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土壤氮含量的测试

土壤氮含量的测试

2022-11-27 08:45:05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Fe”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土壤氮含量的测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土壤氮含量的测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土壤氮含量的测试

篇1:土壤氮含量的测试

土壤氮含量的测试

土壤中氮含量的测定分析

发布时间: -2-12 21:38:07 被阅览数: 584 次 来源: 《农业科技与信息》杂志

文字 〖 大 中 小 〗

自动滚屏

摘要:概述了土壤中氮元素的存在形式、土壤全氮、无机氮(包括铵态氮、硝态氮)水解氮、酰胺态氮的测定方法。

关键词:土壤;全氮;测定方法

土壤是作物氮素营养的主要来源,土壤中的氮素包括无机态氮和有机态氮两大类, 其中95%以上为有机态氮,主要包括腐殖质、蛋白质、氨基酸等。小分子的氨基酸可直接被植物吸收,有机态氮必须经过矿化作用转化为铵,才能被作物吸收,属于缓效氮。

土壤全氮中无机态氮含量不到 5%,主要是铵和硝酸盐,亚硝酸盐、氨、氮气和氮氧化物等很少。大部分铵态氮和硝态氮容易被作物直接吸收利用,属于速效氮。无机态氮包括存在于土壤溶液中的硝酸根和吸附在土壤颗粒上的铵离子,作物都能直接吸收。土壤对硝酸根的吸附很弱,所以硝酸根非常容易随水流失。在还原条件下,硝酸根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可以还原为气态氮而逸出土壤,即反硝化脱氮。部分铵离子可以被粘土矿物固定而难以被作物吸收,而在碱性土壤中非常容易以氨的形式挥发掉。土壤腐殖质的合成过程中,也会利用大量无机氮素,由于腐殖质分解很慢,这些氮素的有效性很低。 土壤中的氮素主要来自施肥、生物固氮、雨水和灌溉水,后二者对土壤氮贡献很小,施肥是耕作土壤氮素的主要来源,而自然土壤的氮素主要来自生物固氮。

土壤含氮量受植被、温度、耕作、施肥等影响,一般耕地表层含氮量为 0.05%~0.30%,少数肥沃的耕地、草原、林地的表层土壤含氮量在 0.50%~0.60%以上。我国土壤的含氮量,从东向西、从北向南逐渐减少。进入土壤中的各种形态的氮素,无论是化学肥料,还是有机肥料,都可以在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的作用下进行相互转化。

1 土壤全氮的测定

1.1 开氏法

近百年来,许多科学工作者对全氮的测定方法不断改进,提出了许多新方法,主要有重铬酸钾-硫酸消化法、高氯酸-硫酸消化法、硒粉-硫酸铜-硫酸消化法。但开氏法目前仍作为一个统一的标准方法,此法容易掌握,测定结果稳定,准确率较高。

开氏法测氮的原理为:在盐类和催化剂的参与下,用浓硫酸消煮,使有机氮分解为铵态氮。碱化后蒸馏出来的'氨用硼酸吸收,以酸标准溶液滴定,求出土壤全氮含量(不包括硝态氮)。含有硝态和亚硝态氮的全氮测定,在样品消煮前,需先用高锰酸钾将样品中的亚硝态氮氧化为硝态氮后,再用还原铁粉使全部硝态氮还原,转化为铵态氮。其中硫酸钾在消煮过程中可提高硫酸沸点,硫酸铜起催化作用,以加速有机氮的转化。硒粉是高效催化剂,可缩短转化时间。但此法操作繁琐,测定一个样品大约需要40~60min,不适合大批量样品分析,也不适合处理固定态氮和硝态氮含量较高的土壤。

1.2 土壤肥力测定仪法

1.2.1 样品预处理。土壤样品去除草根、石块后放于塑料薄膜上,自然风干,四分法研磨后过0.15mm筛备用。

1.2.2 样品分析。样品分析采用土壤肥力仪和TOC仪测定法。

准确称取0.50g土样置于50ml三角瓶中,滴加水湿润,加3ml浓H2SO4和数滴双氧水,架

弯颈小漏斗,电炉加热至H2SO4回流,待土样变灰白,取下三角瓶,冷却。将土样全部移入50ml容量瓶,加水定容后澄清。

取5ml澄清液至50ml容量瓶,加3ml10mol/lNaOH,使溶液 pH 值≥12,再加水定容摇匀。取出约30ml溶液用氨敏电极测定全氮;同时用TOC仪测定样品溶液全氮含量。以上测定过程重复5次。

2 无机氮测定

2.1 铵态氮的测定

2.1.1 原理。目前一般采用KCl溶液提取法,其原理是将吸附在土壤胶体上的NH4+及水溶性NH4+浸提出来,再用MgO蒸馏。此法操作简便,条件容易控制,适于含NH4+-N较高的土壤。

2.1.2 操作步骤。称取土样10g,放入100ml三角瓶中,加2mol/lKCl溶液50ml,用橡皮塞塞紧,振荡30min,立即过滤于50ml三角瓶中(如土壤NH4+-N含量低,可将土液比改为1:25)。 吸取滤液25ml放入半微量氮蒸馏器中,把盛有5ml 2%硼酸指示剂溶液的三角瓶放在冷凝管下,然后再加12%MgO悬浊液10ml于蒸馏器中蒸馏。以下步骤同全氮测定,同时做空白试验。

2.2 硝态氮的测定

2.2.1 原理。土壤中硝态氮是植物能直接吸收利用的速效性氮素,土壤中硝态氮测定方法有多种,其标准测定方法为酚二磺酸法。此法的灵敏度和准确率均较高。根据酚二磺酸与HNO3作用生成硝基酚二磺酸,此反应物在酸性介质中为无色,在碱性条件下为稳定的黄色盐溶液。但土壤中如含CL-在15mg/kg以上时,需加AgNO3处理,待测液中NO3--N的测定范围为0.10~2mg/kg。

2.2.2 操作步骤。称取50g新鲜土样放在500ml三角瓶中,加0.50gCaSO4・2H2O和250ml水,塞后振荡10min。放置几分钟后,将上清液用干滤纸过滤。吸取清液25~50ml于蒸发皿中,加约0.05gCaCO3,在水浴上蒸干、(如有色,可用水湿润,加10%H2O2消除),蒸干后冷却,并迅速加入2ml酚二磺酸试剂,将皿旋转 ,使试剂接触所有蒸干物,静置10min,加水20ml,用玻璃棒搅拌,使蒸干物完全溶解。冷却后,渐渐加入1:1NH4OH,并不断搅拌,溶液呈微碱性(黄色),再多加2ml,然后将溶解液定量地移入100ml容量瓶中,加水定容,在分光光度计上用光径1mm比色槽进行比色,波长为420 nm,以空白溶液调节仪器零点。

2.2.3 工作曲线的绘制。分别取10mg/kg NO3--N标准液:0、1、2、5、10、15、20ml于蒸发皿中,在水浴上蒸干,与待测液相同操作,进行显色和比色,绘制工作曲线。

3 水解氮的测定

3.1 原理

在酸、碱条件下,把较简单的有机态氮水解成铵,长期以来采用丘林的酸水解法,但此法对有机质缺乏的土壤及石灰性土壤,测定结果不理想,而且手续繁琐。碱解扩散操作简便,还原、扩散和吸收同时进行,适于大批样品的分析,且与作物需氮情况有一定相关性,所以目前推荐试用此法。

3.2 操作步骤

称取风干土(1mm)2g,置于扩散皿外室,轻轻旋转扩散皿,使土壤均匀铺平。取2mlH3BO3指示剂放入扩散皿内室,然后在扩散皿外室边缘露出一条狭缝,迅速加入10ml 1mol/lNaOH溶液(如包括NO3--N,则测定时需加FeSO4・7H2O,并以Ag2SO4为催化剂,使NO3--N还原为 NO4--N),立即加盖,用橡皮筋固定毛玻璃,随后放入40±1℃恒温箱中,24h后取出,小心打开玻璃盖,用0.005mol/l1/2H2SO4滴定吸收液。与此同时进行空白试验。

4 酰胺态氮的测定

凡含有酰胺基(-CONH2)或在分解过程中产生酰胺基的氮肥都可用此法(如尿素)测定。测定原理为:在硫酸铜存在下,在浓硫酸中加热使试样中酰胺态氮转化为氨态氮,同时逸出CO2,最后加碱蒸

馏测定氮的含量,尿素加酸水解的反应式如下:

CO(NH2)2+2H2SO4+H2O=2NH4HSO4+CO2↑

如上所述,无机态氮在土壤氮素中所占比例很小。硝态氮含量在高肥力土壤中约为10~20mg/kg,低肥力土壤仅为5~10mg/kg;铵态氮主要以交换形式存在,一般也仅10~15mg/kg。而且无机态氮受土壤和气候等环境因子的制约变化很大,以其作为土壤氮素丰缺指标是不够确切的。土壤有机态氮相比较稳定,也是不断矿化供给作物利用的氮素主要来源,其含量基本上接近全氮,故常常采用全氮含量作为土壤氮素丰缺指标,根据土壤全氮含量及其与作物生长和产量关系的大量资料,土壤全氮量一般分0.30%五个等级。全氮0.20%属于氮素丰富,其作物生长粗壮,叶色深绿。为了了解土壤氮素含量并使土壤保持肥力,定期测定土壤氮素含量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库尔班・吾斯曼,吾麦尔江・艾买提.盐碱地土壤全氮含量的测定[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5

(6): 41~42.

[2] 李宇庆,陈玲,赵建夫.土壤全氮测定方法的比较[J].广州环境科学,,21(3):28~29.

[3] 张秀英,王琳,张有娟.等无机铵盐中氮含量测定方法的改进[J].化学研究与应用,,13(6): 699~700.

[4] 陈明昌,张强,杨晋玲.土壤硝态氮含量测定方法的选择和验证[J].山西农业科学,1995,23(1):31~36.

[5] 赵力英.肥料中氨态氮、硝态氮、尿素态氮含量的测定与比较[J].内蒙古石油化工,26:78~80.

[6] 赵力英,秦海涛.硝态氮含量的测定(下)[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6,(26):40~43.

[7] 涂常青,温欣荣,陈桐滨.土壤硝态氮两种测定方法的比较[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9):1925~1928.

篇2:新民市农田土壤有效氮、磷、钾含量变化分析

新民市农田土壤有效氮、磷、钾含量变化分析

对新民市露地和保护地土壤有效氯、磷、钾养分现状进行了调查,对露地土壤有效磷、有效钾在28 a间含量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露地土壤有效氮肥力水平较高,全市平均含量为98.96 mg/kg;土壤有效磷含量递增,平均含量从1980年的4.96 mg/kg上升到的'11.61 mg/kg;土壤有效钾呈递减趋势,平均含量从1980年的128.08 mg/kg下降到20的79.90 mg/kg,平均每年降低1.90%.保护地土壤有效氮、磷、钾的含量随使用年限的增加呈上升趋势.

作 者:郭希敏 GUO Ximin  作者单位:沈阳市农业检测中心,沈阳,110034 刊 名:农业科技与装备 英文刊名: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年,卷(期):2009 “”(2) 分类号:S14-33 关键词:新民市   土壤   有效氮   有效磷   有效钾  

篇3:温带草原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碳氮含量的影响

温带草原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碳氮含量的影响

6月,分别对内蒙古锡林河流域典型温带草原中贝加尔针茅草原(Stipa baicalensis)、羊草草原(Leymus chinensis)、大针茅草原(Stipa grandis)及其相应的农垦和放牧地等0~100cm土体不同层次的土壤全氮和有机碳含量分别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温带草原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对草原土壤全氮和有机碳含量变化影响明显,其中贝加尔针茅草原经28年农垦,使0~100cm土体中土壤全氮和有机碳含量相对于未开垦的`草原分别减少8.8%和14.8%,平均每年分别减少0.31%和0.53%;0~10cm的表层土壤平均减少速率分别为0~100cm土体的2.9倍和1.9倍.围栏轮牧使羊草草原0~100cm土体的土壤全氮和有机碳分别增加了50.0%和47.4%,平均每年分别增加4.55%和4.31%;30cm以下土层增加异常显著.自由放牧使大针茅草原土壤0~100cm土体中土壤全氮和有机碳含量减少了4.88%和2.22%,平均每年分别减少0.24%和0.11%;0~10cm土壤全氮和有机碳分别为0~100cm土体平均减少速率的3倍和1.7倍,10cm以下各土层的土壤全氮和有机碳含量变化较小,说明自由放牧地对土壤表层全氮和有机碳含量的影响尤为明显.另外,选择适当的放牧强度可以维持草原生态系统的碳氮平衡,促进系统内的碳氮良性循环.

作 者:李明峰 董云社 齐玉春 耿元波  作者单位:李明峰(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北京,100037)

董云社,齐玉春,耿元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

刊 名:中国草地  ISTIC PKU英文刊名:GRASSLAND OF CHINA 年,卷(期): 27(1) 分类号:X144 F301.24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   草原土壤   碳氮循环   放牧   农垦  

篇4:作物生长和氮含量对土壤-作物系统CO2排放的影响

作物生长和氮含量对土壤-作物系统CO2排放的影响

为探讨作物生物学特征对土壤-作物系统CO2排放的影响,本研究基于逐步收割法和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技术,以冬小麦和水稻作物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和大田试验的.方法,在作物生长的主要生育期原位测定了土壤-作物系统CO2排放速率,同时测定了作物生物量和氮含量.研究结果表明:①土壤-作物系统CO2排放在生长季内呈现动态变化,土壤-水稻系统CO2排放高于土壤-冬小麦系统.②作物暗呼吸速率与生物量呈显著线性相关.③作物暗呼吸系数(Rd)的季节变化可以用植株氮含量来描述.冬小麦Rd与N含量的关系可用线性方程Rd=0.0124N-0.0076(R2=0.9879,p<0.001)表示;水稻Rd与N含量的关系可用二次方程Rd=0.0085N2-0.0049N(R2=0.9776,p<0.001)表示.④作物根系的参与极大地促进了土壤呼吸.冬小麦生长季土壤表观呼吸CO2平均值为247.2 mg・(m2・h)-1 ,高于未种作物土壤1.78倍,水稻生长季为215.3 mg・(m2・h)-1 CO2,高于未种作物土壤的3.38倍.冬小麦根系呼吸系数大于水稻,其根际呼吸对土壤表观呼吸的贡献高于水稻.

作 者:孙文娟 黄耀 陈书涛 杨兆芳 郑循华  作者单位:孙文娟,陈书涛,杨兆芳(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南京,210095)

黄耀(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南京,210095;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

郑循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

刊 名:环境科学  ISTIC PKU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年,卷(期): 25(3) 分类号:X132 关键词:土壤-作物系统   CO2排放   植株氮含量   作物生长   呼吸系数  

篇5:流域降雨量和土壤氮含量对流域出口氮污染负荷的影响

流域降雨量和土壤氮含量对流域出口氮污染负荷的影响

根据氮在土壤中的运移规律,运用建立的数学模型分析流域降雨量和土壤氮含量与流域出口氮污染负荷之间的关系,揭示了氮污染的.形成机理.然后以管河流域为例,分析得出以下2条规律:在汛期随着流域土壤含氮量的增加,流域出口氮污染负荷增加;随着降雨量增加,流域出口氮污染负荷也增加.

作 者:王春光 叶水根 WANG Chun-guang YE Shui-gen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北京,100083 刊 名:灌溉排水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年,卷(期): 24(6) 分类号:X52 S273 关键词:面源污染   污染负荷   土壤含氮量   降雨量  

篇6:南宁市蔬菜基地土壤重金属含量及评价

南宁市蔬菜基地土壤重金属含量及评价

通过调查和采样分析结果表明,南宁市蔬菜基地土壤重金属平均含量分别为Cd 0.33 mg/kg、Hg 0.15 mg/kg、As 27.7 mg/kg、Pb 46.7 mg/kg、Cr 133 mg/kg.部分蔬菜基地土壤受到不同程度重金属污染,主要污染物为Cd,其平均单项污染指数为1.10.全市平均综合污染指数为0.91.

作 者:孔德工 唐其展 田忠孝 方东 粟学军  作者单位:孔德工,方东,粟学军(南宁市土肥站,南宁,530001)

唐其展,田忠孝(广西农科院,南宁,530007)

刊 名:土壤  ISTIC PKU英文刊名:SOILS 年,卷(期): 36(1) 分类号:X53 关键词:蔬菜基地   土壤   重金属   污染   评价  

篇7:高寒草甸土地退化及其恢复重建对土壤碳氮含量的影响

高寒草甸土地退化及其恢复重建对土壤碳氮含量的影响

针对我国青藏高原草地大面积退化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从土壤生态功能恢复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将原生高寒嵩草草甸封育系统作为对照,研究了土地退化对土壤碳氮含量的影响,检验了不同人工重建措施(3个人工种植处理:混播、松耙单播、翻耕单播和1个自然恢复处理)对土壤碳含量的相对影响程度.研究结果如下:原生植被封育处理每平方米土壤平均碳、氮含量分别为7.47 kg和0.647 kg,而重度退化地碳、氮含量分别为3.67和0.448 kg・m-2,可以推算,由于土地退化而造成的土壤 (0~20 cm层) 碳氮丢失量分别为3.80 kg・m-2和0.199 kg・m-2,即高寒草甸土地退化导致0~20 cm土壤层中50.87%的'有机碳和30.75%的氮流失,可以看出高寒草甸土壤退化后流失的碳比氮多;混播处理、松耙单播处理、翻耕单播处理和自然恢复处理土壤单位面积有机碳含量分别是原生植被土壤有机碳的70.5%, 69.0%, 49.0%和80%,单位面积氮含量分别是原生植被土壤全氮的86.9%, 88.7%, 71.1%和91.7%.但是,与重度退化地相比,除翻耕单播处理外,其它恢复重建措施均能部分恢复系统的碳氮含量,因此,将重度退化地进行自然恢复或松耙混播重建多年生植被可以作为系统固定碳(碳汇)的一个途径.

作 者:王文颖 王启基 王刚 WANG Wenying WANG Qiji WANG Gang  作者单位:王文颖,WANG Wenying(青海师范大学青藏高原环境与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青海,西宁,810008;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王启基,WANG Qiji(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海,西宁,810001)

王刚,WANG Gang(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刊 名:生态环境  ISTIC PKU英文刊名:ECOLOGY AND ENVIRONMENT 年,卷(期): 15(2) 分类号:X14 关键词:高寒草甸   土地退化   恢复重建   土壤碳氮含量  

篇8:南京城市土壤重金属含量及其影响因素

南京城市土壤重金属含量及其影响因素

摘要:研究了南京城市土壤重金属含量、来源及其与土壤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南京城市土壤中,Fe、Ni、Co、V污染不明显,但受到了不同程度的Mn、Cr、Cu、Zn、Pb污染,其中Pb污染非常严重;重金属在土壤剖面分布没有规律性; Fe、Ni、Co、V元素主要来源于原土壤物质,Cu、Zn、Pb、Cr元素主要来源于人为输入,Mn可能在不同的土壤中来源不同;Fe、Cr、Ni、Co、V元素含量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Cu、Zn、Pb、Cr元素含量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Fe、Co、V、Ni含量与粘粒含量、CEC呈极显著正相关; Cu、Zn、Pb含量与粘粒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Cu、Zn、Pb、Cr含量与有机碳呈极显著正相关,Pb含量与pH呈极显著正相关.作 者:卢瑛    龚子同    张甘霖    张波  作者单位:卢瑛(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广州,510642)

龚子同,张甘霖(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南京,210008)

张波(华南农业大学,广州,510642)

期 刊:应用生态学报  ISTICPKU  Journal: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 年,卷(期):2004, 15(1) 分类号:X171.5 关键词:城市土壤    重金属    含量    主成分分析    南京   

【土壤氮含量的测试】相关文章:

1.不同供氮水平对荞麦茎叶中黄酮含量的影响

2.土壤检测方案

3.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施氮对土壤硝态氮分布与累积的影响

4.人为活动对云南纳帕海湿地土壤碳氮变化的影响

5.保护土壤作文650字

6.有含量的伤感说说

7.农药含量梯度问题问答

8.测试协议书

9.管理能力测试

10.土壤中的味道作文

下载word文档
《土壤氮含量的测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