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水潺潺玉泉寺散文
“迟意”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细水潺潺玉泉寺散文,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细水潺潺玉泉寺散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1:细水潺潺玉泉寺散文
细水潺潺玉泉寺散文
古人云,自古名山僧占多。名僧爱名山,更爱名泉。连江县城西郊的玉泉山,山幽泉洌,因而深得僧人青睐。玉泉山峰峦幽深,林木挺秀,“庞然茏葱,尉而秀发”。宋建炎间知县洪壮称“重岩看不厌,绝胜五台山”。山上潺潺流泉,叮咚作响。玉泉寺座落玉泉山南麓,隐于青山绿树之中。悠悠古刹,聆听着这亘古不变的风声、雨声、松声、泉声……
从连江新大桥折向玉泉山,过莲湖,沿玉泉小径,拾阶而上。途中,翠竹摇曳,清涧流水。绕过县职工疗养院,可见玉泉寺巍然而立。佳山秀水,钟灵毓秀。玉泉寺坐北向南,依山而建,共三进。前为天王殿,二进为大雄宝殿,三进为佛堂,周边则是斋堂、僧舍。亭台楼阁,假山流水,花艳草青,充满生机。寺内保存明朝石柱、石槽、石狮等文物,寺东有宋代僧塔,造型古朴。玉泉寺旁,一山岩突兀而立,方广丈余,上有明礼部尚书叶向高、南京工部侍郎吴文华等题刻,气韵生动。
玉泉古寺,始于隋大业元年(605)。唐天宝间,“浮屠为草庵,依阇黎以栖者百余”。五代时,庵被乱兵盗焚。宋太祖开宝二年(969年)十方住持真觉大师到此首建禅席。五世弟子海惠募建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等。明正统十二年(1447年),僧智功扩建拥秀堂、钟楼。至此,僧侣百余,寺田一千八百亩。梵宇林立,经声缭绕,俨然是丛林气派,鼎盛一时。1944年,日本侵略军飞机轰炸连江,千年古刹惨遭厄运,除法堂外,损坏惨重。现存建筑多为上世纪八十年代而建。
玉泉寺以泉水出名,昔日僧侣草庵而栖,引泉自给,其僧“肋强骨坚,语音铿然,眸子碧色,寿命弥长”,故有“神泉”之称。郡守上奏,赐名“玉泉”,因而名声远扬。遥想当年,僧侣于法事、劳作之余,泡一壶连江长龙鹿池绿茶,品茗于泉下,是何等的惬意。徐徐咀啜,清香扑鼻,甘洌盈口,气生两腋,滋润心脾。恍惚间,泉声鸟语,不绝于耳。
玉山听泉,古为敖江十二景之一。玉泉寺原正殿佛龛下,静听泉响,铿锵之声,酷似琴鸣,极为动听。汩汩流泉,流淌着诗人的性情和雅韵。自唐朝邑人周朴在玉泉寺得句以来,吟声不断。如果将历代诗人题吟玉泉寺的诗汇编成《玉泉吟韵》,一定脍炙人口。如明吴文华《游玉泉寺》诗,“禅房响幽竹,泉玉细相和。香刹逢初结,熊轩喜并过。清樽开石壁,高调散烟罗。欲却还延,山山暮蔼多。”诗风清新恢宏,意境清朗高远。幽竹泉声,诗人留连而忘返。
玉泉寺僧有弘法济世的传统。唐大业三年(6),玉泉寺住持独觉法师见敖江两岸交通不便,发愿募建通济桥,曾造敖江南北首墩石梁,中流以舟为渡,称“江亭渡”。宋政和四年(11),玉泉寺僧真觉法师募缘造桥,越七年桥成。通济桥,即连江县城旧大桥。走在修葺一新的.连江旧大桥,我们不会忘记往昔玉泉寺僧做出的努力和贡献。
“石心溜玉湿无声,古寺滨泉旧得名”。历史悠久的玉泉寺,古寺名泉,相得益彰。名泉长流,古寺永存。
篇2: 遥望玉泉寺散文
遥望玉泉寺散文
走过幻梦如绮的少女时代,成长为一个平实的女人,从可以毫无羞色地自称为女人的那天起,我开始想念一个地方。这个地方古木参天,野草葱茏,鸟语啁啾。朝闻清越的钟声,夕听龙钟的暮鼓,有蜿蜒的山间小路,还有滋润地气的潺潺清流。
这个地方只能叫古寺。
这种对寺的向往之情很早就有了。这种向往来自古寺的神秘,神秘又来自耳闻目染的神鬼传说,看不见的世界无疑引起了小女孩强烈的好奇心。而寺庙,在孩子的眼里是神鬼聚居的地方,是人与神界鬼界沟通心灵的地方。每每游荡在深山老林,我的眼睛便在山的高处、林的深处搜寻,看是否有小亭翼然,有一角黄色的飞檐隐现。这种搜寻从来没有结果,在人们传说有寺庙的地方,除了鸟粪与荒草,断砖残瓦也难找到。
宽痴师傅说,你是有善根的人。善根是从那时开始生长的吗?
成年之后,神神鬼鬼,无所谓有无所谓无,总在唯心与唯物之间游移不定,谁叫我生活在一个缺乏信仰的时代呢?也就放任自己这样稀里糊涂下去,倒是心灵的问题,应该认真关心一下。而在这世间,没有一个地方,能够比一座想像中的古寺更适合寄放一个人的灵魂了。人是世间过客,这躯体,只是暂时寄放在天地之间的,附身在躯体上的灵魂,放逐于寺庙,也只能是暂时的寄放,当躯体随着化尸炉上最后一缕青烟化为灰烬时,灵魂将往何方,谁能说清?人的心灵总是不安分的,造物主赋予了我们太多的情欲。只有需要宁静、淡泊来清洗、安慰自己时,才会到寺庙里去拜求缥眇的神灵。我就是这种不安分的女人,所以我需要一座想像中的古寺,我时时会想念他,为的是在某些时候寄寓我无家可归的悲伤的心灵。
于是,我和玉泉寺相逢了,相逢在冬将尽,春将来,一个模棱两可的日子里。季节很暧昧,天气却很晴朗,那是立春以来最清爽的一天,阳光温暖地照耀着我一路风尘。
玉泉寺没有让我失望,他不会让任何人失望的,更何况一个心浮气躁,在世间瞎闯乱撞的小女子。17前他就安详地静卧在堆蓝山下了,他经见了1700年的尘世风雨,悲欢离合、爱恨情仇,哪一件都是人间寻常事,没有什么东西能使他动容,也没有什么人不能走进他宽厚的胸怀中。富有传奇色彩的名山,千年古柏和银杏环绕着、掩映着翘角飞檐,从容的`木鱼声和舒缓的诵经声自香气缭绕的深殿向无极的天穹一波一波地传送着人间的福祉所在。不仅有山,有树,有径,还有翻珠滚玉的珍珠泉,有穆然挺立的大铁塔,有花中奇葩千瓣莲,有茶中珍品仙人掌。更有一千多年以来积累起来的另一种风景:神话和历史、宗教和世俗交相融汇的人的精神。玉泉寺就这样延续着古老而又年轻的生命。他比我想像中的那座古寺鲜活、厚重、完美。我的思念,将不再是虚幻的渴望,它将从这次相逢开始,成为脚踏实地的再次出发。
众鸟归林,暮色中,独自坐在窗边,看农家小院怒放的梨花。不管什么花,都是惹人爱怜的,花是世界上最脆弱的东西,花只是用来爱的,就像女人。每读《葬花词》,总是黯然神伤,写词的人,必是深深惜花,深爱生命,爱到成痴啊!花是人的伤情幻化而成的精灵,她们选择植物作栖身之所,在每个季节提醒人们:珍惜生命,尽情地爱吧。
晚课的钟声越林而来,感应钟声,几瓣雪白的梨花飘然而落。
我在钟声中移动脚步,或者说钟声牵引着我,重新站在入寺的铁门前。铁门锁上了,是一把镌刻着“神”字的大铁锁。它绝然地隔开了两个世界:端坐门内的佛门圣地,活跃门外的凡尘人间。紧贴在铁门上,任钟声丝丝入扣地撞击每一根神经,仿佛看见自己的灵魂在袅袅梵音中悠悠飞升。那歇山式的双重黑瓦屋顶,那灰砖古墙,朱红楠木廊柱,古色古香的花雕门窗,仿佛前世的家园再现眼前。
白天的情景仍历历在目。我们从洞开的铁门鱼贯而入,当我们几个女性经过时,站在门旁的年轻僧人抬起一只手捂住了眼睛。那一刻,我感到自己是有罪的人,是有害的光源,我不该跨过这道门槛去打扰佛的清静,而年青的僧人,会因我们的出现而波动清静的修炼之心。玉泉寺以极大的宽容接纳了我们这些凡夫俗女,尽管没有人谈笑喧哗,但拖沓嘈杂的脚步声,毕竟传达了人世的杂音。
在贯穿各殿的青石板路上踟蹰徘徊,又去诸佛前一一磕拜。汹涌的泪,冲破经营多年的堤防,盖地而来。像受到阻拦的洪水,动荡搏击,在心上划拉出一道道沟槽。多少年了,不敢在人前有泪,为什么在玉泉寺,它们决堤而来?磕下去的头,不敢抬起来,害怕旁人看见自己泪水横流的脸。
心头的杂草一一低伏,空前的宁静祥和终于降临。
为什么要上锁呢?玉泉寺,你也要在黑夜的荫庇下回归自己本来的姿态吗?你在星光下冥想什么呢?你拒绝我进入你的冥想,因为我沾了过多的时病?这钟声和吟唱是是冷漠的说教还是衷心的安慰呢?前世的家园啊,让我静倚丹池边,等待千瓣莲开放吧,我愿在山林鸟语中,青灯古佛旁,清洗灵魂的污垢,我想在你安静无尘的胸怀里,回想起前世的事情。
腿站得很酸了,泪水又一次冰凉了脸颊。僧人们的晚课快结束了,钟声由舒缓变为急促,仿佛在催人离去:“快走,快走!”
我会走的。
我是大荒山越狱的囚徒,以匿名的方式亡命人间,我会走到心灯重明的那一天。
人有没有前生和来世呢?
宽痴说,有的。人是多生父母,你的前世说不定是牛羊、蚂蚁、禽类,但现在你转世为人了,你的下世说不定还会转生成这些动物,这是三世轮回。
所以人不能杀生,说不定杀的就是前生来世的亲人。
可人还是要杀生,动物好像天生就是要给人杀的呀。
世上没有哪一种生命可以被天经地义地残杀。人杀生,因为贪、嗔、痴蒙蔽了人的视听感应,使人不能到达智慧的境界。智慧的人,他能和所有的动物心灵相通,想他们所想,思他们所思,万物与我同在,我就是万物,人怎能轻易杀掉自己呢?
可是,蚊子、苍蝇、老鼠,它们对人类百害而无一利,也不该杀吗?
任何一种生命的存在都是无罪的,罪在人自身。因为人对环境的污染、破坏,才有了害虫,既然产生了,就应该存在,若不想让它们存在,就不应该让它们产生。人往往用愚蠢的武力掩饰自己的过错,这正是人的不自知。一个从外到内都洁净如玉的人,什么肮脏的东西都浸染不了他。俗话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自古以来,正直无私的人身边呆不住小人,恶人也不敢轻易加害于他,这不是一样的道理吗?
宽痴的话像一道明亮的阳光照进我阴晦的内心。人贵有自知之明,原来如此啊!
怎样才能到达智慧的境界呢?
修行。
修行的人很多,可是很难看到这样的高人在人间行走啊。
是啊,因为修行不难,持之以恒难,成正果难。
心中一时黯然,屈原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可他在异乡的江里怀石自沉了。这虽不影响他的光辉和伟大,但那一声訇然巨响,时隔几千年,仍犹在耳边。
宽痴孩提时代就进了佛门,他没有读过书,但他的大智大慧,却让我这个读书人自惭形秽。是佛门苦修给了他智慧和思想吗?还是他天生的佛心佛性?
一向认为出世比入世容易多了,隐居山林,怡情田园,遁入空门,只需尽情放弃就可,入世却需艰难的抗争,放弃向来比抗争简单。对宽痴来说,出世却是另一种追求,追求至善至仁的佛的境界,甘愿为普渡众生默默奉献今生。
我只有在佛庄严的法相前深深地磕下头去。
自以为是的人类啊,世界果然主宰在我们手中吗?我们可以用最尖端的科学技术控测火星的情况,可我们谁能听懂一只昆虫、一只鸟或一匹兽对人类亲近的、或控诉的心声?把它们当作可以沟通的朋友,应该爱护的亲人?
深入荆楚腹地的玉泉行,给我的心地带来一片永恒的清明。今后,无论流浪在哪片天空下,孤独都不能轻易伤害到我的心了,这世界,除了同类,到处都有我的朋友和亲人。
李白、白居易、孟浩然、贾岛、元稹、李维桢、袁氏兄弟……他们来到玉泉寺,挥动名垂后世的笔,题写了一些墨香犹存的诗文。可我却感觉到,他们的心游离在他们的诗文之外,他们到达玉泉寺的真正目的,已随他们的形体化成了千古灰尘。
我的追寻沿袭的,是一条想象中的线索。坐在沉沉的夜色中,珍珠泉流动的声音,似金属的珠子在玉面上滚过,头顶,水杉树低啸着,夜风在高空逡巡。黑暗能使人最大限度地接近真实,既然李白们来过,我怎么能无所感应?他们的谈笑、气息、目光、触摸、足迹,它们应留下过痕迹,在砖墙上,在琉璃瓦上,在银杏的树梢上,在千年的铁鼎和铜钟上,在悠长的晨钟暮鼓里……可我什么也没有得到,除了水的吟唱和风的凉意。生命消逝得这样决绝,只有时空永恒。古人们在这里留连,今人踏着他们的脚印在这里留连,还有更多的后来者,玉泉寺无言,这唯一的知情者,他以缄默维护着时空中那看不见的隔断,保守着不可泄露的天机。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我只有一声轻轻的叹息,落进珍珠泉,流进无边的黑暗中。
玉泉寺啊,你从不等待谁,你如月一样照耀在荆楚大地上,存在,就是你的意义。你笑看众生来来去去,自作多情,将一些思想和情感的眼泪鼻涕抹在你古老的衣衫上,你始终宽容如一,滋养着传统文化的一脉血气,在这里生生不息。
李白们来了又走了,走进历史。
我来了,也会走,走进我的尘土。
我领受了你的宽容和平静,走向身心回归之路,向自然和传统的回归。
是人意还是天意呢?
一个人在景区内游来荡去,惶惶然竟迷了路,找不到通往公路的山门,又走到玉泉寺门口去了。于是踏进寺门,与诸佛一一作别。每一个头磕下去,都将自己的心双手奉上,坦陈在佛的慈颜前,到观音时,又忍不住眼泪了。与玉泉相爱相逢,应该欢喜才是啊,为什么要流泪呢?是抒发回归的欣悦吗?还是倾泄多年来的委屈?在我心中,观音是众生之母,她是那么慈祥,那么善良,那样的端庄美丽,分明就是一位充满爱心的母亲啊。母亲,宽宥你有罪的女儿,庇佑她度过人生最艰难的岁月吧,她是你终要归家的小女儿呀!
只有一个菩萨始终没拜,他叫护法卫驮菩萨。他的门联写着:
我问你从前是何等样人希望你自摸心再来求佛,
你拜我往后须不干坏事要知我这条鞭不肯留情。
摸心自问,自己不是完人,想今后,也不能保证一点错误都不犯。不拜他,是以真诚待他。拜了他,就有欺骗菩萨的可能。站在他的门外,一遍遍对自己说:小心做人,小心做人。
离开时,宽痴师傅走出大雄宝殿叫住了我,他送给我一个菩提子手链,嘱我常常带在身边。穿珠子的线已很陈旧,有些珠子有了裂纹,看来它跟随师傅多年了。菩提串刚好套住我的手腕,契合如前生有约。现在主人嘱我带它到红尘世界去,我能永远保住它的洁净吗?抬头,宽痴的身影已消失在大殿门内的幽暗里,清越的罄音迭伏而来。
有哲学家说,不可能逾越欲望的折磨而直抵神明,不能径直从莲花座龛处修成正果。好吧,回去吧,去经受应该经受的一切煎熬。
玉泉啊,我的寺,身在尘世的女儿,只能以遥望的姿态,时时忆念你,怀想你。也许在梦中,也许在来世,她才能穿越万丈红尘,抵达你的家门。
篇3: 细水思古散文
细水思古散文
坐在窗边看书,抬头看向窗外,细雨飘洒,月色迷胧,风清景淡。
突然间,我想到了宋词。我喜欢宋词,我喜欢在清秀淡雅的词句中感受诗人的心绪,或细细品味那个时代的气息。似是行走在烟雨朦胧的柳条河畔边,又如乘舟而行,清风夹杂湖泊的潮味,润湿我的.心田。
我喜欢宋词的细腻,甚至忧伤“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节一登楼。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我喜欢在惺忪的早晨,默默得读,念,品,斟酌,韵。那轻柔的词,就会随着花香而来,浸湿我柔软的心。那种感觉,就似飞上了云端,心升得很高;又似是在海中溺水时没人救助,挣扎的那种痛苦。新鲜中又带着古朴的气息,心再也无法平静,随着轻舟划过水面漾起一层层涟漪。
也喜欢唐诗的简洁,干净“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气度雍荣,品质高雅,这些或淡或浓的缤纷情事,已随着时光远去,化作历史记忆里一缕风烟。纵使遥隔千年烟尘,依然令人迷醉。
最喜欢的女诗人、词人也有好几个。胡笳声声说归汉的蔡文姬,深宫怒红一枝梅的上官婉儿,万里桥边女校书薛涛,男魄女冠鱼玄机,女中丈夫李清照,热肠忠魂柳如是……常常一句“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便使我放松心情,一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便叫我惊艳叫绝。
“少将风月怨平湖,见尽扶桑水到枯”,轻叹一声,宋词啊,唐诗啊,你们就如那幽幽不绝的细雨,滋润我枯燥的心。愿永记“行到水行处,坐看云起时”。
篇4:九年级优秀散文:细水流年
青春终将散场,唯独记忆永垂不朽。
------题记
在青春的那些年里,总会有这样一些人,出现在你的生活里,留下针刻的印迹。
我所处的学校,座位向来都是以小组为单位来安排的,六七个人分在一个组,互怼互助。但是在这不久以前,我曾经一直所待的小组解散了。随后,我被换到一个有八个人的小组当中去了。
现在的这个小组,也是挺不错的,依旧充满欢声笑语。但是总缺少一种说不出的味道,于是我无意间想起了曾经……
曾经的那个组只有六个人,两个女生,其余都是男生。我们一起见证过彼此的成长,可谓是挺了解彼此。
还记得初一那时候的我们,总略带些羞涩,很少一起讲话。但在略微熟悉之后,我们又开始调皮,总爱彼此抓对方的漏洞,进行一番所谓的冷嘲热讽。有人哭,有人笑。得到了很多,也失去了很多。
初二的我们,不似曾经的腼腆,见上面也总会说上一番,甚至彼此之间还能谈心。我们一如既往的互损,让彼此变坚强。每当谁心情不好的时候,我们都会给予自己最真诚的温暖,哪怕是向来没心没肺的那个人,都会说上那么一句“don’t be sad.”我们总会在某一个人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温暖,就比如,上课回答问题。这也许就是我们一起干过的最坏的事,即使是这样一起挨骂,心里却是偷着乐。
就这样,我们一起度过了初中一年半多,可是却不能陪伴彼此到最后。
可青春就是这样,前一秒你还是我前桌,后一秒回过头就不再是那么熟悉的眼前人。总是这样分分合合,总是难以留给自己不想失去的东西,而我们总是热爱着过去,不时回头张望。
相离莫相忘,且行且珍惜。
篇5:细水流年与君同散文
细水流年与君同散文
白雪纷纷何所似,未若柳絮因风起。天公作美,飘然的雪花为我们开启了寒假的大门,也让这颗北方明珠再一次披上了银装,使其不再徒有虚名。
被雪花覆盖了的世界显得格外宁静,和谐,万物都在悄然生长。虽然冬日里的我一贯不喜出门,但为不辜负天公的美意,还是决定踏雪而出。
随着双脚的一起一落,飘然入耳的清脆声响竟有些陌生。回忆起儿时在雪地里奔跑嬉戏的画面,不由得轻叹。只能怪岁月让我无法再去如此亲近的接触自然了。
轻跺双脚,使雪花从鞋上脱落,我走进了永远让我心仪的建筑物。
徘徊在书架边,目光不停的找寻着新的冬日伴侣。当我的目光不经意间扫过细水流年这个词语时,内心不禁为之一颤。
这是最美丽的邂逅,我喜欢这种感觉。
我慢慢将其从书架中抽出,更喜它泛着淡黄的封面上洋溢着古朴的气息。诗意的题目与淡雅的画面道出了它的内心,它是安静的,它需要一个喜爱安静的人拥有它。
细水流年,它承载着的是一段岁月的诗画。
花一样的年华,总会有数不清的花一样的过往。或悲、或喜、或哭、或笑。但它们都已逝去。
而它,却将这些记忆的碎片拾起,拼凑成了一个个模糊却又美丽的故事。也许,正是这些许细微的模糊与空白,才给了我幻想与充实的机会。
逝者如斯,时光是最无情的小偷,在你毫无察觉的时候,它偷走了你的童真,你的青春,甚至是你最想要保留的东西。
很久以前,我紧紧关闭了通往曾经的窗户,为的是躲避,躲避那些本不该有的无名的惆怅。
细水流年与君同,它似乎拥有一双慧眼,察觉到了我内心的秘密,它无言却有着一股无法抵挡的力量,在它的面前,我的窗户似乎弱不禁风。
十几个春秋匆匆走过,留下的遗憾、留下的骄傲,统统如决堤的洪水般喷涌而出,无情的.将我拉进了时间的漩涡,不能自拔。
一直觉得,记忆是一个人最为重要的东西,也是最令人烦恼的东西。
与君同,人间最美丽的倾诉。或是落花有意水无情,或是两情相悦天长地久,却终究都是过眼烟云,时间会冲淡这一切,
张爱玲的一首小诗中说:时间,让深的东西越来越深,让浅的东西越来越浅,看得淡一点,伤的就会少一点,时间过了,爱情淡了,也就散了。
我终于明白,有一些路,只能一个人走,否则当你失去同行的人时,将会面临前所未有的凄凉,倒不如未曾有过。
长亭外,古道边。离别是人生中无法避免的时刻,即使心中安慰即是知己,天涯若比邻,也不免泪落无声,心中的那般滋味,唯有自己知晓。
蓦然回首,曾经的种种恍若一场惊梦,一路走来,在世间留下的足迹也都渐渐消失,并未残留什么,若说还拥有什么,那么
只剩下满目荒凉......
篇6:细水流年煮红豆,倚马挥毫走天涯优美散文
细水流年煮红豆,倚马挥毫走天涯优美散文
折取过三月的花,芬芳盈袖,只在经年;蒿目过六月的荷,翠色将将,恍若昨梦;绥步过九月的叶,声声触耳,叩人心弦;掬起过冬月的雪,片片清寒,落化眉间。往事浓淡,色如清,已轻;经年悲欢,心如镜,已静。
人生之路,需在荒芜中走出繁华的风景来。年少的承诺,执着的相守,有情之人,不问无情之事,既然琴瑟起,无有笙箫默。
良夜无声,执笔挥毫,许下人生三愿。一愿,时光蹁跹,随缘自在;二愿,物是人非,莫失莫忘;三愿,细水流年,红袖添香。
耳边萦绕着许嵩的那首《绝代风华》,一杯清茶相伴,一盏孤灯独守。指尖点检,起起落落的灵思短句勾起断断续续的记忆。想起苏轼的那句诗:“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今夜无月,只有那凭窗执笔的人在染墨飞宣,不知明年此夜我又在何处执笔不眠。
人间过客,且留浮萍踪迹;红尘俗子,难抵世态炎凉。有些路通往哪里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会在路上看到什么样的风景。人生既然选择的前行,那便一如既往,只顾风雨兼程。时光蹁跹,随缘自在。一如 缘起,在人群中,我看见你,缘落,我看见你,在人群中。这短短的一生,不求鲜衣怒马,朱门碧瓦,但得布衣饭菜,一生清欢,似此,所求无他。
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到生命之终,一生所遇之人,所见之景,所历之事皆化作记忆里的琉璃碎片,闪耀着七彩的光芒,映射在你我心里的每一个角落,不能忘,亦不愿忘。
抬头是万古流转的星辰,低头绵绵不尽的历史。而我悄然的藏在其间,点检着这二十多年来那些属于自己的故事。我将步履千山之景藏于撰写的文,只待雪印白头之年再一一走遍;我将推杯换盏之友藏于撰写的'文,只期夜雨频滴之夜再不孤单。
所谓的物是人非,若如刘禹锡西塞山怀古所咏:“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若如贺知章《回乡偶书》所叹:“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不曾想自己辞别故土已快十年,而今哪怕再回去,也只是子落楸坪,只见鸳鸯瓦上雪;也只是犬吠深巷,不闻故人楼台唤。纵物是人非,只愿莫失莫忘而已。
记得两年前自己写下一首三行情书:
此生所爱,花的开合,蝶的蜕变,你的笑颜;
此生所向,诗酒为伴,红袖添香,写尽江南;
此刻所安,落红既往,北雨如故,南风依然。
细水流年,有那么一人为你红袖添香,诗酒相伴,夫复何求?曾醉心于纳兰容若:“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的往事,亦为《艽野尘梦》里西原和陈渠珍八百里羌塘相伴所落泪。《浮生六记》里有沈复和陈芸的故事,《淮南子》中亦有嫦娥奔月的神话。茫茫人海,千梦千寻,初见是惊鸿一瞥,南柯一梦是你;等待是山重水复,怦然心动是你;相遇是柳暗花明,如梦初醒是你;重逢是始料未及,别来无恙是你。
惟愿正在浏览此文的你,亦能于茫茫人海之中,等到那正在寻你之人,陪她(他)一起细水流年煮红豆,倚马挥毫走天涯。好吗?好的。
篇7:记茶饭庄柳合水雪光寺环旅散文
记茶饭庄柳合水雪光寺环旅散文
铁马,一个勇敢、阳刚的称谓,早已震响在我的耳畔。我迟迟未能追随是在等待,在等待一个恰当的机缘来临。现在缘分已到,机会自然降临。
但“铁马休闲”这一词组的重心在“休闲”。初次体验,感受真真切切。组织管理很“简朴”,车上,没有讲话、介绍和签名等环节,也没有唱歌和说笑,很安静。我用手机浏览曾经写过的日志,看着看着一回头,见队员们大多呈半休眠状态;我被恹恹欲睡的空气包围了。管理也很爽利干脆,下车说走便走,不分前队、中队和后队,路上没有对讲机的联络,轻松自在,下午完成环线后上车立马返回。
一路高速,从河涧右拐插入大山,小寨下道,茶饭庄是车行的终点,当然就是我们驴行的起点。提起茶饭庄勾起许多回忆,曾经的驴途清晰再现,可爱的驴友令我深深怀念,旅途上的点点滴滴已化作精神家园里的花朵在盛开。
去年3月10日,春光明媚,我们豪情满怀,由来自邯郸和内黄的驴友加入的120人的队伍浩浩荡荡,从茶饭庄直指雪光寺,然后转头奔向拐弯山,那次驴行无论从拔高还是从里程上说均堪称强线。邯郸和内黄的驴友“过把瘾”之后永不敢再来。感受了刺激与挑战,充分体验了只有在高山之巅、俯视群山如鹿背般的豪迈情怀。只有疾步走过拐弯山,方可显出《强驴本色》(后以此为题作文记之)。
再次站在茶饭庄名字牌下,周围的环境是那样的熟悉。今年3月份先后两次以此地作为起点,那是桃花初艳的时节,曾经柳合水、半坡山、风门口、花园古道穿越,以《深山桃花已烂漫,山顶石龟正望海》记之;紧接着一周,进行了柳合水、蛤蟆梯、大通沟、石板沟的穿越,以《大通沟里石柱妙,蛤蟆梯畔桃花俏》记之。此情此景,物是人非,欲努力找回曾经的感觉。有大树、传奇作伴,方不感孤单。茶饭庄、雪光寺都曾去过,只是二者尚未联手,这次出行的主要任务就是将二者严密对接。
巍巍大山,经历了春的`怒放和夏的浓郁,消残了秋的丰润,而显出苍老的模样,在阴云的笼罩里是那样的苍凉,但硬郎的身躯仍然饱含着向上的精神,这种精神给人以极大的正能量。
河涧仙岩寺神秘地隐藏在山崖之下,而玲珑圆塔则高高耸立在山垴的顶部,它把佛的灵魂上指,把仙界的旨意传达。驴友们快乐地聚于尖塔之下,愿意把自己的影像与佛塔一起存于永恒的大山之中,成为终生的记忆。
继续上行才步入真正的山路,虽然蜿蜒崎岖,但很熟悉。与老友谈笑很温暖,与新友交流很舒心,不知不觉间来到水泥公路上;当正感迷茫时,蓦然回首,柳合水村就在身旁了。环视四周豁然开朗,原来,曾经两次走近柳合水均是从正面,而这次不知怎么却绕到了它的一侧;于是,更全面地认识了柳合水。
穿街而过,下一个目标当然就是雪光寺了。顺着平坦的大道漫步(因为是休闲),让前一段因工作而紧张的情绪在空旷的山腰里一缕一缕地舒展,是该把生活的节奏调匀、调适的时候了。人是需要保养的,不只是身体,还有精神、思想、修养……正如自己的“爱骥”。
新驴为随常的绝壁、巨石称奇,而我面对灰苍的山体已无心举起相机。但凡奇景多在高拔崚绝之处,拔高仅300米风景可想而知。拐过一个山弯,熟悉的石板沟映入我的眼眸。前不久曾雨中畅游石板沟,探寻双洞的神秘,后以《碧潭成串石板沟,烟雨朦胧遮双洞》为题记述;那是一段与兄弟雨中观峡的刺激体验,那是一段与才女同看云岚飘忽如仙境般的温馨记忆。
顺着石板沟旁的道路向里行走,11点刚过,就在道旁的晓林农家院安营扎寨了。别慌!有的是时间,吃完饭再去雪光寺。休闲是不用匆忙的,一个半小时的吃饭时间悠闲着吃吧。吃完午饭,横跨石板沟,向对岸的小山坡攀登;约拔高50米后到达土公路,然后向左手方向前进,不大功夫走进一个小山村;正当向村民询问村名时,一抬头看见一进院门头上写着“雪光寺”三个不大不小的蓝底黄字,忽然明白这就是雪光村,雪光寺到了。
去年来时是从它的正面,而这次是从它的侧面到来。上次已熟悉了寺内的情致,但由于脚步过于急促,未能察看仔细。这次我仔细端详了迎壁侧墙上的佛语,东面写着:行善必昌,其不昌者是祖宗有余殃,殃尽必昌;作恶者必灭,其不灭者是祖宗有德,德尽必灭;西面写的是:非佛莫视,非佛莫听,非佛莫言,每日功课,决定不缺……言简意赅地道出“因果报应”和“一心向佛”的佛理与教诲。我一向折服于宗教的玄妙与深奥,不敢久留,尽快离开。出了寺院,见街道西侧有很多驴友在围观,走近一看,原来是一头小毛驴正在拉碾。驴友们把它当作稀罕,或摄影或合影作留念。
告别了雪光寺,开始下山,沿着曾经来过的路。走过一段土石路,看到“猴梯”感到很新鲜。这里也许曾经来过,但漫长的驴途已把记忆中的这一点彻底掩埋。层层降落,专走弧形道路的弦,再次来到石板沟边;向右手方向行走,转过一个大弯,茶饭庄的小桥就飞架在山涧溪水上面。这正是这次休闲线的终点。
休闲线也挺好的,但确实需要一个适应阶段。
【细水潺潺玉泉寺散文】相关文章:
3.潺潺造句
4.细嗅蔷薇散文
5.母亲的细竹条散文
6.细火快炖散文
7.探幽寺山散文
8.论水散文
9.叩访月下寺散文
10.游动阴寺水库散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