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伯翱简介
“大可乐手机”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万伯翱简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万伯翱简介,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万伯翱简介
万伯翱:平常心写出不平常的文章
苏叔阳
知道万伯翱的大名是很久以前的事了。那时他到河南黄泛区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伯翱一去十载,在黄砂里种地,黄砂里养猪,学得一身农活,学得一口河南话,结识了许多农民朋友,也结识了不少在那里“改造”的知识分子。已故作家、原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李準,就是他的忘年交。倥偬十年,再回北京,伯翱从一个据说的“捣蛋老大”变成了一位随和宽厚、待人热诚、不计名利、勤恳好学,而且会一口挺不错的英语的人物。于是“万老大”之名不胫而走。他的坦荡、诚恳,没有架子,乃至他的不修边幅,都成为他让人感到亲切的特点。他人缘极好,长幼“贵贱”,都以他为友,他给人以友谊也生活在友情的包围中,他因此而幸福。他不畏寒暑,三伏天仍一袭夹克长衫而滴汗不出,这大约是黄泛区生活的存照。所以,朋友们又戏称他为:“耐温将军”。《元戎百姓共垂竿》里面的文章一以贯之,是以写威仪赫赫、令敌人闻名丧胆的将军、元帅和共和国主席闲暇垂钓的故事为主,也兼写布衣平民垂竿之乐。
先是读了他写的《贺元帅擒鱼送总理》。我为他笔下贺龙元帅的风采所痴迷,更为贺帅得鱼后大呼“送给总理,熬汤,下酒用!”的火焰般的真情所感动,便写了一篇小文做读后的感言,从此便认识了这位具有平民意识、孜孜不倦的作家。
他确乎孜孜不倦,为了了解一位将帅钓鱼的细节,他奔波往返,采访过细又过细,文章写后,修改再三再四。他常常打电话给我或登门造访,征求对文章的意见。他的热诚逼得你绝对不好意思敷衍塞责。为了把一篇散文改成电视剧,他看了许多电视剧本,问过许多人。这份儿认真或许是家风延续,或许是伯翱自有,总是令人感佩。在如今浮泛的世风中,如此较真,如此负责者,总是令人敬仰的。
他的文章一如他的为人,不夸饰,不矫情,率真的美让你读来心动。那一股股朴实自然而又令你心仪的情感总是烧起你心中跳跃的火苗,让你想亲见亲聆那些“高贵”而又平凡的长者的音容笑貌,像对父兄一样同他们亲昵,难怪他的文章拥有那么多的读者,也难怪《中国钓鱼》杂志慷慨地献上封面,将他并不太靓的脸,刊布出来供所有的渔友共欣赏,那照片确也不错,他那朴实如北方农夫的脸,洋溢着只有真实无虚的心才会荡出的笑意。这照片万老大真的该好好保存。
他的文章独辟蹊径,开中国体育散文中“钓鱼文学”之先河,过去在我国被称之为散文的小说诗歌文学作品中少见或未见写元戎垂钓者,写钓鱼者有之,大多是写钓技、钓法或钓具,写垂钓心意形神者,寡。海明威写《老人与海》,是钓鱼人写照的绝笔,中国是否有海明威或自比高过海明威者,我不敢妄断。我只知做海明威不大容易。万伯翱自然还不是海明威,(也许想过要学习海明威,是否有过“不超过海明威不是好作家”的雄心壮志不敢瞎猜。不过以他的秉性形而上地估计,他不会发这种誓。)但他写了钓鱼中的人物,而且栩栩如生,这就不简单,他踩出了一条小路,挖掘了一条小溪。或许,体育散文,钓鱼散文将来会流成一条江河,辟成一条大道。溯源而上,会发现站在源头的是一个已经开始谢顶的个子不高的朴实汉子万伯翱,人生如此,足矣!
伯翱已近花甲,花甲正是少年。当然,体力或许不似往昔,但经验与心胸正如日当空,照耀出未来一条大道。以平常心走平常路,或许能做出原来不曾设计过的贡献。愿“阳光男孩”万伯翱笔下青春常在。
篇2:伯简介
伯禽
中文名称: 伯禽
性 别: 男
所属年代: 西周时代
生平简介
周代鲁国始祖。姬姓,周公旦长子。周公东征后,成王将殷民六族和旧奄国土地、人民,分封给他,国号鲁。曾率军伐淮夷、徐戎,至费(今山东费县)誓师,其誓言即《书·费誓》。
篇3:郑伯简介
郑伯克段于鄢译文
郑伯克段于鄢——《左传·隐公元年》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匿,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遂置姜氏于城颖,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
颖考叔为颖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颖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颖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译文】
(《春秋》记载道:“郑伯克段于鄢。”共叔段不遵守做弟弟的本分,所以不说他是庄公的弟弟;兄弟俩如同两个国君一样,所以用“克”字;称庄公为“郑伯”,是讥讽他对弟弟失教;赶走共叔段是出于郑庄公的本意,便不写共叔段自动出奔,这么处理含有责难郑庄公的意思)
当初,郑武公在申国(姜姓小国)娶了一名妻子,叫武姜(武表示丈夫的谥号),生下庄公(郑国第三代君主)和共叔段。庄公分娩时脚先出来,武姜受到惊吓,因此取名叫“寤生”,很厌恶他。(武姜)偏爱共叔段,想立他为太子,屡次向武公请求,武公都不答应。
到庄公即位的时候,(姜氏)为叔段请求制这个地方(作为封邑)。庄公说:“制邑,是个险要的城邑,虢叔就死在那里。其他的城邑,我不管您怎么说我都遵命。”(武姜便)请求封给京邑,(庄公答应)让他住在那里,称他(叔段)为京城太叔。 祭仲(郑大夫)说:“大夫的都邑城墙超过三百丈,是诸侯国的祸害。先王的制度规定,王侯子弟的封邑不能超过诸侯国都的三分之一,中都(上大夫的封邑)不得超过五分之一,小都(下大夫的封邑)不能超过九分之一。现在,京邑的城墙不合限度,不是先王规定的制度,您将不能忍受。”庄公说:“姜氏想要,母命不可违,我怎么避除祸害呢?”祭仲回答说:“姜氏哪有满足的时候?不如早点给他安排个地方,别蔓延开来,就难以对付了。蔓延的野草尚且不能除掉,更何况您的处居尊位的弟弟呢?”庄公说:“多做不合道义的事情,必定会自己摔跟头,你姑且等著瞧叔段终将垮台的后果!”
事后不久,太叔段使西边边境上的城邑和北边边境上的城邑从时从属(两方)于自己。公子吕(郑国大夫)说:“国家受不了分裂的状况,您打算怎么来对付呢(若之何:对他怎么办?)(若……和:是一种固定格式)?如果打算把国家大权交给大叔段,那么就请让臣下去侍奉他;如果不给,那么就请除掉他。不要使人民产生二心。”庄公说:“不用(指现时用不著动手),他将自己走向灭亡。”叔段又收取原先分属于自己的地方作为自己独占的城邑,(其势力范围)到达廪延。子封(即公子吕)说:“可以动手了!领土扩大,他将获得更多的民众。”庄公说:“多行不义,别人就不会亲近他,土地虽然庞大,也会垮台。”
叔段修葺城廓,聚集民众,修缮武器,准备军队,将要偷袭新郑(郑国都城名)。武姜打算为他开城门(即作内应)。庄公得到情报叔段袭郑的日期,说:“可以出击了。”命令子封率领车二百辆战车连同配套的马匹士卒讨伐京邑。京邑的士民背叛共叔段。共叔段逃到鄢邑。庄公讨伐叔段于鄢城。五月辛丑(隐公元年五月二十三日,即公元前722年),叔段出走逃向共国。
随后放逐武姜于城颖(郑邑名),并且对她发誓说:“不到黄土下的泉水,不再见面!”发誓后不久,庄公又对此事感到后悔。
颖考叔(郑大夫)是颖谷(地名)封人(镇守边疆的官职),听到这件事,有东西献给郑庄公。庄公赏赐给他酒肉,(颖考叔)进食时把肉放在一边。庄公问他为什么这样,颖考叔答道:“小人有个老娘,我吃的东西她都尝过,只是不曾品尝过君王宫中带汁的肉食,请允许我带回去给她吃。”庄公说:“你有个母亲可以孝敬,唯独我偏偏没有!”颖考叔说:“冒昧地问一下您说的是什么意思?”庄公告诉他缘故,并且告诉他后悔的心情。颖考叔答道:“您在这件事上忧虑什么呢?如果挖掘土地达到泉水,从隧道中想见,谁说不是这样呢(按,既可母子相见,又不算违背誓言)?”庄公依了他的话。庄公进入隧道赋诗:“大隧道之中相见,那快乐啊!真是暖融融的。”姜氏走出隧道进而赋诗:“大隧道之外相见,多么快乐啊!”从此作为母亲和儿子像当初一样。
君子(作者自指)说:颖考叔,笃厚的孝子啊。敬爱他的母亲,(把这份孝心也)延伸到庄公身上了。《诗经·大雅·既醉》篇说:“孝子的孝心没有穷尽,长久地赐给你(指孝子)的同类(锡:赐)。”大概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吧!
篇4:泰伯简介
泰伯
中文名称: 泰伯
又 名: 自号为“句吴”
性 别: 男
所属年代: 西周时代
生平简介
孔子称他为“至德”,司马迁在《史记》里把他列为“世家”第一。
相传,泰伯、仲雍二人是亲兄弟,生父即周朝太王古公父。本来,泰伯兄弟在古公父去世后应该依次继承王位。但是他们看到父亲特别喜欢第三子季历的儿子姬昌(即后来的周文王),况且姬昌的确有超人的才能,因此决定主动把继承权让给季历。然后由季历传给姬昌。后来,古公父等人接二连三地要他们继承王位,他们都坚辞不受。为了断绝别人拥立他们的念头,泰伯、仲雍便出逃至远荒之裔的东吴荆蛮地区,断发纹身,遵行当地落后民族的习惯。周部族的人们见他俩意志坚决,就只好拥立季历和姬昌。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泰伯让王”的故事。
泰伯到了荆蛮后,荆蛮人为他把家业传给幼弟的义举而感动,纷纷前来投靠、跟随。在他和仲雍的带动下,由开始的一千多家,逐渐发展壮大,进而建立了吴国,建都于吴(今江苏苏州)。
跑到荆蛮之后的泰伯,自号为“句吴”,他的义气感动了许多荆蛮的人,于是有一千多家自动地跟随了他,而逐渐发展成为吴国。
篇5:项伯简介
项伯
姓名:项伯,名缠
性别:男
朝代:楚国
籍贯:下相(今江苏宿迁县西南)人
项伯,楚汉相争时期楚军将领。名缠,字伯,下相(今江苏宿迁县西南)人。楚国贵族。秦末张良因谋刺秦始皇未遂,匿居下邳(今江苏睢宁),庇护过项伯。秦二世元年(前209),项梁、项羽在吴(今江苏苏州)举行反秦起义, 项氏家族多人卷入,项伯亦在其中,后以功官左尹。公元前2,项羽大破秦军,率40万大军进驻新丰鸿门(今陕西临潼东),与谋士范增设计攻打先于 项羽入秦的刘邦。时刘邦驻军霸上,仅有10万余众。项伯因与刘邦谋士张良友善,当夜驰往刘军驻地劝其逃走。张良引项伯见刘邦,商定挽救之计。次日刘邦 亲至鸿门见项羽。范增命项庄以助酒兴为名舞剑,欲乘机杀刘。项伯亦拔剑起舞, 以身翼蔽,刘邦赖以得免。西汉建立后,被赐刘姓,封射阳侯。
篇6:伯颜简介
伯颜
伯颜(1236—1295),元朝军事家。蒙古八邻氏。蒙古国开国功臣阿刺之孙,晓古台之子。
生长于伊儿汗国。以深略善断著称,信奉也里可温教(基督教)。至元初,受伊儿汗旭烈兀命出使大汗廷奏事,深得忽必烈赏识,留作侍臣,与谋国事。至元二年(1265),任中书左丞相,后迁中书右丞。七年(1270),改任同知枢密院事。十一年(1274),复任左丞相,总兵分三路攻宋,与阿术统中路,取鄂州、汉阳等地,沿长江东下,次年取黄州、蕲州、江州、安庆、池州等地,大败宋宰相贾似道军于丁家洲,收降太平州、滁州,下建康(今南京),寻进中书右丞相。十一月,分兵三路进军临安(今杭州),与右丞相阿塔海取中道,节制诸军并进。十三年(1276),陷临安,俘宋帝、谢太后等北还,取宋地三十七府、一百二十八州、七百余县。十四年,以宗王昔里吉等叛执北平王那木罕,自阿力麻里东犯和林,奉命率师北上,大败叛军于斡耳寒河(今鄂尔浑河)。十八年(1281),从皇太子真金抚军漠北,益藤州四千丸百余户为食邑。二十二年(1285),代宗王阿只吉总军西北。二十四年(1287),从世祖讨平叛王乃颜之乱。二十六年(1289),任知枢密院事,分院和林。二十九年(1292),招降叛王明理铁木儿,屡败海都叛军。因遭朝臣谗陷,被罢职,居大同。三十一年(1294),世祖卒,受顾命翊戴铁穆耳即位,复任知枢密院事。同年十二月(1295年初)病卒。大德八年(1304),追封淮安王。至正四年(1344),追封淮王。有《丞相淮安忠武王碑》以志其功。
【万伯翱简介】相关文章:
1.伯简介
2.项伯简介
3.郑伯奇简介
5.塞万提斯简介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