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部现今地壳形变与地震活动特征
“栀夏”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中国西部现今地壳形变与地震活动特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中国西部现今地壳形变与地震活动特征,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中国西部现今地壳形变与地震活动特征
中国西部现今地壳形变与地震活动特征
以-间中国西部地区近650个GPS站点的观测资料为基础,采用二维“高张力样条”函数内插算法获得了连续地壳形变场.结果表明,相对于稳定欧亚参考框架,中国西部现今地壳运动西强东弱,北向运动从西向东逐渐减弱,东向运动逐渐增强,青藏高原东缘及附近地区是东向运动的消减区带;主应变从西向东由压缩应变转变为拉伸应变;最大剪应变主要位于喜马拉雅地块及其东部地区;中国西部地区地震活动在空间分布上似乎集中发生在印度板块北东向挤压欧亚板块的两条共扼带内,与地壳形变场有一定对应关系,地壳形变的高应变率区为中强地震多发地带.
作 者:李金平LI Jin-ping 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100083;黑龙江工程学院,测绘工程系,黑龙江,哈尔滨,150050 刊 名:测绘工程 ISTIC英文刊名:ENGINEERING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年,卷(期): 17(1) 分类号:P315 关键词:GPS 地壳形变 应变场 地震活动篇2:利用GPS分析天山现今地壳形变特征
利用GPS分析天山现今地壳形变特征
利用中国境内外天山地区1992~382个GPS测站的原始观测资料计算了天山地区现今地壳运动速率,分区域定量分析了天山地壳缩短速率变化的方式和特征.天山的汇聚速率由西向东逐步减小,具有分段变化的特征:西天山(72°E~77°E)的汇聚速率为20±1 mm/a,中天山(77°E~82°E)的汇聚速率为12±1 mm/a,东天山(82°E~92°E)的汇聚速率只有5 mm/a左右,整个天山现今汇聚变形速率平均为12 mm/a.天山南北向挤压缩短并不能笼统地概括为均匀分布:82°E以东的天山地区,汇聚变形基本表现为连续线性变形,天山南北山前断层调节的变形量并不明显高于山体内部;82°E以西的.天山地区,其南北山前断层调节的变形量明显高于山体内部,天山地壳的挤压缩短形变主要发生在南北两侧盆地山体过渡地带,在这些形变吸收带上,北向的挤压速率迅速大幅减小,山体内部区域北向的挤压速率变化则相对缓慢得多,其变形强度与地震活动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岩石圈和软流圈的差异运动导致了天山新生代构造变形.从天山南北山前断层缩短速率的东西差异分析,造成天山东西变形差异显著的原因是帕米尔北向推挤和塔里木顺时针旋转的共同作用:在天山西端(75°E以西),其挤压缩短(17 mm/a)是由于帕米尔高原北北西向的推挤作用;而75°E以东的地区,其差异构造变形的原因则主要是塔里木顺时针旋转的结果.
作 者:牛之俊 游新兆 杨少敏 Niu Zhijun You Xinzhao Yang Shaomin 作者单位:牛之俊,Niu Zhijun(华中科技大学,武汉,430074;地壳运动监测工程研究中心,北京,100063)游新兆,You Xinzhao(地壳运动监测工程研究中心,北京,100063)
杨少敏,Yang Shaomin(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武汉,430071)
刊 名: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GEODESY AND GEODYNAMICS 年,卷(期): 27(2) 分类号:P227 P315.72 关键词:天山 GPS 构造变形 汇聚 挤压篇3:基于地壳形变的强地震中长期预测的针对性探讨
基于地壳形变的强地震中长期预测的针对性探讨
是地壳运动过程中能量长期积累和突然释放的结果.最大限度地利用大范围、长时间尺度的地壳形变观测资料,从中获取地壳运动变形的长期背景场信息,结合地质构造和强震活动性,研究活动构造区域长时间尺度的应力应变积累分布背景及其与强震活动的`关系,判断高应变积累异常区,对强震中长期预测十分重要.
作 者:王双绪 张希 张四新 张晓亮 薛富平 作者单位: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陕西西安,710054 刊 名:国际地震动态 英文刊名:RECENT DEVELOPMENTS IN WORLD SEISMOLOGY 年,卷(期): “”(4) 分类号:P3 关键词:篇4:华北地区地壳形变的GPS及地震矩张量反演分析
华北地区地壳形变的GPS及地震矩张量反演分析
给出了在椭球面上利用GPS速度场计算地壳应变率张量的公式,利用华北地区GPS监测网1992年、1995年和观测数据所得的.速度场在椭球面上进行了应变率计算,得到了其最大剪切应变率、主应变率的图像;并利用1966年以来25次大于5.0级地震的地震矩张量,由Kostrov公式计算了地震应变率,对两种数据所得的应变率进行了比较分析;结合地质构造背景探讨了华北地区现今形变特征及地震危险性地区的分布.
作 者:许才军 董立祥 李志才 XU Caijun DONG Lixiang LI Zhicai 作者单位: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地学测量工程学院,武汉市珞喻路129号,430079 刊 名: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学报 ISTIC EI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WUHAN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年,卷(期): 25(6) 分类号:P227.1 P228.42 关键词:地壳形变 GPS 地震矩张量 反演分析 华北地区篇5:利用GPS形变资料研究天山及邻近地区地壳水平位移与应变特征
利用GPS形变资料研究天山及邻近地区地壳水平位移与应变特征
以天山及邻近地区的230个GPS观测站长期水平运动速率为基础,计算并绘制了该地区GPS站速度场及地壳水平应变场分布图,得到了以下结论:在以欧亚板块为参考基准的背景下,天山及邻近地区GPS速度场表明,天山地壳缩短方式由南向北,以东经77°±1°(北纬38°~42°)为界向两侧逐渐递减;同时表明,板块的推挤作用力随着天山的褶皱变形减小相应趋缓.天山及邻近地区的主压应变方向分布近北北西向,基本与天山山体走向正交.反映了在印度板块碰撞推挤的`强烈构造运动影响下天山及邻近地区的最大主应力分布与变化情况.其最大剪应变场集中分布在两个区域:北天山的吉尔吉斯斯坦依赛克湖附近;南天山伽师与帕米尔弧形断裂交会地带.整个地区多年来的地震震中分布,反映了该区域大地震通常发生在剪应变高值区或其边缘地带.
作 者:王晓强 李杰 Alexander Zubovich 王琪 Wang Xiaoqiang Li Jie Alexander Zubovich Wang Qi 作者单位:王晓强,李杰,Wang Xiaoqiang,Li Jie(中国乌鲁木齐,83001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Alexander Zubovich,Alexander Zubovich(Research Station of the Russian Academy of Scienses in Bishkek Kyrgyzstan,720049)
王琪,Wang Qi(中国武汉,430071,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
刊 名:地震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ACTA SEISMOLOGICA SINICA 年,卷(期):2007 29(1) 分类号:P315.72+7 关键词:GPS 天山及邻近地区 水平应变场 最大剪应变【中国西部现今地壳形变与地震活动特征】相关文章:
6.地震捐助活动方案
10.借款合同的特征与特点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