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高二等差数列公式知识点

高二等差数列公式知识点

2022-12-22 08:31:31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冒牌宇宙”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高二等差数列公式知识点,以下文章小编为您整理后的高二等差数列公式知识点,供大家阅读。

高二等差数列公式知识点

篇1:高二等差数列公式知识点

公式

Sn=(a1+an)n/2

Sn=na1+n(n-1)d/2;(d为公差)

Sn=An2+Bn;A=d/2,B=a1-(d/2)

和为Sn

首项a1

末项an

公差d

项数n

通项

首项=2×和÷项数-末项

末项=2×和÷项数-首项

末项=首项+(项数-1)×公差

项数=(末项-首项)(除以)/公差+1

公差=如:1+3+5+7+……99公差就是3-1

d=an-a

性质:

若m、n、p、q∈N

①若m+n=p+q,则am+an=ap+aq

②若m+n=2q,则am+an=2aq

注意:上述公式中an表示等差数列的第n项。

篇2:高二数学等差数列知识点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an=a1+(n-1)d (1)

前n项和公式为:

Sn=na1+n(n-1)d/2或Sn=n(a1+an)/2(2)

从(1)式可以看出,an是n的一次数函(d≠0)或常数函数(d=0),(n,an)排在一条直线上,由(2)式知,Sn是n的二次函数(d≠0)或一次函数(d=0,a1≠0),且常数项为0.

在等差数列中,等差中项:一般设为Ar,Am+An=2Ar,所以Ar为Am,An的等差中项.

且任意两项am,an的关系为:

an=am+(n-m)d

它可以看作等差数列广义的通项公式.

从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还可推出:

a1+an=a2+an-1=a3+an-2=…=ak+an-k+1,k∈{1,2,…,n}

若m,n,p,q∈N*,且m+n=p+q,则有

am+an=ap+aq

Sm-1=(2n-1)an,S2n+1=(2n+1)an+1

Sk,S2k-Sk,S3k-S2k,…,Snk-S(n-1)k…或等差数列,等等.

和=(首项+末项)*项数÷2

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首项=2和÷项数-末项

末项=2和÷项数-首项

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非零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geometric progression).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common ratio),公比通常用字母q表示(q≠0).注:q=1时,an为常数列. (1)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是:An=A1*q^(n-1)

等比数列通式

若通项公式变形为an=a1/q*q^n(n∈N*),当q>0时,则可把an看作自变量n的函数,点(n,an)是曲线y=a1/q*q^x上的一群孤立的点.

(2)求和公式:Sn=nA1(q=1) Sn=A1(1-q^n)/(1-q) =(a1-a1q^n)/(1-q) =(a1-an*q)/(1-q) =a1/(1-q)-a1/(1-q)*q^n ( 即A-Aq^n)

等比数列求和公式

(前提:q≠ 1) 任意两项am,an的关系为an=am·q^(n-m);在运用等比数列的前n相和时,一定要注意讨论公比q是否为1.

(3)从等比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可以推出:a1·an=a2·an-1=a3·an-2=…=ak·an-k+1,k∈{1,2,…,n}

(4)等比中项:aq·ap=ar^2,ar则为ap,aq等比中项.

记πn=a1·a2…an,则有π2n-1=(an)2n-1,π2n+1=(an+1)2n+1

另外,一个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各项取同底数后构成一个等差数列;反之,以任一个正数C为底,用一个等差数列的各项做指数构造幂Can,则是等比数列.在这个意义下,我们说:一个正项等比数列与等差数列是“同构”的. 等比中项定义:从第二项起,每一项(有穷数列和末项除外)都是它的前一项与后一项的等比中 项.

等比中项公式:An/An-1=An+1/An或者(An-1)(An+1)=An^2

(5)无穷递缩等比数列各项和公式:无穷递缩等比数列各项和公式:公比的绝对值小于1的无穷等比数列,当n无限增大时的极限叫做这个无穷等比数列各项的和.

(6)由等比数列组成的新的等比数列的公比: {an}是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 1.若A=a1+a2+……+an B=an+1+……+a2n C=a2n+1+……a3n 则,A、B、C构成新的等比数列,公比Q=q^n

2.若A=a1+a4+a7+……+a3n-2 B=a2+a5+a8+……+a3n-1 C=a3+a6+a9+……+a3n 则,A、B、C构成新的等比数列,公比Q=q编辑本段性质

(1)若 m、n、p、q∈N*,且m+n=p+q,则am*an=ap*aq;

(2)在等比数列中,依次每 k项之和仍成等比数列.

(3)“G是a、b的等比中项”“G^2=ab(G≠0)”.

(4)若{an}是等比数列,公比为q1,{bn}也是等比数列,公比是q2,则 {a2n},{a3n}…是等比数列,公比为q1^2,q1^3… {can},c是常数,{an*bn},{an/bn}是等比数列,公比为q1,q1q2,q1/q2.

(5)等比数列中,连续的,等长的,间隔相等的片段和为等比.

(6)若(an)为等比数列且各项为正,公比为q,则(log以a为底an的对数)成等差,公差为log以a为底q的对数.

(7) 等比数列前n项之和Sn=A1(1-q^n)/(1-q)=A1(q^n-1)/(q-1)=(A1q^n)/(q-1)-A1/(q-1)

(8) 数列{An}是等比数列,An=pn+q,则An+K=pn+K也是等比数列, 在等比数列中,首项A1与公比q都不为零. 注意:上述公式中A^n表示A的n次方.

(9)由于首项为a1,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的通向公式可以写成an*q/a1=q^n,它的指数函数y=a^x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而可以利用指数函数的性质来研究等比数列.编辑本段求通项公式的方法

(1)待定系数法:已知a(n+1)=2an+3,a1=1,求an 构造等比数列a(n+1)+x=2(an+x) a(n+1)=2an+x,∵a(n+1)=2an+3 ∴x=3 所以(a(n+1)+3)/(an+3)=2 ∴{an+3}为首项为4,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所以an+3=a1*q^(n-1)=4*2^(n-1),an=2^(n+1)-3

篇3:小学等差数列求和公式

等差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an=a1+(n-1)d。前n项和公式为:Sn=n*a1+n(n-1)d/2或Sn=n(a1+an)/2。注意:以上均为整数。

基本概念:

首项:等差数列的第一个数,一般用a1表示;项数:等差数列的所有数的个数,一般用n表示;公差:数列中任意相邻两个数的差,一般用d表示;通项:表示数列中每一个数的公式,一般用an表示;数列的和:这一数列全部数字的和,一般用Sn表示.

基本思路:等差数列中涉及五个量:a1,an,d,n,sn,,通项公式中涉及四个量,如果己知其中三个,就可求出第四个;求和公式中涉及四个量,如果己知其中三个,就可以求这第四个。

基本公式:通项公式:an=a1(n-1)d;通项=首项+(项数一1)×公差;

数列和公式:sn,=(a1an)×n÷2;数列和=(首项+末项)×项数÷2;项数公式:n=(ana1)÷d+1;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公差公式:d=(an-a1))÷(n-1);公差=(末项-首项)÷(项数-1);

篇4: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

问题1:著名数学家高斯10岁时,曾解过一道题:1+2+3+…+100=?你们知道怎么解吗?

问题2:1+2+3+…+n=?

在探求中有学生问:n是偶数还是奇数?教师反问:能否避免奇偶讨论呢?并引导学生从问题1感悟问题的实质:大小搭配,以求平衡

设 =1+2+3+…+n ,又有 = + + +…+1

= + + +…+ ,得 =

问题3:等差数列 = ?

学生容易从问题2中获得方法(倒序相加法)。但遇到 = = =…=呢?利用等差数列的定义容易理解这层等量关系,进一步的推广可得重要结论:m+n=p+q

问题4:还有新的方法吗?

(引导学生利用问题2的结论),经过讨论有学生有解法: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d,则 = +( )++…+[ ]

= = (这里应用了问题2的结论)

问题5: = = ?

学生容易从问题4中得到联想: = = 。显然,这又是一个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

等差数列的求和对初学数列求和的离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较远,教师通过“弱化”的问题1和问题2将问题转化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由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是不断变化的,学生解决了问题2,就说明学生的潜在的发展水平已经转化为其新的现有发展水平,在新的现有发展水平基础上教师提出了问题3,学生解决了问题3,他们潜在的发展水平已经转化为其新的现有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教师提出了问题4,这个案例的设计体现教师搭“脚手架”的作用不可低估,教师自始至终都应坚持“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礼记·学记》),诱导学生自己探究数学结论, 处理好“放”与“扶”的关系。

篇5:等差数列中项公式是什么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例如:1,3,5,7,9……2n-1。

通项公式为:an=a1+(n-1)*d。首项a1=1,公差d=2。

通项公式推导:

a2-a1=d;a3-a2=d;a4-a3=d……an-a(n-1)=d,将上述式子左右分别相加,得出an-a1=(n-1)*d→an=a1+(n-1)*d。

前n项和公式为:Sn=a1*n+[n*(n-1)*d]/2

Sn=[n*(a1+an)]/2

Sn=d/2*n+(a1-d/2)*n

注:以上n均属于正整数。

篇6:高二数学知识点及公式总结

1、圆的定义

平面内到一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叫圆,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圆的半径。

2、圆的方程

(x-a)^2+(y-b)^2=r^2

(1)标准方程,圆心(a,b),半径为r;

(2)求圆方程的方法:

一般都采用待定系数法:先设后求。确定一个圆需要三个独立条件,若利用圆的标准方程,

需求出a,b,r;若利用一般方程,需要求出D,E,F;

另外要注意多利用圆的几何性质:如弦的中垂线必经过原点,以此来确定圆心的位置。

3、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相离,相切,相交三种情况:

(1)设直线,圆,圆心到l的距离为,则有;;

(2)过圆外一点的切线:①k不存在,验证是否成立②k存在,设点斜式方程,用圆心到该直线距离=半径,求解k,得到方程【一定两解】

(3)过圆上一点的切线方程:圆(x-a)2+(y-b)2=r2,圆上一点为(x0,y0),则过此点的切线方程为(x0-a)(x-a)+(y0-b)(y-b)=r2

练习题:

2.若圆(x-a)2+(y-b)2=r2过原点,则()

A.a2-b2=0B.a2+b2=r2

C.a2+b2+r2=0D.a=0,b=0

【解析】选B.因为圆过原点,所以(0,0)满足方程,

即(0-a)2+(0-b)2=r2,

所以a2+b2=r2.

【高二等差数列公式知识点】相关文章:

1.高二数学知识点及公式

2.等差数列中项公式是什么

3.等差数列教案

4.等差数列练习题

5.初三数学知识点tan公式

6.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及公式总结

7.地理高二知识点

8.高二数学知识点

9.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初中物理公式总结表

10.等差数列教学设计

下载word文档
《高二等差数列公式知识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