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一串红的周年栽培分析论文

一串红的周年栽培分析论文

2023-01-28 08:32:2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尽头”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一串红的周年栽培分析论文,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整理后的一串红的周年栽培分析论文,希望对大家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一串红的周年栽培分析论文

篇1:一串红的周年栽培分析论文

一串红的周年栽培分析论文

摘要:一串红是重要的节日用花,栽培技术简单,易推广。经种植实践,不断改进育苗、栽培、管理技术细节,可实现一串红的周年栽培,创造更佳观赏效果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一串红;周年栽培;实践

一串红是重要的节日用花,生产上普遍采用秋播形式,在温室内上盆,第2年“五一”开展,生长期180~210d。其栽培技术较瓜叶菊、仙客来、报春等春季用花简单,成本低,易推广。若栽培管理措施得当,可在一年中的任何季节开花。

1育苗技术

一串红的育苗有播种和扦插育苗2种方式,其中扦插育苗周期短、苗相整齐、植株势弱、花期早、开花整齐。

1.1合理选择育苗时期

合理地确定育苗时期是实现一串红周年栽培的基础。如要在“十一”用花,需在3月中下旬或4月上旬播种。当然,花头大小不同要求的播种期也不一样,同样是“十一”用花,需直径为25cm的花头,播种可延迟到4月底至5月初,其他季节用花可依次类推。

1.2扦插育苗技术

(1)扦插时期的确定。扦插育苗可比播种育苗晚10~30d,也可和播种时期相一致。

(2)插穗的培养和选取。插穗有2种来源,一是播种苗,二是摆花后的老株,均要求采穗母株生长健壮、无病虫害。

(3)扦插基质的选定和扦插。生产上的扦插基质有河沙、炉渣、蛭石、细沙土等。一般在冬季扦插用蛭石成活率最高。扦插前先浇透水,用比插穗稍粗一点的木棍在扦插基质上边打孔边扦插。打孔深度为插穗长度的1/3~l/2,密度以插穗叶片之间不相互遮挡为准。插好后进行浇水,以使插穗与基质密接,保持插床温度在15~25℃。

2栽培技术

(1)配制营养土。一串红喜疏松肥沃的沙壤土。因此,在生产中需用腐叶土、细沙、园田土均匀混合即可。

(2)苗木移栽。一串红扦插成活后要及时上盆移栽,上盆时先用小盆,待根系长满后依次倒入大一号的盆中。

(3)日常管理。一串红的冬春温室栽培管理,除了常规管理外,还需注意以下几点:①浇水。温室内的空气湿度大、蒸发量小。因此,一般在盆土表面稍干时进行浇水,或3~7d浇1次即可。②光照管理。一串红是喜光花卉,在光照充足的情况下,植株健壮、花多、花色鲜艳、抗病能力强。因此,一串红进温室后,必须摆放在光线最好的地方,必要时补充人工光源。③温度管理。一串红最适宜的温度为20~25℃,室内温度低于15℃会引起叶片发黄脱落,超过30℃会引起花、叶变小,花期缩短。因此,在春季温度升高时需经常放风以保持适宜的温度。④防治病虫害。一串红一般很少发生病虫害,但在温室内可能发生一串红腐烂病。该病是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发生的,一旦发生此病,可通过通风降温、降湿来调节。要控制一串红花叶病的发生和蔓延,灭蚜有一定的作用,同时应清除附近的其他寄主,以减少侵染源。如果发生红蜘蛛、蚜虫等虫害,可喷内吸性高效低毒杀虫剂防治。⑤出室前的管理。一串红成型后,需进行出室锻炼,在出温室前20d应逐渐进行放风、通气锻炼,使温度逐渐降低,以使一串红适应外界环境温度,浇水量也要有一定的'控制,一般做到盆土不干即可。

3缩短一串红生长周期的技术措施

为了实现一串红周年栽培,需要缩短其生长周期,促成提早开花。以播种育苗为例,可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1)浸种。将准备播种的种子,用30~35℃温水浸种。当年的种子,需浸4~6h,隔年的种子需浸8~12h;然后捞出在纱布上摊开,待种子表面干爽后,即可播种。

(2)播种。每年12月下旬,在温室中用育苗箱播种。播种土采用不含粪肥的腐殖质土并过筛,装箱后压实,浇透水,当土表不积水时,方可播种。覆土厚度为0.3cm左右,播后育苗箱上盖玻璃以保水。

(3)人工增光。由于一串红为喜光植物,采用增加光照的方法,促进其生长发育,每4m2温室安装1盏100W白炽灯,每天16~20时进行增光处理,处理时间从种子出苗至开花。(4)分箱、换盆。当小苗长至2片真叶时进行分箱,其株行距为5cm×5cm。培养土为园土3份、草炭1份、河沙1份、腐熟农家肥1份。待真叶长至6~8片叶,直接移入直径17cm的花盆,同时留4~6片叶摘心;当侧枝萌发达到一定长度时,进行2次摘心。同时要加强管理,白天温度保持在20~25℃,夜间温度在10℃以上。

(5)水肥管理。一串红苗期不宜浇水过多,以免引起“水黄”。出苗后要加强通风,上盆要进行蹲苗处理,主要是减少浇水次数和浇水量,保持小苗上午生长良好,中午呈萎蔫状态,促使根系生长。这时浇水宜在日落前进行,上盆初不宜大水,扎根后可逐渐加大浇水量。一串红喜疏松肥沃土壤,上盆时,须施适量底肥,以腐熟农家肥为宜,也可放少量磷酸二铵。

采取以上技术措施,一串红从播种至开花共120~130d,生育期缩短60~80d。不仅缩短了一串红生长周期,还节约了一定的能源。

篇2:分析马尾松栽培管理技术论文

分析马尾松栽培管理技术论文

马尾松是我国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一种松树,在南方各省森林蓄积量中,马尾松占一半以上。马尾松喜光,要求温暖湿润的气候,对土壤要求不严,能在石砾土、沙质土、粘土、山脊及岩石裸露的石缝里都能生长。忌水涝,不耐盐碱,喜酸性和微酸性土壤, pH值4. 5-6. 5生长最好。在钙质土和石灰岩风化的土壤上往往生长不良。

管店林业总场是安徽省最大的国有林场,现经营总面积25万余亩,有林地面积近20万亩,其中马尾松林13万亩,占有林地的65%,笔者通过近十多年的栽培观察和逐步摸索,体会到通过以下具体措施对促进马尾松生长,增加单位面积产量有明显作用,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

1 马尾松的造林技术

1. 1 造林地的选择

马尾松造林地不宜大面积集中连片,要根据树种特性和立地条件,因地制宜,合理布局,使之与阔叶树混交,既有利于水土保持和改善森林生态环境,又有利于预防马尾松毛虫的蔓延发展和森林火灾发生。应根据经营目的,交通条件,培养不同的材种,以便分别采取相应的经营措施,充分发挥马尾松的生产潜力。

1. 2 整地方式

造林前一年秋冬整地效果较好。皖东丘陵地带一般多采用块状整地。暗穴、半明穴整地对防止水土流失,降低造林成本有明显效果。劳动力充足,经济条件较好的地方,提倡明穴整地,确保整地质量;有利于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促进幼苗早期生长。块状整地规格一般可按50×50×30cm。

1. 3 造林密度

造林地立地条件较差的,初植密度要适当大一些,每亩500-600株。

立地条件较好,土壤厚度达50cm以上,肥力中等偏上的,交通便利,经营集约度较高的地方,每亩栽植300-400株,以培养中大径级材为目的。

1. 4 造林方法

植苗造林是马尾松造林的主要方法。适时栽植是保证造林成活的关键之一。松苗早春顶芽抽梢较早,故应早栽。早栽具有早发根、易成活、早生长、能抗旱等优点。一般适宜的栽植时期在1月中下旬至3月中上旬。皖东丘陵地区春节前后,土壤解冻,冰雪融化,或下透雨后,即可栽植,阴天毛毛细雨或雨后天晴土壤湿润时栽植最佳,吹干风时不宜栽植。

供造林的苗木(Ⅰ、Ⅱ级苗)要妥为保护,确保不破坏根系,随打浆随假植,假植时间不超过24小时,泥浆不稀不稠,运输时防止苗木根部失水,栽植时如果泥浆失水发干应二次打浆。栽植时务必做到随取苗,随栽植。马尾松栽植时的基本要点是:分级栽植,深栽黄毛入土,不窝根,不吊空,根系舒展,扶正苗木,踩实捶紧。

集约经营程度较高的地方,可带基肥造林,对促进幼林速生和提早郁闭有相当明显的效果。

2 马尾松的抚育管理

2. 1 幼林抚育

造林后3—5年内,根系入土浅,对不良环境的抵抗力差,加强对幼林的抚育管理,这是巩固造林成果,促进幼林生长的重要环节措施。

2. 1. 1 松土除草 新造幼林的生长发育,与其周围的环境条件有着密切关系。林地上杂草灌木丛生,会与幼林争夺水分、养分和光照;杂草根系盘结还会阻碍幼树根系的伸展,通过除草,可改善幼林的生长条件,有利于幼树的光合作用和生长。除草松土主要是在幼树周围,范围应稍大于原穴,由里到外,由浅到深,免伤根系和枝干,并注意拣去石块,土培成馒头形,杂草、灌丛铺盖在幼树周围。

除草松土时间和次数,取决于幼林生长的特点以及杂草繁茂程度和气候条件。最适宜的时期应在幼林生长旺盛期来临之前进行,以5-6月为好,入秋前杂草尚未结籽,除草松土效果好,且能减少来年杂草的滋生。一般连续抚育三年,第一年至第三年可按3、2、1次数进行。初植造林密度大,幼林生长旺盛,可抚育二年,分别按2次和1次进行。造林后头三年,要严格封山或加强看护,防止割草、人畜破坏等。

2.1. 2 补植:幼林缺株,于当年秋季进行一次造林成活率全面检查,了解成活情况,提出解决办法。按补植规定,成活率在40%以下应重新造林, 41-84%应进行补植,或成活率虽达85%以上,但有局部地段成活低或死亡植株集中连片,也应补植。补植工作一般应在当年秋季或翌年春季进行。补植应在原种植点上进行或整地后用同龄苗补植。

2. 2 成林抚育

幼林郁闭后至林分主伐前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属于林分分化稀疏阶段,表现为林木株数的减少,树高和直径的增加。如不进行必要的抚育任其生长,就不能达到速生、丰产、优质的目的。因此,马尾松幼林郁闭后,应进行修枝和抚育间伐等抚育管理。

2. 2. 1 合理修枝 合理修枝可改善马尾松干形,获得无节良材,提高木材质量,又能促进林木生长。5—6年生的马尾松是修枝最适宜的起始年龄,此时树冠下部枝条由于通风透光不良,开始自然枯死,但枯死脱落的速度缓慢,如不及时修去,今后则会形成大的死节。为了促进生长和减少节疤,可将枯枝和生长衰退的枝条全部修去。对树冠中最长最粗的枝条也应酌情修去,避免偏冠,使树冠匀称。水平枝上面的枝条,受光充足,生长旺盛,不能修除,否则影响生长。

修枝应掌握“轻修、勤修”的原则,修枝务必要使树冠和树高比例适度, 生以前,树冠为树高的三分之二; 10—后,树冠可为树高的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一;以保持树干上部枝条有一定的营养面积

修枝的适宜时期从晚秋至早春,这时修枝,伤口流脂量少,易封闭,修切的伤口至生长季节尚有一段时间,能加速愈合,缩短伤口的愈合期。生长季节和寒冬不宜修枝,否则会影响生长。供修枝用的砍刀、锯子等,一定要锋利。修枝时要避免树干劈裂或撕开树皮,以免影响切口愈合而造成溃烂,影响材质。马尾松修枝以不留桩的方法效果好,即使留桩以小于1cm为宜。

如主梢受松梢螟危害而不能正常生长或折断,在修枝时应有目的地培养一个侧枝,促进其旺盛生长,以代替主梢。

2. 2. 2 抚育间伐 马尾松林林分郁闭后进入群体生长阶段,原来幼树与环境的矛盾转化为各个体之间的矛盾。随着林龄的增加,各林木要求的营养空间也不断增大,相互挤压,引起强烈的'分化和自然稀疏。始伐年龄:抚育间伐的始期,应从造林密度、立地条件、林分郁闭度、胸径和材积连年生长量以及间伐木的利用价值等方面来综合考虑。不同的造林密度、立地条件等,林分郁闭时间有所差异,一般在4—6年郁闭,郁闭后2-3年,林分的分化逐渐明显,出现被压木,小径材较多,郁闭度达0. 8—0. 9,即可开始抚育间伐。一般在8—10年进行第一次间伐。造林密度大的、立地条件好的或经营水平较高的林分,生长快、郁闭早,抚育间伐应适当提前;造林密度不大或立地条件较差的,可推迟1—3年。

间伐强度:间伐强度关系到保留木的生长和林分产量。强度太小,林冠恢复郁闭快,没有起到抚育间伐的应有的作用,反而缩短间伐重复期,增加间伐次数,间伐材过小,利用价值高,同时还增加了抚育投资。强度太大,造成林中空地,林地杂灌滋生,林地干燥,树干尖削,破坏林分郁闭,影响林木生长。适宜的间伐强度应根据造林密度,林分生长特点确定。8—10年进行一次弱度的抚育间伐,强度为林分材积的10—15%,并可结合修枝。10—可采用度到强度的抚育间伐,强度为林分材积的20—30%,同时伐除干形不良的上层林冠的林木。20年以后,可采用强度为30%的抚育间伐。

间伐重复期:通常以3—5年为宜。间伐后林分郁闭度应保持在0. 6—0. 7之间。重复次数应根据培育材种而定,中径级用材林一般经2—3次重复即可主伐利用。

间伐方式:因林分结构不同,有上层抚育间伐和下层抚育间伐两种。在人工同龄纯林内,宜采用下层抚育间伐,主要伐去林冠下层的被压木、濒死木,同时伐除干形不良的上层林冠的林木。抚育间伐时要按照“砍小留大,砍密留稀,砍劣留优”即三砍三留原则进行。林内的断梢木,双梢木如对保留木有辅助作用,或伐除后会出现天窗,应予保留不砍。在以马尾松为主的混交林内,主要采用上层抚育间伐,即伐除林冠上层压抑马尾松生长的非目的树种,并可根据实际情况结合进行下层抚育间伐。

篇3:农作物无公害栽培管理分析论文

农作物无公害栽培管理分析论文

以前社会的经济发展较为缓慢,人们只能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还不能对食物的品类、质量提出过多要求。近30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对于食物的需求不再只是填饱肚子,而是更加偏向于天然无污染、无公害的食品[1],从而促进了农作物无公害栽培技术的产生与发展,本研究则主要以甘肃省为例,探究农作物无公害栽培技术。

1 甘肃省农作物无公害栽培技术的发展现状

甘肃省地貌比较特殊,自然条件存在不同的差异。即便是同一种农作物,可能在不同地区需要不同的作业方式。所以,对地理特点、农作物了解不够全面,则会使农作物无公害栽培技术还未受益,却在实践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遭遇一定的阻碍。本庾在详细分析甘肃省农作物的基础上,对甘肃省农作物的无公害栽培优化布局提出了一些意见与建议。

2 甘肃省无公害农作物栽培技术存在的问题

在进行农作物无公害栽培实践的初期,由于对这一技术缺乏了解,且经验不足,所以不免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既使农作物无公害栽培技术未达到预期效果,也为今后农作物无公害栽培技术的实践奠定了经验基础。农作物无公害栽培技术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2.1 盲目使用肥料

由于原有农作物栽培方式主要靠使用一些化学肥料来促进农作物的增产增收,这种粗放的农作物种植方式,持续了几十年的时间,使土壤本身的生态结构遭到严重破坏,土壤环境严重污染[2]。然后在这样的土壤中进行农作物的无公害栽培,初期会因为以上问题而造成一定的难度,难以保证农作物的纯度与营养。

2.2 土地污染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的发展速度也加快,近年来,很多农村原本的责任田上都布满了工厂厂房,这些污染环境严重的工厂在生产中排出大量的废水废气,废水都渗透到周边的土壤里,使土壤受到严重污染。农作物在这样的土地上种植,食用后会因含有有害物质而危害人类的健康,这使农作物无公害栽培技术在很多地区都难以开展。

3 甘肃省无公害农作物的栽培管理措施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在进行农作物无公害栽培实践的初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只有积极地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使无公害栽培技术获得进一步发展。下面对无公害栽培技术提出了几方面的管理措施。

3.1 修建无公害农作物的种植场地

在无公害作物的培育过程中,环境问题首当其冲,并且也是最主要的问题。为了确保所培育农作物安全、无公害,就要选择一块安全、无污染的种植场地。场地的选择关系到农作物质量的好坏,是极为关键的问题,一定要选择远离工厂与村庄的地块。

3.2 科学治理和预防病虫危害

在无公害作物的培育过程中,防治病虫危害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要做好病虫的预防工作。尽量不对农作物施加农药,严禁使用药性强的高残留农药。尽量使用轻度的可溶解的农药,避免污染土地,确保农作物安全无公害[3]。

3.3 选择优秀的农作物品种

优质品种的选择也是农作物无公害栽培中的重要因素。优质农作物品种的抗病能力强,产量也可以得到保障。选取优质的农作物品种应该按照不同作物的特性及地理环境进行选择,只有选取优质的种子,才可以使无公害农作物的技术获得进一步的实践与发展,才可以确保农作物天然、无污染。

4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食物的质量愈发地重视,对农产品的无公害栽培技术将会越来越关注。本研究主要分析农作物无公害栽培技术所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这样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这对于农产品的无公害栽培技术的研究具有基础性的意义,能够推动我国农作物公害栽培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保障我国人民吃上健康纯天然的食品,为我国农业技术及食品安全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篇4:青花菜高效栽培模式分析论文

青花菜高效栽培模式分析论文

论文关键词:荔浦芋;青花菜;栽培模式

论文摘要:在贵州南部干热河谷地区采用荔浦芋-青花菜高效栽培模式,结果表明,能周年利用土地,平均产值纯利达6.96万元/hm2,取得较高经济效益。

荔浦芋为广西荔浦县特产,为皇室贡品,贵州未见其栽培种植的报道,贵州省果树科学研究所从广西引进了荔浦芋进行种植。通过试验表明,荔浦芋生育期较长,冬春有一段土地空闲,为了有效增加土地利用率,提高土地综合效益,笔者在~,开展了荔浦芋-青花菜栽培模式研究,旨在为荔浦芋的产业化生产提供一些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荔浦芋是从广西荔浦县引进的无病害种芋;青花菜为市售,以多利牌香港黄清河有限公司经销的玉皇西兰花和农丰牌惟勤企业有限公司经销的马拉松青花菜为最好。

1.2栽培模式

荔浦芋于3月中旬种植,采用双行种植法,宽行距1.7m,种植株行距40cm×60cm,种植2.94万株/hm2,10月底至11月初采收。青花菜于10月中下旬播种,畦宽1.3m,畦面宽90cm,挖穴,行距40cm,株距50cm,种植3.08万株/hm2,11月中下旬种植,翌年1月下旬至2月上旬采收。

1.3统计方法

按种植小区,每小区调查20株,田间测产。

2荔浦芋-青花菜栽培模式要点

2.1荔浦芋

2.1.1品种。荔浦芋品种为广西荔浦县优选出来的荔浦芋作种,其生育期长达210d,我地需在3月中旬种植,在11月上旬收获。荔浦芋头剖视,紫色槟榔花纹密布,肉质较松粉细滑,特别甘香,曾为皇室贡品,现已进入百姓家。

2.1.2整地施肥。3月初深耕土地,撒施腐熟农家肥45t/hm2,按1.7m进行开沟,厢面宽1.1m,厢底宽1.3m,厢高20cm。

2.1.3定植。3月中旬进行荔浦芋定植,按行距60cm、株距40cm进行开穴。荔浦芋种子用500倍多菌灵溶液浸种3min,种芋芽向下45°,芽向厢入进行种植,覆土5cm厚,浇足水促其发芽。

2.1.4田间管理。种植后,要保持土壤湿润,芋芽长至3~5叶时,要各追施1次清粪水,促其生长健壮,于5月下旬追施农家肥45t/hm2,硫酸钾复合肥750kg/hm2,后进行引水灌沟,使沟内有浅水,厢上湿润,一直保持到9月初,之后放水干田。在6月份注意割出芋侧芽,促进母芋的生长发育,提高母芋产量。11月初采收。

2.1.5病虫害防治。在贵州南部种植的'荔浦芋目前没有发现病害发生,主要虫害有斜纹夜蛾、芋双线天蛾、芽虫,可用蚜虱净、功击1000倍液进行防治。

2.1.6收获。一般是地上部叶片变黄,叶柄下垂,这时大约有3张叶片左右。收获时土壤需干燥,选晴天进行。挖取后割除残留芋苗,除净根须及吸土,在田间稍晒表皮,将母芋与芋仔分别摊开在木板或楼板3~5d,然后分别堆藏在通风的室内。

2.2青花菜

2.2.1播种。10月下旬,整地播种,整细耙平,每平方米播青花菜种子500粒左右,以腐熟农家肥覆盖。品种以玉皇西兰花和马拉松青花菜为最好。

2.2.2整地施肥。在11月中旬,深翻土地,整细耙平,开沟作畦,畦宽1.3m,畦面宽90cm,挖穴,行距40cm,株距50cm,施入农家肥30t/hm2,种植3.08万株/hm2。

2.2.3移栽。在苗长到4叶时移栽,栽后浇足定根水,以后泥土发白时需浇水。

2.2.4管理。在移栽后10d,用清粪水提苗,以后每10d施1次清粪水,共施3次,待青花菜现蕾后加入硫酸钾复合肥150kg/hm2,对水浇施。后期加强水分管理,不要干畦。

2.2.5病虫害防治。因在冬季种植,基本没有病虫害发生。

2.2.6采收。待青花菜花球长到直径13~16cm、花蕾有绿豆的一半时即可采收。

3结果与分析

经实地测产结果表明,青花菜平均产量达15.0~16.5t/hm2,产值4.5万元/hm2;荔浦芋产量达33.75t/hm2,其中母芋20.25t/hm2,仔芋13.50t/hm2,产值6.21万元/hm2(母芋2.4元/kg,仔芋1元/kg)。合计年产值10.71万元/hm2,扣除2茬投资成本3.75万元/hm2,纯收入6.96万元/hm2。

4结论

通过试验种植,荔浦芋在贵州南部种植表现良好,配合青花菜种植,能达到对土地的周年利用,选用玉皇西兰花和马拉松青花菜配合荔浦芋种植,效益达6.96万元/hm2。

5参考文献

[1]蒋业洋.荔浦芋无公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广西农业科学,,35(4):300-303.

[2]陈良,邱祖杨.无公害荔浦芋病虫害防治技术[J].广西园艺,(6):38.

[3]陈建,王贵成.荔浦芋头栽培技术要点[J].南阳农业科技,2003(1):17.

[4]廖红梅,王安全,唐德方.荔浦芋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广西园艺,2003(5):13-14.

[5]赵志国,支荣英.青花菜无公害栽培技术[J].西北园艺(蔬菜),(1):11-12.

篇5:水果黄瓜栽培中沼液肥的作用效果分析论文

水果黄瓜栽培中沼液肥的作用效果分析论文

水果黄瓜是天水市近10 年来,在以连栋温室为主的中高档设施中发展起来的高档水果型蔬菜。因其个小、质地脆嫩、香甜可口,又不受季节限制可周年栽培,四季生产上市,成为严冬早春水果淡季能正常上市的最新鲜水果,一直深受当地人的青睐。水果黄瓜的效益在于产量,卖点在于品质,因此品质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众所周知,能提高水果黄瓜产量、品质的最好方法是在生长期内重施和增施有机肥、少施或不施化肥。

水果黄瓜是生长速度快、采摘时间快、灌水追肥周期快的高水肥蔬菜作物。只有在其生育期内大量多次地施入高质量的有机肥,才能提供足够的养分,生产出市场需要的细嫩可口、高品质的水果黄瓜。目前,天水市水果黄瓜有机肥施用现状是质次量少、品种单一、方式传统、以底肥一次性施入。而长期多次地追施以氮素为主的各种化肥和冲施肥,严重影响和制约了水果黄瓜产量和品质的提高。为给水果黄瓜栽培提供最佳的有机肥替代品,使其在不依靠传统有机肥的条件下,获得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人员将近年来在其他作物上已应用成功的高效有机沼液肥应用到水果黄瓜栽培上,从根本上解决水果黄瓜产量、品质和效益不高的问题。有机沼液肥具有肥效高、体积小、成本低的特点,在水果黄瓜栽培中施用,不仅可以解决因不施或少施有机肥给生长带来的诸多不良影响,而且可以提高当地沼液肥生产企业和生产户的经济效益。

沼液肥之所以能代替有机肥,是因为沼气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可溶性微生物代谢产物和无机盐,沼液中的钙含量高达 0.02%,磷 0.01%,铁 0.01%,铜、锌、锰、钼等含量虽在 0.001% 以下,但都能有效渗透到植物细胞内,从而促使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沼液肥施用方法多样,可作底肥,灌根、叶面喷施效果都很好。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品种:'戴多星',由荷兰瑞克斯旺种苗集团公司提供。

沼液肥:由年产沼液肥 11.4…万 t 的天水润德沼气开发工程有限公司提供。

试验设施:为全自动连栋温室。

1.2 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地设在天水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全自动连栋温室内,水果黄瓜试验面积400.2…m2.示范、对照同为种植槽基质栽培,其中:示范 333.5…m2,对照 66.7…m2.…海拔 1…080…m,年均气温 9.5 ~ 12℃,≥ 10℃活动积温 3…000 ~ 4…000℃,年日照时数 2…000 ~ 2…200…h,年降雨量 450 ~ 600…mm,全年无霜期 185…d.

1.3 试验设计

试验为单因子对比试验,设处理 1( 示范 ):沼液灌根,从第 1 次采瓜开始,每 15 ~ 20…d 用沼液灌根1 次,灌根浓度 5.1%,每株每次灌稀释肥液 0.25…kg.…处理 2( 对照 ):不施沼液肥,但有机肥和化肥均按正常水果黄瓜施肥标准施用。每 667…m2施优质腐熟农家肥6…m3、尿素 25…kg、磷酸二铵 60…kg、硫酸钾 25…kg.每 667…m2定植 4…000 株,双行种植,每 1…m2有2 个种植槽,每槽定植 3 株,株距 0.3…m,小区面积3…m2,共 2 个处理,随机区组排列,重复 3 次。

2 结果与分析

2.1 施沼液肥对水果黄瓜植株生长性状的'影响从表 1 可以看出,施沼液肥的示范田的植株主要…生长性状检测值,均较不施沼液的对照有明显的增加和减少。施沼液肥的植株主要生长性状:主径粗较对照增加 0.2…cm,最大叶面积增加 372…m2,结瓜间距缩短 1.9…cm,瓜长增加 2.3…cm,瓜径增粗 0.5…cm,叶片相对较厚、叶色深绿。说明坚持施用沼液肥的水果黄瓜植株养分充足,生长健壮,因此沼液肥可作为有机肥的替代品。表 1 中植株性状明显的 5 增 1 减,充分说明施用沼液肥的茎蔓粗壮、节短瓜粗,在养分充足的情况下可正常生长。而对照明显养分不足,节间拉长,出现弱长徒长现象,抑制黄瓜产量和品质的提高。

2.2 施沼液肥对水果黄瓜植株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从表 2 可以看出,施沼液肥的示范田的植株主要经济性状检测值,均较不施沼液的对照有明显的增加和提高,因此,沼液肥具有显着的增产增效和提高品质的作用。施沼液肥的植株主要经济性状:单瓜重较不施沼液肥的对照增加 0.01…kg,单株瓜重增加 0.50…kg,…每 667…m2产量增加 2…001…kg,提高 31.3%,含糖量4.8%,较对照提高 29.7%.说明施沼液肥有利于单瓜重量的增加、总产量和含糖量的提高。施沼液肥能使水果黄瓜在养分充足的情况下正常生长,且生长后劲足,瓜体能按期正常膨大,既能增加产量,又能提高品质和效益。

3 小结与讨论

(1) 施用沼液肥能大幅度地提高水果黄瓜的产量、品质和效益,应大力示范推广。

(2) 沼液肥不仅具有显着的增产增效作用,而且可作为有机肥的替代品。在设施水果黄瓜生产上施用沼液肥,还能大大减少沼液肥的浪费。

(3) 沼液肥作底肥 + 灌根施用,不仅能大幅度提高水果黄瓜的产量和效益,而且能大大提高其含糖量和品质。

(4) 施沼液肥虽然效果显着,但适宜的灌根时间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篇6:就茶园常见的不同栽培模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的论文

就茶园常见的不同栽培模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的论文

1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区域概况

湖北恩施州位于该省西南部,地处湘、鄂、渝三省交汇处,属亚热带季风及季风性湿润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常年降水充沛,地势多变,常见气候垂直地域性差异。湖北恩施现有茶园面积约100万余亩,年产量约100万担,是该地区发展支柱型产业。

1.2实验设计

本次研究主要以湖北恩施山区农村茶园为研究背景,研究选择纯茶园区、塑料大棚茶园、林篱茶园三种茶园栽培模式为研究重心对其各模式内部采用定点观测数据方式,分别于5月20~24日、208月2~6日、年10月21~25日3个时间节点对各实验区内部土壤、水分及连续5天区域内部小气候等进行数据测验。

本次研究所有不同栽培模式、栽培区域内茶树进行统一性管理,茶树品种及树龄均相同,区域试验前环境条件均保持一致。

1.3试验方法

1.3.1区域小气候测验

本次研究各实验区域小气候均采用定点定时平行对比测量,每区域每天均持续观测12小时,早8点至晚20点结束,2小时/次,小气候观察内容包含光照强度及内部湿度及温度测量等。

1.3.2土壤理化性状测定

本次研究采用5点取样方法对土壤进行水分、容重、pH值、有机质等进行分别检测,其中化学性状检测土壤需采集土壤表面至30厘米土壤,每10厘米深度为一组,共采集3组数据,含水量取0~60厘米深度,每20厘米为一节点,分3组。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栽培模式对茶园小气候影响分析

2.1.1光照

光照强度、光照时间以及光质是茶树光合作用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但同时除以上影响因素之外,二氧化碳、水分及温度等也可对茶树光合作用产生严重影响[1]。

根据本次研究可知,在不同观察月份中,各栽培模式中茶园日变化趋势未发生明显变化,均于早8点上升,于12:00~14:00达到最高后降低,但5月与8月中,纯茶园的光照强度于各点之上均高于其他茶园[2],且平均光照强度均高于光饱和点。因此,5月及8月中,10:00~16:00之间除纯茶园外,其余茶树栽培模式全天光照强度值均低于光饱和点,利于茶树生长。

2.1.2温湿度

一是温度日变化。本次研究中,各茶园栽培模式不同均会对其空气温度造成一定的影响,根据研究结果可知,不同栽培模式茶园气温日变化规律于3个月测量下变化规律基本均呈先高后低趋势,14:00温度最高,纯茶园相对最高。基本而言,在研究中,空气温度垂直变化3个不同层面中纯茶园气温日变化均明显高于其他茶园,而对比中林篱模式最低。10月气温日变化曲线逐渐趋于平缓。因此各茶园之间曲线变化基本相接近。

二是湿度日变化。根据研究可知,各茶园相对湿度与相对温度呈现反方向变化,空气湿度于中午前后较小,而在3种栽培模式中林篱茶园变化最明显,其次为塑料大棚,因此该研究结果表明,对茶园予以遮蔽可有利于茶园湿度增加[3]。各月份各模式茶园中,林篱茶园湿度最大,而纯茶园最小。

2.2茶园土壤因子研究

2.2.1物理结构改善结果

一般而言,茶园土壤物理性状会对茶树根系生长发育造成一定影响,良好的土壤结构有利于茶园种植环境的稳定及植物根系生长,有利于茶树生长。

一是水分。本文对不同月份不同栽培模式茶园内土壤水分进行测定后可知,各茶园土壤水分总体呈垂直变化趋势且变化趋势均随深度增加而增加,而土层间每月份土壤含水量平均值具有明显差异,在研究中,纯茶园模式水分均最低,而大棚模式及林篱模式水量基本相一致,因此可知,该两种种植模式持水能力较好。

二是容重。一般而言,土壤容重数值与肥力指标具有重要相关性,土壤容重越小则表明其结构性越好、空隙多,渗透性高,在本次研究中,0~40厘米土层中,纯茶园模式土壤容重最高,因此可知,该栽培模式下土壤性状较其他2种栽培模式较差,塑料大棚及林篱模式容重较小,有利于茶树生长。

2.2.2土壤养分状况改良结果

一是土壤速效养分。土壤速效养分指可被水溶解并被植物直接利用的养分,有利于茶树生长。一般而言,上层土壤速效养分均较中下层高,造成此类结果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上层土壤受到的人为干预及自然干预因素较多,其中人为干预主要是指人类对茶园的养分保持操作及施肥管理,自然因素主要是指植物自身对养分的改良。本次研究中,大棚模式茶园肥力在上中下各土层中均较其他各模式好,这与避免雨水冲刷等具有重要相关性。

二是土壤全量养分。该土壤养分主要是指土壤中某营养元素的全部含量,土壤全量养分的'发展及变化趋势与速效养分具有一定相类似性。

3讨论

3.1不同栽培模式对茶园生态环境的影响

本次研究中,林篱模式在具体应用中有树木遮挡,因此可对太阳光造成一定的吸收及反射作用,而塑料大棚遮挡物也有利于直射光遮挡,故与纯茶园相比其直射光较弱,而散射辐射等增强,光照强度均低于光饱和点,因此有利于茶树蛋白质、氨基酸等的积累,提升茶叶质量,这与之前所研究的结果具有一致性。

3.2复合模式效益分析

茶树在生长过程中与生态环境之间关系密切,不同的环境条件对于茶树的形态及生理等均具有不同影响。在本次研究中,林篱模式属林茶复合模式,该类模式在具体应用中有利于光能利用率提升,促进整个种植生态系统的平衡,减少病虫害发生概率,而单作茶园其稳定性较差,难以实现茶园的有效种植及茶叶质量提升。

塑料大棚栽培模式属新兴茶树栽培模式的一种,该模式在应用中可有效提早茶叶开采时间,有利于春茶开采期提前并避免霜冻等对茶树嫩芽所造成的伤害,有利于经济效益增强,值得推广。

3.3发展建议

湖北恩施山区农村茶园茶树种植面积非常广,种植技术等已逐渐趋于完善性发展,在现代茶树种植中,该区域可针对不同的地域特征采用不同的茶园栽培模式形成以茶为主的人工生态系统,加强茶园树种选择,选择主干分支部位较高、受病虫害影响较小且经济效益较高的茶树,加强茶园管理,养殖小型家禽家畜,尽量选择对病虫害有抑制作用的家禽家畜,保护生态环境,在不影响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实现茶园有效生产及机械操作,立地符合无公害要求,避免选择周围具有严重污染物的区域,从而保证茶园茶树生长环境的优越性,提升茶树生长质量,促进茶叶品质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戈照平.不同生态模式茶园小气候变化及对茶叶品质影响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

[2]杨海滨,盛忠雷,谢遥等.不同栽培模式对山地茶园生态环境和茶叶品质的季节调控[J].西南农业学报,2015(4):1559-1563.

篇7:红粘土的成因及其对工程性质的影响分析建筑工程论文

红粘土的成因及其对工程性质的影响分析建筑工程论文

摘 要:自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得到了空前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建筑工程项目数量越来越多,投资规模越来越大。建筑工程性质易受地质条件影响,红粘土就是一种成因复杂的土,对工程性质有较为复杂的影响。它具有特殊的工程力学性质,因此受到了广泛关注,我国对红粘土的研究已经超过五十年历史,是一种特殊的土体存在,其特殊的地质性质影响着工程建设。在工程设计与施工中,必须要对红粘土进行考虑,确定它对地基承载力及基础稳定性的影响。文章将针对红粘土的成因及其对工程性质的影响展开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红粘土;成因;工程性质;影响

红粘土是于一九五八年,我国云贵高原上发现并命名的一种特殊土体。红粘土被发现后,许多地质学家对其进行了研究,随后不久红粘土的高塑性、高孔隙比、高含水量等特征被发现。它对工程性质的影响已被纳入我国《工业与民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当中,成为我国特殊土中的一种。不同性质的红粘土对不同工程性质的影响具有明显差异,具有较强胀缩性的红粘土会对工程质量产生影响,甚至导致工程事故的发生。我国红粘土分布广泛十分容易出现在工业、民间建筑的'土壤上。研究红粘土的成因及其对工程性质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1 红粘土的成因

红粘土为碳酸盐岩系出露的岩石经红土化作用后形成的棕红、褐黄等色的高塑性粘土。这种土地液限大于百分之五十,具有明显收缩性,高压缩性较低,含水率较大,孔隙比高。我国早在第四纪地质研究中就对红粘土展开了研究,建在红粘土地基上的建筑房屋易出现房裂现象[1]。湿热气候的变迁,影响着红粘土分布范围,碳酸盐岩系与湿热气候的分布影响着红粘土分布面积。从气候条件来看,更新世早期我国北方季候具备湿热气候条件,更新世后期湿热气候向南变迁,北方地区早期形成的红粘土便被覆盖或侵蚀,所以分布面积大大减少,只见零星分布,已不多见。由于湿热气候向南迁徙,南方才开始大面积出现红粘土。相关调查研究表明,南方红粘土分布面积约达200万KM2,其物质组成结构表现为游离氧化物含量高。游离氧化物含量高对土的染色有明显增强作用,所以红粘土颜色比较突出。关于红粘土的成因,一直都是国内学者研究的重点内容。李月香教授认为,红粘土的成因受喀斯特成土作用影响,认为碳酸盐岩系风化后形成红粘土。而李大伟则提出了“岩溶堆积”观点,他认为红粘土的成土与岩溶堆积有关[2]。侯宝兴通过物理分析研究,得出结论碳酸盐岩中酸不溶物质是红粘土的主要物质来源,红粘土由这些物质堆积风化成土。但通过对各类研究的归纳,不难看出不论是那种成因研究中,碳酸盐岩系岩石在成土中的特征作用毋庸置疑。红粘土的成因十分复杂,受温度影响,受母岩形成影响,其成因中重要的地质作用是:岩溶作用阶段与红土化作用阶段。红粘土与一般土质相比具有一定特殊性,对工程性质影响较大,建筑工程中必须引起重视。

2 红粘土对工程性质的影响

红粘土分布区主要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有:石漠化造成的岩石崩滑、胀缩性红粘土引起的房裂,红粘土滑坡引起的边坡失稳、人工降水引起的红粘土塌陷等。这四大方面都会对建筑工程造成影响,十分容易引起工程事故。如胀缩性红粘土胀缩性极强,缩量大,胀量小,一旦发生收缩,就会导致房裂现象的发生,造成轻型、砖混结构开裂,影响建筑房屋使用寿命。在特定气候条件下甚至会造成四层以上建筑发生开裂,曾在贵州地区就曾经发生过类似案例。并且胀缩性粘土会引起建筑变形,使基础、基坑受到破坏。一些工程中基坑、基土,变形、坍塌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地基土胀缩性过大导致。胀缩性较高的红粘土,严重破坏了土体的完整性。另外,下浮碳酸盐岩发育有岩溶空隙,上部覆盖有裂隙性红粘土,所以容易受地下水位影响。在建筑工程中人工升降水,都可能引起吸蚀作用和侵蚀作用,导致松散土颗粒被水流带走,造成土洞顶板剪力强度下降,洞璧支撑强度小于土体强度,造成大面积地面塌陷、土体下陷,这将严重影响建筑工程顺利施工,甚至诱发安全事故,导致人员伤亡。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不堪设想,将直接给建筑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做好红粘土处理至关重要。

3 红粘土危害的防治

通过前文分析不难看出红粘土对建筑工程的影响及危害,只有做好防治工作,才能降低红粘土危害带来的影响,保障工程质量,降低工程事故发生可能性。上部硬塑性较强的红粘土在施工中,建筑地基持力层应尽量选择硬塑粘土地基。若是红粘土不均匀地基施工,则需要对地基结构采取加固处理措施,如果无法通过加固措施来解决,那么就需进行地基换土[3]。此外,具体施工中必须考虑到红粘土胀缩性对建筑物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的影响,如果地基收缩量超过允许值,要在房屋转角处采取相应处理措施,防止房裂。可通过设置隔热层的方式,来防止地基剧烈干缩,同时要加宽加厚建筑四周的散水坡,以保障地基土层的湿度不会发生较大变化,而引起收缩,导致房裂。在人工边坡工程中,为了避免红粘土引起滑坡,要采取相应边坡支护措施,防止发生边坡土地散落、滑动、崩塌等现象。除采取必要支护技术手段外,还可采取分级放坡方式来减轻红粘土对工程的影响。另外,压缩性较小,含水量高的问题土,必须要进行处理,可采用的常见方法有垫层置换法、土性改良法等等。在处理红粘土时,要紧密结合工程特点,不同处理技术有着不同适用范围和处理效果,具体选用中要寻找科学合理的处理方式,以保障处理效果,提高工程质量。

4 结语

通过正文分析可以知道,红粘土的成因与碳酸盐岩的特殊作用密不可分,且受湿热气候条件影响,成土过程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分别是:岩溶作用阶段与红土化作用阶段。红粘土对建筑工程性质的影响十分明显,在建筑工程中必须要做好红粘土处理工作。

参考文献

[1] 刘艳敏.巴东组软岩残坡积非饱和红粘土土水特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2,13(11):119-124.

[2] 李珍玉.武广客运专线红粘土地基沉降数值分析及试验研究[D].中南大学,2011,11(14):132-135.

[3] 万智.细粒土的压实特性与潮湿地区公路路基填筑控制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12,13(08):129-136.

【一串红的周年栽培分析论文】相关文章:

1.小班科学:一串红

2.青花菜高效栽培模式分析论文

3.小班艺术活动《一串红》说课稿

4.中班美术活动一串红教案

5.幼儿园中班美术教案《水粉画“一串红”》含反思

6.红苋菜的养殖与栽培方法是什么

7.六一串词

8.太子参林下无公害栽培技术研究论文

9.案例分析论文

10.水利分析论文

下载word文档
《一串红的周年栽培分析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