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黄皮熟了散文

黄皮熟了散文

2023-01-24 08:28:30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傻傻的惆怅着”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黄皮熟了散文,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黄皮熟了散文,希望对大家带来帮助,欢迎大家分享。

黄皮熟了散文

篇1:黄皮熟了散文

黄皮熟了散文

在南方以南的海南岛西石碌,黄皮与土芒果同款,是家家户户门前屋后院墙边上家种的树。

说是种,其实黄皮的果核只要掉落在泥土里,沐浴阳光雨露滋润后不久便会萌芽出细嫩的新绿,毫不讲究生长的环境,所以它是真正意义上的“土产”。

对于黄皮,懂的人能吃出贪婪的味道,不懂的却觉得核比肉多酸不拉叽的没啥可留恋的。

如果黄皮、菠萝蜜和芒果并列摆放一起,那是三种截然不同的形象:菠萝蜜憨厚粗犷,芒果土里土气,黄皮则是小家碧玉了,颜值最好当数黄皮了。

我家邻居门前种着一棵黄皮树,树不高,手腕粗细。每年果实累累,串串金黄压沉了枝桠。

一日,朋友来我家玩,临走她去推她那辆停放在黄皮树下的摩托车,蓦地我听见了她一声惊呼,我以为出了什么事情,出门一看,只见她呆呆地张大着嘴仰头望着黄皮树,我这才发现原来黄皮树已经是满树的熟果子,密密麻麻地挂在枝桠上。我不禁感叹:我怎就没留意它呢?

邻居笑言,他家的果树像是为我家所种的,无论是番荔枝,还是菠萝蜜,乃至黄皮,都是我家的人吃的最多。不光如此,我的朋友们来我家也都忘不了去摘那树上的果子吃,就像是我家的果树一样。想想便知,我家邻居是个多么热情善良之人。

邻居夫妻俩和儿子都很少吃水果,其它邻居也很少摘,这就大大方便了我们家三个吃货了。

黄皮的花为白色小花,果为黄褐色小果,果肉与皮相连,每个果子里都有几个核。黄皮的品种不太一样,有的是酸多于甜,有的是甜多于酸。邻居家这棵则是甜多于酸,口味很好。

小时候我家也有一棵黄皮树,最喜欢把皮咬开时溢出的汁液,更喜欢嘬一口让汁液在嘴里含一会再吸进喉咙的感觉。不知不觉,黄皮树下一地的皮与核,看着老母鸡“咯咯咯”带着一群鸡仔欢天喜地地忙碌着啄过来啄过去,开心而满足。

黄皮中含有大量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可以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还有一个有效作用就是帮助消化。民间就有谚语云:“饥食荔枝,饱食黄皮。”

黄皮的'采摘方法很特别,即不能一个果子一个果子地单摘,而是要一串串地折枝,这样来年的果子就会长得更多更密更好,反之则零零散散大小不一。

朋友仗着个子高,在树下顺手折下了好几串果子,嘴里边吃眼睛还边望着树上的果子,边吃还边感叹:“在树底下吃水果就是爽啊!”因为刚刚下过一场雨,于是连洗都懒得洗了,一颗一颗地接着塞进嘴里,吐出一粒粒果核来。

邻居家的小狗佳佳本来见了生人熟人都喜欢乱吼一通,这时却一直趴在边上的番荔枝树荫里,安静地摇着尾巴看着我们不停地吃,好像也沉浸在我们享受果实的喜悦里了,根本就忘记了自己的任务是看门守家。

邻居家不仅门前有黄皮,后院也有两棵。后院两棵结的果更多,黄橙橙的,圆溜溜的,非常饱满。邻居经常用剪刀一枝枝剪下装在菜筐里,然后送到我家让我品尝。

黄皮果的“小家碧玉”,注定了它的娇气。

果子离开树枝放上一夜,颗粒就没那么饱满了,味道就少了一份原始的清甜。果子之间的摩擦也会影响它的形象,特别是被雨水打过会皮开肉绽,就开始有点酸味。如果在纸箱里闷上一天,那根本没法吃了。

黄皮树的果实越多,象征着这一年的雨水很充足。黄皮熟了,便也到了端午吃粽子的时候了。吃了粽子,喝一碗加盐冲泡的黄皮汤,可以驱除热气。

石碌的土黄皮个头不大,越熟颜色越深,而其它地方的黄皮颗粒大,椭圆形状,颜色稍浅,那个酸甜味没有土黄皮来得自然清爽,通俗一点说,就是少了一点土味。

感谢大自然的馈赠,让我们可以吃上应季的美美的水果。

喜欢果树开花的季节,更喜欢果子满树的时候。满树的花与果,给我带来了收获的喜悦,也撩起了我年少那些酸酸甜甜的念想……

篇2:炎炎夏日话黄皮散文

炎炎夏日话黄皮散文

进入7月份,在贺州的大街小巷,一种金灿灿的时令水果到处出现在街头巷尾,引来了不少市民竞相购买,这种场面要持续到8月底甚至九月初。一种水果能在炎炎夏日风靡两个多月,在水果中实属罕见,这种水果就是黄皮。

黄皮果又名“黄枇”、“黄弹子”、“王坛子”。原产于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等热带地区,四季常青,属于亚热带常绿乔木。黄皮是一种稀有的树种,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树龄长,采摘期久。黄皮果子色泽金黄、光洁耀目,果肉半透明,果昧酸甜,多汁多浆,汁液丰富,含有高量的维他命和维生素C、糖分、有机酸及果胶,色、香、味俱佳。黄皮浑身是宝,根、叶及果核亦能药用,果肉可以降火生津、消食解暑;果皮有利尿、消肿、顺气、镇咳等功效;果核有止痛、行气等功效。民间谚语云:“饥食荔枝,饱食黄皮。”《广东通志》也记载:“食荔枝太多,以黄皮解之”。说明黄皮可帮助消化。《本草图经》把黄皮果叫做“茴香”,异名又叫“蘹香”,茴香油可作驱风剂,在腹气胀时排除气体,减轻疼痛。

黄皮分早熟和迟熟两个品种,早熟品种海南地区四月果子成熟,广东地区六月成熟,广西地区七月成熟。晚熟品种要到7月或8月份才成熟。根据性味黄皮又可分为甜、酸两个品种,如“鸡心黄皮”甜中带酸,就属于酸的品种。而“白糖黄皮”清甜如蜜,属于甜品种。广东云浮郁南的无核黄皮果,果大、肉厚、味甜,也属于甜品种,被誉为“中华名果”。无核黄皮果一般在7月中下旬成熟,采摘期可以延续到8月中旬。

黄皮作为一种优质的水果,其果实除鲜食之外,还可加工成果冻、果酱、蜜饯、果饼及清凉饮料等,或盐渍、糖渍,所以,在民间黄皮果素有“果中之宝”之称。因此,在炎炎夏日里,黄皮果倍受市民亲睐。

黄皮果古而有名,明朝诗人董传策在《噉黄皮果》里写到:“碧树历历金弹垂,膏凝甘露嚼来奇。木奴(柑橘)秋色珍如许,那似香飘褥暑枝。”诗中字尽形神,把黄皮果的味甘、香重描绘得淋漓尽致。古代好些风物笔记中也有它的影子。《齐民要术》记载:“越王祭太乙,坛边有此果,无知其名,因见声处,遂名王坛”。这便是黄皮另外一个名字“王坛”的由来。《岭南杂记》比较详细的描述黄皮:“果大如龙眼,又名黄弹,皮黄白有微毛,囊白如猪脑,夏末结果”。宋代学者周去非《岭外代答》载:“黄皮子,如小枣,甘酸佳味,稍耐久,可致远。”清代的李调元任广东学政,对黄皮情有独钟,他在《南越笔记》中的“广东诸果”篇写道:“黄皮果,状如金弹,六月熟,其浆酸甘似葡萄,可消食,顺气除暑热,与荔枝同进。荔枝餍饫,以黄皮解之。”对其形状、习性、功用的记载可谓一一详尽。

在贺州提起黄皮果,人们会很自然的想起昭平这个小县城,因为在贺州市,昭平的黄皮最出名,县城和各乡镇到处散布着黄皮树,不仅品种繁多,有早中晚熟品种,采摘果期长,而且还有一个著名的特产黄皮糖,清代就成为出口特产,与黄姚豆豉、黄精酒成为“昭平三宝”。明清以来,昭平县城群众就利用边沿空地广植黄皮树。解放前夕,仅昭平县城就有大小黄皮树150多株,单人合抱不过的大树就有13株,年产黄皮果三万多斤。而且有不少属于优良品种,如鸡心黄皮核少果大皮薄,昧甜中略带酸;无核黄皮肉厚、果大、味甜;而民国革命军少将、桂系著名将领何武的“馥桂堂”(今昭平县委大院)有一株“白糖黄皮”,清甜如蜜,果大肉多皮薄,年产三四百斤,被列为昭平果中之冠,现已列为昭平县的名木古树加以保护。

昭平县城的群众自清代就懂得利用黄皮果制成蜜饯,“昭平黄皮糖”清代就被列为广西上送朝廷的贡品。每当黄皮果成熟季节,作坊师傅选用长得半生熟的果实,用石灰水浸泡后将核挤出凉干,然后加白糖文火熬煮再晒干而成。解放前,昭平县城每年制出的黄皮糖产量可达万斤,当时有几家专门制作黄皮糖的商号。最初的黄皮糖用小瓦盅包装,外贴印有“昭平黄皮糖”商标,每盅半斤装。后改用白锡盒包装,每盒一斤。抗日战争后,因白糖货源缺乏,价格暴涨,黄皮糖的生产数量大大减少,年产仅两千斤左右,十分紧俏,素为送礼之佳品,外地人来到昭平以能买到黄皮糖为幸事。解放后,昭平的黄皮糖生产更少,一九六O年以后因县城扩建,黄皮树被大量砍伐,加上树龄渐老缺乏护理,枝衰叶败,结果渐少,果质亦差,黄皮糖的生产加工便停止了。如今,大家如果要品尝黄皮糖,只能到群众家才有,每年黄皮成熟,一些群众都会自己制作一些黄皮糖留着自己用,一来过年招待宾客,二来用来治疗感冒、咳嗽等,市场上已经没有了“昭平黄皮糖”的`踪影。

黄皮果还可以晒成果干做成果脯,也可以制作成黄皮酱。据说,最早制作黄皮酱的是清兵入关后从中原逃到南宁定居的北方人,他们素有吃面酱的习惯,但当时南宁面粉很少,却有丰富的水果资源。于是就有人用制作面酱的方法来加工黄皮酱。黄皮酱选用鲜黄皮加工制成果胚后,加适量的糖、醋、辣椒精心制作而成,富含蛋白质,有机酸、果胶素和多种维生素。黄皮酱味道酸甜可口、辣味适宜,既可以拌粉、饺子直接食用,也可以作为蒸、炒各种肉类和鱼类的佐料。常吃可以增加营养,解暑清热,止咳化痰,提神开胃,帮助消化。1991年,南宁市酱料厂生产的山黄皮酱获全国保健食品博览会金奖。

暑天到郊外旅行,暑气迫人,倘能备带一些黄皮果,口渴或感到头脑闷热不适时,即嚼几个黄皮果,食后喉咙甘凉,一条凉气直透胸腹,不但生津、止渴,且有预防中暑的好处。偶尔还可将果肉、果皮嚼碎,连渣带汁一并吞下,味虽有些辣苦,但可以起到降火、治疗消化不良、胃脘饱胀等作用。

朋友,如有机会来昭平尝尝黄皮果吧,热情好客的昭平人欢迎您的到来!

篇3:枇杷熟了散文

枇杷熟了散文

小满一过,天气越来越热了。

我对夏天并不热爱。大概缘由,是我出生在塞北。故乡塞北的夏日十分凉爽,从没有闷热的时候。而在中原,让人总觉着是住在一只封住口的罐子里,而那只罐子竟有点像东方神话里传说的瓶子。好像是黄河里的渔夫,打捞出来我,他打开这只千年的瓶子,我就是那一缕青烟。想着倒有些害怕,我怎么会是那缕青烟变成的魔鬼啊。。。。。。

我本是良人,如莲女子。我有一枝莲花在手,照着灵魂走在世俗的路上。

看来这闷热的天,会让人浮躁发狂啊。不过,夏天阳光充足,少有的蓝天和白云多了起来。每天早晨,打开窗户,听到美丽悦耳的鸟鸣,是一天中最美好的事。

每日把世俗装得满满的,要想放空,只有自己救赎自己,这是今年忽然明白的事,自从小王子远走他乡,每日也不敢想念,整个周末,就是外出拍摄,只当是采风,只当放空自己,以一颗草木之心,交予自然,这样的生活也是美好。但是,比起活着来,我想,我以内心来救赎,只将内心装满的草木,给孤独,给远方,给彼岸。给那些不再。

偶遇枇杷园,十分惊喜在枝头。

没想到,在这里看到了枇杷。原本不认识枇杷树,在冬天拍摄的花,现在对照是枇杷花。

当看到满园金黄的枇杷果,口水也是酸的。忽然想起半句诗,“枇杷树树香”。枇杷也叫琵琶,是因长得像琵琶,自然神奇,一点都不夸张,那一颗颗枇杷果,坐在树枝上,就像一个个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江南女子。此刻,不是江南,胜似江南,天气雨蒙蒙的,我站在枇杷树下,打着雨伞,很想,“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只是,这样的.气氛有,而那种境界是唐人的,不是我的。

几日前,在兰州探亲,清晨在菜市看到有人卖枇杷,那些枇杷小小的,不如江南的果实大,也不知这小小的枇杷,味道是什么样的。在西北,能相遇枇杷,也算是一分惊喜吧,必定,枇杷产于南方。

我总是一个念旧的人,记得去年在三所拍摄时捡来的枇杷果,回家把那些小鸟啄过的枇杷去掉果皮,把枇杷籽晾干,至今放在一个金属盒子里,我总是有这样的小举动,只是为了从小鸟嘴里丢弃的那些果实,认为上帝分给它们的美味,我来拾起,只为回忆那一瞬间的美。

也许,这不过是自己对时光的眷恋与不舍。这眷恋与不舍,除了怀念还是怀念。

逐渐热起来的夏天,就如一场修行,喜欢那些住在夏天里的一切生物,它们在这一个浓郁的夏天里,歌唱着人间的悲喜与苍凉,盛开着,酝酿着,直到时光长出绿苔。

篇4: 桔子熟了散文

桔子熟了散文

八十年代出生的我,童年的记忆困在了农村那片贫瘠的土地。总是寒酸的,青涩的,就像没有成熟的桔子,有时也馋得人流流口水。

打开记忆之门,最深的“乐子”,就是一群光着膀子的花脸猫,脱掉身上仅有的小裤衩,光屁股爬上村东头那棵被我们折磨得弯腰驼背的老黄连树,纵身一跃,猛地扎进小河,植根于无解处。雀跃着,嚎叫着,似乎想把不远处的蜜桔林震落几个桔子下来才好。

蜜桔林的桔子熟了,青绿的蜜桔屁股乏着黄白,说明桔皮已经薄了,至少比我们调皮的脸皮要薄些。大个大个的桔子压得这些树子头也抬不起来。树下一个窝棚,那是幺爷为它们站岗的哨所。

我们几个脑袋瓜子时而揍在一起,时候散开一阵欢笑,眼睛时不时地向蜜桔林瞄,似乎有事将要发生。直到炊烟在村口瞻望,晚归的飞鸟衔来土得快要掉渣的乳名,我们才结束“黄连树下欢笑---苦中作乐”的游戏。

星星点灯的时候,先放出认识幺爷家那条母狗的“花尾巴”,充当偷桔子的`前哨。窝棚顶上圆月高挂,几个光着膀子的不速之客,鬼祟地向密桔林移动,猫着腰,潜伏着,移动着。

昏暗的窝棚比我们没洗过的脸还黑,偶尔有电筒光影向外照一照。幺爷播放着那个声音沙哑的收音机,不响了就拍几下。皱起爬满沧桑的额头,红着脸憋下两口包谷酒,又继续哼着只有他自己才能听懂的老调。直到叶子烟杆磕出几声咳嗽后,幺爷才渐渐被鼾声放倒。

几声蛤蟆叫,这是偷桔子的暗号,说明童话已经就位,行动开始了。

桔子树下黑漆漆的什么也摸不着,好不容易顺着树枝总算抓到,几个硬邦邦的桔子。也不知道熟了没有,管他三七二十一,有就好。可是童心怎么也抓不着,急得直跺脚。

月亮急黑了脸,星星眨肿了眼泡,虫子们使劲地举报,可窝棚里只剩收音机在一个劲地干闹。

“哎呀”!不好!突然童趣一声高叫,原来被树刺刺了。紧接着传来了幺爷家那只母狗的几声赖叫懒叫。它在为这群熟悉的陌生人的行为感到蹊跷。

“快跑”,“被发现了”!

慌忙中抓起摘下几个桔子,我们抱头鼠窜,赶紧逃,有的人还不时地摔倒。

幺爷还是没出窝棚,只是扯着嗓门吼道:“崽崽们,别把树桠枝给我弄断了,跑啥子啊跑?”

“……”

幺爷家的桔子成熟了,很甜!和幺爷这个人一样好。真记不清偷吃过多少,掰起手指头数着数着,童年从指缝中溜掉……

篇5:桃子熟了散文

桃子熟了散文

莫叹花非春难留,

雨打风吹总见愁。

且看林上金秋色,

早有果实满枝头。

8月7日早起,家中小园观桃甚喜。

前年购得桃树一株,栽在小园,长势很快。去年只开了5朵花,结了3个桃子,没长大就落了,是个什么桃子都不清楚,就想再看一回桃花,如果是毛桃就把它伐了,改种别的。

今年春天花开很繁,结了三十几个桃子,也不管它,由其生长。六月份,街上都有卖桃的了,我家的桃子依然只有核桃大,必是毛桃无疑了。友人说,毛桃虽然长不大,成熟的晚,但也能吃。就耐心等待,熟了再伐。谁知,这树竟有灵性,进入七月果实开始疯长,长得很大,好像要用她的努力,来证明自己不是毛桃,是又大又艳的黄桃。

看着满树的秋艳,满心的喜悦!原来,这果实跟人一样,基因或天命,就决定了它是什么不是什么,有的早熟,有的大器晚成,只要顺势生长。只是你是什么就是什么,不要希望变成别的.什么。该发芽时要发芽,该开花时要开花。春风做媒、蜂蝶传情,你要热烈拥吻,爱得地老天荒;阳光灼灼,你要迎头向上,那是自然给你的艳丽容妆;风霜雨雪,都是你生命的必经历程,是对你的历练、爱护和滋养。不违天时不逆地理,最终都能成正果的。

一夜骤雨,落下一个桃子,还没有熟透,依然娇艳。我洗洗,带着惊喜,带着疑惧,小心翼翼地吃了一口,酸酸甜甜的,是我喜欢的味道。万物生长自有天道!我不伐了,让它好好地生长。我要精心地养护它。每年在这小园里春看桃花、夏看果实、秋品上苍赐予的甜蜜。

明年,桃花会更多。当果实累累压满枝头,到了金秋的时候,请我的朋友来品桃、喝茶、做客。

篇6:柿子熟了散文

柿子熟了散文

每年的农历九月份以后,柿子便大量上市了。这时候的柿子,个大,饱满,甜度高。拿起柿子,你只要捏着蒂把儿,轻轻地一旋,再一揭,一瓣一瓣的红红的柿囊,立马呈现在你的面前。就着口水,舔着它,吸着它,那凉凉的软软的感觉,是相伴一生的所爱呵!

柿子给我的记忆,就这样深深地烙进了我的童年。

我的脑海里,至今仍能清晰地浮现出老家的院子内,那三棵蓬勃的柿子树。温厚的父亲谈起过柿子树的来历。在一次与生产队长到外地赶集的途中,他们合伙买下六棵柿子树苗。精明的生产队长挑了三棵大的,将三棵小的给了父亲。生产队长的三棵大的,死了两棵,剩下的一棵,结出来的柿子,还是扁的。父亲的三棵小的,全都成活,其中的两棵,结出来的柿子,竟然是圆的,个特大。父亲在谈笑间,充满了对生活的知足。我就是在父亲的柿子树下长大的。借着柿子的香甜,一种叫做痒辣子的虫子,也没少让我和伙伴们吃亏。当柿子树从冬天的睡梦中醒来,当柿子树的绿叶又稠又密,为我们遮挡着夏日的烈焰,痒辣子们便也伺机而动。痒辣子们将柿子树的叶子啃得斑斑秃秃的,如果它们一不小心从树叶上滚下来,如果它们正好跌落在我们身上,那辣乎劲,就比我们的哭声还要厉害。奶奶从屋里出来,并不责备我们,拿着洋油灯,用洋油一遍遍地涂抹我们被辣肿起来的皮肤。一会儿工夫后,我们照样跑到柿子树底下玩游戏去。

在我的印象中,柿子树并没有被刻意地呵护过。它们默默地陪伴着我们,默默地开花,默默地结果。我最高兴的,就是在柿子成熟期间,我象一个小英雄一般爬上树去摘柿子。每一次,我都会带一根绳子,将空的淘米箩吊上来,放满柿子,再将淘米箩轻轻地放下去。摘下来的柿子,只有八分熟,还很涩嘴,并不能就吃。父亲让我找来腌菜用的坛子,在坛子里铺一层稻草灰,摆上一层柿子,再铺一层稻草灰,再摆上一层柿子,直到摆满,用薄膜将坛口封紧。隔一、两天的时间,打开坛口,柿子的香甜之气扑鼻可人。探进手去,极小心地轻拿慢放,那熟了的柿子,一个个无比光亮、饱满、红润。

我进城工作以后,侄子们也会爬树了。侄子们外出打工,摘柿子的`任务又落回父亲身上。父亲的身体一直不好,并不能爬上树去摘。父亲于是在竹竿的细端,用铁丝绑出一个小小的网兜,兜口对准柿子,一推一扭,柿子随即落入网中。父亲喜欢动点子,善于在生活中总结经验,那些个贫穷而落寞的日子,在父亲的打理下,显得有声有色。

很多年了,身在异乡为异客,我再也没有品到过又大又圆又甜的柿子。父亲离开我们,已有十五年的时间。

每当柿子成熟的季节,望着故乡的方向,怀想我的童年。我童年时的柿子树,眼睛便有些模糊:那熟透的柿子后面,分明还有一张笑脸,一张让我敬爱一生的温厚的笑脸!

篇7:葡萄熟了散文

葡萄熟了散文

院子里有一块空地,母亲在那里种了两株葡萄。

刚插条时,母亲几乎每天都要绕着四周查看,看缺不缺水,有没有生虫,怕小鸡叨伤了它,又怕小猪拱坏了它。后来,她索性用枣刺给葡萄秧圈了个篱笆,再盖上一层青蒿。葡萄也争气,秧子不知不觉开始舒展蔓延,卷曲的藤蔓贴着地面蜿蜒爬行,像一条条仰着头奔流的绿色小溪,在枝条上潺潺流动着,生机满溢。

母亲央父亲给葡萄树搭了个结结实实的架子。葡萄有了指靠,长得更加欢实了,绿荫一天天浓了,密了。

母亲拿小铲子给葡萄松土,一铲一铲下去,土疏松了,母亲的汗水也下来了,一滴一滴砸向泥土。可她干得全神贯注,全不理会那些汗水。接下来修剪枝条、摘心、掐花,母亲样样仔细,说那样才能结出个大味甜的.果实来。

第三年夏天,我惊喜地发现葡萄挂果了。一串串绿豆般的小精灵垂在茂密的藤蔓间,滴水流翠,让我的目光也变得小心翼翼,生怕惊扰了它们稚嫩的美梦。

当葡萄长到黄豆大小时,母亲开始疏果。我看到无端被摘下的“小宝宝”,心疼万分,埋怨母亲心狠。母亲说,有舍才有得,不然果实都长不好。在这个时期还要定时给葡萄浇水,施壮果肥,琐琐碎碎的,母亲从来也不觉得烦。

葡萄似乎颇通人性,许是不忍辜负母亲的苦心,小果子长势喜人,一天一个模样。

一个清晨,母亲兴奋地唤醒我说,葡萄熟了!我这才发现有好些天没去看过葡萄了。饱满的葡萄一嘟噜一嘟噜挂在枝头,在清晨的阳光下向我眨着眼睛,调皮又可爱。我小心翼翼地摘下一串,捧在掌心沉甸甸的,果然“秀色可餐”,看看就醉了。摘一颗送到嘴里,酸酸甜甜的汁液顿时直入心脾。我忙摘下一颗递给母亲,母亲尝一口,满意地笑了:“以后你就有新鲜葡萄吃喽!”

此后每到葡萄成熟的季节,我都会在母亲的召唤下回到家乡,和母亲一起摘葡萄,吃葡萄。一串串紫玛瑙收在篮子里,看我吃得香甜,母亲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眉眼里全是笑意。那酸酸甜甜的滋味儿透着多少浓浓的爱意啊!

有一年母亲病了,再也不能陪我摘葡萄了。每年葡萄成熟,我总会摘几串,让母亲尝尝。躺在床上的母亲想要说什么,张张口,虽然说不出话来,看得出她很开心。

今夏的葡萄又熟了,满架的葡萄紫得透亮。站在葡萄架下,我像以前一样伸手摘下最大的一串,喊,妈,吃葡萄!小院里空荡荡的,没有回音,我缓缓神儿,忽然明白,母亲再也吃不到她亲手种下的葡萄了……

篇8:樱桃熟了经典散文

樱桃熟了经典散文

家门前的樱桃熟了。红红的,亮亮的,如玲珑的红玛瑙。

樱桃熟了,往年这些日子也是母亲最忙的日子,她不顾自己的在阳光下头晕目眩,忙着采摘。

她摘来的不是自己吃,也不是给家里人吃。她首先想到的是街坊,凡是居住在附近的邻居,每一家都分一小瓢,人家多数的'年轻人白天上班,家里没人,她就晚上或者清早给人家送去。

谁家的小孩从门前经过,她都招呼过来摘着吃。就算有赶集的外乡人打此经过,她也会让人家尝尝。当然,人家大多数的会礼貌的拒绝,也偶尔会有人停下来,伸手摘几颗,一边拉呱着,一边赞扬我们家的樱桃真甜啊!

接下来就要送给亲戚们,叫老爸开着三轮车去挨家送,离得远的就打电话让开车的弟弟捎带,弟弟忙自己的事儿,口里答应帮忙,可是搁了两天,樱桃都变紫了,还是没有来拿。妈妈不高兴了,打电话就埋怨上了,都是说好了的事儿,我么说话不算数?

弟弟那头儿说:“妈啊,都什么年头了,谁还稀罕你那几个樱桃啊!那么办吧,你的那些自己吃了,你要送给谁,我抽空去市场上买来给他们不一样吗?”

妈妈这边一下子火了:“胡说,能一样吗?你花钱买的,跟我一颗颗摘下来了,吃起来是一样的滋味吗?”

弟弟那边还逗她:“怎么不一样呢?咱们家的更甜是吗?”

妈妈气的手都哆嗦,可是她说不出有什么不一样。说不出,这一颗颗红樱桃,就是自己的心意啊这样的话。电话那头弟弟哈哈大笑着,“好啦!我知道你的滋味了,我这就回家给你去送。”

樱桃年年的红,年年的这一样的故事重复上演。到了秋天,地里的柿子熟了的时候,这样的故事也照样继续发生。妈妈这一辈子最怕的就是亏欠了别人,只要受惠人家的一点点事情,她就会时时放在心上,她总是把最好的东西跟别人来分享。哪怕自己不用不吃,也要先尽着人家。

家乡到处都生长着樱桃树,可是所有人都知道,我家的樱桃最甜。只是今年,那一树的玛瑙红,是否,还记得母亲的容颜?

【黄皮熟了散文】相关文章:

1.炎炎夏日话黄皮散文

2.枇杷熟了散文

3.麦子熟了经典散文

4.柿子熟了的散文

5.葡萄熟了优美散文

6.桑葚熟了优美散文

7.麦黄杏熟了散文

8.葡萄熟了诗歌

9.杏儿熟了教案

10.樱桃熟了六年级作文

下载word文档
《黄皮熟了散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