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水调歌头》阅读题

《水调歌头》阅读题

2022-11-26 08:26:41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一名潜水选手”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水调歌头》阅读题,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水调歌头》阅读题,供大家阅读参考。

《水调歌头》阅读题

篇1:阅读题:水调歌头

叶梦得

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欹斜。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拼却鬓双华。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

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谁似东山老,谈笑静胡沙!

[注]靖康之后,叶梦得随宋高宗南渡,深得高宗亲重。后高宗向金求和,梦得被调离长江前线,无所作为,于是上疏告老,隐居于湖州卞山石林谷。此词即作于其间。

8.词的上片前四句写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 (4分)

9.本词表现了诗人复杂的思想情感。请简要指出是哪几种。(6分)

参考答案:

8.①诗人选用秋色、秋霜、黄花、房屋(小窗低户)、小路等意象,描绘出秋季来后诗人隐居之处凄美、幽僻的景象。(2分)②为后文抒发情感作铺垫。(2分)

9.①对朝政的不满;②壮志难酬、英雄空老的感喟;③想以山水自娱,④但又无法忘怀国家的安危,时刻惦念着抗金战事的矛盾、痛苦(答出三点6分,每点2分)。

篇2:《水调歌头》阅读题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1、词前小序的作用是什么?

2、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如何理解?

参考答案:

1、主要是向读者陈述写这篇词时的心情,地点,交代是因为什么而触发了灵感写文的'原因,便于读者可以切身体会。

2、写词人对人世悲欢离合的解释,表明作者由于受庄子和佛家思想的影响,形成了一种洒脱、旷达的襟怀,齐庞辱,忘得失,超然物外,把作为社会现象的人间悲怨、不平,同月之阴晴圆缺这些自然现象相提并论,视为一体,求得安慰。

体现了作者对永恒的宇宙和复杂多变的人类社会两者的综合理解与认识,是作者的世界观通过对月和对人的观察所做的一个以局部足以概括整体的小小总结。作者俯仰古今变迁,感慨宇宙流转,厌薄宦海浮沉,在皓月当空、孤高旷远的意境氛围中,渗入浓厚的哲学意味,揭示睿智的人生理念,达到了人与宇宙、自然与社会的高度契合。

篇3:水调歌头阅读题及答案

水调歌头阅读题及答案

水调歌头·落日塞垣路

黄庭坚

落日塞垣路,风劲戛貂襄。翩翩数骑闲猎,深入黑山头。极目平沙千里,惟见雕弓白莉.铁面骏骅骝。隐隐望青冢,特地起闲愁。

汉天子,方鼎盛,四百州,玉颜皓齿,深锁三十六宫秋。堂有经纶贤相,近有纵横谋将,不减翠蛾盖。戎虏和乐也,圣主采无忧。

【注】塞垣:边防城池。戛 :敲击。骅骝,周穆王的八骏之一,这里代指强壮快速的骏马。

14.下列对这首词上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前两句描绘了太阳西沉、劲风呼啸的`景象,苍凉而壮阔,具有鲜明的边塞特点。

B.几位骑兵带着弓箭,策马奔驰,深入黑山头,描写了边塞将士安闲惬意的生活。

C.于平沙千里中,只见“雕弓白羽”“铁面骏骅骝”,写出了翩翩数骑的飒爽英姿。

D.隐约中见到青冢,不禁令人想起王昭君,心中格外生愁,由此过渡到议论抒情。

E.词的上片写实,突显了边地骑兵驰骋射猎的壮志豪情,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

15.词的下片表达了怎样的“闲愁”?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4、B E

15、闲愁是指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思。

下片中词人借古讽今,借汉朝以昭君和亲换取国家安定的史实,讽刺了当政者的苟且无能,表达了对朝廷安于和乐局势的忧虑。

【翻译】  塞外的太阳已经落下了,狂风呼啸地袭卷着人们身着的战袍。几位兵士带着弓箭,策马深入黑山头。极目远眺,茫茫千里黄沙,一望无际,空旷的天地里只有几位行猎的好手携雕弓,佩白羽,表情严肃,如风驰电掣般策马飞奔。隐隐约约竟仿佛望见了夜色里的昭君陵,心里波澜起伏。  汉家天子正当青春年盛,汉家天下幅员辽阔,洋洋四百州,民殷国富。然而,天子竟不能凭借实力巩固国防,靠一位苦命的宫女去“和蕃”。朝堂上不是没有经天纬地的奇才,边境上更不缺少镇守一方的良将,可“和蕃”一事还是照例进行,将天下社稷的安危托付于一女子之手,这是多么可悲的事?如今边疆地区太平、和睦,皇上也可以高枕无忧了。

水调歌头·落日塞垣路翻译赏析

篇4:《水调歌头》阅读题及答案

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问题】

1.(·四川眉山)词的上片诗人从幻想上天写起,最后又回到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这中间显示诗人感情起伏的'词语一个是“我欲”,一个是【 】、一个是【 】。

2.(·河北)简析“【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表达效果。

答:

3.(2012·四川眉山)指出下面词语或句子所表达的情感。

(1)“何事长向别时圆”中的“何事”表达的情。感: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的情。感:

4.(2011·河北)请就词中加线句子的内容质疑(只提一个疑问,不作答)。

答:

【参考答案】

篇5:《水调歌头》阅读题及答案

1.恐 何似

2.“转”、“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己深沉;“无眠”准确地表现了离别之人因不能团圆而难以入眠的情景。

3.(1)不能和亲人团聚的惆怅(或:抑郁、悲伤、痛苦之情;或:希望和亲人团聚的愿望)。

(2)对亲人的美好祝愿;乐观旷达的情怀(只要答对一点即可)。

4.示例一:是在月宫(天上)起舞,还是在人间起舞?示例二:“何似在人间”是说天上好,还是人间好?示例三:“清影”是月亮的影子,还是人的影子?

篇6:水调歌头·题剑阁阅读答案

水调歌头·题剑阁阅读答案

万里云间戍,立马剑门关。乱山极目无际,直北是长安。人苦百年涂炭,鬼哭三边②锋镝,天道久应还。手写留屯奏,炯炯寸心丹。

对青灯,搔白首,漏声残。老来勋业未就,妨却一身闲。梅岭绿阴青子,蒲涧清泉白石③,怪我旧盟寒。烽火平安夜,归梦绕家山。

[注]①1219—1222年,崔与之,南宋广州人,出任成都知府兼成都府路安抚使时,曾登临剑阁,写下这首词。②三边:古称幽州、并州、凉州为三边,后泛指边疆。③梅岭:即大庾岭,在江西、广东交界处。因岭上多梅,故称。蒲涧:在广州白云山上,涧中生有九节菖蒲,其水清甜。作者曾隐居于此。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水调歌头,词牌,属于长调。上阕中词人立马于剑门关北望,触景生情,报国情怀见于虚实结合的词句中。

B.“乱山”,景中有情:词人在北望之际看到的群山不堪入目就是因心绪颇不宁静,但词人还是坚信上天会把边疆战死者的尸体还给他们的家人。

C.在上阕的起承转合之中,读者能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词人愿为国家守住疆土的一片赤诚之心。

D.此词苍凉沉郁,寄慨遥深,感情和风格与陆游、辛弃疾等人的爱国词作相似,有人给出了“此词豪放,何减稼轩!”这样很高的评价。

15.请结合下阕的“妨”与“怪”来概括词中作者的形象。(6分)

14.(3分)B(对“天道久应还”的`理解不够精准)

15.(6分)

示例:

妨,何妨、不妨,是说自己年事已高,尚未建功立业,不妨退隐闲居。这里要反其义而理解,是说自己于国家心有愧疚。(2分,释义1分,情感1分。后一句理解可以不必答出)

怪,责怪,是说自己喜爱的家乡的梅岭一草一木,似乎在责怪自己如今也没有践行旧日相会的誓约,暗中流露出思乡之情。(2分。释义1分,情感1分)

由此二字可以看出,词人是南宋一位久在成都戍守国土、思乡情浓、盼望国家统一、难舍爱国之志的词人(官员)。(形象格式不具备,只给1分,概括抓住思乡、爱国即可)

篇7:水调歌头阅读答案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6.下列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首句作者把酒问月,表现出对明月的赞美与向往,彰显出豪放的气魄

和浪漫的情怀。

B.上片一个“我欲”、一个“又恐”、一个“何似”,情感波澜起伏,含蓄地写出了诗人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

C.下片“无眠”指的是因欣赏中秋明月而不想入睡的人。

D. 下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一句蕴含深刻的哲理:世上难有十全十美的事,不必为暂时的不完美感到忧伤,表现了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

7. 诵读“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一千古名句时,我们应该用 的语气,原因是 。(3分)

8.这首词的作者是 (朝代)的 (人名)(2分)

9.下面对于本首词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起舞弄清影”是作者与自己的清影为伴,一起舞蹈嬉戏的意思。

B.词中“我欲”、“又恐”、“何似”之间的矛盾转折,显示了作者感情的波澜起伏。

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既是对远方亲人的怀念,也是一种祝福。

D.本词紧紧围绕中秋之月展开描写、抒情和说明,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胸襟。

选择该项的理由:

(1)“起舞弄清影”中的“弄”字用得好,好在哪里?(2分)

(2)说说你对“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理解。(2分)

水调歌头阅读答案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6.C 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

7.舒缓而深情 本句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以及对天下离人的美好祝愿。

8.(2分,每空1分,有错不得分)

宋(或:北宋) 苏轼(或:苏东坡)

9.(3分)

D(1分)“展开描写、抒情和说明”应为“展开描写、抒情和议论”。(2分)

(1)“弄”字表明舞姿的不断变化,使人想象到舞姿的美妙。

(2)唯愿彼此珍重,在远别的时光中共赏中秋美好的月色。

水调歌头注释及译文

注释

【水调歌头】:词牌名。本文选自《东坡乐府笺》(商务印书馆1958年版)

【丙辰】熙宁九年(1076)

【达旦】早晨;白天

【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

【把酒】端起酒杯。

【天上宫阙】指月中宫殿,阙,古代宫殿前左右竖立的楼观。

【归去】回到天上去。

【琼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不胜】经受不住。

【弄清影】弄:赏玩。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

【何似】哪里比得上。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绮户:雕饰华丽的`门窗。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

【但愿】但:只。

【千里共婵娟】共:一起欣赏。婵娟指月亮。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译文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怀念(弟弟)子由。

明月从何时才有?端起酒杯来询问青天。

不知道天上宫殿,今天晚上是哪年。

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返回月宫的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

起舞翩翩玩赏着月下清影,归返月宫怎比得上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

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何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

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

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

但愿亲人能平安健康,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篇8:水调歌头阅读练习

水调歌头阅读练习

水调歌头题李季允侍郎鄂州吞云楼

戴复古①

轮奂半天上,胜概压南楼。筹边独坐,岂欲登览快双眸。浪说②胸吞云梦,直把气吞残虏,

西北望神州。百载一机会,人事恨悠悠。

骑黄鹤,赋鹦鹉,谩风流。岳王祠畔,杨柳烟锁古今愁。整顿乾坤手段,指授英雄方略,雅志

若为酬。杯酒不在手,双鬓恐惊秋。

【注】①作者是南宋爱国词人。②浪说:漫说,别说。

1.这首词的上片运用了欲抑先扬的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

2.这首词的下片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

1.上片先描写吞云楼的胜况。巍巍高楼,直耸云天,华美、壮观,直抒赞赏之情。这是扬。(3分)接着,岂欲浪说表明词人(或李季允)重任在身,没有观赏风景的闲情,又为失去抗金良机而遗憾。这是抑。(3分)(意思对即可)

2.思念故土,(1分)想像岳飞一样建功立业,收复中原,报效国家,(2分)却壮志难酬。(2分)(意思对即可)

赏析

轮奂半天上,胜概压南楼。开篇突兀而起。紧扣题目,描写吞云楼的胜概。巍巍高楼,直耸云天,华美、壮观。第一句是作者站在远处仰望云端,直抒赞赏之情,是正面描写楼之高耸入云。第二句用对比手法,说吞云楼的雄姿胜概足以压倒武昌黄鹤山上的南楼。这个对比很巧妙,南楼是诗词中常提及的名胜,其中有一个著名典故。《世说新语容止》记载:庾太尉(亮)在武昌,秋夜气佳景清,使吏殷浩、王胡之之徒登南楼理咏。音调始遒,闻函道中有屐声甚厉,定是庾公。俄而率左右十许人步来,诸贤欲起避之,公徐云:诸君少住,老子于此处兴复不浅。因便据胡床与诸人咏谑,竟坐甚得任乐。庾亮是东晋声名赫赫的人物,拥重兵镇武昌,号征西将军。李季允身份、职务与庾亮有某些相近,作者言吞云楼胜压南楼,言下有李季允胜过庾亮之意,这不免有些夸大,但是应酬之作中的常见现象。然而词人却不停留于一般的恭维,笔势出人意外地来了一个逆转:筹边独坐,岂欲登览快双眸。如此巍峨华美的楼,登临纵目,自然是赏心乐事;然而对李侍郎来说,重任在身,也没有观赏风景的闲情。李侍郎即使登楼,也是为了观察地形,然后独坐苦苦思索破敌大计,这又暗与当年庾亮登南楼的风流雅事对比,衬托出今日李侍郎的一片忧国忠心。

下面接着这层意思,进一步借楼写人。在司马相如《子虚赋》中,有位齐国乌有先生对楚国使者子虚夸说齐地广大,并形容道:吞若云梦(楚地广阔的大泽)者八九,于其胸中曾不蒂芥。在这首词中,戴复古更翻进一层说:浪说胸吞云梦,直把气吞残虏,西北望神州。登上这样的高楼,感到胸吞云梦,从这里北望中原,简直有气吞残虏(指金兵)的气概。从此句开始词的.现实性逐渐显露出来,作者写此词决不仅仅是为了赞美它的雄伟或恭维楼的建造者,而是为了抒写登楼后西北望神州,胸中一腔收复失地的豪情。这里,作者巧妙地化用《子虚赋》语,点出吞云楼名的来源,同时也就写出它直入云霄的雄姿,更进一步传楼之神,楼之神即人之神,李侍郎及词人自己抗金的壮志亦可吞云。

词写到这里,已将气吞残虏的豪情抒写得淋漓尽致,突然文势作了一个大幅度的跌宕:百载好机会,人事恨悠悠。词作于12,渡江已近百年,终于有了与金作战接连获胜的大好形势,可谓百年一机会,可是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却不能抓住这个好机会,一举收复中原,眼见胜势渐去,英雄亦失去了建功立业、实现抱负的契机,所以词人不禁叹道:人事恨悠悠。

词的下片便是将景、情和历史陈迹融为一体,继续抒发人事恨悠悠的感慨。从吞云楼上放眼望去,江山胜迹,尽收眼底,望着远处的黄鹤楼想起唐诗人崔颢的诗句: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馀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而归结到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悲感。那白浪接天的江中有一片绿地,正是鹦鹉洲。这个风景如画的地方,汉代文学家祢衡在此作出文采惊人的词赋,而有顾六翮之残毁,虽奋迅其焉如之叹息。古人的流风遗韵,依稀还在,却已不可追寻。再向那黄鹄山下看,那里添了新景。郁郁葱葱的杨柳生长在旌忠坊岳王祠畔,在那烟笼雾罩之中,深锁着他十年之力废于一旦及忠而见杀的遗恨,当年抗金名将岳飞为了收拾旧山河,竟至饮恨惨死于投降派的屠刀之下这等悲壮的事,生出无限感慨。借岳飞抗金宏愿实现作者自己壮志未酬之愁。直至今日,中原仍在陷落中,活着的人何以慰忠魂。因此词人又调转笔来,寄厚望于李侍郎整顿乾坤手段,指授英雄方略了。同时作者又感到收复中原这项事业的艰巨,心生凄怆。还是让我们来干一杯吧,如果没有酒来解忧,秋风起时,真要愁得双鬓都变白了。

篇9:水调歌头阅读试题答案

《水调歌头》,完成后面的练习。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1.给下列几句划分节奏:

明月见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阈,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也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2.本词中表达词人美好愿望的一句是。

3.“起舞弄清影”中的“弄”字用得好在哪里?

4.谢庄的《月赋》中有“隔千里兮共明月”的诗句,与本词中的最后一句意思相近,但在意境上不尽相同,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明月 几时 有?把酒 问 青天。

不知 天上 宫阙,今夕 是 何年。

我欲乘风 归去,又恐 琼楼 玉宇,高处 不胜寒。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做出”的意思表明舞姿的不断变化,使人想象到舞姿的美妙。

4.前者是“无我之境”客观描绘相隔千里的人共享月光的美好情景;后者是“有我之境”,主观表达希望年年平安,共享月光的美好愿望。

【《水调歌头》阅读题】相关文章:

1.《水调歌头·沧浪亭》阅读答案

2.《水调歌头·游泳》阅读答案

3.苏轼《水调歌头》与《题西林壁》

4.《醉翁亭记》阅读题

5.记叙文阅读题

6.水调歌头诗词

7.水调歌头苏轼

8.水调歌头作文

9.水调歌头 黄庭坚

10.水调歌头?安全

下载word文档
《《水调歌头》阅读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