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道德经第十三章

道德经第十三章

2023-01-02 08:19:09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小雪花”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道德经第十三章,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道德经第十三章,欢迎参阅,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道德经第十三章

篇1:道德经第十三章原文及翻译

《道德经·第十三章》

作者:李耳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為天下者,若可寄天下;爱以身為天下者,若可託天下。

《道德经·第十三章》注释:

①宠辱:荣宠和侮辱。

②贵大患若身:贵,珍贵、重视。重视大患就像珍贵自己的身体一样。

③宠为下:受到宠爱是光荣的、下等的。

④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意为如果我没有身体,有什么大患可言呢?

⑤此句意为以贵身的态度去为天下,才可以把天下托付给他;以爱身的态度去为天下,才可以把天下托付给他。

《道德经·第十三章》翻译:

受到宠爱和受到侮辱都好像受到惊恐,把荣辱这样的大患看得与自身生命一样珍贵。什么叫做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慌失措?得宠是卑下的,得到宠爱感到格外惊喜,失去宠爱则令人惊慌不安。这就叫做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恐。什么叫做重视大患像重视自身生命一样?我之所以有大患,是因为我有身体;如果我没有身体,我还会有什么祸患呢?所以,珍贵自己的身体是为了治理天下,天下就可以托付他;爱惜自己的身体是为了治理天下,天下就可以依靠他了。

《道德经·第十三章》解读:

本章所讲关于“贵身”和人的尊严问题,大意是说“圣人”不以宠辱荣患等身外之事易其身,这是接着上一章“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的而言的。凡能够真正做到“为腹不为目”,不为外界荣辱乱心分神者,才有能力担负治理天下的重责。对于本章主旨,王夫之作过如下精辟的发挥。他说:“众人纳天下于身,至人外其身于天下。夫不见纳天下者,有必至之忧患乎?

宠至若惊,辱来若惊,则是纳天下者,纳惊以自滑也。大患在天下,纳而贵之与身等。夫身且为患,而贵患以为重累之身,是纳患以自梏也。惟无身者,以耳任耳,不为天下听;以目任目,不为天下视;吾之耳目静,而天下之视听不荧,惊患去已,而消于天下,是以百姓履籍而不匹倾。”(王夫之:《老子衍》)

一般人对于身体的宠辱荣患十分看重,甚至于许多人重视身外的宠辱远远超过自身的生命。人生在世,难免要与功名利禄、荣辱得失打交道。许多人是以荣庞和功利名禄为人生最高理想,目的就是为享荣华富贵、福祐子孙。总之,人活着就是为了寿、名、位、货等身边之物。

对于功名利禄,可说是人人都需要。但是,把它摆在什么位置上,人与人的态度就不同了。如果你把它摆在比生命还要宝贵的位置之上,那就大错特错了。老子从“贵身”的角度出发,认为生命远过贵于名利荣宠,要清静寡欲,一切声色货利之事,皆无所动于中,然后可以受天下之重寄,而为万民所托命。这种态度基本上是正确的。

篇2:第十三章简单机械

第一节杠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杠杆及杠杆的五要素。

2、理解杠杆的概念;能确定动力臂和阻力臂。

3、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能力目标:培养动手操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爱科学、爱动手,事实求实的学习态度。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

课前准备:学生自制蜡烛跷跷板:长蜡烛1支,大号缝衣针1根,杯子2个,薄铁皮(或塑料板)1块,小碟2个。

教具准备: 杠杆和支架,钩码,尺,线,弹簧测力计。

教学难点 :动力臂和阻力臂的画法。

教学重点: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来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教学过程 :

一、引入:出示幻灯片1、2

二、 出示教学目标 ,明确学习目的,出示幻灯片3、4。

三、展示收集的杠杆,出示幻灯片5、6,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四、分组讨论:什么叫杠杆?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出示幻灯片7,杠杆的`定义,学生齐读。

五、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

展示撬石头的幻灯片,让学生观察,说一说,什么叫支点?什么叫动力?什么叫阻力?。

出示幻灯片8,教师归纳总结。讲解什么是动力臂?什么是阻力臂?

出示幻灯片9―12说明做图过程。

六、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你想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

作出假设:你作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杠杆要平衡:

1、    只与力的大小有关;

2、    只与力臂的大小有关;

3、    只与力的方向有关;

4、只与力和力臂的乘积有关。

制定计划:

根据小组确定的探究课题,制定探究计划。

讨论和完善计划:

实施计划:你可以参考下面的实验装置(出示幻灯片15)和实验步骤(出示幻灯片17、18),让学生分小组实验。

得出结论:

你得出的数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填入设计的表格中,结论是_______________。

展示学生的分析结果,并给以评价:

总结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出示幻灯片17。

板书:杠杆的平衡条件:

六、趣味小实验 :自制蜡烛跷跷板

目的:证实杠杆的平衡条件。

实验设计:

1、            把蜡烛底端的蜡刮掉一些,让它象顶端一样露出烛芯。

2、            把缝衣针从蜡烛中部穿过,露出的针头、针尾架在两只杯子的边缘上。

3、            用薄铁皮(或塑料板)剪成两个小人,用腿间的尖头插立在蜡烛上,两个小人的位置到缝衣针的距离相等。

4、点燃蜡烛两头,就做成了一个蜡烛跷跷板。

做出总结: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出示幻灯片18。

七、比拼台:出示幻灯片18(通过超链接和19―25相连), 组织学生进行分组,答题,竞赛。 学生竞争选取题目,抢答题。目的:活跃课堂气氛,巩固课堂教学,并颁奖鼓励。

八、小结本节内容:出示幻灯片26。

1、            杠杆的定义。

2、            杠杆的五要素。

3、杠杆的平衡条件。

九、作业 :。出示幻灯片27。

篇3:《简爱》第十三章读后感

那天的阿黛尔不大好教,静不下心,甚至编造各种借口去书房找罗切斯特先生。简爱被带去了罗切斯特先生的房间,简爱穿了最好的、唯一的一套衣装,并带上了坦普尔小姐送她的珍珠小饰品。在烛光闪烁的背景下勾勒了罗切斯特的外貌,简爱认为是严厉的。初见时,罗切斯特既不说话,也不动弹,十分冷漠。费尔法克斯太太让简爱给先生端茶,二人进行了“礼物”**、“谦虚”话题以及一段奇怪的聊天。罗切斯特让简爱弹了一曲钢琴,且认为比一般人强,但并不好。而后对简爱的画进行评价,他一开始认为简爱的画作并不是一个人完成的,由此也暗示了罗切斯特对简爱画作的高度评价。

在罗切斯特与简爱的谈话后,罗切斯特对简爱的印象是变幻无常、粗暴无礼。了解了罗切斯特因家产的原因一直过着飘忽不定的生活。本章使用大量的笔墨记叙了简爱与罗切斯特的对话,字里行间刻画了一个谦虚、乐于助人的简爱和一个一本正经、古怪、有耐心、礼仪周到的罗切斯特。

篇4:《简爱》第十三章读后感

阿黛尔很不容易教,不专心,总是想着属于自己的礼物。晚上福尔法克斯太太请简爱与阿黛尔一起去与罗切斯特先生用茶点。为此,简爱打扮了一番。在休息室里,两人聊了很多,如简爱的家庭,他的爱好等等。双方都执着自己的观点,不肯退让。到了九点钟,罗切斯特先生便让简爱带着阿黛尔去休息了。后来简爱从费尔法克斯太太那里得知:罗切斯特先生全名“爱德华・弗尔法克斯・德・罗切斯特”,他的哥哥在几年前不幸去世,以及父亲罗兰罗切斯特财产分配的不公平。

起初,在休息室里,罗切斯特先生既不说话也不动弹,高傲而冷漠,爱发号施令,也不喜欢繁文缛节的礼仪细节,这让简爱认为他变幻无常,粗暴无礼,和想象中的罗切斯特先生的完全不一样。在我看来,罗切斯特先生言语带着讽刺,却有一定的幽默感,整个人看起来阴郁冷酷。

这一章在罗切斯特先生质疑简爱的画时,简爱分别描述了她创作的三幅画,运用了描写的写作手法,大量的拟人和比喻,语句优美,使读者身临其境。

篇5:第十三章 回忆作文

矮小的屋檐下,一个挂着的床单,拴在两根木棍上,上面坐着的,是抱着洛风伊的她的双亲,烟火在周围弥漫着,显然,这里刚刚发生了一场

眼前的这一切,不都是自己的记忆吗?

“不能被迷惑,不能被迷惑……”洛风伊一次又一次的监督自己,为了能够清醒过来,洛风伊甚至用[金属]能成了一把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扎去。疼痛使她清醒了一些,这才反应过来。“可恶的家伙,竟然窥探我的记忆,给我滚!”洛风伊大吼一声,手里所化的剑斩了下去,从幻境中劈开了一道裂缝。“哗啦啦……”所有的幻境都破碎了,散落一地,一会便消失了。周围不再是一片漆黑,而是重新回到了现实。月亮高高地挂在星空上,明亮而皎洁,周围是一片森林,一阵风吹来,树叶“飒飒”的飘起来,地上灰尘四起,周围根本就没有什么楼房,什么遇害的人家,只有一片洒满月光的空地,景色十分迷人。“出……出来了吗?”直到现在,洛风伊还没反应过来到底是怎么回事。

六年级:栾晓雨

篇6:第十三章传染病 习题

第十三章传染病 习题精选

第十三章传染病习题精选

1、传染病的特点是( )。

A.由病毒引起 B.具有一定的区域性

C.具有流行性和传染性 D.通过呼吸道传播

解 根据传染病的概念,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与非传染病不同的一个最大特点是具有流行性和传染性。选项C正确。

2、传染病的传染源是指( )。

A.细菌、病毒、寄生虫 B.能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C.传染病发生的初始处 D.病原体传播的路线

解 传染源是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之一,是指能够传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选项B正确。

3、传染病易感人群是指( )。

A.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

B.没有接种疫苗的人

C.经常感染传染病的人群

D.未曾感染过某种传染病的人群

解 易感人群包括没有患过某种传染病的人群或体质较弱、抵抗力差的人。没患过传染病的人体内一般没有相应的抗体,缺乏免疫力,因此,容易感染上传染病。选项A正确。

4、下列传染病中,属于呼吸道传染病的是( )。

A.疟疾 B.狂犬病

C.肝炎 D.流行性感冒

解 呼吸道传染病是指病原体侵入呼吸道黏膜以后引起的传染病,其中流行性感冒属于呼吸道传染病。而肝炎属于消化道传染病;疟疾属于血液传染病;狂犬病属于体表传染病。选项D正确。

5、下列各项中,属于消化道传染病的是( )。

A.肺结核 B.流行性乙型脑炎

C.血吸虫病 D.细菌性痢疾

解 消化道传染病是指病原体侵入消化道黏膜以后引起的传染病。选项中D项属于消化道传染病;肺结核属于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性乙型脑炎属于血液传染病;血吸虫病则属于体表传染病。选项D正确。

6、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是( )。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切断三个基本环节中的任何一个

解 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预防传染病只需切断三个基本环节中的任何一个即可。选项D正确。

7、传染病传染性最强的`时候是( )。

A.发病初期,表现出病症的时候

B.发病中期,病重的时候

C.发病末期,病要好的时候

D.病好后,病症刚刚消失的时候

解 许多传染病在发病以前就具有了传染性,在发病初期,刚刚表现出病症时传染性最强。选项A正确。

8、下列各项措施中,属于保护传染病易感人群的是( )。

A.给儿童接种卡介苗 B.清扫居民楼内的垃圾

C.给医疗仪器消毒 D.给儿童注射青霉素

解 给儿童接种卡介苗,可以增强儿童抵抗结核菌感染的能力,属于保护传染病易感人群的措施之一。清扫楼内垃圾,给医疗仪器消毒是切断传播途径的措施。青霉素主要用于治疗疾病,并不用于预防传染病。选项A 正确。

9、血液传染病的传播媒介是( )。

A.吸血昆虫 B.土壤

C.空气 D.餐具

解 血液传染病又叫虫媒传染病,是指以节肢动物为媒介引起的传染病。这种传染病的病原体的原始寄生部位是血液和淋巴,主要通过吸血的节肢动物传播。选项A 正确。

10、既是传染病的传染源,又是其传播途径的是( )。

A.患乙型肝炎的人 D.家里的猫、狗

C.消化道传染病人用过的杯子 D.带有疟原虫的蚊子

解 疟原虫是引起人患疟疾的病原体,疟蚊能散播疟原虫使人患疟疾,从这个角度上看疟蚊是传染源;另外,疟蚊叮人时,将疟原虫传播给人,从这个角度上看,疟蚊又是疟疾的传播途径。选项D正确。

【道德经第十三章】相关文章:

1.道德经第十三章原文及翻译

2.第十三章 回忆作文

3.张小娴言情小说《我的爱如此麻辣》第十三章

4.随笔三章

5.道德经朗读

6.道德经读后感

7.《道德经》学习心得

8.《道德经》心得体会

9.道德经翻译

10.童年三章散文

下载word文档
《道德经第十三章.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