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我的抗疫日记600字

我的抗疫日记600字

2023-03-10 08:42:59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Zibigniew”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我的抗疫日记600字,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我的抗疫日记600字,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我的抗疫日记600字

篇1:我的抗疫日记600字

春节本该是热热闹闹的,街道上一派欢腾喜庆,可是今年的春节,街道上却冷冷清清的,毫无过年的气氛。原因很简单,新型冠状病毒这小恶魔“出世”了。

家中,我正关注着疫情的最新情况,忽然,身边一道黑影闪过,我抬头一看,爷爷正要出门呢!我慌忙起身,跌跌撞撞的冲向爷爷,一把拉住了他的衣袖,问道:“爷爷,您这是要去哪儿啊?”“哦,我去菜市场买点菜!”爷爷指了指门。“哎呀,不行不行,您不能出门!”爷爷一脸不解地问道:“为什么呀?没买菜,中午吃啥哩?”“您可是……”我正要说些什么,爸爸扯了扯我,说:“算了,不买菜可不行呀!”

“好,出门可以,但是爷爷您得把口罩戴上!”说完我能从抽屉里拿出一个口罩递给爷爷。“哎,没事儿!”爷爷摆了摆手,转身就要向门外跨去,“这几步路而已,用不着!”“不行!”我一个箭步挡在了门口:“您一定得戴上口罩!”

“菜市场是人多的地方,人一说话就会在空气中横飞唾液,而病毒恰是可以通过唾液传播的!”我义正辞严地说道。爷爷却依然摆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可那病毒也不在我们安溪呀!”

“爷爷,您可知道,安溪已经有一例确诊病例了?病毒离我们不远啦!爷爷!”爷爷口气松动了,转身却把口罩塞进了裤兜里,说:“那我到菜市场再戴吧。”我急了,跺着脚喊:“不行,现在就得带,一出门,就是公共场所,就很有可能有病毒的存在,所以为了安全起见,请您务必全程带着口罩!”爷爷犹豫的片刻,最终坚定地说道:“那好吧,我会一直戴着的!”我笑了,仿佛看见了希望。

现在的新型肺炎疫情,已经受到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重视,无数医务人员奋战在一线,守护着人民的生命,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不出门,出门戴口罩,这是对抗击疫情的支持,也是担当起一份使命。希望人们能时刻切记:

戴上一个口罩,担当一份使命!

篇2:我的抗疫日记600字

年的春节是我长这么大最特别的一个节日,整天待在家里“足不出户”,因为一群不速之客偷偷地进入了我们的生活,让整个城市笼罩了一层阴影,它们就是新型冠状病毒。对于这次病毒刚开始那几天我是没有什么意识的,我还在筹划着去姥姥家和哥哥妹妹玩耍,随着铺天盖地的新闻报道和爸爸妈妈的絮叨,直到大年初一的时候姥爷告诉妈妈暂时不要回家看望他们了,容易交叉感染,我逐渐地重视了起来,于是我开始搜集专家的嘱咐和对疫情控制的解决办法。

通过学习我了解了一些基本的知识和防护措施,自觉的和家人在家“隔离”,不外出,不去人多的地方,每天我都早睡早起,按照假期计划完成各项作业。因为病毒可以通过接触传播,在日常我都会严格按照六步洗手法涂抹洗手液洗手,每天都会和妈妈一起,用酒精给家里消毒,家人偶尔外出,进门的时候,我都会要求他们先用酒精消毒,然后把脱下来的衣服挂到阳台上凉一会儿,避免交叉感染。疫情每天都在增加,我感到很害怕,妈妈告诉我,不要有恐惧的心理,要用科学的手段防护病毒,千万不要因为心理上的恐惧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病毒还在持续,外面偶尔还会有不戴口罩的人,这样会让病毒扩散,我想呼吁每一个人都按照钟南山爷爷的要求,从我做起,抗击病毒。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为抗击病毒贡献力量,勤洗手、少出门、及时戴口罩,运用科学的知识来武装自己,身边的病毒就会被击退。我们团结一致,相信我们伟大的祖国一定会在抗疫过程中取得胜利

篇3:我的抗疫日记600字

进入,武汉突发新冠肺炎瘟疫,蔓延全国。紧接着,武汉封城,更多城市加入封城行列。

这场疫情打乱了我家的平静生活,我妈妈作为一名卫生监督人员,被抽调到濮北检查站工作。

平日里,妈妈很少熬夜,自从被抽调后,大夜班、小夜班、白班,每日三班倒,妈妈的安稳觉再也睡不成了。我的母爱也被夺走了大半,妈妈上白班时,我享受不了她做的美食;妈妈上小夜班时,我要熬着等她来了再睡,这样,我心里才踏实;妈妈上大夜班时,是她最难熬的,0点到8点,也是我最难过的,妈妈不在家,我担惊受怕睡不着,默默想着,有妈妈在守卫着濮阳的大门,心里也就踏实入睡了。

妈妈每次下班回家,并不表现出疲惫不堪的样子,而是与我分享她值班的故事。有严格执法,有温情协助,有爱心捐赠。有一次,高速下站一辆重疫区车辆,提供不出通行证明,检查站人员进行了劝返。有一次,县城一名儿童发烧需要看病,检查站马上联系医院,派警车一路护送;有N次,一些有爱心的匿名人士,捐赠口罩、消毒用品。

昨日,妈妈下班回来,我发现她面容憔悴,眼圈发黑,脸上没有以前滋润发亮了。我便查阅电脑,原因是熬夜引起的。我把这情况告诉了妈妈,她照了一下镜子,也吃了一惊。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转瞬间,她说,没事,过了疫情,多吃点好的补补,多休息一下,就过来了。我知道,平日里妈妈是最注重保养容颜的,而这次她却轻描淡写的过去了。

在中国的各个地方,都有坚守在岗位上的抗疫卫士。他们带着家人的思念与牵挂去舍小家为大家,为抗疫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希望疫情早日结束,家家的生活恢复平静。

篇4:我的抗疫日记600字

20的春节,与之前不同,虽然没有那么热闹,但是更多地给予我们温暖与感动,使我忍不住热泪盈眶、心怀希望。

在这期间,有人不得不禁足在家,亦有人不得不被迫滞留他乡;有人失去了工作,亦有人关停了家中的生意……还有一群人冲在了前线,他们日夜坚守,无论多么疲惫,亦或面临多大的危险,都无所畏惧。

84岁高龄的钟南山爷爷,本该享受在安逸的退休生活中,但是他跳出了舒适圈,连夜坐上高铁直奔武汉,致力研究治疗新型冠状病毒的药物;73岁的李兰娟奶奶,奔波于抗击疫情的第一线,为我们及时普及预防知识,守护大家的安全。

太多的英雄事迹、太多的中国精神,使我不禁明白:这是一场战争,一场没有枪、没有炮、没有硝烟的战争;一场与病毒、怀疑、恐惧、谣言、歧视作斗争的战争。但是不用担心,我们终将会取得战争的胜利。我们的人民可能会生病,但是我们的国家绝对不会被病毒打倒,因为我们有勇敢的战士,有必胜的信念!中华民族在地球上屹立了五千多年,我们曾见证过更黑暗的时刻,经历过更残酷的考验,无论是战争、侵略、饥饿、贫穷或自然灾害,我们不仅挺过来并且取得最后的胜利,相信这一次我们也会战胜病毒,加油武汉!加油中国!

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能够为祖国做的事就是少出门不聚会,提醒身边的家人,出门必须戴口罩,勤洗手,居家时勤通风,最重要的是拒绝野味!等到疫情结束了,我一定要这个抗疫故事完整地记录下来,也告诉自己:经历过黑暗,才会懂得伟大和平庸。现在我还不能到学校上课,但是我在家也会好好学习,将来也要像钟南山爷爷、李兰娟奶奶那样,在国家有难时挺身而出!愿这次疫情早些结束,愿所有的逆行者平安归来。

篇5:抗疫日记

2月19日,援助曾都医院第十四天,随州曾都,阴。

前两天,病区来了一个老太太,患有高血压、高血糖、肺功能不全,又感染了新冠肺炎。昨晚(2月18日晚),老太太病情突然恶化,呼吸衰竭。医护团队抢救至深夜。今早查房时,她用手向我们比了个OK的姿势。

我们看到这个手势,比看见任何事情都要高兴。今天,老太太的呼吸衰竭得到控制,精神状态明显好转。像老太太这样病情较重的患者,补充营养非常关键。我们会送牛奶、稀饭给她吃。

“感谢八区的医护人员,当您们展现世人面前的一双双美丽的眼睛和忘我的工作精神时,我很感动,随州人民欢迎你们!”保洁员熊师傅今天突然发了一条微信给我。

熊师傅是随州本地人,每天默默地打扫卫生、清理医疗垃圾,我们的工作他都看在眼里。“你们非常有爱心,我看到你们有时候自己的稀饭和牛奶会省下来给老年病人吃,你们都是近距离接触病人,有时候会安抚病人,牵手,摸头,从来不嫌弃他们。”

新入病房的女患者来的仓促,什么生活用品都没带,我们护士就把自己的衣物,甚至生理用品都拿给她用。“谢谢你们,真的像亲人一样,谢谢!”她眼里闪着泪花。我们知道,隔离在这里,不能见家人,心里会不好受,我们赣鄂一家亲,我们就是你们的家人!

平常在家的时候,跟家人们三菜一汤,边吃边聊聊今天发生的新鲜事儿,也是一种放松。在曾都区,为了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我们医务人员基本都是错峰吃饭,而且我们吃饭的时候都是相隔一两米,由于交班时间紧张,站在楼道吃饭也成为了“家常便饭”。

记得儿子很喜欢的一首歌:“每个早晨七点半就自然醒,风铃响起又是一天云很轻,晒好的衣服味道很安心,一切都是柔软又宁静。”

在这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一天,记录下这些动人的细节,希望一切尽快回到柔软又宁静的从前。

篇6:抗疫日记

今天是我来武汉的第二天,也是正式开战的第一天。作为第五批江苏援湖北医疗队的队员,我们是在昨天晚上经过了几小时的辗转,顺利抵达了所住的酒店。住的地方挺好,单间,大床,有空调,有热水,有Wi-Fi,对于前线来说这已经是一种很奢侈的配置了。

到达后我简单地吃了个晚饭,收拾完行李,确认好物资,几次想和家人视频,但都忍住了,怕家里人担心,也怕自己被情绪影响,毕竟前线需要的是汗水不是泪水。

我今天醒得很早,六点起床,出去取到了刚抵达的另一部分物资,随后回到房间反复检查整理,在同事的指导下划分好了房间的缓冲区,清洁区,为之后工作结束后的清洁消毒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我们这批医疗队是苏州市派往武汉的第三批,主要工作地点是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光谷院区)。第一天的安排是下午进行培训,晚上接管病房,并正式开始收治病人。

了解到具体的工作安排后,我此前的焦虑,担忧都已不复存在,只想静下心来,在脑海里一遍遍的模拟工作状态,思考自己还存在哪些问题,想着利用接下来培训时间再好好练习一下。

晚上8点多,我就该前往病区进行上岗前的准备,包括穿上层层防护设备。我今天的工作是夜班,要从晚上9点多上到凌晨3点多。去之前我听同事说,病区在傍晚的时候已经正式收治了第一个病人,我想属于我的战场也将正式拉开帷幕了。

回想起来,这几天应该算是我工作以来最特别的日子。前几天我好不容易上完一档中夜班,本以为可以好好休息两天,结果就在夜休的当天接到护士长电话,告知我可能需要和她一起奔赴武汉一线战场,问我愿不愿意。

因为太突然,当时的我有些茫然和慌张,然后我对正在陪孩子玩耍的妻子说:“我要去武汉了”。没想到妻子愣了几秒钟后告诉我:“去吧,照顾好自己,家里有我。”就这样短暂的一个回复,让我有了自己的决定:前往武汉。

四个小时的时间收拾行李,准备物资,进行技能的再次培训,之后我们踏上了前往武汉的征程,临别之前,我和妻子都感觉彼此有很多话想对对方说,但最终还是没有说出口,因为不想让这场离别太过伤感。我和妻子都是医护人员,我们都明白这是职责所在。

昨天夜里,我连夜写下了入党申请书,在申请书里我写道:“当我站在260名苏州医护同仁中间,抬头仰望迎风飘扬的鲜红党旗,那一刻,我坚定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决心,在人民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时,我能够奔赴一线,为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我感觉十分骄傲。”

我们不是第一批前往战场的士兵,也不会是最后一批,负重前行,与新冠作斗争,为之后的兄弟姐妹们探路,我很自豪,也很光荣。

篇7:抗疫日记

2月14日,徐少华作为山东省卫健委派驻专家,至潍坊新冠肺炎救治中心,任专家组组长,主要承担潍坊人民医院和阳光融合医院内危重患者的救治工作。3月5日,徐少华结束了长达二十天的援助工作,进入自我隔离期。

大年初一的门诊,我发现和平时不一样了,彼时诊室里窗户大开,我安抚着一个个焦虑的病人。下午4点左右,我知道科里王永彬、李玉珍出征武汉,送别他们,我找不到什么话说,连一个口罩都拿不出给他们,然后我尽最大可能多买几个口罩和阿比朵尔,毕竟科里同事们会需要。

2月7日,科室主任王伟开动员会,他说:“呼吸科的传统是再苦再难也能挺过去。”黄晓春教授负责排班。值班、常规会诊、听班、网上会诊、网上新冠肺炎24小时会诊,在这关键时候排兵布阵,想想都难。

回家后跟老公商量是否去湖北前线,他直接一句话:“你是科室副主任,又是党员,你得走。”我怔了,问他:“你懂去湖北意味着什么吗?”他回答:“走吧。没事。”于是,我从群里立即报名请战。

看到我请战的消息,同事马汉宸立刻微信我:“徐主任你不能去,我去”。到了和汉宸分别的时候,我问他,可以抱抱他吗?得到肯定的回复,我当着汉宸漂亮媳妇的面,拥抱他,告诉他:“孩子小,保重,家里有事找我们。”那一刻,汉宸不是我的同事,是我家弟弟!

接下来的一周,车晓文教授门诊确诊一例经过多家医院的新冠肺炎患者。这种时候,她以一挡十的教授范儿,说了一句:“没见过新冠,其他病毒肺见多少回了,没啥可吹的!”

大家从来没像现在这样关心着彼此,我们互相依存着往前走。虽然没有人告诉我们疫情什么时候过去,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一定会有春暖花开,我们要守得住!

2月14日下午,我接到医务部主任王若义的通知,医院按照山东省卫健委的安排,要求我作为省驻潍坊专家组组长,15日上午12点前到潍坊,归期视情况而定。

我也要出征了,同事们迅速给我带上物资,让我回家收拾行李,亲爱的战友们更难了,但我的战场换了,暂时顾不上了。孩子们问我:“妈妈不可以不去吗?”我回答他们不可以,妈妈不想作英雄,但不能当孬种,骨子里还是有点血性的。

15日早晨的济南银装素裹,我认为是个好兆头。在火车晚点的两个小时里,我搜了下组员信息,有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千佛山医院)中医科的博导宋主任,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高主任和张主任,一个呼吸一个危重症。我快速给自己定好位——协调员,各个专业观点难免有碰撞,我就是继续原来的习惯及作风,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换地做大夫,做一个大夫,早习惯了,这样就有了信心。

到了潍坊,我直接去潍坊新冠救治中心,位于阳光融合医院内,两个病区,分属潍坊人民医院和阳光融合医院两家医院具体管理病人,阳光融合医院为私立医院,成立三年,管理和公立医院非常不一样,但经常汇报病情的胡主任从原90医院退休,人很谦和,因此立马拉近了心理距离。

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人民医院隔离病房里汇报病历的是潍坊市重症主委王海波主任,很man的一位,说话很干练。幸运的是专家组新增了齐鲁医院重症的李琛主任,非常学术,人却很低调,一天之内我就确定他是学霸级的存在。

初到48小时内,我们5人快速梳理重点病人诊治经过,分析现存问题,明晰诊治思路,和管床专家探讨摸索,然后上报省级专家组远程会诊,进一步确定诊疗问题及处理,所有人心里慢慢亮了。

慢慢地,所有的医生成了一个团队,我们真正融合为一个团队,无论来自哪家医院,无论什么专业职务,就是一位医生,竭尽所学所能,拼尽全力救人。每个人心里,或许和我有共同的愿望:各路神仙,看在我们这么多人抛家舍业全力以赴的份上,把人给我们留下吧,拜托啦!好在老天爷长眼,虽然我们是无神论者。

不过,这一段经历,我想和大家说,我骄傲我生在中国。讲真,曾经我的心还是慢慢地试图学着包裹一下自己,曾经我不再骄傲患者真诚地夸我心眼好,因为仅仅尽了医生的本份而己。我不想做一名战士,可是我还是真正走到了战场,被职责与使命裹协,无关高尚。

我看到隔离病房的医生简单地汇报着一天天的工作,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气管镜吸痰、血滤、血浆置换、机械通气、ECMO、床边胸片、胸CT、心超、痰培养等等,我不再害怕了。我深知这些检查结果背后,是多少医护特检人员又走近了恶魔。他们本可以退后一点,但却一天天地坚持着,很平静。当所有专家要进入病房时,我们都没有退缩。

我看到无数人的努力,不计代价,无论成本,物资、人力全力的支持与供给。如果不幸感染了病毒,万幸地还有这么多陌生的人在用全力拉着你。大敌当前,我们真是兄弟姐妹。这种凝聚力让我身处其中不停地震撼着,也鞭策我前行。

好在终于春暖花开,我们慢慢地试探着重新走进烟火俗世中。这些日子累极了,感觉要崩不住了的时候,我就看《射雕英雄传》,慢慢让自己平静下来。人生每经历一些大事时,人是会不断提升向上的,我深以为然。天资平淡如我,相信大多数如我一样的普通医务人员,只要努力,只要坚持,一如郭靖,我在城在,必不辱使命,终守得父母康健,孩子们健康成长。

篇8:抗疫日记

抵达武汉后,咸阳援武汉医疗队迅速投入安全防护操作的练习,陈瑶瑶对战胜疫情充满信心。

“酒店都是当地的志愿者,一直在等我们,她们视我们为神,因为我们是来拯救他们的,但我很遗憾,因为我们才来。

“我们热血沸腾,只恨不能立马投入到工作中,但是我明白只有防护措施到位了,才能更好地去保护更多的人。

“晚上回房间,向家人报了平安,写了入党申请书,很遗憾现在才(写)入党(申请书),但我会积极向党组织靠近,请党相信我。

“已经晚上九点了,明天确定入驻ICU。今天连线院领导后,让我们明白不止我一人在负重前行,加油!!

“回酒店洗漱完毕已经凌晨三点多了,口罩压得耳朵疼,脸疼,没关系,休息一下,又将是活力满满的白衣女战士。”

1月31日,记者在与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一位工作人员微信聊天时,偶然看到了咸阳援武汉医疗队队长、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ICU护士陈瑶瑶的5篇日记。陈瑶瑶的日记是1月26日开始写的,连续写了5天。1月30日,她已经进入武汉市第九医院ICU工作,那里住的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

陈瑶瑶的日记都不长,记录的也多是每天干了什么,偶尔有一两句心理感受。5篇中4篇都只有100多字,只有她在武汉首次进入ICU工作的1月30日,日记字数超过200字。正是这些不长的日记,让我们感受到了医护人员支援武汉医疗工作的紧张和忙碌。日记字里行间透出的,是医护人员的责任与担当。

这位工作人员还向记者转发了一些陈瑶瑶与她的家人、亲戚、同事微信聊天的截图,这里面最多的话就是问候和关心——“连续8个小时穿着防护服不容易呀,还吃得消吗?”“累不累?多注意身体。”“反正干啥都要注意些。”“要时时刻刻报平安……”为了不干扰陈瑶瑶的工作,家人、亲戚、同事在表达关心的同时,叮嘱陈瑶瑶“不用回(微信)”。

虽然分隔两地,但家人、亲戚、同事与陈瑶瑶的心连在一起。他们都希望陈瑶瑶能保护好自己,战胜疫情,早日归来。

【我的抗疫日记600字】相关文章:

1.我的抗疫生活日记

2.抗疫作文600字

3.抗疫作文600字精选

4.抗疫诗歌

5.抗疫英雄

6.春节抗疫

7.抗疫作文

8.抗疫志愿者

9.一线抗疫

10.抗疫心得体会

下载word文档
《我的抗疫日记600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