戏她。许姬非常聪明,她并没有声张,而是趁机把那人的帽缨扯断,请求庄王查出这个人后处治。庄王听后,却大声说,今日宴会大家都要尽兴痛饮,把自己的帽缨都摘下来。大臣们都摘下自己的帽缨后,庄王才命令点燃蜡烛。许姬对此感到非常惊讶。席后,许姬埋怨庄王不为她出气。庄王笑着说,人主群臣尽情欢乐,现在有人酒后失礼情有可原,如果为了这样事诛杀功臣,将会使爱国将士感到心寒,民不会再为楚国尽力,许姬不由的赞叹楚王想得周到。
后来,楚庄王亲自率领军队攻打郑国,不料被郑国的伏兵围困住,正在危急时刻,楚军的副将唐狡单人匹马冲入重围,救出了楚庄王,庄王重赏唐狡,唐狡辞谢说:“绝缨会上,车许姬衣袖的正是下臣,蒙大王不杀之恩,所以今日舍身相报。”庄王听后感慨万千。
故事:《春秋》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很重义气的大英雄关羽非常爱读一部史书——《春秋》。《春秋》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按时间顺序记载史实的历史书籍)。记载了公元前722年到公元前481年春秋时期鲁国的历史大事。那么,它为什么叫“春秋”呢?原来,古人认为每年一个春天,一个秋天。春复秋,秋复春,年复一年,形成历史,所以把历史叫“春秋”。但又为什么不叫“冬夏”呢?这是因为每年春天、秋天,各有一个特殊的节气:春分和秋分。春分和秋分这两天昼夜平分,白天、黑夜一样长。古人认为老天爷在这两天对白和黑非常公正,一点不存私心。而夏天和冬天则不同,夏天有夏至,冬天有冬至,夏至白天最长,冬至黑夜最长,不公正,偏私。古人认为,历史是公正的、无私的,所以叫做“春秋”,而不叫“冬夏”。
故事:《为什么不叫“南北”》
我国古代把木、火、金、水、土称为“五行”(分别代表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把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称为“天干”,又把“五行”、“天干”对应起来,组成“五方”,即东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西方庚辛金、北方壬癸水、中方戊己土。从上面可以看出,东方属木,代表一切植物,如花草、树木、蔬菜、庄稼等;西方属金,代表一切金属矿物,如金、银、铜、铁、锡等;南方属火,火是一种化学现象;北方属水,中方属土,由于水、土和火是最常见的物质或现象,以致被古人忽视。而木和金最受人们的'重视,可以代表一切有用物质。于是,人们就把代表“木”和“金”的两个方向联系在一起,组成一个词 ——“东西”,用它代表世界上的所有物质。
南宋理学大家朱熹,在未做官前,家乡有叫盛温和的好友,此人亦是博学多才的人,一天两人相遇于巷子内,盛手中拿着一个竹篮子,朱熹问他:“你去哪里?”盛回答说:“我要去买点东西。”朱熹是以穷理致知研究学问的人,他听盛的话,很好奇,随即问道:“你说买东西,为什么不说买南北呢?”盛温和反问朱熹:“你知什么是五行吗?”朱熹答:“我当然知道,不就是金、木、水、火、土吗?”盛说:“不错,你知道了就好办,现在我说给你听听:东方属木;西方属金;南方属火;北方属水;中间属土。我的篮子是竹子做的,盛火会烧掉,装水会漏光,只能装木和金,更不会盛土,所以叫买东西,不说买南北呀。”朱熹听后,“唉”了一声说:“原来是这样!”
篇9:三字经赏析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译文】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过错。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译文】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译文】璞玉如果不加以雕琢,就不能成为精美的玉器。人也是一样,如果不努力学习,就无法明白做人处事的道理。不知道哪些事合乎道义,应当去做;哪些事不合乎道德规范,不应该做。
故事:《赵括纸上谈兵》
春秋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是个足智多谋的人,他英勇善战,屡战屡胜,建立了显赫的功勋。赵惠文王封赵奢为马服君,官列上卿。其子赵括,博览兵书,谈起用兵的道理来,头头是道,自以为天下无敌,连他父亲也不在他眼里。但是赵括在成为统帅之前,并没有实战履历。秦国君臣用反间计使得赵王派赵括换下廉颇。长平大战中,赵括四十万大军全军覆没,自己也被乱箭射死。若是赵奢能够把赵括放到军伍中实战磨砺一番,打拼几年,让赵括碰碰壁,吃上几次败仗,那么赵括即便在长平吃了败仗,也未必就会输得那么惨,至少不会被秦军诱出营垒,分割包围,以至输到让赵国伤筋动骨的地步,他自家也不会落到身死名裂的下场。赵奢已经知道赵括的毛病所在,就是轻看兵事,但是却没有什么有力之举措让儿子有机会及早改正。如此之不作为,岂不是教子无方之过?
故事:《幼鹰的训练》
一只幼鹰出生后,享受不了几天舒服的日子,母亲就要对他进行残酷的训练。训练的第一步是飞翔训练。当幼鹰经过成百上千次的飞翔后,母鹰才把口中的食物喂给他,直到幼鹰能够独自飞翔。第二步是胆识训练。母鹰把幼鹰带到高处,或树边或悬崖上,然后把他们摔下去。有的幼鹰不畏艰险、不怕困苦、勇于飞翔,就不会被摔死而活下来;有的幼鹰因胆怯,拒绝飞翔而被母亲活活摔死。这种训练很残酷,母亲尽管心痛,但绝不会因为有的幼鹰被摔死而停止对其他幼鹰的训练。因为母鹰深知:不经过这样的训练,孩子们就不能飞上高远的蓝天;即使能也会因为很难捕捉到食物而被饿死。第三步是血腥训练。母鹰将幼鹰那正在生长的翅膀残忍地折断大部分骨骼,然后将他们再次从高处推下,有很多的幼鹰无法忍受剧痛而坠落死亡。原来雕鹰翅膀骨骼的再生能力很强,只要在被折断后仍能忍受着剧痛不停地振翅飞翔,使翅膀不断充血,不久就能痊愈,而痊愈后的翅膀则似神话中的凤凰死而重生一样,会长得更加强健有力。只有经受住了这种“魔鬼”训练,幼鹰长大后才能适应恶劣的环境。
故事:《和氏璧》
楚国有一个名叫卞和的人,在荆山上得到一块璞玉,也就是内部包含着玉的石头。他将这块璞玉献给了楚厉王。厉王看它和普通石头没什么两样,便叫玉匠进行鉴别。那玉匠看了之后说这只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厉王认为卞和欺君,下令砍断了卞和的左脚。厉王死后,楚武王继位。卞和又捧着这块璞玉去献给武王。武王同厉王一样认为卞和欺君,让人砍了他的右脚。武王死后文王继位。卞和想去献玉,可是他双足俱废,再也无法行走了,只好把璞玉抱在怀里,爬到荆山脚下哭了整整三天三夜。眼泪流完了,从眼角溢出来的竟是一滴滴鲜血。文王听说后,派人询问他痛苦的原因,对他说:“天下人因犯罪被砍断脚的人很多,你为何哭得这么悲伤啊?”卞和回答说:“我并非因为砍断了双脚而悲伤,我所痛心的是珍贵的玉石被看成是普通的石头,忠贞的人却被当成了骗子!”文王下令让玉匠凿开璞玉。果然,里面是一块精美的玉!玉匠经过精心制作,将其制成了一块圆形玉璧。文王将玉璧命名为“和氏璧”,纪念卞和的忠贞。
篇10:三字经赏析
曰喜怒,曰爱惧,爱恶欲,七情具。
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曰喜怒,曰爱惧,爱恶欲,七情具。
【译文】:欢喜、发怒、悲哀、恐惧、喜爱、厌恶、欲望,这是人所具有的七种基本感情。
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
【译文】:笙、竽等吹奏乐器属匏类;埙属于土类;鼓属革类;祝等打击乐器属木类;磬属于石类;钟、铃等属于金类;琴、瑟等属于丝类;箫、笛等属于竹类。用匏瓜、陶土、皮革、木材、玉石、金属、丝弦、竹管等八种材料制成的乐器,称为“八音”。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译文】:高祖、曾祖、祖父、父亲、自己、儿子、孙子、曾孙、玄孙,上起高祖,下到玄孙,一共九代人,叫做“九族”,是人血缘关系密切的亲戚。
故事:《高山流水》
在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位著名的音乐家,他的名字叫俞伯牙。俞伯牙从小非常聪明,天赋极高,又很喜欢音乐,他拜当时很有名气的琴师成连为老师。
学习了三年,俞伯牙琴艺大长,成了当地有名气的琴师。但是俞伯牙常常感到苦恼,因为在艺术上还达不到更高的境界。俞伯牙的老师连成知道了他的心思后,便对他说,我已经把自己的全部技艺都教给了你,而且你学习得很好。至于音乐的感受力、悟性方面,我自己也没学好。我的老师方子春是一代宗师,他琴艺高超,对音乐有独特的感受力。他现住在东海的一个岛上,我带你去拜见他,跟他继续深造,你看好吗?俞伯牙闻听大喜,连声说好!
他们准备了充足的食品,乘船往东海进发。一天,船行至东海的蓬莱山,成连对伯牙说:“你先在蓬莱山稍候,我去接老师,马上就回来。”说完,连成划船离开了。过了许多天,连成没回来,伯牙很伤心。他抬头望大海,大海波涛汹涌,回首望岛内,山林一片寂静,只有鸟儿在啼鸣,像在唱忧伤的歌。伯牙不禁触景生情,由感而发,仰天长叹,即兴弹了一首曲子。曲中充满了忧伤之情。从这时起,俞伯牙的琴艺大长。其实,成连老师是让俞伯牙独自在大自然中寻求一种感受。
俞伯牙身处孤岛,整日与海为伴,与树林飞鸟为伍,感情很自然地发生了变化,陶冶了心灵,真正体会到了艺术的本质,才能创作出真正的传世之作。后来,俞伯牙成了一代杰出的琴师,但真心能听懂他的曲子的人却不多。
有一次,俞伯牙乘船沿江旅游。船行到一座高山旁时,突然下起了大雨,船停靠在山边避雨。伯牙耳听淅沥的雨声,眼望雨打江面的生动景象,琴兴大发。伯牙正弹到兴头上,突然感到琴弦上有异样的颤抖,这是琴师的心灵感应,说明附近有人在听琴。伯牙走出船外,果然看见岸上树林边坐着一个叫钟子期的打柴人。伯牙把子期请到船上,两人互通了姓名,伯牙说:“我为你弹一首曲子听好吗?”子期立即表示洗耳恭听。伯牙即兴弹了一曲《高山》,子期赞叹道:“多么巍峨的高山啊!”伯牙又弹了一曲《流水》,子期称赞道:“多么浩荡的江水啊!”伯牙又佩服又激动,对子期说:“这个世界上只有你才懂得我的心声,你真是我的知音啊!”于是两个人结拜为生死之交。
伯牙与子期约定,待周游完毕要前往他家去拜访他。一日,伯牙如约前来子期家拜访他,但是子期已经不幸因病去世了。伯牙闻听悲痛欲绝,奔到子期墓前为他弹奏了一首充满悲伤和怀念的曲子,然后站立起来,将自己珍贵的琴砸碎于子期的墓前。
从此,伯牙与琴绝缘,再也没有谈过琴。
故事:《愚公移山》
从前,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九十岁了,住在太行、王屋两座大山的正对面。由于大山挡路,出来进去都要绕道,愚公决心铲除这两座大山。他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一切力量把这两座大山挖平,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有些疑虑,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也难挖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挖下来的土和石头往哪里搁?”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几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畚箕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也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他们才能往返一次。河曲智叟讥笑愚公,说:“你简直太愚蠢了!就凭你在世上这最后的几年,剩下这么点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木也动不了,又能把土块石头怎么样呢?”愚公长叹一声,说:“你的心真顽固,顽固得没办法开窍,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害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这件事被山神听说了,怕他没完没了地挖下去,就向天帝报告。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了,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所以说,有志者,事竟成。
【三字经第二部分的赏析】相关文章:
2.《三字经》
3.三字经完整版
4.健康三字经
5.三字经拼音
6.三字经:第二章
7.三字经学习心得
8.三字经儿歌
9.作文三字经
10.三字经原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