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Of Discourse 论辞令

Of Discourse 论辞令

2023-02-05 08:15:2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终归”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Of Discourse 论辞令,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Of Discourse 论辞令,希望大家喜欢阅读!

Of Discourse 论辞令

篇1:Of Discourse 论辞令

Of Discourse 论辞令   Some in their discourse, desire rather commendation of wit, in being able to hold  all arguments, than of judgment, in discerning what is true: as if it were a praise,  to know what might be said, and not what should be thought Some have certain common places, and themes, wherein they are good, and want variety: which kind of poverty is for the most part tedious, and when it is once perceived ridiculous. 有些人在他们底谈论中喜欢以反复善辩见称为有才,却不甚注意以能辨真伪而见称为有识;好象知道应当说什么而不知道应当如何思想是一件可称赞的事情似的。有些人善于谈论某种平常习见的题目,可是缺乏变化;这种贫乏大半令人生厌,而一旦被人发见,则是可笑的。   The honourablest part of talk is to give the occasion; and again to moderate and pass to somewhat else; for then a man leads the dance. It is good in discourse and speech of conversation, to vary, and intermingle speech of the present occasion with arguments; tales with reasons; asking of questions, with telling of opinions; and jest with earnest: for it is a dull thing to tire, and, as we say now, to jade, anything too far.  辞令中最可贵者是引起他人底话头的话;以及能节制自己底言语并转移到别的题目上去的那种话;如果能这样,那末这说话的人就可算是舞蹈底领袖了。在言谈之中,最好是有所变化。在当前的所谈之中参以辩驳,在叙事中夹以议论,发问中杂以发抒己见,诙谐中和以庄语,因为一个人若是总在谈论一个题目,如今语所谓“鞭策过度”,则将使人厌倦也。   As for jest, there be certain things, which ought to be privileged from it; namely religion, matters of state, great persons, any man\'s present business of  importance, and any case mat deserveth pity. Yet there be some, that think their wits have been asleep, except they dart out somewhat that is piquant, and to the quick: that is a vein which would be bridled; parce,puer, stimulis, et fortius utere ions. 至于诙谐的话,则有几种题目,应当避免,不可涉及者,如宗教、国事、要人,任何人目前的要务,以及任何值得怜悯的事情皆是也。然而有些人却一定要锋锐辛辣,伤人之心,以为不如此则他们底机智是迟钝了;这是一种应当制止的脾气:童子,少使刺棒,多拉缰绳,即此之谓也。   And generally, men ought to fi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saltness and bitterness.  Certainly, he that hath a satyrical vein, as he maketh others afraid of his wit, so  he had need be afraid of others\' memory. He that questioned! much, shall learn much, and content much; but especially, if he apply his questions to the skill of the persons whom he asketh: for he shall give them occasion, to please themselves in speaking, and himself shall continually gather knowledge. But let his questions not be troublesome; for that is fit for a poser. And let him be sure, to leave other men  their turns to speak. Nay, if there be any, that would reign, and take up all the  time, let him find means to take them off, and to bring others on; as musicians use  to do, with those that dance too long galliards. If you dissemble sometimes your  knowledge, of that you are thought to know; you shall be thought another time, to  know that, you know not. Speech of a man\'s self ought to be seldom, and well chosen.  一般言之,人们应当辨别出来咸与苦之间的不同。那喜欢讽刺,使别人怕他底语锋的人,将不能不因此而怕那人底记忆,这是一定的。多问的人将多闻,而且多得人底欢心,尤其是如果他能使他底问题适合于被问者底长技的时候为然;因为这样他就可以使他们乐于说话,而他自己则可以继续地得到知识也。但是他底问题却不可烦琐惹厌;因为那就成了审问者的问题了。一个人还应当注意,务使他人有说话底机会。不但如此,如果有人要霸占一切说话底时间,就应当设法把这种人移开而使别的人开言,就好象乐师们看见有人跳“欢乐舞”跳得过久的时候的所为一样。假如别人认为你知道的事情而你假作不知的话,则以后你所真不知道的事情,人家也要以为你是知道的。关于自己的话应该少说,而且应当谨慎择言。   I knew one, was wont to say, in scorn; He must needs be a wise man, he speaks so much of himself: and there is but one case, wherein a man may commend himself, with good grace; and that is in commending virtue in another; especially, if it be such a virtue, whereunto himself pretendeth. Speech of touch towards others should be sparingly used: for discourse ought to be as a field, without coming home to any man. I knew two noblemen, of the west part of England; whereof 

篇2:Of Discourse 论辞令

the one was given to scoff, but kept ever royal cheer in his house: the other would  ask of those, that had been at the other\'s table; Tell truly, was there never a flout  or dry blow given; to which the guest would answer.  我认得一个人,当他说及他所看不起的某人的时候,常说“他一定是个智者,因为他关于自己有那么多的话说”。一个人称扬自己而不显丑态的唯一的时候,就在他称扬别人底长处的时候,尤其是在所说的长处是与他自己可说是有的那种长处一类的时候。伤及他人的话应当少说,因为谈论应当象一片广田,人可以在里面东西行走;而不应当象一条大道,直达某家底门口也。我知道有两位贵族,都是英国西部的人;其中的一位喜欢菲薄他人,但是在家中宴客的时候却总是肴馔极丰的;另外的一位常常问那些曾经与宴的人,“老实告诉我,在他底席上没人受他底嘲弄或玩笑么”?对这个问题那作过客的人就答道:“有某事某事在席上发生了”。   Such and such a thing passed: the lord would say; I thought he would mar a good dinner. Discretion of speech is more than eloquence; and to speak agreeably to him, with whom we deal. is more than to speak in good words, or in good order. A good continued speech, without a good speech of interlocution, shows slowness: and a good reply, or second speech, without a good settled speech, showeth shallowness and weakness. As we see in beasts, that those that are weakest in the course, are yet nimblest in the turn: as it is betwixt the greyhound and the hare. To use too many circumstances, ere one come to the matter, is wearisome; to use none at all, is blunt 于是这位贵族就说:“我早就料到他一定会把一桌好筵席弄坏的”。慎言胜于雄辩,用适当的话向我们与之交涉的人谈话是比我们言辞优美,条理井然还要紧的。一个人若会说一篇滔滔不绝的言辞,而不善于问答,则显得他底说话迟滞;若善于应答而不能作持久而有始终的言辞,则显得其人底言语之浅薄无力。这就如我们在动物界所见的一样,最不善走者却最敏于转身,如猎犬与野兔间之分别是也。在说到正题以前叙述许许多多的枝节话是可厌的;若全然不顾枝节,则又太率直了。

篇3:论比较

论比较

比较不仅是我们认识事物的一种方法,一种思维方式,人在本质上还是一个比较人.比较是创新的'基础,是事物变化、存在、发展的重要动因.人们总是希望在比较中处于优势地位.比较可带来利益和快乐,也可带来痛苦和危害.为此,正确的做法是合理比较,消除不良比较,共创人类美好明天.

作 者:林春丽  作者单位: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广西,南宁,530004 刊 名:理论月刊  PKU英文刊名:THEORY MONTHLY 年,卷(期): “”(2) 分类号:B80 关键词:比较   比较人   合理比较  

篇4:论春

新叶乃绿兮,

摇摆放歌舞。

野花乃红兮,

悠悠飘来香。

春雨乃柔兮,

润物细无声。

和风乃凉兮,

吹走心头烦。

春乃春满也,

当可姱兮!

五年级:罗芊

上一篇:理想点亮人生 下一篇:赞秦良玉 相关推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文400字 詹天佑,我想对你说作文450字 同学对我的关爱作文600字 摸同桌 我的家乡——中山作文500字 热爱家乡,放飞梦想作文800字 我的座右铭——失败乃成功之母 不一样的周末 记一次辩论会作文450字 看图写话:文明只差一步 与法治同行演讲稿 我的新家在月球作文400字

篇5:论中国教育

常言道:棍棒底下出孝子。真的是这样吗?——题记

古有家法,今有家规。现如今,孩子一听大人的名字竟瑟瑟发抖,这种现象的确引人深思。

我的家庭是民主的。自我懂事起,爸爸和妈妈时常遵循我的意见。即使犯了错,也会意味深长的为我讲道理。我的隔壁有一个比我大几岁的哥哥,从小到大,只要他犯错,他的爸妈就会家规伺候,弄得他天天来我家躲避,终于有一天隔壁哥哥离家出走。为此他的爸妈后悔不已,当他们的儿子被警方找到时,孩子已成了一个十足的小混混。这就是发生在我身边的真实故事。

倘若隔壁父母尊重他的孩子,也不会落得如此地步,同样这又是多少家庭的“典范”,换位思考,也将会毁掉多少天才、祖国的栋梁之才。家长的心思做儿女的何尝不知,只是孩子的自制力很差,自控力也不强,需要时间进行教育、疏导。如果只是一味的排斥、打骂,效果自然很差,但一味溺爱、放任自流则更是愚蠢的行为!家长这个角色也很难当,我也略知一二,但孩子永远是无辜的、天真的。适当的教育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国正在实行“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目的是培养科技人才,振兴中华!所以才会制定各种各样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法规,从而避免未成年人受到伤害,家长应积极配合。

爸爸,妈妈,您们是我们的守护神,也是我们的朋友,对吗?

初三:jingyi3

上一篇:母爱是一道新鲜的食物 下一篇:彼岸花 相关推荐 走在花季作文700字 有爱就会有光明作文600字 原是寻常最动人作文800字 成长,伴一路芬芳作文900字 一路书香作文800字 星星不哭 磨砺议论文800字 中秋感怀 原是寻常最动人作文850字 守护这一份淡淡的清香作文 触动了我的心灵作文700字_12篇 向着理想奔跑作文600字

篇6:论坚强意志

E度网专稿

意志,是一种信念,也是一种力量。当它在生活中表现出来时,你就会发现,这股力量没那么容易控制。例如,当人们想要实现一个目标时,这些人就会分成三个种类:第一种是遇到挫折就马上败下阵来,放弃一切。这样的人绝对不可能成功。第二种是会在困难面前拼搏一段时间,但最终会停滞不前,这时,他们就会说“算了吧”、“足够了”这类的话。只有第三种人最可敬,那就是意志坚强,永不动摇的人。遇到困难会勇于拼搏,充满自信,最终会战胜困难,勇往直前。

而大多数人的心里都会想:我要做意志坚强者。但是这里的大多数人总会觉得有坚强的意志是非常容易的,所以在挫折和困难面前,他们将会堕落为第一种或第二种人。其实,拥有意志并不难,但是如果自由控制它却并不容易,这里面有许多困难,其中最大的困难就是欲望。

欲望,也可以叫放任自我,它是一只人生路上的拦路虎。有坚强意志的人,绝对可以战胜它,反之,没有坚强意志的人,会任由它摆布,当人们任它摆布时,就会产生一种状态——堕落。

堕落是一种极差的状态,它会使人麻痹,降低人的自控能力,从而产生侵蚀人意志的后果。最终热让人迷失人生方向,走上一条违法犯罪的不归路。

人的未来是要靠自己来发展的。我始终坚信:能为大事者,必不拘小节,坚持不懈,自强不息。“天降奖大热于斯人也,必将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这才是意志坚强者应经历的。

坚强的意志,是人生之重。人之一生,坚强意志也必须随之一生,它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

内蒙古通辽科尔沁左翼后旗科左后旗甘旗卡第四中学初二:包越峰

上一篇:刘骁怪事异闻录(三) 下一篇:四季母爱作文1000字 相关推荐 点亮我心中的那盏灯作文600字 我为自己点赞作文600字 友谊,爱一般的香气 一路走来,感谢有你演讲稿 做一个有教养的人作文600字 这次,我没有放弃 一道美丽的风景作文600字 人生路上温暖多作文800字 最好的我们 老师的另一面作文700字 触动了我的心灵作文600字_12篇 《法官妈妈》观后感700字

篇7:论桃花

桃花粉黛落红香,春梦秋云化断肠。

谁识息妫宫后泪,更愁楚地殿前裳。

玉钗头凤斟烟雨,瑞脑琴筝醉竹章。

却是层楼效姮月,何须三载为君伤。

篇8:十二生肖论

龙:总以为自己最高贵、最权威,却没想到自己根本就不存在。

鼠:最大的敌人并不是猫,而是人。因为现在有“老鼠过街,人人喊杀”。

鸡:自己飞不上天是因为自己贪吃。

兔:总以为自己又聪明、又跑得快,却上了笨蛋乌龟的当。

狗:为了生存,不惜对人摇尾乞怜。

蛇:自己现在感到很骄傲,因为自己的身材是现在女性热衷追求的。

猪:自从祖先猪八戒犯了桃花后,就被背上了黑锅。

牛:是一个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家伙。

马:上辈子不知犯了什么错,这辈子总被人骑。

虎:自从被武松揍了一顿后,就一瘸不振,到现在数量少得可怜。

羊:自己被克隆后,名声大噪。

猴:嫉妒人类的家伙,因为它看起来和人没什么区别,可地位却和人相差十万八千里。

篇9:论网络时代

论网络时代_1200字

网络是把双刃剑,它既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奠基石,也是腐朽人类精神文化的磨刀石。——题记

人生不过百年,一半以夜夜美梦而在不知不觉中度过,一半在上帝的见证下,为了自己的人生梦想而奋斗。在经历了两次科技革命后,迎来了所谓的信息时代,这个时代是人类从未经历过的时代,就像中国——尽管没有走过社会主义道路,却依然勇敢地摸索着前进。其实,说白了信息时代也是全人类摸索着并前进的道路,不是吗?

先来说说人们对网络的观点吧,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就好比明天的太阳一定会从东方升起一样,网络的普及,早已经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中国,对于网络怨言最大的,莫过于我们的父母,“可怜天下父母心”啊,多少青年沉迷于网络之中久久不能自拔,有多少网络酿成了人间的悲剧。父母哀莫大于心死,老师摇头唉声叹气。这网络真的可以说是毁了无数的青春少年,可是,网络真的是弊大于利吗?

如果叫我回答,我的回答一定是否定的,网络的利处很多,比如:加快信息查询,便捷现代通讯,缩小世界范围等,二十一世纪是e时代,未来的社会一定是网络的社会。或许,有人会说,这只不过是孩子们要玩电脑的借口,但是,难道这就是网络的弊端吗?这主要的责任难道不是在于孩子的自控能力,不是在于孩子受的教育吗?难道一个不懂电脑的人会沉迷于网络吗?难道一个人明明知道是陷阱还会往下跳吗?沉默于网络的孩子都是不知道沉迷于网络的后果是怎么样的,而知道后果的往往是买不到后悔药了。要避免这种情况难道不正是养育孩子的父母,教育孩子的老师应该做的吗?莫非非得要网络来告诉孩子们不要来沉迷于网络吗?

我现在来说一下我们青少年对网络的看法吧,也许仅仅是我个人的观点,但是,我想,大多数青少年跟我的像应该是差不多的,我认为,任何一个新生事物的出现,必然要对社会有一些冲击,既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因素,也有一些弊端存在。但难道因为有弊端我们就远离网络、拒绝网络呢?人类的智慧就是用在去改良改善一切弊端,去提升人类的修养,去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不是吗?不过,确实,很多青少年喜欢玩网络游戏,喜欢聊天,喜欢在网上看小说,我认为,其实这些只要能有个度,不仅能丰富我们的课余生活,放松一下我们的课余时间,还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交流。就好比世界上坏人一定是有的,但是好人终究是多数,世界上沉迷于网络的人也很多,但是,能够正在运用网络的人也不在少数。

很多父母为了让孩子远离网络,拔网线,不给孩子钱,使自己心安,但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呢?有的孩子因此去偷钱,抢钱,有的孩子因此去网吧上网,有的孩子因此走入了不良道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长辈们,作为晚辈的我们都知道,你们走过的路比我们吃过的饭还多,但是,你们要做的不是筑坝挡洪,而是应该像大禹一样掘道引洪。正确引导祖国未来的花朵走正确的道路才是你们应该做的。

我知道,网络的弊端是有的,我说什么也无法辩证过网络使人憔悴的不争事实,我也知道,网络未来的道路是蜿蜒曲折的,这需要我们这代人去不断完善它,修正它。所以让我行动起来,也让你行动起来,让网络成为我们理想化的新社会吧!

让网络不仅能把人与人的距离变近,更让人于人,心贴心,让我们主宰我们的网络时代,而不是网络主宰我们。——尾记

【论网络时代_1200字】

篇10:论韩愈

陈寅恪

古今论韩愈者众矣,誉之者固多,而讥之者亦不少。讥之者之言则昌黎所谓“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者(昌黎集五调张籍诗),不待赘辩,即誉之者亦未中肯綮。今出新意,仿僧徒诠释佛经之体,分为六门,以证明昌黎在唐代文化史上之特殊地位。至昌黎之诗文为世所习诵,故略举一二,藉以见例,无取详备也。

一曰:建立道统,证明传授之渊源。

华夏学术最重传授渊源,盖非此不足以征信于人,观两汉经学传授之记载,即可知也。南北朝之旧禅学已采用阿育王经传等书,伪作付法藏因缘传,已证明其学说之传授。至唐代之新禅宗,特标教外别传之旨,以自矜异,故尤不得不建立一新道统,证明其渊源之所从来,以压倒同时之旧学派,此点关系吾国之佛教史,人所共知,又其事不在本文范围,是以亦可不必涉及,唯就退之有关者略言之。

昌黎集一一原道略云:

曰:斯道也,何道也?曰:斯吾所谓道也,非向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

退之自述其道统传授渊源固由孟子卒章所启发,亦从新禅宗所自称者摹袭得来也。

新唐书一七六韩愈传略云:

愈生三岁而孤,随伯兄会贬官岭表。

昌黎集一复志赋略云:

当岁行之未复兮,从伯氏以南迁。凌大江之惊波兮,过洞庭之漫漫。至曲江而乃息兮,逾南纪之连山。嗟日月其几何兮,携孤嫠而北旋。值中原之有事兮,将就食于江之南。

同书二三祭十二郎文略云:

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

李汉昌黎先生集序略云:

先生于大历戊申,幼孤,随兄播迁韶岭。

寅恪案,退之从其兄会谪居韶州,虽年颇幼小,又历时不甚久,然其所居之处为新禅宗之发祥地,复值此新学说宣传极盛之时,以退之之幼年颖悟,断不能于此新禅宗学说浓厚之环境气氛中无所接受感发,然则退之道统之说表面上虽由孟子卒章之言所启发,实际上乃因禅宗教外别传之说所造成,禅学于退之之影响亦大矣哉!宋儒仅执退之后来与大颠之关系,以为破获臧据,欲夺取其道统者,似于退之一生经历与其学说之原委犹未达一间也。

二曰:直指人伦扫除章句之繁琐。

唐太宗崇儒学,以统治华夏,然其所谓儒学,亦不过承南弱朝以来正义义疏繁琐之句章耳。又高宗、武则天以后,偏重进士词科之选,明经一目仅为中材以下进取之途径,盖其所谓明经者,止限于记诵章句,绝无意义之发明,故明经之科在退之时代,已全失去政治社会上之地位矣(详见拙著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上篇)。南北朝后期及隋唐之僧徒亦渐染儒生之习,诠释内典,袭用儒家正义义疏之体裁,与天竺诂解佛经之方法殊异(见拙著杨树达论语疏证序),如禅学及禅宗最有关之三论宗大师吉蔵天台宗大师智觊等之著述与贾公彦、孔颖达诸儒之书其体制适相冥会,新禅宗特提出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旨,一扫僧徒繁琐章句之学,摧陷廓清,发聋振聩,固吾国佛教史上一大事也。退之生值其时,又居其地,睹儒家之积弊,效禅侣之先河,直指华夏之特性,扫除贾、孔之繁文,原道一篇中心旨意实在于此,故其言曰:

传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然则古之所谓正心诚意者,将以有为也。今也欲治其心,而外天下国家,灭其天常,子焉而不父其父,臣焉而不君其君,民焉而不事其事。

同书五寄卢仝诗云:

春秋三传束高阁,独抱遗经究终始。

寅恪案,原道此节为吾国文化史中最有关系之文字,盖天竺佛教传入中国时,而吾国文化史已达甚高之程度,故必须改造,以蕲适合吾民族、政治、社会传统之特性,六朝僧徒“格义”之学(详见拙著支愍度学说考),即是此种努力之表现,儒家书中具有系统易被利用者,则为小戴记之中庸,梁武帝已作尝试矣。(隋唐三二经籍志经部有梁武帝撰中庸讲疏一卷,又私记制旨中庸五卷。)然中庸一篇虽可利用,以沟通儒释心性抽象之差异,而于政治社会具体上华夏天竺两种学说之冲突,尚不能求得一调和贯彻,自成体系之论点。退之首先发见小戴记中大学一篇,阐明其说,抽象之心性与具体之政治社会组织可以融会无碍,即尽量谈心说性,兼能济世安明,虽相反而实相成,天竺为体,华夏为用,退之于此以奠定后来宋代新儒学之基础,退之固是不世出之人杰,若不受新禅宗之影响,恐也不克臻至此。又观退之寄卢仝诗,则知此种研究经学之方法亦由退之所称奖之同辈中人发其端,与前此经诗著述大意,而开启宋代新儒学家治经之途径者也。

三曰:排斥佛老,匡救政俗之弊害。

昌黎集一一原道略云:

古之为民者四,今之为民者六。古之教者处其一,今之教者处其三。农之家一,而食粟之家六。工之家一,而用器之家六。贾之家一,而资焉之家六。奈之何民不穷且盗也。

是故君者,出令者也。臣者,行君之令而致之民者也。民者,出粟米麻丝,作器皿,通货财,以事其上者也。君不出令,则失其所以为君。臣不行君之令而致民,则失其所以为臣。民不出粟米麻丝,作器皿,通货财,以事其上,则诛。

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明先王之道以道之,鳏寡孤独废疾者有养也,其也庶乎其可也。

同书二送灵师诗略云:

佛法入中国,尔来六百年。齐民逃赋役,高士著幽禅。官吏不之制,纷纷听其然。耕桑日失隶,朝署时遗贤。

同书一谢自然诗略云:

人生有常理,男女各有伦。寒衣及饥食,在纺织耕耘。下以保子孙,上以奉君亲。苟异于此道,皆为弃其身。噫乎彼寒女,永托异物群。感伤遂成诗,昧者宜书绅。

寅恪案,上引退之诗文,其所排斥佛教之论点,此前已有之,实不足认为退之之创见,特退之所言更较精辟,胜于前人耳。原道之文微有语病,不必以辞害意可也。谢自然诗乃斥道教者,以其所持论点与斥佛教者同,故亦附录于此。今所宜注意者,乃为退之所论实具有特别时代性,即当退之时佛教徒众多,于国家财政及社会经济皆有甚大影响,观下引彭偃之言可知也。

唐会要四七议释教上(参旧唐书一二七彭偃传)云:

大历十三年四月,剑南东川观察使李叔明奏请澄汰佛道二教,下尚书省集议。都官员外郎彭偃献议曰:王者之政,变人心为上,因人心次之,不变不因,循常守故者为下,故非有独见之明,不能行非常之事。今陛下以维新之政,为万代代法,若不革旧风,令归正道者,非也。当今道士有名无实,时俗鲜重,乱正犹轻,惟有僧尼,颇为秽杂。自西方之教,被于中国,去圣日远,空门不行五浊,比邱但行粗法。爰自后汉,至于陈隋,僧之教灭,其亦数四,或至坑杀,殆无遗余,前代帝王,岂恶僧道之善,如此之深耶?盖其乱人亦已甚矣。且佛之立教,清净无为,若以色见,即是邪法,开示悟入,惟有一门,所以三乘之人,比之外道。况今出家者,皆是无识下劣之流,纵其戒行高洁,在于王者,已无用矣。今叔明之心甚善,然臣恐其奸吏诋欺,而去者未必非,留者未必是,无益于国,不能息奸,既不变人心,亦不因人心,强制力持,难致远耳。臣闻天生蒸民,必将有职,游行浮食,王制所禁。故有才者受爵禄,不肖者出租税,此古之常道也。今天下僧道不耕而食,不织而衣,广作危言险语,以惑愚者。一僧衣食,岁计约三万有馀,五丁所出,不能致此。举一僧以计天下,其费可知。陛下日旰忧勤,将去人害,此而不救,奚其为政?臣伏请僧道未满五十者,每年输绢四疋,尼及女道士未满五十者,输绢二疋。其杂色役,与百姓同。有才智者,令入仕。请还俗为平人者听,但令就役输课,为僧何伤?臣窃料其所出,不下今之租赋三分之一,然则陛下之国富矣,苍生之害除矣。其年过五十者,请皆免之。夫子曰:五十而知天命。列子曰:不斑白,不知道。人生五十岁,嗜欲已衰,纵不出家,心已近道,况戒律检其性情哉?臣以为此令既行,僧尼规避还俗者,固已大半,其年老精修者,必尽为人师,则道释二教益重明矣。上深嘉之。

寅恪案,彭偃为退之同时人,其所言如此,则退之之论自非剿袭前人空言,为无病呻吟,实匡世正俗之良策。盖唐代人民担负国家直接税及劳役者为“课丁”,其得享有免除此种赋役之特权者为“不课丁”。“不课丁”为当日统治阶级及僧尼道士女冠等宗教徒,而宗教徒之中佛教徒最占多数,其有害国家财政、社会经济之处在诸宗教中尤为特著,退之排斥之亦最力,要非无因也。

至道教则唐皇室以姓李之故,道教徒因缘传会。自唐初以降,即逐渐取得政治社会上之地位,至玄宗时而极盛,如以道士女冠隶属宗正寺(见唐会要陆伍宗正寺崇玄署条),尊崇老子以帝号,为之立庙,祀以祖宗之礼。除老子为道德经外,更名庄、文、列、庚桑诸子为南华、通玄、冲虚、洞灵等经,设崇玄学,以课徒生,同于国子监。道士女冠有犯,准道格处分诸端(以上均见唐会要伍十尊崇道教门),皆是其例。尤可笑者,乃至于提汉书古今人表中之老子,自三等而升为一等(见唐会要伍十尊崇道教门),号老子妻为先天太后。作孔子像,侍老子之侧(以上二事见唐会要伍十尊崇道教杂记门)。荒谬幼稚之举措,类此尚多,无取详述。退之排斥道教之论点除与排斥佛教相同者外,尚有二端,所应注意:一为老子乃唐皇室所攀认之祖宗,退之以臣民之资格,痛斥力诋,不稍讳避,其胆识已自超其侪辈矣。二为道教乃退之稍前或同时之君主宰相所特提倡者,蠧政伤俗,实是当时切要问题。据新唐书一百九王屿传(参旧唐书一三十王屿传)略云:

玄宗在位久,推崇老子道,好神仙事,广修祠祭,靡神不祈。屿上言,请筑坛东郊,祀青帝,天子入其言,擢太常博士、侍御史,为祠祭使。屿专以祠解中帝意,有所禳祓,大抵类巫觋。汉以来葬丧皆有瘗钱,后世里俗稍以纸寓钱,为鬼事,至是屿乃用之。肃宗立,累迁太常卿,又以祠祷见宠。乾元三年,拜蒲、同、绛等州节度使,俄以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时大兵后,天下愿治,屿望轻,无它才,不为士议谐可,既骤得政,中外怅骇。乃奏置太一坛,劝帝身见九宫祠。帝由是专意,它议不能夺。帝尝不豫,太卜建言,崇在山川。屿遣女巫乘传,分祷天下名山大川,巫皆盛服,中人护领,所至干托州县,赂遗狼藉。时有一巫美而蛊,以恶少年数十自随,尤憸狡不法,驰入黄州。刺史左震晨至馆请事,门鐍不启。震怒,破鐍入,取巫斩廷下,悉诛所从少年,籍其赃,得十馀万,因遗还中人。既以闻,屿不能诘,帝也不加罪。明年,罢屿为刑部尚书,又出为淮南节度使,犹兼祠祭使。始,屿托鬼神致位将相,当时以左道进者纷纷出焉。

旧唐书一三十李泌传略云:

泌颇有谠直之风,而谈神仙诡道,或云尝与赤松子、王乔、安期、羡门游处,故代为所轻,虽诡道求容,不为时君所重。德宗初即位,尤恶巫祝怪诞之士。初,肃宗重阴阳祠祝之说,用妖人王屿为宰相,或命巫媪乘驿行郡县以为厌胜。凡有所兴造功役,动牵禁忌。而黎干用左道,位至尹京,尝命内集众工,编刺珠绣为御衣,既成而焚之,以为禳禬,且无虚月。德宗在中宫颇知其事,即位之后,罢集僧于内道场,除巫祝之祀。有司言,宣政内廊坏,请修缮,而大卜云,孟冬为魁冈,不利穿筑,请卜他月。帝曰:春秋之义,启塞从时,何魁冈之有?卒命修之。又代宗山陵灵驾发引,上号送于承天门,见輼輬不当道,稍指午未间。问其故,有司对曰:陛下本命在午,故不敢当道。上号泣曰:安有枉灵驾而谋身利?卒命直午而行。及建中末,寇戎内梗,桑道茂有城奉天之说,上稍以时日禁忌为意,而雅闻泌长于鬼道,故自外征还,以至大用,时论不以为惬。

及国史补上李泌任虚诞条(参太平广记二八九妖妄类李泌条)云:

李相泌以虚诞自任。当对客曰:令家人速洒扫,今夜洪崖先生来宿。有人还美酒一榼,会有客至,乃曰:麻姑送酒来,与君同倾。倾之未毕,阍者云:某侍郎取榼子。泌命倒还之,略无怍色。

则退之当时君相沉迷于妖妄之宗教,民间受害,不言可知。退之之力诋道教,其隐痛或有更甚于诋佛者,特未昌言之耳。后人昧于时代性,故不知退之之言有物意有指,遂不加深察,等闲以崇正辟邪之空文视之,故特为标出如此。

四曰:呵诋释迦,申明夷夏之大防。

昌黎集三九论佛骨表略云:

臣某言,伏以佛者,夷狄之一法耳。自后汉时流入中国,上古未尝有也。假如其身至今尚在,奉其国命,来朝京师,陛下容而接之,不过宣政一见,礼宾一设,赐衣一袭,卫而出之于境,不令惑众也。

全唐诗一二函韩愈十赠经僧诗云:

万里休言道路赊,有谁教汝度流沙。只今中国方多事,不用无端更乱华。

寅恪案:退之以谏迎佛骨得罪,当时后世莫不重其品节,此不待论者也。今所欲论者,即唐代古文运动一事,实出安史之乱及藩镇割据之局面引起。安史为西胡杂种,藩镇又是胡族或胡化之汉人(详见拙著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上篇),故当时特出之文士自觉或不自觉,其意识中无不具有远则周之四夷交侵,近则晋之五胡乱华之印象,“尊王攘夷”所以为古文运动中心之思想也。在退之稍先之古文家如萧颖士、李华、独孤及、梁肃等,与退之同辈之古文家如柳宗元、刘禹锡、元稹、白居易等,虽同有此种潜意识,然均不免认识未清晰,主张不彻底,是以不敢也不能因释迦为夷狄之人,佛教为夷狄之法,抉其根本,力排痛斥,若退之之所言所行也。退之之所以得为唐代古文运动领袖者,其原因即在于是,此意已见拙著元白诗箋证稿新乐府章法曲篇末,兹不备论。

五曰:改进文体,广收宣传之效用。

关于退之之文,寅恪当详论之矣(见拙著元白诗箋证稿长恨歌章)。其大旨以为退之之古文乃用先秦、两汉之文体,改作唐代当时民间流行之小说,欲藉之一扫腐化僵化不适用于人生之骈体文,作此当尝试而能成功者,故名虽复古,实则通今,在当时为最便宣传,甚合实际之文体也。至于退之之诗,古今论者亦多矣,兹仅举一点,以供吾国文学史者之参考。

陈师道后山居士诗话云:

退之以文为诗,子瞻以诗为词,如教坊雷大使之舞,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今代词手唯秦七、黄九尔,唐诸人不迨也。

寅恪案:退之以文为诗,诚是确论,然此为退之之文学上之成功,亦吾国文学史上有趣之公案也。

据高僧传二译经中鸠摩罗什传略云:

初,沙门慧叡才识高明,常随什传写。什每为叡论西方辞体,商略同异,云:天竺国俗甚重文制,其宫商体韵以入弦为善。凡觐国王,必有赞德,见佛之仪以歌叹为贵,经中偈颂皆其式也,但改梵为秦,失其藻蔚,虽得大意,殊隔文体,有似嚼饭与人,非徒失味,乃令呕秽也。什尝作颂赠沙门法和云:“心山育明德,流薰万由延。哀鸾孤桐上,清音彻九天。”凡为十偈,辞喻皆尔。

盖佛经大抵兼备“长行”即散文及偈颂即诗歌两种体裁。而两体辞意又往往相符应。考“长行”之由来,多是改诗为文而成者,故“长行”乃以诗为文,而偈颂亦可视为以文为诗也。天竺偈颂音缀之多少,声调之高下,皆有一定规律,唯独不必叶韵。六朝初期四声尚未发明,与罗什共译佛经诸僧徒虽为当时才学绝伦之人,而改天竺为华,以文为诗,实未能成功。惟仿偈颂音缀之有定数,勉强译为当时流行之五言诗,其他不遑论及,故字数虽一定,而平仄不调,音韵不叶,生吞活剥,似诗非诗,似文非文,读之作呕,此罗什所恨也。如马鸣所撰佛所行赞,为梵文佛教文学中第一作品。寅恪昔年与钢和泰君共读此诗,取中文二译本及藏文译本比较研究,中译似尚逊于藏译,当时亦引为憾事,而无可知何者也。自东汉至退之以前,此种以文为诗之困难问题迄未能有解决者。退之虽不译经偈,但独运其天才,以文为诗,若持较华译佛偈,则退之之诗词皆声韵无不谐当,既有诗之优美,复具文之流畅,韵散同体,诗文合一,不仅空前,恐亦绝后,决非效颦之辈所能企及者矣。后来苏东坡、辛稼秆之词亦是以文为之,此则效法退之而能成功者也。

六曰:奖掖后进,期望学说之流传。

唐代古文家多为才学卓越之士,其作品如唐文粹所选者足为例证,退之一人独名高高世,远出馀子之上者,必非偶然。据旧唐书一六十韩愈传云:

贞元之间,文字多尚古学,效杨雄、董仲舒之述作,而独孤及、梁肃最称渊奥,儒林推重。愈从其徒游,锐意钻仰,欲自振于一代。

及新唐书一七六韩愈传云:

愈成就后进士,往往知名。经愈指授,皆称“韩门弟子”。

则知退之在当时古文运动诸健者中,特其承先启后作一大运动领袖之气魄与人格,为其他文士所不能及。退之同辈胜流如元微之、白乐天,其著作传播之广,在当日尚过退之。退之官之低于元,寿之短于白,而身殁之后,继续其文其学者不绝于世,元白之遗风虽尚流传,不至断绝,若与退之相较,诚不可同年而语矣。退之所以得致此者,盖亦由其平生奖掖后时,开启来学,为其他诸古文运动家所不为,或偶为之而不专其意者,故“韩门”遂因此而建立,韩学亦更缘此而流传也。世传隋末王通讲学河汾,卒开唐代贞观之治,此固未必可信,然退之发起光大唐代古文运动,卒开后来赵宋新儒学新古文运动,史证明确,则不容置疑者也。

综括言之,唐代之史可分前后两期,前期结束南北朝相承之旧局面,后期开启赵宋以降之新局面,关于政治社会经济者如此,关于文化学术者亦莫不如此。退之者,唐代文化学术史上承先启后转旧为新关捩点之人物也。其地位价值若是重要,而千年以来论退之者似尚未能窥其蕴奥,故不揣愚昧,特发新意,取证史籍,草成此文,以求当世论文治史者之教正。

【Of Discourse 论辞令】相关文章:

1.数学论

2.论文学

3.论道德

4.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5.论广告创意

6.论老实话散文

7.正义论读后感

8.论中国读后感

9.论道德理性

10.《内经》论“喘”

下载word文档
《Of Discourse 论辞令.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